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大学教育

教育理念篇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合影(左侧站立者为蔡元培)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1912年2月8日)

近日在教育部,与诸同人新草学校法令,以为征集高等教育会议之预备,颇承同志饷以谠论。顾关于教育方针者殊寡,辄先述鄙见以为喤引,幸海内教育家是正之。

教育有二大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专制时代(兼立宪而含专制性质者言之),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纯粹之隶属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清之季世,隶属政治之教育,腾于教育家之口者,曰军国民教育。夫军国民教育者,与社会主义僢驰,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然在我国则强邻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且军人革命以后,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时期,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将使军人社会,永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而无以平均其势力。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

虽然,今之世界,所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力。且武力之半,亦由财力而孳乳。于是有第二之隶属政治者,曰实利主义之教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其主张最力者,至以普通学术,悉寓于树艺、烹饪、裁缝,及金、木、土工之中。此其说创于美洲,而近亦盛行于欧陆。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甚贫。实利主义之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

是二者,所谓强兵富国之主义也。顾兵可强也,然或溢而为私斗,为侵略,则奈何?国可富也,然或不免知欺愚,强欺弱,而演贫富悬绝,资本家与劳动家血战之惨剧,则奈何?曰教之以公民道德。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曰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孔子曰:“匹夫不可夺志。”孟子曰:“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由之谓也。古者盖谓之义。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毋加诸人。”《礼记·大学》曰:“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平等之谓也。古者盖谓之恕。自由者,就主观而言之也。然我欲自由,则亦当尊人之自由,故通于客观。平等者,就客观而言之也。然我不以不平等遇人,则亦不容人之以不平等遇我,故通于主观。二者相对而实相成,要皆由消极一方面言之。苟不进之以积极之道德,则夫吾同胞中,固有因生禀之不齐,境遇之所迫,企自由而不遂,求与人平等而不能者。将一切恝置之,而所谓自由若平等之量,仍不能无缺陷。孟子曰:“鳏寡孤独,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张子曰:“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伊尹思天下之人,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纳之沟中。”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爱之谓也。古者盖谓之仁。三者诚一切道德之根源,而公民道德教育之所有事者也。

教育而至于公民道德,宜若可为最终之鹄的矣。曰未也。公民道德之教育,犹未能超轶乎政治者也。世所谓最良政治者,不外乎以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为鹄的。最大多数者,积最少数之一人而成者也。一人之幸福,丰衣足食也,无灾无害也,不外乎现世之幸福。积一人幸福而为最大多数,其鹄的犹是。立法部之所评议,行政部之所执行,司法部之所保护,如是而已矣。即进而达《礼运》之所谓大道为公,社会主义家所谓未来之黄金时代,人各尽其所能,而各得其所需,要亦不外乎现世之幸福。盖政治之鹄的,如是而已矣。一切隶属政治之教育,充其量亦如是而已矣。

虽然,人不能有生而无死。现世之幸福,临死而消灭。人而仅仅以临死消灭之幸福为鹄的,则所谓人生者有何等价值乎?国不能有存而无亡,世界不能有成而无毁,全国之民,全世界之人类,世世相传,以此不能不消灭之幸福为鹄的,则所谓国民若人类者,有何等价值乎?且如是,则就一人而言之,杀身成仁也,舍生取义也,舍己而为群也,有何等意义乎?就一社会而言之,与我以自由乎,否则与我以死,争一民族之自由,不至沥全民族最后之一滴血不已,不合全国为一大家不已,有何等意义乎?且人既无一死生破利害之观念,则必无冒险之精神,无远大之计划,见小利,急近功,则又能保其不为失节堕行身败名裂之人乎?谚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非有出世间之思想者,不能善处世间事,吾人即仅仅以现世幸福为鹄的,犹不可无超轶现世之观念,况鹄的不止于此者乎?

以现世幸福为鹄的者,政治家也;教育家则否。盖世界有二方面,如一纸之有表里:一为现象,一为实体。现象世界之事为政治,故以造成现世幸福为鹄的;实体世界之事为宗教,故以摆脱现世幸福为作用。而教育者则立于现象世界,而有事于实体世界者也。故以实体世界之观念,为其究竟之大目的,而以现象世界之幸福,为其达于实体观念之作用。

然则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区别何在耶?曰:前者相对,而后者绝对;前者范围于因果律,而后者超轶乎因果律;前者与空间时间有不可离之关系,而后者无空间时间之可言;前者可以经验,而后者全恃直观。故实体世界者,不可名言者也。然而既以是为观念之一种矣,则不得不强为之名,是以或谓之道,或谓之太极,或谓之神,或谓之黑暗之意识,或谓之无识之意志。其名可以万殊,而观念则一。虽哲学之流派不同,宗教家之仪式不同,而其所到达之最高观念皆如是。(最浅薄之唯物论哲学,及最幼稚之宗教祈长生求福利者,不在此例。)

然则,教育家何以不结合于宗教,而必以现象世界之幸福为作用?曰:世固有厌世派之宗教若哲学,以提撕实体世界观念之故,而排斥现象世界。因以现象世界之文明为罪恶之源,而一切排斥之者。吾以为不然。现象实体,仅一世界之两方面,非截然为互相冲突之两世界。吾人之感觉,既托于现象世界,则所谓实体者,即在现象之中,而非必灭乙而后生甲。其现象世界间,所以为实体世界之障碍者,不外二种意识:一、人我之差别,二、幸福之营求是也。人以自卫力不平等而生强弱,人以自存力不平等而生贫富。有强弱贫富,而彼我差别之见起。弱者贫者,苦于幸福之不足,而营求之意识起。有人我则于现象中有种种之界划,而与实体违。有营求则当其未遂,为无已之苦痛。及其既遂,为过量之要索。循环于现象之中,而与实体隔。能剂其平,则肉体之享受,纯任自然,而意识界之营求泯,人我之见亦化。合现象世界各别之意识为浑同,而得与实体吻合焉。故现世幸福,为不幸福之人类到达于实体世界之一种作用,盖无可疑者。军国民、实利两主义,所以补自卫自存力之不足。道德教育,则所以使之互相卫互相存,皆所以泯营求而忘人我者也。由是而进以提撕实体观念之教育。

提撕实体观念之方法如何?曰:消极方面,使对于现象世界,无厌弃而亦无执著;积极方面,使对于实体世界,非常渴慕而渐进于领悟。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而惟时时悬一无方体无始终之世界观以为鹄。如是之教育,吾无以名之,名之曰世界观教育。

虽然,世界观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且其与现象世界之关系,又非可以枯槁单简之言说袭而取之也。然则何道之由?曰美感之教育。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此为康德所创造,而嗣后哲学家未有反对之者也。在现象世界,凡人皆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随离合生死祸福利害之现象而流转。至美术则即以此等现象为资料,而能使对之者,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例如采莲煮豆,饮食之事也,而一入诗歌,则别成兴趣。火山赤舌,大风破舟,可骇可怖之景也,而一入图画,则转堪展玩。是则对于现象世界,无厌弃而亦无执著也。人既脱离一切现象相对之感情,而为浑然之美感,则即所谓与造物为友,而已接触于实体世界之观念矣。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三者,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吾国古代之道德教育,则间有兼涉世界观者,当分别论之。)世界观、美育主义二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以中国古代之教育证之,虞之时,夔典乐而教胄子以九德,德育与美育之教育也。周官以卿三物教万民,六德六行,德育也。六艺之射御,军国民主义也。书数,实利主义也。礼为德育,而乐为美育。以西洋之教育证之,希腊人之教育为体操与美术,即军国民主义与美育也。欧洲近世教育家,如海尔巴德氏纯持美育主义。今日美洲之杜威派,则纯持实利主义者也。

