简介
首页

正能量:用信念改变自己

一 思维正能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如果思想是快乐的,我们当然就是快乐的。如果想得凄惨,我们就会凄惨。有恐惧的想法,就会心生恐惧,病态的思想真的会令人生病。

心态是我们真正的主人,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就要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发挥思维的正能量。创造快乐的情绪,你会感到更幸福;想象完美的自己,你会越来越成功;像一个百万富翁一样思考,你会奇迹般地致富——多半的人都可以决定自己要有多快乐。总之,你改变意识的同时,就获得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引自卡耐基《快乐的人生》

你的生活是由你的思想创造的

不妨试一试,努力使你的脸上露出一个很开心的笑容,挺起胸膛,好好的深吸一口气,然后哼上一段歌。你会发现,积极的意识能量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世界。

哲学家奥里欧斯说:“我们的生活是由我们的思想创造的。”这表明,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产物。人是智能生物,智能者必爱思考,思考的多变性,就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多变性。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命运是由5%的潜意识决定的。

不过,人类的思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往往容易朝向否定的方面,对自己肯定得不多,所以肯定思考的价值非常重要。

塞缪尔·斯迈尔斯认为,要使成功的金科玉律成为自己的法则,必须养成肯定事物的习惯。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即使潜在意识能产生更好的作用,终仍无法实现愿望。

相对于肯定性思考的,就是否定性的思考,凡事以积极的方式即是肯定,而以消极的方式则是否定。

如果经常抱着否定想法,必然无法期望理想人生的降临。有些嘴里硬说没有这种想法的人,事实上已经受到潜在意识的不良影响了。

有些人经常这样否定自己:“凡事我都做不好”,“人生毫无意义可言,整个世界只是黑暗”,“过去屡屡失败,这次也必然失败”,“没有人肯和我结婚”,“我是个不擅交际的人”……持这类想法的人,生活往往不会快乐。

当我们向他们询问及此种想法由何产生时,得到的回答多半是:“这是认清事实的结果。”尤其对于罹患忧郁症者而言,他们也会异口同声地说:

“我想那是出于不安与忧虑吧!我也拿自己没办法。”然而,只要换成另一个角度去想,现实并不如你所想象的那么糟,例如有些人会想:“我虽然一无是处,但也过得自得其乐,不是吗?”肯定自我,有了乐观而积极的想法,你人生才会找到新的方向和意义。

诸如失恋、失业之类的残酷事实,有时会无可避免地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然而千万不要因此绝望地否定自己,从此一蹶不振。对一切事物的想法均在个人的一念之间,因此,肯定思考极为重要。此语并不涉及任何意念智慧的高低,而全赖思考的层面而定,亦即对于事物所思考的结果。尤其当人处于绝望状态时,更应肯定思考,想想看,如果你能在人生遭遇悲惨的时刻告诉自己:“与其呼天唤地,不如改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吧!”这是何等有力的救赎!

一直以来,忧虑总是发疯似的困扰着我。我忧虑我会得心脏病、精神病、颈椎病等,我忧虑我能不能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我忧虑孩子的学习怎么搞上去,我甚至忧虑煤气是不是关了、电灯是不是关了。即使是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我的神经也处于极度的紧张中。我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有时会莫名的大声哭泣。晚上,我总是整夜整夜的失眠。可以说,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我每天都痛苦不堪,觉得所有的人都抛弃了我。甚至,我自闭地想躲开所有的人。

昨晚,我又失眠了。半夜三点,我开了灯,随意打开一本书——就恰恰是培养快乐心理方面的。我告诉自己,就是它,它是来拯救我的思想的。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你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不错,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中,大家都会有意地躲开我们。

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快乐的样子。告诫你自己:我要爱护我的身体,我要多参加运动,善自照顾,善自珍惜;我要加强我的思想,绝不做一个胡思乱想的人;今天,我要为别人做一件好事;我要做个讨人喜欢的人,对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训别人;要试着只考虑怎么度过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问题都在一次解决;我要定下一个计划,避免做事过分仓促或犹豫不决;我要心中毫无惧怕,不要怕快乐,要去欣赏美的一切,去爱。

朋友,立即行动起来吧,积极思考,勇敢行动,你的人生就会出现很大的改观。而这一切都是正向思维带来的快乐、进步!

