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易经的奥秘

第六集 易有三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易经》,也称《周易》,但都离不开一个易字,那么这个”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易经》看起来如此神秘复杂,为什么说它是简易?而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人们常说:世事无常,《易经》能帮助我们掌握未来的变化吗?《易经》所揭示的,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变化的基本规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依据《易经》的道理,来把握这变化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易经》中的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曾仕强教授所讲的:“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来自于《易纬乾凿度》。我们从中国人特有的,筷子和毛笔也可以看出,《易经》的道理看似神秘,但实则简易,那么《易经》中的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

现在,就是过去和未来的一交一 接点。过去的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但是未来的一切还都在千变万化之中。所以人们常说:世事无常,就是觉得未来非常难以把握,那么《易经》是否能够帮助我们,来看清这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论是代表儒家的孔子,还是代表道家的老子,他们的哲学理论都来源于《易经》。了解了《易经》,就会明白儒道相济的道理。老子认为,所有能说出来的道理,都是非常道,那么那个常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很多正直的人都认为,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应该一致才对,但是当我们懂得了《易经》中的道理,就会明白,什么叫”难得糊涂”,其实糊涂的是表面,清楚的是内心。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得很快,我们到底要不要变,又该怎么变呢

《易经》曾经被称为《变经》,因为宇宙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易经》所表示的就是变化的规律。曾仕强教授告诉我们,变化有三个原则,第一个是权不离经,第二个是权不损人,那么第三个原则是什么?而这些变化的原则和道理,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在《易经的奥秘》前五集基础上,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六集:易有三义。

《易经》,也称《周易》,但都离不开一个易字,那么这个”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易经》看起来如此神秘复杂,为什么说它是简易?而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人们常说:世事无常,《易经》能帮助我们掌握未来的变化吗?《易经》所揭示的,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变化的基本规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依据《易经》的道理,来把握这变化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大家都很清楚,易有三义,第一个就是简易,第二个叫变易,第三个叫不易,这是一般的说法。为什么简易?我们从一陰一陽一的观点,从现在开始,既然进入了《易经》的大门,我们看任何事情都要采取一陰一陽一的观点,加上自然的标准,作合理的判断,就这三句话就讲完了。

那我这样讲,我倒不如拿一样东西,各位马上就明白了,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筷子。各位,我要教你小孩懂《易经》,是从筷子开始。你看两个筷子一一陰一一一陽一,合起来就是一个太极。你用筷子的时候,一个不动一个动。你会两个都动吗?你会两个都不动吗?看准目标,一个不动,一个动,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之谓道,马上就夹到了。天天用它,就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简单明瞭方便携带容易操作,这是它本身的特性。所谓简,就是你不要把这个东西搞得太複杂。筷子的功能是什么?夹得起来我就夹,夹不起来我就用叉的,实在夹也夹不动,叉也叉不了,整个盘子端过来赶一点,统统解决。三部曲,所有问题都克服掉了。哪有那么複杂的。

但是你从拿筷子动筷子,可以看出你的人品是怎么样的,中国人都从这裡了解你。第一个,看你筷子怎么拿,拿这样子,那可能你妈妈根本就不用心教你,哪有拿筷子这样的。拿筷子这样子,有没有拿这样子的,有,那就表示你很神气,这些算什么东西。人家一眼就看穿你心思想什么。最怕就是做人家客人这样,还把这个手拐在这裡,后面就不必说了嘛。第二个怕的是什么?怕的是大家还没有开动,你就先站起来夹外面的,你那么急干什么,迟早会轮到你。通常我们拿筷子会拿固定的地方,不会太上也不会太下,这合理一点。我们第一夹筷子一定夹我们眼前的,我们不会夹旁边的也不会夹前面的。第一个表示我这人不挑食,第二个表示我尊重大家,第三个我家教不错,第四个我很守分,所有每一点都出来了。

外国人常常讲你们用筷子是不卫生的,人家一个人一副不会传染,你们筷子传染来传染去。其实他错了,中国人拿筷子,不可以去挑东西的,你一挑就传染了,我们眼睛多准,一夹就上来了,哪裡挑。我抽一抽,我传染给谁。所以,很多东西,你要从这裡去了解。

