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边裔典第五十二卷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姑墨部汇考〈亟墨 跋禄迦〉

武帝   年,始通西域姑墨国。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西域传》:姑墨国,王治南城,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三千五百,口二万四千五百,胜兵四千五百人。姑墨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各一人,译长二人。东至都护治所二千二十一里,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北与乌孙接。出铜、铁、雌黄。东通龟兹六百七十里。王莽时,姑墨王丞杀温宿王,并其国。

后汉

章帝建初三年闰四月,西域假司马班超击姑墨,大破之。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云云。按《班超列传》:永平十六年,以班超为假司马,使西域。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超守槃橐城,与忠为首尾,士吏单少,拒守岁馀。肃宗初即位,以陈睦新没,恐超单危不能自立,下诏徵超。超发还,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弇曰:汉使弃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诚不忍见汉使去。因以刀自刭。超还至于寘,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超恐于寘终不听其东,又欲遂本志,乃更还疏勒。疏勒两城自超去后,复降龟兹,而与尉头连兵。超捕斩反者,击破尉头,杀六百馀人,疏勒复安。建初三年,超率疏勒、康居、于寘、拘弥兵一万人攻姑墨石城,破之,斩首七百级。

三国

姑墨国,三国时属于龟兹。

按《魏志注·西戎传》云云。

北魏

姑默国,北魏时属于龟兹。

按《魏书·西域传》:姑默国,居南城,在龟兹西,去代一万五百里。役属龟兹。

姑墨国,唐时号跋禄迦。按《唐书·龟兹国传》:自龟兹赢六百里,踰小沙碛,有跋禄迦,小国也,一曰亟墨,即汉姑墨国,横六百里,纵三百里。风俗文字与龟兹同,言语少异。出细毡褐。西三百里度石碛至凌山,葱岭北原也,水东流,春夏山谷积雪。西北五百里至素叶水城,比国商胡杂居。素叶以西数十城,皆立君长,役属突厥。

按《大唐西域记》:跋禄迦国,旧谓姑墨,又曰亟墨。东西六百馀里,南北三百馀里,国大都城周五六里。土宜气序,人性风俗,文字法则,同屈支国。言语少异细毡,细毼,邻国所重。伽蓝数十所,僧徒千馀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国西北行三百馀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含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微。有违犯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山行四百馀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馀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汨。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清池西北行五百馀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糜麦蒲萄,林树稀疏。气序风寒,人衣毡毼。素叶已西数十孤城城皆立长,虽不相禀命,然皆役属突厥。自素叶水城至羯霜那国,地名窣利。人亦谓焉文字语言。即随称矣,字源简略,本三十馀言。转而相生,其流浸广,粗有书记。竖读其文,递相传授。师资无替服毡。毼衣皮氎裳服褊急。齐发露顶,或总剪剃。缯䌽络额,形容伟大。志性恇怯,风俗浇讹,多行诡诈。大抵贪求,父子计利。财多为贵,良贱无差,虽富巨万,服食粗弊。力田逐利者,杂半矣。素叶城西行四百馀里至千泉。千泉者,地方二百馀里。南面雪山三垂平陆,水土沃润,林树扶疏。暮春之月,杂华若绮。泉池千所,故以名焉。突厥可汗每来避暑,中有群鹿,多饰铃镮驯狎。于人不甚惊走。可汗爱赏,下命群属敢加杀害,有诛无赦。故此群鹿得终其寿。

千泉西行百四五十里,至呾逻私城,城周八九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气序,大同素叶。南行十馀里,有小孤城三百馀户,本中国人也。昔为突厥所掠,后遂鸠集,同国共保此城。于中宅居,衣服去就。遂同突厥言辞。仪范犹存。本国从此西南行二百馀里至白水城,城周六七里,土地所产、风气所宜逾胜呾逻私。西南行二百馀里至恭御城,城周五六里。原隰膏腴,树林蓊郁。从此南行四五十里,至笯赤建国。

按杜氏《通典》:姑墨,汉时通焉。王理南城,去长安八千一百里。户三千五百。东至都护理所千里,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北界接乌孙。出铜、铁、雌黄。东通龟兹六百里。王莽时,其王承杀温宿王,并其国。至后魏时,役属龟兹。

