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日,图海率部抵达平凉。【图海至平凉时间,按《清圣祖实录》卷61载,于康熙十五年五月乙已(二十四)日条下记图海流报:“本月十七日,臣至平凉。”按上下文义,应理解为“本月”即五月十七日至平凉。误。图海于二月二十六日离京,兼程前往,如说五月十七日至,何至行军近三个月?殊不合实情。惟《碑传记·图海传》、《清朝先正事略·图海传》明载三月至平凉。故《实录》所载“本月十七日”,应为三月十七日。】他首先向广大士兵宣布圣祖奖励的旨意,颁发赏银,明军令,申约束,军威大振。圣祖前后增调清军会攻平凉,已达十万人马,【围平凉兵数,《庭闻录》称十万,他书不载。考之实况,各路清兵会师围攻平凉,当不少于十万之数。】全部环绕城外围困。
王辅臣自叛后,始终不离平凉。他明知清军源源不断而来,他及其部属所占的地盘也难以持久地坚守下去。他本来可以突围出去,或去四川,与王屏藩部会合;或南下,向吴三桂部靠拢,这都是一步“活棋”,至少在目前如此,仍能避免被围歼。可是,他没有这样做。究竟出于何种动机,不得而知。从他本人的情况分析,他并非是决意叛清到底,与吴三桂、耿精忠等人还有所不同。叛后,他仍与朝廷维持臣属关系。他迟迟不投降,主要出于畏罪的心理,以为朝廷不会轻易放过他。圣祖对他实行的特殊政策,也牵制着他叛清不会走得过远。他不去四川或湖南,明显地表示出他与吴三桂保持着一定距离,不愿与之合流。他坚持留在平凉,不过是留有同清妥协或归降的余地。他等待朝廷对他的政策做出绝对保证,给予赦免。当然,清军攻他,他不能束手待毙,要较量个高下。
王辅臣以骁勇善战闻名,清将都惧怕他,不敢轻于进兵。他也不把清兵放在眼里,对十万大军的围困毫无惧色。有一次,他登城巡视防务,停在一处,举起一只脚,加一马鬣,斜着眼睛,望着城外密集的清军营垒,轻蔑地说:“这是什么能耐?姑缓其死,稍迟些日子,叫他一切都尽了!”目空一切一至于此。
图海一到平凉,诸将勇气顿增,请命攻城。他不同意,说:“仁义之师,先招怀后攻伐。吾奉天威讨兹凶竖,无虑不克,顾念城中数十万生灵,无非朝廷赤子,遭贼劫持至此,覆剿之下,杀贼必多。俟其向化归诚,以体圣主好生之德,不更美乎!”放弃攻城,仅围困不战,攻心诱降。【《碑传集·图海传》第3册,卷4之6。】
平凉城北,有一座山冈,叫虎山墩,登临其上,可俯视全城。此处关系紧要,是平凉通往西北饷道的咽喉。辅臣部署万余精兵护守此冈,用以保障平凉的安全。
图海严格执行圣祖的作战方针,决定先夺虎山墩。他说:“此平凉咽喉,得此则饷道绝,城不攻自下矣。”【《清朝先正事略·图海传》,卷2,6页。参见《清史稿·图海传》,卷251,9713页。】随即率大队人马进攻虎山墩。叛军前为步兵,后为骑兵,布列火器挨牌迎战,向清军冲来。战斗逐渐向墩上发展,叛军利用地势,居高临下,清军被迫往上仰攻。死伤累累。战斗相当激烈,清军不顾死伤,步步进逼,从上午一直激战到午时,阵杀叛军总兵二人,其兵士被杀的,跳崖死的,不计其数。图海令军士更替轮番进攻,终以重大代价夺取了虎山墩。俯视城中,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清圣祖实录》,卷61,8页。】清军把夺取的大炮和自带的重炮运到冈上,向城内发射,城内兵民一片惊慌,图海趁城内兵民惶惶之际,特派幕客周昌进城劝降。周昌,字培公,荆门儒生,善计谋。他曾佐助“振武将军”吴丹有功,授以七品官录用。图海至潼关,他上取平凉策,被召为幕僚。