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吴三桂大传

吴三桂大传(56)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世祖命令吴三桂与李国翰统兵为一路,由汉中出兵,经四川、直取贵州。

与此同时,世祖颁给固山额真(都统)赵布泰【赵布泰又写作卓布泰,见蒋良祺《东华录》,卷8等书。】等敕谕,其内容与给三桂的相同。不同的是,授赵布泰为“征南将军”,会同提督线国安所属官兵及湖南调发的官兵为一路军,“由广西前往贵州,相机进取”。【《清世祖实录》,卷113,16~17页。】

世祖还同时颁给固山额真、宗室罗托,固山额真济席哈敕谕;任命罗托为“宁南靖寇大将军”,会同济席哈部及洪承畴调去的官兵为一路军,“由湖南前往贵州,相机进取”。洪承畴身兼湖广、江西、广西、云南、贵州五省经略之要职,世祖指示,他可以同罗托大军同行,或随大军之后而行,自行酌定。【《清世祖实录》,卷113,17~18页。】

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初九日,世祖又任命多罗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同多罗平郡王罗可铎,多罗贝勒尚善、杜兰,固山额真伊尔德、阿尔津、巴思汉、卓罗等统领将士“进取云南”,还征调御前侍卫及王、贝勒、贝子、公等护卫“皆酌置随征”。世祖颁给吴三桂等人内容大致相同的敕谕,特别指示,吴三桂等三路大军克取贵州后,“即宜乘机进取云南”【《清世祖实录》,卷114,7~8页。】。世祖和廷臣们的意图已十分清楚,急欲趁南明永历政权内乱之机,分遣三路大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平定云贵。他连御前侍卫及王、贝勒的部分护卫也派遣出征,显见朝廷已倾注全力来达到其战略目的。

世祖任命三路大军征贵州的统帅后,约定他们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二十五日同时进兵。各路大军得到命令,迅速着手进行出征前的准备。据洪承畴报:截至二月初九日,湖南方面军已准备就绪,除了留下部分官兵分守湖南各要隘地区,“总计湖南原有提督、总兵各镇官兵俱已全发,进取贵州。”另有一支三千名“精练火器,素称强壮”的部队,由总兵张国柱率领,先赴广西,等到赵布泰与线国安部队到达,“一起进征”。又据他报告:赵布泰部队已于二月初一日自武昌出发,预计初十日可到长沙,与他会面,商酌军情,然后去衡州,二十日即赴广西。世祖指示,孙可望下属投诚各官,有熟悉贵州、云南地形的,可随军为向导。洪承畴便会见孙可望,选出19人,他从中挑选4人,随罗托军前效力,另拨出5人给都统赵布泰,其余10人则留在自己身边,听候调用。【《明清史料》丙编第2本,179~180页。】

三路大军,兵力多少?清官方没有记载。惟洪承畴在给世祖的奏疏中,曾透露他所统将士的某些数字。他提到,他与大将军罗托同时进兵,所亲统汉兵共16000人;宝庆(湖南邵阳)一路(也属洪承畴统辖)湖南兵,有宝庆、祁阳(湖南祁阳)、衡州(湖南衡阳)及偏沅巡抚所辖共四镇兵11000人,“由武冈(湖南武冈)渐进”;又调湖广洞庭湖水师全营官兵1200人,驾领沙船、哨船往来防护军粮。【《明清史料》丙编第2本,180页。】据此估算,洪承略与罗托所率湖南中路军,约3万人以上。三桂与李国翰部、都统赵布泰与线国安部,都不会少于3万人。合计三路大军,总计兵力当在10万人以上。【《滇粹》、刘彬:《晋王李定国列传》载:“满汉兵共三十余万,分三路犯云贵。”又王夫之:《永历实录·李定国传》,卷14,134页:“大发满汉官兵二十余万。”可资参考。】

世祖厚集兵力,功在必成。任命的将领是久经战阵、善于用兵的猛将。多罗信郡王多尼是豫郡王多铎之子、太祖之孙,以23岁的妙龄,受命“安远靖寇大将军”,年轻有为。【《八旗通志初集·信郡王多尼传》,卷135,3622页。】受命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的罗托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之侄,早在太宗崇德元年就随军出征,屡建功勋,深得朝廷倚重。【《八旗通志初集·镇国将军罗托传》,卷139,3674页。】赵布泰是卫齐之子,名臣费英东之侄,从初任牛录,于太宗初年就随军出征,英勇善战。故名为“征南将军”,出征云贵。【《八旗通志初集·赵布泰传》,卷141,3700页。】至于洪承畴、三桂一批汉将,都是有勇有谋,善于用兵。世祖组成的这一指挥集团,保证了战争的胜利。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1658年)二月二十五日,三路大军按世祖钦定时间同时出兵。三桂奉皇帝玺书与“平西大将军印”,与李国翰自汉中府(南郑)发兵。

