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释氏六帖

释氏六帖卷第十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齐州开元寺讲俱舍论赐紫明教大师义楚集

酒食助味部第三十七

○酒(一)

三十五。失

般若论云:佛告难提:酒有多过:一、费财,二、多病,三、多诤,四、无耻,五、恶名,六、少智,七、所得不得,八、自说隐事,九、作事不成,十、愁本,十一、力少,十二、色坏,十三、不敬父,十四、不敬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敬婆罗门,十七、不敬叔伯,十八、不敬佛,十九、不敬法,二十、不敬僧,二十一、友恶人,二十二、远善人,二十三、破戒,二十四、无惭愧,二十五、不守六情,二十六、纵色,二十七、人憎,二十八、亲嫌,二十九、行不善,三十、舍善,三十一、不任用,三十二、不涅盘,三十三、枉因,三十四、恶道,三十五、意不能修惠也。

酒名恶毒

正法念经云:莫乐饮酒,是其恶毒狂药,毒中之箭。常喜饮者,舍其正意,狂騃故。

梁武戒酒

弘明云:武帝曰:诸大德有十不如,外道俗士首是酒,所以深戒。

无得与僧

正法念经云:若人以酒与僧,是净行比丘令醉,弄之自喜者,入大叫唤地狱,其苦难说也。

用醉黑象。

报恩经云:天受令闍王请佛入城,酒饮黑象,令蹈杀佛,佛化师子,象乃伏之。

令人轻贱

正法念经云:王等尚不重,何况余人?为酒之弄,断诸法之斧,令人无羞惭。诸饮酒者,人所轻贱。

酒色之过

功德庄严经云:妇人卧产,苦痛将死,悔不行非,酒醉为非,终身欲戒,事过之後,业使还为。

假名甘蔗

正法念经云:甄迦波果生於海渚,食之醉卧,七日乃醒矣。

为一盃酒。

金藏经云:於末法时,我诸弟子为一盃酒与白衣说法,当坏法故,及受驱役。若自有德,役彼天龙。

酒无定量

俱舍云:遮中唯离酒为护。余律仪有五戒士,因渴悞饮其酒,杀他隣鷄,犯他隣女。至官验问,具讳其事所以。佛勑严制,乃至茅端亦不许饮。又有花果酒,酒力已坏,未成酒矣。

其过最重。

优婆寒戒经云:是人现世失财,身心多病多诤,恶名失智,无惭恶色,众责不乐,见不修善。

醉爱多嗔

百喻经云:说有一人,有福多能,只爱多嗔,仓卒前人偶闻,入舍便打。余人问之,云:前人谤我。云:今见其验,如人爱酒,人谏不从矣。

招无手过。

梵网经云:人若手自过酒与僧,感五百世无手果报,以酒能失善戒也。

蚁不能伏

律云:跋难陀释子与王为友,王见乃问:欲何物?云:黑蜜酒。王云:赐之任饮。大醉皈寺,醉卧只园门外而吐,被蚁巡其口。佛言:此罗汉不醉时能伏火龙,今蚁巡口有通,何在失酒也?

怨家何异。

万行经云:菩萨见酒,如大怨雠,如饮鸩毒,合深戒耳,何况凡夫也。

令为酒业。

根本杂事三十二云:吐罗尼见女庄严,云何因得此?答云:沽酒尼後见一贫女,与本令作酒业。後因王索酒,尼不令供,置生讥谤。佛知制戒,不许教人沽酒。

嗜酒鬼名

七佛咒云:嗜酒有鬼名。如经诵之,取七井水,盐淋顶,唾耳鼻,余者饮之。又梵网经云:不得沽酒,教人沽酒,为酒因缘。又一切酒,皆不得饮。

酿海为酒

法苑修罗名不饮酒,以曾用诸花内海中,欲总令为酒,海水咸苦不成,遂不饮。

阎王所诃

法苑偈云:酒能乱人心,令人如羊等。不知作不作,如是应舍酒。若酒醉,如死人无异。若欲常不死,彼人应舍酒。酒是诸过处,恒常不饶益。一切恶道阶,黑暗所在处。

酒後轻圣

婆沙论云:有比丘见外道醉,遇舍利弗,称:不如我已饱酒肉。复窃持余去,地上草木,皆如金色。舍利子闻已,念言:此外道都无惭愧,我常饱无相,恒住空定门,地上草木山川,皆视如唾处。

大乘四醉

秘密藏经云:四醉者,所为色、财、眷属、自在等。

为病权开。

四分云:波离见病比丘欲死,医言酒愈,遂白佛。佛令与药和,不为放逸。若不病,托以故饮,饮者得罪也。

嗅者便醉。

宝积一百三十云:天浆名为花酒,香美殊特,明洁清冷,嗅者便醉也。

酒戒神护

戒消灾经云:有人持五戒,曾犯其酒。父母所逐,至事鬼家,鬼怖。其人问之,云:我曾受五戒,因犯酒戒,逐我至此。事鬼者云:佛胜鬼也。相将见佛。又遇噉人鬼,鬼不在,见其妇。妇是生人,被鬼持,见人纳之。鬼夜归,入门不得。外有戒神,兼妇见佛得道。

郁伽躭酒

涅盘经云:郁伽长者躭酒第一,佛亦度之令得道。

酒为米膏

杂阿含云:有尼乾子醉一瓶酒,出见舍利,子云:我米膏薰身,山地草木园林,视如金色,舍利化之。

醉施璎珞

般若论云:有一女人,因醉入迦叶佛塔,见佛相好,乃施璎珞,死得生天矣。

醉如猕猴

因果经云:猕猴因醉,尚能喜舞,酒悦人心,何得不饮?适意善,但止为过。

酒饮大乘

央掘经云:我今亦不能受持不饮酒戒,化游五道酒,无上佛藏酒,是酒我今饮,酣醉无终极。

饮能护戒

因果经云:只陀太子白佛:我不能戒,缘遮饮酒,欲修十善。佛言:汝饮酒有何过耶?云:因豪贵共饮其酒,然思佛戒。佛言:无过。不失戒故,无犯狂逸。佛制权许,以化彼随根。

因放厨监

因果经云:波斯匿王因饥,欲杀厨监末利夫人,寻酒饮王,王即醉喜,放之。後国有豪族,大兴怨诤,王遂设酒致乐,其为欢会,因即和好,永无鬬诤矣。

酒能益身。

般若论云:酒三种:一、谷米酒;二、花果酒;三、药酒。问:酒能安已破,冷心欢喜,何以不饮?曰:益少损多,所以不饮。若不为病,因公傍私,诡诳道俗,是即不许智人守戒如命也。

酒通天界。

正法念经云:诸天有酒,非麴米酒,皆从树上花果中生,福力所感。

酒应无过

要集经云:酒有乐神合义之礼,亦不杀生,如余浆等。又耐酒不醉者,云酒是遮戒,本恐为非,非即是罪;酒即不是,然为起过,佛教严遮,违遮得罪等。

酒林如雨。

正法念经云:夜摩天有酒林,天人欲饮,从林而出饮,无酒过而生欢乐也。又弥沙塞莎提比丘,少小饮酒,出家已後,因断其酒,乃病。佛令嗅之,未愈,和面作饼,未差,饮之。

○食(二)

段食初受。

俱舍云:成刧之初,禅悦为味,渐生地味,其香郁馥,其味甘美。时有一人,宿习躭味,嗅香取食,尔时名为初受叚食。次生林藤香稻,旧云团食,今新为叚食。

食有十种

寄归传云:一饭,二麦豆饭,三麨,四肉,五饼。後五:一根,二茎,三叶,四花,五果。其般数,贫者三二十般,富与王等百余般。

助味变兴

宝楼阁经云:[饥-几+夹]饼、苏饼、沙糖、油麻、无忧妙味煎饼。

食无麤细

卢遮那成佛经云:所食资身,无求光泽,如脂膏车、香油、臭脂等,同调滑也。

邪念还食

因果经云:有一比丘与女人持鉢与食,见女端正,邪念即生。比丘云:我不须食,今不消也。女云:悔不受食。即悔受之。

毒误自无。

续高僧璪禅师路次求食,主人悞煑毒葚,食毕而去。主人後食,皆吐欲死。随人见之,持药而逐,十里方及,云:食毒故来。璪云:我自无毒,劳来相救,道力不思议也。

因食诈勇

百喻经云:有人妻滥欲杀其夫,遇夫远出,为作路粮,安毒食中。夫至路未食,逢偷王马贼,索食与之,贼食而死。将马上王,王为之勇,能杀恶贼,乃赐重位。又因师子与国人为灾,王勑杀之。前人执刀,见师子而上树战,怖,遗刀落师子上,因是而死。又获上功,王者不死。又云:有人远国索妻,後妻为造食,急复吞之。妻云:无。贼趁何急?云:此密莫问。妻不知,须问,云:习先人好也。

须平如秤

童子问:经云:行者食时,多少无贪,勿多勿少,无爱其味,如食子肉,如秤称物,不高不低,合须得所,而生惭愧?

如饥教食。

法华经云: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未敢即便食。若复得王教,然後乃敢食。

食施人毒

报恩经二云:如痴施主,设人饮食,悞用毒水,食者死。

资益有情

大威德经云:食有多种,人间有四种叚:思、触、识。欲界具四,色界已上并无叚食。故论叚欲体唯三,三涂地狱铁丸,暂息饥义,色界禅悦也。

衣亦不惜。

百喻经云:如令欢喜,凡小凡儿得食,被脱身衣,心亦不惜;如比丘得利,失戒定慧等。

食本支身。

那先经云:王问道人,何须美食百味?云:支身行道,如王曾战,身有箭疮,药涂绵裹,亦非爱药以疗疮,如道人食百味也。

食不中後。

律云:斋有五利:一、少睡;二、少非行;三、得一心不乱;四、少下风;五、身安无病,不中後食;三、涂食也。

食观不净

要集云:比丘食时,先作其观,无贪味故,须知来处。汗多食少,宿成不净。故论云:将欲食时,想己德行,计功多少,念食来处,思供贤圣,斋诸饥羸。

须量其腹

增一经云:多食致患。昔年少比丘,少食增福,气力不充,众中而倒。佛言:无至过度,如秤持物,但处中而已,无令低昂。

食果须受

增一云:比丘受果,离其讥谤。有比丘与外道行,见其果树,外道令上取果,云:佛教不许上树。外道上取在地,比丘不取。外道云:何也?云:佛令过受。外道生信皈伏也。

食有严制

法显传云:于垣国人家崇善门有小塔,大乘僧三千人。每日上堂益食,净人依大小坐,无敢语者。设有所要,以手指挥。有四大寺,四月一日行像,威仪严丽。

食有等级

报恩经云:阿耆达王施佛马麦,佛亦受之,变成上味,佛福别故。又弘明云:食谷者智,食草者痴,食肉者悍,食气者寿。

法食义浆

日严三昧经云:诵习经典以为食,分别经义以为浆,修行六度为贤良。又净名云:法喜禅悦为食,解脱味为浆。

食有三白:

