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边裔典第九十四卷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安南部汇考五

明二仁宗洪熙元年,以中官山寿请赍敕谕黎利,利仍寇掠不已。

按《明外史·安南传》:仁宗已践阼,大赦天下,因敕智善抚之。而利已寇茶笼州,败方政军,杀指挥伍云。利未叛时,与镇守中官山寿善。至是寿还朝,力言利与己相信,今往谕之,必来归。帝曰:此贼狡诈,若为所绐,则其势益炽,不易制也。寿叩头言:如臣往谕,而利不来,臣当万死。帝颔之,遣寿赍敕授利清化知府,慰谕甚至。敕甫降,利已寇清化,杀都指挥陈忠。洪熙初元利得敕,无降意,即借抚愚守臣,佯言俟秋凉赴官,而寇掠不已。智素无将略,惮贼,因借抚以愚中朝,且与方政迕,遂顿兵不进。贼益无所忌,再围茶笼,智等坐视不救。阅七月,城中粮尽,巡按御史以闻,奏至而仁宗崩。

宣宗宣德元年,讨安南黎利,不克。命成山侯王通为征夷将军、都督。通战败,擅割清化以南地予贼。又命安远侯柳升为总兵督师讨之。

按《明外史·安南传》:宣宗初即位,敕责智及三司官。智等不为意,茶笼遂陷,知州琴彭死之。尚书掌布按二司陈洽言:利虽乞降,内携,既陷茶笼,复结玉麻土官、老挝酋长与之同恶。始言俟秋凉,今秋已过,复言与参政梁汝笏有怨,乞改授茶笼州,而遣逆党潘僚、路文律等往嘉兴、广威诸州招集徒众,势日滋蔓。乞命总兵者速行剿灭。仁宗尝铸将军印分颁边将,智得征夷副将军印,又命安平伯李安往佐之。及洽奏上,为降敕切责,期来春平贼。智始惧,与政薄可留关,败还,至茶笼又败。政勇而寡谋,智懦而多忌,素不相能,而山寿专招抚,拥兵乂安不救,是以屡败。宣德元年春,事闻,复降敕切责。当是时渠魁未平,而小寇蜂起,美留潘可利助逆,宣化周庄、太原黄庵等结云南宁远州红衣贼大掠。帝敕沐晟剿宁远,又发西南诸卫军万五千、广西弩手三千赴交阯,且敕老挝不得容叛人。四月,命成山侯王通为征夷将军,都督马瑛为参将,往讨黎利。削陈智及方政职,充为事官。通未至,贼犯清化。政不出战,都指挥王演击败之。帝有诏大赦交阯罪人,黎利、潘僚降亦授职;停采办金银、香货,冀以弥贼,而贼无悛心。政督诸军进讨,李安及都指挥于瓒、谢凤、薛聚、朱广等先奔,政由此败,诏俱谪为事官,立功赎罪。未几,智遣都指挥袁亮击贼黎善于广威州,欲渡河,土官何加伉言有伏。亮不从,遣指挥陶森、钱辅等渡河,中伏发并死,亮亦被执。善遂分兵三道犯交州,其攻下关者为都督陈浚所败,攻边江小门者为李安所败,善夜走。通闻之,亦分兵三道出击。马瑛败贼清威,至石室与通会,俱至应平宁桥。士卒行泥泞中,遇伏兵,大败。尚书陈洽死焉,通亦中胁还。利在清化闻之,鼓行至清潭,攻北江,进围东关。通素无战功,以父真死事封。朝廷不知其庸劣,误用之。一战而败,心胆皆丧,举动乖张,不奉朝命,擅割清化以南地予贼,尽撤官吏军民还东关。惟清化知州罗通不从,利移兵攻之不下。贼分兵万人围隘留关,百户万琮奋击,乃退。帝闻通败,大骇,命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保定伯梁铭副之,督师赴讨,又命沐晟为征南将军,兴安伯徐亨、新宁伯谭忠为左、右副将军,从云南进兵,两军共七万馀人。复敕通固守,俟升。宣德二年,王通弃交阯,与黎利议和,因黎利诡称陈氏有后,封陈皓为安南王。

按《明外史·安南传》:宣德二年春,利犯交州。通与战,斩伪太监黎秘及太尉、司徒、司空等官,获首级万计。利破胆奔遁,诸将请乘势追之,通逗遛三日。贼知其怯,复立寨浚濠,四出剽掠。三月,复发三万三千人,从柳升、沐晟征讨。贼分兵围丘温,都指挥孙聚力拒之。先是,贼以昌江为大军往来要道,发众八万馀人攻之,都指挥李任等力拒,杀贼甚众。阅九月,诸将观望不救,贼惧升大军至,攻益力。夏四月,城陷,任死之。时贼围交州久,通闭城不敢出,贼益易之,致书请和。通欲许之,集众议,按察使杨时习曰:奉命讨贼,与之和,而擅退师,何以逃罪。通怒,厉声叱之,众不敢言,遂以利书闻。升奉命久,俟诸军集,九月始抵隘留关。利既与通有成言,乃诡称陈氏有后,率大小头目具书诣升军,乞罢兵,立陈氏裔。升不启封,遣使奏闻。无何,升进薄倒马坡,陷殁,后军相继尽殁。通闻,惧甚,大集军民官吏,出下哨河,立坛与利盟誓,约退师。遂遣官偕贼使奉表及方物进献。沐晟军至水尾,造船将进,闻通已议和,亦引退,贼乘之,大败。鸿胪寺进贼与升书,略言:高皇帝龙飞,安南首朝贡,特蒙褒赏,锡以玉章。后黎贼篡弑,太宗皇帝兴师讨灭,求陈氏子孙。陈族避祸方远窜,故无从访求。今有遗嗣皓,潜身老挝二十年,本国人民不忘先王遗泽,已访得之。倘蒙转达黼宸,循太宗皇帝继绝明诏,还其爵土,匪独陈氏一宗,实蛮邦亿万生民之幸。帝得书颔之。明日,皓表亦至,自称先陈王暊三世嫡孙,其词与利书略同。帝心知其诈,欲借此息兵,遂纳其言。初,帝嗣位,与杨士奇、杨荣语交阯事,即欲弃之。至是,以表示廷臣,谕以罢兵息民意。士奇、荣力赞之,惟蹇义、夏原吉不可。然帝意已决,廷臣不敢争。十一月朔,命礼部左侍郎李琦、工部右侍郎罗汝敬为正使,右通政黄骥、鸿胪卿徐永达为副使,赍诏抚谕安南人民,尽赦其罪,与之更新,令具陈氏后人之实以闻。因敕利以兴灭继绝之意,并谕通及三司官,尽撤军民北还。诏未至,通已弃交阯,由陆路还广西,中官山寿、马骐及三司守令,由水路还钦州。凡得还者止八万六千人,为贼所杀及拘留者,不可胜计。天下举疾通弃地殃民,而帝不怒也。按《明·一统志》:宣德二年,黎利势屈,始奉表乞立陈氏后,曰皓者,主其国,诏封为安南王。

