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

158七雄评点(下)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158】七雄评点(下)

战国七雄当中,齐国是全面发展的典型。农业上,有质地相当不错的土壤;商业上,有得天独厚的海盐优势;手工业上,齐国纺织业几乎统治了全中国,有“冠带衣履天下”之称。文化上更不必说,那个时候的人谁不知道稷下学宫啊,人才一点也不缺。无论从人口、规模、财富、还是文化底蕴上讲,临淄都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第一都。其热闹繁华比之今日都不逊色。街市之间,人们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赛狗、蹴鞠、奕棋,好一派其乐融融。《史记·滑稽列传》有云:“州闾之会,男一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後有遗簪”,无怪乎齐人安坐逍遥五十年不闻战事,临淄之乐,即使是后世众多时代恐怕也不能比拟。

其实,齐国历代君主们只要野心再大一点,头脑再清楚一点,合纵攻秦的时候再积极一点,国势大有可为。公元前314年,齐国破燕;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这足以说明齐国有相当的实力扩张地盘。如果能够更巧妙地处理外交的话,齐国远远不是后来那样的局面。结果灭宋引发众怒,五国合纵攻齐,随即被乐毅一逼一入绝境。再复国时,举国上下再没有了从前的心气,唯有偏安一隅、苟延残喘了。

或许还是过于优裕的环境导致齐国君臣无法像秦人那样奋发图强,才最终造就了一个羸弱的大国。

曾几何时,楚是与晋分庭抗礼的南北双雄之一。晋分裂掉了,楚却没有。楚国是仅次于韩国的冶铁强国,而在发展铁器的同时,楚的青铜工业同样发展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只不过跟秦国把工业都往军工业发展不同,楚人一爱一玩乐、一爱一文艺。楚国的青铜技术,大都用来制作一精一巧细致的工艺品。楚匠的才华,使得楚国的青铜工艺足以登上世界的最高一峰。

除却工业优势之外,楚国的地大物博,几为其余六国所不能比拟。金、铜、锡等重要矿藏在楚国,木材产业、动物产业、水产业都遥遥领先。楚国闭着眼睛都能赚无数的钱。

但楚国有两个弱点,致使楚国总是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

其一,人民太过分散。公元前301年,楚国爆发庄蹻(jué)起义,竟将楚国分割成好几块。这在任何一个诸侯那里几乎都是不可能出现的。人分散,军队就不好集结,而且容易顾此失彼。

其二,国内贵族权力斗争激烈。到了战国中后期,这几乎是楚国独有的一毛一病。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商鞅变法,使得魏、赵、韩、齐、秦的国家权力都很集中。但楚国就始终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吴起变法失败后,楚国彻底陷入了贵族乱政的泥潭,始终没能爬出来。

可即便如此,楚国仍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荆楚文化生命力之强,令人赞叹。当战国末年,秦军在北方风卷残云之时,嬴政问王翦,灭楚需要多少人马?王翦毫不犹豫地答道:“六十万”。嬴政不信,派李信统兵二十万攻楚,大败而归。嬴政这才乖乖地备齐六十万大军,交与王翦。

王翦最终灭了楚国,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一精一神却没有一天消亡过。短短十来年后,远远更为庞大的秦帝国终究为楚人所灭。那么这场战争中的胜利者究竟是秦,还是楚呢?

虽然秦王朝的寿命很短,可统一中国的任务毕竟是由秦人来完成的。秦的历史功绩,怎么夸都不为过。那么最常提及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

我们首先来看秦国的综合实力。

第137节

战国时期有《禹贡》一书,假托大禹,将九州土质分为上上至下下九等。其中上上等的雍州之地,正是归秦所有。秦国的农业是有优势的。而提到农业,就不得不提那两个只能用伟大来形容的水利工程。

其一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郑国渠。嬴政以无与伦比的眼光和度量容忍了一个间谍主持修完了这座战国时代最浩大的水利工程。其回报也是极其丰厚的,据《史记》载,自此关中成为一片沃野,再无凶年。

这样一个投资和回报都极其巨大的郑国渠,却不是秦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那自然是因为在此之前的另一项巧夺天工的传世名作——都江堰了。

世上平静者莫若水,世上凶猛者莫若水。所以在水利工程上,欲要引水,必先筑坝。但都江堰打破了这一惯例。江心一只“鱼嘴”,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四川是典型的季风一性一气候,秋末至春初时,干旱少雨,于是鱼嘴的地势使得四成水流入外江,六成水流入内江,再经宝瓶口注入成都平原的千万亩良田。这样一来,即使天不降雨,春耕亦能照常展开。而春末至秋初,海风带来大量降雨,水位就会漫过鱼嘴,于是六成水奔外江而去,只有四成水流入内江,水患大减。而即便四成水仍然太多,一座泄一洪排沙的飞沙堰,可保成都平原常年不为水患所扰。

秦惠王用司马错伐蜀,固然是影响深远。而秦昭王用李冰修都江堰,使蜀地成为秦国一座大大的粮仓,成都平原成为真正的天府之国,意义同样重大。

在水利工程上,中国比不了埃及、巴比伦人的悠久历史,可一座都江堰,屹立两千年,造福数百代蜀地居民,堪称人类历史上不世出的工程奇迹。于是乎,李冰的名字,比起同朝的著名将相白起、范雎,更加响亮,更加让人缅怀。

除却巨大的农业优势之外,秦国商业也并不差。商鞅变法将盐铁收归国有,史籍中说仅此一项,秦国就获利百倍。而秦国虽然对商人要求更加严格,但并不绝对排斥商业。秦国之中,也有不少商贾巨富。比如那位著名的女富豪,寡一妇清,因开采丹砂而发了大财,嬴政特地为之筑“怀清台”。直至今日,这位奇女子还被小说《寻秦记》改写成琴清而广为传颂呢。

再加上秦国巨大的军力优势,对外征伐中首先就抢到了不少战略要地和工业重镇。到中后期,秦国其实什么都不缺,财富上也已经居七雄之首。李斯《谏逐客书》中提到的许多宝贝,秦国的宫殿修得也是最多的。像秦孝公修橐(tuó)泉宫,宣太后修高泉宫、虢宫,秦昭王修棫(y&ugra一ve;)一陽一宫、羽一陽一宫,秦孝文王修萯(f&ugra一ve;)一陽一宫,嬴政修林光宫等等,六国之中没有哪个像这么大规模修宫殿的,足见秦国之财大气粗。

秦国的成功,简而言之一句话,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历代君主始终走在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至少在那个时代,秦国的农战立国在效率上远远胜过了东方六国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讲,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这条让秦国成功的道路,在统一之后,仍然正确吗?嬴政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呢?请看下集——大国之艰。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