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朱可夫传

第十五章 最后的决战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说苏德战争进行到1945年的2月,德国法西斯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寿命屈指可数了。以希特勒为首的第三帝国的头目们自知无力挽回败局,但是他们并 没有完全死心。此时,他们仍然试图与美英单独媾和,以便集中残余力量同苏军死拼到底。他们幻想在美英与苏联之间制造矛盾,使他们冲突起来,以坐收渔利。

希特勒的这条反间计实际早已提出,还在1944年的12月,在泽根堡元首大本营里,希特勒就对他的将军们作过一番政治训话,他说:

"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我们的敌人那样的联盟,成分那样复杂,而各自的目的又有那样大的分歧……,一方面是极端的资本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极端的马克思主义国家。一方面是垂死的帝国英国,另一方面是一心想取而代之的原殖民地美国……

"联盟中的每一个伙伴在参战时都抱着各自的政治野心……,美国企图继承英国的衣钵,俄国想要取得巴尔干……英国打算保住它在地中海的地盘……眼下这些国家已经在争吵不休。谁能够像蜘蛛那样坐在网中央,注意形势的发展,他就可以观察到这些国家间越来越加深的矛盾。

"如果我们发动几次攻击,这个靠人为力量撑住的共同战线随时随地都可能突然垮台……只要我们德国能保证不松劲的话。

"要紧的是打破敌人认为胜利在握的信念……战争最后要看哪一方认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让敌人知道,不管他们怎样,他们决不能叫我们投降。决不能!决不能!"

希特勒的这段话在他的将军们中,究竟有多大的可信性不得而知,但是希特勒的分析也不是全无根据。特别是到了1945年2月,随着苏、美、英在东、西 战场的胜利进展,他们在欧洲地区的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相互不信任越来越明显,其中不仅表现在美英与苏联之间的矛盾,而且在美、英之间,也时常发生摩擦。 尤其使苏、美、英首脑们关注的是欧洲战争即将结束,战败的德国怎样处置,欧洲各国战后利益如何协调,苏、美、英在战后的欧洲应当充当什么角色,等等。这些 急待解决的问题,使苏、美、英首脑会晤具有特殊的意义。

1945年2月4日至11日,斯大林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及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秘密地举行了8天的会议,历史上称之为克里米亚会议,或叫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是在俄国前沙皇尼古拉的避暑行宫里举行的。2月4日,第一次全体会议经斯大林提议由罗斯福主持。此时的罗斯福离他逝世已经不到10个星期 了。他面容憔悴,本来就有残疾的身体此时显得更加衰弱。但是在这"三巨头"里面,似乎只有罗斯福可以在斯大林和丘吉尔之间起到某种平衡作用。

罗斯福在开场白中十分客气地说:"无论从法律上看,还是从历史上看,都不一定由我来宣布开会。在德黑兰是我主持会议开幕的,但那也完全是偶然的。但 我认为,能主持本次会议开幕,对我是极大的荣誉。"罗斯福首先对东道主的殷勤接待表示感谢。然后,他环视了周围与会的人们说:"我们相互之间已经有了了 解,我们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开诚布公地说出心里话。"接着他又建议第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东线苏德战场的情况。在罗斯福的提议下,苏军副总 参谋长安东诺夫大将详细地报告了战场情况。最后,安东诺夫希望盟军在西线加速转入进攻,不让德军从意大利抽走兵力。

以后,三国首脑又讨论了德国战败后将要产生的各种问题,其中关于处置德国问题,会议规定,战后的德国必须解除武装力量,解散德国的总参谋部,拆除德 国的军事设备和军事工业,惩办战犯,要彻底取缔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和制度,要从德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中消除所有的纳粹的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会 议还同意将苏联提出的德国赔款总额应为200亿美元,其中50%应归苏联所有的建议作为讨论的基础。会议规定三国武装部队在占领德国进程中应占据严格确定 的区域,其中苏联武装部队应占领德国东部,英军占领德国西北部,美国占领德国西南部。"大柏林"区应由苏、美、英三国军队共同占领。"大柏林"的东北部由 苏军占领,西南部由美、英军队占领。会议批准在战后的德国成立一个中央管制委员会,委员会由三国驻军的最高司令官组成,总部设在柏林。

雅尔塔会议还讨论了波兰问题和苏联对日作战及其条件问题。这次会议还直接涉及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问题。2月8日,斯大林偕同莫洛托夫先与罗斯福、哈 里曼进行商讨,并达成一个协议,然后在2月11日,由斯大林、罗斯福邀请丘吉尔共同在协议书上签字。协议书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苏联在两至三个月内将 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其条件为:1.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2.日本在1904年发动的进攻中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即: 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归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权益须予恢复;对通往大连之要道的中东 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家苏中合办的公司共同经营。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于苏联。协议虽然提 到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须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但是,斯大林又同时提出,美国总统须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在击败日本后,苏联的要求 须"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协议还提到,"苏联本身表示准备和中国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必须指出,雅尔塔会议背着作为四大同盟国之一的中国作出了直接牵涉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决定,这反映出大国强权政治的丑恶本质。但是,雅尔塔会议的宗旨是制裁德国法西斯,击败日本帝国主义。对于这一点,其积极作用在历史上是不容低估的。

雅尔塔会议之后,正当反法西斯联盟各国更加信心百倍地去打击德日法西斯侵略者的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却于1945年4月猝然去世。由于美国以及罗斯 福本人在这历史转折时期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全世界盼望和平的人们都为之震惊和惋惜。斯大林与苏联政府为了表示对罗斯福的尊敬和哀悼,将雅尔塔的一条街命名 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街。