以心理学各方面衡之,军国民主义毗于意志;实利主义毗于知识;德育兼意志情感二方面;美育毗于情感;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以教育界之分言三育者衡之,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以教育家之方法衡之,军国民主义,世界观,美育,皆为形式主义;实利主义,为实质主义;德育则二者兼之。

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

本此五主义而分配于各教科,则视各教科性质之不同,而各主义所占之分数,亦随之而异。国语国文之形式,其依准文法者属于实利,而依准美词学者,属于美感。其内容则军国民主义当占百分之十,实利主义当占其四十,德育当占其二十,美育当占其二十五,而世界观则占其五。

修身,德育也,而以美育及世界观参之。

历史、地理,实利主义也。其所叙述,得并存各主义。历史之英雄,地理之险要及战绩,军国民主义也;记美术家及美术沿革,写各地风景及所出美术品,美育也;记圣贤,述风俗,德育也;因历史之有时期,而推之于无终始,因地理之有涯涘,而推之于无方体,及夫烈士、哲人、宗教家之故事及遗迹,皆可以为世界观之导线也。

算学,实利主义也,而数为纯然抽象者。希腊哲人毕达哥拉士以数为万物之原,是亦世界观之一方面;而几何学各种线体,可以资美育。

物理化学,实利主义也。原子电子,小莫能破,爱耐而几(energy),范围万有,而莫知其所由来,莫穷其所究竟,皆世界观之导线也;视官听官之所触,可以资美感者尤多。

博物学,在应用一方面,为实利主义;而在观感一方面,多为美感。研究进化之阶段,可以养道德,体验造物之万能,可以导世界观。

图画,美育也,而其内容得包含各种主义,如实物划之于实利主义,历史划之于德育是也。其至美丽至尊严之对象,则可以得世界观。

唱歌,美育也,而其内容,亦可以包含种种主义。

手工,实利主义也,亦可以兴美感。

游戏,美育也;兵式体操,军国民主义也;普通体操,则兼美育与军国民主义二者。

上之所著,仅具辜较,神而明之,在心知其意者。

满清时代,有所谓钦定教育宗旨者,曰忠君,曰尊孔,曰尚公,曰尚武,曰尚实。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孔子之学术,与后世所谓儒教、孔教当分别论之。嗣后教育界何以处孔子,及何以处孔教,当特别讨论之,兹不赘),可以不论。尚武,即军国民主义也。尚实,即实利主义也。尚公,与吾所谓公民道德,其范围或不免有广狭之异,而要为同意。惟世界观及美育,则为彼所不道,而鄙人尤所注重,故特疏通而证明之,以质于当代教育家,幸教育家平心而讨论焉。

(据1920年新潮社编《蔡孑民先生言行录》)

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

——在天津中华书局“直隶全省小学会议欢迎会”演说

(1918年5月30日)

今日承京津中华书局代表之招,得与诸先生晤言一堂,不胜荣幸。中华书局,为供给教育资料之机关;诸君子皆有实施教育之职务。今日所相与讨论者,自然为教育问题。鄙人于小学教育,既未有经验;又于直隶省教育情形,未有所考察,不能为切实之贡献。谨以平日对于教育界之普通感想,质之于诸先生。

夫新教育所以异于旧教育者,有一要点焉,即教育者非以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吾国之旧教育以养成科名仕宦之材为目的。科名仕宦,必经考试,考试必有诗文,欲作诗文,必不可不识古字,读古书,记古代琐事。于是先之以《千字文》《神童诗》《龙文鞭影》《幼学须知》等书;进之以“四书”“五经”;又次则学为八股文、五言八韵诗;其他若自然现象,社会状况,虽为儿童所亟欲了解者,均不得阑入教科,以其于应试无关也。是教者预定一目的,而强受教者以就之;故不问其性质之动静,资禀之锐钝,而教之止有一法,能者奖之,不能者罚之,如吾人之处置无机物然,石之凸者平之,铁之脆者煅之;如花匠编松柏为鹤鹿焉;如技者教狗马以舞蹈焉;如凶汉之割折幼童,而使为奇形怪状焉;追想及之,令人不寒而慄。新教育则否。在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如农学家之于植物焉,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食则资以肥料,好光则覆以有色之玻璃;其间种类之别,多寡之量,皆几经实验之结果,而后选定之;且随时试验,随时改良,决不敢挟成见以从事焉。故治新教育者,必以实验教育学为根柢。实验教育学者,欧美最新之科学,自实验心理学出,而尤与实验儿童心理学相关。其所试验者,曰感觉之阈,曰感觉之分别界,曰空间与时间之表象,曰反射,曰判断,曰注意力,曰同化作用,曰联想,曰意志之阅历,曰统觉,凡一切心理上之现象皆具焉。其试验之也,或以仪器,或以图画,或以言语,或以文字。其所为比较者,或以年龄,或以男女之别,或以外界一切之关系,或以祖先之遗传性,因而得种种普通之例,亦即因而得种种差别之点。虽今日尚未达完全之域,然研究所得,视昔之纯凭臆测者,已较有把握矣。

因而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请举新教育之合于此主义者数端。一曰托尔斯泰(tolstoy)之自由学校。其建设也,尚在实验教育学未起以前,乃本卢梭、裴斯泰洛齐、弗罗贝尔等之自然主义而推演之者;其学生无一定之位置,或坐于凳,或登于棹,或伏于窗槛,或踞于地板,惟其所欲;其课程亦无定时,惟学生之愿,常以种种对象间厕而行之;其教授之形式,惟有问答。闻近年比利时亦有此种学校,鄙人欲索其章程,适欧战起,比为德所掳,不可得矣。二曰杜威(dewey)之实用主义。杜威尝著《学校与普通生活》一书,力言学校教科与社会隔绝之害;附设一学校于芝加哥大学,即以人类所需之衣、食、住三者为工事标准,略分三部:一曰手工,如木工、金工之类;二曰烹饪;三曰缝织,而描画模型等皆属之。即由此而授以学理,如因烹饪而授以化学,因裁缝而授以数学,因手工而授以物理学、博物学,因原料所自出而授以地理学,因各时代各民族工艺若服食之不同而授以历史学、人类学等是也。三曰蒙台梭利之儿童室,即特设各种器具以启发儿童之心理作用者,是也。吾国已有译本,想诸君已见之。四曰某氏之以工作为操练说。此说不忆为何人所创,大约以能力说为基础。能力者,西方所谓energy也,近世自然哲学,以世界一切现象,不外乎能力之转移,如燃煤生热,热能蒸水成汽,汽能运机,机能制器,即一种能力之由煤而热,而汽,而机,而器,递相转移也。惟能力之转移,有经济与不经济之别,如水力可以运机发电,而我国海潮瀑布之属,皆置而不用,是即不经济之一端也。近世教育,如手工图画等科,一方面为目力手力之操练,而一方面即有成绩品,此能力转移之经济者也。其他各种运动,大率止有操练,并无出品,则为不经济之转移。若合个人生理及社会需要两方面而研究之,设为种种手力足力之工作,以代拍球蹴球之戏;设为种种运输之工作,以利用竞走竞漕之役;则悉于体育之中,养成勤务之习惯,而一切过激之动作,凌人之虚荣心,亦可以免矣。其他类是之新说,为鄙人所未知者,尚不知凡几,亦足以见现代教育界之进步矣。吾国教育界,乃尚牢守几本教科书,以强迫全班之学生,其实与往日之《三字经》、四书、五经等,不过五十步与百步之相差。欲救其弊,第一,须设实验教育之研究所。第二,教员须有充分之知识,足以应儿童之请益与模范而不匮。第三,则供给教育品者,亦当有种种参考之图画与仪器,以供教员之取资。如此,则始足语于新教育矣。

