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文心雕龙校读记

文心雕龙校读记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

原道第一(1)

发指

周濂溪称文以载道,所以显文章之大用。而彦和则论文原于道,所以探制作之本原。所谓道者,盖自然耳。昭明所选名曰《文选》,盖必文而后选,非文则不选也。其曰“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斯所以立文与非文之畦封。所谓文者,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综缉辞采,错比文华也。彦和揭原道以昭文心,砭藻采而崇自然,究极言之,亦曰神理而已。而道心惟微,神理设教,事虽出于沉思,义不归乎翰藻,斯实昭明选文之静臣,而为文章特起之异军。纪昀评齐梁文藻,日竞雕华,标自然以为宗,是彦和吃紧为人处,诚哉是言也。然而俪字无只,偶句必双。使事遣言,雕藻为甚。宁必本心如此,殆不免风气所囿乎!读者勿以辞害志可也。自文之本体言,则曰原道;自文之大用言,则曰明道。此篇由体达用,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校勘

夫玄黄色杂。明嘉靖刊本、清乾隆三年黄叔琳校注本同。乾隆辛亥金溪王氏重刊《汉魏丛书》本、乾隆五十六年长洲张松孙校注本“玄”改作“元”。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实”上有“人”字,“心”下有“生”字。振其徽烈。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振”作“褥”。玄圣创典。嘉靖本、黄本同。《汉魏》本、张本“玄”改“元”。原道心以敷章。嘉靖本、《汉魏》本以“敷章”[1]作“裁文”。黄校依《太平御览》改。旁通而无涯。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依《御览》“涯”改“滞”。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动”下无“者”字。黄校从《御览》增。玄圣炳耀。依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张本“玄”改“元”。

征圣第二

发指

彦和言“子政论文,必征于圣;稚圭劝学,必宗于经”,何必不与《旧唐书·韩愈传》称经诰之指归同趣。而卒言之曰:“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衔华佩实”四字,厥为彦和衡文之准绳。而重以赞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秀气成采之谓衔华,精理为文之谓佩实。昭明《文选序》谓“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而钟嵘《品诗》则曰:“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此佩实而不衔华者也。然范晔《后汉书·自序》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而“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政可类工巧图缋,竟无得也”。至唐独孤及为《李遐叔文集序》,以为文教下衰,乃至有饰其辞而遗其意者。则润色愈工,其实愈丧。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文不足言,言不足志。此衔华而不佩实者也。衔华而不佩实,其敝极于齐梁之雕藻。佩实而不衔华,其末流为宋元之语录。为失不同,而蔽则一。唯衔华而佩实,乃圣文之雅丽。佩实斯雅,衔华则丽。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雕琢情性,组织辞令,夫子文章,可得而闻。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其然岂其然乎!

校勘

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文”作“立”。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黄本、张本依孙汝澄改。嘉靖本、《汉魏》本“文”作“方”。然则志足而言文。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嘉靖本“志”作“忠”。征之周孔。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周”、“孔”倒。是以子政论文。嘉靖本无“子”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杨慎补。稚圭劝学。四字嘉靖本无。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杨慎补。虽欲訾圣。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訾”作“此言”二字。

宗经第三

发指

此篇与前篇《征圣》貌异心同。《征圣》亦言宗经,惟《征圣》明斯文之足言,《宗经》征文理之宗匠。《征圣》论繁略隐显,以明修辞之有法;《宗经》征诗书五经,以见立言之攸体。其《征圣》曰:“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断决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会适。……《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此论繁略隐显以明修辞之有法也。《宗经》曰:“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移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此则征《诗》、《书》五经以见立言之攸体也。《征圣》明斯文之足言,故曰:“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宗经》征文理之宗匠,故曰:“三极彝训,其书言经。……义既极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此其较也。本经术以为文宗,斯岂六代文士所知。而卒之曰:“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斯其不惬雕藻,何啻大声疾呼。

校勘

圣谟卓绝。嘉靖本、汉魏本“谟”作“谋”。黄本改,张本从之。墙宇重峻。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峻”作“踆”。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无“夫”字。又嘉靖本、《汉魏》本“入”作“人”。黄本从《御览》增改。故《系》称旨远辞文。嘉靖本“文”作“高”。黄本、《汉魏》本、张本依孙汝澄改。《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而张本乃云:“《书》实记言,然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按:“览文”九字,嘉靖三本别出在后。而训诂茫昧。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训诂”作“诂训”。诂训同书。嘉靖本、黄本同。《汉魏》本“诂训”作“训诂”。张本作“义训”。故最附深衷矣。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故”作“敢”。而张本无“最”字。“矣”字上乃有“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十四字。此十四字在嘉靖三本则系前“《书》实记言”句下。《礼》以立体。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以”作“记”。又《汉魏》本、张本“体”下有“宏”字。据事剬范。嘉靖本、黄本同。《汉魏》本、张本“据”字上有“用”字。张本“剬”作“制”。执而后显,采掇生言,莫非宝也。《春秋》辩理。嘉靖本无。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按《御览》补。张本“生言”“生”字作“王”字。一字见义。张本此下有“故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十字。嘉靖三本“观辞”九字别出在后,“故”作“则”,此处无之。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人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无“《尚书》”、“《春秋》”两句,而“览文”九字上“则”字改“然”字,系“《书》实记言”句下,“观辞”九字上,“则”字改“故”字,系“《春秋》辩理,一字见义”两句下。后生追取而非晚。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晚”作“晓”。前修文用而未先。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文”作“运”。则《易》统其首。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首”作“旨”。纪传移檄。嘉靖本、黄本、《汉魏》本“移”作“铭”。张本依朱谋改。

正纬第四

发指

经用明道,纬实诡理,而曰无益经典,有助文章,此可以定文学与理学之畦封。然经教不刊,故曰宗纬文倍适,必以正。

校勘

丝麻不杂。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麻”作“蔴”。图箓频见。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箓”作“录”。原夫图箓之见。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箓”作“录”。黄金紫玉之瑞。嘉靖本“瑞”作“理”。黄本、《汉魏》本、张本依孙汝澄改。采摭英华。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采”作“援”。

辩骚第五

发指

《正纬》者,正纬之非配经而作。《辩骚》者,辩骚之以继《诗》而起,然体慢于三代,而风雅于战国,所贵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堕其实,与《宗经》卒称“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意正相发。此刘氏之所欲辩也。纪昀言:“词赋之源出于骚,浮艳之根亦出于骚。”辩字极为分明,诚哉是言也。

校勘

《小雅》怨诽而不乱。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许天叙改。嘉靖本“诽”作“谤”。驷虬乘翳。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驷”作“”,形近而讹。夷羿日,木夫九首。嘉靖本“”作“蔽”,“夫”作“天”。黄本、《汉魏》本、张本依孙汝澄改“”,依谢兆申改“夫”。语其夸诞则如此。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夸”作“本”。固知楚辞者,体慢于三代。嘉靖本“慢”作“宪”。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据宋本《楚辞》改。故能气往轹古。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往”作“性”形近而讹。艳溢锱毫。嘉靖本作“绝益称豪”。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考宋本《楚辞》改。