罗斯福的死,又像一针强心剂一样,在柏林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效应。

希特勒由于健康的恶化,加之大军压境,眼看末日将要来临,他的歇斯底里发作越来越难以控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希特勒的追随者把最后的一线希望寄 托在上帝会出来安排奇迹上。4月初的一个夜晚,戈培尔向希特勒朗读《腓德烈大帝传》。他选择的那一章叙述的是七年战争中最黑暗的日子,腓德烈大帝已感到末 日将近,准备放弃战争、服毒自杀。但是,就在他行将结束自己生命之前,奇迹突然出现了,俄国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猝然死了,而她的继承人居然又是腓德烈的朋 友和崇拜者保罗一世。"对勃兰登堡王室来说出现了奇迹。"戈培尔用带有戏剧性的方式朗诵着,希特勒的眼睛里充满了激动的泪水。为了欺骗别人,同时也是为了 欺骗自己,戈培尔又拿来古星象图卜算吉凶。戈培尔宣称:星象图预示1945年4月的前半月德国将经受最大的打击,4月下半月将获得暂时胜利,然后是停滞状 态,一直到8月才会有和平。在今后3年内德国的处境很困难,但从1948年开始德国就会东山再起。

当时有人问戈培尔:"这一次又是哪一位'俄国女皇'要死掉呢?"戈培尔只是含含糊糊地说:"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

4月12日,美国军队已经出现在德骚-柏林公路上,希特勒命令炸毁公路旁德国唯一剩下来的两座军火工厂,从此德军只能靠手头现有的军火作战了。4月 13日深夜,英国皇家空军猛烈轰炸柏林,市中心一片火海。在宣传部大楼的石阶上,一位秘书急急忙忙跑来告诉戈培尔:"罗斯福死了!"这一惊雷般的消息,使 戈培尔的脸在广场大火的照耀下,忽然绽开奇异的光彩。

"把最好的香槟酒拿出来!"戈培尔狂呼道,"给我接元首的电话!"

希特勒正在地下室里躲避轰炸。

"我的元首,"戈培尔说,"我向您祝贺!罗斯福死了!星象图里写得清清楚楚,4月下半月是我们的转折点。今天是星期五,4月13日。转折点到了!"

已经极度衰弱的希特勒刹那间精神焕发,欣喜若狂而不能自制。"这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是上帝在灾难中拯救我们的千真万确的迹象!"

总理府大楼到威廉广场的大火还在熊熊燃烧。这些心理变态的法西斯魁首们全然不顾,他们像吞服了兴奋剂一样沉浸在这种疯人院般的闹剧中。

然而,他们并没有等到奇迹的出现,反而攻打柏林的大炮声却越来越近了。

此时,朱可夫正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为柏林战役作最后的准备工作。按照苏联最高统帅部的计划,由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由罗科索夫斯基 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也将参加柏林战役。但是,斯大林身边的一些知情人感觉,在拟定这次有决定意义的柏林战役计划时,斯大林总是有意地让朱可夫的部队 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3月29日,斯大林把朱可夫召回莫斯科。当天夜晚,斯大林待国防委员会散会后,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单独与朱可夫会面。他默默地与朱可夫握握手,不作任何开场白,就像继续刚中断的谈话似地说道:

"德国的西方战线已经彻底崩溃了,看来希特勒并不想阻止美英盟军的推进。然而在同我们作战的各个重要方向上,他们却加紧部署兵力。"斯大林一手指点着地图,一手握着装满烟丝的烟斗,继续说到:"依我看,将会有一场恶战。"

斯大林的分析是正确的。希特勒当局在认识到自己毫无出路的处境后,便千方百计地图谋与英美两国政府单独媾和。如果在必要时,宁愿停止西线抵抗,为美 英军队让开通往柏林的道路,也不想把柏林交到苏联人手里。正如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在4月12日视察东部防线时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坚守对俄国的这道防 线,直到英国人踢我们的屁股为止。"

以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和英国将军蒙哥马利为首的盟军统帅部也未放弃在形势有利时占领柏林的想法。4月7日,艾森豪威尔将军在盟军联合参谋部曾表示:

"倘若攻克莱比锡之后,不会有太多伤亡就能进至柏林的话,我将这样做。"他还说,"我非常同意进行战争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如果盟国占领柏林的意图超出本战场的纯军事考虑,我将乐于修改自己的计划和想法以实施这一战役。"

至于以深谋远虑的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和军队,更是竭尽全力争取在苏联军队到达之前,抢先占领柏林。

由于希特勒把主要兵力调到东线战场,西线的防御就显得更加薄弱,加之美英军队在空军方面的特殊优势,所以很容易就渡过了莱茵河,并随即向易北河推进。

战争发展的态势,使斯大林有些焦躁不安。必须尽快组织起向柏林进攻的战役。这是斯大林和朱可夫再清楚不过的问题了。

"我军什么时候开始进攻呢?"斯大林问道。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最晚在两周之后就可开始进攻。乌克兰第1方面军到那时大致也能作好准备。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将拖到4月中旬才能彻底肃清但泽和格丁尼亚地域的敌人,因而不可能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同时从奥得河展开进攻。"

"有什么办法呢!"斯大林无奈地说,"只好不等罗科索夫斯基就开始了。即使他迟几天也碍不了大事。"

当时在柏林地区,德军在对苏的方向上布署了90个师约100多万人、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炮以及3300架作战飞机,在 柏林还编组有20万人的守备部队。从1945年2月份开始,希特勒就强迫当地居民、战俘和服劳役的外国人,在奥得河一线和柏林周围构筑防御工事。他们在柏 林以东建成三道防线:第一道是从沃林湖东岸,沿奥得河伸延到尼斯河一线;第二道防线是从尼斯河往西10至20公里,其中以泽劳弗高地为主要阵地;再往西 10至20公里为第三道防线。此外,环绕柏林城又筑起了三层防御圈:最外一层距市中心24至40公里,沿当地的湖泊、河川构筑;第二层距市中心12至20 公里,主要利用郊区的森林筑成;第三层是沿着柏林的环城铁路修成的。同时柏林市区又划成9个防御区,分兵防守。由此可以看出希特勒在柏林防御布署上是做了 充分准备的,因为这毕竟是他经营多年的大本营,柏林战役将最终决定德国以及他本人的命运。