按照朝廷的总部署,三路大军先取贵州,次攻云南。三桂率军出汉中后,目标直奔贵州。他的进军路线是:经沔县(陕西勉县附近)、戴安(陕西大安地区)、宁羌(陕西宁强)、进入四川境内,至朝天驿(四川朝天)。三桂当年走的这段路程,今天已辟为铁路运输线。三桂从朝天顺嘉陵江而下,于三月初四日,抵达保宁府(阆中)。在这里,集结舟舰,载足军粮,军行粮随,以保证大军的给养。在此停留三天,于七日拔营,水陆并进,过南部(今仍名),至顺庆府(今南充市)。

目顺庆往南,人烟稀少,到处枳棘丛生,箐林密布,不辨道路,连向导也不知如何引路,只好辨识有人迹所至的地方,伐木开路,砍伐一段林木,往前推进一段。历七天,于十四日至合州(合川)。【吴军抵合州时间,许多书无具体记载,惟《庭闻录》(卷3)记为三月四日,《明季南略》(卷15)记为三月十四日。两军所记吴军行军时间皆同,惟此处有异。考之史实,吴军自汉中出发,至合州,所经之地颇难行军,其间又有停留,故知三月四日有误,当以十四日抵合州为确。】在此以前,明与清兵都不曾到过这里,虽没经战争蹂躏,却荒凉无人,“俨同鬼域”。【《明季南略》,卷15,475页。】

合州属重庆地区,永历朝重庆杜子香派出轻舟已至合州江口哨探。此处嘉陵江面宽阔,水势汹涌。三桂与李国翰跨马涉江而过。杜子香闻讯,弃重庆,分水陆奔逃。吴军经铜梁(今仍名)、璧山(今仍名)、来凤(即来凤驿,介璧山与江津之间)、白市(今仍名),直趋重庆。沿路庐舍残破,尸体骷骨随处可见,惟山花自放,听得杜宇声声哀鸣。三桂记室马玉随口吟道:“空山惟有啼鹃泪,剩屋曾无乳燕巢。”显然,这一带已屡经战乱,呈现极度荒凉的景象。

在三路大军出征不久,三月七日,世祖向吴三桂、罗托、李国翰、赵布泰、济席哈等将帅发出新的指示,除了重申前已颁发的方略,再次强调:“今念贵州等处民苗杂处,当先加意抚绥,安辑民人,尔等率领大军经过府州县,及土司蛮峒等处地方,当严行约束官兵,凡良民、苗蛮财物,及一草一木,勿得擅取,惟务宣布仁恩,使彼乐于归附。倘官民人等不遵纪律,仍行抢掠者,即加处治,以示惩戒。尔等所领汉兵,一并严行禁饬,其未辟地方,须多发告示,遍行晓谕。”世祖一再告诫他们“当恪遵奉行,勿致抗害地方,以副朕除暴安民至意”【《清世祖实录》,卷115,14~15页。】。

事实上,清兵所到之处,纪律并不好,凡遇到猛烈抵抗,一经将其击败,便加意报复,征云贵过程,实则是血腥镇压!四月初三日,吴军至重庆。这时,在四川与湖南交界处,李自成的余部仍在“连兵分守”。在四川与湖南交界的房县、竹山、归州(秭归)、巴东、大昌(四川大昌)、大宁(四川巫溪)诸县镇,有塔天保、郝摇旗、李来亨、袁宗第、党守素、贺珍;在施州卫,有王光兴;在长寿(今仍名)、万县(今仍名),有刘体纯、谭诣、谭弘、谭文、向希饶;在达东,有杨束胤、徐邦定等。三桂都署之不理,直指贵州。【《爝火录》,卷28,921页。参见《明季南略》,卷15,476页。】他任命永宁总兵严自明全镇兵马留守重庆。新设重、夔(州)总兵程廷俊联防守御,再调陕西炮具,以加强防御能力。清朝官方档案极简略地报道了吴三桂与李国翰的捷报:“官兵败贼于合州,斩杀甚多,遂进取重庆。伪都督杜子香率众逃窜,全城克复。”【《清世祖实录》,卷116,5~6页。】

十三日,兵至黄葛江,搭浮桥而过。按公历,已到五六月之交,天气开始燥热,加之潮气,人如置蒸笼之中,吴军长途行军,不胜疲惫,体力消耗过大,被这炎热熏蒸,无不感到“心迷目眩”。至綦江时,受风雨之阻,更是苦不堪言,马玉题诗为证:

六月王师出,

三巴啸聚潜。

澜观千里曲,

云暗万山尖。

兵气军中肃,

江声枕上嫌。

帐房帷幕薄,

风雨莫相兼。【《明季南略》,卷15,476页。】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