明诗第六

发指

原诗之所为作。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与《原道》篇开宗明义,称自然之道同指。钟嵘品诗,最其论旨,亦以勿堕理障、勿用事、勿拘四声为尚。要厥归趣,不出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之旨。其论有与刘氏《明诗》相发者。钟嵘谓:“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此刘氏称建安以明诗,所谓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惟取昭晰之能者也。钟嵘谓:“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晋弘农太守郭璞、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而刘氏亦曰:“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袁、孙以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准此以观,大略可睹。惟钟嵘品诗,裁其品藻,而刘氏明诗,晰其流变。斯不同耳。

校勘

圣谟所析。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谟”作“谋”。理不空绮。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依朱谋改“绮”作“弦”,非是。按:绮者,绮丽之意。以诗者持也,持人情,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故曰理不空绮。继轨周人。嘉靖本、黄本同。《汉魏》本、张本“人”作“文”。清曲可味。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曲”作“典”。暨建安之初。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无“之”字。故能标(標)焉。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标(標)”作“摽”。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无两“则”字。黄本从《御览》增。则出自篇什。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出”、“自”两字倒。则道原为始。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原”作“源”。

乐府第七

发指

《乐》:辞以言志之谓诗,诗以和律之谓乐。诗持情性,义归无邪。乐本心术,务塞淫滥。而以魏之三祖,志不出于淫荡,辞不离于哀思,深相讥切。又曰:“艳歌婉娈,怨志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则是诗虽判,亦必无诗淫而雅者。其意为当时宫体竞尚轻艳发也,砭俗矫枉意溢言表。

校勘

声依永。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永”作“咏”。葛天八阕。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阕”作“阅”,形近而讹。殷整思于西河。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整”作“厘(釐)”。匹夫庶妇。嘉靖本“匹”作“及”。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许延改“匹”。乐盲被律。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盲”作“育”。张本“盲”作“胥”。制氏纪其铿锵。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铿”作“鉴(鑑)”。观其北上众引。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北”作“兆”。志不出于淫荡。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淫”作“滔”。荀勖改悬。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勖”作“最”。李延年闲于增损古辞。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閑”作“閒”。至于轩代鼓吹。依张本。黄本、《汉魏》本、嘉靖本“轩代”作“斩伎”。

诠赋第八

发指

诗贵持志,赋尚铺采。然而风归丽则,辞翦美稗,文虽新而有质,采虽绚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若乃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为赋之大戒也。则是铺采之赋,胥归于持志矣。

校勘

师箴瞍赋。依张本。嘉靖本、黄本、《汉魏》本脱“瞍”字。拓宇于楚辞也。依黄本。嘉靖本、张本“拓”作“招”。《汉魏》本作“括”。宋玉风钓。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钓”作“钧”。遂客主以首引。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主”作“至”,形近而讹。极声貌以穷文。嘉靖本无“声”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曹学佺补。王扬骋其势。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扬”作“杨”。皋朔已下。嘉靖本“朔”作“翔”。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曹学佺改“朔”字。乱以理篇。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乱”作“辞”,形近而讹。闵马称乱。嘉靖本“马”作“言”。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注:“元作焉。”庶品杂类。嘉靖本“庶”作“鹿”。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曹学佺改。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嘉靖本“明绚”作“朋约”。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据《御览》改作“明绚”。张衡《两京》,迅发以宏富。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发”作“拔”。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含”作“合”。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英杰”作“流”。故义必明雅。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必”作“以”。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扬”作“杨”,无“于”字。张本亦无“于”字。分歧异派。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歧”作“岐”,形近而讹。蔚似雕画。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似”作“以”。

颂赞第九

发指

颂者,盛德之形容,故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赞者,颂家之细条,斯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其用一神一人,颂主告神。其体一巨一细。颂,诵以显容,赞,促而不广,厥始事生奖叹,其既义兼美恶,辞趣非一,而流变正同。

校勘

鲁国以公旦次编。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国”作“人”。晋舆之称原田。嘉靖本“舆”作“兴”。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曹学佺改。仲武之美显宗。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仲武”作“武仲”,误。史岑之述熹后。嘉靖本“熹”作“僖”。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曹学佺改。虽浅深不同。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浅”、“深”二字倒。至于班傅之《北征》、《西巡》。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巡”作“逝”。以皇子为标(標)。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标(標)”作“摽”。汪洋以树义。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义”作“仪”。赞者,明也,助也。嘉靖本、张本无“助也”二字。黄本、《汉魏》本从《御览》增。及迁《史》固《书》。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迁史”作“史班”。又纪传后评。嘉靖本“后”作“侈”。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考《御览》改。而仲洽《流别》。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洽”作“治”,形近而讹。动植必赞。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必赞”作“赞之”。黄本从《御览》改。然本其为义。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无“本”字。黄本从《御览》增。促而不广。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广”作“旷”。黄本从《御览》改。昭灼以送文。嘉靖本、黄本同。《汉魏》本“送”作“述”。张本“送文”作“述义”。缕彩摛文。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彩”作“影”,形近而讹。

祝盟第十

发指

祈福以降神之谓祝。而曰“修辞立诚,在于无媿”。约誓以告神之谓盟。故知信不由衷,盟无益也。盖以立诚为宗,不以能文为本。“祝史陈信,资乎文辞。”而卒言之曰:“非辞之难,处辞为难。”即此可征《文心》、《文选》之歧趋。

校勘

祀遍群神。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神”作“臣”。昔伊耆始蜡。嘉靖本“耆”作“祈”。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柳应芳改。土反其宅。嘉靖本“反”作“及”。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许天叙改。爰在兹矣。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爰”作“爱”。即郊禋之词也。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词”作“祠”,形音近似而讹。及周之太祝,掌六祝之辞。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六祝”之“祝”讹作“祀”。祝币史辞。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祝”作“祀”。侲子殴疫。嘉靖本“疫”作“疾”。黄本、《汉魏》本、张本依王氏改。礼(禮)失之渐也。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礼(禮)”作“体(體)”。唯陈思诰咎。嘉靖本无“咎”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曹学佺补。颂体而祝仪。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祝”作“呪”。而降神务实。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务实”二字倒。定山河之誓。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誓”作“盟”。

铭箴第十一

发指

铭者,名也,观器而正名也。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义典则弘,文约为美”,取事必核以辨,摛文贵简而深,此箴之所与铭同。若乃箴全御过,故文资确切,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此箴之所与铭异。陆士衡赋文以为“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箴顿挫而清壮,斯确切矣。铭博约而温润,故弘润矣。

校勘

魏颗纪勋于景钟。嘉靖本“钟”作“铭”。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曹学佺改。赵灵勒迹于番吾。嘉靖本“吾”作“禺”。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杨慎改。秦昭刻博于华山。嘉靖本“博”作“传(傳)”。《汉魏》本“博”作“傅”。黄本、张本依朱谋改“博”字。吁可笑也。嘉靖本“笑”作“茂”。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曹学佺改。桥公之钺。依黄本。嘉靖本“桥”作“侨”,“钺”作“箴”。汉魏本、张本“钺”作“铭”。曾名品之未暇。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未”作“末”。《汉魏》本“品”作“器”。唯张载剑阁。嘉靖本“载”作“采”。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张本无“唯”字。斯文之兴。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无“之”字。战代已来。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代”作“伐”。作《卿尹州牧》二十五篇。依黄本。嘉靖本无“作”字,“二十”作“卄”。《汉魏》本、张本“二十”作“卄”。故文资确切。嘉靖本“资确”作“质确”。“确”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确”。