苏军参加柏林战役的部队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总兵力在250万人以上,41600门火炮和迫击炮,625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7500架飞机。从兵力和武器装备上讲苏军明显占有优势。

为了对柏林战役作最后的准备,4月1日,斯大林把朱可夫和科涅夫同时召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首先让作战部长什捷缅科念了一份电报,内容是英美盟军司 令部准备实施一次攻占柏林的战役。电报列举了盟军司令部已经采取的几个初步措施。电报最后附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说,同盟国认为,关于在红军能够到达柏林 之前攻占柏林的计划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什捷缅科读完电报,斯大林转过身来向朱可夫和科涅夫问道:"现在谁将要攻克柏林,是我们还是同盟国?"

还没等朱可夫开口,科涅夫抢先回答:

"我保证苏军一定能先攻占柏林!"

"你就是这个脾气,"斯大林似笑非笑,然后又直截了当地问:"你的主力部队在南翼,你怎样建立一个攻占柏林的突击集团呢?而要建立这样一个集团,你将不得不大规模地变更部署。"斯大林认为这在短时间内是很困难的。

"斯大林同志,"科涅夫加重了语气回答,"你可以放心,方面军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我们将在适当的时间内重新部署完毕,为进攻柏林作好准备。"

科涅夫的话刚说完,坐在一旁的朱可夫显然有所准备地发言了。他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为攻克柏林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全部作好了。他的部队齐装满员,兵力兵器都处于"饱和状态",已经把攻击的直接目标对准柏林,况且他的部队距离柏林最近。

听到这两位元帅的请战报告,斯大林心中早已明白,他们都想来抢头功。

事实确实如此,朱可夫和科涅夫早有成见。特别是当斯大林曾明确表示将由朱可夫部队首先进攻柏林之后,科涅夫心中更是不服气。这次到莫斯科来,科涅夫决心要抢在朱可夫前面攻进柏林,让朱可夫在攻克柏林的荣誉面前相形见绌。

"很好,"斯大林说,"你们两人应该就在莫斯科、在总参谋部里订出你们的计划,并在一两天内向最高统帅部报告,这样你们回方面军去的时候,就可以随身带上已经得到全面批准的计划。"

现在这两位重兵在握的方面军司令员互不相让,他们都希望斯大林采纳自己的计划。朱可夫认为他能靠自己的部队独立地攻占柏林,因此让科涅夫的乌克兰第 1方面军在柏林外围敲边鼓就行了。科涅夫则不甘心,他继续进行活动,他要尽一切努力推翻斯大林早些时候让他去攻打柏林以南的决定。面对这种僵持状况,总参 谋部有人建议由两个方面军发动一次钳形攻势。可是这与朱可夫和科涅夫都提出的正面突击相抵触。

4月3日,两位方面军司令员再次来到斯大林面前,各自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和理由。等到他们把完,斯大林慢慢地走到挂图前,他拿起笔在朱可夫部队和科涅 夫部队之间重重地划了一条线。这条线的起点是这两个部队的驻地分界处,终点是在柏林东南约60公里的吕本。从吕本到柏林60公里的距离,斯大林没有继续划 下去。他转过身来郑重地宣布:"哪个部队先到达吕本,哪个部队就参加攻占柏林。"

看到斯大林在挂图上划出的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条线,听到斯大林简单明了的说明,朱可夫和科涅夫心里都已经明白,斯大林已默许了科涅夫的主动精神,并向乌克兰第1方面军打开了去柏林的绿灯。斯大林实际上是心照不宣地号召这两支苏军中最强大的方面军开展一场进攻竞赛。

至此,僵局已经打破,会议也就没有再讨论的必要了,两位司令员匆匆奔赴各自的部队。

在返回的路上,朱可夫的心情并不轻松。他虽然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但是却从未攻取过像柏林这样坚固设防的城市。柏林的总面积有900平方公里。城市 地下铁道和众多的地下建筑物更有利于德军实行各种情况的机动。在这里,每一处街道、广场、胡同、房屋、沟渠和桥梁都是构成这个城市总体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同时,使朱可夫感到更为严重的是,德国法西斯军队必将困兽犹斗,这场战斗的残酷性和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就像每一次组织大的战役一样,朱可夫利用战前的10天时间,再一次组织各级指挥员参加军事导演和战役准备会。在战役准备会上,朱可夫提出了一项别出 心裁的作战方法,以"震慑和从精神上压倒敌人"。考虑到守敌在夜间更容易发生混乱和恐慌,他决定在黎明前2小时实施突击。突击时,用140部对空探照灯照 射德军阵地,这样一方面给德军在心理上和视觉上造成不利,另一方面又为苏军的突击部队提供了方便。

柏林战役的特殊性,使朱可夫对战前准备格外重视。由于柏林战役前事态的发展以及苏军的部署态势,朱可夫很难对德军隐瞒自己的企图,这就使战役实施的 突然性大受影响。其中有一个双方必争部位是不难判定的,那就是柏林的咽喉奥得河,一旦奥得河被突破,苏军就能马上对柏林发起直接突击。所以苏军总参谋部提 出:"柏林会战将决定于奥得河的战斗。"德军统帅部也把齐装满员的第9集团军的主要兵力都配置在奥得河一线前沿。他们还在柏林的东北地域组建了"曼施坦 因"集团军群和精锐的海军陆战部队,其任务是一旦朱可夫的部队从奥得河发起进攻,即从其侧翼实施突击。