我们的毛笔,你看只要一支,要画小点就小点,要很粗就很粗,各种变化都有,一支就够了。现在有人笔一拿来就是一排,选这个太粗了,选这个又太细了,忙死了。易简,结构很简单。功能变易无穷。

《易经》中的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曾仕强教授所讲的:“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来自于《易纬乾凿度》。我们从中国人特有的,筷子和毛笔也可以看出,《易经》的道理看似神秘,但实则简易,那么《易经》中的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

《易经》这本书,最早的时候不叫《易经》,叫《变经》。因为它本来就是研究变化的道理,但是后来,我们很害怕,不敢用《变经》。第一个,它会害死很多人,一个人如果一直想变的话,这个人会变得连根本都没有,变到连父母他都不认得,那你还敢变吗?而且我们也知道,有变必有常,因为它是相对的,变如果是一陽一常就是一陰一,它离不开太极。你看很多人说世事无常,然后他就开始抱怨,就开始觉得我掌握不住,那就错了。变化只是现象,背后一定有不变。宇宙在怎么变,它还是宇宙,它没有变。你想到变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到不变,你想到不变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到变,这才叫做“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之谓道”。变与不变两者是合在一起的,是分不开的,没有不变,哪里有变?没有变,哪裡又有不变呢?先拿自己来说,你觉得你自己变了没有?大家肯定会想,我还是我,哪裡变了?实际现代医学证明,人身体里所有的细胞,每七天就全部更新一次。人不变就活不下了。我们再从时间来看,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很明显是不变的,你能改变你的童年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比如你在哪裡出生,一辈子就是那个地方,这是不变的。过去的事情,是谁也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孔子说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再计较,后悔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未来。但是,未来是不可测的,不是变不变的问题。而现在呢?现在是变还是不变?答桉只有一个,有的变,有的不变。很多人觉得变的学问挺複杂,其实也没有什么,我们所能掌握的只有现在,但现在是最麻烦的,因为现在可变可不变,有变有不变,亦变亦不变,变也挨骂,不变也挨骂,变也死,不变也死。对人生最大的考验就是现在。

现在,就是过去和未来的一交一 接点。过去的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但是未来的一切还都在千变万化之中。所以人们常说:世事无常,就是觉得未来非常难以把握,那么《易经》是否能够帮助我们,来看清这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很多人都说世事无常。实际上,世事怎么会无常呢?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脉络,有一定的规律,是可经推理的。如果连理都推不通,那人就没法活了。你最起码知道,你今天中午有饭吃,晚上回到家,你的床 还在。要不然,你在外面干什么事情都不安心。我们之所以能够安心,就是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小孩子安心什么?就是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会变。如果小孩子一回家,发现爸爸妈妈都变了,那他就不知所措了。所以,我们不要相信“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变是不变的”,这种话听起来好听,但却不堪一击。家是不会变的,否则你不安定,世道是不会变的,否则人们还努力干什么?人事全非,但是一江一 山依旧在,虽然一直在变,却总是有不变的东西存在。我们现在就是忙于应付这些变,所以搞的自己紧张忙碌,最终却一无所获。

一个人看到变的时候,要去掌握后面那个不变的常则,拿就是自然规律。太一陽一一定从东方升起,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自然规律,谁都变不了,你再怎么创新都没有用;太一陽一一定从西方落下,用原一子一弹 都阻止不了。人的力量很伟大,但也有局限性。当我们看到变的时候,不要老在变里面打滚,而要学会去掌握那个不变的东西。现在的人,可怜就可怜在老是在变裡面打滚。太极是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是太极。太极是有一陰一就有一陽一,一陰一是不易的,我们把它叫做常,哲学上叫做本体;一陽一是变易的,就是无常,哲学上叫现象。本体永远不会变,现象是瞬息万变的。但是,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只相信自己看得见的东西,可是我们所看得见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不变的,而且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东西我们根本看不见。我们怎么能否定自己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呢?