避免行为与想法的背离

行为与想法出现背离而产生不同结果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的正向思维必须从根本上掌控行为,我们才能成功赢得改变世界的力量。

多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人们“所言”以及实际“所为”之间的关系。其中就有马萨诸塞州史密斯大学的莱纳德·比克曼及其同事的研究。

比克曼试图通过乱扔东西这类小事,来研究人的想法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他与他的团队来到一条繁华的街道,故意将几张皱巴巴的纸扔在垃圾桶不远处;并且,这些废纸就扔在人行道上。然后,他们来到马路对面,偷偷记录行人的表现,看看有多少行人会将废纸捡起扔到垃圾桶中。结果发现,马萨诸塞州的居民们并不是那么的爱清洁,只有2%的行人捡起了垃圾并将其扔进了垃圾桶中。

实验的第二阶段,实验人员截住刚刚走过那条街道的几百位行人,并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当看到街上有垃圾时,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责任捡起来?还是应该由那些专门负责相关工作的人捡起来?”有多少行人声称所有人都应该捡起垃圾、保持街道卫生呢?10%?40%?60%?事实上,刚刚对废纸视而不见的行人中,有高达94%的人说,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捡起垃圾。

比克曼的研究表明,在捡垃圾方面,人们精于奥威尔式的双重思维,因此他们能做出与自己的想法完全矛盾的事情。

实验人员想要探索,是否这种行为与想法之间的不一致性同样存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他们将注意力转向了一些更重要的议题,比如说道德观。你是不是一个很讲道德的人?你是不是整体来说都会去做对的事情、公平地解决争端、表现得很有公德心?当人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反复勾选“是的,我是这样的人”这一选项。但是,是不是人们也确实会作出符合道德的行为呢?堪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巴特森决定找出问题的答案。

声称自己很讲道德的人就会言行一致?或者人们只是喜欢表现得很讲道德,但实际上并不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巴特森对此非常感兴趣。在其中的一项实验中,他先让一组实验参与者回答了几个相关问题、衡量自己的道德指数。他们是否相信存在一个公正的世界?整体说来,他们是否总是去做正确的事情?他们自私吗,还是很关心别人的利益?

即使是对那些像道德感一样重要的、根深蒂固的东西,我们的行为也不一定会符合我们的想法。通过以上想法与行为不一致现象的分析,我们知道,这种情况普遍地存在于生活中。有些可能没产生多大的坏处,有些则对我们有着不利的影响。

那么,这种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呢?我以为想法与行为不能取得一致,在于人们认识上的欠缺。这就给出了我们解决思行不一的第一个方法,那就是补充知识。一个人如果无法认识到自己思行不一的存在,可能就会有较少的机会对自己进行改善。知识的不断学习,可以让一个人能够更加拥有“自知之明”,会更容易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自己本来的想法,而不会是“想一套,做一套”了。

此外,想法与行为不能取得一致的另一种情况,缘于人性的弱点,缺乏执行力是导致想法流产的最主要原因。懒惰、马虎、嫉妒、恐惧、贪婪等,人的一切负面特性,都会使人的执行力大打折扣。提高执行力,便是改善这种情况的唯一方法。这便要求向人的一切负面特性开战,不断地对自己提高要求。

于是,我们可能就会问,如果让想法与行为取得一致,会产生相应的好处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个想法与行为取得较高一致性的人,有着更大的个人魅力。个人魅力的一个解释便是一致性、表里一致。一个具备一致性的人,无论从内在还是外表看起来,都给人一种和谐、平衡、协调的感觉。一个具备一致性的人,其举止、言语、思想、行为,甚至包括其所使用的物品、居住的环境、从事的职业,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都让人觉出一种“绅士”风范。我们知道,历史上能够“留名千古”的人大多是具有一致性的人,正是他们的思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让人们把他们记住,并不断传扬下去。

想法与行为取得一致性的人,会产生超人的力量,更容易取得成功。我们知道,群体性的人类活动,就是因为有了和谐和平衡,才创造了世界的文明和缤纷,才演绎出日常所见的美和随处可触的妙。一致性能够让人的身、心取得一致,从而让一个人更有力量,自然更容易让他在事业或是生活中有所斩获。

推而广之,在群体中取得了一致性,也会让这个群体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更有凝聚力和创造力,更易创造财富和产生奇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在想法与行为上取得一致,就会更有效率地组织社会资源,更有效率地创造社会财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或是复兴,无不佐证这一点。