(据1918年5月30日、31日《北京大学日刊》)

中国大学四周年纪念演说词

(1917年4月29日)

今日为中国大学成立四周年纪念之期,又更名纪念会之期,及专门部、中学科举行毕业式之期,关系最为重要。鄙人不敏,聊贡数言。今日鄙人来此地方,生有一种感想,因中国大学与他校不同,实具有一种特性。此种特性,实与社会及吾人大有关系。

吾人自出生以至于死,可分三时期:第一预备时期,即幼年;第二工作时期,即壮年;第三休息时期,即老年。良以社会既予吾人以大利益,则吾人不可不预备代价,以为交换之具。吾人所受社会之利益,与同人缔有债务契约无异。既欠人债,即不能不想还债。故少年预备时期,亦即为少年欠债时期;而工作时期,即为中年还债时期。然吾人一至中年,即距老不远,故不能不储蓄,以为第三期休息之预备。而老年人苟有能力,仍为社会服务,不过不及壮年之多耳,止可谓之半息,而不能谓之全息。尝见外国之实业家、教育家、著作家,老而治事,至死后已,即此义也。吾人在校肄业,即为预备及欠债时期,毕业即入还债时期矣。专门部诸君,今日毕业,明日在社会即担任有还债之义务。换言之,即是脱离第一时期,而入第二之工作时期。虽中学科毕业之后,有入大学部或专门部深造者,然亦有在社会作事者。在社会上作事,亦是入于工作时期。故吾人一生,实以第二时期为最重要。然此种工作,亦不能不有预备。此种预备有二:一、材料之预备,如学生之课程是也;二、能力之预备,即以学校为锻炼吾人体力、脑力之助,又以职教员之训练及其所授于吾人之模范为修养之助。中国大学职教员,有两种特性,而又为吾人模范者:

一、坚忍心,如学科之编制及经费之筹备。中国大学之成立,固已四年于兹,然此四年之中,艰难困苦,实已备尝。在创办者,原想设立一完全大学,故有大学预科之编制。然大学年限过长,设备又须完全,而校中经费,诸多支绌,故又不能不退一步而有专门部之编制。此种事务,如在他人,必畏难而不办矣。然中国大学之职教员,则虽艰难困苦备尝,而其初心不少更易。暂时固因经费支绌之关系,而不能大遂所志,但总希望完全办到。故中国大学职教员之坚忍心,可谓吾人模范也。

二、即本校职教员富有义务心,即责任心。何以见之?各职教员有兼任两校功课者,若因甲校之报酬较乙校为厚,遂勤于甲校而怠于乙校,其鄙陋之心,影响于学生最大。而中国大学之职教员,则绝无此状。虽因本校经费支绌,报酬较薄,而训导学生,勤恳无比,其义务心尤足为吾人之模范也。是以中国大学毕业诸生,多杰出之才,实校中职教员兼有以上两种特性有以成之。

今则毕业诸生,已入工作时期,以后服务社会,应守母校之模范,历久勿失,莫惧艰难,莫忧烦琐,一以坚忍耐劳出之,无不成者。且勿以毕业生自负,一经任事,先计报酬。试思我国经济,困难已极,人人以报酬为先务,势必穷于供给,而各事将无人过问。毕业诸生,当明斯理。以后处世,即使毫无权利,则义务亦在所应尽。以义务为先,毋以权利为重,庶足符母校之精神矣。鄙人际兹盛会,无任欢忻,谨竭诚祝曰:

中国大学万岁!

中国大学毕业诸生万岁!

(据1920年新潮社编《蔡孑民先生言行录》)

在南开学校敬业励学演说三会联合讲演会上的演说词

(1917年5月23日)

兄弟今日承姜先生之介绍,得与诸君相晤,谈话一堂,甚幸甚幸。惟兄弟虽蒙诸君之约,冀有所贡献,然以校事羁身,急待归去;且欲一听李先生之演说,故遂不得作长谈,仅择其精者简略言之,愿诸君一垂听焉。

讲题之采取,系属于感想而得。顷与全校诸君言道德之精神在于思想自由,即足为是题之引。

当兄弟未至贵校之先,每以贵校与约翰、清华、东吴诸大学相联想。今亲诣参观,略悉内情,始知大谬。盖贵校固一纯粹思想自由之学校。继以各会宗旨,谅大都一致无疑。乃闻之姜先生,复知各会宗旨各异,万象包罗,任人选择。若青年会属于宗教的,而敬业乐群会则以研究学术号召,励学会亦复以演说讲演为重。此外,各专门学会亦各精一术,毫不相妨。此诚可为诸君庆,而兄弟遂亦感而言此矣。

人生在世,身体极不自由。以贵校体育论,跃高掷重,成绩昭然。(本岁远东运动会,本校同学以跃高、掷重列名,故先生言如此。)然而练习之始,其难殆百倍于成功之日。航空者置身太空,自由极矣,乃卒不能脱巨风之险。习语言者,精一忘百,即使能通数地或数国方言,然穷涉山川,终遇隔膜之所。是如法律之绳人,亦犹是也。然法律不自由中,仍有自由可寻。自由者何?即思想是也。但思想之自由,亦自有界说。彼倡天地新学说者,必以地圆为谬,而倡其地平日动之理。其思想诚属自由,然数百年所发明刊定不移之理,讵能一笔抹杀!且地圆之证据昭著,既不能悉以推翻,修取一二无足轻重之事,为地平证,则其学说不能成立宜也。又如行星之轨道,为有定所,精天文者,久已考明。乃幻想者流,必数执已定之理,屏为不足道,别创其新奇之论。究其实,卒与倡天地新学说者将同归失败。此种思想,可谓极不自由。盖真理既已公认不刊,而驳之者犹复持闭关主义,则其立论终不得为世人赞同,必矣。

舍此类之外,有所谓最自由者,科学不能禁,五官不能干,物质不能范,人之寿命,长者百数十年,促者十数年,而此物之存在,则卒不因是而间断。近如德人之取尸炸油,毁人生之物质殆尽,然其人之能存此自由者,断不因是而毁灭。在昔有倡灵魂论,宗教家主之,究之仍属空洞。分思想于极简单,分皮毛于极细小,仍亦归之物质,而物质之作用,是否属之精神,尚不可知。但精神些微之差,其竟足误千里。故精神作用,现人尚不敢曰之为属于物质,或曰物质属之于精神。且精神、物质之作用,是否两者具备,相辅而行?或各自为用,毫不相属?均在不可知之数。如摄影一事,其存者果为精神?抑为物质、精神两者均系之?或两者外别有作用?此实不敢武断。

