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中药材大全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艾叶-原态

艾叶-药材

艾叶-原态艾叶-药材

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ent.的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或一陰一干,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药一性一】辛、苦,一温一。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一温一经止血,散寒调一经,安胎。

【应用】

1.出一血证。本品气香味辛,一温一可散寒,能暖气血而一温一经脉,为一温一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一性一出一血病证,尤宜于崩漏。主治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可单用本品,水煎服,或配阿胶、芍药、干地黄等同用,如胶艾汤(《金匮要略》)。本品一温一经止血,配伍生地、生荷叶、生柏叶等清热凉血药,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多种出一血证,如四生丸(《妇人一大全良方》)。艾叶之用,既可加强止血,又可防大队寒凉药物而致凉遏留瘀之弊。

2.月一经不调、痛经。本品能一温一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善调一经,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常用于下焦虚寒,月一经不调,经行腹痛、宫寒不一孕及带下清稀等证,每与香附、川芎、白芍、当归等同用,若虚冷较甚者,再配伍吴茱萸、肉桂等,如艾附暖宫丸(《直指方》)。用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可以单味艾叶煎服,或以之炒热熨敷脐腹,或配伍一温一中理气之品。

3.胎动不安。本品为妇科安胎之要药。如《肘后方》以艾叶酒煎服,治疗妊一娠卒胎动不安;临一床一每多与阿胶、桑寄生等同用。

此外,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灸体表一穴一位,能一温一煦气血,透达经络,为一温一灸的主要原料。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一温一经止血宜炒炭用,余生用。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一陰一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2.《药一性一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3.《本草纲目》:“艾叶服之则走三一陰一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为挥发油、倍半萜类、环木菠烷型三萜及黄酮类化合物等。

2.药理作用:本品能明显缩短出一血和凝血时间,艾叶油对多种过敏一性一哮喘有对抗作用,具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其平喘作用与异丙肾一上一腺素相近。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肺炎球菌,甲、乙溶血型链球菌、奈瑟氏球菌有抑制作用,艾叶水浸剂或煎剂对炭疽杆菌、α-溶血一性一链球菌、β-溶血一性一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另外,对腺病毒、鼻病毒、疮疹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亦有抑制作用。对子一宫平一滑肌有兴奋作用。

3.临一床一研究:用艾叶100g,加水1000ml,煎取汁,待水一温一达35~40c,薰洗皮肤,治疗中期妊一娠皮肤瘙痒症9例,全部有效(安徽中医临一床一杂志,2001,5,354);用鲜艾叶10g,每次加水125ml,2次煎取180ml,趁热加适量冰糖拌溶,凉一温一后频频喂服,每日1次。共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96例,其中1剂治愈者68例,2剂治愈者21例,3剂治愈者7例(时珍国医国药,1992,3:135);用艾叶100g,炒热,白酒与水各半拌至艾湿润,以不灼手时敷于局部,另用针刺三一陰一交一。共治疗一陰一缩症75例,均1次见效(新中医,1990,3:17);另据报道,以本品为主还可用治慢一性一肝炎、肝硬化、慢一性一气管炎、哮喘、新生儿硬肿症、婴幼儿病毒一性一肠炎、三叉神经一痛、间日疟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