为了给这场双方都早有准备的战役增加一些突然性的效果,朱可夫决定在战役发起时,使用大量的航空兵、坦克、炮兵和物资储备,争取在战役发起时,突然 全力地猛攻防御的德军,把德军一下子打得晕头转向。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要有强大可靠的运输能力。为了保证这一点,苏军把德国的铁路路基改成了俄国轨道的 宽度,使铁路运输直达奥得河。据朱可夫测算,如果把这次战役运送物资的列车排成一条直线的话,其长度超过1200公里。但是要在短期内,在这样一个十分有 限的地域内隐蔽地准备如此大量的武器弹药,这在朱可夫指挥的所有战役中还从未遇到过。战役开始前,仅弹药就需储备7147000发。而且要求战役过程中弹 药的供应不经过集团军和师的仓库,而是从方面军仓库不停顿地直接运往部队。

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比较狭窄的地段上,短时间内要集中77个步兵师、315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4628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1531门火箭炮。

如此众多的人员和兵器弹药要迅速渡过奥得河,又需要构筑许多渡口和架设许多桥梁。奥得河有的地方宽度达380公尺,河面上漂着流冰,德军大炮有翼飞 弹、漂雷和轰炸机也不断地向施工阵地轰炸破坏。但是在这样极困难的条件下,朱可夫的部队还是在奥得河上建成了25座桥梁和40个门桥渡口。桥梁和渡口地域 由高炮火力和歼击机多层巡逻掩护。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主要突击地段上,每公里朱可夫布署的76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达到270多门。这样大的火力密度在 战役中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在朱可夫紧张地进行战役准备的同时,德军也在奥得河西岸拼命地构筑工事,准备与苏军决一死战。当时指挥抵抗朱可夫部队进攻的是"维斯瓦"集团军群司 令官戈特哈特?海因里希上将。他在1942年1月曾在莫斯科战役中与朱可夫交过手。那时他运用过一套极其成功的防御战术。每当他断定某一地段即将遭到苏军 进攻时,他就命令部队悄悄地提前向后撤离一两公里。等到苏军的凶猛的炮弹倾泻到早被放弃的前沿阵地时,德军已经远远地躲到一边了。这样一来,苏军的炮火毫 无效果,大大削弱了进攻势头,而德军不但未伤丝毫,而且已经作好反击准备,待到苏军炮火准备一停止,又重新占领原先的前沿阵地。

1945年4月初,海因里希视察了他在奥得河沿岸的防线,面对老对手,他决心继续使用他的成功战术,在朱可夫的大炮即将轰击之前,把部队从最东边的 防线撤出,让成千上万吨的炮弹在那些空无一人的阵地上白白地消耗掉。但是对海因里希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精确地判断出朱可夫进攻的准确时间。为了迷惑海 因里希,4月初,朱可夫曾发动过几次佯攻,这确实给海因里希的判断增加了难度,不过他凭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判断,朱可夫在4月中旬以前不会发起进攻。

4月15日是个星期天,晚上8点过后,海因里希在分析了战场上各种报告之后,确信朱可夫将在第二天凌晨发起突击。他立即给德军第9集团军司令官布塞 将军发出只有一行字的命令:"后撤,占据第二道防线的阵地!"德军在夜幕的掩护下立即开始后撤,这一行动整整用了大半个夜晚的时间。

海因里希的判断是准确的,朱可夫的确打算在4月16日实施总攻。但在确定具体的攻击时间时,朱可夫却一反过去的习惯。过去,苏联红军总是从清晨开始 实施炮火准备,炮火准备结束,天色已亮,这时就便于步兵和坦克实施冲击。对此德军也早已摸到规律。朱可夫决定利用德军这一习以为常的观念,出其不意地实施 夜间冲击。

在炮火准备的几小时前,夜空漆黑,阵地一片寂静,此时双方的千军万马都附在各自的堑壕里等待这场决定人类历史命运的大搏斗。

此时朱可夫和军事委员捷列金走出了自己的指挥部,前往最关键的近卫第8集团军的司令员崔可夫的观察所。一路上,他看到各级指挥员为了对战斗准备作最后检查和协调都通宵未眠。看到部属这种兢兢业业的负责精神和更加成熟、配合默契的指挥艺术,他感到特别高兴。

来到崔可夫的观察所,朱可夫对部队作了一番检查,确定5时进行炮火准备。朱可夫看了看表,此时正值4时30分。他觉得此时表针走得比任何时候都慢。 为了设法度过这急不可耐的30分钟,有人提议去喝一杯浓浓的热茶。茶是一位姑娘在地窖里准备好的。喝茶时大家都默不作声,或许在思考问题,或许在等待着这 一企盼已久的时刻的到来。

4点57分,朱可夫和大家走出地窖。他抬头望望被黎明前大雾所笼罩的德军阵地,饱经风霜的脸上一副严峻的神情。他又看了看手表,刚好5点整。

"开始,同志们,现在开始!"朱可夫发出命令。

顷刻间,数千门火炮、迫击炮和神奇的"喀秋莎"火箭炮几乎同时发射,轰炸机隆隆作响,大地震撼,射击火光把大地照得雪亮。村庄瞬间夷为平地,森林到 处火光冲天。高度密集而又猛烈的爆炸引起了风暴性大火,接着又突然刮起了怪异的热风,把灰烬和碎片卷上天空,整个世界就像发了疯一样。

此时在德军阵地上,几乎没有进行任何还击。德军一发炮弹都未打,最初只有几挺机枪哒哒地响了一会儿,随后就一点动静也没有了。朱可夫决定缩短炮火准备时间,立即发起总攻。

即刻,苏军几千枚五彩纷飞的信号弹升起到空中。接着间距为200公尺的140部探照灯一下子都开亮了。总共1000多亿度的电光把德军阵地照得通 明,德军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强烈光柱照得目眩眼花,心惊胆颤。在探照灯的照耀下,原来在黑暗中隐藏的德军目标显露了出来。苏军的炮兵趁势猛烈射击,步兵和 坦克协同一致地冲向前去。黎明时,朱可夫的部队已占领了德军的第一线阵地,开始向第二线阵地冲击。