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假象,真相是永远看不见的。假象就是那些变来变去的东西,而真相就是本体,是实质,它内藏于事物之中。所以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有人理解太极是有一部分变,有一部分不变,其实不是这样的。太极中变跟不变是同时存在的,你看它变,它好像没有变。你看它没变,好像又在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叫做一陽一中有一陰一,一陰一中有一陽一。一张桌子,桌面看上去是平的,但是你放大来看,就会发现它也是凹凸不平的。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是平的,直线也是虚拟出来的概念。但我们现在脑海裡总有切割的观念,好坏善恶总喜欢分开来看,这就糟糕了。我们要明白,事物是亦好亦坏,人也是亦善亦恶,有时候会变善,有时候又会变恶。我们找不到一个纯善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活不了;我们也找不到一个纯恶的人,因为别人根本容不下他。所以说,纯善容不了自己,纯恶别人容不了你。《道德经》开宗明义讲了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它告诉我们,宇宙有两个道,一个叫常道,一个叫非常道。常道是不可说的,凡是你说得出来的,就不是常道,只是非常道而已。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论是代表儒家的孔子,还是代表道家的老子,他们的哲学理论都来源于《易经》。了解了《易经》,就会明白儒道相济的道理。老子认为,所有能说出来的道理,都是非常道,那么那个常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什么叫常道?用今天科学的话来讲,叫绝对宇宙,绝对宇宙它是园的。园代表圆满,它是理想状态。月一园你就知道马上缺了,就在园的那一刹那它就开始缺了。所以人求圆满是跟自己过不去,但是你非求不可。所以孔子才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人要有理想,但理想永远不可能实现,可是你不能放弃,你还是要尽人力,最后听天命。不懂《易经》,很难了解孔子的话。绝对宇宙就是《易经》裡面所讲的不易,它一点都没有变化,它永远是那样。绝对圆满,绝对自一由 ,绝对平等,绝对光明,可是那种状态我们很难接受,就是你我不分。一个钱在这裡,你会不会去拿,就看你有没有分的观念。如果那个钱摆在哪裡都是一样的,你不会去拿,你拿它干什么?你会伸手去拿,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可以分的,我据为己有,别人要不到,我就要了。人会伸手去拿东西就是你知道这是可分的,没有人会去抓月亮,你抓月亮干什么,因为那不可能是你私有的。只有要绝对状态才有百分之百公有的东西,所以我们一旦生而为人一旦落入这个地球,我们一定要觉悟,我们只能相对的自一由 只能相对的平等,我们只能享受相对的光明,一定有黑暗面的。你不管什么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好,陶渊明的桃花源也好,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现在讲我们可以有绝对的自一由 ,答桉只有一个,除非你死了,死了就绝对自一由 。人类就被这种很奇怪的名词把自己箍得死死的。

你会盲目去追求这些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不存在的事情,那不是很冤枉吗?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得到了世界上有变就有不变了,它是同时存在的不可分割的,而且变的当中就含有不变,不变的当中就含有变。现在我们看出来了,“易”有变易和不易两种意思,我现在要讲一句,很多人不会相信而且甚至于会很愤怒的话。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我用不变的原则来应对万变的现象。

一个人裡面一定要有原则,而且要坚持,但是外面你要磨成园的,你才有办法去跟人家妥协协调,最后大道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桉。内圆外圆的人是小人绝对是小人,完全没有理想完全没有目标惟利是图,有好处我就有洞就钻,可耻。所以内方外方不好,内圆外圆更不好。人妥协却不能放弃立场,才能圆通。现在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很简单,一句话就是,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中国人有跟没有是合在一起的,它不会分的,要跟不要合在一起,好跟不好合在一起,善跟恶合在一起,一分开你就完了。不要认为这样的人好像煳涂,不要认为这样的好像不负责任,错了。在中国社会,只要你的立场太分明,你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连我明明不喜欢的都先说,好,没有关係,然后在想办法一个一个把它否定掉。我们不会一开始就说,我不喜欢,不可以。所以外国人老看不懂中国人,因为他脑筋很简单,它对就对错就错。这样各位才知道,为什么美国的小孩子一做错事情,做爸爸的一定要问谁对谁错,他只骂错的,他不骂对的。中国人没有,我两个男孩子,一吵架,统统罚站,我首先教他对是没有用的,对有什么用,你不要以为你对就好了,然后站了五分钟以后,我会把弟弟叫来,我说今天你没有错,就是哥哥一个人错。那既然你没有错,我为什么罚你站。他说这样比较好,我说你拍爸爸马屁,你不高兴就说不高兴。他说我真的没有不高兴。我说这怎么可能呢?你没有错我罚你站,你还说你没有不高兴。他说真的,有一次不晓得你为什么只罚哥哥没有罚我,结果我被哥哥打得很惨。我说哥哥打你,你就告诉我好了。他说不告还好,告打得更惨。我说那我要怎么样呢?它说就这样好了,不管我有没有错,罚我站,我就没事了。