论物质,有原子;原子分之,又有电子。究竟原子、电子何属?吾人之思想试验,殊莫知其奥。论精神,其作用之最微者又何而属?吾人更不得知。而空中有所谓真空,各个以太,实则其地位何若,态度何似,更属茫然。度量衡之短而小者,吾人可以意定,殆分之极细,长之极大,则其极不得而知。譬之时计,现为四句钟,然须臾四钟即逝,千古无再来之日,其竟又将如何耶?伍廷芳先生云彼将活二百岁。二百岁以后何似?推而溯之原始,终不外原子、电子之论。考地质者,亦不得极端之证验。地球外之行星,或曰已有动物存在,其始生如何,亦未闻有发明者。

人生在世,钩心斗智,相争以学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无非争此未勘破之自由。评善恶者,何者为善?何者为恶?禁作者为违法之事,而不作者亦非尽恶。以卫生论,卫生果能阻死境之不来欤?生死如何,民族衰亡如何,衰亡之早晚又如何,此均无确当之论。或曰终归之于上帝末日之裁判,此宗教言也。使上帝果人若,则空洞不可得见,以脑力思之,则上帝非人,而其至何时,其竟何似,均不可知,是宗教亦不足征信也。有主一元说者,主二元说者,又有主返原之论者,使人人倾向于原始之时。今之愿战,有以为可忧,有以为思想学术增进之导线。究之以上种种,均有对待可峙,无人敢信其为绝对的可信,亦无有令人绝对的可信之道也。

是故,吾人今日思想趋向之竟,不可回顾张皇,行必由径,反之失其正鹄。西人今日自杀之多,殆均误于是道。且至理之信,不必须同他人;己所见是,即可以之为是。然万不可诪张为幻。此思想之自由也。凡物之评断力,均随其思想为定,无所谓绝对的。一己之学说,不得束缚他人;而他人之学说,亦不束缚一己。诚如是,则科学、社会学等等,将均任吾人自由讨论矣。

(周恩来记录)

(据1917年6月《敬业》第6期)

在保定育德学校演说

(1918年1月5日)

鄙人耳育德学校之名,由来已久,今乘大学休假之际,得以躬莅斯地,与诸君子共语一堂,甚属快事。因贵校以“育德”为号,而校中又设有留法预科,乃使鄙人联想及于法人之道德观念。法自革命以后,有最显著、最普遍之三词,到处揭著,即自由、平等、友爱是也。夫是三者,是否能尽道德之全,固难遽定,然即证以中国意义,要亦不失为道德之重要纲领。

所谓自由,非放恣自便之谓,乃谓正路既定,矢志弗渝,不为外界势力所征服。孟子所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此也。准之吾华,当曰“义”。所谓平等,非均齐不相系属之谓,乃谓如分而与,易地皆然,不以片面方便害大公。孔子所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者,此也。准之吾华,当曰“恕”。所谓友爱,义斯无歧,即孔子所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张子所称“民胞物与者”,是也。准之吾华,当曰“仁”。仁也、恕也、义也,均即吾中国古先哲旧所旌表之人道信条,即征西方之心同理同,亦当宗仰服膺者也。

是以鄙人言人事,则必以道德为根本;言道德,则又必以是三者为根本。盖人生心理,虽曰智、情、意三者平列,而语其量,则意最广,征共其序则意又最先。此固近代学者所已定之断案。就一人之身而考三性发达之迟早,就矿植动三物之伦而考三性包含之多寡,与夫就吾人日常之识一物立一义而考三性应用之疾徐,皆有其不可掩者。故近世心理学,皆以意志为人生之主体,惟意志之所以能不背道德而向道德,则有赖乎知识与感情之翼助。此科学、美术所以为陶铸道德之要具,而凡百学校皆据以为编制课程之标准也。自鄙人之见,亦得以三德证成之。二五之为十,虽帝王不能易其得数,重坠之趋下,虽兵甲不能劫之反行,此科学之自由性也。利用普乎齐民,不以优于贵;立术超乎攻取,无所党于私。此科学之平等性及友爱性也。若美术者,最贵自然,毋意毋必,则自由之至者矣。万象并包,不遗贫贱,则平等之至者矣。并世相师,不问籍域,又友爱之至者矣。 故世之重道德者,无不有赖乎美术及科学,如车之有两轮,鸟之有两翼也。

今闻贵校学风,颇致力于勤、俭二字。勤则自身之本能大,无需于他;俭则生活之本位廉,无人不得,是含自由义。且勤者自了己事,不役人以为工;俭者自享己分,不夺人以为食,是含平等义。勤者输吾供以易天下之供,俭者省吾求以裕天下之求,实有烛于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之真谛,而不忍有一不克致社会有一不获之夫,是含友爱义。诸君其慎毋以此二字为庸为小。天下盖尽有几多之恶潮,其极也,足以倾覆邦命,荼毒生灵,而其发源,乃仅由于一二少数人自恣之心所鼓荡者。如往者筹安会之已事,设其领袖俱习于勤俭,肯为寻常生活,又何至有此。然则此二字者,造端虽微,而潜力则巨。鄙人对于贵校之学风,实极端赞成矣。惟祝贵校以后法文传习日广,能赴法留学者日多,俾中国之义、恕、仁与法国之自由、平等、友爱融化,而日进于光大。是非党法,法实有特宜于国人旅学之点:旅用廉也,风习新也,前驱众也,学说之纯正,不杂以君制或宗教之匿瑕也,国民之浸淫于自由、平等、友爱者久,而鲜侮外人也,皆其著也。

(孙松龄记录)

(据1918年2月20日《北京大学日刊》)

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序

(1918年8月3日)

我们今日要编中国古代哲学史,有两层难处。第一是材料问题:周秦的书,真的同伪的混在一处。就是真的,其中错简字又是很多。若没有作过清朝人叫做“汉学”的一步工夫,所搜的材料必多错误。第二是形式问题:中国古代学术,从没有编成系统的记载。《庄子》的“天下”篇,《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诸子略”,均是平行的记述。我们要编成系统,古人的著作没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学史。所以非研究过西洋哲学史的人,不能构成适当的形式。

现在治过“汉学”的人虽还不少,但总是没有治过西洋哲学史的。留学西洋的学生,治哲学的本没有几人,这几人中能兼治“汉学”的更少了。适之先生生于世传“汉学”的绩溪胡氏,禀有“汉学”遗传性;虽自幼进新式的学校,还能自修“汉学”,至今不辍;又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兼治文学、哲学,于西洋哲学史是很有心得的。所以编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难处,一到先生手里,就比较的容易多了。

先生到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才满一年。此一年的短时期中,成了这一编《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可算是心灵手敏了。我曾细细读了一遍,看出其中几处特长:

第一是证明的方法。我们对于一个哲学家,若是不能考实他生存的时代,便不能知道他思想的来源;若不能辨别他遗著的真伪,便不能揭出他实在的主义;若不能知道他所用辩证的方法,便不能发现他有无矛盾的议论。适之先生这《大纲》中,此三部分的研究,差不多占了全书三分之一,不但可以表示个人的苦心,并且为后来的学者开无数法门。

第二是扼要的手段。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远在老子、孔子之前,是无可疑的。但要从此等一半神话、一半政史的记载中,抽出纯粹的哲学思想,编成系统,不是穷年累月不能成功的。适之先生认定所讲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发达史,不是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发达史,所以截断众流,从老子、孔子讲起。这是何等手段!