不空云,为持真言者食三白,食粳粮、白乳,为食断诸酒肉,常须清净齐洁其心,所求如愿。

送食穰病

陀罗尼云:用醋、甜飰各一椀,於病身上转西南送之,不得回顾,诵咒七遍,立差矣。

燧食未分。

正理云:上古巢居穴处,衣皮食肉。後神农尝百谷,燧人钻火熟食。

食分五分

童子问经云:比丘所乞得食,当分五分:一、施路行人,二、水,三、陆,四、过去先亡,五、诸饿鬼。余即自食,作不净观。

食,向壁坐。

般若论云:食向壁坐,舍利子也。有梵志女,名云青目,问舍利子云:无仰下方,维求食活命否?曰:比丘不应仰,口为瞻星望月,下为种植,方即为使,维为合药梵咒等,以此活命,名为四邪,云我非此也。

计功戒贪

智论云:此食垦植、耘除、收获、蹂治、舂磨、洮汰、吹煑乃成,用功甚重。计一鉢飰,作夫流汗,集合量之,食少汗多。此食之功,量其辛苦。如是入口至腹,即成不净,无至贪饕,须作其观也。

食沸泉涌。

智度论云:佛婆罗门家数数乞食,彼念如来,犹似负债。佛知说偈,婆罗门言:佛知我心。即盛食满鉢,佛不肯受,云:我因说法,无得取食,不以法换食也。食令致水中,即大沸涌。何也?施佛之食,余无能受,致水如是,佛福最胜。

食想来处。

瑜伽云:如食子肉,想施主甚大艰苦,积集财宝。如割皮肉,想施我食而自安处,无倒受用,报施主恩,令获胜果,彼俱利也。

其色各异。

长阿含云:六天天子生已饥时,有自然宝器盛天苏陀味,上福、色白、中青、下黄,其诸浆亦然,衣乐宫殿等。

因食致欺

中阿含云:有二人共一处食,一先盗吃一口,此能欺我。遂以药与之,其人欲死,云:汝以食欺我,我以药欺汝。

食施五福

五福经云:得妙强色,富乐寿命词辨。又俱舍云:得妙色好,名众爱柔软,身有随时乐触。

食有乳泉。

婆沙云:佛食时,随其麤细,皆成上味者,以佛喉中有二乳泉,福业别矣。

食随根益。

增一经云:食者,资益义,各随其根:眼以睡为食,耳以声,鼻以香,舌以味,身以触,意以法,涅盘、无逸等。

咒食後施。

焦面经云:当食咒施诸鬼等,胜设大会,变成甘露,悉皆开喉饱满,兼得食宝,鬼神得少,食能变多,一口千万倍矣。

食不净洁

智论云:有婆罗门修乐净法,有事须至不净之国,当思净食。见一老母来卖髓饼,日日买食,後忽无味,乃问母云:何无味也?母云:我大家隐处患痈,常以苏油面附药而覆取之,和脓当作髓饼卖也。今已痈愈,无其痈面,此唯油耳。婆罗门闻已,大吐不止,几将欲死矣。

乞食分卫

经音义云:言分卫者,此言讹略,应云宾茶迦,或云宾茶夜,此云食团,为行乞此也。又便言乞食,非也,亦非翻对等。

见人徐进

律云:比丘乞食,直入人舍,不得东西後顾,摇身覆头,棹手臂脚;见人出,无言应者去,有宝;见人去,徐行,无恼他言:如此等。

将一比丘

法华经云:入里乞食,将一比丘。若无比丘,但一心念佛,不现胸臆,不露齿笑等。又金刚经云:食时着衣持鉢,入舍卫大城。

阿难乞食

大佛顶方等云:阿难别请不赴,当持鉢,心念平等,不择贵贱异。大迦叶从贫空生求富,一顺悲,一顺无诤等。

致鉢而逃。

净名经云:须菩提得无诤三昧,诣净名家乞食,被呵欲致鉢而去。净名云:取鉢勿惧,如来所作化人。若以是诘,有惧否?

悲心不普。

维摩经云:大迦叶从贫乞,舍豪富,住平等法,应次第乞,乃至无大福,无小福等。又经云:日时欲至,净名云:为法来?为食来?乃化一菩萨,於香积佛国,取一鉢香饭,普薰毗耶,悉饱众会,乃至人人皆食,抟若须弥,犹故不[歹*斯],得果获利等。

鸠留遇食

鸠留经云:长者与五百人入海,其食饮皆尽,至一树下,见人问之,即举右手出食,众饱足,兼得食宝宿业福报等。

食多五失

出曜经云:食欲过多,当有五失:一、大便多,二、小便多,三、饶睡,四、身重,五、多患食不消化。又智论云:憍梵波提吐而取食,业不随智也。

食有不同

弘明云:道门不食,许食酒肉,佛教返是,何也?答云:五千无辟谷之谈,七典绝止粮之术,四食而住。

不获涅盘

般若论云:罗频比丘是大罗汉,福少缘尽,七日乞食不得,观无缘者,乃入涅盘。

七种之缘

善戒经云:一舍身饰好,二剃发须,三着割截衣,四不得自在,五活命,六离生业少欲,七舍离絸族乞食。

遇狗之怖

智论云:道人乞食,遇狗之怖,又以杖打云:我种种方便不得食,汝何空卧戒慵?

七生之福

中阿含十三云:那律云:我於往昔,时世饥饿,蝗旱不熟。有独觉入城乞食,空鉢而出。我为担薪人,见便请归,分自食施。感天上人间,七返受大富果,至今得道。

因食得道

智论云:舍利弟子罗频比丘,持戒精进,六日乞食不得。至七日,命在不久,同道与食,被鸟衔去。目连神力与食,化为泥。舍利与食,口即自闭;佛与食,方得发心得果也。

食沙七日。

百缘经云:有比丘生便阙食,诸人与乞,亦不得惑忘。或遇狗夺鸟衔,以自因中,曾不与母食。七日感果,食沙而死。

为伏苦业。

本行经云:佛六年苦行,伏诸外道,或一日一食,或七日一食,或一麻一麦,伏诸行外道。又道果将成,食三斗六升乳糜得道,表非因自饿。又成道已,度婆只河,有圆满外道问佛云:一切有情,当依何住?佛言:当依食住。说四食义等,彼便生信得度也。

龙女设食

要集云:龙女为虵戏,行於野,被人欲杀。有人救之,入宫请救者,设食,云:此食有七日消者,有尽生消者。又与续生金截卖,续生常如旧等。

佛食乳糜

本行经云:佛六年既满,至春二月十六日时,心自思惟,我须好食,食已而证佛果。时有天子,告善生村主二女,令作美食。女乃取千牛乳互饮,取乳煑糜。时乳糜现相踊出,高数尺,现万字德字相。金鉢献之,佛食成道矣。

所食有异

法苑云:食土无心不息,食谷多智,食肉多嗔,食草多力,食桑者丝,食气者寿,不食不死。又施食者,当获五福,所谓色、力、寿、乐、辩、清、安,故获五常矣。

食须作念

优婆塞戒经云:初欲食时,当须作念:一匙须断一切恶;二须修一切善;满三匙,所修善根,回施众生,普供成佛。若不能口口作念,临欲食时,都作一念,亦得。

佛食转施

律云:佛有余食,侍者比丘得食,白衣侍佛,亦得常供佛食,後僧方得食也。

食有三德

涅盘经云:一、轻软,二、净洁,三、如法等。

○粥(三)

粥有十利

四分律云:施粥与僧,俱得十利功德:色、力、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饥渴消。

粥有八种

十诵云:一、苏,二、油,三、胡麻,四、乳,五、小豆,六、糜沙,七、麻子,八、清粥。能有五益,除饥渴,下气,却冷,消食。

六种为粥

五分云:有婆罗门车载供物随佛,欲供养佛及僧众。被诸王、大臣、长者先请,不得次第。长者云:我俗弟子,亦有家务。白佛:欲散供物佛行处,愿佛履践,表我心故。佛言:不得。令将煑粥与僧开齐,福与斋等。长者将苏、乳、油、酪、鱼、肉一时煑,施佛而皈。

初毗舍伽。

僧只律云:毗舍伽母已得圣果,具大福德,始为僧置开斋粥。

饘粥糜鬻。

周书云:黄帝始烹谷为粥。鬻即粥也。又货易饘,即厚粥也,麋加之余也。

○飰(四)

索飰辩智

杂事律云:重兴王令使於智药家索饭,其米须不得臼内舂捣,不得一粒碎,不在屋内,不在屋外蒸煑,非火非日,无火来不行於道,非道不得步行,不得乘骑,勿令见日,不见日不在阴擎饭来,非男非女,大药为造。令人捻米门外帘下,檐底安竈,日炙火[火*劦],将去在路,一脚在路,一脚在荒,一跣一履,上以疎布伞盖,令黄门持去。王云:智哉!真为王佐之才器也。

净思乡饭

高僧传云:义净三藏,齐州人。求法西天,至躭摩罗国,病,思乡中饭。主人僧令沙弥取卯去来,午而回。净食是本乡饭,见沙弥胫上有血,问其故,云:我至徐州吴苍鹰家乞饭,被犬伤也。仍有余血涂彼门傍。净知是圣,从西行回,至苍鹰家,鲜血犹在,不可除洗。後鹰知发心,舍宅为寺。

致彼佛饭

净名云:舍利弗入室问疾,见日时欲至,作念:此诸大士当於何食?净名乃化一菩萨,上过三十二恒河沙佛土,往香积国取佛饭,悉饱众会。

食饭之仪

四分律云不得嚼饭作声,遥掷饭口中及语笑等,令他比坐殴;又不得以饭覆羹,更望得等。

施佛潘淀

阿含云:有老姥持潘淀欲覆之,见佛空鉢,思之欲施,佛申鉢受之。佛云:此老姥天上人间七返受胜妙乐。时有外道见而不信,佛与说因小果大之喻,如柳子等。

○羹(五)

羹饭自持。

中阿含十二云:迦叶佛时,到波罗陶师家,见盲父母,陶师不在。佛令侍者问食,云:我子不在,今釜中有羹,箩内有饭。云:可自取。佛令侍者取,为记彼作後世福田。子至,见釜中物少,问父云:何以羹饭俱少?云:佛来自取。子闻语喜,经十五日,後得胜福。

羹调半果。

庄严论云:阿育王病困,大臣执政,无物可施。有半庵罗果,今属於我,令施众僧。上座受之,令维郍研羹中。此是大檀越最後施之。何故说此?以王病重,力不自在,令其增福也。

蛇羹。疗膜。

根本律云:愚路因中,为婆罗门有十一子,自老无目,妇皆为过,虑久须失,乃作毒蛇羹与食,欲杀之。婆罗门食羹,目中翳膜自落,诸妇不知对,而为过败也。

残无食者

智论云:亿耳以羹上佛,佛食留余,令与频婆娑王。以佛余食无能受者,或致水中,以福胜故。又律云:比丘受食,不得以饭覆羹,更望得也。又有甘露羹。明皇录云:李林甫子▆郑平发白,勑赐甫食与平,一宿发黑如瑿等。

○饼(六)

争饼不语

百喻云:有夫妻二人,有三饼,各食其一。有一饼在,云语者不得,各不敢语。有贼入家,亦不语侵妻,妻叫:夫喜我不语,我今得饼也。如为名利小物,失七圣财矣。

因乞致嫌。

十诵云:有二外道女,从阿难乞饼,阿难各与一饼。时有二饼相着,互相问云:得几一?云:得一。一云:我得二。一者索半,二者不与,一者谤云:汝阿难通别有情也。佛知後,令审谛无偏。

