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吴三桂大传

吴三桂大传(93)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三桂有四个女婿:胡国柱、夏相国、郭壮图、卫朴。他们颇具才干,或文,或武,或文武兼备。如胡国柱,字擎天(一说汝弼),号怡斋,善诗文,有大志,顺治甲午年(1654年)中举。【《庭闻录》,卷6,5页。参见《滇粹》,“旅滇闻见随笔”。】

吴国贵,三桂的大将,早在关外时,便追随三桂,军功颇多,官至都统,治军严,敢争战,很受三桂重用。

方光琛,字献廷,原明礼部尚书方一藻之子。此人善谋略。

刘茂遐,字玄初,是三桂的重要谋士。

马宝,字城璧,山西人,为人反复无常,号“两张皮”,狡黠善战,以勇著称。

在吴氏集团中,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三桂弟侄,还有三桂的一批子弟,这些人都不见经传,但都在吴氏集团中占有一定地位,形成一股势力。在外省,也有三桂的心腹,如固原提督王辅臣等,也应包括在这个集团之内。

这批人中,除了个别的岁数稍大,绝大部分都在二十至四十岁之间,他们雄心勃勃,都希图借助三桂的权势飞黄腾达。三桂也凭借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给予他们特殊的利益,个个华屋美食,享受着种种特权。如果撤藩,回到关外,不过经营田庄罢了,他们中很多人的仕途即告终止。失去政治上的靠山和特权,其子孙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和阻碍。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集团的某些人还抱有复明反清之志。如胡国柱“时以恢复宗国(指明)相磨砺”,阴结马宝,张国柱、李本琛、复国相、方光琛,互为羽翼,从思想上逐渐向三桂渗透,影响他,以备有朝一日起兵。【《旅滇闻见录》,见《滇粹》】而圣祖撤藩,触犯了他们的根本利益,激发了他们反清的思想,他们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朝廷对自己的剥夺。

圣祖撤藩也使吴藩属下的广大基层吏民感到不安,多抱抵触情绪。据吴三桂报,他属下家口多达数万人。如按地域分,主要由三部分人构成;一是辽东人,他们是跟随吴三桂降清的原班人马,经三十年的转战流徙,病死、战死、伤残,或间有逃亡,已损耗甚众,即使健在的,也已年迈。当初离辽东时,他们中有些还是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现在已长大成人,辽东在他们的心目中,只留下故土的模糊概念,他们已适应了南方的生活。所以,真正怀念故土的为数不多。二是黄河以北的人,如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省,当年都曾是三桂战斗过或驻防过的地方,曾收编了大批农民军余部,这些人对辽东没有故土之念,要他们迁到山海关外,他们不抱热情。三是四川、云贵等省的人,他们或是张献忠的余部,或是南明统治下的土著人,他们对辽远而寒冷的辽东抱有畏惧心理。在他们的心目中,辽东曾是发遣罪犯的地方,如今要把他们迁到那里,简直被看成是被贬谪戍!这部分人最不愿到辽东。

从康熙元年,三桂藩下家口开始迁往昆明和云南边镇要塞,三年迁完,都已在云南生活了九至十二年,房产、地产无不丰饶,家道正隆,而战争已结束,开始过上安定舒适的生活。他们以为,能跟吴三桂永镇云南,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对搬迁辽东毫无思想准备。他们长期转战,四处为家,热切生活安定下来,不希望再东搬西迁。他们从切身的经历中,已体验到每搬迁一次,都使刚刚建立起来的家园受到一次破坏,遭到损失。他们在云南所置家产要比他们以往住过的任何地方都丰饶,因而损失也更大。所谓人心“安土重迁”,他们对搬迁早已感到厌倦,可以设想,圣祖的撤藩怎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呢!在他们看来,撤藩不是皇恩浩荡,恰是降临一场灾难!“藩下数十万家口无不愁苦”【孙旭:《平吴录》,5页。】,虽系夸大的流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三桂所属将吏家口的普遍心理。他们“愁苦”,思想深处不无怨恨的情绪,这也都在情理之中。

撤藩令,如一道冲击波,袭击着吴三桂和他的数万将士及家属的心,激起了一阵阵思想动荡……

当云南正为撤藩的事惶惑不安时,北京城中,清统治集团也为加速撤藩而忙碌着。康熙十二年,从八月九日到十八日,圣祖连连向兵部、吏部、户部发出撤藩的具体指令。他指示兵部:

兹因地方底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各具疏请撤安插,已允所请,令其搬移前来。地方应行事务,及兵马机宜,必筹划周详,乃为善后之策。应各遣大臣一员,前往会同该藩,及总督、巡抚、提督商榷,作何布置官兵防守地方,并照管该藩等起行。应差官员职名,开列具奏。【《清圣祖实录》,卷43,3~4页。】

