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

132张仪欺楚(下)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132】张仪欺楚(下)

形势其实已经很明朗了,楚国面前只有两条路:上策,联齐抗秦;下策,联秦抗齐。以楚国独立去挑秦、齐,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楚、齐已经绝交,除非是张仪这样的大纵横家,否则纵然两国关系可以缓和,也很难恢复到之前的程度了。楚国再想得到齐国的信任,难于登天。在列国纷争时代,没有足够的信任,联合军事行动几乎不可能。于是陈轸退而求其次,说:“我们不如反而割地给秦国,与秦国联手攻齐,我们西边失地于秦,东边得地于齐,我们楚国尚可保全。”

可是谁让楚怀王是情绪化的人呢。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劝谏一般都是没有用的,只能用心琢磨他的心态,引导他的情绪,方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偏偏屈原、陈轸这样的人又不擅长这个,或者不屑干这个,那么就只能任其情绪发展,或者,把他留给小人摆一布了。

楚怀王盛怒之下,派大将屈匄(g&agra一ve;i)领兵攻秦。结果被秦齐联军杀得大败,损兵八万。楚国武关以东的重镇丹一陽一落入秦军之手,楚国西北屏障顿失。秦国另一路大军趁机杀进汉中,拓地六百里。楚国未得六百里,反失六百里,真的是亏大了。

楚怀王简直要气极了,重新整军,并重新联合齐国,要与秦国再打过。齐国也终于明白过来,自己千里远征,跑到秦国的家门口帮秦国夺了不少楚国的土地,自己什么也没捞着。在屈原的努力之下,楚、齐重新联合。

可是此时情势已完全不同。上次楚、齐联军气势鼎盛,连战连捷,可此时楚、齐均遭秦国算计,楚军新逢大败,两国又已有隔阂,战力远非先前可比。结果,秦国出其不意,一支军队跨过盟国魏国国土,突袭齐国,大败齐军。而蓝田守军又在蓝田大破楚军。加上韩、魏两国配合秦国,偷袭楚国,攻城掠地。楚、齐呈全面溃败之势。

不得已,楚国签订城下之盟,割两城向秦军求和。

至此,秦军尽占汉中之地,与巴蜀连成一片,张仪的欺楚战略成果辉煌。

趁着楚国元气大伤,秦国决定再占些便宜。他们盯上了楚国的黔中郡。黔中在湖南、重庆、贵州三省交界一带,是巴蜀的又一道门户,地理位置不错。但是秦国不想打,想用武关以东的土地来换。反正此地也不容易守,全面进攻楚国的时机又不成熟,它又没有太多桥头堡的意义,不如用来换黔中。楚国新败,想必无力拒绝。

哪知楚怀王一听,疯劲儿又上来了:“想要黔中,可以。我也不要什么武关以东,你只要先把张仪交出来。”

秦惠王正为难之际,张仪说,“让我去吧。”

“你去不是送死么?”

“我自有办法。”

怎么看张仪都是死路一条,还能有什么办法?张仪纵然浑身是嘴,难道就能说动楚怀王不杀他?

可张仪不愧为天下第一说客。他最绝的地方在于他不像一般说客那样专门游说君王,他会去游说别人,再利用别人帮他去游说君王。这种立体化游说战略在当世绝对无人能及。上一次是雍沮,这一次是楚怀王的宠姬——郑袖。

张仪一到楚国,就被楚怀王捉了,怀王准备择吉日杀之。可是张仪早已结好了郑袖的近臣靳尚。靳尚带着张仪的意思来见了郑袖,说道:“张仪乃是秦国重臣,秦王难道会眼睁睁看着他被杀掉?现在准备以上庸六县给楚国,再以贵族女子许配大王,以换回张仪。楚王得了地,跟强秦交好,必然更加重视秦女,届时夫人的地位嘛……不如想办法让大王把张仪给放了。”

听了这话,郑袖当然急了。可她能有什么办法?哭。日日哭,夜夜哭。申包胥一个大男人都能哭动秦公,何况郑袖一个千娇百媚的女人呢,何况对象又是楚怀王这样情绪化的人呢。郑袖反复说:“大王今日若是杀了张仪,他日秦国大怒攻楚,臣妾母子但请早日避祸江南,免遭秦人鱼肉。”这话说多了,楚怀王就真觉得是这么回事了,于是大感后悔,放了张仪,史载:“厚礼如故”。

第116节

主张联齐的屈原屡次劝楚怀王杀了张仪,怎奈敌不过枕边风,反而因此越发遭到了郑袖、靳尚的嫉恨,离开朝堂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最终,在张仪的努力之下,秦国彻底拆散了楚、齐联盟,借齐军之力夺取汉中,再靠张仪的纵横术结好楚国,最终在得地之后,还建立了相对稳固的秦、楚连横。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去世。如果说秦孝公用商鞅,奠定了秦国国力军力的基础;那么秦惠王用张仪、司马错,则开动了秦国战略一性一拓展疆土的步伐。两代奠基人,使得带领秦国走出一个又一个危机,使得秦国在战国纷争中的优势越来越大。

惠王死后,其子嬴荡继位,为秦武王。一朝天子一朝臣,张仪也遭到排挤,挂印辞官而去,结束了他在战国政坛上翻云覆雨的时光。

但张仪却把秦、楚之间的良好关系留下了。秦武王继位后,战略目标又转回了中原之地。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拿下韩国重镇宜一陽一,并将大军开进东周王都洛一陽一。

可接下来却发生了一件极离奇的事情,由于抑制不住看到九鼎的激动,自恃勇力的秦武王亲自举鼎,却在举起大鼎之后因用力过猛暴死身亡。

这或许是战国所有君主死得最诡异的一个,死在了荣耀的巅峰。

人,如果知道苦苦追逐的成就将带要以生命为代价,还会去追逐么?可如果生命的意义不在追逐,又在哪里呢,人的一生又该怎样度过呢?

秦武王的暴死,就像一个生命的缩影,以最戏剧一性一的反差将人生的悖论定格在了洛一陽一的王宫。犹如一张历史的照片,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秦武王在位短短的三、四年时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便是扁鹊之死。

扁鹊,公认的中医学开山鼻祖。中国的医学跟埃及、苏美尔、印度相比,起源甚晚。正是从扁鹊开始,才有了相对成型的诊断和治疗理论。扁鹊一生周游列国,悬壶济世,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说,我们在这里就不详述了。然而关于扁鹊的死,却格外耐人寻味。

扁鹊云游至秦后,声名很盛,秦武王重病,招扁鹊医治,手到病除。可扁鹊却因此招致了秦武王手下太医李醢的嫉妒,被李醢派刺客杀死。

一代医仙,死于妒火之下。再高明的医术,也难以医治人类内心的恶疾。医学会进步,科技会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档次越来越高。可这一切,仍不足以创建一个清平社会。人类心灵的家园,还远远不像霓虹都市一般色彩斑斓。

说起妒火的牺牲品,不免又要说起另一个人。

公元前305年,接替秦武王的秦昭王延续对楚的连横战略,与楚国签订黄棘之盟。因政见不和,又因长期遭到靳尚的妒忌,在靳尚的谗言之下,屈原终于被楚怀王赶出郢都。

屈原这一走,对于江河日下来说的楚国来说,并不算多大的损失。可中华文化史上,却增添了重重的一笔。尽管,那是屈原用生命的悲剧写下的曲曲挽歌。请看下集——不悔英魂。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