宣德六年,命礼部侍郎章敞、右通政徐琦赍敕印,命黎利权署安南国事。

按《明外史·安南传》:宣德三年夏,通等至京,文武诸臣合奏其罪,廷鞫具服,乃与陈智、马瑛、方政、山寿、马骐及布政使弋谦,俱论死下狱,籍其家。而帝终不诛,长系待决而已。骐恣虐激变,罪尤重,而谦实无罪,皆同论,时议非之。廷臣复劾沐晟、徐亨、谭志逗遛及丧师辱国罪,帝不问。琦等还朝,利遣使奉表谢恩,诡言皓于正月物故,陈氏子孙绝,国人推利守其国,谨俟朝命。帝亦知其诈,不欲遽封,复遣汝敬、永达谕利及其下,令访陈氏,并尽还官吏人民及其眷属。四年春,汝敬等还,利复言陈氏无遗种,请别命。因贡方物及代身金人。又言:臣九岁女遭乱离散,后知马骐携归充宫婢,臣不胜儿女私,冒昧以请。帝心知陈氏即有后,利必不言,然以封利无名,复命琦、汝敬敕谕再访,且以利女病死告之。五年春,琦等还,利遣使贡金银器方物,复饰词具奏,并具头目耆老奏请令利摄国政。使臣归,帝复以访陈氏裔,还中国遗民二事谕之,而词不甚坚。六年夏,利遣使谢罪,且以二事饰词对,而进头目耆老奏,仍为利乞封。帝乃许之,命礼部右侍郎章敞、右通政徐琦赍敕印,命权署安南国事。利遣使赍表及金银器方物,随敞等入贡。

宣德七年二月,随敞等入贡。达京师,北还,利及使臣皆有赐。

按《明外史·安南传》云云。

宣德八年,安南黎利死,命其子麟权署国事。

按《明外史·安南传》:宣德八年八月,来贡,命兵部侍郎徐琦等与其使偕行,谕以顺天保民之道。是年,利卒。利虽受命,其居国称帝,纪元顺天,建东、西二都,分十三道:曰山南、京北、山西、海阳、安邦、谅山、太原、明光、谅化、清华、乂安、顺化、广南。各设承政司、宪察司、总兵使司,拟中国三司。东都在交州府,西都在清华府。置百官,设学校,以经义、诗赋二科取士,彬彬有华风焉。僭位六年,私谥太祖。子麟继,麟一名龙。自是其君长皆有二名,以一名奏天朝,贡献不绝如常制。麟遣使告讣,命侍郎章敞、行人侯琎敕麟权署国事。

宣德九年,安南权署国事麟遣使入贡谢恩。

按《明外史·安南传》云云。

英宗正统元年,封麟为安南国王。

按《明外史·安南传》:正统元年四月,以宣宗宾天,遣使进香。又以英宗登极,及尊上太皇太后、皇太后位号,并遣使表贺,贡方物。闰六月,复贡。帝以陈氏宗支既绝,欲使麟正位,下廷议,咸以为宜。乃命兵部右侍郎李郁、左通政柰亨赍敕印,封麟为安南国王。

正统二年,安南国王麟遣使入贡谢恩,又遣使谢思郎州土官侵掠之罪。

按《明外史·安南传》:正统二年遣使入贡谢恩。时安南思郎州土官攻掠广西安平、思陵二州,据二峒二十一村。帝命给事中汤鼐、行人高寅敕麟还侵地。麟奉命,遣使谢罪,而诉安平、思陵土官侵掠思郎。帝令守臣严饬。

正统七年,安南王麟卒,册封其子浚为国王。

按《明外史·安南传》:正统七年,安南贡使还,令赍皮弁冠服、金织袭衣赐其王。是岁,麟卒,私谥太宗。其改元二:绍平六年,大宝三年。子浚继,一名墓隆,遣使告讣。命光禄少卿宋杰、兵科都给事中薛谦持节册封为国王。

代宗景泰元年,敕安南王浚归所掠占城王及人口,浚不奉诏。

按《明外史·安南传》:浚遣将侵占城,夺新州港,掳其王摩诃贲该以归。帝为立新王摩诃贵来,敕安南使,谕浚归其故王。浚不奉诏,侵掠人口至三万三千馀,占城入诉。

景泰二年,赐安南锦䌽。

按《明会典》:景泰二年,照朝鲜国宣德十年例给,赐䌽段十表里、锦四段。

景泰四年,安南王浚遣使贺册立皇太子。

英宗天顺元年,安南遣使入贡,乞赐衮冕,如朝鲜例,不从。其使者乞以土物易书籍、药材,从之。

天顺二年,安南遣使贺英宗复辟。

按以上《明外史·安南传》云云。

天顺三年,安南谅山王琮弑浚自立。既为国人诛之,浚弟灏嗣位。

按《明外史·安南传》:天顺三年十月,其庶兄谅山王琮弑之而自立。浚改元二:大利十一年,延宁六年。私谥仁宗。琮,一名宜民,篡位九月,改元天与,为国人所诛,贬厉德侯,以浚弟灏继。灏,一名思诚。初,琮弑浚,以游湖溺死奏。天朝不知,将遣官吊祭。琮恐天使至觉其情,言礼不吊溺,不敢烦天使,帝即已之。其使者言浚无子,请封琮。乃命通政参议尹旻、礼科给事中王豫往封。未入境,闻琮已诛,灏嗣位,即却还。灏连遣使朝贡请封,礼官疑其诈,请命广西守臣覈实奏请,从之。其使臣言:礼,生有封,死有祭。今浚死既白,请赐祭。乃命行人往祭。

天顺六年,封浚弟灏为安南国王。

按《明外史·安南传》:天顺六年二月,命侍读学士钱溥、给事中王豫封灏为国王。

宪宗成化元年,安南国王灏遣使进香,命赴裕陵行礼。

按《明外史·安南传》:宪宗践祚,命尚书卿凌信、行人卲震赐王及妃䌽币。灏遣使来贡,因请冕服,不从,但赐皮弁冠服及纱帽犀带。成化元年八月以英宗宾天,遣使进香,命赴裕陵行礼。灏雄桀,自负国富兵强,辄坐大。