其类亦多。

律云:有小麦、大麦、稻米、重花、山重花、苏密、油、糖,或随面、随花、随和,立称矣。

相连不断

异相云:目连化王城悭母,其母性悭,门常关锁。目连从地踊出,老母作饼,次从乞,母嗔云:汝能目出,空中倒悬。目连随言空中倒悬,两目俱出。母云:汝当死。目连即死。母云:此圣出入王家,我当云何?大怖云:汝活施饼。目连即活。母喜,拣一小饼,无其小者,取小相着不断,母乃知圣发心皈佛。

半喻计苦。

百喻云:有人食七煎饼,余半便饱,云:我因知此能饱,不食余六。此喻计苦为乐,理实半不能饱,苦不能乐,到未到处也。

盗感生轮

目连问饿鬼经云:有一鬼,腋下生二铁轮,转烧其身,云:汝因中盗僧二饼在腋,所感如是。

饼供千人

续高僧惠胄德美作千人斋,为饼且煑,置水和面二十硕,人人皆足皆讶,紧[韦*力]抽拽不断,不测矣。

○麨(七)

麨沙诳子

俱舍云:时有一夫,生其二子,值岁不丰,欲造他国,以子幼稚,持去无能,设计而逃。以囊盛灰,或沙为麨,谓二子云:此是麨囊,在壁悬挂,候吾小出,回取汝食。二子望之,延命旬日。後有人为取,见沙望绝而死。

囊负毒蛇

根本二十七有人欲造远国,持其麨囊,路息树下,启囊食之。未系求水,有毒虵入囊,前人不知,负之而行。路有相师,见而私语:此人命有须臾,为毒而死。负囊者闻之大怖,即告智药大臣,具陈私语。智药谓云:汝所负囊,何处息来?解否?恐有毒物。解之,果见毒虵矣。

贫施贪国

杂宝藏经云:有一贫人,得麨六升,将归以供妻。路息,见一僧持鉢执锡而行乞食。贫人以一升麨施僧,愿为一国王。僧以少,次第至四升,为四国王得,亦少。贫人问云:何时得?云:汝波匿王後。

能求解脱

戒经云:以一把麨施一贫人,回向三乘,随解脱得为远因,植解脱分善;若不求者,施无数珍宝,只得人天乐果等。

买麨招谤

根本律云:吐罗尼见卖麨者,令来至寺,我为买卖者竟。至有为不集者谤得者,与尼有私。又诸买麨者多至寺,佛知制戒不许也。

陈亦可施。

善戒经云:贫人亦有食分可施,或洗器汁施可食者,亦得其福;或有陈麨施於蚁子,其麨如尘,得福无量也。

马麦作麨

毗奈耶八云:佛与比丘五百,至毗罗国失利沙山,结夏安居。是婆罗门聚落,世又饥馑,乞食难得。舍利弗即受天帝第一夫人请,余不得食。目连欲取北州自然粳米,佛制不许。当如宿因何?时有牧马人,施佛马所食麦,佛受。佛云:马所食如何?云:今水草服盛。阿难得麦,请一女人作麨供佛僧等。记作麨女人,当来作佛因也。乃至夏满,诸国皆賷奉佛僧供养。

○盐(八)

调和众味

般若论云:有贵人以盐致食,或见而问云:何以致此?云:以味美故。前人为美,即满口食之,增其咸苦,云何美之有?云:但用调和众味,不空食也。

其类实多。

四分律云:有明盐、黑盐、丸盐、方盐、井盐、池盐、楼[鹿/免]盐、支头盐、[卤/土]盐、灰盐、新陀婆盐、施卢[革*早]盐。或种自生,或煎炼生。亦有红盐、青盐。

美味转增。

百喻经云:有愚人得食嫌淡,主人益盐,曰:少尚美,何况多食?遂至食盐便致疾。如多贪人,少财致乐,何况多也?乃至断食也。

赤盐不识

俱舍曰:无学人有不染污无知,不识世间之物,乃至不识赤盐白蛤等。

食盐而死

续高僧传云:伪郑王有二人,武力雄勇,王每惮之,戏谋欲杀。一与盐二升,饼裹令食而死;一与鹿角食之,角者不死,出家也。又有虎形盐,出弘明集。

○苏(九)

更苏胜味。

瑜珈云:一切饮食成熟珍羞诸饼果等,内投之熟苏,更增胜味矣。

树生油苏

月上经云:净名居士妻名离垢,可喜端正,诸相具足。而生一女,复端正。当生之时,地开伏藏,树生苏油。

苏咒有灵

陀罗尼云:诵咒者,令童子构乳成苏,咒之成暖、光、烟三相现者,食之大得聪明利智等。

瓶中鼠死

出曜经云:有鼠入苏瓶中,食其苏尽,不能出瓶。长者取苏不得,见鼠为是苏,疑火炙其瓶,鼠遂致死。如处世贪色香味触,不出三界,无常,火逼而死。

苏精转妙

中阿含云:因乳有酪、生苏、熟苏,有精上者名苏精,然後出醍醐。

苏和饼食。

付法传云:阿育王供僧设食,宾头上座以苏浇饼,王曰:难消有损。宾头曰:不如佛在日水味。乃申手入地,取水与王,具八功德。今福劣,下水下人不消也。

苏药病成

贤愚经四云:佛少有病,只域取三十二味药草煎成苏,与佛日服三十二两。天受曰:我亦有病,与佛同也。索苏服之。只域与苏,令日服四两。天受不从,服三十二乃成其病。受曰:何也?域曰:身力不同,汝非似佛。佛与除病,更发轻言,戏弄於佛。

投针在瓶

杂宝藏经云:有王多智,欲与道人论义,将满瓶苏去。道人见,以针投之,意取得底,王喜焉。

苏酪柱裂

异相云:有沙门作摩利饭,比丘分苏酪着手,以涂柱上,柱即裂破矣。

苏吐还收。

异相云:只域善医,有长者妇患头痛一十二年,域以苏煎药令服,吐出其虫,头痛即愈。长者性悭,令收苏益薪烧之。

苏乳供备

报应经云:太子初生,王令八乳母乳之,给以苏。乳盈溢,恐乳乏少,日夜看侍。

苏油互索

四分律云:吐罗尼索苏,施主与油,恼他生嗔。佛知不许,互索苏,可然灯。又宝损经云:食苏多,不得饮冷水,多即死。

○乳(十)

饮乳三州

中癊经云:佛问弥勒:儿饮母乳几许?答曰:南州生,下至三岁,饮一百八十斛,除腹中所食。四分:东州一千八百,西拘耶尼八百八十斛,北唯饲指节。

乳海盈满

焦面鬼王经云:如能咒食与鬼神者,变成乳海,具足一切,无所色少矣。

摩尼出乳

不空云:欲此乳者,持母心真言,加持轮索,诣龙宫殿诵咒,龙即以摩尼珠出乳,与行者服之,得大三昧。又云:饮得天女乳者,持此真言,有天女现[雨/只]乳饮之,或涂眼手足,得大神通矣。

乳有多相

本行经云:二女以五百牛乳互饮,至十五牛,然後作麋,现十种相,献佛三斗六升,食之成佛矣。

乳变为毒

佛性论云:蜘蛛落乳中,是乳变成毒矣。

乳不可集

百喻经云:如人欲命诸客,须得好乳构之。恐不从,积牛腹、犊子异处,经月方取,悉以乾无。如人积财,後有方施。

乳出特牛。

根本律二十七云:重兴王送五百特牛,令满财养饲,仍令供乳酪大药。令子父二人在路称病,王见问曰:此人在路,今且患何?曰:父产不得。王曰:岂有男子产乎?曰:岂特牛有乳乎?

乳不相和

本行云:师子乳一滴,余乳为池,入中皆变,性不同也。又律云:如水乳合比丘六和,理合如此。又孔雀与鹤等,水乳相和,但饮乳不饮水,乳自结矣。

乳能成道。

异相云:有王后病,须师子乳为药。有多智人取之,用酒、羊肉饮之得醉。夜有罗汉寄宿见之,其人手、眼、耳、神、身、舌共争:我能令汝死。告王:此是驴乳。罗汉见之为证,乃至因是得悟道果等。

生不饮乳

百缘经云:有长者生一子,不食乳,口中自然出八功德水,因前生行水与僧。

乳出醍醐

涅盘经云:雪山有草,名曰肥腻。牛若食者,便出醍醐,无有青、黄、赤、白等。

商那问定

付法传云:商那手出香乳,如悬泉流注。商那问鞠多曰:识此定否?曰:不识。曰:此是师子奋迅三昧。又观经云:菩萨手出香乳,济诸有情。

阿难乞乳

维摩经云: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乃晨朝诣大婆罗门家,乃至取乳,勿惭。为化众生,法应如是。

乳洒其母

婆沙论云:有凶恶者,令母执器构乳。母言太过,留犊子分。子怒,以乳洒母,随其大小,自生白癞。此境重,顺现报也。

血变成乳

四谛论云:菩萨行慈,血变成乳,如忍辱仙人。又如慈母,以慈爱心故,生子有乳,自然出故。又五百道乳,各注一口。

鱼饱乳毒

涅盘经云:食鱼饱,不得食乳,有毒。

精诚所感

老子经云:精诚所志,血化为乳,子母情矣。

慈愍手王。

随求云:摩伽陀国有王,名慈愍手。其王初生,即申右手执於母乳,变成金色,乳自流出。又於手中能出珍宝等。又高僧传:蒋王送韶州乳二两与惠棱,愈病。

○酪(十一)

酪虫沙弥

要集云:有沙弥行酪於众中,心常爱着,死为酪中小虫。师已得道,为行酪者曰:莫捐沙弥。以贪味故,今为其虫也。

信施无尽

增一云:毗婆尸佛时,有大长者供佛少酪,诣城求之。有牧牛人将酪祀天,长者见买牛人施之,大众无尽,悉遍众会。

酪覆王顶

根本杂事二十四云:猛光王与安乐夫人夜食,夫人执酪椀,星光夫人披赤霞衣过如电,此外国进来,王赐星光,安乐夫人嗔主不与,以酪椀倾王顶上,王为脑髓出也。欲杀夫人,知药藏之,後果悔觅也。

执珠而生

金藏经云:昔耶若居士供佛,尸婆罗作卖酪者,知买供佛,不取其价,感生天上,面首端正。天帝常为化其四事,无有及者,手执宝珠而生。

不应过恼

根本律云:乳、酪及生苏,熟苏、油、糖、蜜,鱼、肉并乾餔,得法;学人家十二众等无病,广乞为己,佛制不听,避讥嫌故。又乳、酪、鱼及肉,佛初权开。

○甘露(十二)