外国人一辈子想不通这种道理,然后我又把哥哥叫来,我说今天谁错。他说我错。我说弟弟有没有错,他说他没有错。我说你知道得很清楚。他说我当然了。我总是知道是非的。中国人是表面没有是非,心裡一清二楚心知肚明,佳偶哦心中有数。我说那我问你,为什么我要罚弟弟站。他说你是给我面子。我说我干嘛给你面子,他说不是,你要以后更加爱护弟弟,我说你知道这样就好了。中国人考虑事情是考虑得很长远的。

很多正直的人都认为,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应该一致才对,但是当我们懂得了《易经》中的道理,就会明白,什么叫”难得煳涂”,其实煳涂的是表面,清楚的是内心。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得很快,我们到底要不要变,又该怎么变呢

要怎么变?这是对中国人来讲,一生一世都要面对的难题,我们提出三个原则,我相信你照这三个原则去做的话,你就可以应付的非常妥当。

第一个,叫做权不离经。权就是权变的意思,经就是经常的守则,不可以变的规矩。你怎么变,不能超越这个规矩,用现代的话来讲,叫有原则地应变,不可以没有原则地乱变。一个变来变去,变到没有原则了,那谁都怕你了。一个死守原则,不知道变通,那谁也怕你。这样各位才知道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讲外圆内方了。这外圆内方是非常有道理的事情,你再怎么变,那个规矩不能变掉。我们用现代话来讲,每一个人都可以变通,但是不能变得太离谱,就这么一句而已。这样就叫做权不离经。每一种改变都应该看它合理不合理,合理是检验的标准,你变得合理,我们就同意,你变得不合理,我们就摇头。

