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塔木德智慧全书

塔木德大全集 第一部分 让孩子具有同情心与爱心(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让孩子具有同情心与爱心(1)

一个人能否成为受别人欢迎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关心别人。

在很多国家里,父母从小就让孩子参与抚养小动物,以培养他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许多家长都喜欢带孩子去动物领养机构,让孩子领养无家可归的动物。

孩子在一到三岁之间,已经能分辨出自己和他人,同时也能分辨出自己的痛苦与他人的痛苦。在一岁之前,孩子是分不清自我和他人、自己和世界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痛苦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他人的痛苦和自己的关系,是根本无法认知的。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只看到他哭。当他看到别的孩子哭泣时,也会跟着哭。

孩子到了三岁左右时,就会对他人的痛苦表示出本能的同情了,如流露出同情、关心的表情,甚至用充满同情的肢体接触、抚摸、轻拍、以示安慰。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仍然不具备语言的安慰和更为高级的同情、关心行为。

孩子到了五到七岁之时,他们就已经具有了对他人的同情认知的反馈能力。也就是说,他们能够根据别人的痛苦的情况,决定安慰的时间和关心的形式:是陪别人哭,还是语言安慰,或者说是去叫大人来处理等等,此时他们已经超越了他人哭而我哭,或者说是他人哭我立即跑过去表示“安慰”的阶段。

孩子到十岁左右时,对那些弱势或者是劣势的人和事,大多能够用理智的态度来对待,表现出恰当地同情心和关心。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同情心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他们关心与同情对象不仅仅是孩子,也包括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朋友。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同情心已不再局限于家庭或者是认识的人身上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把同情心扩散到任何一个弱势或者是劣势的陌生人和事件上了。

从上面这些对孩子的年龄段来分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是非常重要的。此时一方面是孩子已经具备了形成同情心的心理基础,再加上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如果是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就能使孩子的同情心不断增强。

孩子具有天生的同情心,父母不要轻易扼杀孩子发育中的同情心,而应该保护、培育孩子的同情心。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关心他人,多做好事。当孩子做了好事时,父母要对其进行鼓励、表扬,因为父母的信任感、外界的反馈会促进孩子有进一步的行动,孩子与父母的互动会形成良性的循环。

《塔木德》中说:如果一个人知道悔过,别人就不应该对他说:“记住你从前的所为。”

如果他是赎罪者,刚刚开始学习圣经律法,别人不应该对他说:“吃了不洁食物的嘴可以学习全能的上帝嘴里说出来的律法吗?”

如果他是赎罪者的儿子,他不应该受到奚落:“记住你的父亲做过的事。”

有这样一则事件,读来让人感到痛心。

一个小孩在与伙伴们玩沙子时,不小心跌进了沙坑之中,伙伴们不但没有拉他上来,而且还往他身上撒沙子,只让他露出两只眼睛。干完这些事后,他们乐呵呵地走了,大家谁也没有顾及这位小伙伴的安危。后来当小孩的父母找到他时,发现他已经窒息而死。

只顾自己玩得高兴,不顾他人的安危与痛苦,冷漠心态造成了小孩的死亡。

关注孩子成长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或是警惕孩子冷漠心态的滋生与发展。作为父母要多带孩子到生活中去感受他人的苦难,真正理解爱的涵义,让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