第三是平等的眼光。古代评判哲学的,不是墨非儒,就是儒非墨。且同是儒家,荀子非孟子;崇拜孟子的人,又非荀子。汉宋儒者,崇拜孔子,排斥诸子;近人替诸子抱不平,又有意嘲弄孔子。这都是闹意气罢了!适之先生此编,对于老子以后的诸子,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是很平等的。

第四是系统的研究。古人记学术的,都用平行法,我已说过了。适之先生此编,不但孔墨两家有师承可考的,一一显出变迁的痕迹,便是从老子到韩非,古人画分做道家和儒墨名法等家的,一经排比时代,比较论旨,都有递次演进的脉络可以表示。此真是古人所见不到的。

以上四种特长,是较大的,其他较小的长处,读的人自能领会,我不必赘说了。我只盼望适之先生努力进行,由上古而中古、而近世,编成一部完全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把我们三千年来一半断烂、一半庞杂的哲学界,理出一个头绪来,给我们一种研究本国哲学史的门径,那真是我们的幸福了。

中华民国七年八月三日 蔡元培

(据胡适著《中国哲学史大纲》,191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科学之修养

——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修养会之演说

(1919年4月24日)

鄙人前承贵校德育部之召,曾来校演讲;今又蒙修养会见召,敢略述修养与科学之关系。

查修养之目的,在使人平日有一种操练,俾临事不致措置失宜。盖吾人平日遇事,常有计较之余暇,故能反复审虑,权其利害是非之轻重而定取舍。然若至仓促之间,事变横来,不容有审虑之余地,此时而欲使诱惑困难不能隳其操守,非平日修养有素不可,此修养之所以不可缓也。

修养之道,在平日必有种种信条:无论其为宗教的,或社会的,要不外使服膺者储蓄一种抵抗之力,遇事即可凭之以定决择。如心所欲作而禁其不作,或心所不欲而强其必行,皆依于信条之力。此种信条,无论文明野蛮民族均有之。然信条之起,乃由数千万年习惯所养成;及行之既久,必有不适之处,则怀疑之念渐兴,而信条之效力遂失。此犹就其天然者言也。乃若古圣先贤之格言嘉训,虽属人造,要亦不外由时代经验归纳所得之公律,不能不随时代之变迁而易其内容。吾人今日所见为嘉言懿行者,在日后或成故纸;欲求其能常系人之信仰,实不可能。由是观之,则吾人之于修养,不可不研究其方法。在昔吾国哲人,如孔孟老庄之属,均曾致力于修养,而宋明儒者尤专力于此。然学者提倡虽力,卒不能使天下之人尽变有良善之士,可知修养亦无一定之必可恃者也。至于吾人居今日而言修养,则尤不能如往古道家之蛰影深山,不闻世事。盖今日社会愈进,世务愈繁。已入社会者,固不能舍此而他从;即未入社会之学校青年,亦必从事于种种学问,为将来入世之准备。其责任之繁重如是,故往往易为外务所缚,无精神休假之余地,常易使人生观陷于悲观厌世之域,而在不得志之人为尤甚。其故即在现今社会与从前不同。欲补救此弊,须使人之精神,有张有弛。如作事之后,必继之以睡眠,而精神之疲劳,亦必使有机会得以修养。此种团体之结合,尤为可喜之事。但鄙人以为修养之致力,不必专限于集会之时,即在平时课业中亦可利用其修养。故特标此题曰“科学的修养”。

今即就贵会之修养法逐条说明,以证科学的修养法之可行。如贵会简章有“力行校训”一条。贵校校训为“诚勤勇爱”四字。此均可于科学中行之。如“诚”字之义,不但不欺人而已,亦必不可为他人所欺。盖受人之欺而不自知,转以此说复诏他人,其害与欺人者等也。是故吾人读古人之书,其中所言苟非亲身实验证明者,不可轻信;乃至极简单之事实,如一加二为三之数,亦必以实验证明之。夫实验之用最大者,莫如科学。譬如报纸记事,臧否不一,每使人茫无适从。科学则不然。真是真非,丝毫不能移易。盖一能实验,而一不能实验故也。由此观之,科学之价值即在实验。是故欲力行“诚”字,非用科学的方法不可。

其次“勤”。凡实验之事,非一次所可了。盖吾人读古人之书而不慊于心,乃出之实验。然一次实验之结果,不能即断其必是,故必继之以再以三,使有数次实验之结果。如不误,则可以证古人之是否;如与古人之说相剌谬,则尤必详考其所以致误之因,而后可以下断案。凡此者反复推寻,不惮周详,可以养成勤劳之习惯。故“勤”之力行亦必依赖夫科学。

再次“勇”。勇敢之意义,固不仅限于为国捐躯慷慨赴义之士,凡作一事,能排万难而达其目的者,皆可谓之勇。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贾利来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大抵勇敢性质有二:其一,发明新理之时,排去种种之困难阻碍;其二,既发明之后,敢于持论,不惧世俗之非笑。凡此二端,均由科学所养成。

再次“爱”。爱之范围有大小。在野蛮时代,仅知爱自己及与己最接近者,如家庭之类。此外稍远者,辄生嫌忌之心。故食人之举,往往有焉。其后人智稍进,爱之范围渐扩,然犹不能举人我之见而悉除之。如今日欧洲大战,无论协约方面,或德奥方面,均是己非人,互相仇视,欲求其爱之溥及甚难。独至于学术方面则不然:一视同仁,无分畛域;平日虽属敌国,及至论学之时,苟所言中理,无有不降心相从者。可知学术之域内,其爱最溥。又人类嫉妒之心最盛,入主出奴,互为门户。然此亦仅限于文学耳;若科学,则均由实验及推理所得惟一真理,不容以私见变易一切。是故嫉妒之技无所施,而爱心容易养成焉。

以上所述,仅就力行校训一条引申其义。再阅简章,有“静坐”一项。此法本自道家传来。佛氏之坐禅,亦属此类。然历年既久,卒未普及社会;至今日日本之提倡此道者,纯以科学之理解释之。吾国如蒋竹庄先生亦然,所以信从者多,不移时而遍于各地。此一修养之有赖于科学者也。

又如“不饮酒、不吸烟”二项,亦非得科学之助力不易使人服行。盖烟酒之嗜好,本由人无正当之娱乐,不得已用之以为消遣之具,积久遂成痼疾。至今日科学发达,娱乐之具日多,自不事此无益之消遣。如科学之问题,往往使人兴味加增,故不感疲劳而烟酒自无用矣。

今日所述,仅感想所及,约略陈之。惟宜注意者,鄙人非谓学生于正课科学之外,不必有特别之修养,不过正课之中,亦不妨兼事修养,俾修养之功,随时随地均能用力,久久纯熟,则遇事自不致措置失宜矣。

(据1919年4月24日《北京大学日刊》)

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与社会》杂志社讲演词

(1920年4月15日)

前几天看到贵校办的图书阅览所和通俗讲演所,我就觉到这是受杜威先生学说的影响。今天开成立会的《教育与社会》杂志社,想必亦是受着杜威先生的影响,因为他的教育主义即在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方才杜先生所讲的,本他平日所主张的实验主义,事事从脚踏实地做去,很可以供诸君的参考。我是无话可说,只有把老生常谈再谈一回。

贵杂志的宗旨,是改造社会,先改造教育。照此看来,定是现在教育不行,才去改造的。但是现在教育不行之点是什么呢?依我看来,现在教育不脱科举时代之精神。科举时代的教育,不过得一个便利机会,养成一己的才具,此外都不管了。改立学校以后,一般人对于学校的观念,仍复如此。教育既无改革,社会上一切事业,都是一仍旧贯。因此这种教育不能不改造的。