看到把人工照明运用于战场这一特殊手段的成功,朱可夫心里充溢着一生从未有过的成功者的快慰和欣慰。

苏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德军前沿部队完全被掩埋在一片炮火的海洋之中。在两军之间,掀起的烟尘就像一道厚厚的烟墙矗立在空中,有的地方连探照灯也照射不透。

苏军的作战飞机一批接一批从阵地上呼啸而过,几百架轰炸机突击轰炸着苏军炮兵射击不到的地方。在交战的第一昼夜,苏军出动轰炸机达6550架次以 上,发射炮弹123?6万发,也就是说2450车皮的炮弹,近98000吨钢,都落到了德军的头上。纵深8公里范围内德军的防御基本被摧毁或受到强大压 制。德军部队受到苏军如此凶猛的冲击后,被迫退到泽劳弗以东的高地。

泽劳弗高地处在苏军向柏林进攻的途中,高居四周地势之上,向东的坡面陡峭,它的后面是一片高原,这片高原将是展开柏林接近地交战的地段。

在战役发动之前,朱可夫和他的部属对泽劳弗高地一带地形的复杂性估计不足。他没有料到德军在高地的反斜坡上隐蔽的兵力和武器很不容易被苏军的炮火所损伤,所以德军可以凭借这一地势组织起苏军难以克服的防御。

德军在泽劳弗高地集中了最大量的兵力兵器。在高地的脚下,德军不单限制了苏军坦克的行动,对苏军的炮兵也是重大的障碍。它遮挡着德军的防御纵深,使苏军无法对德军纵深进行观察,苏军的炮兵只能实施面积射击,这就大大影响了杀伤力。

对德国人来说,泽劳弗高地还有精神上的支撑作用,因为它的后面就是柏林。希特勒的宣传机关一再强调泽劳弗高地的决定意义,把它称为"柏林之锁"和"无法攻克的堡垒"。

开始,苏军并未意识到泽劳弗高地之战的严重性。待到苏军仍旧保持冲击时的战斗队形出现在高地脚下时,德军的高射炮、防坦克炮开始向苏军队形倾泻致命 的炮火,苏军步兵纷纷从坦克上掉了下来,装甲车着了火。在德军大口径火炮面前,苏军的坦克显得束手无策,一批又一批坦克被击中起火,数以百计的苏军士兵在 德军居高临下的打击下应声倒地,虽然苏军的部队就像巨浪冲击堤防那样一批接一批向前冲击,但最终都退了下去。

朱可夫不相信他的部队受阻。他以怀疑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崔可夫,突然发火道:"你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你的部队给挡住了吗?"

对朱可夫的发怒,崔可夫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回答道:

"眼下敌人的抵抗很顽强,把我们挡住了。但是元帅同志,即使我们暂时给敌人牵制住了,进攻最终肯定会成功的。"崔可夫指出,除了德军从泽劳弗高地打 来密集的截击炮火以外,进攻地带的道路对苏军的履带式车辆也十分不利,在奥得河沿岸的沼泽地和灌溉渠,自行火炮和坦克陷住以后都遭到敌人炮火轰击。

这时朱可夫气得脸色铁青。他既不能让眼前这块区区高地拖延他的进攻时间,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科涅夫部队抢先攻占柏林。他不容把部队进攻速度放慢。他从 掩蔽部大步走了出来。他决心改变作战计划,把原准备下一阶段使用的两个坦克集团军立即投入战斗,命令轰炸机轰炸敌军炮兵阵地,命令炮兵集中火力彻底摧毁那 座高地。但是看来德军也在不断向高地增派部队,因而战斗几乎打到白热化的程度。

到了这时,朱可夫认识到德军在这块高地上的防御仍然是强大完整的。

15时,朱可夫在电话里向斯大林报告了战役进展和作战计划的变动情况。朱可夫认为明天可以突破敌人的防御。

听完朱可夫的报告,斯大林镇静地说:

"在科涅夫那儿,敌人的防御要弱些。他比较容易地就渡过了尼斯河,向前推进也未遇到特别的抵抗。你要用轰炸航空兵来支援各坦克集团军的突击。"最后斯大林要求朱可夫晚上再用电话向他报告进展情况。

晚上,朱可夫又向斯大林报告了在泽劳弗高地前遇到的困难,并说:"看来在明天晚上以前是不可能攻克这一防线了。"

这一次,斯大林就不像先前那样冷静了。他厉声地说:"你没有按最高统帅部的要求去做,而让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在近卫第8集团军的地段上投入交战,结果毫无益处。"随后他半征求意见半命令地问:"你有办法在明天攻克泽劳弗防线吗?"

"明天,4月17日结束前,一定能突破泽劳弗高地的防御。我认为,敌人为抵抗我军在这里投入的部队越多,我们攻克柏林就会更快,因为在开阔地比在城市里更容易消灭敌军。"

对于朱可夫的解释,斯大林没有任何反应,只是相当冷淡地说了句"再见"就放下了话筒。

对于朱可夫进攻遇到的麻烦,科涅夫心中暗自高兴,究竟鹿死谁手还难以预料,科涅夫似乎又增加了几分信心。

就在科涅夫统帅方面军一路前进,柏林城志在必得的时候,斯大林打来了电话:"朱可夫现在遇到了困难,他还没有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斯大林有意地沉默了一会儿。但是,科涅夫也很聪明地一声没吭,因为他猜出斯大林后面还有话。

看科涅夫不说话,斯大林终于问道:"能不能把朱可夫的机动部队调动一下,让他们通过你的地段上打开的突破口进军柏林呢?"

