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

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卷第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嬰童無畏住心第三

夫蠰蟲非定蠰。鯤魚不必鯤。出泥乍拂虛空。搏水忽臥風上。羝羊之人譬之。愚童之心亦如。羝羊無自性故遷善。愚童內熏力故厭苦。至如護戒生天堂修善脫地獄。惡下之心稍發欣上之願初起。於是求歸依彼天龍盡虔誠此神鬼。仰拔苦悲祈與樂眄。影隨形而直響逐聲而應。三途苦果畢前因出。四禪樂報感今緣昇。因果不可不信。罪福不可不慎。鐘谷之應良有以也嬰童據初心得名。無畏約脫縛樹稱。故文云。復次祕密主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復次祕密主以此心生死流轉。於善友所聞如是言。此是天大天與一切樂者。若虔誠供養一切所願皆滿。所謂自在天梵天。乃至彼聞如是心懷慶悅。慇重恭敬隨順修行。祕密主是名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第八嬰童心(此明護戒歸依外三寶)釋云。復次祕密主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者。謂已能造齋施見其利益。即知三業不善皆是衰惱因緣。我當捨之護戒而住。由護戒故現世獲諸善利。有大名聞身心安樂。倍復增廣賢善命終而得生天。譬如種果已成受用其實故曰受用種子也又云。從一種子而成百千果實。是一一果實復生若干。展轉滋育不可勝數。今此受用果心。復成後心種子亦復如是。故曰受用種子也。經云。祕密主以此心生死流轉於善友所聞如是言。此是天大天與一切樂者。若虔誠供養一切所願皆滿。所謂自在天等。乃至彼聞如是心懷慶悅慇重恭敬隨順修行。祕密主是名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第八嬰童心。已知尊行之人宜應親近供養。又見持戒能生善利。即是漸識因果今復聞善知識言有此大天能與一切樂若虔誠供養所願皆滿。即能起歸依心也雖未聞佛法。然知此諸天因修善行得此善報。又漸解甄別勝田。復聞佛法殊妙必能歸依信受。故為世間最上心也。問曰。前說自在天等皆是邪計。今復云歸依此等是世間勝心。與前何有異耶。答曰。前是不識因果之心。但計諸法是自在天等所造。今由善根熟故。於生死流轉中求無畏依。欲效彼行因冀成勝果故。不同前計也。商羯羅是摩醯首羅別名。黑天梵音嚕捺羅。是自在天眷屬。龍尊是諸大龍。俱吠羅等皆世所宗奉大天也。梵天后是世間所奉尊神。然佛法中梵王離欲無有后妃。從波頭摩以下。所謂得叉迦龍。和修吉龍。商佉龍羯句摘劍龍。大蓮華龍。俱里劍龍。摩訶泮尼龍。阿地提婆龍。薩陀龍。難陀等龍皆是世間所奉尊神也。天仙謂諸五通神仙。其數無量故不列名。圍陀是梵王所演四種明論。大圍陀論師是受持彼經能教授者。以能開示出欲之行故應歸依也。於彼部類之中。梵王猶如佛。四圍陀典猶如十二部經。傳此法者猶如和合僧。時彼聞如是等世間三寶歡喜歸依隨順修行是第八生死凡夫無畏依也。又云。祕密主。世間因果及業若生若滅繫屬他主空三昧生是名世間三昧道者。釋云。謂一切世間三昧。以要言之。至於究竟之處皆滅壞因果及從因辨果時所有作業。謂此三事若生若滅皆繫屬於他。他謂神我也。所以然者。若行人不解正因緣義而修證諸禪。必當計著自心以為內我。彼見世間萬法因心而有則謂由神我生。設令不依內我必依外我即是自在梵天等也。若深求此中至頤。自然撥除因果唯我性獨存。乃至無一法入心而證空定。最是世間究極之理。是故垂盡三有還墮三途。雖於禪定中發種種世間勝智具五神通。研其宗趣終歸是處。故以斯一印。統收一切世間三昧道(此表諸外道世間三昧)外道有九十六種大外道九萬三千眷屬外道。總為十六。