诔碑第十二

发指

诔,累德以叙悲。碑,碣石而赞勋。传神似面,听辞如泣,其为文制虽异,而资史才则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斯其较也。

校勘

易入新切。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张本“切”作“丽”。始序致感。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感”作“惑”。景而效者,弥取于工矣。嘉靖本“工”作“功”。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纪号封禅。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纪”作“始”。亦古碑之意也。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古”作“石”。事止丽牲。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止”作“正”。句无择言。嘉靖本、张本同。黄本、《汉魏》本“句”作“词”。

哀吊第十三

发指

哀与诔异。诔以累行,故谥加乎成德;哀以悼逝,故誉止于察惠。而吊又与哀异。短折曰哀,所以哭死。至到称吊,实用慰生。《记》曰:“知生者吊,知死者伤。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古人有别,刘氏已混。而刘氏原哀辞则曰:“奢体为辞,虽丽不哀。”及其论吊,又称:“华过韵缓,化而为赋。”必使情往会悲,文来引泣。所贵节促而文婉,辞哀而韵长尔。

校勘

而霍子侯暴亡。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无“子”字。始变前式。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式”作“戒”。张本“式”作“代”。怪而不辞。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辞”作“式”。所以不吊矣。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无“矣”字。晋筑虒台。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虒”作“虎”。史赵苏秦,翻贺为吊。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史”作“使”。及卒章要切。《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黄本“卒”作“平”。思积功寡。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功”作“切”。各其志也。依张本。嘉靖本、黄本、《汉魏》本无“其”字。

杂文第十四

发指

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而对问、七及连珠三者,放效特多。故详其流变,明其得失。极答问之末造,则曰:辞高而理疏,意荣而文悴。而穷七之末流,又称:文丽而义睽,理粹而辞驳。辞致不同,而义趣一揆。文丽而义睽,即辞高而理疏也。理粹而辞驳,即意荣而文悴也。纪昀言:“词高理疏,才士之华藻。意荣文悴,老手之颓唐。惟能文者有此病。”此论入微。

校勘

夸丽风骇。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夸”作“本”。始邪末正。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邪”作“雅”。张衡《应间》。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间”作“问”,形近而讹。庾《客咨》,意荣而文悴。嘉靖本“”作“凯”,“悴”作“粹”。黄本、《汉魏》本、张本“凯”依钦叔阳改“”,“粹”依朱谋改“悴”。时屯寄于情泰。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于”作“乎”。讽一劝百。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一”作“以”。里丑捧心。嘉靖本“丑”作“配”。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或典诰誓问。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诰”作“语”。各入讨论之域。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域”作“或”。

谐第十五

发指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者隐也。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盖意生于权谲,而事出于机急,与夫谐辞可相表里者也。会意适时,颇益讽戒。但本体不雅,其流易敝。空戏滑稽,有亏德音。

校勘

昔齐威酣乐。嘉靖本“威”作“宣”。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许天叙改“威”。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优㫋”、“优孟”倒作上孟下㫋。但本体不雅。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雅”作“杂(雜)”。而诋嫚媟弄。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媟”作“媒”。魏文因俳说以著《笑书》。嘉靖本“文”作“大”,“笑”作“茂”。黄本、《汉魏》本、张本改“笑”字,依孙汝澄改。虽抃推席。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抃”作“扑”。尤而效之。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而”作“相”。岂非溺者之妄笑。嘉靖本“笑”作“茂”。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昔还社求拯于楚师。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社”作“杨”。而君子嘲隐。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无“嘲”字。纤巧以弄思。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思”作“忠”。已兆其体。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兆”作“乖”。

史传第十六

发指

史之与传,本不连类。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然则记事谓之史,转经谓之传。来历既殊,用途不同。而鲁君子左丘明,因孔子史记,论本事而作传,汉博士谓《左氏》为不传《春秋》。《公羊》定元年传云:“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何注:“读谓经,传谓训诂。”此传解经而不记事之证也。传之隶史,肇于马迁,以配本纪。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纪以包举宏纲,犹《春秋》之经。传以委曲众端,犹丘明之传。丘明则传以解经,马迁则传以释纪也。而彦和谓左氏附经间出,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及史迁各传,人始区详而易览,述者宗焉。厥为史家有传之俶落。然彦和虑其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疏,斯固总会之为难也。或有同归一事,而数人分功。两记则失于复重,偏举则病于不周。此又铨配之未易也。彦和妙悟文心,而史学非其当行,亦复洞明本末如此。

校勘

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嘉靖本“无史者,使也。执笔左右”八字。“使之记也”,“也”作“已”。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胡孝辕补改。古者,左史记事者。嘉靖本无“古”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依孙汝澄补。洎周命惟新。依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张本“洎”作“自”。夫子闵王道之缺。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从《御览》增“昔者”二字。转受经旨以授于后。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于”作“其”。及至从横之世。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无“及”字。黄本从《御览》增。故即简而为名也。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即”作“节”。子长继志。嘉靖本“志”作“至”。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胡孝辕改。班《史》立纪,违经失实。嘉靖本“违”上有“并”字,“经”下无“失”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补“失”字。张衡司史。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司”作“同”。元帝王后。嘉靖本“帝王”作“年二”。黄本注依孙汝澄改。汉魏本同。张本作“平二”,注:“元作帝王。”孙改与黄注牴牾,未知孙改究何如也。然“帝王”二字义长。何有于二后哉。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二”作“三”。若司马彪之详实。嘉靖三本无“若”字。黄本从《御览》增。非妄誉也。至于晋代之书。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至”在“誉”字上。至邓璨《晋纪》。嘉靖本“璨”作“”。黄本、《汉魏》本依朱谋改。张本依《晋书》作“粲”。又摆落汉魏。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摆落”作“撮略”。黄本从《御览》改。虽湘州曲学。嘉靖本、《汉魏》本同。黄本、张本“州”作“川”。及安国立例。嘉靖本“安”作“交”。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必贯乎百氏。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氏”作“姓”。共日月而长存。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存”作“有”。至于纪编同时,时同多诡。嘉靖本脱“同时”二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胡孝辕补。勋荣之家。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荣”作“劳”。理欲吹霜煦露。嘉靖本、《汉魏》本“煦”作“喷”。黄本、张本从《御览》改。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嘉靖本“又”作“入”,无“为”字。《汉魏》本亦无“为”字。黄本、张本从《御览》增“而”。“又”字三本同。唯素心乎。依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张本“心”改“臣”。而赢是非之尤。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赢”作“嬴”,形近而讹。

诸子第十七

发指

桐城姚鼐为《古文辞类纂》,以为论辨类者,盖原于古之诸子,各以所学著书诏后世。而彦和则别诸子以离于论,以为陆贾《典语》、贾谊《新书》、扬雄《法言》、刘向《说苑》、王符《潜夫》、崔实《政论》、仲长《昌言》、杜夷《幽求》,咸叙经典,或明政术,虽标论名,归乎诸子。何者?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之流。辞若相破,而义相成。

