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洞冥宝记

第一回 延康末至尊排劫運 庚子年五聖捧綸音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五聖行宮紀錄仙官楊椒山先生降壇詞

〈〔調寄:一翦梅〕〉

奉命垂書下碧天,笛韻悠然,琴韻纏綿。清風送我到乩筵,燭燦金蓮,香馥龍涎。

特與諸生演妙玄,裁罷花箋,降罷瑤篇,奇書闡出永流傳,是好奇緣,是救生船。

〈【清逸有仙氣。】〉

話說洪濛既闢,人類以生,往古來今,歷朝更代,曾不記幾經太平,幾遭劫運,茫茫宇宙,問天無言?桑田滄海,感慨係之!〈(上下千古,憑弔興衰,為全書之籠罩。)〉顧上古之人心之渾噩,故其享太平也久,即其遭劫運也輕。後世之人心險詐,其享太平也促,而其遭劫運也亦益烈。〈(善惡兩相比較,具見根源)〉故劫運之來,雖云:「天數」,而原其造劫之萌蘗,實由人心。〈(二句是此書根本)〉人既造劫,天不能不應之,天非殘刻忍心,以待吾民,天固無可如何者也!〈(原出天心)〉

〈【感召大劫,而反怨天憒憒之極。】〉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可知劫數之來,實由人召,人苟知悔知懼,未嘗不可以挽回也。〈(人心轉處天心轉)〉無奈世人夢夢,下畏天威,惟惡是作,惟孽是造,迨至天降大戾,乃諉之氣數使然,且有怨天公之不仁者,不亦惑乎?〈(狂悖之極)〉

這段議論,從何說起?因吾真久廁五聖行宮,忝任紀錄之職,凡五聖帝君經過事蹟,及一言一動,皆吾真耳聞目睹,親筆登諸冊籍,至今猶歷歷不忘。〈(世人何由得知?)〉

可歎近數十年來,人事變遷,儳焉不可終日;〈(我亦傷心)〉幸賴五聖輔佐 上帝,謁力維持,自庚子至今,真有補天浴日之功,旋乾轉坤之手,〈(非諛非阿)〉使世無五聖,不知今日伊胡底矣?〈(尚堪問嗎?)〉

〈【垂書挽救人心,其關係鄭重如此。】〉

其奈惡習傳染,已逼寰區,一般狂妄之徒,甘心隨聲附和,逐臭趨羶,仍復在醉中夢中,桀驁頑冥,殊難化導;〈(可誅可殺)〉此輩狂逆,若不悔悟,改絃易轍,則宇宙終無寧謐之期。〈(可嘆可悲)〉是以聖帝別出心思,擬新創一種奇書,以作最後救世之結果。〈(婆心救世幾時能了)〉因命我從庚子以來,將五聖救劫始末,飛鸞紹壇,一一傳出,俾世界眾生,大家知曉,方不沒五聖多年苦心。〈(五聖欲世人改惡從善,共樂雍熙,世人其憫此婆心否?)〉

〈【二句為世運盛衰升降以大關鍵,亦即此書之大關鍵。】〉

今吾真既奉命發起編錄此書,尋流溯源,必要從清朝末年敘起,爾等可知清朝末年,人心已壞,種下禍根,〈(病根在此書之發源亦在此)〉孔教不遵,崇尚新學,綱紀漸廢,習染歐風,以至五倫不講,八德全虧,將文明禮教之中華,胥淪為禽獸黑暗之世界;天柱折也,地維傾也,悲哉!悲哉!〈(痛哉!痛哉!尚忍言哉?)〉

是歲庚子元旦, 上皇駕坐凌霄,下望黑氣騰騰,佈滿世界,不禁拍案大怒,曰:「何下界之人,惡孽如此其甚哉?是不能不降之大罰也。」〈(自作之孽,其將誰尤?)〉當時即曉諭諸天仙佛聖眾,並敕冥王造具惡籍,速呈玉案,隨敕各部神將天使天丁,分佈刀兵、水火、雷霆、瘟疫、豺狼、蝗蟲、旱澇、饑饉等災,務令收盡惡人,以充劫數。〈(可知懼否?)〉殲除之後,驅入冥府,永墮地獄,歷千萬劫,不復人身。〈(可知畏否?)〉著速照旨、施行等諭。

當日 上皇盛怒之下,倒下此旨,眾神仙面面相覷,〈(無不戰慄)〉莫知所措,因同跪懇金階,求減劫數,〈(我亦在列)〉 上皇弗允,各神祇逡巡而退,其時班中有關帝、文帝、呂帝、顏蒂、大士,是為五聖,見旨已倒下,難以挽回,而又不忍下民受此慘劫,復聯班長跪,泣涕叩懇,聲隨淚下,溼透襟袍,〈(淒涼如此,果為何人?)〉 上皇仍不允,五聖因救民心切,叩頭泣血,一連跪懇七晝七宵,哀動至尊,〈(哀爾癡迷感動否?)〉

至尊乃言日:「卿等誠懇哀求,為民請命,朕豈無慈悲之心,但下界之人,造孽已深,無解免理,卿等有何良策?能使世人改惡從善,消此黑氣,以慰朕懷。」〈(帝德好生,無不載幬於斯益見。)〉

五聖同聲奏曰:「如蒙 至尊開恩赦宥,使下界劫難,從輕減免,臣等情願臨凡,分省飛鸞闡教,以化萬民,倘奉職無狀,甘罪無辭。」〈(大願無倫)〉至尊聞奏,天顏為霽,喜動於色,謂五聖曰:「卿等具此宏願,朕甚嘉之,但下界人民,陷溺已深,人心已死,化導良不容易。〈(言之可悲)〉朕熟思審處,當今時局,除飛鸞闡教之外,別無良方,〈(上帝不得不已之苦心誰人鑒之?)〉卿等既負此鉅責,各勤厥職,毋怠厥志。宏誓具在,勉旃慎旃。」〈(望民如此,責臣如此,帝心昭昭,聲色俱厲。)〉

諭訖,五聖再拜稽首謝恩,領旨下殿,同至行宮,商量分省闡教之事,一一妥協,然後臨凡。正是:「不忍寰區遭浩劫,滿腔惻隱救殘零。」不知五聖闡教,從何著手?欲知其詳,且聽下回分解。

總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敗壞,風俗因之;聖帝特頒此書,以救人心,以濟世道,以挽狂瀾;字字金鍼藥石,非稗史可比。

⊙開宗以人心善惡,感召禍福,已挈全書綱領,真得振衣干仞崗之勢。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