从“改造教育去改造社会”这句话而论,有两种解说。第一改造教育,以改造将来社会。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比如现在的国民学校的学生,预备将来做国民;现在的师范生,将来做教师;诸如此类,不必遍举。第二改造教育同时改造社会,就是学生或教员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以前教育,注重第一层,做教员的专门教书,学生专门念书。这几年来尤以去年五月到现在为最,趋重到第二层。学校教育同时影响到社会。杜威先生的教育主张,就是如此。现在各学校创立平民学校、讲演所等等,都是学生在校即效力社会的表现。

从教育着手,去改造社会,改造之点,繁不胜举。但是简单说来,可以归到教育调查会定的两句话“养成健全人格,提倡共和精神”。社会的各分子都具有健全人格,此外复有何求?所以第二句话离不了第一句话。所谓健全人格,分为德育、体育、知育、美育四项。换言之,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意思亦相契合的。都能自由平等,都能博爱互助,共和精神亦发展了。

现在社会上不自由,有两种缘故:一种人不许别人自由,自己有所凭借,剥夺别人自由,因此有奴隶制度、阶级制度;又有一种人甘心不自由,自己被人束缚,不以为束缚,甘心忍受束缚。这种甘心不自由的人,自己得不到自由,而且最喜剥夺别人自由,压制别人自由,所以不能博爱,不能互助,因此社会上亦不平等不安稳了!倘能全国人都想自由:一方面自己爱自由,一方面助人爱自由,那么国事决不至于如此!要培养爱自由、好平等、尚博爱的人,在教育上不可不注重发展个性和涵养同情心两点。

论到发展个性一层,现在学校中行分年级制度,不论个性如何,总使读满几年,方能毕业,很不适当。因此有人訾学校不如书塾书院。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国文。我人虽可反驳訾者说学校中科目太多,且教法亦不同。但学校确有不及书院之点。我们知道以前书院院长,或擅长文学,从其学者,能文者辈出;或长经学与小学,从其学者,莫不感化。因为院长以此为毕生事业,院内尚自由研究,故能自由发展。现在学校内科目繁多,无研究余地。所以有人竭力提倡废止年级制,行选科制。又有人如胡适之先生,提倡纯粹自由学校,无一定校所,无上课形式,欲学某科,找得精于某科者为导师,由导师指定数种书籍,自由研究,质疑问难而已。我想这样办法,比现行年级制、划一制可以发展个性。

同情心就是看到别人感受的事情,和自己的一样,彼此休戚相关,互相谅解。所以现行考试制度,最与此点背驰。为争名次之高下、分数之多寡,使同情心日减,嫉妒心大增。同学之间,不肯相互研究。竟有得一参考书籍,秘不告人,以为惟我独知,可以夺得第一,可笑之至。这种考试制度,受科举余毒,有碍同情心,应得改良的。又如体育,本属很平常之事,应有健全之体格,方能从事各种事业,苟能了解此点,无不乐为的。乃竟盛行比赛运动,以为奖励体育,养成抑人我胜之观念,并且造成运动员阶级。这都是抑却同情心的。所以自去年到现在,学生运动,在一校内,往往发生冲突。如甲揭条示攻乙,乙揭条示讦丙。又如此地学生,责备彼地学生,不能援助,彼地学生亦然。其实向同一目的去运动,正宜互相了解,发生同情。攻讦责备,都是无谓。因此可见学校中涵养同情心一层,尚欠注意。

教育改造之点很多,我以为上述二层,发展个性,涵养同情心,要更加注意。

(据1920年4月15日《教育与社会》第1卷第1号)

教育独立议

(1922年3月)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

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政党是要制造一种特别的群性,抹杀个性。例如,鼓励人民亲善某国,仇视某国;或用甲民族的文化,去同化乙民族。今日的政党,往往有此等政策,若参入教育,便是大害。教育是求远效的,政党的政策是求近功的。中国古书说:“一年之计树谷;十年之计树木;百年之计树人。”可见教育的成效,不是一时能达到的。政党不能掌握政权,往往不出数年,便要更迭。若把教育权也交与政党,两党更迭的时候,教育方针也要跟着改变,教育就没有成效了。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政党以外。

教育是进步的:凡有学术,总是后胜于前,因为后人凭着前人的成绩,更加一番功夫,自然更进一步。教会是保守的:无论什么样尊重科学,一到《圣经》的成语,便绝对不许批评,便是加了一个限制。教育是公同的:英国的学生,可以读阿拉伯人所作的文学,印度的学生,可以用德国人所造的仪器,都没有什么界限。教会是差别的:基督教与回教不同;回教又与佛教不同。不但这样,基督教里面,天主教与耶稣教又不同。不但这样,耶稣教里面,又有长老会、浸礼会、美以美会,等等派别的不同。彼此谁真谁伪,永远没有定论,只好让成年的人自由选择。所以各国宪法中,都有“信仰自由”一条。若是把教育权交与教会,便恐不能绝对自由。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教会以外。

但是,什么样可以实行超然的教育呢?鄙人拟一个办法如下。

分全国为若干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凡中等以上各种专门学术,都可以设在大学里面,一区以内的中小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如通信教授、演讲团、体育会、图书馆、博物院、音乐、演剧、影戏……与其他成年教育、盲哑教育等等,都由大学办理。

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教授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

由各大学校长,组织高等教育会议,办理各大学区互相关系的事务。

教育部,专办理高等教育会议所议决事务之关系于中央政府者,及其他全国教育统计与报告等事,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大学中不必设神学科,但于哲学科中设宗教史、比较宗教学等。

各学校中,均不得有宣传教义的课程,不得举行祈祷式。

以传教为业的人,不必参与教育事业。

各区教育经费,都从本区中抽税充用。较为贫乏的区,经高等教育会议议决后,得由中央政府拨国家税补助。

注:

分大学区与大学兼办中小学校的事,用法国制。

大学可包括各种专门学术,不必如法、德等国别设高等专门学校,用美国制。

大学兼任社会教育,用美国制。

大学校长,由教授公举,用德国制。

大学不设神学科,学校不得宣传教义,与教士不得参与教育,均用法国制。瑞士亦已提议。

抽教育税,用美国制。

(据蔡元培手稿)

《社会学方法论》序

(1924年11月10日)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民族很复杂,历虫很悠久,占有无量数的材料,可以贡献于科学界。独惜古代学者于纯粹客观的方法,发现颇少;所以他们虽未尝不尽力于观察,记录的工作,而总不能把此等无量数的材料,化为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就不能产生科学。

我们现在既窥见欧洲科学的完备,自然不能不竭力介绍;但是介绍他们科学的结论,决不如介绍科学的方法为重要;因为得了结论,不过趁他人的现成;得了方法,才可以引起研究的兴趣。从前有个小说家,说仙人吕洞宾,遇一贫士,就用指点一石成金,要赠给他;贫士不要这块金,而要他点石成金的手指。科学结论,是点成的金,量终有限;科学方法,是点石的指,可以产无穷的金。这可以看出方法论的重要了。