第二个原则,叫做权不损人。所有的权变不可以损害别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叫变通。使既得利益者受到很大的伤害是不公平的。我来举一个实实在在的桉例。有一家公司,有一位朱小姐,她在甲单位希望掉到乙单位去,我想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人事单位就首先徵求朱小姐的直属上司,你同意朱小姐离开你的单位吗?他说没有问题啊,我尊重她的选择,我们都是同一家公司。人事单位又去问朱小姐要去的那个单位,你同不同意朱小姐调过来,他说欢迎啊,我们也很熟。然后总经理一批准,公布,就生效了。可是偏偏公布了以后,本来要接受朱小姐去的那个单位,就跟人事单位讲,我不接受朱小姐。人事单位说,你不能这样,我事先徵求你同意的,我才签准的,现在命令发布了,你又说不同意。他说,你不要问我理由,我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你真的要她来,那我辞职。他是个很好的经理,你把他逼走对你没有好处,可是他就是反悔了,你说谁不对。我不觉得谁不对。所以那个人事单位的主任就问我,怎么办。我说,怎么办?你看唐朝有一个人,姓程,叫程咬金,这裡面一定有个系统叫程咬金系统,他是半路杀出来的。外国人很少有什么程咬金系统,中国人到处都是,无端端杀出一个人来,就叫程咬金。我说我告诉你,我们想事情要这样想,这位原来要接受朱小姐的新单位的主管,是个太极,他有一陰一有一陽一,他平常是讲信用还是不讲信用的。他说他平常很讲信用。我说那就好了,他答应的事情,他会不会反悔。他说从来不反悔。我说那就好了,这次是例外,这不是通例。那一定有他说不出的苦衷。我说我的判断是很清楚的,是他太太不同意,而不是他不同意。他说他跟他太太有什么关係?我说你去问问好了。他就去问这位主管说,是不是你太太不同意?他说你怎么知道?所以为什么说读《易经》的会算,其实是推理。他说那你太太为什么不让朱小姐进来?他说我太太不是对朱小姐有意见,她根本不认识她,是三年前,我担任主管的时候,我太太就跟我讲一句话,我不许没有结婚的女同事到你的单位里来,你给我记住,我以为三年过去了已经解禁了,我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没想到她还记得。所以那个人就给我打电话,问题是出在他太太,任何未婚的女同事都不同意到他单位。他就问我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现在几条路可走,第一个,请总经理收回成命,行吗不行,朝令夕改,整个公信力都没有了。第二个,勉强那个新的单位要接受她,那你逼走一个好人才。你两条路都走不通,你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你带着一篮子苹果去见他的太太,说我们事先不知道你有这个规矩,如果知道,怎么样也不会让朱小姐到你先生的单位裡去,现在已经弄错了,所以,总经理叫我带一篮子苹果来特别拜托你帮他一件事,就是他命令已经出来了,马上收回不对,但是最起码维持两个月,两个月以后再把她调走。这两个月,好好看管你的先生,不要让他出事了。她说这个可以商量,两个月可以商量。两个月以后,人事主管再去的时候说,要不要把朱小姐调走。她说也没有怎么样,让她留下来就好了。就解决了。这个才叫做化。不是解决,而是化解。《易经》是讲“化”的,中国这个“化”它是一切都化到最后没有了,大事化小,小事化到没有事。

《易经》曾经被称为《变经》,因为宇宙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易经》所表示的就是变化的规律。曾仕强教授告诉我们,变化有三个原则,第一个是权不离经,第二个是权不损人,那么第三个原则是什么?而这些变化的原则和道理,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第三个原则,权不多用。常常变就表示你这个规矩有问题。我们今天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讲求新求变。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我讲几句话各位就了解了,常常变就表示很不成熟,才会常常变。一个人摸索一阵子以后就知道你穿什么衣服最合适,你就穿那种衣服就好了,一会穿这样一会穿那样就是表示你根本穿哪种都不合适,这很幼稚的。求新求变要记住,变有百分之八十是错误的,天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规矩,不要乱变,你看水龙头你就这样开好了,他不行,用压的,各式各样的。所以你一住到旅馆裡面去,这样开也不出来,那样开也不出来,踢它,它喷得你全身都是,这算什么设计嘛,这很可笑的事情。他就是基本的规律不懂。中国人设计房子,先设计裡面,每个房间方方正正,然后在设计外面。风水是非常科学的东西,我讲一句很正经的话,不懂的人就是迷信,懂得人就是讲道理,完全根据科学的道理,只是现在很多人他不懂他乱讲,乱讲你把它当迷信,那也是真的那也不是假的,有内行一定有外行,这个我们承认,但是外行比内行还多,那人家就不服气了。内行比较少,外行比较多,经常这样办,偶尔这样。

求新求变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到最后你会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旧的就是坏的,这个是最可怕的观念。新的常常不如旧的,你看我们现在很怀念以前的东西,因为以前的东西很简单明瞭。我说清楚,求新求变本身是对的,是你搞错了,你认为新的一定比旧的好,这是错误的。你认为旧的再好也要换掉,那叫喜新厌旧,一个人只要喜新厌旧,我看这个人就没有指望了,迟早连太太也换掉了。老子当年已经说过了,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

一个人不知道常规,不知道常则,你就开始乱变,最后结果只有一个字,凶。你变得最后你不知道你连立锥之地都变掉了,那是多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对父母孝可以变吗?对朋友信可以变吗?这不能变的。编导最后彼此信任感没有了,然后人间就有疏离感。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三个原则,权不离经,所有的变不能离开规矩;权不损人,所有的应变你不可以损害人家的利益;权不多用,你偶尔用,大家没有话讲,那根本就是你的规矩要改,你改规矩改原则改方法。一个人变得连根本都变掉的人是最可怕的。我们既然谈到这裡,我就知道大家心裡头会想,那《易经》到底能不能占卜?这是个不能避免的问题,因为它本来就是一本占卜的书,你躲来躲去不是办法,你要面对这个问题,它本来是很正经的问题。所以我们接下来要谈孔子为什么说不占?