月氏部汇考一〈月支 赤斤蒙古〉

武帝   年,始遣张骞使于大月氏。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西域传》:大月氏国,王治监氏城,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户十万,口四十万,胜兵十万人。东至都护治所四千七百四十里,西至安息四十九日行,南与罽宾接。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钱货,与安息同。出一封橐驼。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十馀万,故彊轻匈奴。本居燉煌、祁连间,至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其馀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大夏本无大君长,城邑往往置小长,民弱畏战,故月氏徙来,皆臣畜之,共禀汉使者。有五翕侯:一曰休密翕侯,治和墨城,去都护二千八百四十一里,去阳关七千八百二里;二曰双靡翕侯,治双靡城,去都护三千七百四十一里,去阳关七千七百八十二里;三曰贵霜翕侯,治护澡城,去都护五千九百四十里,去阳关七千九百八十二里;四曰肸顿翕侯,治薄茅城,去都护五千九百六十二里,去阳关八千二百二里;五曰高附翕侯,治高附城,去都护六千四十一里,去阳关九千二百八十三里。凡五翕侯,皆属大月氏。按《张骞传》: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大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

后汉

章帝章和元年,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云云。按《西域传》:大月氏国居蓝氏城,西接安息,四十九日行,东去长史所居六千五百三十七里,去洛阳万六千三百七十里。户十万,口四十万,胜兵十馀万人。初,月氏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都密,凡五部翕侯。后百馀岁,贵霜翕侯丘就郤攻灭四翕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丘就郤年八十馀死,子阎膏珍代为王。复灭天竺,置将一人监领之。月氏自此之后,最为富盛,诸国称之皆曰贵霜王。汉本其故号,言大月氏云。

和帝永元二年夏五月,月氏国遣兵攻西域长史班超,超击降之。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云云。按《班超传》:肃宗建初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初,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奉珍宝、符拔、狮子,因求汉公主。超拒还其使,由是怨恨。永元二年,月氏遣其副王谢将兵七万攻超。超众少,皆大恐。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踰葱岭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谢遂前攻超,不下,又钞掠无所得。超度其粮将尽,必从龟兹求救,乃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谢果遣骑赍金银珠玉以赂龟兹。超伏兵遮击,尽杀之,持其使首以示谢。谢大惊,即遣使请罪,愿得生归。超纵遣之。月氏由是大震,岁奉贡献。

灵帝中平元年冬十一月,湟中月氏义从胡北宫伯玉等与先零羌叛。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中平元年冬十一月,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与先零羌叛,以金城人边章、韩遂为军帅,攻杀护羌校尉伶徵、金城太守陈懿。按《西羌传》: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旧在张掖、酒泉地。月氏王为匈奴冒顿所杀,馀种分散,西踰葱岭。其羸弱者南入山阻,依诸羌居止,遂与共婚姻。及骠骑将军霍去病破匈奴,取西河地,开湟中,于是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虽依附县官,而首施两端。其从汉兵战斗,随势强弱。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亦以父名母姓为种。其大种有七,胜兵合九千馀人,分在湟中及令居。又数百户在张掖,号曰义从胡。中平元年,与北宫伯玉等反,杀护羌校尉伶徵、金城太守陈懿,遂寇乱陇右焉。

三国

罽宾、大夏、高附、天竺等国,三国时并属大月氏。按《魏志注·西戎传》云云。

魏明帝太和四年冬十二月,大月氏王波调遣使奉献,以调为亲魏大月氏王。

按《魏志·明帝本纪》云云。

北魏

太武帝 年,诏月氏国人为行殿。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不载。按《西域传》:大月氏国,都卢监氏城,在弗敌沙西,去代一万四千五百里。北与蠕蠕接,数为所侵,遂西徙都薄罗城,去弗敌沙二千一百里。其王寄多罗勇武,遂兴师越大山,南侵北天竺,自乾陁罗以北五国尽役属之。世祖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馀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又大月氏西徙令其子守富楼沙城,号小月氏。又按《西域传》:小月氏国,都富楼沙城。其王本大月氏王寄多罗子也。寄多罗为匈奴所逐,西徙后令其子守此城,因号小月氏焉。在波路西南,去代一万六千六百里。先居西平、张掖之间,被服颇与羌同。其俗以金银钱为货。随畜牧移徙,亦类匈奴。其城东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自佛塔初建,计至武定八年,八百四十二年,所谓百丈佛图也。