校勘

而战代所记者也。嘉靖本、张本同。黄本、《汉魏》本“代”作“伐”。尸佼兼总于杂术。嘉靖本“佼”作“狡”。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柳应芳改。逮汉成留思。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留”作“普”。九流鳞萃。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无“九”字。谰言兼存。嘉靖本“谰”作“(谄)”。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是以世疾诸,混同虚诞。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作“洞”。六虱(蝨)五蠹。黄本、张本同。嘉靖本“蝨”作“虱”。《汉魏》本作“风(風)”,则“虱”之讹。药之祸。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作“辕”。每环奥义。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奥”作“其”。慎到析密理之巧。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析”作“折”。《品[2]氏》鉴远而体周。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远”作“达”。崔实《政论》。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政”作“正”。或叙经典。《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黄本“或”作“咸”。虽(雖)明乎坦途。嘉靖本“虽(雖)”作“难(難)”,“乎”作“于”。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

论说第十八

发指

刘彦和以为,论者弥纶群言,研精一理,而斥越理横断,反义取通者。以为览文虽巧,而检迹知妄。至于说者,悦也。言咨悦怿,过悦必伪。自非谲敌,唯忠与信。而诘陆士衡“炜晔谲诳”之说以为无当。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安可以曲论哉!故知论尚积理,说贵立诚。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者也。按陆士衡《文赋》:论精微而朗畅,说炜晔以谲诳。“炜晔谲诳”之说,信如彦和所讥矣。至云“论精微而朗畅”,则与彦和之言相发。精微以意言,朗畅以辞言。弥纶群言,斯朗畅矣。研精一理,斯精微矣。

校勘

圣哲彝训曰经。嘉靖本“哲”作“世”。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按《玉海》改。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嘉靖本“无爽”作“有无”,“圣”字上无“则”字。黄本、张本从《御览》改。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嘉靖本无“精”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严尤《三将》。嘉靖本“尤”作“允”。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陆机《辨亡》。嘉靖本“亡”作“正”。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然亦其美矣。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无“亦”字。次及宋岱、郭象。嘉靖本“岱”作“代”,“象”作“蒙”。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逮江左群谈。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无“逮”字。才不持论,宁如其已。依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张本“才”作“言”,“论”作“正”,“宁”作“论”。穷于有数,追于无形。嘉靖本无两“于”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从汪氏本增。钻坚求通。依张本。嘉靖本、黄本、《汉魏》本“钻”作“迹”。览文虽巧,而检迹知妄。依张本。嘉靖本、黄本、《汉魏》本“知”作“如”。若秦延君之注《尧典》。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延君”作“君延”。黄本依杨慎改。羞学章句。嘉靖本“羞”作“差”。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可为式矣。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为”作“谓”。兑为口舌,故言咨悦怿。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无“兑为口舌,故”五字。过悦必伪,故舜惊谗说。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无“故舜惊谗说”五字。郦君既斃于齐镬。嘉靖本、黄本、张本同。独《汉魏》本“既”作“即”。

诏策第十九

发指

原诏策之始,则曰轩辕唐虞,同称为命。命之为义,制性之本也。极诏策之流,则斥孔北海文教丽而罕於理[3]为乖,而以诸葛孔明、庾稚恭理得辞中为善。彦和论文,其要归于制性而主理,所以矫时枉而救世靡也。

校勘

故授官锡允。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官”作“管”,“允”作“”。并称曰命。命者,使也。依张本。嘉靖本上“命”字作“令”。黄本、《汉魏》本两“命”字皆作“令”。然按下文,明称“秦并天下,改命曰制”。自以作“命”为是。敕戒州部。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部”作“邦”。策封王侯。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封”作“对(對)”。《易》称君子以制度数。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度”、“数”二字倒。策封三王。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封”作“对(對)”。劝戒渊雅。嘉靖本“劝”作“观”。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赐太守陈遂。嘉靖本“赐太守”作“责博士”。黄本、《汉魏》本、张本考《汉书》改。雅诏间出。嘉靖本“雅”作“惟”。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互管斯任。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互”作“牙”。故引入中书。嘉靖本无“引入”二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按《御览》补。体宪风流矣。嘉靖本“宪”作“虑”。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眚灾肆赦。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眚”作“青”。周穆命郊嘉靖本“郊”作“邓”。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考《穆天子传》改。当指事而语。嘉靖本、张本“语”作“诰”。黄本、《汉魏》本从《御览》改。在三罔极。嘉靖本“罔”作“同”。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许天叙改。各诒家戒。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贻”作“赂”。庾稚恭之明断。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稚”作“雅”。教之善也。嘉靖本、张本“教”作“辞”。黄本、《汉魏》本从《御览》改。《诗》云:有命自天。明命为重。《周礼》曰:师氏诏王。明诏为轻。依张本、嘉靖本、黄本、《汉魏》本“有命自天”下作“明为重也”。“师氏诏王”下作“为轻命”。

檄移第二十

发指

檄者,皦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必使事诏而理辨,气盛而辞断。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所贵文晓而喻博,辞刚而义辨。故檄移为用,事殊敌我,其在金革,则逆党用檄,顺命资移。然而植义扬辞,同归刚健,辞不可缓,义不取隐,此其较也。

校勘

董之以武师者也。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武师”作“师武”。诘苞茅之阙。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诘”作“诰”,“苞”作“菁”。责箕郜之焚。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箕”作“其”。则称恭行天罚。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恭”作“龚”。使声如冲(衝)风所击(擊)。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冲(衝)”作“衡”,“击(擊)”作“系(繫)”。布其三逆。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布”作“有”。陈琳之檄豫州。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脱“豫州”二字。章密太甚。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密”作“实”。发邱摸金,诬过其虐。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摸”作“模”,“虐”作“虚”。皦然露骨矣。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骨”作“固”。张本“骨”作“布”。坚同符契。嘉靖本“同”作“用”。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曹学佺改。蓍龟成败。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蓍”作“著”。推压鲸鲵。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推”作“惟”。

封禅第二十一

发指

自唐以前,不知封禅之非,故封禅为大典礼,而封禅文为大著作,特出一门,盖郑重之。时移世易,论者不贵。然云意古而不晦于深,文今而不坠于浅,可云载笔之准绳,文章之法式。

校勘

铭号之祕祝。嘉靖本无“祝”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铭”改“名”,并补一“祝”字。祀天之壮观矣。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无“矣”字。秦始皇铭岱。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亡“始”字。诵德铭勋。嘉靖本“诵”作“请”。黄本、《汉魏》本、张本依孙汝澄改。则文自张纯。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自”作“字”。叙离乱。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乱”作“分”。张本“乱”作“合”。虽文理顺序。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顺”作“烦”。张本“顺”作“颇”。而日新其采者。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采”作“来”。

章表第二十二

发指

彦和审辨名实,尤严核体。故曰:“章者,明也。诗云‘为章于天’,谓文明也。其在文物,赤白曰章。表者,标也。《礼》有《表记》,谓德见于仪。其在器式,揆景曰表。章表之目,盖取诸此也。”“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循名课实,以章为本者也。”“所以对扬王庭,昭明心曲。既其身文,且亦国华。”然恳恻者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使。子贡云:“心以制之,言以结之。”盖一辞意也。而要其归,则一以立诚为本。

校勘

则章表之义也。嘉靖本、黄本同。《汉魏》本、张本“则”作“即”。又作书以赞。嘉靖本、黄本同。《汉魏》本、张本“赞”作“缵”。言事于王。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王作“主”。谓德见于仪。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无“于”字。三辞从命。嘉靖本无“辞”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补。曹公称为表不必三让。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必”作“止”。故能缓急应节矣。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无“矣”字。则张华为俊。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俊”作“俦”。原夫章表之为用也。嘉靖本“之”作“文”。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循名课实,以章为本者也。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无“章”字。张本“章”作“文”。然恳恻者辞为心使。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恻”作“惬”。浮侈者情为文使。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文”作“出”。张本“使”作“屈”。盖一辞意也。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一”作“以”。丽于黼黻文章。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于”作“以”。献替黼扆。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替”作“僭”。

