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第21招 永远别说伤害孩子的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多说能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话语,而应该永远拒绝哪些伤害孩子的话溜出自己的嘴唇。

提起对孩子的伤害事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被人抢劫、勒索、欺负、性侵害以及被父母或教师体罚等等。但是对孩子而言,他们怕的“软”伤害远胜 过这些“硬”伤害,在他们的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软性的“语言伤害”。 “中国少年平安行动”组委会曾公布了一项内容为“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家庭伤害”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1�45%的被访孩子认为家庭“语言伤害”是 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经常遭受“语言伤害”,孩子的心灵就会扭曲,即使成年之后也会出现较多的行为障碍和个性弱点,难以适应社会。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对不 良语言的严重后果予以高度关注,不要以为区区几句过头话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危害,气急之下就口不择言地说许多刺激孩子的话,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却浑然 不知。

要知道这种心灵的伤害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严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亲近的朋友”,切不可成为这样的伤害者,让孩子感觉“最亲近我的人伤我最深”,因而疏远、躲避父母。

作为一位母亲和祖母,曹丽枚也面对过这样的尴尬和冲突。

有一次,她和女儿带着6岁的外孙到西班牙度假。在一家商店里,外孙非要买滑板,但妈妈说:“你已经有两个了,不能再买了。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贪得无厌啊!”

小男孩一下就躺在地上尖叫起来:“我就要,现在就要!”

曹丽枚说:“作为一个孩子精神心理专家,我感到十分羞愧,我就走出去了。”

在外面站了一会儿,曹丽枚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就进去对外孙说:“我知道你很伤心,很生气,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这么让人沮丧。不过我有个好主意,你愿意试试吗?”

小男孩觉得外婆理解他,又想尽力帮自己,就停止了尖叫。

曹丽枚说:“你想要滑板,可我和你妈妈都不愿意给你买。我们可以到别的商店看看,有没有商店愿意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

小男孩高高兴兴拉着外婆的手来到另一家商店,外婆把他介绍给售货员,问是否能满足孩子。售货员说“不,我们没有。”

两人走了四家商店都碰了钉子,到了第五家,小男孩说:“我不买滑板了,我还是玩家里的那个吧。”

遇到上述案例中的情况,通常情况下,父母的反应都是会说“你不应该尖叫”、“不许哭”。但是作为一个人,出现这些情绪是正常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允许他们表达,否则,就会造成对孩子心灵和情感的伤害。

怎样才能避免对孩子造成情感伤害呢?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让父母头疼,而且也是不对的。父母要避免对孩子的“语言伤害”,并不是件难事。下面的建议,不妨作为父母的参考。

首先,要清醒认识到“语言伤害”的严重程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其次,要多鼓励孩子,采用积极性语言教育孩子,时时刻刻注意不对孩子说伤害他们的话,尤其是在“恨铁不成钢”或气急的种种情况下,更要保持理智,控制好情绪,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再次,讲究批评的艺术,要以提醒、启发来代替指责、训斥。如用“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鼓励孩子有更努力的动机,用“没关系,慢慢来,尽力而为”帮助孩子调整焦虑、紧张的情绪,等等。

第四,要做好自我调整,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避免说出诸如:“你怎么越大越……”,“你都这么大 的人了,竟然还……。”,“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呢?”,“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之类的话。这些话语都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和心灵。

总之,“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样是语言,功效却截然不同。父母们若要科学地教育孩子、关爱孩子,就该多用“良言”,禁用“恶语”,以免对孩子造成“语言伤害”,酿成无法挽回的过错。作为父母,为了孩子,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吧。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