甘露益人。

智论云:甘露味微细,入诸毛孔,使人四大诸根柔软利乐等。

甘露法门

甘露法药,闭三恶道,开三善门也。

甘露变金

不空云,诵真言者,於修罗窟得甘露,以能变诸物皆为金也。

甘露天降。

续高僧传云:新罗慈藏法师,黄龙寺说菩萨戒日,感天降甘露,满寺林树,其色如雪,味甘如蜜。

甘露饲狗

六度云:罗云被外道打,不受其化。佛言:勿恼。如以甘露饲狗,狗不食,非不美,非其食矣。

甘露天食

鼻奈耶云:调达因见比丘取第四天甘露食,遂学神通也。

六祖甘露

宝林传云:贞元二年冬十一月二十二日早晨,於六祖塔前柏树如饴连珠,三年又连十余日。安瑞应图云:甘露亦名天酒,其色精润,其味甘滑,食之扶寿。王者有德,降之;敬长恤幼,降之松柏;尊贤容众,袭之竹苇;牧善政,惠及民庶,降之草木。此阴阳精气,天地灵液。又云:如来法味如甘露瓶,食之不尽。又瑞应云:文殊生时,甘露盈庭。又老子曰:天地合德甘露降。侯王动作,能与天地相应,降甘露瑞也。

○蜜(十三)

蜜无生死

金藏经云:如四蜜瓶在四衢,有人持刀卫护,食者即杀。若人得蜜食者,离生老病死。虽欲食之,悕他护者,如佛法有魔障故也。

涂刀伤舌

金色女经云:蜜涂刀上,愚者贪味,致伤其口舌,如人爱名利,伤身命。

涂身惠施

异相云:菩萨昔为贫士,身涂其蜜,卧於林中,施诸有情,求其佛果,如愿矣。

以蜜涂身

观经云:韦提希夫人为王囚闭,不得人到送食。夫人乃自身涂蜜麨,璎珞盛浆,入近於王,以延其命矣。

除愈饥病

处胎经云:菩萨以三昧力,山河石壁皆为食蜜,除人饥渴等病。

施蜜得道

本行经云:佛初成道,有二商人施其麨蜜,佛为授记,为蜜成如来。

猕猴献蜜

异相云:有猕猴来取佛鉢,阿难遮之,佛言:勿遮。猕猴持鉢上树,取蜜献佛,佛不受。猕猴退,见蜜中有虫,去之,佛受。猕猴欢喜,死而生天。

黑石蜜

善见律云:即沙糖坚强,与余物和如石硬,故名黑石蜜,西方呼伽尼,此云蜜。

木蜜如槐。

出南海。叶如槐,取枝煎如蜜,极香,出脂等。

○肉(十四)

肉食五净

楞严经云:佛告阿难:我许比丘食五种净肉,以婆罗门地多卑湿,少诸菜蔬,佛为比丘开五种净肉,自死鸟残等。

教不食肉

央掘摩罗云:一切有情,互为眷属,肉不可食,即为逆本,又近习杀,故曰皮革等亦不应着展轻地许矣。

皆不应食。

楞严经云:不得食肉,一切皆断,及与葱等。昔有国王,名曰师子,以食肉故,乃至食人。羣臣杀之,失其国命,鬼神禽兽,一切皆怖,何况人天,断慈悲性。

肉山之利

处胎经云:菩萨於饥馑,却济诸有情,化身为肉山鱼米,取之无尽,食者蒙益。

辛肉不听

楞严经云:不应食五辛诸肉,以说十二部经,诸天亦离。如食肉者,饿鬼自来私舐唇吻,增嗔恚,益非行,故佛今断。

肉段自坠

四分律力云:有诸鸟衔肉段,坠比丘鉢中,此事可疑,白佛。佛令安在逈处,其飞禽不取,可食无失;取物遮者,得遮罪也。

肉还自食。

贤愚经五云:福增比丘见一女人然镬入中,骨肉皆散,骨出自活,还食身肉,日日如此。以女人前生为婢送食与净行比丘,先将自食,大家嗔责,婢讳曰:若我先食,愿自食身肉也。

肉还止痛。

百喻云:有王急暴,闻人说之,捉一贤人,令剥脊取肉百两。有人言非说,王即生悔,却与肉千两还之。前人呻吟,王曰:何以嫌少耶?多不益痛,如取他物作福。

肉有权实

要集十七云:佛成道,化下根人,许令食肉。三种净者:自死、鸟残、不见杀、为己等。至涅盘会上,始终不开,障大悲故,令众生怖故。又文殊经云:食肉诵咒,无过权教矣。

网肉有二

要集云:一、为财利,水安网罟,陆置罝罘;二、以财网肉,即置食人。屠人为买者杀,买人争无罪,断大慈种,障不见佛也。

肉不许食

要集十七云:僧尼出家,躬在伽蓝,共诸白衣,公然聚笑,饮酒食肉,薰辛杂秽,不愧尊像,如斯浑杂,岂异外道矣。

十种之余

涅盘经云:有说听食十种外肉。十肉者,人、蛇、象、马、驴、狗、师子、猪、狐、猕猴,余者许食。此说权教对机之法也。

身肉三两

涅盘经云:佛言:我因中逢古释伽佛说此经,贫无物施,遂卖其身。一人言:我疾病,当须人肉。曰:要三两。我即卖之,日得其钱,供养於佛。前後一月病愈,我疮亦可。遂发愿求佛,如彼佛名号、弟子住世等。

余肉不食。

律云:虎残肉不得食,有惜想故;师子余肉不犯,无惜想故。又婆沙云:盗一切鸟兽残者,得小罪;取鼠穴物,亦犯。

闻不可食

孟子云: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矣。

肉中有佛

法苑云:唐右金吾兵曹京兆韦知十,至永徽中煑羊脚,羊日犹生,用柴十倍,不知所由。更令重煑,如故。乃令割之,得金佛一躯,长一寸焉。相好照灼,光彩鲜洁。後因感此,一家不食肉也。

四、肉不食

四分律云:比丘乞食,不得至王象马廐人家,得肉食之;或狗肉、犬逐吠之肉,亦不许。如是四肉,佛制不听,得罪矣。

三种净肉

四分律云:三种者:一、不见为我杀;二、不闻为我杀;三、不见家中有皮、毛、头、血、脚等,及作大祠,肉亦不许食矣。

如割身肉。

药师经云:譬如有人悭惜不营,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须闍太子割身肉,救母济父,却同还本国也。

肉为毛菜

夷堕舍经云:无贪毛菜意。

肉败许食。

文殊问经:见杀不食,已败如木许食,亦须诵咒。

○面(十五)(麦附之)

食面无尽

续高僧空藏入蓝田,负二斗米,六斗面,乃作一月粮,日食二升,三年不尽,冥感神助道德所致。又一鼎自然而至,非人工造,莫测所来。

面积如山

金藏经云:王设大会一十二年,面积如山也。

天仓圣井

高僧朗公,居太山金舆谷。齐州南神通寺,有天仓圣油圣面,至今有油润面饽在焉。为食後,人将出寺,至大阳外者,皆化为石。至今大阳寺门外,石如蒸饼,积如小山。其井在万丈涧楞上,其水不许多,少人供用常足矣。

麦自然生

婆沙云:近娑罗林有国出麦,地不耕耘,自生其麦,磨蒸为食,甘美如蜜。又有白麦,赤青也。

盗麦截手

法苑云:杨思达为西杨郡守,值侯景作乱,时大荒俭,民盗田麦,获皆令截手,後生一子无手,因果不虚也。又譬喻王经云:以大麦、小麦及诸豆散佛矣。

麦食不尽

高僧志起,在抱腹山,徒众近百,麦唯五硕。一夏供斋,犹余两硕,马麦不动。使者咒经云:即大麦有皮。

○油(十六)

油施多力。

贤愚经五云:有独觉徒身丑,有病须油,乞油师。油师曰:身如株杌,手似车轴。遂施油滓。妻见与油,为现神通。油师愧悔,後生人中,身丑多力。

覆油一鉢。

付法传云:掬多度人无量,时称无相好佛,为与佛等。问:佛在日,罗汉尼尼以油一鉢在门丙,掬多覆之。尼曰:佛在日,六羣比丘入我房来,不曾覆水一滴,今覆油一鉢也。愧而心息。

并涂足油。

法华经云:穷子遇父,父曰:更有老婢使人须者,相给盆器,米面盐醋之属,并涂足油。以西天地热,跣足,须涂油,凉复不皴裂。

如油沃沙。

俱舍曰:佛诸身根,无诸过故,凡有所食,散入支体,诸根大种,如油沃沙矣。

压油殃罪

法华经云:亦如压油殃。以西天油用胡麻生虫,被压多故。所以有罪者,杀生也,不同此方也。

如擎油鉢。

律云:护持净戒,如擎油鉢,若护浮囊也。

○浆(十七)

浆有八种

四分律云:卢施长者,以八种浆施佛僧:一、梨,二、婆楼师,三、葡萄,四、阎浮,五、酸枣,六、甘蔗,七、微果,八、舍楼伽浆。以西土不言茶汤,只说浆,不醉许饮。

浆有非时

本行云:佛化难陀至宫门,问佛:食未?佛曰:已食。曰:食浆否?佛与鉢,难陀受鉢,盛佛行之。难陀随佛妻曰:速来至只园。佛化出家也。

亦许饮者。

要集云:或病远行,在路作务,老小苏蜜诸果,谓葡萄等,许为浆饮,自余除水及杨枝。又净名云:解脱味为浆。故云解脱充浆,宁思玉液也。

饭汁行舡

般若论云:时有轮王设会,饭汁行舡,米面如山,苏油为渠,卧具药物,皆令极妙,满十二年。

八种成浆

有部百一云:一、招者,果似梅,味醋,形如皂荚。二、毛者,即熟芭蕉子是。三、孤落迦,状如酸枣。四、阿说他子,菩提子。五、鸟昙鉢罗,如李子。六、鉢鲁洒,如蘡薁。七、篾栗堕,即葡萄。八、渴罗树,如枣,澁而甘。皆为浆也。西土有福舍义浆也。

○稻(十八)

稻有二种。

正法念经云:一自生,二种植。自生者,北州劫初,有情福胜,自然而生之,无糠[禾*会]。二种植耕耘,约有百种,名目不同。如此方谷,有赤次稻、鸟将来稻、飞虫稻、垂稳稻、赤芒稻、黄米稻、易落稻、班白稻、白真珠稻、速熟稻、铁芒稻、赤色稻、树稻、水稻、陆稻、正意稻、海生双穗稻、见笑稻、焦热稻、鹦鹉稻。又波理夜国,有六十日熟稻矣。

无皮甘稻

西域稻有甜稻,无皮稻,黑色、白色、赤色稻等。

四天香稻

正法念经云:四天王有稻香美,色如莲花,味如甘露。又有不食稻、坚命稻、一切处生稻、师子稻、无垢稻、大轻稻、一切稻、大力稻、生香稻、割虵稻、罽宾稻、山中稻、近雪山稻、离缚稻、迦陵稻、如雪稻、大具稻、善德稻、琉璃不学稻、不曲新稻、负黑稻、波斯稻、名德稻、星稻、长稻、杂稻、非人惠稻、水陵稻、时生稻、无糖稻、第一暖稻、黄舌爱稻、澁稻、坚稻、麦色稻、水陵六藏稻。又波斯匿王园中有稻如树,只供王食,福力感也。

