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中国大历史

第18章 宫廷大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太宗的儿子高宗皇帝继位的时候只有22岁,他的统治时期持续了34年(649—683)。他勤勉刻苦,天性仁慈,是个好心肠的人,尽管性格令人遗憾的软弱。他尊重各种不同的宗教仪式,他曾登上神圣的泰山祭天,另有几次他伴随朝圣者既参拜了孔子的陵墓,又去了最古老的道观。据长安城的汉文-叙利亚文碑刻记载,他还关照过景教。在他统治期间(至少是在早期),扩张依然在继续,这多亏了他父亲的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在征服朝鲜的时候,高宗竟然在他的前任太宗皇帝和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成功了。660—665年间,他的将领们征服了百济——朝鲜半岛的三个王国之一,位于半岛的西南海岸。668年,他们攻克了高句丽(朝鲜)——三个王国中最重要的一个,位于汉城(编者注:今首尔)的西北方。因为第三个朝鲜王国新罗(位于半岛的东海岸)自动承认了中国的宗主权,所以整个朝鲜半岛就这样纳入了中国的势力范围。在突厥斯坦,唐军平定了伊塞克湖东北方向的西突厥人的叛乱。在临近冬天的时候,唐朝将领苏定方进伐叛乱者。“冬天来临,地面上被冰雪所覆盖。突厥人做梦也想不到唐朝人会于这样一个季节、在这样荒凉偏僻的地方开始战斗。”苏定方突袭了曳河畔的游牧民,艾比湖的一个附庸国。在伊塞克湖西边的双河,他第二次击败了他们,最后迫使他们的可汗逃到石国(塔什干)避难,在那里被人出卖给了唐朝人(657年)。西突厥人不得不承认唐帝国任命的人做他们的可汗。

看来,高宗皇帝是在形势突然反转的时候成功地完成了他父亲毕生的事业。665年初,西突厥出现了公开的叛乱。670年,吐蕃人(当时依然几乎处于野蛮状态)侵犯塔里木盆地,攻占了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唐朝人的“安西四镇”。比这更严重的是,蒙古的东突厥人的一个汗国——他们以鄂尔浑上游为中心,630年被太宗皇帝所灭——如今在从前的统治部落的一位后人骨咄禄可汗的领导下重新建立起来了。帝国再一次陷入了苦难深重的岁月。39年来(682—721),来自长城外的蒙古突厥人(“像豺狼一样”)蹂躏着唐朝人(“像绵羊一样”)的土地。

与此同时,在皇城长安,高宗皇帝的统治由于女皇武则天而走向了悲惨的终结。

武则天是太宗皇帝从前的宠妃。她637年入宫,当时只有14岁,因为她的才智和美貌而艳压群芳。未来的高宗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在父亲成群的妻妾当中见到过她,打那时起,就在心底里暗暗地爱着她。太宗死的时候,他的嫔妃们不得不削发为尼,住进了尼姑庵。官方规定的服丧期刚刚结束,新天子就命人把这位年轻女子从退隐处带来,恢复了她在宫里的位置。然而,对于这个野心勃勃的嫔妃来说,一个次要角色显然是不够的。据她的死对头、诗人骆宾王说,她“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1]为了达到目的,她不惜用一切手段,愿意犯任何罪行,不管多么恐怖。她亲手掐死了自己跟皇帝生的孩子,然后嫁祸于人,导致合法的皇后被指控犯下了这桩十恶不赦的罪行。

唐代编年史中关于这出大戏的报道,是塔西佗式的往事追怀,加上虚假的优雅礼节作为舞台背景。孩子(一个女孩)出生之后,皇后来看武则天。她爱抚那个婴儿,把她抱在怀里,向年轻的妈妈表示祝贺。她刚一离开,武则天就闷死了这个新生儿,然后重新把她放回摇篮里。有人通报皇上驾到。武则天起身相迎,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神情,揭开摇篮让皇帝看他们的女儿。皇帝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可怕的表情,摇篮里躺着孩子的尸体。武则天放声大恸,但小心地不直接指控那个她一心要毁掉的女人。最后,当被问起的时候,她也仅仅是指控了她的侍女们。不出所料,后者为了摆脱嫌疑,向皇帝描述了几分钟前皇后所作的探访。场景设计得如此巧妙,以至于高宗皇帝对皇后的罪行深信不疑。就这样,皇后被贬,武则天取而代之(655年)。尽管有父亲的老臣们的反对,高宗还是彻底落入了新皇后的控制之下。像古罗马的阿格里庇娜一样,她隐身在纱帘的后面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议。由于高宗继续秘密探访从前的皇后,武则天下令剁掉了这个可怜女人的手和脚。