对整个世界而言,减少敌对,增进友谊,在思行一致上达到更高的契合,就意味更多的和平和更好的发展。整个人类困境的解决,本身就依赖于整个人类社会在取得一致性上的不断突破和改善。

走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

改变一下思维,你就会发现与众不同的世界,从而走出孤陋的圈子。当你主动要求改变自我时,其实你就是走在了寻找正能量的轨道上,这表明你跟上了事物发展的步伐。

我们很多人都在走别人走过或正在走着的路,对此外的路有一种本能的害怕。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要探索,要冒险,而且可能招致失败。大多数人不愿意承担风险,只求稳当,于是只愿意跟着别人走,走别人甚至世世代代的人走过的路。这样安稳倒是安稳了,但大的成就永远都不属于他们。

纵观历史上的伟人们,他们哪一个不是走出了定式思维的桎梏呢?要取得伟岸的成就,就要做与众不同的自己。要敢为人先,不必和别人走一样的路。

有这样一幅画,上面有一群鱼,大部分鱼都往一个方向游,只有一条鱼是往相反的方向。这幅画的题目是“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

是啊,当别人都在朝一个方向努力的时候,如果你能够独辟蹊径,找到新的蓝海,那么你自然在另外的领域成为领头雁。

一个新的思路,可以让你利用别人的钱赚钱;一个新的招数,可以让你出奇制胜,由穷人变为富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迅速崛起,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在同样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个人想要获得最佳的发展,也需要打破常规寻找属于自己的蓝海。

人的思维,有了不起的能量。任何创新的成果,都是思考的馈赠。人世间最美妙绝伦的,就是思维的花朵。思索是才能的“钻机”,思考是创造的前提。因此,潜心思考总是为成功之士所钟情。

“书读得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这是哲学家伏尔泰的体悟。

将一半时间用于思索,一半时间用于行动,无疑是人才的成功之道。不懂得运用思索这一“才能的钻机”的人,是难以开掘出丰富的智慧矿藏的;不善于思考的人,就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享受创新的乐趣。赢得一切、拥抱成功的关键,则在于你能不能积极地思考,持续地思考,科学地思考。

在工作中,要战胜困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深思熟虑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科学、艺术创造中,在规划方案、产品设计、经营运筹中,在理论体系的构筑中,思考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科学思维是人的特有能力。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内在品格,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改造世界的进程中更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思维是科学艺术创造之母。思维的结晶——“金点子”——能救活一个企业,振兴一个国家。它是塑造大千世界的神奇刻刀,是改天换地的伟大杠杆。

世界上一切革新、发明、创意、主张,都是思维的产物。科学的思考,创造了五彩斑斓的世界,推进了文明的演进。

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能找到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创新思维的根本。而传统的想法则是创新成功计划的头号敌人。传统的想法会冻结你的心灵,阻碍你的进步,干扰你发展自己真正需要的创造性能力。

以下是发展创新思维的方法:

(1)要乐于接受各种创意。要丢弃“不可行”,“办不到”,“没有用”,“那很愚蠢”等思想束缚。

(2)要有实验精神。废除固定的例行事务,去寻找新的餐馆、新的书籍、新的戏院以及新的朋友,或是采取跟以前不同的上班路线,或过一个与往年不同的假期,或在这个周末做一件与以前不同的事情等。

(3)要主动前进,而不是后退。成功的人喜欢问:“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4)要明白进步一点,就是一种收获。最大的成功都是保留给具有我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态度的人。

(5)要迎合消费者的喜好。

(6)要把握投资良机。

(7)创意是思想的果实,但是只有适当的管理彻底实行之后才有价值。

(8)不要让创意平白飞掉,要随时记下来。

(9)继续培养及完善你的创意。

(10)每一个灵感都是新构思。

(11)不要轻易放过偶然的现象。

(12)千万别小看自己无意中的主意。

用创造性思维打破困局

人的创造性思维是改变世界的决定性力量,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发展和进步无不与这充满正能量的思维方式有关其所具力量之凶悍足以让所有的人都瞪目结舌。

传统的思维是复制性思维,即在思考问题时以过去遇到的相似问题为基础。对于一般人,遇到新问题时,常会与以往的经验相比较:以前我学到的知识是如何教我解决此问题的?而后即选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并沿着确定的方向去解决问题。因为有经验奠基,故我们对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坚信不移,形成定势,也不愿探索其他更佳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常易导致思想僵化。若你永远按照惯常的思路去思考,你得到的永远是原有的东西。所以,想别人不敢想的,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也就是说,只有用创造性思维才能打破困局。