奏启第二十三

发指

奏之为笔,本于明允笃诚。启用沃心,所贵文而不侈。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要以砭六朝文胜之敝。

校勘

劾愆谬。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愆”作“僭”。言敷于下。嘉靖本无“言”字。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晁错之兵事。嘉靖本“事”作“卒”。黄本、《汉魏》本、张本依孙汝澄改。辞亦通畅。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畅”作“明”。王观教学。嘉靖本、《汉魏》本、张本“王”作“黄”。黄本从魏志改“王”。甄毅考课。嘉靖本、《汉魏》本“甄”作“瓯”。黄本、张本依朱谋改。灾屯流移。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作“世交屯移”。温峤恳切于废役。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切”作“恻”。故位在鸷击。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鸷”作“挚”。若夫傅咸劲直。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咸”作“盛”。《礼》疾无礼。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疾”作“嫉”。诟病为切者哉。嘉靖本“诟”作“话”。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或云谨启。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云谨”作“谨密”。必敛饬入规。依黄本。嘉靖本、张本“饬”作“彻”。《汉魏》本“饬”作“散”。还上便宜。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上”作“士”。

议对第二十四

发指

“议之言宜,审事宜也。”应诏而陈政之谓对策,探事而献说之谓射策,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议以文浮于理为病,而曰:“陆机断议,亦有锋颖,而谀词勿剪,颇累文骨。”策以言中理准为的,则称:“魏晋已来,稍务文丽,以文纪实,所失已多。”文胜极于齐梁,人以繁缛为功,家以深隐为奇,而刘氏独称辩洁为能,明核为美,空骋其华,固为事实所摈,设得其理,亦为游词所埋。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此其《文心》之所以炤映千古,卓绝一时也。

校勘

舜畴五人。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人”作“臣”。鲁桓务议。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务”作“预”。迄至有汉。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至”作“今”。贾捐之之陈于珠崖。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上一“之”字缺。秦秀定贾充之谥。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谥”作“谧”。而铨贯有叙。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有”作“以”。观通变于当今。嘉靖本、《汉魏》本、黄本同。张本“通”、“变”二字倒。田谷先晓于农。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田”作“佃”。空骋其华。嘉靖本、黄本同。《汉魏》本、张本“空”上有“苟”字。设得其理,亦为游辞所埋。《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理”、“埋”二字上下倒。黄本“理”字下有“矣”字。证验古今。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无“证”字。及后汉鲁丕。嘉靖本“丕”作“平”。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独入高第。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独”作“以”。并前代之明范也。嘉靖本“前”作“明”。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而雉集乎堂。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乎”作“平”。治体高秉。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治”作“洽”。

书记第二十五

发指

“书者,舒也。舒布其言,陈之简牍,……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战国以前,君臣同书。秦汉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迄至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笺。记之言志,进已志也。笺者,表也。表识其情也。”然则“笺记之为式,既上窥乎表,亦下睨乎书。使敬而不慑,简而无傲”,此记与书之分也。

校勘

总为《尚书》。《尚书》之为体。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上“尚”字为“之”字,下“尚”字缺。君子小人可见矣。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无“可”字。取象乎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乎”作“于”。嘉靖本“夬”作“史”。赵至叙离。嘉靖本“叙”作“赠”。黄本、《汉魏》本、张本依王性凝改。笺者,表也。表识其情也。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表”、“识”二字倒。张本“牋“作“箋”。黄香奏笺于江夏。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牋”作“箋”。则有符契券疏。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券”作“劵”。《九章》积微。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微”作“徵”。五音以正。嘉靖本、《汉魏》本、张本重“音以正”三字。八刑克平。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刑”作“辟”。管仲下令如流水。依张本。嘉靖本、黄本、《汉魏》本“令”作“命”。如匠之制器也。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无“如”字。符者,孚也。嘉靖本“孚”作“厚”。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券者,束也。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券”作“劵”,下仿此。关闭当审。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当”作“由”。孙亶回圣相也。嘉靖本“回”作“四”。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签(籤)者,纤(纖)密者也。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签(籤)”作“纤(纖)”。体貌本原。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体(體)”作“礼(禮)”。丧言亦不及文。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文”作“交”。囊漏储中。依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张本“漏”作“”。称掩目捕雀。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雀”作“省”。而浮藻之所忽也。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浮”作“无”。

神思第二十六

发指

前二十五篇重在辨体,《原道》以标首,而揭自然以为宗。后二十五篇蕲于明法,《神思》以提纲,而翘虚静以见意。其曰“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皆为六朝文胜雕藻组丽者痛下箴砭。雕藻则害静,组丽则征实。宁所云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者哉!

校勘

驯致以绎辞。嘉靖本、张本同。黄本、《汉魏》本“绎”作“怿”。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似宿构(搆)。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如”、“似”两字倒,“搆”作“構”。然则博闻为馈贫之粮。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闻”作“见”。

体性第二十七

发指

开宗明义,以为“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而卒以赞曰:“辞为肤根,志实骨髓。”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辞极昭彰。又曰:“雅丽黼黻,淫巧朱紫。习亦疑真,功沿渐靡。”所以砭齐梁藻丽之习者至矣。

校勘

炜烨枝派者也。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烨”作“熠”。

风骨第二十八

发指

刘氏以为“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兹术或违,无务繁采”。《神思》一篇,既云酌理以富才,及此著论,又欲盈气以振采。曰理与气,文心攸寄,实开八家之先声,而为六朝之异军。

校勘

索莫乏气。嘉靖本“莫”作“课”,“气”作“风”。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杨慎改。乃其骨髓峻也。嘉靖本、张本同。黄本“峻”作“畯”。《汉魏》本“峻”作“骏”。则云时有齐气。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齐”作“济”。则云有逸气。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有”字上有“时”字。夫翚翟备色,而翾翥百步。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无“而”字。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无“而”字。若夫镕经铸典之范。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铸”作“冶”。然后能莩甲新意。嘉靖本、《汉魏》本同。黄本、张本“莩”作“孚”。珪璋乃骋。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骋”作“聘”。

通变第二十九

发指

《旧唐书·韩愈传》载:愈常以为魏晋已还,为文者多相偶对,而经诰之指归,不复振起。故所为文,抒意立言,自成一家。而刘氏言通变,则曰“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矫讹翻浅,还宗经诰。……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可久,穷而反本。盖齐梁之绮体既成滥调,则经诰之古文转属新。通变寓于复古,推陈斯以出新。文章转变,此其枢关。

校勘

志合文则。嘉靖本“则”作“财”。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许无念改。至于序志述时。嘉靖本、《汉魏》本、黄本同。张本“时”作“词”。魏之篇制。依张本。嘉靖本“篇”作“荐”。黄本、《汉魏》本依许无念改作“策”。风末气衰也。依张本。嘉靖本、《汉魏》本、黄本“末”作“味”。故练青濯绛。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绛”作“锦”。固无端涯。嘉靖本“固”作“因”。黄本、《汉魏》本、张本按颂文改。乃颖脱之文矣。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颖”、“脱”二字倒。乘机无怯。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怯”作“法”,张本作“跲”。

