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好父母 好孩子

1.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成人赏识的眼光,能使孩子创出奇迹。

在我生命的锦囊里,有一份妈妈赠予我的礼物--勇气。这种敢于自己说“我能行”的勇气,正是小时候在妈妈赏识的力量的鼓舞下形成的。

从小,家里人都说我勇敢,我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勇敢的人。星期天,妈妈带我和二哥去公园玩。公园里有一座天桥很高很高,桥板又窄又长,两边围着护网。虽然如此,走上去还像走钢丝一样,令人心惊胆战的。开始走天桥,我也很害怕。妈妈鼓励说:“你行,想上去就上去吧!”走上桥,我心里想着“我不怕,一定能行”,一步一步地试,勇敢地走了过去!那种惊险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现在想一想,父母认为孩子“行”还是“不行”,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的确很大。父母的赏识与放手,对孩子发出的是“我能行”的正信息,使孩子慢慢建立起“行”的意识;父母过度的担心和保护,对孩子发出的是“我不行”的负信息,使孩子真的认为自己“不行”。

孩子“行”与“不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如何看待他们--是为他们鼓气?还是给他们泄气?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潜能的发挥与成人对他们的赏识分不开,投以欣赏的眼光,兴趣才有可能转化为特长,孩子就会创造出奇迹。当然,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很重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才能顺其自然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我所接触的学钢琴的孩子中,大多数孩子讨厌弹琴,只有极少数孩子喜欢,其中有一个云南的女孩对我说:“我一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弹钢琴,因为爸爸妈妈爱听我弹。”

女孩告诉我:“一天晚上,我正在家练琴,屋里静悄悄的。忽然,我一回头,发现爸爸妈妈都坐在床边静静地听我弹琴,爸爸的眼里含着泪水。我害怕了,忙问:‘爸,您怎么啦?我哪儿做错了?’爸爸笑了:‘不,你弹得太好了!爸爸和妈妈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是听女儿弹琴,你的琴声把我们一天的疲劳都赶跑了。’真没想到,我的琴声有这么大的力量!有一次,我家来了客人,爸爸叫客人坐下来听我弹琴,还轻声说:‘瞧,我女儿弹得多好!听她弹琴是一种享受!’客人听了一会儿,称赞道:‘真没有想到,中国21世纪的音乐家就出在你们家!’我听了,,就觉得自己真成了21世纪伟大的音乐家,更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感觉真是好极了!”

女孩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在孩子对某件事萌发兴趣时,父母和老师不应是挑剔者,而应该是会喝彩的观众。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发展特长并不是为了搞专业,而是为了培养兴趣,提高素质。如果整天挥舞着“大棒”跟孩子较劲,还不如不让孩子学。

赏识,是激发孩子兴趣最好的营养剂,挑剔、训斥、打骂也许能培养出画匠或琴师,但绝不会培养出艺术家!因为天才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创造出来的,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人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物。

赏识从哪里来?来自科学的思维方式:永远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不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孩子比较。如果总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你就永远没有成就感、自豪感,永远对孩子赏识不起来。

当然,赏识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故意装出来的。有个年轻妈妈听了我的课,决定改变自己的生硬态度,回家就笑着对孩子说:“太好了!儿子你真棒!”孩子莫名其妙,马上过去摸摸妈妈的额头:“妈,您是不是烧糊涂啦?”

第二天,这位母亲跟我讲起,我俩笑得前仰后合。孩子已经习惯于父母的指责、打骂,难怪对这种正面的激励觉得那么陌生。

每个人在情感上都是需要表扬和激励的,特别是孩子们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和激励时,就会勇气大增,创造力也会大大提高。有的父母认为严厉督促是好办法,其实大错特错,因为人不愿意总是被动地做事情。

激励不仅对孩子有效,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效。

我母亲就很善于赏识人、激励人。每次我父母过生日,姑爷们都主动带些好东西看望他们。妈妈的生日在桃子上市的季节,我二姐夫最会买桃子,我妈逢人就讲:“我最爱吃二姑爷买的桃子,又大又甜又软,特别好吃。”我的先生最会买鸡,我妈也总说:“他可真会买,又嫩又好吃。”我妹夫特别会炒菜,每次全家聚会,我妈妈一遍遍地夸他:“看人家做的菜,比饭馆里的还好吃呢!”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大家也心情愉快地为老人做这做那。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生活中,学会赏识别人,你也会得到很多意外的喜悦,你会觉得世界是多么美好。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