十六外道嗢陀南。

因中有果雨際計 從緣顯了數聲執

去來實有勝與時 計我實有犢子等

計常論者伊師迦 全分有無俱非常

靜慮天眼計實常 無繫計宿餓投巖

自在變化世間因 丈夫時等不平因

害為正法為食肉 上下有邊邊無邊

不死矯亂祕不別 諸法無因依定尋

欲界人天色靜慮 無色細色斷滅無

空見論者一切無 依尋定等如是說

鬥諍劫時諍行者 我是最勝餘下劣

計清淨者浴殑河 或持狗戒露灰等

吉祥論者博食時 為事不成供日月

釋曰。第一執因中有果論者。梵云伐利娑此云雨際。即劫毘羅僧佉弟子。雨際外道計因常恒具有果性。第二計從緣顯了論者。此二別。一數論外道。計法體自本有從眾緣顯。二聲論外道。計聲體是常而但從緣宣吐顯了。第三計去來實有論者。此二別。一勝論。二時論外道。計有過去計有未來。其相成就猶如現在實有非假。第四計我實有論者。即彼數勝離繫獸主赤衣遍出。計即離蘊。非即非離犢子部等。並我實有而是一常。第五計常論者。伊師迦外道等。計全常分常有想常無想常俱非常。由依靜慮起宿住智。及由天眼妄計實常。第六計宿作論者。謂無繫外道。彼所計執世間士夫現所受苦。皆由宿作惡為因。由勤精進吐舊業。故自餓投巖修諸苦行。第七計自在論者。凡諸世間士夫所受。彼計以自在變化為因。或餘丈夫時方本際自然虛空極微我等不平等因。第八計害為正法論者。謂諍竟劫諸婆羅門為欲食肉妄立論言。若於祠中害諸生命。能祀所害若諸助伴皆得生天。第九計邊無邊等論者。謂即依止諸靜慮故。於彼世間住有邊想。住無邊想俱不俱想。上下有邊於傍無邊。第十計不死矯亂論者。謂四種不死矯亂外道。若有人來問世出世道。彼便稱云。我事不死淨天。淨天祕密不應記別等。第十一計諸法無因見論者。謂無因外道。謂依靜慮及依尋伺。計一切法無因而起我及世間皆無因生。第十二計斷論者。謂計七事斷滅。欲界人天色四靜慮粗四大色如病如箭。四無色處細色如癰若我死後斷滅無有。第十三計空見論者。謂依尋伺或依靜慮斷見外道。起如是見。計無因果無有施與。無有祠祀定無妙行及與惡行二業果報。乃至世間無真羅漢。第十四計最勝論者。謂鬥諍劫諸婆羅門是最勝種。剎帝等是下劣種。諸婆羅門是梵王子腹口所生。餘則不爾。第十五計清淨論者。謂有妄計。於殑伽河等沐浴支體。所有諸惡悉皆除滅第一清淨。復有外道計。持狗戒或持油墨戒。或持露形戒。或持灰戒或持自苦戒或持糞穢戒。及現涅槃計為清淨。第十六計吉祥論者。謂依尋思或依靜慮。但見世間日月博蝕星宿失度為事不成。故勤供養日月星等。大誦咒安置茅草。謂曆數者作如是計。

次明修定。定者梵云禪那。奮云思惟修亦云功德林。新云靜慮義翻為定。謂於所觀境令心心所專注為性。若云三昧耶此云等持。若云三摩地此云等至。若云三摩呬多此云等引。若云三摩缽底三摩缽帝此云均等。皆是定也。地繫有八四禪四空。界繫有二謂色無色。有多差別唯辨異生(自下依順正理論。瑜伽文同之)初靜慮者。正理論云。世俗無間總緣欲界粗苦障三隨一行相。諸解脫道緣初根本靜妙離三隨一行相。謂上中下隨三品因當生三天處。第二靜慮者。論云。世俗無間總緣初禪粗苦障三隨一行相。諸解脫道緣二靜慮靜妙離三隨一行相。謂上中下。隨三品因當生三天處。第三靜慮者。論云。世俗無間總緣二禪粗苦障三隨一行相。諸解脫道緣三靜慮靜妙離三隨一行相。謂上中下。隨三品因當生三天處。第四靜慮者。論云。世俗無間總緣三禪粗苦障三隨一行相。諸解脫道緣四下三靜妙離三隨一行相。謂上中下。隨三品因當生三天處。

無色界者。處別有四。俱舍論云。世俗無間及解脫道。如次能緣下地上地為苦粗障及靜妙離。彼四近分離下地染。第九解脫道現在前時。必入根本。受無異故。色四靜慮能化十四心。無色界中有定無通故。

