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淮南子译注

卷十六 说山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本篇导读

崇山峻岭,使人有稳重的感觉,山岭崇高屹立,有如大道擎天不倒。原注解说:“山为道本,仁者所处,委积若山,故曰说山。”仁者乐山,因为山中万物生气勃勃,生而不相争,在山的不同高度都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山中气候变幻无常,也反映出大道的常理。本卷运用大量的故事阐明道理,内容广泛;又用简洁的箴言表达,显示出《淮南鸿烈》的绚丽辞藻。

魄问于魂曰[1]:『道何以为体?』曰:『以无有为体。』魄曰:『无有有形乎?』魂曰:『无有。』『何得而闻也?』魂曰:『吾直有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魄曰:『吾闻得之矣!乃内视而自反也。』魂曰:『凡得道者,形不可得而见,名不可得而扬。今汝已有形名矣,何道之所能乎!』魄曰:『言者,独何为者?』『吾将反吾宗矣。』魄反顾,魂忽然不见,反而自存,亦以沦于无形矣[2]。

1 魄:人的精气力量。魂:人的灵性神志。

2 沦:陷入,变成。

译文

魄问魂说:“大道用什么作为本体?”魂说:“用‘无有’为本体。”魄说:“‘无有’有形体吗?”魂说:“没有。”魄问:“既然没有形体,怎样听闻它呢?”魂说:“我只是遇到后才知道。看它时没有形状,听它时没有声音,称为幽冥。幽冥,是用以比喻大道的,并非大道本身。”魄说:“我知道如何得道了,就是精神向内察觉形体,而自己返本归原。”魂说:“凡是得道的人,形体不能被看见,名字不能被宣扬。现在你已有形体名字了,为何说已得大道呢!”魄说:“既然你会说话,怎么说你没有形体?”“我将要返回我的根本了。”魄回头一看,魂忽然之间不见了,回头望自己,也突然变成无形了。

赏析与点评

这里用魂、魄来描述大道的含意——“无有为体”,清楚说明道在无有之间,故切勿为道体定形。

视日者眩,听雷者聋;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无为而治者,载无也;为者,不能有也[1];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人无言而神,有言则伤。无言而神者载无,有言则伤其神。之神者[2],鼻之所以息,耳之所以听,终以其无用者为用矣。

1 有:王念孙认为应作“无为”,可从下句“有为”推断之。

2 之神者:疑为衍文。

译文

眼望太阳会晕眩眼花,耳听雷声会耳鸣耳聋;人无为就可以治理好事情,有为便会受到伤害。无为而治,便无所不载;有为,便不能没有好恶情欲;不能没有好恶情欲,便不能有大作为。人闭口没有说话,便精神饱满,喜欢说话便会伤神。没说话便精神充裕,内心便无所不载;有说话便会伤害精神。鼻子能够呼吸,耳可以听到声音,精神最终都在无用的情况中成就有用的功能。

念虑者不得卧,止念虑[1],则有为其所止矣,两者俱忘[2],则至德纯矣。圣人终身言治,所用者非其言也,用所以言也。

1 止念虑:停止思念忧虑的烦恼。

2 两者:指念虑本身及想停止念虑的意识。

译文

有思念忧虑的人,不能够安然入睡;停止思念忧虑,便是故意想办法使它停止。如果两者都抛弃忘掉,便达到至高纯和的道德境界了。圣人一生谈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事,但他并非运用言语的表面意思,而是应用言词的精神内涵和原则。

江、河所以能长百谷者,能下之也。夫惟能下之,是以能上之。

译文

长江、黄河所以能够令百谷生长,是因为它们能够处于低下的地方。就是因为能够处于低下,才能成为高尚。

赏析与点评

水被人称誉“润下”,因它能滋润大地的一切生物。由于水性能普济群生,因此本节便赞扬水的高尚。

泰山之容[1],巍巍然高,去之千里,不见埵堁[2],远之故也。秋豪之末,沦于不测。是故小不可以为内者,大不可以为外矣。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1 泰山:在山东省内,是五岳中的东岳,又称为“岱山”、“岱宗”、“岱岳”、“顶上”、“太山”、“泰岱”。

2 埵(duo):坚硬的泥土堆。堁(kě):尘土。

译文

泰山的容貌,巍峨高昂,离开千里之外,看到的就好像小土堆和尘土,因为距离遥远的缘故。秋毫的微末细小,可以沦没至不可测量的情况。故此细小到极点,再找不到内里的空间,庞大到无限,再找不到外面的界线。兰草生长在幽深的山谷里,不会因为无人采摘佩戴而不发出芬芳。船在江海上面停泊,不会因为无人乘坐而不浮起。君子行为正义,不会因为无人知道而停止下来。