稻涂其壁

百喻经云:有人涂壁极妙,为用稻?。我今和稻涂之更好,如人杀身望生天,不得其理,失本矣。

稻伤子死

婆沙八十三云:有婆罗门,稻田欲熟,令儿看守,时遇风雹,稻尽儿死,於是发狂,遇佛还得本心,受化得道果矣。

稻粘为秫。

古今注云:稻粘为秫,禾粘曰黍。又[禾*奈]黄为黍,糯即秫也。

○秔(十九)(米附之)

其米自然。

俱舍云:劫初有情,福力殊胜,禅悦为味,後渐感地味林藤,次有非耕种香稻,自生其米,自无糠[禾*会]等,因是劫盗,男女根生。

食过太肥

出曜经云:波斯匿王後园中生甘蔗树,流浆不绝。生一秔米,茎垂穗数百,取之无尽。王受其福,食之不厌,身肥肉重,喘息不能。佛为说节食之法。

秔米愈疾。

贤愚经云:有羣鴈至海渚食稻,衔一穗至王殿前落。王曰:此应有异,令臣种之。後夫人病,医曰:须得海渚秔米食,此病即愈。王令取前种稻米,得愈。

载令助供。

中阿含十二云:颖鞞王国内陶师供佛,夏三月及僧家,王令载五百车秔米助供。陶师曰:王家国事多,费用处广,不可受之。佛言:王勑但受汝之现福也。

秔米不生。

释迦谱云:劫初粳米生,因人慵堕,遂即不生。佑法师曰:机心一动,物离其真。精灵所感,速於风电。东菜加租,海鱼不出。合浦贪珠,玑蜯不还矣。

供大人米

释迦方志云:巴连域有异种稻,粒大而味美,光色奇异,名供大人米王食。

三藏日供

慈恩传云:三藏法师至那烂陀寺,日得供大人米一斗,大如乌豆,出摩揭陀国;誓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子二十枚,豆蔻二十枚,龙脑二十两,出乘名象,净人随逐等。

其色如玉。

弘明云:有米白如玉,盐类虎形。云梦之芹,辽东之藻,十斤之梨,千树之橘,青笋紫姜,固票霜枣,适口充肠也。

花严施米

续高僧田遗生,家贫,五女无儿。长女名曰花严,法安教化。女无物施,有麤布二尺,黄米十粒,施大众饭中,感神之异。余之众饭皆黄,乃出家也。

莲花秔米

文殊问经云:诸天有莲花粇米,自然而熟。

施米千硕。

续高僧传云:远公止庐山,晋郗超施秔米千硕,相重如此。

供米随後。

智论云:佛游诸国,国王等常有五百车,载秔米菜随後,令无所乏矣。

停僧待来

续高僧传云:昙延徒众时饥荒,食唯三日,僧众欲散,延曰:後日无供。即散。至後日,帝果送米二十车,又送五百硕。

偷米在口

百喻经云:有人至妻家,见米便满口唵之。妻问,羞不能语。妻见口肿,为病求医,以刀开见米,如人犯戒,不寻悔谢。

世号米贼。

辨正云:陵居蜀西界鸣鹄山中,聚众纳米作逆,世号米贼。授之符籙、章奏、祭醮,号鬼卒祭酒等。

米尽不食。

四分律云:佛在世时,跋提城中有大长者,多饶财宝,有大威力,随意所欲,周给一切。以八升米作饭,饲四部兵众及四方来者,皆足;儿以千两金,与四部兵众及四方乞者,不尽;儿妇以一裹香,涂四部兵众及四方来者,不尽;乃至奴耕田,婢煑料,皆施一切,不尽。问佛,佛言:举家前生作织师,共供养辟支佛,所感如此。

金佛货米

续高僧惠胄,伪郑在洛京,有隋时有金佛二像,高一丈。东都囲城人饿死,胄破佛,籴米作糜。众曰:不可如子食父肉。胄曰:佛因中舍身国城等,况果位形相哉!如城破,多人取之,令胄独罪也。

五色上米

高僧传:开皇初,送五色上米千硕与昙休法师。

○谷(二十)

说文云:三农生五谷,散穗楞芒角。又九谷:黍、稷、稻、梁、三豆、二麦。法华云:百谷苗稼。谷者,禄也,善也,养也,生也。神农尝之。

谷贼上车

育王传云:昔有长者,窖谷千硕,遇责而取。无谷,见一小儿,可三岁,不语,便打行。令人逐之,路见一车,金精也。寻可得之,人牛皆黄。人曰:谷贼上车。小儿曰:主与尔金瓮,此是也。谷主所令逐者来报,寻可得也。今寻之,果得金瓮,以偿谷价。

运筹而取

俱舍云:小三灾饥馑时,以筹挑故场,蕴得少谷粒为种。

神谷有异

续高僧传云:僧昭住大山,寻瀑水,下有穴,入之,可行五六里,遇神僧与食,取异谷穗,舂米为食,味极美,其粒大如常谷米。

谷徒地踊。

高僧传云:僧勒法师居邓州壮山,食尽感地踊,其谷三十硕余,粒大而赤,味美有异,此神谷也。

仓换金粟

文殊瑞应云:文殊生时,十种吉祥之一也。仓换金粟,地踊七宝。又净名:金粟如来。又淮南子曰:仓颉作书,天雨金粟也。

○糠(二十一)

众中糟糠

法华经一云: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糟糠之米

法集云:於糟糠取,於米实舍,非取是。

如糠裹米。

俱舍云:业如糟裹米,烦恼如糠。米有糠而可种,生芽茎也;米无糠不生业,无烦恼不生果也,如无漏业。

○小豆(二十二)

小豆施僧

护净经云:有一婢使借人作斋,井头淘米,自恨无物修福,为後世因,於牛粪中有小豆,拾来洗,致僧食,亦获胜福,因信心生也。

念佛两车

寄归传云:净三藏师善导和尚,以小豆念弥陀佛两车,至感有灵,小豆自过施寺,僧为种叶,上有化佛像。

散豆施佛

法苑云:顶生王因中好施,将迎聚妇,礼散豆等。往古俗法,路逢弗沙佛,以豆五粒施佛,感报为王。又譬喻王经云:豆有多种:小豆、大豆、毕豆、迦茶、诃梨那豆。此方无似大豆。又古今注:此方豆菽,即豆别名。[劳-力+?豆]豆,一名冶豆,叶似葛,实长尺余,可蒸食之,亦[劳-力+?豆]菽。狸豆,一名狸涉,一名猎沙,叶似葛,实如李,核可烧食。虎豆,一名虎沙,似狸豆而大也,实如小鼠拳,亦可食。马豆,一名马涉,似虎豆而实小,大如指,亦可食。其於鸟,绿白随色立名。豌豆、力豆,西土有胡麻豆。

○种植(二十三)

梵志种田

杂阿含云:佛因中见梵志耕地,曰:我种作供食,佛何不作?佛曰:我亦作,以信心为种,入道为田,精进为耘锄。梵志闻法信解,欢喜踊跃,供敬施食。佛不受,曰:我不因说法而受人施。

种田监作

本起经云:时有梵志,种禾欲熟,至地大喜。夜遇风雹,一时皆尽,家又丧女,悲苦见佛。佛为说五不可避:一损耗,二损弃,三老,四病,五死。此五不可避也。闻已信悟。

守道不耕,

广弘明云:沙门不耕而食,何也?曰:谋道不先於食,守信必後於饥。是以桀溺务耕,孔子譬诸禽兽;樊须学稼,仲尼讥曰小人。稷下无位招,高其贤也;黔娄非仕而获赐,尚其清也。

非於相食。

本起经云:太子监作种田时,见虾蟆食蟺,虵食虾蟆,孔雀食虵,鹰食雀等,如是厌耕。

因求入海。

报恩经云:善友太子见耕者辛苦,愍欲济给,与臣共议求财。有曰:莫先耕稼,一种万倍。又曰:入海求摩尼宝第一也。

一、获七稼

下生经云:穰伽王时,有情福胜,一种七获,用功甚少,所获甚多。

一茎九穗

三宝录云:後汉光武时,一茎九穗,故名秀,字文叔矣。

种植济世

正理云:夫圣人应世,本以济苍生,仰观俯察,利安羣品。是以五谷八蚕,以利百姓,一女不织天下寒,一男不耕天下饥。今佛法不织不耕,绝粒无法,田费不耕,蚕休不织,养利在何也?答:如前,已见守道之辞。

一犂七垄

四分律云:琝荼居士有大福德,奴以一犂而耕七壠,婢以八升米饭遍四部兵,乃至儿以金不尽等。

种植种异

根本说一切有部三云:一根香附姜芋等,二茎菩提石榴柳等,三节芦升苇,四子谷麦豆杏等。亦名裂种、甲种。异五:牛粪生莲,羊生柿,寄生青蒿灵芝等。又子曰种,根曰植也。

○饥渴(二十四)

第一,大苦。

出曜经云:饥最为苦。萍沙王被子阿闍世王囚闭方苦,佛语饥最为苦矣。

饥莫过鬼

饿鬼母白目连:见一鬼腹大如山,咽细如针,常求不净为食。佛曰:此鬼曾为长者妇,有辟支佛从长者乞甘蔗汁,妇以尿和施之,感此报也,常受饿渴。

饥力不济

移山经云:时世大饥,比丘乞食不得,目连欲以神力取下地味,济诸有情。佛曰:不得此时,有消此食者,又损虫命,福不及也,难济。

体生疮癣

法华经云:穷子饥饿,羸瘦疮癣,乃至而无希取一飡之意。

为病最大

正法念经云:为病最大,莫过饥馑。又法华经云: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未敢即便食。

火风所增

俱舍云:火风大增生触,令消宿食饥渴等。

饥雨七日

宝箧经云:待雨七日,诸比丘普皆饥饿。圣者入定不得道者,皆饥七日。舍利弗白文殊:谁能与食?文殊曰:我能令众饱满。

菩萨自饿

本行经云:菩萨六年苦行自饿,日食一麻粇米、绿豆、粟麋、白豆,亦复一粒,皮肉消瘦。以因中向一缘觉,犯口四过,断绝一施,重受轻报也。

饥饿至死

婆沙云:影坚大王被子囚闭,足下去皮,苦痛饥饿,乃思於佛。佛令目连现通至彼,为王说法。王问:何处食最上妙?为说六天。此合生第四天,乃愿生毗沙门王宫,当得生为太子,名最胜尊也。

盗贼之本

老子曰:以上贪税多民饥,饥即盗贼生焉。又法苑云:邓通,汉文帝富之,令铸钱等半京师,与帝曾吮痈疮也,饿死山中。周亚夫、梁武等亦殍亡也。又指沙袋以充饥,见上麨部。又饥馑,劫无谷曰饥,菜不熟为馑,果不熟曰荒。又弘明云:菩萨遇饥馑,身肉俱损;见贫乏,即宝货悉与。又净名云:刧中有饥馑,现之作饮食。又老子曰:帅之所处,荆棘生焉,农事废也。大军之後,必有凶年,天应之以恶气,水旱不调,伤五谷,人民病也。