次明三界諸天。亦是嬰童之心。故經云。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言護戒生天且有三種。一外道護戒生天。二二乘護戒生天。三菩薩護戒生天。今明異生。天有二十八種。大分為三。一欲界。二色界。三無色界。

三界諸天總頌。

欲色無色三界天 欲界六天色十八

無色界天有四種 魔波旬天在欲頂

日月星等遊空天 四王所攝乘風轉

欲界九天因頌(四天王天中分日月星三天故為九)。

下品三種修十善 得生星月日天宮

中品三種十善戒 四忉時分三天處

上品三種十善業 得生都樂他化天

如是九種欲界天 皆從三三十善來

六天身量壽命成婬頌。

四忉夜睹樂他化 如是六天初生時

五六七八九十歲 如是形體膝化生

身長半里一一半 二里二半及三里

人間五十及百年 為一晝夜成月歲

以是日月數年歲 四王五百忉一千

自上四天壽命等 重重倍增應當知

六欲諸天皆染心 四忉地居形交婬

時分相抱睹執手 化樂相笑化他視

欲界六天去海數量伽陀。

四王四萬由 忉利八萬旬

時分十六萬 睹史三十二

化樂六十四 他百廿八萬

如是六欲天 去海一一倍

初二地居天 後四雲為地

初欲界有六天。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已上二為地居天)三夜摩天四睹史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已上四為空居天)。

第一四天王天亦有三種。一下三層級。二日月星宮。三四大王天。一明下三層級者。俱舍論云。蘇迷盧山有四層級。始從水際盡第一層。相去十千踰繕那量。第二第三層亦各十千量。此三層級傍出圍繞。最初層級出十六千。第二第三八四等千量。最下藥叉神名堅手所住。持鬘住第二。恒憍住第三。此三皆是四大天王之所攝。起世經云。缽手夜叉宮。縱廣六十由旬。上二如次四十二十由旬。七重欄楯七寶所成樹林池沼眾鳥和鳴。四大王天處及帝釋等宮青衣藥叉。並皆此類大力鬼也。二明日月星宮。是亦名遊虛空天古名逝宮。智度論云。修下之下品十善生諸星宮。修下之中品十善生於月宮。修下之上品十善生於日宮。并施燈明等。俱舍論云。日月眾星齊妙高半。依風而住。謂諸有情業增上力。共引風起。繞妙高山空中旋環。運持日等令不停墜。日五十一踰繕那。月五十踰繕那。星最小者唯一俱盧舍。其最大者十六輪繕那。日輪下面頗胝迦寶。水珠所成能熱能照。月輪下面頗那迦寶。水珠所成能冷能照。唯一日月普於四洲。夜半日沒中晝夜有增減。四大王天天眾所住。若空居者住日月等宮。若地居天住妙高層級。七金山上亦有天居。是四天王所部村邑。即身量壽量同四王天三四大王天者。起世經云。妙高半腹東面。提頭賴吒天王宮名上賢。南面毘樓博叉天王宮名善現。西面毘樓勒叉天王宮名善觀。北面毘沙門天王。彼有三宮。一名毘舍羅婆。二名伽婆缽帝。三名阿荼槃多。此諸宮等普皆縱廣六十由旬。七重欄楯七寶所成。若異生等修中之下品十善則生其中。俱舍論云。蘇迷盧山第四層級。去海四十千。傍出二千量。四大王天及眷屬共所住止。又云。於中最下依地居天。形交成婬與人無別。隨彼天中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欻爾化生。彼天初生如五歲人。生已身形速得成滿身長半里。其壽量者。人間五十年為彼一晝夜壽五百歲。依華開合諸鳥鳴靜天眾寤寐建立晝夜。彼不放逸當生自上。若放逸者便退墮故。二明忉利天。忉利天者此云三十三天。俱舍論云。去海八萬踰繕那。三十三天住蘇迷盧頂。其頂四面各八十千。山頂四角各有一峰。高廣量等五百踰繕那。有藥叉神名金剛手。止住其中守護諸天。於山頂上有善見。宮面二千五百周萬踰繕那。金城量高一踰繕那半。其地平坦赤金所成。俱用百一雜寶嚴飾。是天帝釋所都大城。中殊勝殿。面二百五十周千由旬。城外東北有圓生樹。三十三天受欲樂處。外西南角有善法堂。諸天時集詳論如法不如法事。起世經云。帝釋宮外有三十三天宮。若異生等修中之中品十善則生其中。俱舍又云。於中第二依地居天。形交成婬與人無別。隨彼天中男女膝上。有童男女欻爾化生。初生如六歲人。生已速成身長一里。其壽量者。人間一百年為彼一晝夜壽命千歲。依華開合諸鳥鳴靜天眾寤寐建立晝夜。彼不放逸當生自上。若放逸者便退墮故。三夜摩天者此云時分。依俱舍論去海十六萬踰繕那。此天依空寶雲為地。若異生等修中之上品十善則生其中俱舍論云。夜摩天眾纔抱成婬。隨彼天中男女膝上。有童男女欻爾化生。彼天初生如七歲人。生已速成長一里半。彼不放逸當生自上。若放逸者便退墮故。四都支多天者此云知足。依俱舍論去海三十二萬踰繕那。寶雲為地。下天放逸上天闇鈍。故云知足。一生補處菩薩當生其中。若異生等修上之下品十善則生其中。俱舍云。執手成婬。隨彼天膝上。有童男女化生。初生如八歲人速成長二里。彼不放逸當生自上。若放逸者便退墮故。五化樂天者。俱舍論云。去海六十四萬踰繕那。寶雲為地。樂受自化諸妙欲境。彼於自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若異生等修上之中品十善則生其中。樂變化天唯相向笑笑即成婬。謂彼天膝上有男女化生。初生如九歲人速成長二里半。彼不放逸當生自上。若放逸者便退墮故。六他化自在天者。依俱舍論去海一百二十八萬踰繕那。寶雲為地彼於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故曰他化欲界頂也。若異生等修上之上品十善則生其中。他化自在相視成婬。隨彼天膝上有男女化生。初生如十歲人速成長三里。彼不放逸當生自上。若放逸者便退墮故。魔波旬天者。起世經云。他化天上初禪之下。於中有魔波旬宮殿。身光劣上勝下。威力自在與佛捔力。屬他化攝更不別開。