赏析与点评

道德是人类独有的崇高行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真君子不论宠辱,时刻都浸没在大道之中。

江出岷山,河出昆仑,济出王屋[1],颍出少室[2],汉出嶓冢[3],分流舛驰,注于东海,所行则异,所归则一。通于学者若车轴,转毂之中,不运于己,与之致千里,终而复始,转无穷之源。不通于学者若迷惑,告之以东西南北,所居聆聆,背而不得,不知凡要。

1 济:济水,出自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南流注入黄河,又称为“沇水”。

2 颍:颍水,出自河南省登封县西境的颍谷,少室山附近,东南流经河南、安徽,至西正阳关入淮河。

3 汉:汉水,出自陕西省宁羌县北嶓冢山,至湖北省汉口与汉阳之间流入长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亦是汉中盆地的命脉。亦称为“汉江”。

译文

长江源出岷山,黄河源出昆仑山,济水源出王屋山,颍水源出少室山,汉江源出嶓冢,分别流动奔驰,注入东海,所行经的地方不同,但归宿却是一样。精通学问的人好像车轴,跟随车毂而转动,自己没有动,却与车轮一起到达千里之外,来回往复,转动在无穷的地方。不通达学问的人,好像迷路的人,人家告诉他东西南北的方向,他好像聆听清楚了,但一转头就忘记了,因为他不知道辨别方向的重要诀窍。

赏析与点评

通识要求人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明白“所行则异,所归则一”,殊途同归的道理。假如“背而不得,不知凡要”,不明白科目的要点窍门,便不能深入了解其知识。

众曲不容直,众枉不容正,故人众则食狼,狼众则食人。欲为邪者必相明正[1],欲为曲者必相达直。公道不立,私欲得容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1 必相明正:互相宣称对方是正直的人,其实没有事实证明,也没有标准。

译文

众多的事情已经被扭曲了,正直的道理就不被容纳;众人都徇私枉法了,正直的人就不被容纳。故此人多势众便可以杀狼而食,如果狼的数目众多,则反过来杀人而食。想做邪恶事情的人,必会互相吹嘘对方是正人君子;想做歪曲事情的人,必会互相维护正直,相互包庇错误。社会大众的公道不能确立,私欲却可以防范,由古至今还没有听闻过这种情况。

赏析与点评

群体的力量非常巨大,当群情激愤,便可能无法做出是非善恶的判断。有时候群众是盲目的,甚至会变成狼群。因此人们必须小心判别善恶,做好教育工作,使民众有理性的思维,不会听从妖言邪说,从而避免社会不宁。

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东走则同,所以东走则异[1]。溺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入水则同,所以入水者则异。故圣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圣人之同死生通于分理,愚人之同死生不知利害所在。

1 异:差异。这里的差异不是指表面的差异,而是指性质和内心的不同。

译文

癫狂的人往东走,追逐的人同样向东狂奔,向东走是相同的,但向东走的原因则有差异。有人堕入水中遇溺,拯救他的人亦跳入水里,入水的状态是相同的,但入水的原因则有差异。故此圣人把生死看为一样,愚拙的人亦把生死看为一样。圣人把生死看为一样,但却通达生死分定的道理;愚拙的人把生死看为一样,却不知道人生真正的利害所在及原因。

走不以手,缚手走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飞不能远。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故使之见者,乃不见者也;使鼓鸣者,乃不鸣者也。

译文

跑步时不直接用手,但缚着双手跑步却跑不快;飞翔时不直接用尾巴,但是弯曲尾巴却飞不远。对象的功用,必要配合没有直接功用的其他部分,才能加以发挥。故此令事物能够显现,便是事物不显著的地方;令鼓鸣动发声的却是不发声的鼓槌。

赏析与点评

从这段可见古人早已知道跑步要用手辅助,才可以加速;雀鸟飞行要配合尾巴才能飞得遥远,故谓“飞不以尾,屈尾,飞不能远”。

先倮而浴则可,以浴而倮则不可;先祭而后飨则可,先飨而后祭则不可。物之先后,各有所宜也。

译文

先脱衣服裸露再沐浴是可以的,先沐浴然后再脱衣服便不是实际可行的;先祭祀然后享用食物是可以的,先享用食物然后祭祀是不合理不可行的。事物总有先后次序,各自有适宜安排的方式。

赏析与点评

“物之先后,各有所宜也”,此句类同于《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