佛渴须水

长阿含云:佛渴,阿难索水曰:恒河现有五百乘车过,其水不堪饮。时雪山夜叉献佛八功德水。又俱舍云:渴因风火大增,生渴触也。

渴蒙佛救

百缘经云:有诸商人於大野中饥渴无水,求一树神及天地神只无余,遂告於佛。佛天眼见,令天帝降雨,因信得道。

渴不饮水

百喻云:有渴人见阳焰,逐而求水,及见河不饮,曰:不能饮尽。如外道求解脱,不修佛戒,怖其多也。又法华云:如人渴须水等。又俱舍云:梦一渴人,求其水饮。後有一井,具八德水,渴人不饮。如末法中,法师说法,不肯听学。

喻之於事。

弘明集云:渴者不必饮於江海,饥者不必食太仓之粟。法为智者说,辨为达者通,书为晓者传,事为见者明,女为悦者容矣。

至死持戒。

律云:有二比丘远来觐佛,路次无水,至渴遇池水,有虫。有持戒不饮,渴死生天;一饮欲见佛,不死者至佛所。佛曰:何违戒?见吾持戒者,今已生天。佛因勑诸比丘持漉水囊,行滤水箩等。

○饱(二十五)

过度而死

智论云:蜜膊婆罗门与须达长者,为使求王舍大城婆罗门女,饮食过度,腹胀而作守城门神矣。

得福圆满。

异相云:有小儿幼孤,在长者家佣作,自念贫下,乃得工直供养佛僧。因节会,僧先小食,饱不多食,小儿不乐,白佛。佛曰:汝已得福圆满,然大剩饮食。寻有海客至,节日无食卖,人皆大饥,小儿设食,商主欢喜,率众与宝,寻即大富,得现报。

七日不饥

感通三宝录云:杜汲母崇敬三宝,感饭鉢空中下食之,七日不饥。

五、食饱异

般若论云:一、禅悦,二、愿力,三、思念,四、八解脱,五、喜乐比丘,五、出世间饱。当念除世间饱矣。

掌中尝食

五分律云:尼受居士请,遇节日小食多後,赴斋不食,施主不乐,众亦讥嫌,佛不许。

食选麤妙

婆沙云:迦叶得食麤细等食;薄拘罗得食麤者食,细者施。以迦叶具妙乐住沙门法,薄俱罗住麤阙妙。

五、食致饱

有部百一羯磨云:有五嚼食:茎、花、叶、果。五噉食:即饭、饼、麨、豆、肉。又十二因缘经云:一、肥膱,二、毒,三、酒。此三皆遍身中,无不到处,悉入骨髓。

食传天下

孟子弟子彭更问曰:後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传食天下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簟食不受;以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如百工食力,禄以养贤,修仁行义,国之所尊,移风易俗,其功可为珍,虽食侯百,不为素食。

宝玉珍奇部第三十八

○宝(一)

诸宝各异

般若论云:天宝胜常,能随天身,可令其语轻而不重。功胜人宝,清净无阙,诸毒神鬼,饥渴寒热,悉能除之。又菩萨宝胜天人宝,能令一切众生,知死此生彼,因缘本末,出种种宝,法音不断。若为首饰,则雨无量物,如意珠也。宝有一百二十种,王宝七种。

宝出各珠

又前论云:金山、石沙、赤铜亦然。真珠出鱼脑,腹首中出虵脑、龙脑。彬木中珊瑚出海石,树贝出虫甲,银炼石出琉璃,颇梨出山石穴。如意珠,佛舍利,以刧末时,佛舍利皆变为摩尼如意珠。

摩陀罗宝

般若论云:此宝金翅鸟中出,绿色,能辟一切邪媚等。

四种宝藏

异相云:一、名宝积,二、无尽宝,三、远炽,四、一切庄严。又大海有珠,能生能出众宝,大龙护故也。

宝藏丰盈。

下生经云:慈氏当来,有四宝藏,龙王守护,众宝盈满。时世人民,见如瓦砾,云往昔众生,为此宝故,互相刧夺,致生死苦,贫穷下贱也。

宝藏供佛

譬喻云:有人与王为友,谓王曰:我藏宝。次曰:痴人,汝藏宝何说?向人曰:我供佛僧。是名藏宝。五宝坚固,五家不夺,名藏矣。

宝天施石

异相云:有贫人见佛,无物可施,以白石拟珠,施佛及僧。後生时,感天雨七宝。

宝英之大

育王传云:有贫人得斧余尺,斫杖以活。有人见与绢百疋为戏,不语,前人益绢至千疋与之。此斧名曰宝英,宝中之大,切砖石置上,化之成宝也。

宝欲罢道。

异相云:有比丘在山修行,五百商人被鬼所魅,一齐身死。比丘得宝,欲罢道还家。佛化比丘尼路行,画眉比丘怪而问曰:此不应也。曰:汝亦不应。其比丘悟而还也。

宝王所至

聚宝经云:摩尼在处,众宝悉集,名曰宝王。

宝藏毒蛇

根本律云:佛行见有宝伏藏,佛曰:此毒蛇也。有人得之,被王知禁夺。阿难白佛言:毒蛇不谬也。

宝有其四

异相云:一曰、藏光明宝,二、离润大宝,三、火大宝,四、究竟无余光明大宝。初宝能变海为酪,二为疾变为苏等。

供养获宝

华严经云:宝鉢佛时,村人请佛,供养既毕,及诸人众。其人出家,寻获宝藏。佛灭起塔,於十千岁施设供养,放大光明也。

宝有九种

大集经云:一、金,二、银,三、琉璃,四、玻璃,五、玛瑙,六、莲花,七、车渠,八、珠功德,九、珊瑚。又三价宝:一、少,二、多,三、无价宝。

神与其宝

感通云:僧法相,河东人。山居独住,禽兽驯其左右。太山祠有大石函,珍宝盈满,神施与之,令济贫穷。後游江左,马恬恶其不节而鸩之,杯毒酒自若而去。年八十九,元兴年卒也。

宝囊命宝

譬喻云:宝囊用之无尽。又般若论云:几失大宝,一切宝中,命宝第一矣。

宝摩尼身

如来智光三昧经云:如摩尼珠,随人衣色,变宝如多,佛身如之,随众生欲见者现尔。或金色、水精、摩尼真珠、因陀罗宝、帝青、大青、一切光生聚、神子鬣、师子幢、海住清净、普光庄严、电灯水清净,已上天宝名,皆有摩尼字,读时加之。佛身随如是宝,类尔所现。

七宝百宝

无量寿经云:七宝,金、银、琉璃、车渠、赤珠、玛瑙,应以方重者说也。更有帝青、大青、石藏、杵藏等宝,更有百宝,随所重者,且举圆数言百。

吠琉璃宝

药师经疏云:石中出,不同水精磨琢所成也。

○金(二)

阎浮檀金

释迦氏谱云:阎浮树也,有二说:或云北州南边有;又云无热池边,此云上胜缘树,在近水,水下有金,因以为名;提檀,此云州也,州亦因树为名,或因果立称,金中上也。

金铍决膜

涅盘经云:如百盲人诣良医所,医以金铍决之也。

益州金藏

续高僧传云:益州城南有空惠寺,有金藏,有穴,近寺僧守之,从神乞金,令入穴,取二升如金粟,信而入,见金瓮烈相对,莫测其边矣。

镀像得金

高僧传:邢州沙河悬有乌像,是金以乌

沙弥得金

骂意经云:有沙弥随师行路,得其金,请师疾行。师曰:有金有怖,无金无怖,如贪金心,何道不成?沙弥弃金得道。

黄金六万

要集云:长者为儿娶妇,索黄金六万两,与之为亲矣。

黑沙之金

大婆沙十三云:有金从黑沙中出,其金极妙矣。

龙猛金术

西域传云:龙猛菩萨有金膏砚,中磨,用笔点石,铜铁皆成紫金。此术不传於世。西土见有此金,其价倍贵,因造寺,与王点石为金。

学造金法

婆沙论八十云:遮诺迦学造金法,十二年方成一粒,如小麦量,便师子吼:我今能作金山也。

金色迦叶

万行首楞严经云:迦叶因中供养舍利然灯,又以紫金饰佛形像,自尔後来,身常金色,妻亦复然,同愿矣。

金藏在埿。

观佛三昧经云:有长者子父丧,委付诸藏,被贼来夺,有上金十六两,藏埿免之,後富矣。

天王现金

不空云:诵真言者,以索系天王项,诵咒求请曰:得金钱,不得积聚,须施也。

法师可重

梵网经云:说法之师,可消百味,日直三两金也。

米多罗金

不空第十三云:持真言者,以杖打此神,神即吐金。此所吐金一两,能和赤铜百两,皆为金也。此神咒之力,亦须心行相扶,持戒清净不犯矣。

金盘取譬

龙树传云:菩萨寄诗与南印土王:金盘除粪秽,斯为是大痴。若生人作罪,全成极惷儿。

甘露变金

不空云:诵真言者,於修罗窟得甘露,将涂诸物,悉变为金,出诸异宝。又华严经云:阿佗迦药一两,能令千两铜变为金。

金教七子

邠提七子经云:长者有七子,不归三宝,恣行十恶。父各与金二千两,令改恶修善。子等受金依教,佛叹方便也。

截已复生。

四分律云:有人以八牛赎一小虵命,是龙王女将金报恩,曰:此龙金虽少,截已续生,将报洪恩也。

出家贪利

百喻经云:有人得金,鼠狼安怀,至河脱衣,变为毒蛇。其人感叹,将蛇在怀,遂变为金。傍有愚者,见而斅之,取虵在怀,望化为金,被螫而死。如见僧得利而求出家,得利自损。

金能杀人

譬喻云:有三人行路得其金,二人言,一人曰:买食来。一人去买食,共汝二人分之。彼来即杀买食者,曰:我食中安毒。杀彼二人,一人被杀,二人食毒死金故。

金施百亿。

譬喻经云:王病欲终,泪下如雨。臣白王曰:王以福故,王於天下变化无常,亦是恒有。王曰:我今意非为此,但缘有愿施百亿金,少四亿也。王崩,太子酬之,方得登位。又不空经序云:金枝琼萼,郁茂常荣。又洞冥云:有白金水上浮鉴,投金怀,金见上。又有金色女,金曜孔雀。又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嗜慾伤神,财多累身。出老子。又法苑云:郭巨,河内人,大富。父殁,兄弟分财二千万为两分,弟取母养。後妻生子,恐妨侍奉。有说後岁饥侵母食,巨令掘地埋子,下得黄金一釜,上有铁券,赐孝子郭巨也。又宋帝令高僧惠严於嵩山神坛得镇金一?,璧大小三十二枚。亦出宋史。

积金如山

唯识枢要云:护法菩萨造唯识决择论,求看者输金一两,於是求者如市,积如金山,顶戴受持,传通不坠也。

○金刚(三)

金刚之坚

智论云:有为缘成,皆不荣固。难曰:金刚坚固,能坏一切。答曰:亦可坏也。以金刚在龟背,灵羊角击之碎也。

涅盘佛性

般若论云:涅盘佛性,理如金刚,无物不坏,唯灵角坏之。如其佛性,唯一阐提不可坏也。又金刚座、金刚定,从谕为名。又石中之坚。又天帝与修罗战,金刚杵下落为如意珠也。或云佛舍利出异相,三说矣。

六、利金刚

论云:梵语拔折罗,此云金刚。有三种功用:一、上出七金山内,近妙高山,有金刚树,节如筇竹,无物不坏;中、下二等金刚,此土亦有,可以坏之。六种功用不同,色有青、黄、赤、白,能出水火、昇空、除灾、神用等。

○银(四)

拒神黄银

续高僧传云:惠畅法师,隋帝勑令送舍利。牟州拒神山寺出黄银,别勑以塔镇之,用酬恩惠。山在州东五里,昔始皇取石为桥,此山拒而不去,因名拒神山。山南四里余有黄银穴。

以银为城

报恩经云:善友入海求珠,至白银城见龙王。

善见。银都

本行经云:大善见王所治城郭、园林、楼台、宫殿、牀座、什物等,悉是白银所成矣。

银莲花

本行经云:以银莲花供养诸佛,而散佛上。又黄金为茎,白银为台,或叶银、沙银地鬻米,台城欲破时也。

○琉璃(五)

琉璃文字

不空二十四云:以阎浮檀金为叶,以青琉璃而为文字也。

定自光明。

处胎经云:佛入琉璃定无形三昧。

身相严净

处胎经云:佛身严相,即佛咽喉,如琉璃筒,如净琉璃中也。

琉璃穴宅

十诵律云:佛夜行时,有小雨,天帝为佛化琉璃窟宅。有小比丘,日夜求请佛住经行,恐有天魔恶鬼怖佛。天帝曰:痴人怖佛矣!