易经故事之一:智慧人生64个感悟

第一感悟:养一精一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稚

第四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第五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第六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第七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第八感悟: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第九感悟: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第十感悟:奋勇前行坚持真理----靠近成功

第十一感悟: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第十二感悟:顺应自然顺水推舟----懂得顺从

第十三感悟:和睦相处平易近人----融入一团一 体

第十四感悟:柔顺谦逊一精一中求细----稳妥操办大事

第十五感悟:谦虚谨慎虚若怀谷----切忌得意忘形

第十六感悟:有备无患奉献爱心----分享快乐

第十七感悟:随机应变开阔视野----灵活变通

第十八感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冷静纠正错误

第十九感悟: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势利导。

第二十感悟:审视自我观察别人-----完善自我

第二十一感悟:大事花小小事化了-----消除阻梗

第二十二感悟:树立形象提高修养----学会包装自我

第二十三感悟:顺应时势寻求帮助----正确对待衰败

第二十四感悟:有错必纠改邪归正----学会做聪明人

第二十五感悟:光明磊落脚踏实地----战胜虚伪

第二十六感悟:积善行德招贤纳士----揽人才笼人

第二十七感悟:自食其力养人养德----学会养家糊口

第二十八感悟:敢闯敢干不怕失败----过流时期坚强如刚

第二十九感悟: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

第三十感悟:选择依靠知命乐天----保存退路

第三十一感悟:相感以情坦诚相待-----寻找朋友

第三十二感悟:人贵有恒积极主动-----持之以恒

第三十三感悟:远离小人敬而远之-----保护自己有学问

第三十四感悟:目标正确懂得放弃-----稳步壮大自己

第三十五感悟:爱岗敬业以德服人----缓步晋升

第三十六感悟:退而自保锋芒不露----心怀远大抱负

第三十七感悟:端正家风教子有方----创建美好家园,男成龙女成凤,但必须要一个先决条件——家风纯正

第三十八感悟:求同存异信而不疑----学会与不同人相处

第三十九感悟:追思反省刚健中正----摆脱困境

第四十感悟:养一精一蓄锐改过自新----平安渡过险境

第四十一感悟:吃亏是福有失必得----获得利益

第四十二感悟:乐善好施惠人惠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第四十三感悟:当机立断胜卷在握------处理事情要果断

第四十四感悟:珍惜缘分选择朋友------慧眼识他人

第四十五感悟:聚集英才用人所长-----开创光明

第四十六感悟:积累资本寻找贵人-----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第四十七感悟:卧薪尝胆笑看人生-----摆脱潦倒

第四十八感悟:求贤若渴善待英才----做合格的老板

第四十九感悟:破旧立新与时俱进----改变自我

第五十感悟:厚积薄发堪当重任-----干大事要人才

第五十二感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做事有分寸

第五十三感悟:循序渐进德厚载物----提升自我实现目标

第五十四感悟:专心如一白头偕老----寻找如意伴侣

第五十五感悟:扶危济困泽被后世----达则兼济天下

第五十六感悟:走出家们闯荡世界-----寻找发展之路

第五十七感悟:过谦不及有始有终----实现志向

第五十八感悟:开怀豁达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第五十九感悟:凝聚人心增强实力----一盘散沙是大害

第六十感悟:洁身自保无欲则刚-----懂得节制

第六十一感悟:诚实守信专心致志----推动事业发展

第六十二感悟:小过无错大过难容----正确对待过失

第六十三感悟: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保护成功果实

第六十四感悟:永不懈怠消除悔恨----迎接胜利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