对斯大林的这条意见,科涅夫心中十分反感,他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他还是尽量婉转地向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那要花好多时间,而且会造成很 大混乱。没有必要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调来坦克部队通过我们打开的突破口。在我们的地段上,形势的发展很顺利,我们的兵力足够了,我们能够把我们的两个坦 克集团军都转到柏林方向上。"

接着科涅夫提出可以把措森作为他的坦克集团军调转方向的地点。措森,是位于柏林以南约16英里的一个小城镇,是德军总参谋部所在地。

斯大林一边听科涅夫报告,一边在地图上找"措森"这个不出名的小地方。稍停了一会儿,斯大林用赞成的语气说:"很好。你知道德军总参谋部就在措森吗?"

"是的,我知道。"科涅夫很有把握地说。

"很好,"斯大林说,"我同意。把你的两个坦克集团军转向柏林吧!"

斯大林的一句话,使科涅夫欢欣鼓舞。他挂上电话,立刻命令两个坦克集团军司令员火速柏林进发。

斯大林的这一决定,朱可夫很快就知道了。看到柏林城就在眼前,自己的部队胜利在望,而让别人轻易地夺走胜利的荣誉,这对争强好胜、不喜欢与人分享荣 誉的元帅来说,自然是难以忍受的。他此时的情绪显得特别激动,他从参谋人员旁边擦肩而过,拿起话筒,要求各坦克集团军、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在一系列地段上 全力突击。

在泽劳弗高地前,苏军的坦克滚滚而来,前面的一批坦克燃烧起来,后面的仍在继续前进。苏军士兵从浓密的大火中大声喊叫着向高地上爬,前面的一群倒 下,后面的继续喊叫着往上冲。在德军士兵看来,苏军士兵好像发了疯一样。这种无畏的进攻气势,对德军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可怕的心理震慑。此时的德军已经经受 不住朱可夫部队狂潮般的冲击,开始从泽劳弗高地向柏林退却。4月18日晨,这个被称为"柏林之锁"的高地终于被朱可夫部队打开了。

1945年4月20日下午3点钟,即战役发起的第5天,朱可夫方面军编成内的第3突击集团军在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下,首先开始向柏林市区开炮,对德国首都具有历史意义的攻击开始了。

与此同时,科涅夫也正在全力以赴地向柏林疾进。4月20日,他手下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攻克措森,然后马不停蹄地继续向柏林挺进。4月21日傍晚,科涅夫的部队接近了柏林市区防御圈,越过了柏林环形公路防线。

4月22日,朱可夫和科涅夫双管齐下,开始封闭对法兰克福和吕本附近德军集团的合围圈。科涅夫的部队从南面向柏林推进,朱可夫的部队则向柏林东南郊 推进。结果,这两支庞大的军队很快就形成了两个包围圈:一个包围了柏林东面和东南的德军第9集团军,另一个在柏林以西,包围了防守柏林市区的德军部队。

4月24日,当科涅夫在一座大楼的楼顶上观察部队的行动时,忽然传来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德军第9集团军背后会师的捷报。此时, 他正准备回手突破掩护柏林市区的德军内圈防线,斯大林却给他和朱可夫发来了11074号命令。在命令中斯大林给这两个方面军划分了向柏林市区进攻的分界 线:"从吕本起,到托伊皮茨、米滕瓦尔德、马里恩多尔夫、安哈尔特车站。"

看到这份命令,科涅夫虽然没有公开表示不满,但是内心却十分懊恼和不平。这一穿过柏林的分界线把科涅夫的部队限制在国会大厦以西150码的地方,而 国会大厦恰恰从来被苏联人看作是柏林市的象征,苏联的旗帜即将在这里高高升起。斯大林也曾经激励苏军部队说,看谁能在国会大厦上升起一面"胜利的旗帜", 所以参加柏林战役的每一支苏军部队都希望能赢得这一历史性的荣誉。但是没想到,事到临头,这一最光荣的角色将由斯大林指定朱可夫去扮演,不能不让科涅夫心 中大为不快。

就在苏德两军在柏林以东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西线盟军百万雄师渡过了莱茵河。为了抢在苏军之前占领柏林,3月27日,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命令他的部属 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和干劲向易北河猛进,直指柏林城。然而第二天,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完全改变了计划。他命令蒙哥马利,盟军主要进攻方向不是柏林,而是 与柏林相距甚远的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同时,艾森豪威尔还把这一决定直接通知了斯大林,希望苏军的行动与他的这一计划协调起来。

艾森豪威尔放弃攻打柏林的决定,使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蒙哥马利元帅大为光火,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纷纷指责艾森豪威尔的决定。丘吉尔始终认为"柏 林是头等重要的政治目标"。他预言,未来的欧洲将是大国争霸的重点,而争夺主要是在苏联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因此对英美来说,对抗点当然越靠欧 洲东部越好。4月1日,丘吉尔决定亲自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打电报,重申自己的主张:"我认为从政治立场出发,我们在德国应当尽可能地向东推进,如果能拿下柏 林的话,我们就应当占领柏林。"

但是,不幸的是罗斯福此时生命垂危,离去世仅有11天。军事大权掌握在总参谋长马歇尔手中,而马歇尔是完全支持艾森豪威尔的。因此,无论丘吉尔怎样努力,始终未能改变这位盟军总司令的决定。

艾森豪威尔为什么要改变进攻计划,放弃占领柏林的计划呢?