成祖永乐二年,始设赤斤蒙古所,以塔力尼为千户。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赤斤蒙古卫。出嘉峪关西行二十里曰大草滩,又三十里曰黑山儿,又七十里曰

回回墓,墓西四十里曰骟马城,并设墩台,置瞭卒。城西八十里即赤斤蒙古。汉燉煌郡地,晋属晋昌郡,唐属瓜州,元属沙州路。洪武十三年,都督濮英西讨,次白城,获蒙古平章忽都帖木儿。进至赤斤站,获豳王亦怜真及其部曲千四百人,金印一。师还,复为蒙古部人所据。永乐二年九月,有塔力尼者,自称丞相苦术子。率所部男妇五百馀人,自哈剌脱之地来归。诏设赤斤蒙古所,以塔力尼为千户,赐诰印、䌽币、袭衣。按《明·一统志》:赤斤蒙古卫古西戎地,战国时,月氏居之。秦末汉初,属匈奴。武帝时,为酒泉燉煌二郡。晋属晋昌郡。西凉置会稽广夏二郡。后魏增置常乐郡。后周废会稽郡,隋又废常乐等郡,以其地属瓜州。后属燉煌郡,唐初属瓜州。广德后,没于吐蕃。宋时为西夏所据。元时为瓜州,地属沙州路。本朝永乐二年,故鞑靼丞相苦术子塔力尼等率所部男妇五百人来归。诏建赤斤蒙古千户所,以塔力尼为千户,赐诏印。〈又〉东至肃州界四百三十里,西至沙州界一百八十里。至京师七千里。

永乐八年,改赤斤蒙古千户所为卫,擢塔力尼为指挥佥事。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八年,回回哈喇马牙叛于肃州,约塔力尼为援。拒不应,而率部下擒贼六人以献。天子闻之喜,诏改千户所为卫,擢塔力尼指挥佥事,其部下授官者三人。

永乐九年,赤斤蒙古卫遣使贡马。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云云。

永乐十年,赤斤蒙古擒叛贼老的罕来献,进秩指挥同知。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十年,以匿叛贼老的罕,将讨之。用侍讲杨荣言,止兵勿进,而赐敕诰责,塔力尼即擒老的罕来献。天子嘉之,进秩指挥同知,赐赉甚厚。按叶向高《西域考》:永乐十年,叛寇老的罕走匿,赤斤命右庶子杨荣同丰城侯李彬议讨之。彬荣计道险转饷难,且隆冬,兴师非司马法。请止兵,上从之。以敕谕塔力尼遂擒老的罕来献,赐绮币晋指挥同知。

宣宗宣德二年,赤斤蒙古且旺失加袭职,加都指挥同知。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塔力尼卒,子且旺失加袭,修贡如制,进秩指挥。宣德二年再进都指挥同知,其僚属亦多进秩。

按叶向高《西域考》:塔力尼卒,子且旺失加嗣。晋都指挥同所部鞑人祖失加卜等来归命居平凉。

英宗正统元年,赤斤所部掠阿端贡物,杀使臣。诏切责之,令还所掠。既与蒙古脱欢等,献捷,进秩都指挥使。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元年,其部下指挥可儿即掠西域阿端贡物,杀使臣二十一人。赐敕切责,令还所掠。寻与蒙古脱欢帖木儿、猛哥不花战,胜之,使来献捷,进都指挥使。

正统五年,赤斤以护往来朝使,擢都督佥事。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五年,朝使往来哈密者,且旺失加具糇粮、骡马护送,擢都督佥事。

正统六年,赤斤部人邀西域贡使,敕切责之。赤斤蒙古惧瓦剌,欲徙居肃州,诏谕止之。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六年,天子闻其部下时往沙州寇掠,或冒沙州名,邀劫西域贡使,遣敕切责。是时瓦剌兵强,数侵掠邻境。且旺失加惧,欲徙居肃州。天子闻而谕止之,令有警驰报边将。

按叶向高《西域考》:正统五年,晋都督佥事。明年,敕谕且旺失加及都指挥革古者,可儿即等曰:近使者至哈密,命尔与沙州卫护行。尔独弃朕命不遵,革古者又时率其属往来沙州为盗,暴苦行旅,甚负朝廷所以建卫设官封殖尔等之意,其改图毋忽。其年,赤斤蒙古以瓦剌寇掠乞内迁肃州白城山,诏止之,已请建寺其地,守臣谓寺而不已且予之巢。勿许,便从之。正统八年,瓦剌酋也先欲娶且旺失加女为子妇,娶沙州困即来女为弟妇。二人请于朝,诏各从其愿。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八年,瓦剌酋也先,遣使送马及酒,欲娶且旺失加女为子妇,娶沙州困即来女为弟妇。二人不欲,并奏遵奉朝命,不敢擅婚。天子以瓦剌方强,其礼意不可却,谕令各从其愿,并以此意谕也先,而二人终不欲。