第二明色界。色界四禪十八天伽陀。

色界十八諸天等 皆由三種因緣生

梵眾梵輔大梵天 此是三天名禪初

寶雲為地無天女 色界天中無晝夜

身長半一一由半 壽命半劫一一半

第二靜慮。

少光無量極光淨 如是三天為二禪

厭下有漏粗苦障 欣二根本靜妙離

下中上順生三天 身二四八踰繕那

壽量三四八大劫 生上退下由放不

第三靜慮。

少淨無量遍淨天 如是三天名三禪

厭下有漏粗等三 欣三五支靜等三

身長十六三十二 六十四踰繕那量

第四靜慮。

無雲福生廣果大 無想無繁無熱天

善現善見色究竟 此是九天名第四

初三異生厭與欣 下中上住生初三

十八禪支頌。

初三各五支 二四各有四

尋伺喜樂定 捨念知樂禪

初五初五支 二五三根本

淨喜樂一境 捨念各清淨

不苦樂及定 如次二四四

色界十八天去海量伽陀。

二百五十六萬 五百一十二萬

梵眾輔天如次 大梵住二淨中

一千二十四萬 二千四十八萬

四千九十六萬 少無極三天數

八千百九十二 此是少淨去海

一萬六千三百 八十四萬由旬

三萬二千七百 六十八萬踰繕

無量遍淨二天 去海數量配知

六萬五千五百 三十六萬無雲

十三萬千七十 二萬由延福生

二十六萬二千 一百四十四萬

廣果天之數量 無想天無別處

五十二萬四千 二百八十八萬

一百四萬八千 五百七十六萬

二百九萬七千 一百五十二萬

四百一十九萬 四千三百四萬

八百三十八萬 八千六百八萬

無繁無熱善現 善見究竟五天

如次知去海量 初後二二倍數

四欲三禪諸天 寶雲地四禪無

正理論八十云。生色界者有三緣故。一由因力。謂於先時近及數修為起因故。二由業力。謂先曾造感上地生順後受業。彼業異熟將起現前。勢力能令進起彼定。以若未離下地煩惱必定無容生上地故。三法爾力。謂器世界將欲壞時。下地有情法爾能起上地靜慮。以於此位所有善法由法爾力皆增盛故。諸有生在色界之中起靜慮時。由上二緣及法爾力。若生欲界起上定時。一一應知加由教力。由教力者謂人三洲。天亦應聞微故不說。俱舍十一云。色界天眾於初生時。身量周圓具妙衣服。一切天眾皆作聖言。謂彼言詞同中印度。又云。色界天中無晝夜別。但以劫數知壽短長。彼劫壽短長與身量數等。謂若身量半踰繕那壽量半劫。若彼身量一踰繕那壽量一劫。乃至身量長萬六千壽量亦同萬六千劫。先列靜慮天名自下依名具釋。

初靜慮有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第二靜慮有三天小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第三靜慮有三天。小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第四靜慮有九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梵眾天者。正理論云。大梵所有所化所領故名梵眾。依論云。去海二百五十六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依初近分。世俗無間厭欲有漏。粗苦障三隨一行相。諸解脫道欣初根本五支靜慮靜妙離三隨一行相。離生喜樂下品順住則生其中。身長半踰繕那壽量半劫。即二十中劫大半為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梵輔天者。正理論云。於梵王前行列侍衛故名梵輔。准論。去海五百一十二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依初世道。厭欲有漏。粗苦障三隨一行相。諸解脫道欣初根本五支靜慮。靜妙離三隨一行相。離生喜樂中品順住則生其中。身長一踰繕那壽量一劫。即四十中劫大半為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大梵王者。正理論云。廣善所生故名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獲得中間定故。最初生故最後沒故。身長一踰繕那半壽量一劫半。即六十中劫大半為劫。居梵輔天有高臺閣。名大梵天。一主所居非有別地。如尊處座四眾圍繞。大梵梵輔壽量身量無尋受等皆有別故。小乘唯凡大乘亦聖故。初靜慮地等小千界。第二靜慮三。小光天者。正理論云。自地天內光明最小故名小光。准論去海一千二十四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依二近分。世道無間厭下有漏粗三隨一。諸解脫道欣二根本四支靜慮靜三隨一。定生喜樂下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二踰繕那壽量二劫。自此已上大全為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無量光天者。正理論云。光明殊勝量難測。故名無量光。准論去海二千四十八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依二近分。世道無間厭下有漏粗三隨一。諸解脫道欣二根本四支靜慮靜三隨一。