定势第三十

发指

此篇亦标自然以为宗,而砭南朝诡巧取新之病。而又惧尚势者之或流张脉偾兴,而不必妙造自然,故曰“文之任势,势有刚柔,不必壮言慷慨,乃称势也”。意极周匝。陆云自称“往日论文,先辞而后情,尚势而不取悦泽”。而彦和则以为“情固先辞,势亦须泽”。八字不刊。夫先辞而后情者,六朝文胜之敝也。尚势而不取悦泽者,八家矫枉之过也。

校勘

涧曲湍回。嘉靖本“湍”作“文”。黄本、《汉魏》本、张本依王性凝按本赞改。效骚命篇者。嘉靖本“骚”作“验”。黄本、《汉魏》本、张本依王性凝改。功在铨别。嘉靖本“功”作“切”。黄本、《汉魏》本、张本从《御览》改。则准的乎典雅。嘉靖本“典雅”作“雅颂”。黄本、《汉魏》本、张本从《御览》改。故文反正为乏。嘉靖本“乏”作“之”。黄本、《汉魏》本、张本从《左传》改。必颠倒文句。嘉靖本“句”作“向”。黄本、《汉魏》本、张本依王性凝改。因利骋节。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因”作“四”。力止襄陵。《汉魏》本、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止”作“心”。

情采第三十一

发指

齐梁文胜,日竞于雕藻,有采无情,有文无理,故彦和力矫其枉。譬于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故知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原也。而卒以赞曰:“吴锦好渝,舜英徒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胥为齐梁绮靡对病发药。

校勘

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常”亦作“尝”。研味《孝》、《老》。嘉靖本、张本同。黄本、《汉魏》本“孝”作“李”。将欲明理。依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张本“理”作“经”。舜英徒艳。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舜”作“蕣”。

镕裁第三十二

发指

规范本体谓之镕,剪截浮词谓之裁。义之骈枝,二义两出,未能镕也。文之肬赘,同辞重句,失于裁也。裁则芜秽不生,融则纲领昭彰。

校勘

是以草创鸣笔。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鸣”作“鸿”。献替节文。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替”作“赞”。条贯统序。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统”作“始”。次讨字句。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字”作“定”。适分所好。嘉靖本、《汉魏》本、黄本同。张本“适”作“随”。善敷者辞殊而义显。嘉靖本、《汉魏》本同。黄本、张本“义”作“意”。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省”作“音”。盖崇友于耳。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于”作“干”。乃情苦芟繁也。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芟”作“”。

声律第三十三

发指

文之声律,有和有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而刘氏论指,重和而不重韵。以为“韵气一定,故余声易遣;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属笔易巧,选和至难;缀文难精,而属韵甚易”。所谓和者,沈休文《宋书·谢灵运传论》以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此之谓异音相从,亦此之谓和体抑扬。

校勘

声含宫商。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含”作“合”。摛文乖张。《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黄本“摛”作“摘”。良由内听难为聪也。嘉靖本“内”作“外”。黄本、《汉魏》本、张本依王性凝改。响有双叠。嘉靖本“双叠”作“动静”。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流于字句。嘉靖本“字”作“下”。黄本、《汉魏》本、张本依商孟和改。虽纤意曲变。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意”作“毫”。瑟资移柱。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移”作“多”。籥含定管。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含”作“舍”。失黄钟(鐘)之正响也。嘉靖本、张本同。黄本、《汉魏》本“鐘”作“鍾”。疎识阔略。依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张本“疎”、“识”二字倒转。南郭之吹竽耳。嘉靖本“南”作“东”。黄本、《汉魏》本、张本依叶循父改。标情务远。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情”作“清”。调钟(鐘)唇吻。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钟(鐘)”作“鍾”。

章句第三十四

发指

刘氏以为:“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故章者明也,句者局也。局言者联字以分疆,明情者总义以包体。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又因句法而类及押韵,以为“改韵从调,所以节文辞气。贾谊、枚乘,两韵辄易,则韵微躁;刘歆、桓谭,百韵不迁,则唇吻告劳”。陆云称“四言转句,以四句为佳”。辨章极析。

校勘

句之清英。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清”作“青”。追媵前句之旨。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媵”作“胜(勝)”。若辞失其朋。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朋”作“明”。据事似闲。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閑”作“閒”。辞忌失朋。嘉靖本“失”作“告”。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离合同异。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合”、“同”二字倒。

丽辞第三十五

发指

刘氏以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唐虞之文,“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满招损,谦受益”,“岂营丽辞,率然对尔。《易》之文系,圣人之妙思也。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至逊清仪征阮元,张而大之,以作《文言说》。然彦和卒言其蔽,以为“气无奇类,文乏异采,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不如阮氏之过为主张也。

校勘

而皋陶赞文。嘉靖本、张本同。黄本、《汉魏》本“文”作“云”。则句句相衔。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句”作“八”。割毫析厘。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割”作“剖”。长卿《上林赋》云。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亡“赋”字。征(徵)人之学。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征(徵)”作“微”。理自见也。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自”作“斯”。精味兼载。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味”作“未”。

比兴第三十六

发指

比者切类以指事,兴则环譬以托讽。诗者,持也。持其志无暴其气,掩其情无露其词。直抒己意,始于唐人,宋贤继之,遂成倾泻,比兴道衰,风雅以尽。子游曰:“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迁流以至今日,世变日急,以含蓄蕴藉为亡生气,以赤裸裸地为尽文章之美,感条畅之气,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然诗有比兴,文亦有比兴。周秦诸子,去古未远。孟子得比,庄生善兴。战国一策,处士横议,恢廓声势,辞兼比兴。至唐宋八家,昌黎感概身世,托讽龙马,东坡扬言切事,尤工设譬以称于世。

校勘

兴则环譬以寄讽。依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寄”作“记”,音近而讹。席卷以方志固。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席卷”作“卷席”。楚襄信谗而三闾忠烈。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楚”、“襄”二字倒。张本作“衰楚”,疑嘉靖本亦作“衰楚”,“襄”与“衰”形似而讹。声似竽籁。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竽作芋何异纠。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作“缠”。如慈父之畜子也。黄依本赋。嘉靖本、《汉魏》本、张本“畜”作“爱”。马融《长笛》云。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长笛”作“赋”。范蔡之说也。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之说也”作“说之”。茧曳绪。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茧曳”作“玺抽”。至于扬班之伦。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扬”作“杨”。若刻鹄类鹜。嘉靖本“鹄”作“鹤”。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

夸饰第三十七

发指

文之夸饰,莫盛齐梁。而彦和欲酌《诗》、《书》之旷旨,剪扬、马之盛泰,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可谓矫矫不同流俗者。

校勘

孟轲所云: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依黄本。嘉靖本脱“云”字。《汉魏》本、张本脱“所”字。子云《羽猎》。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羽”作“校”。娈彼洛神。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娈”作“栾”。惟此水师。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师”作“怪”。此欲夸其威而饰其事。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无“饰”字。

事类第三十八

发指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是以将赡才力,务在博见。然综学在博,而取事贵约,校练务精,捃理须核也。