正统九年,且旺失加年老,诏授其子阿速都督佥事,代之。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九年,且旺失加称老不治事。诏授其子阿速都督佥事,代之。也先复遣使求婚,且请亲人往受其币物。阿速虞其诈,拒不从,而遣人乞徙善地。天子谕以土地不可弃,令奖率头目图自强。又以其饥困,令边臣给之粟,所以抚恤者甚至。先是,苦术娶西蕃女,生塔力尼;又娶蒙古女,生都指挥锁合者、革古者二人。乃分所部为三,凡西蕃人居左帐,属塔力尼,蒙古人居右帐,属锁合者,而自领中帐。后苦术卒,诸子来归,并授官。至是阿速势盛,欲兼并右帐,屡相仇杀。锁合者不能支,愬于边将,欲以所部内属。边将任礼遣赴京,请发兵收其部落。帝虑其部人不愿内徙,仍遣锁合者还甘肃,而令礼往取其孥。按叶向高《西域考》:且旺失加卒,子阿速嗣为都督佥事指挥同知。锁合者乞晋秩且言肃州都指挥胡麟,阻其市易。敕戒胡麟而以锁合者为都指挥佥事。先是且旺失加尝言。瓦剌也先来求婚未即听至是也。先遣人要阿速往受聘,阿速以闻复请内迁避瓦剌报诏也先求婚。朕向许尔。父自择便,宜不中阻顾。受聘非宜。往而见诈悔,将何及赤斤,尔世守地,奈何弃之。尔第保险,绥众善自备。朕且命边将缓急尔矣。是时,瓦剌强赤斤蒙古与沙州罕东名内属,然阴与虏市。至受平章等官沙州酋薛令以为言,诏诘责之。正统十三年,边军护哈密使臣至苦峪。赤斤总儿加陆率众围城,官军出击,逃去,诏责令阿速缚献犯者。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十三年,边军护哈密使臣至苦峪。赤斤都指挥总儿加陆等率众围其城,声言报怨。官军出击之,获总儿加陆,已而逃去。事闻,敕责阿速,令缚献犯者。

景帝景泰元年,以擒叛寇功,晋阿速都督同知,诸部下升赏有差。后复晋左都督。

按叶向高《西域考》云云。

景泰二年,也先复遣使求婚于赤斤,敕阿速捍禦。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二年,也先复遣使持书求婚。会阿速他往,其僚属以其书来上。兵部尚书于谦言:赤斤诸卫久为我藩篱,也先无故招降结亲,意在撤我屏蔽。宜令边臣整兵慎防,并敕阿速悉力捍禦,有警驰报,发兵应援。从之。

景泰五年,也先益图兼并,遣使赍印授阿速,胁令臣服。阿速不从,报之边臣。会也先被杀,获已。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云云。

英宗天顺元年,赐阿速䌽币,进秩左都督。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元年,都指挥马云使西域,命赐阿速䌽币,俾护送往还。寻进秩左都督。

天顺 年,定赤斤蒙古筵宴及下程之制。

按《明会典》:赤斤蒙古卫天顺间,筵宴一次。〈又〉赤斤蒙古卫。天顺间使臣四人五日下程一次,鹅二只鸡四只、酒八瓶、米八斗、面八斤、果子四色蔬菜厨料。

宪宗成化二年,阿速卒,子瓦撒塔儿嗣。其下数侵盗,边将诱瓦撒塔儿,送之京师。数其罪,遣还。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二年,阿速卒,子瓦撒塔儿请袭,即以父官授之。其部下指挥敢班数侵盗边境,边将诱致之,送京师。天子数其罪,肠赉遣还。

成化六年,赤斤部人以瓦撒塔儿幼弱,乞给其叔父乞巴等都督卫事,乃授指挥佥事。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六年,其部人以瓦撒塔儿幼弱,其叔父乞巴等二人为部族信服,乞命为都督,理卫事。瓦撒塔儿亦上书,乞予一职,协守边方。帝从其请,并授指挥佥事。

