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第27招 用温和的建议走进孩子的心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教育专家陈鹤琴认为,孩子幼小的心灵极易受到挫伤,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用一温一 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为什么教育孩子时最好要用一温一 和的建议呢?

首先,一温一 和的建议能减缓孩子的心理压力,多数孩子都害怕批评,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负担。一旦受到了父母的呵斥,这种负担便会转化为“心理压 力”,孩子会因为考虑到父母将怎样处置,而变得焦虑不安,精神紧张;同时,自我保护的本能,又会促使孩子作出“心理防御”,以至于在父母面前不敢也不愿道 出真情。

这时,倘若父母能用和蔼的态度、一温一 和的建议开导、说服,孩子就会获得心理上的宽慰。紧张的神经会渐渐松弛,情绪稳定了,父母的说教也就容易接受了。

其次,一温一 和的建议减弱乃至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常有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过分严厉的斥责。可以说他们是伴着训斥声长大的。在这些孩子 眼里,父母不可亲近,而且令人憎恨。由于情绪的强烈对立,所以对父母的要求,往往一概拒绝。有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调皮捣蛋与父母对着干。可见,严厉 斥责只能使孩子的对立心理更趋激化。

一温一 和的建议,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会对孩子产生良性暗示,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诲。如长期坚持这样做,自然会消除逆反心理,而且自觉按照父母所讲的道理去学习 、生活和做人。

再则,用一温一 和的建议与孩子谈话,可以缩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彼此的亲密关系。相反,那些热衷于保持父母的“尊严”,对孩子声色俱厉的训斥,往往会阻碍父母与孩子之间心理的沟通和感情的一交一 流。

总之,用一温一 和的建议与孩子沟通,比较合乎孩子的心理要求和特点,它有助于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思想一交一 流和感情的沟通,从而使孩子尊重父母、信赖父母,自觉自愿地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

如果父母用命令的口吻告诫孩子,孩子就会拒绝,因为他们感到对你的让步,就意味着自己的软弱和不自主。经常听到有些父母高声亮嗓地吼孩子:“不要吵,不要乱喊乱叫!”斥责孩子“父母说话时别插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也会态度强硬起来,变得蛮不讲理。

其实,客气地用一温一 和的语调征求孩子的意见,他们会乐意去实现你的愿望。如果你改换成一温一 和的口吻,表示重视孩子的意见,友好地问:“你是怎样想的?”或者说:“我想和你商量一下,你说怎么办才好?”你就会看到孩子会很认真地考虑和关心你提出的问题。

强强是个聪明的孩子,平时也很乖巧。但有一次,他跟父亲到姑姑家去玩时,却发生了点不和谐的小“插曲”:

到了姑姑家后,由于爸爸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姑姑了,所以难免和姑姑聊得时间长了点。本来强强和姑姑家的表弟玩得也很好。可是快到吃饭的时候,强强吵着要回家。爸爸正姑姑聊到兴处,也没有心情理强强,只是随口说了句:“去!去!去!……”

没想到强强一改往日的乖态,躺在地上撒起泼来。这还真让爸爸下不来台,爸爸抡起巴掌就在强强的脸上留下了纪念。这下强强更不依了,姑姑只好让他们父子“打道回府”,一顿好端端的相聚就这样在不和谐的气氛中收场了。

其实如果爸爸能和强强说得好一点,或许就不会发生出现这种尴的局面。这是爸爸“粗暴”的结果。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不妨先放下“打骂”或“粗暴”的管教方式,不妨尝试一下使用一温一 和的建议,或许真的能收到预料之外的良好效果呢。

以体恤和宽容孩子为出发点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把错误和学习 的过程。因此,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不能发脾气或自我失控,而应该以理解,体恤和宽容孩子为出发点。唯有如此,才能够做到理智、平静地面对和处理孩子身上的问题。

针对孩子情况提出建议

有效的建议,都是有的放矢的。父母对孩子提出建议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否则,无效的建议提的太多了,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

父母给孩子提建议是应该的,但千万不能抱着“孩子一定要听取”的想法,否则,一定要孩子听取,那就不是“建议”,而是“命令”了。孩子也是人,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对于父母的建议,他们听取不听取,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千万不能采取压制或胁迫手段。

爱意融融,用一温一 情打动孩子

对孩子的建议,要包含无限的真诚和浓浓的爱心,因此,只有这种一温一 情脉脉的建议,才能最有效地打开孩子的心灵,被孩子听取。

“未成曲调先有情”。教育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父母能够用一温一 和的春一光 去照耀孩子的心,孩子就会在愉悦之中成长。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