校勘

陈政典之训。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政”作“正”。及扬雄《百官箴》。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百”作“六”。华实布濩。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濩”作“护(護)”。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学”、“饱”二字倒。又嘉靖本两句末有“者”字。必列膏腴。黄本、张本同。《汉魏》本、嘉靖本“列”作“裂”。捃理须核。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理”作“摭”。刘劭《赵都赋》云。黄本、张本同。嘉靖本“赋”字下有“客”字。《汉魏》本“赋”字下有“有”字。或微言美事,置于闲散。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无“散”字。

练字第三十九

发指

练字固以奇诡为难,然贵妙造自然,出以浑成。纪昀评云:“胸富卷轴,触手纷纶,自然瑰丽,方为巨作。若寻检而成,格格然著于句中,状同镶嵌,则不如竟用易字。文之工拙,原不在字之奇否。沈休文‘三易’之说,未可非也。若才本肤浅,而务于炫博以文拙,则风更下矣。”斯为通人之论。至湘乡曾文正公集中《复陈右铭太守书》,论文章戒律,则谓“识度曾不异人,或乃竞为僻字涩句以骇庸众,斫自然之元气,斯又才士之所同蔽,戒律之所必严”。而兴化刘熙载著《文概》,亦谓文中用字,在当不在奇。如宋子京好用奇字,亦一癖也。彦和此篇,无甚玄解,独同字相犯之重出,以为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数语深识甘苦。

校勘

《周礼》保氏,掌教六书。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保氏”作“保章氏”。及李斯删籀而秦篆兴。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及”作“乃”。汉初草律。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草”作“章”。鸣笔之徒。依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张本“鸣”作“鸿”,依朱谋改。非师传(傳)不能析其辞。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传(傳)”作“傅”。孔徒之所纂。嘉靖本“纂”作“慕”。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讽诵则绩在宫商。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绩”作“续”。三权重出。嘉靖本“出”作“幽”。黄本、《汉魏》本、张本依钦叔阳改。曹摅(攄)诗。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摅(攄)”作“据(據)”。于常文则龃龉为瑕。嘉靖本“龃龉”作“铦”。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诗骚适会。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骚”作“验”。则黯黕而篇暗。嘉靖本“黕”作“默”。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

隐秀第四十

发指

隐者,文外之重旨;秀者,篇中之独拔,而要归于自然会妙。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不秀矣。道法自然,彦和论文之宗旨。晦塞为深者,皇甫湜、孙樵是也,至樊宗师而极。雕削取巧者,徐陵、庾信是也,至王、杨、卢、骆而甚。

校勘

义主文外。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主”作“生”。譬爻象之为互体。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互”作“玄”。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互”作“玄”,“化”、“成”二字倒。始正而末奇至此闺房之悲极也。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无。朔风动秋草。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朔”作“凉”。非研虑之所果也。嘉靖本、《汉魏》本同。黄本、张本依谢兆申“果”改“求”。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亡“晦塞”八字。

指瑕第四十一

发指

此篇未能揭要。

校勘

虽宁僭无滥。嘉靖本“僭”作“降”。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谢兆申改。夫辩疋而数首蹄。依张本。嘉靖本、黄本、《汉魏》本“疋”作“言”。又嘉靖本、黄本“首”作“筌”。

养气第四十二

发指

彦和以为:“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故宜从容率情”,优柔适会,非惟调畅文气,抑亦涵养文机。《神思》篇虚静之说,可以参观。

校勘

若夫器分有限。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器”作“气”。怛惕之盛疾。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怛”作“恒”。张本“盛”作“成”。叔通怀笔以专业。嘉靖本、《汉魏》本“叔”作“敬”。黄本、张本依孙汝澄改。夫学业在勤,功庸弗怠,故有锥股自厉,和熊以苦之人。黄本、《汉魏》本、张本、嘉靖本“功庸弗怠”四字、“和熊以苦之人”六字并脱。

附会第四十三

发指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章句》篇称:“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即此之所谓附会,后世之所谓章法。湘乡曾文正公集中有《复陈右铭太守书》,谓:“一篇之内,端绪不宜繁多,譬如万山旁薄,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否则首尾衡决,陈义芜杂,滋足戒也。”亦与彦和所称附辞会义,务总纲领义同。

校勘

斯缀思之常数也。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常”作“恒”。锐精细巧。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巧”作“乃”。夫文变无方。嘉靖本、《汉魏》本同。黄本、张本“无”作“多”。或尺接以寸附。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尺”作“片”。然后节文自会。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节”、“文”二字倒。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并驾齐驱,而一毂统辐。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无“并驾齐驱”一句。昔张汤拟奏而再却。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拟(擬)”作“疑”。若夫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脱“会词切理”两句。寄深写远。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深”作“在”,“写”下有“以”字,“远”下有“送”字。

总术第四十四

发指

其言汗漫,未喻厥指。而卒以赞曰:“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务先大体,鉴必穷源。乘一总万,举要治繁。思无定契,理有恒存。”则即前《论说》篇所云“弥纶群言,研精一理”,及《神思》篇云“贯一为拯乱之药”,譬三十之幅,共成一毂,以是为总术而已。总术者,总百虑于一致,以是为术焉尔。兴化刘熙载《文概》曰:“《国语》言‘物一无文’,后人当更知物无一则无文。盖一乃文之真宰,必有一在其中,斯能用夫不一者也。此之谓总矣。”然而总之必有其术焉,《文概》又曰:“《文心雕龙》谓‘贯一为拯乱之药’,余谓贯一尤以泯形迹为尚,唐僧皎然论诗所谓抛针掷线也。”又曰:“一语为千万语所托命,是为笔头上担得千钧。然此一语正不在大声以色,盖往往有以轻运重者。”此则总之术也。

校勘

可强可弱。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强”作“张”。故知九变之贯匪穷(窮)。嘉靖本“贯”作“实(實)”、“穷(窮)”作“躬”。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杨慎作“贯”,依孙汝澄作“穷(窮)”。芜者亦繁。嘉靖本“芜”作“无”。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朱谋改。不必尽窕摦之中。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衍一“桍”字。岂能控引情源。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情”作“清”。弃术任心。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弃”作“无”。乃多少之并惑。嘉靖本“并”作“非”。黄本、《汉魏》本、张本依许天叙改。

时序第四十五

发指

此篇明文变染乎世情,而特曼衍其辞。其可考信者,爰自汉室,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余影,于是乎在。自哀平陵替,光武中兴,群才稍改前辙,华实所附,斟酌经辞,盖历政讲聚,故渐靡儒风者也。降及献帝、建安之末,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至魏正始,篇体轻澹。而晋则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其大略也。

校勘

平王微而《黍稷》哀。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王”作“生”。叹儿宽之拟(擬)奏。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拟(擬)”作“凝”。美玉屑之谭。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美”作“笑”,“谭”作“谏”。班彪参奏以补令。嘉靖本“奏”作“表”。黄本、《汉魏》本、张本依张振豪改。贾逵给札于瑞颂。嘉靖本“札”作“礼”,“瑞”作“端”。黄本、《汉魏》本、张本依张振豪改。则有班傅三崔。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傅”作“传(傳)”。于叔德祖之侣。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于叔”作“子俶”。逮明帝秉哲。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秉”作“束”。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繫)乎时序。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知”作“治”,“系(繫)”作“繁”。自明帝以下。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脱“帝”字。文思光被。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光”作“充”。蔚映十代。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代”作“伐”。暧焉如面。依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张本“暧”作“旷”。

