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默和邓 女士的离婚传闻沸沸扬扬,再一次引发爆炸式关注。且不深究两位离婚的真正原因,也不想为邓 文迪究竟能分得几个子儿的家产而操心,只是想单纯借这一事件讨论一下各界对邓 文迪这类女性的看法,以及暗藏在这场离婚事件背后的启示。
邓 文迪有无数支持者,也有无数诋毁者,无论哪一方对她的评价都各执一词。
实际上,在新闻集团 内部,对邓 文迪的看法也分为两派。有一个专属于“默多克和邓 文迪”的网站架设在my space上,其中的数百个帖子就是最好的明证。
人们大多在质疑:他真的爱她吗?她对他呢?他们的关系是由两者提供给对方的资源来维系的吗?难道她真的被权力和金钱诱惑 住了?年轻时便尝遍美酒香唇的他真的被她的年轻和外貌打败?他是不是渴望借着她的力量打入中国传媒市场?
众所周知,进入中国市场,是老默觊觎已久的。再看邓 文迪,不管怎样,就算跨越不同的时空与光年,和她一样有野心、有梦想的女人也是值得尊敬的。因此,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邓 文迪给别人带来了更多的正能量。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批评、贬低甚至诋毁邓 文迪的声音铺天盖地:“老默身边从不缺少美女 ,但邓 文迪一点也不漂亮。她只不过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然后不择手段地达到了那个目标。有人说她是个有抱负的女人,一心想要接管老默的生意。我觉得,她毕竟是中国人,代表着中国女性的形象,她应该更低调点才是。”
在邓 文迪的徐州老家,有很多她从前的朋友们,每每谈起她似乎普遍大感失望。据说,从1996年开始,她就再没和朋友们见过面。一位老友感叹:“如果还有机会见到她,我一定会向她抱怨,她为何不与我们保持联系,十多年的老朋友对她来说究竟算什么呢?我们小学相识,直到读高中,吃住都一直在一起,甚至互穿过衣服。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做功课、一起上自习 、一起训练。我从没想过,也不敢想象文迪可以这么成功。希望有朝一日她能回到中国投资,让我担任一些职务也好。”
当然,这只是中国人的传统说法。没有人能说得清邓 文迪从前的生长环境与在老默的帝国生存有多大差距,就像天与地的距离一样,没人能算得清。
当人们渐渐对邓 文迪不可思议的新闻习 以为常时,似乎已开始渐渐淡忘这个女人与老公有着38岁的年龄差距。直到离婚事件,这对“苦命鸳鸯”再次被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中来娱乐大众。更有甚者不遗余力地揭邓 文迪的老底。或者说,这个世界始终是对她褒贬不一的。
※ 美人心计,谁人能比邓 文迪?
邓 文迪虽然谈不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但她的智慧,也可以说是心计,恐怕又要甩普通女人好长一段距离了。
邓 文迪早年就读广州医学院时,人们对她的评价就十分混杂。学校的领导有些不解,为何邓 文迪在公开场合从不提起在广州医学院求学的时光。校方当然希望借已经成名的邓 文迪之力为学校宣传。就算邓 文迪只是主修了两年临床 医学便放弃学业,校方依然希望邓 文迪能回来参加50年校庆活动。按理说,校方一定会为拥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但某位领导却颇感无奈地说:“我曾试图联系文迪,但找不到一个有效的联系电话。不料如今文迪经常回京出差,还在那边买了房子。原来她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邓 文迪的性格,她绝对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为何不愿回到从前的时光,回归自己的母校只有她自己心里明白。或许在邓 文迪看来,广州承载着太多行色匆匆的人和车辆,闪烁的霓虹混杂在光怪陆离的城市中,漆黑的夜仿佛有种电影 《银翼杀手》的气氛。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在中国,有一个网站是以邓 文迪的名字命名的——。据说,这个网站的站长曾在阅读一篇中国媒体报道时,被邓 文迪和默多克的年龄差所震撼。当时,关于这对夫妇的消息十分匮乏。那时起,该站长就决定了要做些什么。2005年8月,站长以设计者的身份注册了这个域名,并开始上传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欲将这个网站打造成国内外最全面的邓 文迪咨询网站。
一个网站所传达的信息量是很大的,何况这个网站包括bbs(论坛)和blog(博客)。在上面有这样几条留言: “邓 文迪是我的偶像!我的梦想就是进入政界。我现在才14岁,但我肯定会成功的!”“如果每个有‘准备’的女孩都执意在本来不该她出席的高层会议上盛装登场,还‘不慎’令那老头的衣襟沾上红酒,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只怕mr. right 先生要洗红酒浴了!”
尽管站长已经把一些更有攻击性的留言删除了,但是,不管信息如何删除,人的嘴是永远也堵不上的。大部分人认为,相比于普通的中国女人,她很善于为自己创造机会,但还是不喜欢她,因为她太有心计了。
心计,在邓 文迪的字典中似乎是一个锋利且略带贬义的中国词语。
※ 泪水总在笑容背后
很多人问,邓 文迪能从一个普通的黄毛丫头一跃成为享誉国际的媒介大腕,她算是一位成功的女人吗?她值得国人学习 和推崇吗?
关于这个问题已有无数个讨论激烈的版本。这是因为,我们身处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
所谓“多元化”,说白了就是人与人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意愿的权力,而这个时代也开始渐渐鼓励人们通过不同途径满足自己的意愿。纵观邓 文迪的经历,她一生追名逐利,渴望财富。通过跻身上流社会,与女儿们拥有十几亿美金。再看邓 文迪几次在商业方面的尝试反而业绩平平。她曾在my space进军中国时雄心勃勃,却无奈折戟沉沙;制作电影 《雪花秘扇》更是票房惨败。但这不能拉低她人生的高度。就算邓 文迪的商业才华不被市场认可,但在她自身的人生价值体系中,她依然算得上是成功的,而且是非常成功。
她就像一部成功学著作,一度成为大众热议与审判的话题。
有人说,邓 文迪是否成功,是否值得被推崇,取决于你是否认同她。这个社会对邓 文迪的评价与讨论越丰富,说明我们所处的时代对“成功”的定义越多元,对人生真正内涵的要求也越饱满。
大众对成功的认识和见解,通常都是基于自身的经历和独特的个性。如果带着有色眼光,对他人的成功一味地羡慕嫉妒,随之拼命模仿,最终你不见得会和他一样成功,反而只会失去真实的、属于自己的人生。
纵然世界始终对这个女人褒贬不一,但在她灿烂的笑容背后,一定伴随着无穷无尽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