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

一、 以前关于地方氏族或望族的作品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以前我们所能见闻到的关于地方氏族或望族的作品大率不出四类:一是中国家谱学极盛时代的所谓郡谱;二是元明以来单行的地方氏族谱;三是明代以来方志中的氏族表或族望表;四是合传体的地方人物志和方志中合传体的人物列传。

从晋到唐是中国谱学极盛的时代,其极盛的一个表示是谱学内部的分化。郑氏《通志》说当时谱有六类:帝系、皇族戚里、总谱、韵谱、郡谱、家谱。《隋书·经籍志》列《冀州姓族谱》二卷、《洪州诸姓谱》九卷、《袁州诸姓谱》八卷:都是郡谱的好例子。晋贾弼有《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谱》,齐王俭有《新集诸州谱》,梁王僧孺亦有《十八州谱》,则因为包括州郡太多,名目虽为郡谱,实际等于总谱。无论如何,在这时期里,郡谱和其它种类的谱学作品是很多的;我以前曾经就《通志·艺文略》所开列的加以统计,把魏晋以前和五代以后的除去不算,共得155部,2365卷,其中郡谱占12部,205卷。这类作品虽多,似乎一本都没有留到现在,大约都变做五代丧乱的劫灰了。

五代谱学中绝以后,家谱的辑录既尚有待于欧、苏一类作家的提倡,郡谱当然更无人尝试。宋元以来,可举的例子实在是寥寥无几。就我个人所藏的言之,严格的郡谱或地方氏族谱只有下列的四五种。一是元成都费著的《成都氏族谱》,是张氏《适园丛书》的一部分。二是明末曹嗣轩的《休宁名族志》,四卷,存二卷半。北平图书馆藏有《新安名族志》一种,相传为元休宁陈栋所著,明嘉、万间,歙县郑佐、程尚宽、婺源洪垣、休宁曹诰、戴廷明、祁门叶本静、黟县吴让夫等屡有增补;实际上就是这部书的前身,不过旧本的范围是新安六邑,内容简略,本书的范围是休宁一邑,内容要详细得多。三是鄞县全祖望的《甬上族望表》。四是近人吴县王謇的《吴中氏族志考补》。明洪武间,卢熊辑《苏州府志》,列有《氏族》一门,王氏所考补的就是这一门。五是最近才杀青的许同莘氏的《河朔氏族谱略》。

方志中关于氏族的专门记载也不多见。上文所提的洪武《苏州府志·氏族》门,算是比较早的一例,后来王鏊于正德间修的《姑苏志》,和乾隆间修的《吴县志》,也都照旧列入,但没有什么增补。明末王志坚重修府志,便根本把它删去,所以目前通行的《苏州府志》便没有这一门。天启间程楷重修《平湖县志》,十门之一,也是氏族。清代章学诚于谱学颇多创见,其最著名的一端便是方志应特辟氏族一门。在他所手辑的方志里,也确乎都有这一门。《和州志》有《氏族表》,《永清县志》有《士族表》,《湖北通志稿》有《族望表》。略后阮元辑《扬州府志》,亦拟列氏族一表,但因故未成事实,阮氏自己说,“入都后,当事者有所碍而未之纂”。吴汝纶辑《深州风土记》,列有所谓《人谱》一门,其数量占全书五分之一。七八年前,柳诒徵先生等开始重修《江苏通志》,其采访条目中,于“社会志”下,也列有氏族一门,我当时曾因袁观澜先生的介绍,向柳先生建议把它扩充为望族志,与人物志相为表里;后来因经费关系,通志暂停修辑,这问题也就搁起了。

司马氏《史记》有世家的体例。李延寿《南史》《北史》采用“世家”的精神,又创为同族合传的新例。如今地方人物的记载也偶尔有用合传体的。明末江宁路鸿休著《帝里明代人文略》一书,就把一族的人,无论一人一传,或多人一传,全都归并在一处,而统称为一“宗”。那“宗”字起得很有趣,很可以和族望的“望”字互训。其次很著名的一例便是和我们的题目有直接关系的盛枫(丹山)的《嘉禾征献录》。盛氏也采用合传体。他在《凡例》中说:“仅分氏族,颇嫌于隘,因为爵位中寓氏族;位尊者前之,而子孙系其后。”仅分氏族,是不是一定失诸偏隘,也要看作者如何叙述;但尊者在前,子孙系后,是很道地的合传体裁,为一般地方征献的作品所未能见到与做到的。最近的一例是陈作霖辑的《金陵通传》。陈氏在《凡例》中也说,“金陵大郡,六朝世裔,往往而有;至明代勋卫谱牒,搜访尚多可考;类而叙之,亦故家乔木之思也。”

至于方志中合传的纂辑,则章学诚的《湖北志稿》便是一例。今见于《章氏遗书》中的,有武昌刘氏、黄冈朱氏、天门程氏谭氏、黄安王氏秦氏卢氏等各传;一氏少的八九人,多的二十余人,不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