特色第四十六

发指

物色者,谓春秋代序,景物相感,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也。诗人丽则而约言,以少总多,斯情貌无遗。辞人丽淫而繁句,触类而长,故重沓舒状。然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四序纷回,而入兴贵闲。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

校勘

两字连形。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连”作“穷”。文贵形似。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形”作“则”。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析”作“折”。

才略第四十七

发指

《时序》篇总论其世,此篇各论其人。其尤精切者,如谓:“卿、渊已前,多俊才而不课学;雄、向以后,颇引书以助文。”又曰:“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又曰:“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士龙朗练,以识检乱,故能布采鲜净,敏于短篇。”称量以出,不爽刌分。

校勘

敖择楚国之令典。嘉靖本“敖”作“教”。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曹学佺改。赵衰以文胜从飨。嘉靖本“衰”作“襄”。黄本、《汉魏》本、张本依曹学佺改。公孙挥善于辞令。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挥”作“翚”。议惬而赋清。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惬”作“揠”。故扬子以为文丽用寡者长卿。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故”作“正”。能世厥风者矣。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能”作“龙(龍)”。迹其为才。依黄本。嘉靖本、《汉魏》本、张本下衍一“也”字。李尤赋铭。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尤”作“充”。思洽议高。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奇”作“立”。士龙朗练,以识检乱。嘉靖本“练”作“陈”。黄本、《汉魏》本、张本依王嘉弼改。并桢、幹之实才。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桢”作“杶”。成公子安,选赋而时美。嘉靖本、黄本、张本同。《汉魏》本“时”作“辞”。孙盛、干宝,文胜为史。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干宝”作“子实”。遗风籍甚。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籍”作“藉”。

知音第四十八

发指

知音之难,贵古贱今,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一也;崇己抑人,会已则嗟讽,异我则沮弃,二也;信伪迷真,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三也。而欲知音,务先博观。操千曲而声即晓,观千剑而器自识矣。

校勘

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脱“者”字。醖藉者见密而高蹈。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藉”作“籍”。

程器第四十九

发指

此篇明言近代辞人,务华弃实。历数文人无行,而卒之曰:“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王戎开国上秩,而鬻官嚣俗。”有慨乎其言之也!岂为范云、沈约发乎?范、沈二人,皆以能文章有高名,媚梁武以倾齐祚。而《梁书》本传载,云迁尚书右仆射,犹领吏部,坐违诏用人免。又称约自负高才,昧于荣利,乘时藉势,颇累清谈。彦和目睹文人浇薄,故为发愤一道尔,陈古以监今有心人哉!

校勘

垣墉立而雕墁坿。《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墁”作“朽”,黄本作“杇”。孙楚狠愎而讼府。黄本、张本同。嘉靖本“狠”作“佷”。《汉魏》本作“悢”。涓流所以寸折者也。黄本、《汉魏》本同。嘉靖本、张本“折”作“析”。既其然矣。嘉靖本、黄本、《汉魏》本同。张本脱“既”字。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文”作“大”。固宜蓄素以弸中。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弸”作“刚”。散采以彪外。嘉靖本“采”作“悉”。黄本、《汉魏》本、张本依龚方中改。

序志第五十

发指

彦和自序“《文心》之作,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而致嘅于“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矫世救枉意,跃言表而见。近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乃谓彦和之意,以为文章本贵修饰,可谓强作解人者矣。庸讵知原道宗经,彦和所论,乃唐韩愈古文之先声乎?

校勘

故用之焉。嘉靖本“故”字上有“夫”字,“之”字下有“焉”字。“焉”字,黄本、《汉魏》本、张本按《广文选》补。拔萃出类。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类”作“颖”。夫自肖貌天地。嘉靖本、黄本“自”作“有”。《汉魏》本、张本依曹学佺改。禀性五行。嘉靖本、《汉魏》本、张本同。黄本“行”作“才”。方声气乎风雷。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乎”作“于”。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至观澜而索源。自“执”字起至“而”字止,凡三百二十二字,嘉靖本无之。于是搦笔和墨。黄本、张本同。《汉魏》本“笔”作“管”。若乃论文叙笔。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脱“乃”字。则囿别区分。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囿”作“品”。原始以表末。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末”作“时”。上篇以上。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上”作“一”。至于割情析采。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割”作“剖”。笼圈条贯。黄本、张本同。嘉靖本、《汉魏》本上有“必”字。苞会通阅声字。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苞”作“包”,“包”字、“阅”字上各有一“以”字。怊怅于知音。嘉靖本“怊怅”作“怡畅”。黄本、《汉魏》本、张本依王性凝改。亦不胜数矣。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不”字下有“可”字,而末无“矣”字。何能矩矱。黄本、《汉魏》本、张本同。嘉靖本“矩矱”作“规短”,“短”系“矩”之讹也。

彦和《文心》,盖发愤郁结之所为作。其大指归于振经诰以捄雕藻,先理道而后文华。阮文达谓彦和《雕龙》渐开四六之体,此论《雕龙》之文尔。若论宗旨,彦和自序明矣。盖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而谓《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而《原道》以开宗,《征圣》以明义,裁核浮滥,还宗经诰,盖树八家古文之规模,而扫六朝俪体之缛芜者也。论者乃谓彦和之意,以为文章本贵修饰,尚得谓之知言乎?特其文章,好为偶对,骈四俪六,足于徐、庾外自树一帜。孝穆长书记而善言事,子山工碑版而擅铺叙,而彦和《雕龙》则善议论而工析理,咸以所长,鼎足千古。其刻本以乾隆三年黄叔琳校注纪昀评朱墨刊本为通行。黄校注颇有遗议,而纪评之于训诂义理,则核审归于至当。取涵芬楼景印明嘉靖刊本、乾隆辛亥金溪王氏《重刊汉魏丛书》本、乾隆五十六年长洲张松孙注本,与黄校纪评本互雠一过。《雕龙》旧有明杨慎批点、梅子庚音注,以其相沿既久,别风淮雨,往往有之。虽子庚自谓校正之功,五倍于杨,然中间脱讹,故自不乏。至黄校,盖因杨点梅校而增订之者。独其注出黄客某甲所为,繁芜未得要领。而张注则先外舅王公笏堂遗书。注者行实无闻,惟自序称:余也宦场,一麾出守。家原儒素,酷类任昉之贫;学媿书淫,深慕张华之积云云。尾署乾隆五十六年,岁在重光大渊献九月既望,长洲张松孙鹤坪氏并书。略可考见时代仕履。凡例八条,其第四条称:梅子庚元本雠校精,得黄昆圃本依据参考,其字句间有多寡不同,仍照梅本刊刻。第五条称:注释梅本简中伤繁,黄本繁中伤杂,参考之中,略为增损云云。盖刊据梅本,而注则增损梅、黄两刻而重定之者。自序称:视梅注而加详,集杨评而参考,略避雷同,再加剞劂。虽非甚精,而亦罕本。

中华人民造国之十九年九月十八日,无锡钱基博。

* * *

(1)据民生印书馆1935年版校印。原版为繁体竖排,今改为简体横排,必要之处在括号内注其繁体字字形。

[1]章字原脱,据文意补。

[2]原文如此。按他本《文心雕龙》当作“吕”。

[3]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据《御览》改“罕於理”为“罕施”,以为“於”字为“施”之误。

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