成化七年,瓦撒塔儿卒,子赏卜塔儿嗣。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七年,瓦撒塔儿卒,子赏卜塔儿嗣为左都督。

成化九年,土鲁番陷哈密,遣使招赤斤都督佥事昆藏同叛。昆藏以书来献,诏嘉赉之。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九年,土鲁番陷哈密,遣使三人,以书招都督佥事昆藏同叛。昆藏不从,杀其使,以其书来献。天子嘉之,遣使赐赉,且令发兵攻讨。昆藏以力不足,请发官军数千为助。朝议委都督李文等计度。已而,文等进征,昆藏果以兵来会。会文等顿军不进,其兵亦还。

成化十年,赏卜塔儿以千骑入肃州,将与阿年蔟番人雠杀。边臣谕却之,事闻,敕以后不得擅相侵伐。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十年,赏卜塔儿以千骑入肃州境,将与阿年蔟番人雠杀。边臣既谕却之,兵部请遣人责以大义,有雠则赴愬边吏,不得擅相侵掠,从之。

成化十四年,赤斤部人以赏卜塔儿幼不更事,请以其指挥佥事加定总卫事。诏擢加定都指挥佥事,暂掌印务。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十四年,其部人言赏卜塔儿幼不更事,指挥佥事加定得众心,乞迁一秩,俾总卫事。赏卜塔儿亦署名推让。而罕东酋长复合词奏举,且云两卫番人,待此以靖。帝纳其言,擢加定都指挥佥事,暂掌印务。时土鲁番犹据哈密。哈密都督罕慎结赤斤为援,复其城,有诏褒赏。

成化十九年,邻番野乜克力侵赤斤,大肆杀掠。诏边臣赈之,修其城,招其流移者。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十九年,邻番野乜克力来侵,大肆杀掠,赤斤遂残破。其酋长诉于边臣,给之粟。又命缮治其城,令流移者复业,赤斤自是不振。

孝宗弘治 年,许进西征,赤斤以兵来助。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弘治中,阿木郎破哈密,犹用其兵。后许进西征,亦以兵来助。

武宗正德八年,土鲁番大掠赤斤,夺其印。乃请内徙肃州之南山,其城遂空。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八年,土鲁番遣将据哈密,遂大掠赤斤,夺其印而去。及彭泽经略,始以印来归。已而,番贼犯肃州与中国为难。赤斤当其冲,益遭蹂躏。部众不能自存,尽内徙肃州之南山,其城遂空。

世宗嘉靖七年,总督王琼抚安诸番,仍授赏卜塔儿子锁南束为都督,治其部帐。

按《明外史·赤斤蒙古传》:七年,总督王琼抚安诸郡,核赤斤之众仅千馀人。仍授赏卜塔儿子锁南束为都督,统治其部帐。

嘉靖四十二年,定赤斤蒙古进贡,十三人赴京。按《明会典》:四十二年,定赤斤蒙古卫五年一贡,每贡三十人起。送十三人赴京,馀留边听,赏贡物马驼梧桐碱。

月氏部汇考二

《山海经》

《海内东经》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注〉月支国多好马美果,有大尾羊如驴尾即羬羊也。

月氏部艺文〈诗〉

《些月氏王头歌和杨铁崖》明·顾亮

月氏肉,碎如雪,月氏颅,劲如铁。快剑一斫天柱折,留取胡卢饮生血。冒顿老魅呼月精,夜酌葡萄陇月明。鬼妻蹋地号我天,可汗天灵哮唬声嘶酸。于乎,颅兮颅兮汝勿悲,我今酌汝金留犁。黔州都督有血顶,精魂夜夜溺中啼。

《月氏王头饮器歌和杨铁崖》李费

太白入月月欲颓,胡风吹度白龙堆。血函模糊截仇首,半刳作玻璃杯。目眦生红酒微缬,戎王胸堂沃焦热。青毡帐下唱胡歌,三十六国皆胆裂。金篦搅红红欲凝,脑中犹作铜龙声。千年古恨恨未平,怨魄飞作精卫精。君不见,漆身复仇仇未复,地下义人吞炭哭。

