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虚实之间

13、提问奥巴马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13、提问奥巴马

第一次直接与奥巴马对话是在2009年4月的g20伦敦峰会上,这也是他就任以来首次接受中国媒体提问。前方记者组共有三人,带队的李勇是财经频道副总监,,毕业于人大国政系,是央视最优秀的国际政经类节目制作人之一。他坐在我身边,不断和我讨论,他对新闻现场敏锐而准确的判断对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时我们听到很多外国记者发言谈论中国问题,决定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为了不挡住举手的我,他还一直努力地收着腹。

我首先提问了英国首相布朗。布朗的记者会结束后,我准备打道回府,毕竟前一天只睡了两三个小时。李勇拍拍我说:“成钢,我先回去吃面了,下一场奥巴马,你再坚持一会儿。”

坚持其实是挺累的一件事。几千名记者排队等候进场就要耗半天工夫,而且只有800个座位,我还得想方设法“走后门”。

走进那个巨大的发布会大厅,突然感觉“气场很对”。前几排是白宫为“自己人”预留的座位,上面甚至贴有写着记者名字的纸条——话语霸权体现得清清楚楚。我坐在第4排正对主席台的位置。我想,当前形势下,记者会应该考虑亚洲的话语权,总不能搞成欧美专场,那么我这张“中国脸”应该好使。何况我还提前做了外围的工作。

小时候,父亲给我看过一本香港导演李翰祥的回忆录《三十年细说从头》,里面提到在香港做演员,一定要记住八个字:“旁若无人,死不要脸。”突然想起这个细节,是因为记者和演员有相通之处,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关键时刻,职业一精一神一定要超越所谓的面子。

奥巴马走上台,台下突然掌声雷动,与布朗出场时的鸦雀无声形成鲜明对比。新闻发布会是不应该鼓掌的,但是大家情不自禁,这位“全世界最大牌的明星”的确有种巨大的煽动力。

他看了看手里拿着的一张纸,想必是美国记者的名单,然后说:“现在你们可以向我提问了。”

我第一个举起了手。

奥巴马清楚地看到了我,但他依然优先考虑欧美媒体。美国政要和记者关系十分亲近,白宫有自己的记者团(whitehousepresscorp),常年驻扎于此,有些记者甚至可以乘坐总统专机“空军一号”(airforceone)与之随行。从理论上讲,这些“皇家记者”的职责是监督总统,但长期交往下来,总会因熟悉产生默契。对于很多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记者,总统能够清楚地叫出他们的名字,甚至了解他们的私人生活。比如点到一位记者的名字时,不等他提问,首先说:“我的心与你同在,我为你的家事感到难过。”原来是这位记者的父亲当天刚刚去世了。

所以,记者会的前半段,整个会场始终被盎格鲁撒克逊加美利坚的优越感笼罩着。

聆听奥巴马与欧美记者的对话时,我在大脑里不断地判断和调整:问题的设计和语言的组织,是否合乎政治环境、具备时效、符合中国媒体形象。我事先想好的问题,如果被别人提前问到,这时候就要迅速重新考虑。

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争取这个提问的机会?

这是奥巴马上任后第一次面对全球媒体,他也很兴奋,有人评论他是“上任以来最好的一天”。

他环视会场,说:“好。我还有时间再回答几个问题。我来挑一个记者。

记者纷纷举手,并不时发出喊声。他把这个机会给了我,理由是“一直很执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