什么人最善用创造性思维打破困局?那就是创造型英才。他们遇到问题时,常会思考:能有多少种方式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怎样反思这些方法?他们会对解决某问题提出多种思路,多种实施方案,有些方法则是以往未出现过的,独辟蹊径的。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因曼每遇到难题时,总会萌发出新的思考方法。他认为不理会以往思想家们如何思考问题,而是创造出新的思考方法,是自己成为天才的奥秘。

创造型人才,善于进行独创性的思维组合,思考问题都是多视角的,他们往往容易发现别人没有涉及过的新角度。此外,创造型英才还有一种特殊的性格,即善于将不同对象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善于在似乎没有关联的事物间建立起联系,他们也发现了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同时,他们还有很强的从对立的角度思索问题的能力。物理学家、哲学家戴维·博姆指出:“天才之所以能够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因为他们可以容纳相对立的观点,或两种互不相容的观点。”玻尔认为:“对立的思想纠结缠绕为新观点的奔涌而出创造了条件”,能使“智力活跃起来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只活了41岁的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是现代派文学的最有影响的人物。这位现代艺术的探险者虽天年短暂,而不朽的灵魂却附着在他的作品中自由潇洒地长驻人间。导致他获得成功的原因固然众多,不过,他对“每个人都生活在自身携带的栅栏内”的醒悟,以及为跨越这种“栅栏”所采取的狂放无羁的艺术思维方式,不能不说是他成功地拿到“放在最高处的桂冠”的重要缘由之一。

从青少年时代起,警惕自囚于这种“自身携带的栅栏”,并及时地从中走出来,实在是一种可贵的警悟。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的创造自由态度,勇于进取,决不自损、自贬,在学习生活中勇于独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注入创意,在职业生活中精于自主创新,正是能够从自我囚禁的“栅栏”里走出来的鲜明标志。

形成创造力自囚的“栅栏”,通常有其内在的原因,是由于思维的知觉性障碍、判断力障碍以及常规思维的惯性障碍所导致的。知觉是接受信息的通道,感、知觉的领域狭窄,通道自然受阻,创造力也就无从激发。这条通道要保持通畅,才能使信息流丰盈、多样,使新信息、新知识的获得成为可能。

判断性障碍大多产生于心理偏见和观念偏离。要使判断恢复客观,首先需要矫正心理视觉,使之采取开放的态度,注意事物自身的特性而不囿于固有的见解或观念。这在新事物迅猛增殖、新知识快速增加的当今时代,尤其值得重视。

常规思维的惯性,又可称之为“思维定势”,这是一种人人皆有的思维状态。当它在支配常态生活时,还似乎有某种“习惯成自然”的便利,所以不好说它的作用全不好;但是,当面对创新的事物时,如若仍受其约束,就会形成对创造力的障碍。注意培养“质疑能力”,控制“思维定势”的影响范围,是克服“思维定势”负面影响的关键。

可见,要从自囚的“栅栏”走出来,还创造力以自由,首先就要还思维状态以自由。在此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保持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对创新世界的人与事,持平视的、平等的姿态,对创造活动,持成败皆为收获、过程才最重要的精神状态,这样,我们将有望形成十分有利于创新生涯的心理品质,并使得有可能产生的形形色色的内在消极因素,及时地得以克服。

梦想可以激发人的无限潜能

梦想、抱负、志向是人们极为重要的心理品格。一个追求理想的人,在最悲伤的时刻,不能忘记信念;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人生的坎坷。他总是希望着攀登绝顶,领略顶峰的无限风光。

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它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让梦想成真,这种力量是超自然力的。

在你渴望成功的心中,梦想着前程充满光明和希望,期待着好梦成真。

梦想和期待,就激发了一种力量。梦想给了你期待更好、更高的积极的态度,期待着成家立业、安享尊荣,期待着在社会中出人头地,崭露头角。正是这种梦想与期待,不断地促使着人们进步。

人类的梦想就是一种祷告,它激发了人类内心深处渴望成功的勇气和力量,假如你心中有了梦想,那么,就请在心底虔诚地祷告。并坚韧地、一贯地去实现它。

梦想总有一天会扶助你走向成功!回顾人类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每一个进步,最初都源于人类自身的梦想。同样,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也表明,他们在成功之前都有他们为之奋斗的梦想。梦想激励人们去努力、去奋斗,推动人们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地追求成功。梦想是我们成功的原始动力。