辅臣手下参将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是周昌的同乡人,曾屡劝辅臣投降。他将内部情况写成文字,用蜡丸封闭,密送周昌,转告图海。周昌自告奋勇冒死进城劝降,只有一个要求:母亲孙氏以父死殉节,他愿以身许国,为母请旌。图海感其壮烈,当即同意,特授以参议道名义前去执行任务。辅臣迫于势穷粮尽,听从了周昌的劝告,便派手下一副将随周昌出城,面见图海,表示投降。图海派人驰报北京请示,圣祖批准,颁发大赦令。六月六日,图海命周昌携带圣祖赦诏,再进城抚慰。次日即七日,辅臣派龚荣遇率士民代表出城,向图海献平凉军民册,其子继贞及总兵蔡元等上缴三桂的扎付二纸、“平远大将军印”、“陕西东路总管将军印”各一颗及各札文件。【《清圣祖实录》,卷61,17页。参见《清史稿·图海传》,卷251,9713页;《清朝先正事略·图海传》,卷2,6页。】
辅臣虽已投降,仍然疑惧,不肯出面见图海。六月十三日,图海再次派周昌与他的侄儿前锋侍卫保定一起进城,极力安慰辅臣,百般劝说,消除他的疑惧。辅臣为图海的诚意所感动,便于十五日出平凉城,亲至图海营帐,“叩头谢恩”,图海与辅臣“钻刀设誓,保其无它”。辅臣心悦诚服。【《广阳杂记》,卷4,187页。】他回城就剃了发,表示彻底归降。图海命副都统吴丹入城抚定,秋毫无犯。平凉困围日久,城中食尽,死亡累累,图海请命赈济。云南土司总兵陆道清等率所部士兵相继来降。【《清圣祖实录》,卷61,17页。】
平凉降归的捷音飞报北京,圣祖非常满意,对图海以旬月解决平凉,消除西北乱局,倍加称赞。他对辅臣父子仍采取了宽宏大量的态度,履行已许下的诺言,恢复辅臣原官,加太子太保,提升为“靖寇将军”,命其“立功赎罪”,他的部下将吏一律予以赦免。【《清圣祖实录》,卷61,17~18页。】吴三桂遣发来助战的苗兵也同时投降,圣祖令其皆回原籍,给予赏钱,与家人团聚,官员各加一级,从优升赏土司总兵陆道清为左都督兼太子太保,投诚的黄九畴、临时委任的参议道周昌升为布政使,“发往湖南招抚”。周昌之母也得到旌表,遣官至祭,给银建场。【《清圣祖实录》,卷61,18~19页。】
平凉归降,王辅臣接受招抚,陕甘局势急转直下,所有叛乱迎刃而解。奉命前来与辅臣会合的吴之茂闻讯平凉已破,便于六月二十六日夜,率部从秦州退却。“振武将军”佛尼勒、张勇、王进宝统满汉大军随后追剿,至牡丹园大败叛军,再败叛军于西和县北山,给叛军以毁灭性的一击,吴之茂仅以十余骑越山而逃。【《清圣祖实录》,卷62,9页。】将军穆占也于六月二十七日进兵乐门,三桂将王屏藩逃遁,追至红崖,将其击败,恢复礼县。辅臣任命的原固原巡抚陈彭、庆阳总兵周养民、嘉峪关总兵王好问、关山副将孔萌雄等共率文武伪官九百余员,兵丁四万八千二百余人相继投诚。【《碑传集·图海传》,卷4之6,17页。参见《清圣祖实录》,卷62,10页。】八月三日,张勇等攻取了阶州,叛军总兵陈友功等献城投降。【《贰臣传·张勇传》甲中,82页。】关陇平定,四川叛军被逐出省境,陕西只有汉中与兴安两处仍被叛军占据。西北威胁基本解除。圣祖最关注的是湖南吴三桂,陕西剩下汉中、兴安不足为忧。他顾虑攻汉中、兴安转饷困难,因此命令暂停进攻,由图海率部赴湖南征吴三桂。图海上疏,建议说,平凉等地,还刚刚底定.而人心未必都很安宁无事,若带精锐赴湖南,陕西空虚,惟恐人心再变。圣祖表示同意,将图海与王辅臣留镇陕西,严守各要隘,以前锋统领穆占佩带“征南将军印”,率陕西和河南满汉各军前往荆州,助剿吴三桂。【《清圣祖实录》,卷6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