从660年起,就一直是武则天在以软弱的高宗皇帝的名义管理着国家大事。凭借她所建立的一套密探制度,武则天能够不受惩罚地在朝廷里施行恐怖统治,尽情地放纵自己的嫉妒和报复心理,放手消灭她的敌人,哪怕他们恰好是大唐王朝的皇室成员。在灭掉反对她的官吏之后,她强迫他们的妻女为奴。软弱无助的高宗皇帝知道受害人是无辜的,但他不敢采取任何行动。据说,悔恨和同情损害了他的健康。中国的编年史家讲述了他生命中最后的那些日子:“上苦头重,不能视,召侍医秦鸣鹤诊之,鸣鹤请刺头出血,可愈。天后在帘中,不欲上疾愈,怒曰:‘此可斩也,乃欲于天子头刺血!’鸣鹤叩头请命。上曰:‘但刺之,未必不佳。’乃刺百会、脑户二穴。上曰:‘吾目似明矣。’后举手加额曰:‘天赐也!’自负彩百匹以赐鸣鹤。”[2]然而,一个月之后,人们听说皇帝突然病重,在无人目击的情况下死去(683年12月27日)。武则天以儿子的名义,继续保持着对帝国的绝对控制,长达22年之久(683—705)。

尽管武则天的所作所为肆无忌惮,但她也是个才能出众的女人,在管理国事上比她那位不幸的丈夫更圆熟老练。尽管在后宫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悲剧,但大唐帝国的行政机器,依然在她的积极操纵下继续运转,久经沙场的将领们几乎在到处阻击野蛮人。正是在她的治下,中国人在塔里木盆地重新建立了“安西四镇”:龟兹、疏勒、焉耆和于阗(692年)。就大唐与蒙古突厥人的关系而言,她并不怎么成功,几乎没有哪一年突厥人没有突袭、劫掠甘肃、陕西、山西与河北的边境。阙特勤碑文记述道:“那时候,奴仆们自己拥有了奴仆。”

在国内事务上,武则天克服了所有障碍。每个人都在这个不屈不挠的女人的钢铁意志面前退避三舍。她的胆子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684年,她索性废黜了自己的儿子——年轻的中宗皇帝,然后自己取而代之,正式称“帝”(690年)。皇族子弟耻于被一个从前的嫔妃所统治,在诗人骆宾王的一篇檄文的激励下,他们采取了行动,实施了一场流产的反叛。他们的叛乱被镇压下去了,人们砍下他们的脑袋送给这位女皇。与此同时,武则天认识到,有必要与蒙古的突厥人握手言和,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来对付她的敌人。她派出了一位特使去见突厥人的可汗默啜,请求把他的女儿嫁给武则天的侄子。这个突厥人不屑一顾地拒绝了这个提议。他并不打算把女儿嫁给一个篡位者的侄子,而是想嫁给那位被废黜的皇上。他自封为朝廷里各派别之间的调停者,声称自己是正统的拥护者,威胁说,如果不恢复大唐王朝的话,他就要率领他的游牧部落,亲自实现复辟。武则天给吓住了,正式承认了中宗皇帝的权利,不过实际上她依然是唯一的统治者。

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之后,武则天就开始满足自己各种心血来潮的怪念头。尽管韶华已逝,岁月不饶人,但她还是让一位年轻的佛僧作了自己的面首,并安排他担任洛阳一座主要寺庙的住持,“随时出入禁宫,不论早晚”。此外,武则天对佛教也很有兴趣——当然,这位年轻佛僧的个人魅力那就更不消说了。这个非凡女人的性格中,有一种强烈的宗教感情,与所有残忍和淫荡的刺激相映成趣,都有她表现出的最热爱的方面。672至675年间,她下令并亲自监制了著名的龙门石佛以及围绕着他的菩萨、僧徒和护法国王的雕像的凿建。这样一些作品,过去时代的理想主义和神秘主义,已经被一种惊人的现实主义暴力所取代,这无疑让我们看清了一种很可能对武则天有吸引力的佛教类型。它们还佐证了这位君主给予这一信仰的特殊保护。这一保护的一位著名的接受者就是朝圣者义净,他是一位来自河北的僧人,公元671年,他乘船经苏门答腊去了印度。695年,在印度和外印度的寺庙里待了24年之后,他由海路回到中国,带回了大量的梵文佛经。抵达洛阳城的时候,武则天领着庞大的随从人员去接见他,为他的译经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把整个余生都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