成化四年四月,安南发兵侵据广西凭祥。帝闻,命守臣谨备之。

按《明外史·安南传》云云。

成化七年,安南王灏假道云南,大扰边地,诏守臣诘之。又奏称占城之破,不系侵夺。是岁遣使贺册立皇太子,诏禁饬之。

按《明外史·安南传》:成化七年,破占城,执其王盘罗茶全。逾三年,又破之,执其王盘罗茶悦。遂改其国为交南州,设兵戍守。安南贡道,故由广西。时云南镇守中官钱能贪恣,遣指挥郭景赍敕取其货。灏素欲窥云南,遂以解送广西龙州罪人为词,随景假道云南入京,索夫六百馀,且发兵继其后,云南大扰。兵部言云南非贡道,龙州罪人宜解广西,不必赴京。乃令守臣檄谕,且严边备。灏既得凭祥,灭占城,遂侵广东琼、雷,盗珠池。广西之龙州、右平,云南之临安、广南、镇安,亦数告变。诏守臣诘之,辄诡词对。庙堂务姑息,虽屡降敕谕,无厉词。灏益玩侮无畏忌,言:占城王盘罗茶全侵化州道,为其弟盘罗茶悦所弑,因自立。及将受封,又为子茶质苔所弑。其国自乱,非臣灏罪。中朝知其诈,不能诘,但为好言劝令还其土宇。而已久之灏奏言:占城非沃壤,家鲜积贮,野绝桑麻,山无金宝之收,海乏鱼盐之利,止产象牙、犀角、乌木、沈香。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得其货不足富,此臣不侵夺占城故也。明诏令臣复其土宇,乞遣朝使申画郊圻,俾两国边陲休息,臣不胜至愿。时占城久为所据,而其词诞如此。先是,安南入贡,多携私物,道凭祥、龙州,乏人转运,辄兴雠衅。会遣使贺册立皇太子,有诏禁饬之。

成化十五年,安南王灏侵掠邻国,廷议令云南、两广守臣戒边备。

按《明外史·安南传》:成化十五年冬,灏遣兵八百馀人,越云南蒙自界,声言捕盗,擅结营筑室以居。守臣力止之,始退。灏既破占城,志意益广,亲督兵九万,开山为三道,攻破哀牢,侵老挝,复大破之,杀宣慰刀板雅、兰、掌父子三人,其季子伯雅赛走八百以免。灏复积粮练兵,颁伪敕于车里,徵其兵合攻八百。将士暴死者数千,咸言为雷霆所击。八百乃遏其归路,袭杀万馀人,灏始引还。帝下廷议,请令广西布政司檄灏敛兵,云南、两广守臣戒边备而已。既而灏抵未侵老挝,且不知八百疆宇何在,语甚诳诞。帝复慰谕之,迄不奉命。

成化十七年,敕安南王灏睦邻,既使臣入贡请冠带,许之。

按《明外史·安南传》:成化十七年秋,满剌加亦以被侵告,帝敕使谕令睦邻保国。未几,使臣入贡,请如暹罗、瓜哇例赐冠带。许之,不为例。

孝宗弘治元年,安南使臣来贡。

按《明外史·安南传》:孝宗践祚,命侍读刘戬诏谕其国。其使臣来贡,以大丧免引奏。

弘治三年,占城王愬安南见侵,兵部马文升召安南使臣戒谕之。

按《明外史·安南传》:弘治三年,时占城王古来以天朝力得还国,复愬安南见侵。兵部尚书马文升召安南使臣曰:归语尔主,各保疆土享太平。不然,朝廷一旦赫然震怒,天兵压境,如永乐朝事,尔主得毋悔乎。安南自是有所畏。

弘治十年,安南王灏卒,子晖嗣位,遣使告讣。寻赐弁服,使臣乞改赐,不许。

按《明外史·安南传》:弘治十年二月,灏卒,私谥圣宗。其改元二:光顺十年,洪德二十八年。子晖继,一名铮,遣使告讣,命行人徐钰往祭。寻赐晖皮弁服、金犀带。其使臣言,国主受王封,赐服与臣下无别,乞改赐。礼官言:安南名为王,实中国臣也。嗣王新立,必赐皮弁冠服,使不失主宰一国之尊,又赐一品常服,俾不忘臣事中国之义。今所请,紊乱祖制,不可许。然此非使臣罪,乃通事者导之妄奏,宜惩。帝特宥之。

弘治十七年五月,安南王晖卒,私谥宪宗,其改元曰景统。子继,一名敬甫,七月而卒,私谥肃宗。弟谊继,一名璿。

按《明外史·安南传》云云。

武宗正德元年,册安南王弟谊为国王。按《明外史·安南传》:武宗践祚,命修撰伦文叙、给事中张弘至诏谕其国。谊亦遣使告讣,命官致祭如常仪。

正德元年册为王。谊宠任母党阮种、阮伯胜兄弟,恣行威虐,屠戮宗亲,酖杀祖母。种等怙宠窃权。

正德四年,安南王谊为阮种等所逼自杀,立种弟伯胜,国人诛之,立灏孙晭。按《明外史·安南传》:正德四年十一月,逼谊自杀,拥立其弟伯胜,贬谊为厉悯王。国人黎广等诛之,立灏孙晭,改谥谊威穆帝。谊在位四年,改元端庆晭,一名滢。正德七年,安南王灏孙晭受封,多行不义。按《明外史·安南传》云云。

正德十一年,安南官陈皓与二子炳、升,弑其王晭而自立,大臣阮弘裕等讨之。乃共立晭兄子譓,后譓请封,以国乱不果。

按《明外史·安南传》:正德十一年四月,社堂烧香官陈皓与二子炳、升作乱,杀晭而自立。诡言前王陈氏后,仍称大虞皇帝,改元应天,贬晭为灵隐王。晭臣都力士莫登庸初附皓,后与黎氏大臣阮弘裕等起兵讨之。皓败走,获炳及其党陈璲等。皓与升奔谅山道,据长宁、太原、清节三府自保。登庸等乃共立晭兄灏之子譓,改谥晭襄翼帝。晭在位七年,改元洪顺。譓将请封,因国乱不果。以登庸有功,封武川伯,总水陆诸军。既握兵柄,潜蓄异志。黎氏臣郑绥,以譓徒拥虚位,别立其族子酉榜,发兵攻都城。譓出走,登庸击破绥兵,捕酉榜杀之,益恃功专恣,遂逼妻譓母,迎譓归,自为太傅仁国公。十六年率兵攻陈皓,皓败走死。