对世界最有贡献、最有价值的人,就是那些目光远大,且有先见之明的梦想者。他们能运用智力和知识,来为人类造福,把那些目光短浅、深受束缚和陷于迷信的人解救出来。有先见之明的梦想者,还能把常人看来做不到的事情一一变为现实。有人说,想象力这东西,对于艺术家、音乐家和诗人大有用处,但在实际生活中,它的位置并没有那样的显赫。但事实告诉我们:凡是成功者都做过梦想者。不论工业界的巨头、商业的领袖,都是具有伟大的梦想、并持以坚定的信心、付出努力奋斗的人。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是惊人梦想的实现。这个惊人梦想的实现,使得航行在惊涛骇浪中的船只一旦遭受到灾祸,便可利用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由此拯救人的生命。

电报在没有被发明之前,也被认为是人类的梦想,但莫尔斯竟使这梦想得以实现了,电报一旦发明,世界各地消息的传递,从此变得是多么的便利。

斯蒂芬孙原先是一个贫穷的矿工,但他制造火车机车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使人类的交通工具大为改观,人类的运输能力也得以空前地提高。

人类所具有的种种力量中,最神奇的莫过于有梦想的能力。如果我们相信明天更美好,就不必计较今天所受的痛苦。有伟大梦想的人,即使受到千难万险,也不能挡住他前进的脚步。

世界上,平庸的人太多;也有同样多的人,认为世间尽管有着种种幸福,以及成功的喜悦、种种高级的物质享受,不是为他们所有的。你在骑自行车上班吗?不梦想有一天开自己的汽车上班吗?你在为走过饭店囊中羞涩望而却步吗?不梦想有一天你坐在星级酒店里潇洒地买单吗?如果你固执地认为,这世间,这样那样的享受不是你能企及的;如果你连梦想那种成功的喜悦的念头都不曾有,或已失去,你这辈子,就肯定与成功无缘了。

失去梦想和期待,失去积极的心态,将是灾难性的。所以,你必须否定现在的状况,记住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应该属于你的。只要你还梦想着拥有你羡慕的一切,就会有这样的希望:有一天,你回首往事,你会为当初的梦想而欣喜,你会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你让梦想成真了。假如你老是志趣卑微、自甘低下,那你直到老死,也还是卑微。

但是,仅有梦想还是不够的,有了梦想,同时还须有实现梦想的坚强毅力和决心。如果徒有梦想,而不能拿出力量来实现愿望,这也是不足取的。

只有那实际的梦想——梦想的同时辅之以艰苦的劳作、不断的努力,那梦想才有巨大的价值。

人不仅要有梦想,还要信仰梦想,更要激励自己去实现梦想。人人具有向上的志向,志向就会像一枚指南针,指引人们走上光明之路。

别让“标准答案”束缚你

“标准答案”体现了思维的固化,也是一个人懒散的标志。在今天这个时代,跳出“标准答案”的束缚,才会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前进。

为什么当我们刚接触到时深受吸引且努力学习的技巧或方法,一旦拿到现实生活中,就失去它的神奇力量了呢?是因为你直线式的思维阻碍了你的创造力与灵感。

过去我们所受的教育,都使我们习惯于“直线式的思考”。直线,或许可以说是以“a→b→c→d→e”的顺序依次并列排下去的逻辑。而我们认为,能迅速查知其联系,推出其顺序的人,就是聪明的人。

请看一看我们长久以来使用的笔记簿,上面都有一些直直的线条。我们顺着这些线条来书写一些东西。而所谓顺着线条,意味着我们循着直线书写,沿着线条进行思考。其结果是,我们人类创出了所谓的“线条文化”。

所谓的线条文化,就是重视直线思考的文化。直线思考,也就意味着“线条式的思考”。

我们长久以来惯用的线条式思考方式,在不知不觉间束缚了我们。我们的头脑的构造,本来并不是直线型的,尤有甚者的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身,也不是直线的。我们眼睛所见的世界,甚至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称得上是直线的。

没有人规定我们看一件东西或观察一件事物,要先从哪儿看起,再看到哪里,最后在哪儿终结。我们经常是从自己想看的部分、自己有兴趣的部分看起,或是以一种在瞬间掌握整体的方式,来运用我们的视觉。

人的大脑,最善于进行非直线的“视觉观察”。由于我们的努力,花费极长的教育时间,来教导这种适于进行非直线式思考的大脑,去进行直线式的思考与观察。因此在思考过程中经常有阻碍产生,甚至有许多人始终无法适应,也是理所当然的。而我们却始终认为那种思考无法直线化的人,是不合乎时代潮流的应被淘汰者。这是怎样的一种错误!