琉璃城郭

法句经云:有夫妻二人难化,佛变琉璃在中,以不能入。初夫不在,佛化为比丘乞食,妻曰:立死。即便立死,妻怖而走。夫至,见比丘又走逐之,见琉璃内不能得入,方信悟矣。

石变琉璃

高僧传云:隋文葬舍利,感白树白花等灵。裕法师曰:非吉。如言,帝后俱崩。又相州刺史薛胄宅,堂础忽变琉璃。或问裕曰:戒之慎之。不从其言,果杨谅^造**累及胄。

价实不等。

净名经云:譬如琉璃,同彼水精,贵贱不同。又上生经云:慈氏发相,绀琉璃色。又须弥山南面,吠琉璃所成,显空也。

○珠(六)

经音义云:圆者曰珠,不圆者曰玑。又或云:大曰珠,小曰玑。

如意心珠

观佛三昧经一云:金翅鸟王业尽将死,被竜吐毒在金山上,业火烧之,身肉将尽,龙王降雨灭火,得心为珠,即如意心珠。

龙珠渐变

不空云,持真言者得其龙珠,若卖得价一半,更卖渐减,乃至为石,却归东海。

辩珠之智

杂事律二十七云:大药童子年三岁,父持肩上路行,侧有别小儿见骨为珠,以脚蹴之,父亦称是。大药曰:此鱼骨,非珠不从。出之,果然鱼骨。父自愧知子智。

珠盖随身

百缘经云:有一女人,头上常有珠盖现,随身施已,还有或生衣食香象随逐者,皆随因中施胜福田,随因所感如是矣。

鹅珠之女

根本尼律十七云:有一长者生一女子,其父命终,生在鹅族中为王,能知宿命。见女与母家贫,遂至宝洲衔珠,日与女母得珠不是。父念贫家即大富,与母评议,此鹅腹中珠算无数,设计捉取。鹅知不来,戒贪。

失穿珠,利。

贤愚经云:弥勒菩萨身真金色,善容止,着佛姨母所造金[叠*毛]袈裟,表里相称,而行乞食。观者甚众,无与食者。有穿珠师请还供养,慈氏食毕,为说妙法。有长者将嫁,出女令穿其珠,为法不藉其价,但听其法。妻曰:但听沙门浮美之辞,失我穿珠之利,此女福多。

偷珠与财

庄严论云:有人入海,得摩尼珠,献王五颗及余宝物。王曰:自古王者,为此造恶也。舍命之後,无一随者。令将此宝施塔轮上。後被贼盗,下有血纵,捉得其贼。王嗟此人,与财,令忏其罪。

珠随彩变

观佛三昧经云:力士有珠,逃难至海,当遗舡师。舡师曰:此石海中极有。力士曰:非也。请以众彩裹之,安水,当随色变。众宝来朝,依言无谬。

献珠求佛

阿闍贳王经云:童子献珠,即佛因中与三小儿共戏,见古佛,献一珠求佛,二子求为弟子,即舍利、目连也。

大意求珠

大意经云:有长者子,字大意,为一切人贫,入海求珠。到银、金、琉璃四城,得龙王珠四颗,被海神夺之。大意精进,以力抒海,海神惧而还珠也。

珠铜出异

辨正云:珠育於水,铜生於石,取者委之,传者迷之。

珠能清水

智论云:水,大也。或天龙等雨,漂其世界,乃天护故,有消水珠。大海亦有珠,能清水者,名为清珠。清,浊也。

珠畜杀人

十诵律云:有比丘畜颇梨大珠,贼为琉璃从比丘索,曰:无。乃杀之。知非琉璃,安斋而去。佛知不许畜珠,因制戒也。

髻中明珠

法华经云:譬如强力转轮胜王,兵战有功,即解髻中明珠与之。又云:如贫穷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弟当行,与珠系其衣里,起已游行,到於他国,亲友见之,示所系珠。

龙女献珠

法华经云:龙女有一宝珠,价直三千大千世界,献佛,佛即纳受。

能出水火。

佛顶万行经云:以珠对日出火,名阳燧珠;对月出水,名月受珠;能清浊水,名水清珠也。

珠有三德

杂宝藏经云:有摩尼珠出魔竭鱼脑中,是鱼长二十万里,名金刚坚。一能消毒,二能消热病,三热时怨见欢喜。

珠圆白色。

陀罗尼云:如意珠,圆白色,赤光焰绕其珠上。

心珠无价

十住经云:以心宝珠出智惠口,一切智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买珠之怨

生经云:战遮女人木盂系腹谤佛者,佛曰:我因中与此女人争买一珠,我益价得之,此女至今怨谤吾。

施珠无尽

法句经云:有王曰大施,积珠如山。有一梵志,佛化身也,取珠三舍。王问何以,曰:积财不如修道。王闻乃悟,施珠如山也。

珠有文字

正法念经云:夜摩天有珠,内有金书文字,是佛说偈,恐天放逸,说无常偈等。

自然出珠。

上生经云:有一大神,名劳度跋,是额上自然出珠,化成内院。又百千梵王,各各持一梵天妙宝,以为罗网。又梵摩尼珠,以为绞络。

珠失被刑

因果经:波斯匿王夫人,令四石女擎辇至只园,下辇至佛所听法,四石女睡着,失辇上宝珠,佛化令悟,横被罚,夫人知而释罪。又上生经云:雨如意珠也。

轮王珠宝

中阿含十三云:轮王珠宝,王夜半欲出,致珠在高幢上,光照半由旬,导从四军,如昼不异,能雨七宝,能随王心,如意珠也。

粪出明珠

异相三十六云:有长者近海有林,常有禽来,设食与之,粪出明珠,即是在海渚上食来者也。

珠有胜能

异相云:摩尼宝珠,龙王脑中有福者得,亦名如意,出一切宝衣食等,毒不能害,火不能烧,水不能溺。

求宝夷险

般若论云:弁奇货者,采骊珠不忌九洞之深;求华璞者,无惮三袭之险。贵其宝货。

虚空藏珠

虚空藏菩萨经云:若人忏罪,得见菩萨顶上珠紫金色摩尼,即见天冠中有三十五像现,如如意中。此珠为印,印消罪障矣。

玄珠赤水

俱舍序云:获玄珠於赤水。即庄子内篇云:黄帝游于赤水之北,登崑仑之丘,遗其玄珠,便令离娄冈像[言*契]诟求之,罔像得也。

力士肘珠

金刚三昧经云:力士额上肘後皆有其珠,咒力持之,余人不见,入金刚山亦不能碍。

八祖顶珠

宝林传云:佛陀难提,迦摩罗国人,姓瞿昙。生有异相,顶上有珠,珠光时照。年四十出家,励节行高,闻於天竺,继八祖。

拳珠在手

宝林传云:斯那尊者,生而左手拳不能开。至七岁,父施童子与师子比丘,曰:此童子昔已曾为吾弟子,因赴龙宫斋,得珠在手,付之不失。对众索之,其手便开,捧珠上师。举众咸见,叹言希有矣。

珠还施贼

慈恩传云:南印土有精舍,内殿有金佛,王施明珠在顶髻中,守护极严,无人取者。有贼窦地道入取珠,手终不及,佛身旋长。贼曰:佛因中国城妻子头目髓脑皆施於人,今果位中惜此一珠宝者,实恐前言难信。佛遂低授之。贼得货之,言:佛施我。王知不罪,赎之还佛。至今佛犹低首矣。

泪珠照月

洞冥记云:吠勒国贡文犀四头,状如水兕,角表有肉光明,因名明犀。在暗中有光,亦曰文犀。织以为簟,如锦绮之文。此国去长安九千里,在日南国南。人长七尺,发披至踵,乘犀象入海底取宝,宿蛟人舍,得珠则蛟人所泣之珠,亦曰泣珠。又太初三年,起甘泉宫望风台,台上得白珠一枚如花,帝以锦盖覆之,如照月矣,因名照月珠。後赐董偃,盛之以琉璃之箧。又古今注云:东夷出草难珠,色黄,亦名木难珠。又鹅珠比丘见上。又文选云:水含珠而川媚。鱼骨为珠杂事律云:大药四五岁,父抱往河浴,路逢鱼骨,父谓是珠,以脚蹴出。大药曰:非珠,鱼骨也。子曰:自业不肯修,强觅化遗宝。他所弃鱼骨,斯非是宝珠。岂有毗沙门,弃珠於道上。

玫瑰

法华疏云:美好为玫,圆好为瑰,玉名。

○水晶(七)

水晶

净名经云:譬如琉璃,同彼水晶,贱宝生如石,白矾磨琢成珠。有说龙涎,有说千年冰作也,有说石也。又水晶塔,塔门广矣。又云:出鷄胜国,大安山西面穴中取之,有青、黄、赤、白、紫五色。

○玉(八)

说文云:玉字与王字义别也,象三王连贯也。本合无点,後别加之。古字巫也,又音宿,亦呼粟也,或姓国名矣。

变石为玉

三宝记云:长房曰:皇帝得修无垠,慈及有命,蓝田仁寿大府石皆变为玉,鹿巡宫门,不怖人物等。

玉方皎润。

正理序云:玉移荆岫,皎洁之性弥彰;桂从幽林,芬芳之风更远。云美玉出乎荆岫。

玻璃水玉

经音义云:玻璃,水玉,或云珠。大论云:此宝出山石窟中,千年冰变。

玉佛数尺

续高僧器公在神通寺,于填国送玉佛来,高数尺。本天池玉,彼国出也。亦弥天云:玉轴琅函。弘明云:见和譬而为石者,非璧之贱,视者不明。又洞冥云:有轻玉,白而明。又真玉,火烧三日不热。在厅下埋之,三伏不热。又山玉,虎护之。虎毛拂之,光生也。又水玉,龙护之。又有软玉,可为鞭。又文选:碧琳玫瑰,琘玲?豳。文鳞赤瑕,駮荦琬琰。玉名也。或文彩也。又白似凝脂,黄如蒸粟,赤似鷄冠,黑如钴漆,方似截膏。

