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塔木德智慧全书

塔木德大全集 第一部分 把慷慨解囊当成一种义务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把慷慨解囊当成一种义务

犹太民族是一个慷慨的民族,他们把施舍当成一种“公共义务”,而不认为是一种“行善积德”。

《犹太法典》上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农夫拥有一笔很大的农产,他还是当地最慈善的人。每年拉比都会到他家访问,他都毫不吝啬地捐财献物。

可是有一年,由于风暴和瘟疫的袭击,农夫的农田和果园都遭到破坏,牲畜也都死光了。债主们却蜂拥而至,把他的财产都扣押了起来,只留给他一小块土地。

他却说:“这是神的旨意,他给了我,又收回去了,我还能有什么可说的呢?”

他丝毫不怨天尤人。

那一年,拉比又到农夫的家请求捐献财物。当拉比们看到他家道中落,都对他表示了同情,无意再请他捐献。这位农夫的太太说:“我们时常为教师建造学校、维持会堂,为穷人和老人捐款,今年拿不出钱来,,实在遗憾。”

后来,夫妇俩不愿让拉比们白跑一趟,否则他们会心里不安,便把最后剩下的那块地卖掉一半,把所得的钱捐献给拉比。拉比非常惊讶,并且感激不尽。

有一天,农夫在犁地的时候,耕牛滑倒了。

他赶紧扶起耕牛时,却在牛倒下的地方发现了宝物。他卖掉宝物后,又过上了先前的富裕的日子。

第二年,拉比们又来到农夫家,以为农夫还和原来一样贫穷。可附近的人告诉他们:“农夫的新居就在前面,那所高大房子就是他的家。”

拉比们走进大房子,农夫高兴地向他们说明了这一切的原因,并总结道:“只要乐于行善,它必定会倒过来,这就是捐献的利润。”

由此可见,犹太人对施舍是十分重视的。

犹太人把慷慨解囊作为一种义务,同时又使接受帮助的人不失尊严,这有利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犹太民族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自救形式,更是犹太人杰出智慧的体现。

现今全球的犹太人有2600多万,虽然他们不都是家财万贯的老板,但也至少不会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只要是犹太人,哪怕身无分文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当地有犹太人社团,一旦被他们发现,也能很快解决吃住问题。

当然,犹太社团不是慈善机构,不可能长久地提供这些服务,如果这样,钱再多也难以支撑。然而,犹太人自有办法,他们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有钱的犹太商人帮助这些落难者。

现在,在任何一个有较大犹太共同体的城市里,人们都能够找到以犹太人名字为名称的慈善机构,诸如医院、诊所、音乐厅、图书馆以及福利院和文化设施等。甚至在世界著名的牛津和剑桥大学里,也各有一个“伊沙克·沃夫森学院”。显然,这是一个犹太人名字。

伊沙克·沃夫森是个土生土长的苏格兰犹太人,他被赞誉为“当代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1946年起担任英国“大宇宙百货公司”的总裁。“大宇宙百货公司”拥有约3千家零售商店,是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

沃夫森在1955年设立了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他为基金会提供的经济援助总共有4500万美元,其中主要是教育机构。

曾经有个人向沃夫森打听:“听说有个家伙叫沃夫森,既是牛津大学的教会法学博士和剑桥大学的法学博士,又是皇家外科医师学会会员和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我想知道他究竟是干什么的?”

“他是个给人写东西的。”

“写东西?他给人写了些什么?”

“支票。”

因为沃夫森本人是个非常正统的犹太教徒,所以他的慷慨最能反映犹太商人的胸怀。他每天都要做祷告,把它作为一门必修的功课。当有客人上门拜访时,他会在适当的时候给来人看他穿在衬衫里面的犹太教礼拜服。每逢遇到休息日或其他犹太教节日,他都遵守犹太律法,待在家里不出门。

虽然沃夫森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慈善者,他的举动并没有涉及到经济领域,可是,正是因为这些善举,使他声名远播,从而,在经济上占有了更多的优势。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