世宗嘉靖元年,安南莫登庸谋弑其主譓,譓间行免,登庸立其弟懬。按《明外史·安南传》:嘉靖元年,登庸自称安兴王,谋弑

譓。譓母以告,乃与其臣杜温润间行以免,居于清华。登庸立其庶弟懬,迁居海东长庆府。世宗践祚,命编修孙承恩、给事中俞敦诏谕其国。至龙州,闻其国大乱,道不通,乃却还。

嘉靖四年,安南国主黎譓间道请封,阻于登庸。按《明外史·安南传》:嘉靖四年夏,譓遣使间道通贡,并请封,为登庸所阻。

嘉靖五年,登庸为其自立国主懬求封。按《明外史·安南传》:嘉靖五年春,登庸赂钦州判官唐清,为懬求封。总督张嵿逮清,死于狱。嘉靖六年,安南登庸篡懬自立。按《明外史·安南传》:嘉靖六年三月,登庸令其党范嘉谟伪为懬禅诏,篡其位,改元明德,立子方瀛为皇太子。旋酖杀懬,谥为恭皇帝。踰年,遣使来贡,至谅山城,被攻而还。嘉靖九年,登庸禅位于其子方瀛,其年黎譓卒。按《明外史·安南传》:嘉靖九年正月,登庸禅位于方瀛,自称太上皇,移居都斋、海阳,为方瀛外援,作《大诰》五十九条,颁之国中。方瀛改元大正。其年九月,黎譓卒于清华,国亡。

嘉靖十五年,遣官勘安南篡弑罪人主名,议征之。中永言安南频奉表贡,为守臣所拒,又命俟勘官还更议。

按《明外史·安南传》:嘉靖十五年冬,皇太子生,当颁诏安南。礼官夏言言:安南不贡已二十年,两广守臣谓黎譓、𥟖懬均非黎晭应立之嫡,莫登庸陈皓俱彼国篡逆之臣,宜遣官按问,求罪人主名。且前使既以道阻不通,今宜暂停使命。帝以安南叛逆昭然,宜亟遣官往勘,而命言会兵部议征讨。于是言及本兵张瓒等力言逆臣篡主夺国,朝贡不修,决宜致讨。乞先遣锦衣官二人往覈其实,敕两广、云南守臣整兵积饷,以俟师期,制可。乃命千户陶凤仪、郑玺等,分往广西、云南,诘罪人主名,而敕四川、贵州、湖广、福建、江西守臣,预备兵食,候征调。户部侍郎唐胄上疏,力陈用兵七不可,中,永言:安南虽乱,犹频奉表笺,具方物,款关求入,守臣以其姓名不符,拒之。是彼欲贡不得,非负固不贡也。章下兵部,亦以为然,命俟勘官还更议。嘉靖十六年,安南黎宁遣人陈登庸篡弑状,言宁即譓子。国人立宁权主国事,是年登庸父子奉表乞降。按《明外史·安南传》:嘉靖十六年二月,安南黎宁遣国人郑惟憭等赴京,备陈登庸篡弑状,言:宁即譓子。譓卒,国人立宁为世孙,权主国事。屡驰书边臣告难,俱为登庸邀杀。乞兴师问罪,亟除国贼。时严嵩掌礼部,谓其言未可尽信,请羁之,待勘官回奏,从之。寻召凤仪等还,命礼、兵二部会廷臣议,列登庸十大罪,请大振宸断,剋期徂征。起右都御史毛伯温于家,参赞军务,命户部侍郎胡琏、高公韶先驰云、贵、两广调度军食,以都督佥事江桓、牛桓为左、右副总兵,督军征讨,其大将需后命。兵部复奉诏,条用兵机宜十二事。独侍郎潘珍持不可,抗疏切谏。帝怒,褫其职。两广总督潘旦亦驰疏请停前命,言:朝廷方兴问罪之师,登庸即有求贡之使,宜因而许之,戒严观变,以待彼国之自定。严嵩、张瓒窥帝旨,力言不可宥,且言黎宁在清都图恢复,而旦谓彼国俱定,上表求贡,决不可许。旦疏遂寝。五月,伯温至京,奏上方略六事,以旦不可共事,请易之,优旨褒答。及兵部议上,帝意忽中变,谓黎宁诚伪未审,令三方守臣从宜抚剿,参赞、督饷大臣俱暂停,旦调用,以张经代之。未几御史徐九皋、给事中谢廷茝以修省陈言,亦请罢征南之师至。八月,云南巡抚汪文盛以获登庸间谍及所撰伪《大诰》上闻。帝遂发怒,命守臣仍遵前诏征讨。时文盛招纳黎氏旧臣武文渊得其进兵地图,谓登庸必可破,遂上之于朝。而广东按臣余光言:莫之篡黎,犹黎之篡陈,不足深校。但当罪其不庭,责以称臣修贡,不必远征,疲敝中国。臣已遣使宣谕,彼如来归,宜因而抚纳。帝罪以轻率,夺禄一年。帝之命从宜抚剿也文盛即传檄安南,登庸能束身归命,籍上舆图,待以不死。于是登庸父子遣使奉表乞降,且投牒文盛及黔国公沐朝辅,具述黎氏衰乱,陈皓叛逆,已与方瀛有功,为国人归附,所有土地,已载《一统志》中,乞贳其罪,戾修贡如制。

嘉靖十九年,登庸诣军门降事定,疏闻削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授登庸都统,更令覈黎宁系黎氏真伪。