直线式思考是与创造性的思考最无缘的。因为直线会束缚我们天马行空的灵感,使我们的思考受拘泥、被定型、被局限。对一件事我们应该是有各个角度的不同看法。然而因为固有的知识,使我们将自己的观察角度,局限在一点上,而失去了许多其他的看法与观点。

只知道一些事情,反而使我们看不清事物的实体,更不要说思考,如果去发现新的观点与角度的话,则知道得愈多,反而愈受拘束。创造跳出直线式思考范畴的秘诀在视觉式的思考。我们只要把直线式的思考方式,改换成人类一向最擅长的“视觉思考”“空间思考”即可。

要发现任何新的事物,首先必须“观察”。经由全面性的观察,可使事物逐渐清晰、明朗。但此时观察所用的工具,必须要以非直线化的工具为前提。

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思考、分析、储存大量的知识、发展智慧、评估、将知识做各种组合的能力。但科学家告诉我们,像爱因斯坦、苏格拉底和爱迪生这样的天才,他们只用了不到10%的脑力。

以下教给你几种发展脑力的方法:

(1)使你的思想清明。把所有不确定的和自我失败的思想,从你的思想中过滤掉。

(2)警觉训练。你的思想会因训练而成长,使你的“思维雷达”不断工作。

(3)培养你的理解力,让自己去做一些新的组合游戏。

(4)“喂饱”你的思想。读、听和观察一切事情,要确定你的脑子一直有东西在输入。

(5)培养好奇心。对你不懂的事提出问题来,发展你的想象力。

(6)组织你的思想。实践你已知道的事,发现你所不知道的事。

(7)要有开放的心,绝不视任何主意为无用。倾听跟你不同观点的人,任何人都有东西让你去学。

(8)客观地实践,永远肯去查明一个跟你不同的意见。

(9)训练你的思想来为你工作。让你的脑子做你要它做的事,而且当你要它做的时候才做。

(10)培养常识,真正的智慧是学以致用。

想象力永远不会枯竭

人的想象力是一种奇妙并且具有改变和创造的力量,想象力的形成源于梦想与某种环境反射的结合,想象具有积极的力量,想象力丰富的人梦想成真的机会更多。

我们能不能完成艰难的任务,并不是仅决定于一般人所相信的“意志力”,而是决定于想象力。“创造性地想象”并不只限于诗人、哲学家或发明家才有,我们在每一个行动里皆可发现它。

一个人的反应、感觉和行动,永远遵循着他对自身与环境的想象而进行。这是心灵的一种基本原则,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因素。

人们对自身的看法或心理意象,要是变得不合实际,对环境的反应也会随之变得不恰当。而我们的行动与感觉,并不依照事情实际上的样子而产生,而是依照心里认为它们是什么样子而产生。对自己、自身的环境与周围的人,你有某种心理意象,你也根据你“自认为”实在的这些意象去行动,而不是根据实际的现实行动。

明白了自身的行动、感觉与举止,是自我意象与信仰所产生的结果;而要获得技能、成功和幸福,必须经由个人心理的门槛。利用心理的想象,可使我们“培养”新的优点与态度,其他任何方法都行不通。

因此,在改变个性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想象这个法宝来为我们创造经历、体验,建立和扩大自我意象。而只要我们活着,想象力便永远不会枯竭。

拿破仑有一次说道:“想象力可以统治整个世界。”格林·克拉克也说过:“人类所有的天赋中,最接近神的就是想象力。”杰出的苏格兰哲学家杜格·斯图沃德认为:“想象力这种天赋,是人类活动的最大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毁坏了这种天赋,人类将停滞在野蛮的状况中。”而亨利·凯撒是如此说的:“你可以想象你的将来。”这些人一生事业的辉煌成就,应当归功于他们能建设性地、积极地、妥善而恰当地利用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

自古以来,成功的伟人都是利用心理图像或预期来获得成功的。拿破仑尚未参加实际的战争之前,曾经在想象中进行军事演习多年。韦伯和摩尔根在他们所著的《充分创造人生》一书里说,拿破仑在他读书的几年中所做的笔记达400页之多,他将自己想象成一位司令,画出科西加岛的军事图,以精确的数学计算,标出他布防的各种可能情况。