指示吏部:

云南地属远疆,今该藩官兵既撤,控制需人,应专设云南总督一员,添设提督一员,责成专管料理,尔部速议。【《清圣祖实录》,卷43,5~6页。】

在指示吏部的同一天,圣祖向户部下达新指示:

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等请撤安插,已允搬移。该藩及各官兵家口安插地方,所需房屋田地等项,应予为料理,务令(三藩)到日,即有宁居,以副朕体卹迁移至意。【《清圣祖实录》,卷43,6页。】

圣祖给吏、兵、户部指示内容,主要有三点。第一,由兵部派遣大臣各一员,分别去云南、福建、广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会同该藩与本省总督、巡抚、提督协商,在各藩撤走后,如何重新布置兵力,防御地方;同时,照管该藩动身启程事宜。所派大臣名单上报,由圣祖亲批。第二,吴藩撤走,要专设云南总督一员,增设提督一员,由吏部推选。第三,指定户部在三藩新迁到的地方,安排所需住宅、田地,使三藩官兵迁来之日,即有住处,生活不致发生困难,务使他们感到朝廷的关怀和体贴。

待诸事部署完毕,八月十五日,圣祖迅即选派礼部右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傅达礼为钦差,专程前往云南;派户部尚书梁清标往广东、吏部右侍郎陈一炳往福建,经办各藩撤兵启程事宜。【《平定三逆方略》,卷1,12页。】圣祖特别重视吴藩,于八月二十四日,折尔肯等赴云南前,特赐给他们自己所佩刀各一口,良马各两匹,以重事权。圣祖亲笔给三桂写下一道手诏,也交给他们携带,向三桂宣布。手诏写道:

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及海宇宁谧,必振旅班师,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优游颐养,赏延奕世,宠固海山,甚盛典也。王夙笃忠贞,克摅猷略,宣劳戮力,镇守疆,释朕南顾之忧,厥功懋焉。但念王年齿已高,师徒暴露,久驻遐荒,眷怀良切。近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请,搬移安插。兹特遣礼部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礼前往宣谕朕意,王其率所属官兵趣装北来,慰朕眷注,庶几旦夕觏止,君臣偕乐,永保无疆之休。至一应安插事宜,已敕所司饬庀周详,王到日,即有宁宇,无以为念。钦哉!【《清圣祖实录》,卷43,6~7页。】

圣祖在这份亲笔手诏中,高度评价三桂的劳绩,温语有加,关怀周详,丝毫看不出朝廷对他的怀疑。但他明确暗示,一经撤藩,可使君臣两相无猜,三桂得保荣誉,延及子孙,与朝廷共享太平之福。圣祖对三桂迁居后的生活做了保证,一切安排都务使他满意。圣祖的这番话,着重解释了朝廷撤藩的意图和政策,充满了对三桂的热情,目的是安抚他,消除他的疑虑,以期撤藩不致发生麻烦,得以顺利进行。圣祖自以为这是一项很好的解决办法,三桂会欣然同意的。可借,三桂和他的将士、乃至家属所想的,跟朝廷的意图距离太远,这就使撤藩伊始,就陷入了两种不同的利益难以统一的矛盾之中!

折尔肯一行还没动身赴云南,圣祖紧急指令户部侍郎达都前往陪都盛京(沈阳),会同盛京户部侍郎,奉天府尹察看划拨给三桂的土地、住宅是否合适。他指出,凡贫民劳苦开荒的土地和他们的房屋,不得察看和占用。再有当地驻守官兵分内的土地与房屋,也不许察看。除此以外,有开垦田地、皇庄、马场、王与大臣、侍卫等人的庄田房屋,以及空闲之地,务要尽行查看,如这些庄田、房屋数不足,可就近酌量查看。他提示,山海关九门边墙外,也不必考虑。如还不够安排,可在别处边墙外,酌量查看,将所查结果,向他报告。【《清圣祖实录》,卷43,9页。】

总计三藩撤离人口不下六七万,所需土地和住房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把他们都迁到辽东,如何安排好,也不是件容易事。圣祖还是想尽力把他们都安置适宜,使之各得其所,安居乐业。他感到也算尽了心了。

派出折尔肯一行前往云南后,圣祖再派户部郎中席兰泰、兵部郎中党务礼、户部员外郎萨穆哈、兵部主事辛珠往贵州,负责办理吴藩搬迁时所需夫役、船只和人马、粮草。圣祖告诫他们,不得骚扰地方驿站夫役,要慎重从事,吴藩人马行经水路,要代为备办船只,不可迟误。【《清圣祖实录》,卷43,11~12页。】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