定生喜樂中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四踰繕那壽量四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極光淨天者。正理論云。淨光遍照自地處。故名極光淨。准論去海四千九十六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依二近分。世道厭下粗三隨一。諸解脫道欣二根本四支靜慮靜三隨一。定生喜樂上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八踰繕那壽量八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第二靜慮等中千界。第三靜慮三天。小淨天者。正理論云。意地受樂說名為淨。於自地中此淨最劣。故名小淨。准論去海八千一百九十二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厭下有漏粗苦障三隨一。欣三根本五支靜慮靜妙離三隨一行相。離喜樂定中下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十六踰繕那壽量十六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無量淨天者。正理論云。此淨轉增難測故名無量淨。准論去海一萬六千三百八十四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厭下有漏粗三隨一。欣三根本五支靜慮靜三隨一。離喜樂定中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三十二踰繕那壽量三十二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遍淨天者。正理論云。此淨周普故名遍淨。意顯更無樂能過此。准論去海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厭下有漏欣三根本五支靜慮。離喜樂定上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六十四踰繕那壽量六十四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第三靜慮等大千界。第四靜慮九天。無雲天者。正理論云。以下空中天所居地如雲密合。故說名雲。此上諸天更無雲地。在無雲首故說無雲。准論去海六萬五千五百三十六萬踰繕那。若異生等厭下欣上四支靜慮。下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一百二十五踰繕那壽量一百二十五劫。身壽俱減三者。異受順究竟故。生上退下准說應知。故自上名不動離八災患故。福生天者。正理論云。更有異生勝福。方所往生故說名福生。准論去海十三萬一千七十二萬踰繕那。若異生等依四近分。厭下有漏粗三隨一。欣四根本四支靜慮靜三隨一。中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二百五十踰繕那壽二百五十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廣果天者。正理論云。居在方所異生果中。此最殊勝故名廣果。准論去海二十六萬二千一百四十四萬踰繕那。若異生等依四近分。厭下有漏粗三隨一。欣四根本四支靜慮靜三隨一。上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五百踰繕那壽量五百劫。生上證寂准說應知。無想天者。俱舍論云。有法能令心心所滅。想為滅首名無想天。謂廣果天有高勝處。異生外道依彼靜慮。彼執無想為真解脫。起出離想而修此定。定是善故能招彼天。身量壽量同廣果故。從彼沒已必生欲界五趣不定。先修定行勢力盡故。於彼不能更修定故。如箭射空力盡墮故。無繁天者。正理論云繁謂繁雜或謂繁廣。無繁雜中此最初故。繁廣天中此最劣故。准論去海五十二萬四千二百八十八萬踰繕那。樂慧上流為三緣故。受生現樂遮煩惱退。必先雜修第四靜慮。如是有漏中間剎那。前後剎那無漏雜故。下品三心生無繁故。無熱天者。正理論云。已善伏除雜修靜慮上中品障。意樂調柔離諸熱惱。故名無熱。准論去海一百四萬八千五百七十六萬踰繕那。樂慧上流為三緣故。以彼等根最堪能故。諸樂行中彼最勝故。如是有漏中間剎那。前後剎那無漏雜故。中品六心生無熱故。善現天者。正理論云。已得上品雜修靜慮。果位易彰故名善現。准論去海二百九萬七千一百五十二萬踰繕那。樂慧上流為三緣故。受生現樂遮煩惱退。必先雜修第四靜慮。以彼等根最堪能故諸樂行等彼最勝故。如是有漏無漏雜故。上品九心生善現故。善見天者。正理論云。雜修定障餘品至微。見極清徹故名善見。准論去海四百一十九萬四千三百四萬踰繕那。樂慧上流為三緣故。受生現樂遮煩惱退。必先雜修第四靜慮。以彼等根最堪能故。諸樂行中彼最勝故。如是有漏無漏雜故。然上勝品十二心現前生善見故。阿迦膩吒天此云色究竟天。色究竟天者。正理論云。更無色處於有色中能過於此名究竟。准論去海八百三十萬八千六百六萬踰繕那。樂慧上流為三緣故。以彼等根最堪能故。諸樂行中彼最勝故。如是有漏無漏雜故。然上極品經十五心生究竟故。此色界頂上無色故。