其实这位老谋深算的五星上将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他充分理由的。首先是由于希特勒在阿登的反击使盟军的推进延误了6个星期的时间。结果,当蒙哥马利的部 队赶到莱茵河,离柏林还有480公里时,朱可夫的部队早已到了奥得河,距柏林只有60公里。因此,艾森豪威尔已经预见到,争夺柏林的比赛,在时间上已经输 给了苏军。其次,就德军来说,希特勒还在柏林,柏林是他们的心脏,柏林的得失决定了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命运,所以希特勒必然要作垂死的拼搏。在这种情况下, 要强攻柏林,必然要付出重大伤亡代价。艾森豪威尔估计,盟军至少要损失10万人。对于这一点,作为最高统帅是不能不慎重考虑的。还有,早在雅尔塔会议上, 苏、美、英三国首脑已经划定了各自在德国的占领区。按照协议,柏林在苏联占领区内,即使盟军占领了柏林,最终还是要退出来。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艾森豪威尔 才决定不同苏联去争夺柏林。

且说朱可夫的部队从4月25日就转入了市内战斗。开始发展还算顺利,但是越向市中心接近,双方的对抗就越激烈。德军利用多层楼房、高而厚的墙、纵横交错的防空通道等一切优越条件,组成了绵密的防御。

朱可夫指挥部队昼夜不停地进攻。白天由第1梯队进攻,夜间则由第2梯队进攻,千方百计不让德军有机会建立新的防御支撑点,并且努力把他们的守备部队分割在各个单独的基点上,不让其他兵力集中起来形成拳头。

苏军在市内的巷战中,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步兵和坦克的每一次冲击,都首先得到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11000门各种火炮每隔一定时间就同时射击。 从4月21日到5月2日,朱可夫的部队对柏林发射了180万发炮弹,相当于36000吨钢铁重量。特别是在市内战斗的第三天,要塞炮沿专门加宽的路轨运到 了西里西亚车站,用这种炮向市中心轰击,每一发炮弹的重量为半吨,其威力是可想而知的。

在苏军的猛烈攻击下,柏林的防御土崩瓦解了。

4月20日,在四面楚歌声中,希特勒迎来了自己56岁的生日。在这之前他的情人爱娃?勃劳恩也从阿尔卑斯山的别墅里公开地来到了他的身旁。她是一位 身材苗条、容貌秀丽的金发女人。平时她绝少露面,由于她性情随和,寡言少语,更赢得希特勒的喜爱。此时,她已经下定决心要同希特勒死在一道。希特勒的生日 纪念活动是在地下室里举行的。当时所有的纳粹元老,包括戈林、戈培尔、希姆莱、里宾特洛甫和鲍曼都在座。尽管兵临城下,希特勒似乎并不特别沮丧,他仍然坚 信"俄国人在柏林城下要遭到最惨重的失败"。但是其他人比他更了解情况。庆祝会后的当天夜里,许多人纷纷离开柏林。希特勒最信任的老部下希姆莱、里宾特洛 甫和戈林也走了。跟随戈林的汽车大队满载着他从世界各地掠来的金银财宝。他们离开柏林时,都不怀疑他们亲爱的领袖死期就要到了。

但是希特勒并没有死心。他命令党卫军向柏林南郊的苏联人发动全面反攻。他要求柏林的一兵一卒,包括空军中的地面部队,都必须全部投入战斗。"所有按 兵不动的司令官,都要在5小时内被处决,保证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投入战斗!"希特勒在电话里喊道。但是希特勒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是不仅所有的陆军和空军部 队没有行动,而且连他身边的指挥官也跑得无影无踪了。看到这种穷途末路的局面,他实在受不了了,他怒气冲天,完全丧失了控制能力。他尖叫着:"这就是末日 了--每个人都背叛了我。除了背叛、撒谎、腐化和怯懦之外,没有别的。一切都完啦!"他极度悲哀地表示,他决心留在柏林,决心亲自保卫第三帝国首都。谁愿 意走,就可以走。他愿意在这里以身殉国。

更多的人不同意元首的想法,一再规劝他尽早离开柏林到南方去,因为那里有大量完整的集团军,到那里后,德国还有希望。

希特勒不打算改变自己的决心。为了表明他的态度是坚决的,他叫来秘书,当场面授指示:元首将要留在柏林,保卫到底。他命令把这一指示立即向德国和全世界广播出去。

消息播出以后,志愿与元首一起死在地下室的德国著名女试飞驾驶员汉娜?莱契小姐驾驶飞机来到希特勒身边。她与这位心目中的偶像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谈。

"我的元首,为什么你要留在这儿?"她问,"为什么要使德国失掉你?元首必须活下去,德国才能活下去。人民要求你活下去。"

"不,汉娜,"希特勒回答她。"如果我死去,这是为了我们国家的荣誉,这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军人,必须服从自己的命令,保卫柏林到底。"接着他又像往 常一样独自一人对坐在一旁的莱契小姐滔滔不绝地讲下去,"我的好姑娘,我原来并没有打算这样做。我曾经坚信在奥得河的岸边可以保卫住柏林……当我们尽了最 大的努力仍旧失败以后,我比别人都感到惊慌。在柏林被围以后……我相信我的留守会使全国军队效法我的行动前来解救柏林之围……不过,我的汉娜,我仍抱 有希望。温克将军率部队正从南面打过来。他必须而且一定会把俄国人击退,以便解救我们。到那时我们将举行反攻并守住阵地。"

其实,希特勒对温克将军的救兵的幻想已经落空了,因为此时温克的军队早已经被朱可夫的部队消灭了,余下的残余也正背离柏林仓皇向西撤退,原因是他们宁可当西方盟军的俘虏而不当俄军俘虏。

走投无路的希特勒呆在地下室里踱来踱去,手里摇晃着被手汗浸湿得快要破碎的地图,焦急地等待着援兵的消息。

可怜的希特勒不但没有等到什么好消息,却收到了给他和所有在场的人致命打击的报告,第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戈林和最"忠诚"的党卫队全国总队长希姆莱 背叛了希特勒。4月23日戈林从上萨尔斯堡给希特勒拍了一封电报,探问他现在能不能替代希特勒,从而接管德国的全部领导权。希特勒见到这封公开让他下台的 电报,几乎气晕过去,他立即下令解除戈林的职务,并命令党卫军就地逮捕了他。更让希特勒难以料到的是,此时希姆莱竟背着希特勒暗中与美国联系,表示德国愿 意投降。