按《明外史·安南传》:嘉靖十七年三月,朝辅等奏闻,而黎宁承前诏,惧天朝竟纳其降,备以本国篡弑始末及军马之数、水陆进兵道里来上。俱下兵部,集廷臣议。佥言黎氏罪不可赦,亟宜进师。请以原推咸宁侯仇鸾总督军务,伯温仍为参赞,从之。张经上言:安南进兵之道有六,兵当用三十万,一岁之饷当用百六十万,造舟、市马、制器、犒军诸费又须七十馀万。若兵未可期月,期费尚不止此,况我调大众,涉炎海,与彼自战其地者劳逸殊势,不可不审处也。疏方上,而钦州知州林希元,又力陈登庸可取状。兵部不能决,复请廷议。及议上,率多前所已奏者,帝不悦曰:朕闻卿士大夫私议,咸谓不当兴师。尔等职司邦政,漫无主持,悉委之会议。既不协心谋国,其已之。鸾、伯温别用。十八年二月册建皇太子,当颁诏安南。特起黄绾为礼部尚书,学士张治副之,往使其国。命甫下,方瀛遣使上表降,并籍其土地、户口,听天朝处分,凡为府五十有三,州四十有九,县一百七十有六。帝纳之,下礼、兵二部协议。至七月,绾犹未行,以忤旨落职,遂停使命。初,征讨之议发自夏言,帝既责绾,因发怒曰:安南事,本一人倡,众皆随之。乃讪上听言计,共作慢词。此国应弃应讨,宜有定议,兵部即集议以闻。于是瓒及廷臣惶惧,请如前诏,仍遣鸾、伯温南征。如登庸父子束手归命,无异心,则待以不死,从之。登庸闻,大喜。十九年,伯温等抵广西,传檄谕以纳款宥罪意。时方瀛已卒,登庸即遣使请降。十一月,率从子文明及部目四十二人入镇南关,囚首徒跣,匍匐叩头坛上,进降表,伯温称诏赦之。复诣军门匍匐再拜,上土地军民籍,请奉正朔,永为藩臣。伯温等宣示威德,令归国俟命。事乃定疏闻,帝大喜,命削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授登庸都统使,秩从二品,银印。旧所僭拟制度悉除去,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黜陟。广西岁给《大统历》,仍三岁一贡以为常。更令覈黎宁真伪,果黎氏后,割所据四府奉其祀事,否则已之。制下,登庸𢙀惕受命。嘉靖二十年,改都统使,令广西布政司每年印给《大统历》一千本。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二十一年,令都统使仍照安南国王例给赏。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二十二年二月,登庸卒,方瀛子福海嗣,遣宣抚同知阮敬典等来朝。

按《明外史·安南传》云云。

按《明会典》:嘉靖二十二年,安南都统使司差来人员下程,减旧例三分之一。

嘉靖二十五年,安南都统使福海卒,子宏瀷嗣。遣使来贡,礼官以其国内乱,止来使弗进,令守臣覈所当立者。

按《明外史·安南传》:嘉靖二十五年五月,福海卒,子宏瀷嗣。初,登庸以石室人阮敬为义子,封西宁侯。敬有女嫁方瀛次子敬典,因与方瀛妻武氏通,得专兵柄。宏瀷立,方五岁,敬益专恣用事。登庸次子正中文明避之都斋,其同辈阮如桂、范子仪等亦避居田里。敬举兵逼都斋,正中、如桂、子仪等禦之,不胜。正中、文明率家属奔钦州,子仪收残卒遁海东。敬诡称宏瀷殁,迎立正中为词,犯钦州,为参将俞大猷所败,诛死。宏瀷初立时,遣使黎光贲来贡,至南宁,守臣以闻。礼官以国乱,名分未定,止来使勿进,令守臣覈所当立者。嘉靖三十年,命授宏瀷都统使,会部人来攻,宏瀷奔海阳。

按《明外史·安南传》:嘉靖三十年,事白,命授宏瀷都统使,赴关领牒。会部目黎伯骊与黎宁臣郑检合兵来攻,宏瀷奔海阳,不克赴。光贲等留南宁且十五年,其偕来使人物故大半。宏瀷祈守臣代请,诏许入京,其都统告身,仍俟宏瀷赴关则给。

嘉靖四十三年二月,宏瀷卒,子茂洽嗣。

按《明外史·安南传》云云。

神宗万历三年,安南都统使莫茂洽遣使谢恩,时黎宁臣郑检子松立黎维潭,世居清华,自为一国。

按《明外史·安南传》:万历元年,授都统使。三年七月,遣使谢恩,贺即位,进方物,又补累年所缺之贡。然是时莫氏渐衰,黎氏复兴,时相搆兵,其国益多故。始黎宁之据清华也,仍僭帝号,以嘉靖九年改元元和。居四年,为登庸所攻,窜占城界。国人立其弟宪,改元光照。十五年六月廉知宁所在,迎归清华,后迁于漆马江。宁卒,其臣郑检立宁子宠。宠卒,无子,国人共立黎晖四世孙维邦。维邦卒,检子松立其子维潭,世居清华,自为一国。

万历四年,定赐安南贡使之制。

按《明会典》:万历四年,以庆谢补贡回赐例,外加䌽段四表里锦二段,差来陪臣每员䌽段二表里纱罗各一匹,织金纻丝衣一套,折钞绢五匹,靴袜各一双,行人从人有差。

万历十九年,安南维潭渐强,举兵攻茂洽,茂洽败奔喜林县。

按《明外史·安南传》云云。

万历二十年,郑松诱杀茂洽,夺其印,莫敬用等告难,而黎维潭亦叩关求通贡使。

按《明外史·安南传》:万历二十年冬,松诱土人内应,袭杀茂洽,夺其都统使印,亲党多遇害。有莫敦让者,奔防城告难,总督陈蕖以闻。未几松复擒敦让,势益张。茂洽子敬恭与宗人履逊等奔广西思陵州,莫履机奔钦州。独莫敬邦有众十馀万,起京北道,击走黎党范拔萃、范百禄诸军,敦让得复归。众乃推敬邦署都统,诸流寓思陵、钦州者亦悉还。已而黎兵攻南策州,敬邦被杀,莫氏势益衰。时敬恭、敬用屯谅山高平,敬璋屯东海新安,惧黎兵追索,窜至龙州、凭祥界,令土官列状告当事。而维潭亦叩关求通贡,识以国王金印。

万历二十五年,授黎维潭安南都统使,而莫敬恭等听居高平一郡。

按《明外史·安南传》: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广西巡抚陈大科等上言:蛮邦易姓如奕棋,不当以彼之叛服为顺逆,止当以彼之叛我服我为顺逆。今维潭虽图恢复,而茂洽固天朝外臣也,安得不请命而𢵧然戮之。窃谓黎氏擅兴之罪,不可不问。莫氏孑遗之绪,亦不可不存。倘如先朝故事,听黎氏纳款,而仍存莫氏,比诸漆马江,以不剪其祀,于计为便。廷议如其言。二十二年七月,大科方遣官往察,敬用即使使叩军门告难,且乞兵。二十三年秋,维潭亦使使谢罪,求款。时大科已为两广总督,与广西巡抚戴耀并以属左江副使杨寅秋,寅秋窃计曰:不拒黎,亦不弃莫,吾策定矣。两遣官往问,以敬恭等愿居高平来告,而维潭求款之使亦数至。寅秋乃与之期,具报督抚。会敬璋率众赴永安,为黎氏兵击败,海东、新安地尽失,于是款议益决。然是时维潭负恢复名,不欲以登庸自处,无束身入关意。寅秋复遣官谕之,其使者来报如约,至期忽言于关吏曰:士卒饥病,款仪未备。且莫氏吾雠也,栖之高平,未敢闻命。遂中宵遁去。大科等疏闻,谓其臣郑松专柄所致。已而维潭复使使叩关,白己非遁。大科等再遣官谕之,维潭听命。二十五年正月,使使请期,寅秋示以四月。届期,维潭至关外,译者诘以六事。首擅杀茂洽,曰:复雠急,不遑请命。次维潭宗派,曰:世孙也,祖晖,天朝曾锡命。次郑松,曰:此黎氏世臣,非乱黎氏。也然则何宵遁,曰:以仪物之不戒,非遁也。何以用王章,曰:权仿为之,立销矣。惟割高平居莫氏,犹相持不决。复谕之曰:均贡臣也,黎昔可栖漆马江,莫独不可栖高平乎。乃听命。授以款关仪节,俾习之。维潭率其下入关谒御幄,一如登庸旧仪。退谒寅秋,请用宾主礼,不从,四拜成礼而退。安南复定。诏授维潭都统使,颁历奉贡。一如莫氏故事。先是,黎利及登庸进代身金人,皆囚首面缚,维潭以恢复名正,独立而肃容。当事嫌其倨,今改制,乃为俯伏状,镌其背曰:安南黎氏世孙,臣黎维潭不得匍匐天门,恭进代身金人,悔罪乞恩。自是,安南复为黎氏有,而莫氏但保高平一郡。

