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明月照出了一些欢喜,也照出了人生的种种困顿。明月的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所有的这些特质不仅仅是审美,更重要的,它也是人的心灵映像。世间的纷扰万物,充满耳目,嘈杂喧嚣,但只有茫茫静夜中的皎皎明月,可以直指人心。人对明月的一爱一怜,一方面,是对自然之美的珍惜,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人生和灵魂的映照。所以,中国的历代诗人们,才会在明月上寄托了那么多的情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 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漫漫长夜里,积郁在心中的满满相思,如月影般摇漾不定,把蜡烛吹熄,你才会觉得盈盈的月光照得满窗满室,你的身边包一皮围的都是滋润的月华;在月光中,披起衣服,或者静坐,或者独行,凉意渐起,原来白露已经沾上衣襟。都说“明月千里寄相思”,但相思怎么寄?明月怎么付邮?“不堪盈手赠”,我想伸手捧住明月,想把手中的月光送给心中牵挂的一爱一人,但月光似水,不能在手心留存片刻,那我还能怎么办呢?不如回去,带着月光入梦吧。也许你在梦中,可以掬起一捧月光,一交一 在她的手心。也许梦里月色,真切映照出那位盈盈如月的佳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所有的明月中,中秋的明月是天心的图腾。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怀念,都在同一个时刻抒发、寄托。千古中秋月夜,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心灵。

白居易写《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朋友的心随明月照进了自己的生命。戴复古在中秋夜对明月祈祷:“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人间逝水流光,一个又一个当下变成了往事,换来满鬓寒霜,还有没有老朋友能够理解我、怜惜我,像这如水的月光,,肯照亮我苍苍的白发和满满的心事?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只有这一个时刻,只有在深夜这一个时分,明月如此圆满,如此皎洁,美得触目惊心,让你不忍错过,而又可以安然欣赏。这一种美,如同彩云易散、琉璃易碎,唯其短暂,在它到来的那一刻,才格外鲜艳,格外滋润人的灵魂。

《苕溪渔隐丛话》里面讲了一个小故事。李贺曾经有诗:“衰兰送客咸一陽一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么绝妙的诗句,谁能对上来呢?到了北宋,有个叫石曼卿的诗人,石破天惊地写出了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不期然间竟成绝对。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