与此同时,武则天的统治也正在走向其尾声。敌对的民意,以及突厥入侵的威胁,使得她决定要实现中宗皇帝的复位——至少名义上的复位。实际上,她继续在独揽朝纲,由她新近宠幸的面首张氏兄弟辅佐。然而,一场针对她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705年的一天夜里,密谋者们拿起了武器,拥入皇宫。他们遇到了那位无权无势、胆小怕事的中宗,他们欢呼着拥戴他为皇帝,连拉带拽地把他拖进了武则天的寝宫。年迈的女皇从睡梦中惊醒,孤独而无助,她的两位面首就在她的脚下被杀掉了,但她依然有能力抵抗。她作了最后的努力想要胁迫中宗,如果密谋者给她时间的话,她没准会实现自己的目标,但他们却用匕首对着她的喉咙,强迫她宣布退位(705年2月22日)。几个月后,她含恨死去,享年82岁。

中宗皇帝再一次成了国家的领头人,表现得像从前一样善良而软弱。他最喜爱的娱乐就是去见佛僧义净,在后者翻译他从印度带回来的梵文佛经时跟他聊天。中宗皇帝想必回想起了他在受到他那位可怕母亲的迫害时是如何向菩萨祈祷(无论对身体还是对灵魂菩萨都是一位好医生),以及他的祈祷是如何得到应验的。在他于705年复位之后,他不想表现出对他那位天上的保护者忘恩负义,他经常把都城里最圣洁的僧人召到自己的宫里。他特别喜欢的人是义净,707年的夏天他一直跟义净待在一起。皇帝甚至去这位朝圣者工作的那座寺庙,坐在他的席子上,亲手协助他翻译印度佛经。

不幸的是,温和帝王与得道高僧之间的这种友好协作不久之后就被另一出宫廷戏剧给打断了。中宗的妻子——年轻的韦后,是一个行为放荡的女人。她让英俊的武三思(已故的则天女皇的侄子)做了自己的情人。中宗被欺骗了,对此毫无觉察。一位年轻的皇子被这种堕落行为给激怒了,他杀死了武三思(707年),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因为皇帝不接受这位复仇者。最后,这位中国的梅萨利娜[3]发现她的影子丈夫依然是个障碍,于是索性把他毒死拉倒,这样就可以取而代之(710年7月3日)。但她缺少武则天那样令人敬畏的权威,她的罪行刚一败露,就导致了皇室成员的一次反叛,领头的是年轻的皇子李隆基。7月25日的夜里,反叛者们重演了705年的大戏,他们拥入皇宫,乱箭射死了韦后。她的头被人用长枪挑起,掷向人群。于是,李隆基让他的父亲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唐睿宗。

在此期间,蒙古的突厥人在他们令人生畏的可汗默啜的率领下,依然在继续着他们对中原的蹂躏。706年,默啜的侄子阙特勤在宁夏赢得了对唐朝人的一场大胜仗。阙特勤碑碑文讲道:“我们与沙陀将军的军队交战。他首先骑灰马塔地克啜进击。此马在那里被杀。第二次,他骑灰马沙钵略奄达进击。此马在那里被杀。第三次,他骑披甲栗色马叶勤悉利进击,此马在那里被杀。他们将一百多支箭射中他的甲胄与战袍,但是他未让一箭射中脸部或头部。突厥的伯克们,你们都知道他们射击他的。我们在那里歼灭了这支军队。”

睿宗皇帝有着很高的道德品质,但他并不觉得自己被赋予了应付国内外环境所需的力量。对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他总是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征求一位道教哲学家的建议。后者依据老子的信条,建议他遵照宇宙惯性行事。“完美政府在于什么?在于无为!万事顺其自然,天下即会自治。”[4]睿宗更愿意把权力交给儿子李隆基,也就是那位诛杀韦后的皇子,他过人的精力和机敏预示着一个伟大的统治时期。公元712年9月8日,皇帝让位给李隆基,如今人们只记得他是玄宗皇帝,他的统治时期,将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注释】

[1]《旧唐书·李敬业传》卷六十七。

[2]《资治通鉴》卷二百○三。

[3]梅萨利娜(messalina,?—48),罗马皇帝克劳狄的第三个妻子,以淫乱和阴险著称。

[4]原话参见《新唐书·司马承祯传》二百○二:“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