万历二十七年,黎维潭卒,子维新嗣,郑松专其柄。会叛酋潘彦搆乱,维新与松移保清化。

按《明外史·安南传》云云。

万历三十四年,授黎维新安南都统使,时莫氏宗党犹侵轶边境。已而维新卒,子维祺嗣。

按《明外史·安南传》:万历三十四年,遣使入贡,命授都统使。其时莫氏宗党多窜处海隅,往往僭称公侯伯名号,侵轶边境,维新亦不能制。守臣檄问,数发兵夹剿,虽应时破灭,而边方颇受其害。维新卒,子维祺嗣。

熹宗天启四年,发兵击莫敬宽,胜之,敬宽复逃入高平。

按《明外史·安南传》:天启四年,发兵击莫敬宽,胜之,杀其长子,掠其妻妾及少子以归。敬宽与次子逃入山中,复回高平,其势益弱。然迄明之世,二姓分据,终不能归一云。安南都会在交州,即唐都护治所。其疆域东距海,西接老挝,南渡海即占城,北连广西之思明、南宁,云南之临安、元江。土膏腴,气候热,谷岁二稔。人性犷悍。驩、演二州多文学,交、爱二州则多倜傥士,较他方为异。皇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十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八年,广东巡抚奏称安南国王黎

维祺,差官奉

表投诚,礼部题准,照琉球国例颁赐。

敕谕一道,付差官赍捧还国,并赏给银缎等物。

康熙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年,安南国遣使进贡,其贡期定为

三年一次。

又安南国王黎维祺病故,嗣王黎维禧具疏告哀。

康熙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三年,

恩赐谕祭银绢,遣内院礼部官各一员前往读文致

祭。

康熙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四年,题准安南国贡道由广西凭祥

州起送。

康熙五年,

《大清会典》:康熙五年,安南国王缴送伪永历诰命一

道金印一颗,礼部题准给与封典,照常朝贡,遣内院礼部官各一员为正副使前往。

又题准安南国王给送奉使官路费银绢布等物,令其收受,馀物概不准收受。

康熙七年,

《大清会典》:康熙七年,安南国王差官岁贡及奉谢恩,册封奉谢赐恤奉叙款贡各具奏疏,并乞将三年一贡之例,改

为六年两贡。奉旨允行。

又题准安南国人员归国差司宾序班一员,伴送至广西,交该抚差官护送出境。

康熙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三年,安南国王黎维禧病故,嗣王

黎维具疏告哀,遣陪臣赍到,康熙八年、十一年,岁贡方物。

康熙二十一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一年,安南国王嗣黎维徵差陪

臣赍捧谢

恩礼物,又差陪臣赍捧款贡方物,又差陪臣赍捧,康

熙十四年,岁贡方物,又差陪臣赍捧,康熙十七年,岁贡方物。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二年,