第三無色界(自下唯明異生)無色界天伽陀。

空識無所非非想 如是四處名無色

依空識無近無間 厭下有漏粗等三

欣空識無靜等三 四蘊為身生其中

非想異生如是念 唯有非想非非想

與上相違寂靜妙 此是解脫生其中

壽二四六八萬劫 三處上根亦逸不

非非一處必生下 如箭射空力盡墮

正理八十云。生色無色總有二緣。一由因力。二由業力。具引如前。諸有生在上二界中起無色定。由因業力非法爾力。無雲等天不為三災之所壞故。若生欲界起無色定於前二上加由教力。准上應知。無色所居及有無色。大小乘等所說不同。起世經云。阿迦尼上更有諸天。名空無邊等。又正理論經部師云。然無色界心等相續無別有依。上座部云。言無色界心與心所更互相依。如三蘆束相依而住。俱舍論一切有云。無色界中都無有處。以無色法無有方所。過去未來無色不住方所理決然故。但異熟生差別有四謂空無邊等。此四非由處有上下。但由生故勝劣有殊。對法諸師說。彼心等依眾同分及與命根而得相續。大眾部云。然無色界有細色身。阿含經云。舍利弗入涅槃時。色無色天空中淚下如春細雨。波闍波提入涅槃時。色無色天佛邊側立。然大乘唯識論等。許無色界有定果色而無業果通果色。故瑜伽五十三云。無色界中有定境色能變一切。故五十四云。色無色天變身萬億共立毛端。華嚴經云。菩薩鼻根聞無色界宮殿之香。仁王經云。無色諸天所散之華。華如須彌香如車輪。諸師不同具引如上。若言無色容二界中。許有色者何妨色上。無色界中天處有四。一空無邊處天。二識無邊處天。三無處有處天。四非想非非想處天。一空無邊處者。俱舍論云。修加行時思無邊空。離第四禪生名空無邊處。然異生等依空處近分。諸無間道厭下有漏粗三隨一。諸解脫道欣空根本靜三隨一即生其中。四蘊成身依命根眾同分。壽命二萬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二識無邊處者。俱舍論云。修加行時思無邊識。離空無邊處生名識無邊處。然異生等依識處近分。諸無間道厭下有漏粗三隨一。諸解脫道欣識根本靜三隨一即生其中。四蘊成身依命根眾同分。壽命四萬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三無所有處者。俱舍論云。修加行時思無所有。離識無邊處生名無所有處。然異生等依無所有處近分。諸無間道厭下有漏粗三隨一。諸解脫道欣無所有根本靜三隨一即生其中。四蘊成身依命根眾同分。壽六萬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四非想非非想者。俱舍論云。由想昧劣。謂無明勝想得非想名。有昧劣想故名非非想。然異生等依非想非非想處近分。修加行時作如是念。諸想如病如箭如癰。若想全無便同癡闇。唯有非想非非想中與上相違寂靜美妙。解脫道滿即生其中。四蘊成身壽八萬劫此為有頂後生下故。