列子。卞和

列子云:卞和,楚人也,得玉璞於荆山,献楚武王,王使玉者别之曰:石,王以为慢,刖其左足,楚文即位,又进玉,视之曰:石,令刖右足,次成王即位,和抱璞楚山下,哭三昼夜,泪尽至血,曰:不痛刖足,痛王不识玉也,王知,取令琢之,果得其玉,比君子燥之不轻,湿之不润,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又琭琭如玉,落落如石,玉贵石贱,老子意取中也。又垂棘之玉,孟子曰:垂棘,地名,如蓝田。

○钱(九)

钱有多种

四分律云:西方钱,有铜钱、白鈆、锡、树胶皮。又金、银、铁等钱,形亦不同。有如玉面,方圆长短等钱不同,字亦随时处。

一钱舍命

庄严论云:王出见塔而施五钱,有旃陀罗曰:善哉,大王!王令捉之,为戏於我。旃陀罗曰:我曾为贼,见人拳手,为其有宝,张弓恐之,前人不开,乃一箭射杀,开其人手,只得一钱。王今无怖,五钱同舍,此实难事。

不空之灵。

骨索云:持真言者当得钱,是金应分三,一为三宝,一为贫穷,一自用矣。

银钱自至

不空云,持真言者,得罗刹子送银钱一伯,时与行者,不许贮积,须营功德。

曾无入己。

浴佛经云:生死往来,无一钱入己,唯善恶业而相随逐,得不以之求後世福矣。

钱积暎人。

中阿含经云:有大长者,唯生一子,名曰赖吒和罗。父母爱念,须乐出家。既出家已,母常忆念。子忽省觐,母令人聚钱成积,谓子曰:此是我分,父更无量,何用出家?子曰:此皆无常,不可久保。

天雨宝钱

顶生经云:其王是漫陀多王顶上而生,后为轮王,以福力故,天雨宝钱,满国皆富。

钱三宝别

陀罗尼云:施主钱标,心宝若别,不得互用;心不同故,得福有殊。

弃之於江。

中阿含云:有长者子,志乐出家,父母巨富,积钱如山,引子回心,令嗣後胤。子曰:此钱作新布囊,满盛车载,送至深江,免使於人爱着爱苦,日夜忧心不绝也。

指钱造福

宋元嘉中,瓦官惠果有戒行。见一鬼在厕前立,云:曾作维那,小不如法,堕在厕鬼中。我於前柿树下有钱三千文,希取作福,愿舍鬼业。果乃白僧,取钱为请经。生书法华经一部,并斋僧等。鬼来相谢,生天出感通。

钱儭随施

陀罗尼三云:供佛僧已,随其贫富,行儭施钱,任意多少,与僧赎食。

吞之入腹。

十诵云:有比丘畜一金钱,将死,和羹吞之,入腹而死。送至寒林,鸟兽破腹。佛知,令取钱为作福也。

无福所忘。

根本律云:有长者子,名曰恶来,人与钱物,寻忘不忆,以薄福故,所令如此。後遇佛,以具陈苦事,佛令买青莲花,供养三宝,增福除忘。

钱从手出

贤愚经三云:有长者家生一子,两手皆出金钱,取终无尽,乃至出家得道,受戒礼众,皆施金钱矣。

得钱数喻

百喻经云:有一贫人路行,见一囊金钱,坐而便数。数由未毕,失钱者来,见而夺之。如出家者,遇佛法宝,不早修行,被三业夺。

钱施无尽

育王传云:有宫人见王作福,得一铜钱施佛,後生王宫作女,手出金钱无尽,乃以事问佛,佛说前因,王方省悟矣。

一钱三施

异相四十五云:有三人共本获利,外剩一文,同心共施沙门,後三人共获大报,王不得夺矣。

圣僧齐利

要集云:圣僧施钱,为圣僧作供养,修塑形像、床帐、花香、灯油,不得别使,以圣僧在世属他。又所有擅信标心,圣僧非余,况律不许三宝物互用。

纸钱之因

要集引冥详、冥报二记云:黄纸是金,白纸为银,充孝敬之礼矣。

口不言利。

续高僧惠瓒,姓王,沧州人。壮室出家,清贞自远,承禀玄奥。受具後,听毗尼。在定州居于律席,至畜宝戒,曰:诚难也。瓒私贱之,有钱三百,掷弃众前,乃至终身口不言利也。

两钱满室。

续高僧渊,姓李,广汉邺人。家本巨富,为巴蜀所称。及渊生日,天雨铜钱於家庭内,合运处处皆满。父运疲久,口嘘唱之,钱不复下,乃止仓内。才半,忽然满溢等。

钱还尚湿。

高僧传云:开皇中,蒋州人严恭写经为业。有人借恭钱,乘舟而去,舟没人溺,钱却自仍湿。

金钱满瓮

杂宝藏经云:有国王夜常闻冢内唤声,乃召有胆勇人寻之,叱曰:是何妖怪也?曰:我是宝精,在其冢角,汝至合得。汝但家中备八人供,我等当至。如言打令入角,金钱满瓮。有剃头师见而斅之,得过。喻破八戒、持八戒者矣。

金钱买铜

般若论云:佛说我者,或云我闻,此是假我,如人以金钱买铜,非无笑者,法要故耳。

金猫之钱

金藏经云:恶生见金猫入地,掘之得金钱,铜盆盛三重,五里傍布。迦旃延曰:王前生作卖薪人,见僧施三钱已,步步欢喜,五里所感如是也。

盗佛铸钱

法苑云:宋吴兴沈僧覆,大明末卒,土饥荒,至山阳村寺,见有铜佛,大小极多,取将归铸钱,事发入官,至死,身如火烧,坼裂烂坏。

超曰:施钱。

西域记云:室罗伐悉底国王超曰,威风远洽。臣诸印土曰,以五亿金钱周给贫乏。臣谏恐钱尽,王曰:聚有余,给不足,非苟为身。又如意论,师母使人剃头,辄赐金钱,致令王嫌。後令与外道论义,乃嚼舌而终矣。

金钱四亿

善见律云:迦兰陀长者,有金钱四亿,王遂封为长者。又譬喻王经云:如王铸金钱,有王印文者是,无者不成矣。

铸钱之记

自颛顼之代至梁,代有铸钱。今大周乙卯岁,天下勑是铜皆纳,悉铸为钱。周通元宝之号,以我皇帝忧百姓之阙须,大国之乏用,日令铸二十万为恒课也。

○财(十)

财有六事

阿含云:负即生怨,有则生忧,失则生恼。怨家欢喜,宗亲不乐,在众所说矣。

财求非道

中阿含云:有六非道求财:一、种种戏乐,二、非时行,三、饮酒放逸,四、亲近恶知识,五、常喜妓,六、懒堕懈怠等。

示舍冤家。

阿含云:有王友人出家得道,王後遇之,欲施金宝,道人曰:我已舍冤家牢狱,勿更与我。

财色之祸

四十二章经云:财色之於人也,如儿贪刀上之蜜,不足一餐之美,有伤舌之患。

财有四种

四法经云:一、多闻财,二、说法财,三、摄贫穷财,四、回向菩提财。因果经云:复有七种圣财,所谓信、戒、闻、舍、惠、惭、愧、定、惠、施,得圣也。

财主浑沌

贤愚经云:时有长者有五女,妻复怀妊。长者遇病命终,财合入官,无儿主故。女曰:我母怀妊,恐或是男。王令伺之,後生是儿,然无手足眼耳与舌。王令问佛,佛曰:此儿因中曾为断事官不平所感也。

财宝无量

消灾经云:有一长者,名好施,财宝无量,未免世灾患矣。

不拾遗财

正法念经云:若见道边遗物金宝等,取已唱令:此是谁物?若有人认,问其是色目。如依宝相,是与之。无人问,入官。官若不取,应入三宝,七日之後负许矣。

僧物难护

大集经一十七云:佛告波斯匿王:僧物难护,除二种人:一阿罗汉具八解脱,二阿那含人,余不可矣。

分财不平

律云:有二比丘年老无智,有病比丘死,衣鉢无人可分,令平见忧。波难陀请分,曰:此事多招谤也。二比丘不从,曰:我不可请外道也。曰:可尔。分作三分:二自取,彼二与一。曰:平否?我与物三,汝二与物,亦等狐分鱼。

分财之过

律云:有兄弟二人欲分财,恐不平等,曰:父在日,供养和尚,可请求分。弟多奸惠,先求和尚,欲要好者,和尚不许,许即得罪,不应作矣。

○铁(十一)

铁王可畏

薛遮尼乾子经云:有铁王名阿塞健陀,此铁在处,一切凡铁不敢住。

铁轮围山

俱舍云:一四大州,一铁轮围,山所围也。中千大千亦然,共业感故,纯铁所成矣。

铁垢自损

根本律云:自铁生垢,渐自食身,一朝都尽;如贪夫自败,乃至灭亡,恶生於心,还自灭身。

铁猪与皷

本行经云:太子捔射排七铁猪及七铁鼓瓮,佛射七七皆遍,诸释童子或一或二,皆不及佛也。

○富贵(十二)

富贵诸天

树提迦经云:命王至家,王见宫殿园观,库藏金银,两月忘归。二十万象,赏给皆遍。王欲夺之,善神护故,人皆自倒。问佛,佛言:以曾供养一辟支佛,来感天福,不可夺也。

知足之富,

庄严论云:知足第一富,无病第一利,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

富可尚贵。

要集云:富贵者,人间第一,发言皆应,动止合仪,人所钦伏,钦承供敬,畜类犹惧,贫者返此。

富贵二种

报恩经云:一众生为奴婢、男女、臣佐、兵众、象马、牛羊、二非情类、金银、七宝、仓库、财帛、田宅、国土、谷麦为主也。

富贵陵人

要集云:世有二种富贵陵人:成势尊己,博识聪达,才辨利词,豪奢美色,肥充资财奴婢,时此陵人。

贵历诸世

智论云:贵者,七世百千万亿无量世贵族,是名毕竟贵,不以一世二三等贵也。

檀弥端正

贤愚经云:佛在世时,舍卫国有一长者,生儿端正,富比树提伽。又金天天妇生时,俱感功德,井随生。又目连富,令布施其弟也。心初不信,目连化之,令见天上富乐方信。

女有宝珠

百缘经云:舍卫国中有长者生一女,头上有宝珠,取已复生,其家巨富。

尼拘律富。

毗尼母经云:有尼拘律陀长者巨富,有金[叠*毛]金犂,少一不满於千,恐与主等。有一子名毕般口延,父母命终後,家有碎金九十六斛,钱有八十亿勒沙,十万为一勒沙,奴婢仆使有千聚落。其妇字跋陀,容貌端正,舍之出家。

世常富贵

感通三宝录云:晋太康中,富人邸世常极富,宅中自立精舍于法兰,常在宅中受其供养。忽有老僧外来,足上有泥,常令奴洗,老僧不从,常私骂之,僧现通乘空而去,常每自扑悔过。

释氏六帖卷十九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