钦遣翰林院礼部官各一员,

赐恤致祭安南国故王,复遣翰林院官二员

册封王嗣黎维徵为安南国王,

赐以诰命,并换给新铸驼钮镀金银印,

御书忠孝守邦四字赐之。

贡物旧有白绢降真香白木香中黑线香,后俱免进。

金香炉花瓶四副,银盆十二个,沉香九百六十两,速香二千三百六十八两,象牙二十枝,犀角二十座。

安南部汇考六

《博物志》

外国

交趾民在穿胸东。

《交州记》竹鼠

竹鼠,如小猫大,食竹根,出封溪县。

金踶屐

赵妪者,九真军安县女子,乳长数尺,不嫁,入山聚郡盗,常著金檎踶屐。

古度树

古度树,不花而实,实从皮中出,大如安石榴,色赤可食,其实中如有蒲梨者,取之为粽,数日不煮,皆化成虫,如蚁有翼,穿皮飞出,著屋正黑。

多感子

多感子,黄色,围一寸。

椰浆

椰子有浆,截花以竹筒承其汁作酒,饮之亦醉也。

合浦杉

合浦东二百,里有一杉树,叶落入风,入洛阳城内。汉时,善相者云:此休徵当出王者。故遣千人伐树,役夫多死。三百人坐断株上食,过足相容。

土肉为臛

九真太守陶璜,立郡筑城,于土穴中,得一白色形似蚕蛹,无头,长数十丈,大馀围,软软动,莫能名。割腹有肉如猪豚,遂以为臛,其香美。璜啖一杯,三军尽食。

炙黉

黉鱼,其形如龟,十二足,子如麻,子可为酱,色黑,足似蟹在腹,雌负雄而行,南方作炙啖之。

《水经注》斤江

斤江水,出交阯龙编县,东北至郁林领方县,东注于郁。

《地理志》云:径临尘县至领方县,注于郁。

容容夜,堪乘牛渚须,无无濡,营进皇无地零侵黎。

侵黎水出广州晋兴郡,郡以太康中分郁林置得,至临尘入郁。

无会重濑夫省无变,由蒲王都融勇外,此皆由日南郡西东,东入于海。

《汉·地理志》:日南郡,有小水十六,并行三千二百八十里。属交州。此无会诸水,盖十六水之名也。容容水在南垂,名之以次转北也,右三十水从江已南至日南郡也。

《元史》《安南郡县附录》

安南,古交阯也。陈氏叛服之迹,已见本传,今取其城邑之可纪者,录于左方。

大罗城路 汉交阯郡。唐置安南都护府。宋时郡人李公蕴立国于此。及陈氏立,以其属地置龙兴、天长、长安府。

龙兴府 本多冈乡。陈氏有国,置龙兴府。

天长府 本多墨乡,陈氏祖父所生之地。建行宫于此,岁一至,示不忘本,故改曰天长。

长安府 本华闾洞,丁部领所生之地。五代末,部领立国于此。

归化江路 地接云南。

宣化江路 地接特磨道。

沱江路 地接金齿。

谅州江路 地接左右两江。

北江路 在罗城东岸,泸江水分入北江,江有六桥。如月江路 南册江路 大黄江路 烘路 快路

国威州 在罗城南。此以下州,多接云南、广西界,虽名州,其实洞也。

古州,在北江。 仙州,古龙编。 富良

司农 一云杨舍。 定边 一云明媚。

万涯 一云明黄。 文周 一云门州。

七源 思浪 大原 一云黄源。

通农

罗顺 一云来神。 梁舍 一云梁个。 平源光州 一云明苏。 渭龙 一云乙舍。

道黄 即平林场。

武宁 此以下县,接云南、广西界,虽名县,其实洞也。

万载 丘温 新立 恍县 纸县 历县阑桥 乌延 古勇 供县 窟县 上坡门县

清化府路,汉九真。隋、唐为爱州。其属邑更号曰江、曰场、曰甲、曰社。

梁江 波龙江 古农江 宋舍江 茶江安暹江 分场 古文场 古藤甲 支明甲古弘甲 古战甲 缘甲

乂安府路,汉曰南。隋、唐为驩州。

倍江 恶江 偈江 尚路社 唐舍社

张舍社

演州路,本日南属县,曰扶演、安仁。唐改演州。

孝江 多壁场 巨赖社 他袁社

布政府路,本日南郡象林县,东滨海,西际真蜡,南接扶南,北连九德。东汉末,区连杀象林令,自立国,称林邑。唐时有环王者,徙国于占,曰占城。今布政乃林邑故地。

自安南大罗城至燕京,约一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馀里。

边氓服役

占城 王琴 蒲伽 道览 渌淮 稔婆逻獠

《明·一统志》《安南国郡县考》

交州府 领慈廉、福安、威蛮、利仁三带五州,东关、慈廉、石室、芙蒥、清潭、清威、应平、平陆、利仁、安朗、安乐、扶宁、立石一十三县。

北江府 领嘉林、武宁、北江三州,嘉林、超类、细江、善才、东岸、慈山、善誓七县。

谅江府 领谅江、上洪二州,清远、那岸、平河、凤山、陆那、安宁、保禄、古陇、唐安、多锦十县。

谅山府 领上文、下文、七源、万涯、广源、上思、下思七州,丘温、镇夷、渊县、丹巴、脱县五县。

新安府 领东潮、靖安、南策、下洪四州,至灵、峡山、古费、安老、水棠、支封、新安、安和、同利、万宁、云屯、四岐、清沔一十三县。

建昌府 领快州及建昌布县真利,东结芙蓉永涸六县。

镇蛮府 领廷河、太平、古兰、多翼四县。

奉化府 领美禄、西真、胶水、顺为四县。

建平府 领长安一州,懿安、大湾、安本、望瀛、安宁、黎平六县。

三江府 领洮江、宣江、沱江三州,麻溪、夏华、清波、西阑、古农五县。

宣化府 领旷县、当道、文安、平原、底江、收物、大蛮、杨县、乙县九县。

太原府 领富良、司农、武礼、洞喜、永通、宣化、弄石、大慈、安定、感化、太原一十一县。

清化府 领九真、爱州、清化、葵州四州,安定、永宁、古藤、梁江、东山、古雷、农贡、宋江、俄乐、磊江、安乐一十一县。

乂安府 领驩州、南靖、茶笼、王麻四州,衙仪、友罗、丕禄、上油、偈江、真福、古社、上黄、东岸、石塘、奇罗、盘石、河华一十三县。

新平府 领政平、南灵二州,衙仪、福康、左平三县。顺化府 领顺化二州,利调、石兰、巴阆、安仁、茶褐、利蓬、乍令、思蓉、蒲苔、蒲浪、士荣一十一县。

升华府 领升、华、思、义四州,黎江、都和、安备、万安、具熙、礼悌、持羊、白乌、义纯、鹅杯、溪锦一十一县。

广威州 领麻笼、美良二县。

嘉兴州 领笼县、蒙县、四忙三县。

归化州 领安立、丈盘、文振、水尾四县。

宣化州 领赤土、车来、瑰三县。演州 领琼林、茶清、芙蒥三县。

《安南国山川考》

佛迹山 在交州府石室县,上有巨人迹,下有池,景物清丽,为一方胜概。

勾漏山 在石室县,相传古勾漏,县在其下,《汉书》:勾漏县有潜,水牛上岸共斗,角软,还复出。

东究山 在北江府嘉林州,一名东皋山,唐刺史高骈建塔其上。

仙游山 在北江府武宁县,一名烂柯,山相传有樵夫观二仙奕棋于此,不觉斧柯已烂。

金牛山 在武宁县,相传唐刺史高骈欲凿其山,见金牛奔出,遂止,《汉书》:九真郡居风县有山出金牛,往往夜见光辉十里。

昆山 在谅江府凤山县,上有清虚洞,山腰有濑玉桥,白云庵林岫之胜。

丘皤山 在谅江府丹巴县,上有石门,广三丈,相传汉伏波将军马援所凿。

安子山 在新安府东湖县,一名象山,汉安期生得道处,宋海岳《名山图》以此山为第四福地。

云屯山 在新安府云屯县,大海中两山对峙,一水中通蕃国,商舶多聚于此。

大圆山 在新安府新安县,大海中突起圆峤,永乐十六年此山获白象二来献。

凤翼山 在三江府夏华县,邑人岁时登览于此。三岛山 在宣化府杨县,三峰特起。

芄山 在太原府美石县,下有岩洞,水穿洞中,可行舟。

陇山 在太原府洞喜县,四面峭壁,中有村墟。戏马山 在清化府永宁县,一名游英山,巍然独立,横枕长江,为邑人九日登高处。

安镬山 在清化府东山县,出美石,汉豫章太守范宁尝遣吏于此采石为磬。

天琴山 在乂安府奇罗县东海边,相传陈氏主游此,夜闻天籁声,故名本朝,永乐初天兵擒黎贼子苍于此。

横山 在乂安府河华县,昔林邑告交州刺史朱蕃,求以日南、北鄙、横山为界即此。

伞圆山 在嘉兴州,其势高峻雄伟。

艾山 在嘉兴州蒙县,面临大江,峭石环立,人迹罕至,相传上有仙艾,每春开花,雨后漂水,群鱼吞之便过龙门江化为龙。

海 环交州等府东南,唐沈佺期渡海诗:尝闻交阯郡,南与贯胸连,四气分寒少,三光置日偏,越人遥捧翟,汉将下看鸢,北斗崇山挂,南风涨海牵,别离频破月,容鬓骤催年,虚道崩城泪,明心不应天。