月氏部纪事

《拾遗记》:太初二年,大月氏国贡双头鸡,四足一尾,鸣则俱鸣。武帝置于甘泉故馆,更以馀鸡混之,得其种类,而不能鸣。谏者曰:《诗》云:牝鸡无晨,一云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雄鸡不鸣,非吉祥也。帝乃送还西域。至西关,鸡乃顾望汉宫而哀鸣。故谣言曰:三七末世,鸡不鸣,犬不吠。宫中荆棘乱相系,当有九虎争为帝。至王莽篡位,将军有九虎之号。其后丧乱弘多,宫掖中生蒿棘,家无鸡鸣犬吠。此鸡未至月支国,乃飞于天,汉声似鶤鸡,翱翔云里。一名暄鸡鶤暄之音相类。《元中记》:玛瑙出大月氏,又有牛名为日。及今日取其肉,明日疮愈。宋膺《异物志》云:大月氏国有牛尾,重十斤,割之供食,寻生如故。

杜氏《通典》:大月氏,国人乘四轮车,或四牛、六牛、八牛挽之,在车大小而已。

月氏部外编

《续博物志》:返魂香,东方朔曰:月氏国使者献香,曰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意中国将有好道之君,故搜奇蕴异,而贡神香。乘沈牛以济弱渊,策骥足以渡流沙,今十三年矣。香,能起夭残之死疾,下生之神药也。疾疫夭死者,将能起之以薰牙。及闻气者,即活。明日,失使者所在。后元元年,长安疫,死者大半。帝分香烧之,死未三日,皆活。芳气三月不歇。馀香一旦失亡。

鄯善部汇考〈楼兰 故纳缚波〉

武帝   年,遣从票侯赵破奴等击楼兰,虏其王。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西域传》:鄯善国,本名楼

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辅国侯、郤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西北去都护治所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此国山居故曰山国〉,西北至车师千八百九十里。地沙卤,少田,寄田仰榖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它。能作兵,与婼羌同。初,武帝感张骞之言,甘心欲通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馀辈。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汉使多言其国有城邑,兵弱易击。于是武帝遣从票侯赵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击姑师。王恢数为楼兰所苦,上令恢佐破奴将兵。破奴与轻骑七百人先至,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因暴兵威以动乌孙、大宛之属。还,封破奴为浞野侯,恢为浩侯。于是汉列亭障至玉门矣。楼兰既降服贡献,匈奴闻,发兵击之。于是楼兰遣一子质匈奴,一子质汉。后贰师军击大宛,匈奴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时汉军正任文将兵屯玉门关,为贰师后距,捕得生口,知状以闻。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将诣阙,簿责王,对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上直其言,遣归国,亦因使候伺匈奴。匈奴自是不甚亲信楼兰。

昭帝元凤四年,遣平乐傅介子使楼兰刺杀其王,悬首阙下。更立其弟尉屠耆为王,改其国曰鄯善。

按《汉书·昭帝本纪》:元凤四年夏四月,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北阙,封义阳侯。按《西域传》:征和元年,楼兰王死,国人来请质子在汉者,欲立之。质子常坐汉法,下蚕室宫刑,故不遣。报曰:侍子,天子爱之,不能遣。其更立其次当立者。楼兰更立王,汉复责其质子,亦遣一子质匈奴。后王又死,匈奴先闻之,遣质子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天子将加厚赏。楼兰王后妻,故继母也,谓王曰:先王遣两子质汉皆不还,奈何欲往朝乎。王用其计,谢使曰:新立,国未定,愿待后年入见天子。然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又数为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汉通。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其弟尉屠耆降汉,具言状。元凤四年,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傅介子往刺其王。介子轻将勇敢士,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既至楼兰,诈其王欲赐之,王喜,与介子饮,醉,将其王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杀之,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诛王,当更立王弟尉屠耆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自令灭国矣。介子遂斩王安归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封介子为义阳侯。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曰鄯善,为刻印章,赐以宫女为夫人,备车骑辎重,丞相将军率百官送至横门外,祖而遣之。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镇抚之。其后更置都尉。伊循官置始此矣。鄯善当汉道冲,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

