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成功没有偶然

第五节 眼界全球化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李嘉诚箴言

我个人对全球电信业务很有兴趣,而且时刻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我同样坚信,无限数据传输将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

和记黄埔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经营2g业务,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以色列及印度。欧洲电信业的发展速度全球第一,移动电话越来越多地被 用作数据传输,而不是语音传输......和记黄埔已将自己定位在这一经营领域,并且在英国、意大利和奥地利获得了营业执照。

然而,我们绝不能为了获得每一个3g营业执照而无限制地竞标。例如,在德国的执照成本过于高昂,超过了我们的预算,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退出,知道何时应该退出,这点非常重要, 在管理任何一项业务时都必须牢记这一点。

我们在等候美国政府颁发3g营业执照,如果我们能捕捉到一个好的投资机遇,我们能够迅速进入市场,因为我们无须像银行贷款。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机会在美国投资,如今已经有一个项目在讨论。

我的主张从来都是稳中求进。我们事先都会作出预算,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以合适的价格投资。尤其是电信项目上,你需要时间来创建网络和消费者群体,然后收获的季节才会来到。

商场启示

所谓的潮流是很多现成元素的新组合,任何行业的革命都不是平地而起的。每一个小小的因素都影响着未来的大趋势,一个商人若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发挥优势,就必须事先预想到商业的变化,并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样,等到元素成为流行主题时才能从容应对。

李嘉诚坚持不懈地学习,让他的目光一直都很长远。在从事了多年制造业、地产业之后,从2000年开始,李嘉诚开始拓展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塑胶花和地产 业,而是进军it业,李嘉诚突围出传统的行业,并一举成功的典型事例是:1999年成功抛售英国电读orange49%的股权,获得了220亿美元的高额 利润。李嘉诚“低买高卖”的手法运用得极其熟练,他一般选择在市场低迷时投资购买,过了低迷期就高价抛售,赚的是这一高一低之间的差价。

李嘉诚从1999年开始就高度关注全球电信业,寻找新的发财契机。李嘉诚抛售的英国电读orange第二代电话业务,到第三代时总成本要低于140亿美元,而李嘉诚却卖到了317亿美元。

李嘉诚非常看重企业家的思维,他说企业家要懂得何事该为何事不改为,何事可行何事不可行。2000年上半年,李嘉诚作出了很多人认为很荒唐的事,就是在 第三代电话业务发展态势正好的时候,退出了德国、瑞士、波兰和法国等之间的电话经营竞标,他认为,第三代电话业务虽然发展得不错,可是,在商家的追捧中, 它的竞标价已经超出了能盈利的范围,所以,自己选择退出。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判断是对的,第三代电话业务很快进入低谷。等到大家对该 市场不热捧时,李嘉诚又出人意料的回到了这个领域。他以90亿美元的高价取得了英国和意大利等第三代电话的经营权,意图抢占未来第三代移动电话的经营权和 市场,这一举动促进了第三代电话业务的良性发展。

在it行业,李嘉诚再次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一个14岁就出来打工谋生、做塑胶花创业的人,怎么可能会对it业有如此敏锐的感觉?怎么就能够作出精准的战略决策?

其实,这个问题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由此带来的观念和行动方式也不同,有人习惯凭借经验,有人喜欢借助直觉,无论借着经验还是直觉,对市场准确的触觉才是实力,才是 掌握商机的出路。那么市场内部情况熟悉掌握,找到达成目标的方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是一个企业策划层必备的素质,否则就会让企业的发展沦入盲 目。其次,外部环境也是企业做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外部环境的改变是企业改变的指向标,如果决策层的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很容易陷入保守状态而固步自封。 企业的领导一定要内察自身的实力,眼观外界出路,抓住企业发展的契机,灵活应对各种变化着的形态,以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若想知 己知彼,公司就要有一个智囊团,尽量全面地收集和分析市场资料,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资料不全或资料过于陈旧是分析资料的大 忌,决策一定不能滞后于变化的市场形态。分析材料时也要精细入微、掌握大局、冷静客观,善于捕捉信息,还要分析其潜在的内容,决不能被信息表面现象遮蔽眼 睛,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决策方案。

如果你发现了一个值得开发的市场,不要急着开辟,要考察一下自己是否有实力去开辟新市场并 具备应对新形势的能力,比如,资金是否有效循环?现有的科技水平是否能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果这两个条件不足,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借贷,还是稍 微推迟一下开辟市场的时间?科技创新的速度是否跟得上时代步伐?科技不过关时,是引进技术还是挖掘技术人员的潜力,判断就是推测,推测总会有误差,总会有 风险,而最好的企业往往转风险为机遇。企业不能一味地盲目乐观,决策层更不能自命不凡而听不进去意见和建议,决策成为独断,这样势必会将企业带入困境。

现在的企业已经不再寻求利益最大化了,而是寻找最佳方案,最佳方案是将企业的技术水平,资金储备、人力资源等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能将企业的各个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并能不失时机地作出决策,这就要看一个人的悟性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