但是各种方法论,在自然科学上,都早经论定,就是有点出入,也不很多。在社会科学上,因为对象较为变动,科学的成立也较晚,所以研究的方法,也还多争论。这里边最新成立的社会学,争论尤多。这一种科学,是法国近代实证哲学家孔德氏所创立的,但孔德氏虽提倡实证主义,而他的社会学,却用他的“人类在时间里进步”的理想作前提,并不完全靠实验的结果作为证据,而始成结论;所以后继者涂尔干氏虽绍述他的实证主义,而对于他的社会学方法,却不能表示满意。涂尔干氏不但不满意于孔德的方法,就是英国斯宾塞氏以社会为源于消费协合的结论,在他看起来也还是成见。并且他对于买石亚非的自然说,与卢梭、霍布士的强制说,道德学上义务、善行、正义等标准,经济学上的供求律,都认为未经实验以前的理想。对于加答非洛的犯罪学,与意大利派把“非物质”的现象附隶于社会现象,认为不合于社会现象的界说。对于穆勒“实验方法不合于社会学之用”的判断,尤认为不合论理。总说一句,他是认定社会现象是超乎生物学、心理学的种种现象而自成系统,且非完全用客观的实验方法不可。所以他提出社会学三种特性:第一,离哲学而独立;第二,完全用客观的方法而认社会现象是件事,要研究他,就要把他当作是件事;第三,不当是通常的事,而特别的当他是社会的事。他要很严格地表现这些特性,所以不能满意于前时或同时的各家所用的方法。

但是社会现象,照他所定的界说上看起来,也是复杂的了不得。所以他曾说:“社会事物万千,欲把这万千事物,详览无遗,不特此种表册,不能以人力造作;即使能使人力造作,也不能就认为可靠;且即使能造作,不特有取其事实之渺而小者,而遗其事实之大而要者的弊病;恐怕就是他所认为知道之渺而小者,也未必尽然真能懂得他。”所以通常科学上所用的剩余方法,相同方法、相异方法,若照样的用在社会学上,还觉得不满足。那么,他主张用纯粹客观的方法。用什么方法呢?他就创造了一种共变方法。共变方法,是选取几件可靠的事实来研究,若两种事实,甲变而乙亦与之俱变,就可以说获得事物的公例。这真得执简御繁的巧法,而且甚便于分别研求。这在社会学上可以算空前的发现。他在他的社会分工论上,曾经说明这一种方法。在社会学年报上,也陆续把他与他的同志所研究的成绩,报告出来。而专门表示此种方法与说明所以必用此种方法的理由,就以这部社会学方法为最切要。若把他介绍到我国,我们就按照他所说的程序,先取材于单独社会中的事,就是本国的社会现象;次取材于同种而异社会中的事,就是本国与日本、暹罗等的社会现象之比较;次取材于异种而异社会中的事,就是本国与欧美的社会现象之比较;不知道可以研究出多少事物公例,可以贡献于世界社会学家的。

大约他这一部书,在法国研究社会学的,都曾读过,但是肯译的还没有。吾友许君德珩在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来法研究,已历五年,虽然经济状况常常给他困难,而他的刻苦用功,积久不懈,每日用功时间,总在十点钟左右,为留欧同学中所仅见。他所专研的是社会学,于各派的学说,都经涉猎,而尤服膺于涂尔干的学说。特于课余,译述此书。他的译法,精审忠实,在他自记的译例上,可以看得出来。我曾经用原书检对一过,觉得他的译文,不但当得起“信”“达”两个字,而且有几处,因为原书颇涉晦涩,经他加以解释与例证,觉得比读原书更容易了解。我认为近年来最有价值的译本,谨为郑重介绍。

蔡元培 十三年十一月十日 巴黎

(据涂尔干著,许德珩译《社会学方法论》,

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大学教育

(1930年)

大学教育者,学生于中学毕业以后,所受更进一级之教育也。其科目为文、理、神学、法、医、药、农、工、商、师范、音乐、美术、陆海军等。前五者自神学以外,为各国大学所公有。惟旧制合文、理为一科,而名为哲学,现今德语诸国,尚仍用之。农、工、商以下各科,多独立而为专门学校,如法国之国立美术专门学校(ecole nationale et speciale des beaux arts)之类;亦或谓之高等学校,如德国之理工高等学校(technische hochschuele)之类;或仅称学校,如法国百工学校(ecole polytechnique)之类;或单称学院,如法国巴士特学院(l’institut pasteur)之类。用大学教育之广义,则可以包括之。我国旧仿日本制,于大学以下,有一种专门学校,如农业专门学校、医学专门学校之类。虽程度较低,年限较短,然既为中等学校以上之教育,不妨列诸大学教育之内。惟旧式之高等学校,后改为大学预科,而新制编入高级中学者,则当属于中学之范围,而于大学无关焉。

吾国历史上本有一种大学,通称太学,最早谓之上庠,谓之辟雍,最后谓之国子监。其用意与今之大学相类,有学生,有教官,有学科,有积分之法,有入学资格,有学位,其组织亦颇似今之大学。然最近时期,所谓国子监者,早已有名无实。故吾国今日之大学,乃直取欧洲大学之制而模仿之,并不自古之太学演化而成也。

欧洲大学,在拉丁原名,本为教者与学者之总会(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其后演而为知识之总汇(universitas litterarum),而此后各国大学即取其总义为名。欧洲最早之大学,为十二、十三世纪间,在意大利、法兰西、西班牙诸国所设者;十四世纪以后,盛行于德语诸国,即专设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科者是也。其初注重应用,几以哲学为前三科之预科。及科学与文哲之学各别发展,具有独立资格,遂演化而为文、理两科。然德语诸国,为哲学一科如故也。拿破仑时代,曾以神学、法学、医学,为养成教士、法吏、医生之所,因指文理科为养成中学以上教员之所。各国虽不必皆有此种明文,而事实上自然有此趋势。所以各国皆于中学校以外,设师范学校,以养成小学教员;而于大学外,特设高等师范学校,以养成中学教员者,不多见也。法国于革命时,曾解散大学为各种专门学校;但其后又集合之而组为大学,均不设神学科,而另设药科;惟新自德国争回史太师埠之大学,有天主教与耶稣教之神学科各一,为例外耳。法国分全国为十七大学区,大学总长兼该区教育厅长,不特为大学内部之行政长,而一区以内中、小学校及其他一切教育行政,皆受其统辖焉。其保留中古时代教者与学者总会之旧制者,为英国之牛津、剑桥两大学。牛津由二十精舍(college)组成,剑桥由十七精舍组成。每一精舍,均为教员与学生共同生活之所。每一教员为若干学生之导师,示以为学之次第而监督之。学生于求学以外,尤须努力于交际与运动,以为养成绅士资格之训练。

大学教员有教授、额外教授与讲师等,以一定时间,在教室讲授学理。其为实地练习者,有研究所、实验室、病院等。研究所(seminar或作institute)大抵为文、法等科而设,备有图书及其他必要之参考品。本为高等学生练习课程之机关,故常有一种课程,由教员指定条目,举出参考书,令学生同时研究,而分期报告,以资讨论。亦或指定名著,分段研讨,与讲义相辅而行。而教员与毕业生之有志研究学术者,亦即在研究所用功。如古物学、历史学、美术史等研究所,间亦附有陈列所,与地质学、生物学等陈列所相等,不但供本校师生之考察,且亦定期公开,以便校外人参观。至于较大之建设,如植物院,动物院,天文台,美术、历史、自然史、民族学等博物院,则恒由国立或市立,而大学师生有特别利用之权。实验室大抵为理科及农、工、医等科而设;然文科之心理学、教育学、美学、言语学等,亦渐渐有实验室之需要。病院为医科而设,一方面为病人施治疗,一方面即为学生实习之所也。此外,则图书馆亦为大学最要之设备。