这一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使地下室里的男男女女都因震怒、恐惧和绝望而齐声嚎叫起来,而希特勒又是其中喊叫声最大的一个。他像疯子一样地大发雷 霆,他脸孔涨得通红,眼睛鼓得圆圆的,变得让人都认不出来了。他的手、腿和脑袋都在颤抖,他不断地喊:"把他们统统枪毙!把他们统统枪毙!"在一阵狂怒之 后,他失去了知觉,整个地下室一时鸦雀无声。

几分钟以后,他们收到消息说,朱可夫的部队已经离总理府只有一条街了,可能在30小时以后,即4月30日早晨就会攻打总理府。

这个消息标志着第三帝国的末日真正来临了。此时,希特勒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决定:他要在黎明时与他的情妇爱娃?勃劳恩结婚。

结婚仪式是在地下室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举行的。在简短的仪式之后,元首的私室里摆下了阴森森的结婚早餐。在餐桌旁,这位新郎仍不改老习惯,又滔滔不绝 地说个不停。他回顾了他戏剧性的一生中的各个高潮时期。他说:"现在全完了,国家社会主义也完了。死,对于我倒是一种解脱,因为我相交最久的朋友和支持者 都出卖了我。"说到这里,他和在座的客人眼睛里都噙着痛苦的泪水。他扶了扶身旁的新娘,又接着说:"我一直认为婚姻会阻碍我把全部精力献身于我们的党以获 得政权,影响领导我们的国家称霸世界。现在这一切都不存在了,我的生命也要结束了,我决定与我有过多年真诚友谊并自愿在柏林已遭围困之时来到这里与我同生 共死的女人结婚。她自愿作为我的妻子同我一道死去。这就弥补了由于我服务于人民投身于工作而给我们两人所带来的损失。"

当天,希特勒指定海军元帅邓尼茨作为他的继承人组建新的政府。

4月30日,希特勒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照例吃过最后的早餐,然后,把新婚妻子爱娃叫来,与她一道同周围的人一一道别。他眼里含着泪水,嘴里叽叽咕 咕,也听不清在说什么。他把两名女秘书叫来,把毒药交给她们。他说,当野蛮的俄国人打进来的时候,如果她们想要使用的话,就可以使用。他又说,他很抱歉在 诀别时不能送更好的礼物给她们,他对她们长期忠诚的服务表示感谢。

与大家告别之后,希特勒与爱娃回到自己的寝室。下午3点30分,戈培尔、鲍曼和其他几个人听到元首寝室一声枪响,他们等待第二声枪响,但是却没有声 音。等了一会儿,他们轻轻地走进元首的房间,他们看到希特勒的尸体趴在沙发上,还在淌血。他是对着自己的嘴放的枪。爱娃躺在他的身旁,她是服毒自尽的。

接着进行了维金式火葬。尸体被抬到花园里的一个弹坑中,然后浇上汽油点燃。当火焰升起时,在场的纳粹党徒们纷纷举起左手向他们的元首行告别礼。仪式 还没结束,苏军的炮弹已经落到花园里了,这些人赶紧四散逃命。对此时情景,温斯顿?丘吉尔曾这样评论道,"希特勒的火葬柴堆,和越来越响的苏军炮火的轰 鸣,构成了第三帝国的悲惨结局。"

早在4月25日,苏军与美军在柏林西南的易北河西岸胜利会师了。于是德国领土和德国阵地被切成南北两块,盘踞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两个集团军群也失去了向柏林靠拢的退路。

4月30日,也就是希特勒自杀的当天清晨,朱可夫的大炮向德国国会大厦开了火。由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的第3突击集团军攻占了大厦的主要部分。为了争 夺这座象征第三帝国政权的庞大建筑物,朱可夫的部队和装备精锐的德国党卫军部队进行了一场近距离的血战。即使在苏军占领了大厦下面各层楼以后,在上面楼层 守备的德军仍不肯投降。苏军只好一层楼又一层楼地与德军搏斗,直到夜间,苏军才终于在大厦的主楼圆顶上升起了苏联的旗帜。此时亲自指挥这一历史性战斗的库 兹涅佐夫将军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他拿起电话机,兴高采烈地向朱可夫报告:

"国会大厦上升起了红旗!元帅同志,乌拉!"

"亲爱的库兹涅佐夫,衷心祝贺你和你的士兵们所取得的光辉胜利。苏联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功勋。"朱可夫此时也是激动不已,因为他在4年的卫国战争中一直盼望着的这一历史性时刻终于来到了。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在4月30日发布的第06号命令中说:

"彻底战胜敌人的时刻即将来临。我们苏联的旗帜已经在柏林市中心国会大厦的主楼上飘扬。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战士、军士、军官和将军同志们!向敌人前进--以最后一次迅猛的突击将法西斯野兽消灭在它的巢穴里,让完全、彻底战胜法西斯德国的时刻更快地来临。"

5月1日,德国汉堡广播电台播送了布鲁克纳布鲁克纳(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交响乐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编者的庄严第七交响乐,然后在一阵军鼓声之后,开始广播说:

"我们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同布尔什维克主义战斗到最后一息,今天下午在德国总理府的作战大本营里为祖国牺牲了。4月30日,元首任命海军元帅邓尼茨为他的继承人。"

在德国电台进行广播的同时,德军代表要求苏军停战。苏军代表根据斯大林的指令,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同时声明:德国政府只能无条件投降。

山穷水尽的邓尼茨政府在5月2日下午3时停止了一切抵抗,德军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将军率残部投降。至此柏林战役结束。

在历时16个昼夜的柏林战役中,苏德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军消灭德军100多万人,俘虏80多万人,缴获和摧毁6000架飞机、1?2万辆坦 克和自行火炮、2?3万门野战炮以及不可计数的武器装备。而在这次战役中,苏军自己也伤亡30多万人。但是对于夺取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来说,苏 联军队和盟军所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正是:两军相战各有名,柏林一役定输赢。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朱可夫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