闷闷不乐的失败型个性者,没有办法靠纯粹意志力或者勉强的决心去发展新的自我意象。他必须先要有根据和理由去承认以往的旧自我意象的错误,并发展合适、恰当的新意象。但是除非这种新的意象是有事实根据的,否则只凭想象,是无法建立起新的自我意象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改变自我意象时,他必须有某一种理由,说他看到并了解到自身的状况。

假如你是被指引着走向成功与幸福之路,那么你往日那幅不敢奢望幸福或注定要失败的画像,就是错误的。

要想真正地生活,你必须有一个适合的、恰当的、实际的、能够伴随你生活的自我意象,用以创造合理满意的生活。一般心理学家都认为,大部分的人都低估了自己,而且不愿意加以改变,这样就贬低和委屈了自己。你必须能接受你自己、你必须有健全的自尊、你必须信任自己、你必须有不以为耻的自我。对于能随心所欲表达创造的自我,不要把它深藏、压抑。你必须有与现实相吻合的自我,以求在实际世界上有效地发挥功能。你还必须认识自己——包括你的力量、你的弱点。你的自我意象必须合理地接近你本人。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看看真正的自我,认识和相信这个真正的自我。我们要认清改变的可能性,相信改变过程中的自我。过去的无价值和失败的观念,必须摒弃。因为那些观念是错误的,而我们不应该相信错误。

想象是存在着的力量,是一种最奇妙而且活动着的力量,也是存在于宇宙之中最不可抗拒的力量。它就是拥有力量的广大无边之心。当我们想象时,就会对心灵深处发生作用,这时候从心底就会引发反作用,从而产生外在的复杂的效应。这种作用当然是无限大的。所以当人的想象在心灵深处作用时,就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想象可以靠着心底的作用,使事情的结局如己所愿,运势被打开。

这样,最后自己的梦想就会成真。也就是说,想象并不是抽象的东西,也不是不可捉摸、虚无飘渺的东西。

创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创意是一种突破,是对旧有的种种模式的重新整合,是对多种思维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是创新的前奏,没有创意,人的潜意识就得不到萌发,也很难产生灵感,创意是人类的优点。

习惯思维即常规思维在处理日常学习、生活问题上是很有益的,但是倘若我们满足于这样的思维定势,而不进行逆向的、非常规的思维,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停滞不前,科学与文化艺术也永不会再有新的进步。

可见,人类是具备而且必须具备创意能力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要想在学习工作中取得成绩,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和发现自己的创意思维。创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它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奇迹,成就你的一生。

创意,简而言之,就是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或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创”即创新、创作、创造等,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意”即意识、观念、智慧、思维,是人类最大的财富。而大脑则是打开这些意识的金钥匙。

研究表明,创意起源于人类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创意来源于社会又指导着社会发展。人类是创意、创新的产物。类人猿首先想到了造石器,然后才动手动脚把石器造出来,而石器一旦造出来类人猿就变成了人。人类是在创意、创新中诞生的,也要在创意、创新中发展。

从人类诞生开始,“创意”也就开始左右着人类的发展,那个时候没有“创意”两字,人类每一次的发明、创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压力、生存下进行的……面对自然界,人类应付突临灾害最原始也是唯一的办法,只有像其他动物一样,用疯狂奔逃来躲避。

语言的创意让人类变成了高级动物——直到人类发明、制造、运用了工具。并在这个开拓性技术过程中深化了思考,驾驭了语言,才与动物们有了质的区别。

创意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

第二,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

第三,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其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以上的可能性。

第四,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它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它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它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它还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

创意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意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

一个日常勤于思维的人,就易于进入创意的状态,就易激活潜意识,从而产生灵感。创新者在平时就要善于从小事做起,进行思维训练,不断提出新的构想,使思维具有连贯性,保持活跃的态势。

托马斯·爱迪生一生拥有1039项专利,这个纪录迄今仍无人打破。他就是给自己和助手确立了创新的定额,每10天有一项小发明,每半年有一项大发明。有一次他无意中将一根绳子在手上绕来绕去,便由此想起可否用这种方法缠绕碳丝。

如果没有思维的连贯性,没有良好的思维态势,是不会有如此灵敏的反应的。可见,只有勤于思维才能善于思维,才能及时捕捉住具有突破性思维的灵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