按《水经注》:楼兰王不恭于汉。元凤四年,霍光遣平乐监傅介子刺杀之,更立后王。汉又立其前王质子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百官祖道横门,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恐为前王子所害。国有伊循城,土地肥美。愿遣将屯田积粟,令得依威重。遂置田以镇抚之,敦煌索劢字彦义有才略。刺史毛奕表行贰师将军。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自起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凌。冒堤劢厉声曰:王遵建节,河堤不溢。王霸精诚,滹沱不流水德神明,古今一也。劢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欢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其水东注泽,泽在楼兰国北。扜泥城其俗,谓之东故城。去阳关千六百里,西北去乌垒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墨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去车师千八百九十里。土地沙卤少田,仰谷傍国。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国在东垂,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迎送汉使,故彼俗谓是海为牢兰海也。释氏《西域记》曰:南河自于阗东,于北三千里。至鄯善入牢兰海者也。北河自岐沙东分南河,即释氏《西域记》所谓二支,北流径屈茨、乌夷、鄯善,入牢兰海者也。

后汉

世祖建武十四年,鄯善国遣使奉献。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云云。

建武二十一年冬,鄯善王等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云云。

明帝永平十六年,假司马班超使西域,鄯善王纳子为质。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不载。按《班超传》: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才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馀人悉持弓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馀级,馀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按注:《东观记》曰斩得匈奴节使屋赖带、副使比离支首及节也。

顺帝汉安二年二月,鄯善国遣使贡献。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

三国

小宛、精绝等国,三国时属于鄯善。

按《魏志注·西戎传》云云。

魏文帝黄初三年春二月,鄯善遣使奉献。

按《魏志·文帝本纪》:黄初三年春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诏曰:西戎即叙,氐、羌来王,《诗》、《书》美之。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其遣使者抚劳之。是后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

武帝泰康四年八月,鄯善国遣子入侍,假其归义侯。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孝武帝太元七年,车师鄯善朝于苻坚。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按《苻坚载记》:车师前部王弥寘、鄯善王休密驮朝于坚,坚赐以朝服,引见西堂。寘等观其宫宇壮丽,仪卫严肃,甚惧,因请年年贡献。坚以西域路遥,不许,令三年一贡,九年一朝,以为永制。寘等请曰:大宛诸国虽通贡献,然诚节未纯,请乞依汉置都护故事。若王师出关,请为乡导。坚于是以骁骑吕光为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与陵江将军姜飞、轻骑将军彭晃等配兵七万,以讨定西域。苻融以虚耗中国,投兵万里之外,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可耕,固谏以为不可。坚曰:二汉力不能制匈奴,犹出师西域。今匈奴既平,易若摧朽,虽劳师远役,可传檄而定,化被昆山,垂芳千载,不亦美哉。朝臣又屡谏,皆不纳。

按晋释法显《佛国记》: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二年岁在己亥,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初发迹长安,度陇至乾归国夏。坐夏坐讫前行至耨檀国,度养楼山至张掖镇。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慇勤遂留为作檀越。于是与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相遇,欣于同志,便共夏坐夏坐讫复进到燉煌。有塞东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里。停一月馀,法显等五人随使先发,复与宝云等别。燉煌太守李浩供给度沙河。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行十七日,许可千五百里。得至鄯善国,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毡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馀僧,悉小乘学诸国俗人。及沙门尽行天竺。法但有精,粗从此西行。所经诸国类皆如是,唯国国胡语不同。然出家人皆习天竺书,天竺语。住此一月,日复西北行,十五日到𠌥夷国。〈按此所记弘始二年,乃秦姚兴年号,晋安帝隆安四年也,兹附载于此。〉

北魏

太武帝太延元年六月,鄯善国遣使朝献。

太延三年三月,鄯善国遣使朝献。

按以上《魏书·太武帝本纪》云云。

太延四年,鄯善国遣其弟素延耆入侍。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太延四年,鄯善王弟素延耆来朝。按《西域传》:鄯善国,都扜泥城,古楼兰国也。去代七千六百里,所都城方一里。地多沙卤,少水草,北即白龙堆路。至太延初,始遣使来献。四年,遣其弟素延耆入侍。