富良江 在交州府东关县,一名泸江,上接三带州白鹤江经府城东,下通利仁县大黄江,以达于海。宋郭逵破蛮决里隘,次富良江,本朝张辅等尝破黎寇于此处。

天德江 一名廷蕴江,又名东岸江。永乐初,黎寇惧讨,役民堙塞已久。天兵既平寇,重加浚治,舟楫复通。来苏江 旧名苏历江,自交州府城东北转而西下,直抵锐江,昔有人名苏历者开此,故名。本朝永乐初,工部尚书黄福重浚,因王师吊伐,乃更名来苏。宣光江 在宣化府旷县,源自云南,教化长官司入境,流七百馀里,以达宣化江。永乐初,沐晟自云南引兵驻此。

海潮江 在建昌府快州,自阿鲁江分流,下通玉球江,昔陈氏破占城军处。

龙门江 在嘉兴州蒙县,《汉书》:封溪县有堤防龙门水即此,源出云南宁远州,至此横截江流,中分三道,飞湍声闻百里,舟过此必舁上岸方可复行,傍有穴,多出鹦鹉鱼,色青绿,口曲而红,似鹦鹉嘴,相传此鱼能化龙云。

夜泽 在建昌府东结县。梁武帝时,有阮贲者,世为豪右,因命陈霸先击破之。贲逃泽中,夜则出掠,因号夜泽。

龙溪 在镇蛮府廷河县,昔陈氏夜过此江,不能渡。忽见一桥跨江,既渡,回顾不见。及有国,改名龙溪。天威泾 唐高骈以交州至邕川海多潜石、漕运不通,遂凿开五道,有青石泾,或传汉马援所不能治,既而震碎,其石亦得通,因名天威泾。

东津渡 在交州府东关县泸江,旧以舟楫往来,阻于风涛。永乐初,张辅沐晟始置浮桥,桥岁一易。

《安南国古迹考》

越王城 在乂安府东岸县,又名螺城,以其屈曲如螺,汉时安阳王所筑,安阳王旧都越地,故称为越王城,城中宫址尚存。

玺城

望海城 俱在交州府安明县,汉建,武中马援平交阯,分置封溪、望海二县,筑此二城守之。大罗城 在交州府城外汉交阯郡,唐安南都护府皆在此,其城唐张伯仪所筑,高骈尝修广之,宋时李公蕴立国于此。

雒王宫 在交州府三带州,未有郡县时有雒田,随潮水上下。垦其田者为雒民,统其民者为雒王,副贰者为雒将,皆铜印、青绶,号文朗国,以淳朴为俗,以结绳为治,传十八世为蜀王子泮所灭,宫址尚存。天使馆 元傅与砺使安南题诗云:使旌入馆青云动,仙盖临江白日回。喻蜀岂劳司马檄,朝周终见越裳来。

浪泊 在交州府东关县,一名西湖。马援既平交阯谓官属曰:吾弟少游,常哀吾慷慨有大志,叹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才足。为郡县吏守坟墓,使乡里称为善人,足矣。至求赢馀,自苦耳。吾在浪泊西里间,贼未灭时,下潦上雾,毒气薰蒸,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念少游语,何可得也。

铜柱 汉马援既平交阯,立铜柱为汉界。相传在钦州古森洞上,有援誓云:铜柱折,交阯灭。唐马总又建二铜柱,镵著唐德以明其为伏波之裔。今未详所在。日南郡西有西屠夷国,援尝经其地,亦植二铜柱,表汉界。及北还,留十馀户于柱下。至隋,乃有三百馀户,悉姓马。按《林邑记》:林邑大浦口,有五铜柱。唐天宝中,何履光伐云南,收安宁城,立援铜柱以定疆界。亦未详所在。

铜鼓 交阯服役有头飞獠子、赤裈獠子、鼻饮獠子,皆穴居巢处,好饮酒击铜鼓。鼓初成,置庭中,招同类,来者盈门。豪富女子,以金银钗击鼓叩,竟留与主人。或云铜鼓乃诸葛亮征蛮钲也。

《安南国土产考》

金 太原谅山乂安等府出。

珠 靖安云屯海中出,海贾云中秋有月,是岁多珠。珊瑚 有数种,在海直而软,见日曲而坚,汉初赵佗献赤珊瑚名火树。

玳瑁 状类龟,而壳稍长,其足有六,后两足无爪。丹砂 晋葛洪欲炼丹,求为勾漏,令杜甫诗《交阯丹砂重》。

沉香 有香木斫断,岁久朽烂而心节独存,置水中则沉,曰:沉香。

安息香 树如苦楝,大而直,叶类羊桃而长,中心有脂作香。

苏合油 树生膏可为药。

胡椒 蔓生,似山薯,春花秋实。

羚羊角 高石山出,一角而中实,极坚能碎金刚石。犀象 兕 汉灵帝时,九真献为奇兽。元时,安南尝贡兕。

白鹿 晋元康初,白鹿见交阯武宁县。宋元嘉末,交阯献白鹿。

猩猩 《南中志》:猩猩,人面豕身,似猿,常数辈为群,人以酒并糟设路侧,连结草屐。猩猩见之,即知张者。祖先姓名呼曰:奴。欲张我,亟舍去。复自谓试,共尝酒。逮醉,取屐著之,为人所擒。

狒狒 晋郭璞云:出交州山中,状如人面,长臂、黑身、被发、迅走、食人,见人则笑。

蒙贵 状如猱而小,紫黑色,畜之捕鼠甚于猫。白雉 周成王时,越裳氏来献。汉光武时,日南九真贡。

翡翠 羽可为首饰。

蚺蛇 形大而长,其胆性极冷,能疗眼疾及诸疮。蚁子盐醢 古载交州溪洞酋长,多收蚁卵盐为酱,非官客亲族不得食。《周礼·醢人》馈食之豆,有蚳蚁子,即此。

庵罗果 俗名香盖,乃果中极品,或谓种,出西域,实似北梨,四五月间熟,多食无害。

波罗蜜 大如东瓜,皮有软刺,五六月熟,味最香甜,核可煮食,能饱人,奉化府嘉林州出者尤佳。

乌木 坚致可为器。

苏木 一名多邦。

交趾国交趾国

交趾國.45974.pn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