欧洲各国大学,自牛津、剑桥而外,其中心点皆在智育。对于学生平日之行动,学校不复干涉,亦不为学生设寄宿舍。大学生自经严格的中学教育以后,多能自治,学校不妨放任也。惟中古时代学生组合之遗风,演存于德语诸国者,尚有一种学生会。每一学生会,各有其特别之服装与徽章,遇学校典礼,如开学式、纪念会等,各会之学生,盛装驱车,招摇过市,而集于大学之礼堂,参与仪式焉。平日低年级学生有服役于高级生之义务,时时高会豪饮,又相与练习击剑之术。有时甲会与乙会有睚眦之怨,则相约而斗剑,非剺面流血不止。此等私斗之举,为警章所禁;而政府以其有尚武爱国之寓意,则故放任之,与牛津、剑桥之注重运动者同意也。然大学人数较多者,一部分学生,或以家贫,不能供入会费用;或以思想自由,不愿作无意识举动,则不入中古式之学生会,而有自由学生之号。所组织者,率为研究学术与服务社会之团体。大学生注重体育,为各国通例;美国大学,且有一部分学生,特受军事教育者,不特卫生道德,受其影响,而且为他日捍卫国家之准备。吾国各大学,近年于各种体育设备以外,又有学生军之组织,亦此意也。

大学有给予学位之权。德语诸国,仅有博士一级(doktor)。学生非研究有得,提出论文,经本科教员认可,而又经过主课一种、副课两种之口试,完全通过者,不能得博士学位,即不能毕业。英语诸国,则有三级:第一学士(bachelor of arts),第二硕士(master of arts),第三博士。法国亦于博士以前有学士(la licence)一级。大学又得以博士名义赠与世界著名学者,或国际上有特别关系之人物。

大学初设,惟有男生。其后虽间收女生,而入学之资格,学位之授予,均有严格制限。偶有特设女子大学者,程度亦较低。近年男女平权之理论,逐渐推行,女子求入大学者,人数渐多;于是男女同入大学及同得学位之待遇,遂通行于各国。

大学行政自由之程度,各国不同。法国教育权,集中于政府;大学皆国立,校长由政府任命之。英、美各国,大学多私立,经济权操于董事会,校长由董事会延聘之。德国各大学,或国立,或市立,而其行政权集中于大学之评议会。评议会由校长、大学法官、各科学长与一部分教授组成之。校长及学长,由评议会选举,一年一任。凡愿任大学教员者,于毕业大学而得博士学位后,继续研究;提出论文,经专门教授认可后,复在教授会受各有关系学科诸教授之质问,皆通过;又为公开讲演一次,始得为讲师。其后以著作与名誉之增进,值一时机,进而为额外教授,又递进而为教授,纯属大学内部之条件也。

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在中古时代,大学教科受教会干涉,教员不得以违禁书籍授学生。近代思想自由之公例,既被公认,能完全实现之者,厥惟大学。大学教员所发表之思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党之拘束,亦不受任何著名学者之牵掣。苟其确有所见,而言之成理,则虽在一校中,两相反对之学说,不妨同时并行,而一任学生之比较而选择,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大学自然为教授、学生而设,然演讲既深,已成为教员与学生共同研究之机关。所以一种讲义,听者或数百人以至千余人;而别有一种讲义,听者或仅数人。在学术上之价值,初不以是为轩轾也。如讲座及研究所之设备,既已成立,则虽无一学生,而教员自行研究,以其所得,贡献于世界,不必以学生之有无为作辍也。

受大学教育者,亦不必以大学生为限。各大学均有收旁听生之例,不问预备程度,听其选择自由。又有一种公开讲演,或许校外人与学生同听,或专为校外人而设,务与普通服务之时间不相冲突。此所以谋大学教育之普及也。

(据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

我的读书经验

(1935年4月10日)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作前车之鉴。

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词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烦的;在词章上,是偏于散文的,对于骈文及诗词,是不大热心的。然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所以我曾经想编一部《说文声系义证》,又想编一本《公羊春秋大义》,都没有成书。所为文辞,不但骈文诗词,没有一首可存的,就是散文也太平凡了。到了四十岁以后,我始学德文,后来又学法文,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剥的看书,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作一回短期的演说。在德国进大学听讲以后,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心理学、美学、美术史、民族学,统统去听,那时候,这几类的参考书,也就乱读起来了。后来虽勉自收缩,以美学与美术史为主,辅以民族学;然而这类的书终不能割爱,所以想译一本美学,想编一部比较的民族学,也都没有成书。

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勤笔。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就是书里面的短处,我不大去搜寻他,我止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这本来不算坏。但是我的坏处,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于这几点,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若是有时候想起来,除了德文书检目特详,尚易检寻外,其他的书,几乎不容易寻到了。我国现在有人编“索引”“引得”,等等。又专门的辞典,也逐渐增加,寻检较易。但各人有各自的注意点,普通的检目,断不能如自己记别的方便。我尝见胡适之先生有一个时期,出门常常携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作记号。我想他回家后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续。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有新隽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这虽是文学上的把戏,但科学上何尝不可以仿作呢?我因为从来懒得动笔,所以没有成就。

我的读书的短处,我已经经验了许多的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这一定有许多成效。

(据1935年4月10日《文化建设》第1卷第7期)

关于读经问题

(1935年5月10日)

读经问题,是现在有些人主张:自小学起,凡学生都应在十三经中选出一部或一部以上作为读本的问题。为大学国文系的学生讲一点《诗经》,为历史系的学生讲一点《书经》与《春秋》,为哲学系的学生讲一点《论语》《孟子》《易传》与《礼记》,是可以赞成的。为中学生选几篇经传的文章,编入文言文读本,也是可以赞成的。若要小学生也读一点经,我觉得不妥当,认为无益而有损。

在主张读经的人,一定为经中有很好的格言,可以终身应用,所以要读熟他。但是有用的格言,我们可以用别种方式发挥他,不一定要用原文,例如《论语》说“恕”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是“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我亦欲无加诸人”。在《礼记·中庸》篇说是“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诸人”。在《大学》篇说是“絜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在《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又说“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这当然都是颠扑不破的格言,但太抽象了,儿童不容易领会。我们若用“并坐不横肱”等具体事件,或用“狐以盘饷鹤,鹤以瓶饷狐”等寓言证明这种理论,反能引起兴趣。又如《论语》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说得斩钉截铁的样子,但是同儿童说明,甚难了解。我们要是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或其他先烈的传记来证明,就比较的有意思了。所以我认为呆读经文,没有多大益处。在司马迁《史记》里面,引《书经》的话,已经用翻译法,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还要小孩子读经书原文呢?

经书里面,有许多不合于现代事实的话,在古人们处他们的时代,不能怪他;若用以教现代的儿童,就不相宜了。例如尊君卑臣、尊男卑女一类的话。又每一部中总有后代人不容易了解的话,《论语》是最平易近人的,然而“凤鸟不至”“子见南子”“色斯举矣”等章,古今成年人都解释不明白,要叫小孩子们硬读,不怕窒碍他们的脑力么?《易经》全部,都是吉、凶、悔、吝等信仰卜筮的话,一展卷就说“潜龙”“飞龙”。《诗经》是“国风好色”“小雅怨诽”,在成人或可体会那不淫不乱的界限,怎样同儿童讲明呢?一开卷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牡丹亭》曲本里的杜丽娘,就因此而引起伤春病,虽是寓言,却实有可以注意的地方。所以我认为小学生读经,是有害的,中学生读整部的经,也是有害的。

(据1935年5月《教育杂志》第25卷第5号)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