按《伽蓝记》:从吐谷浑西行三千五百里,鄯善城,其城立王,为吐谷浑所居。今城内主是吐谷浑第二息宁西将军,总部落三千以禦西胡。

太延五年四月,鄯善国遣使朝献。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云云。

太平真君六年四月,常侍、成周公万度归乘传发凉州兵袭鄯善。八月,度归以轻骑至鄯善,执其王真达诣京师。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云云。按《西域传》:世祖平凉州,沮渠牧犍弟无讳走保燉煌。无讳后谋渡流沙,遣其弟安周击鄯善,王比龙恐惧欲降。会魏使者自天竺、罽宾还,俱会鄯善,劝比龙拒之,遂与连战,安周不能剋,退保东城。后比龙惧,率众西奔且末,其世子乃应安周。鄯善人颇剽劫之,令不得通。世祖诏散骑常侍、成周公万度归乘传发凉州兵讨之,度归到燉煌,留辎重,以轻骑五千渡流沙,至其境。时鄯善人众布野,度归敕吏卒不得有所侵掠,边守感之,皆望旗稽服。其王真达面缚出降,度归释其缚,留军屯守,与真达诣京都。世祖大悦,厚待。

太平真君七年,鄯善国遣子朝献。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云云。

太平真君九年,以韩拔领鄯善王,赋役其民,比之郡县。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太平真君九年五月,以交趾公韩拔〈《传》作牧〉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镇鄯善,赋役其民,比之郡县。

西魏文帝大统八年,鄯善率众内附。

按《周书·本纪》不载。按《周书·鄯善本传》:鄯善,古楼兰国也。东去长安五千里。所治城方一里。地多沙卤,少水草。北即白龙堆路。魏太武时,为沮渠安周所攻,其王西奔且末。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欲至,唯老驼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大统八年,其兄鄯米率众内附。

鄯善,唐时号故纳缚波。

按《西域传》:古且末东行又千里,至故纳缚波,古楼兰也。

且末部汇考〈末国 故折摩驮那〉

武帝   年,且末始通于中国。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西域列传》:且末国,王治且末城,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户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胜兵三百二十人。辅国侯、左右将、译长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接尉犁,南至小宛可三日行。有蒲萄诸果。西通精绝二千里。自且末以往皆种五谷,土地草木,畜产作兵,略与汉同,有异乃记云。

武帝普通五年,且末入贡。

按《梁书·武帝本纪》不载。按《西北诸戎传》:末国,汉世且末国也。胜兵万馀户。北与丁零,东与白题,西与波斯接。土人剪发,著毡帽、小袖衣,为衫则开颈而缝前。多牛羊骡驴。其王安末深盘,普通五年,遣使来贡献。

北魏

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鄯善奔于且末。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不载。按《西域传》:且末国,都且末城,在鄯善西,去代八千三百二十里。真君三年,鄯善王比龙避沮渠安周之难,率国人之半奔且末,后役属鄯善。且末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所至,唯老驼豫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

按《伽蓝记》:从鄯善西行一千六百四十里,至左末城,城中居民可有百家,土地无雨决水,种麦不知,用牛耒耜而田。城中图佛与菩萨乃无胡貌。访古老云是吕光伐胡所作。从左末城西行一千二百七十五里,至末城,末城傍花果似洛阳,唯土屋平头为异也。

且末,唐时号故折摩驮那。

按《唐书·西域传》:于阗东行入大流沙,人行无迹,故往返辄迷,聚遗骸以识道。无水草,多热风,触人及六畜皆迷仆。行四百里至故都逻。又六百里至故折摩驮那,古且末也。

依耐部汇考

武帝   年,始通使于依耐。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西域传》:依耐国,王治去长安万一百五十里。户一百二十五,口六百七十,胜兵三百五十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三十里,至莎车五百四十里,至无雷五百四十里,北至疏勒六百五十里,南与子合接,俗相与同。少谷,寄田疏勒、莎车。

三国

依耐国,三国时属于疏勒。

按《魏志注·西戎传》云云。

难兜部汇考

武帝   年,始通使于难兜。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西域传》:难兜国,王治去长安万一百五十里。户五千,口三万一千,胜兵八千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二千八百五十里,西至无雷三百四十里,西南至罽宾三百三十里,南与婼羌、北与休循、西与大月氏接。种五谷、蒲萄诸果。有银铜铁,作兵与诸国同,属罽宾。

〈注〉刘奉世曰:按婼羌小国,最近阳关去长安六千里,耳在都护之东,而此难兜去长安且万里,东北行数千里乃至都护,安得与婼羌相接。必误。

小宛部汇考

武帝   年,始通使于小宛。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西域传》:小宛国,王治扜零城,去长安七千二百一十里。户百五十,口千五十,胜兵二百人。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五百五十八里,东与婼羌接,辟南不当道。

三国

小宛国,三国时属于鄯善。

按《魏志注·西戎传》云云。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