此是天乘有二種義。一淺略二深祕。初淺略如前說深祕者。後真言門是也。所謂嬰童無畏住心者。是所謂天乘。若只解淺略義則沈淪生死不得解脫。若解真言實義。則若天若人若鬼畜等法門皆是祕密佛乘。故文云我則天龍鬼等(云云)言我則大日如來。大日經有諸天人鬼等真言。其數無量。如是真言五字為本。彼五字真言曰。

^h□^b□^h□^b□^h□

初字如如上有空點。即如如不可得同於大空。具說如別。又有諸世天等普明心真言。

^h□^h□^h□^h□^h□^h□^b□^h□^h□^b□^e□^h□^h□^h□^b□^b□^h□^h□^h□^h□^h□^e□^h□^h□^h□^b□^h□^h□^h□^h□^b□^h□^h□^h□^h□^h□h□^h□^h□^b□^h□^h□^h□^b□^h□^h□^h□^h□^h□^h□^h□^h□

若廣說者。三界中二十八種天各各有真言。若略攝者皆攝此一真言。外金剛部雖其數無量。而攝五類八部盡。盧迦盧迦。世間即是暗冥之義。所謂無明。此字俱皆有阿聲。即本無義。無暗即是真實明也。阿盧迦是明。迦羅作也。所謂是照義作明也。以作明相現此八部等普現之身。而除彼暗使作明行令世間明。薩□一切。提婆天。那伽龍。夜乞叉健闥□阿修羅揭露荼緊那羅摩呼羅伽。並八部名。你等諸部攝。訶□馱夜心。那也伽沙也攝也。攝此八部等心而令作明。費只多囉揭帝種種行也。亦是巧色之義隨類示現一切可愛樂身名巧色。亦是雜色義。以種種行種種雜色法門。為除世間之暗。即是諸明中無比義。顯句義如是。若深祕釋。一一字皆以字門義釋。且初一字為體。即是一切諸法相義為字相。字義者。一切諸法相不可得義。言一切世間緣起之法具種種色種種種形種相。若入阿字門悉離一切相。離相之相無相不具。是則法身普現色身。各各具四種曼荼羅。若有眾生能解此義則世天真言與大日真言無二無別。若不解深祕則觸途為縛。不得出生死證解脫一一字門應如是釋。所有人天外道等無量法教皆悉攝一字真言盡。誦此一字即為持一切人天法門。若解深祕義。從此門則證法界身。故經云。世尊得一切智智。為無量眾生廣演分布。隨種種趣種種性欲種種方便道。宣說一切智智。或聲聞乘道。或緣覺乘道。或大乘道。或五通智道。或願生天。或生人中及龍夜叉乾闥婆。乃至說生摩踰□羅伽法。各各同彼言音。住種種威儀。而此一切智智道一味。所謂如來解脫味。又云。又現執金剛普賢蓮華手菩薩等像貌。普於十方宣說真言道句法。所謂初發心乃至十地次第此生滿足。言等者。八部天鬼等外金剛部也。又大毘盧舍那如來。說諸佛菩薩天龍鬼等真言印訖。即告祕密主言。如是上首諸如來印。從如來信解生。即同菩薩之□幟。其數無量。乃至身分舉動住止。應知皆是密印。舌根所轉眾多言說應知皆是真言。

祕密漫荼羅十住心論卷第三(終)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