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史记选

孙子吴起列传[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孙子武者,[2]齐人也。[3]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4]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5]可以小试勒兵乎?”[6]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7]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8]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9]乃设钺,[10]即三令五申之。[11]于是鼓之右,[12]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13]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14]大骇。趣使使下令曰:[15]“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16]遂斩队长二人以徇。[17]用其次为队长,[18]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19]无敢出声。[20]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21]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22]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彊楚,入郢;[23]北威齐、晋,[24]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25]

孙武既死,后百馀岁有孙膑。[26]膑生阿、鄄之间。[27]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28]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29]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30]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1]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32]齐使者如梁,[33]孙膑以刑徒阴见,[34]说齐使。[35]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36]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37]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38]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39]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40]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41]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42]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43]

其后魏伐赵,[44]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45]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46]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47]居辎车中,[48]坐为计谋。[49]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50]批亢擣虚,形格势禁,[51]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52]老弱罢于内;[53]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54]据其街路,[55]冲其方虚,[56]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57]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58]与齐战于桂陵,[59]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60]魏与赵攻韩,[61]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62]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63]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64]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65]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66]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67]乃弃其步军,[68]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69]孙子度其行,[70]暮当至马陵。[71]马陵道陜,[72]而旁多阻隘,[73]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74]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75]夹道而伏,[76]期曰:[77]“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78]读其书未毕,[79]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80]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81]曰:“遂成竖子之名!”[82]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太子申以归。[83]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84]

吴起者,卫人也,[85]好用兵。尝学于曾子,[86]事鲁君。[87]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88]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89]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90]“起之为人,猜忍人也。[91]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92]遂破其家。乡党笑之,[93]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94]而东出卫郭门。[95]与其母诀,[96]啮臂而盟曰:[97]‘起不为卿相,[98]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99]而与起绝。[100]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101]且鲁、卫,兄弟之国也,[102]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103]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104]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105]“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106]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107]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108]拔五城。[109]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110]行不骑乘,[111]亲裹赢粮,[112]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113]起为吮之。[114]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115]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116]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117]妾不知其死所矣。[118]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119]乃以为西河守,[120]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121]武侯浮西河而下,[122]中流,[123]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124]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125]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126]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即封吴起为西河守,[127]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128]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129]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130]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131]韩、赵宾从,[132]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133]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134]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135]尚魏公主而害吴起。[136]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137]君因先与武侯言,[138]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彊秦壤界,[139]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140]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141]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142]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143]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144]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145]

楚悼王素闻起贤,[146]至则相楚。明法审令,[147]捐不急之官,[148]废公族疏远者,[149]以抚养战斗之士。[150]要在彊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151]于是南平百越;[152]北并陈、蔡,[153]卻三晋;[154]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彊,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155]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156]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157]悼王既葬,太子立,[158]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159]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馀家。[160]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161]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162]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163]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164]孙子筹策庞涓,[165]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166]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167]悲夫![168]

* * *

[1] 古书中凡记事、立论和解释经典的文字都叫做“传”,并不限于专记一人的事迹。专记人物为一传的,便是司马迁作《史记》所创始的列传。列传有记一人的专传,有记数人的合传,也有“以类相从”(把行事相类的或性质相同的归在一起)的类传。这篇便是合传。

[2] 子为古代对钦敬人物的尊称,孔子、墨子、庄子、孟子等都是适当的例子。孙武的称孙子,其例同。并其名称之,故曰孙子武。

[3] 齐,西周姜姓封国,为太公吕望之后。有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全部和河北省天津南,卫河东,沿渤海一带地。《史记》有《齐太公世家》。

[4] 吴,西周姬姓封国,相传为太伯之后。传至寿梦,始称王,见于《春秋》。吴王阖庐郎寿梦之孙,初名光。吴全盛时,有今江苏省全部、安徽省南部和山东省南部、安徽省北部的一小部。《史记》有《吴太伯世家》。

[5] 今本《孙子》,曹操(魏武帝)作注的一本最著名。有《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

[6] 勒兵,用兵法部勒军队。小试,小规模地试验,意指操演阵势。

[7] 戟音棘,古兵器,戈之属,当时战争中常用武器。

[8] 而,与汝同。汝知而……乎,犹言你知道你的心口,你的左、右手和你的背心么?

[9] 约束,期约节制之意,就是纪律。既布即指上文“前,视心;……后视背”的期约已宣布明白。

[10] 钺音夫越。是斫刀,钺是大斧,军中行刑之具。

[11] “三”、“五”虚用数字,反复再三之意。三令五申之,把前面已经宣布明白的约束,重复交代清楚。

[12] 鼓之右,击鼓传令使向右行进。

[13] 不如法,不依照约束,犹言不听令。吏士,什伍之长,当时即指两个队长。

[14] 且,将要。

[15] 趣使使下令,急派使者传下命令。趣读如促。

[16] 《孙子·九变篇》:“将受命于君,君命有所不受。”曹操注:“苟便于事,不拘君命。”此语实本于司马穰苴对齐景公所说的“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17] 徇音旬,巡行示众。

[18] 用其次,挨次拔用第二人。

[19] 中读去声,合适。规矩绳墨本为匠人求圆、作方、取直所用的工具,此借喻约束律令。中规矩绳墨即一切合式。

[20] 无敢出声即寂静无哗,正与上面两番大笑对照。

[21] 唯,尽管;任便;如意。唯王所欲用之,随大王的意怎么使用他们都成。与上面“中规矩绳墨”和下面“虽赴水火犹可”相应。

[22] 罢休就舍,犹言你且到客舍去歇息罢。表示无可奈何的口气。

[23] 楚,西周芈(音米)姓封国,最初受封的是鬻熊之后熊绎。传至熊通,称武王,初见于《春秋》。渐次兼并江、汉间诸国,至春秋末年,占有今湖北省全部、湖南省北部、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到战国时已兼包吴、越,疆域尤大)。中原诸国都惧怕它,故称彊楚。《史记》有《楚世家》。郢(音颖),楚都,即今湖北省江陵县北十里的纪南城。熊通的子孙平王居迁都于江陵县东南,仍称郢。入郢,指公元前五〇六年(周敬王十四年,楚昭王十年,吴王阖庐九年)伍子胥导吴伐楚,五战入郢事。此郢即江陵县东南的故郢城。

[24] 晋,西周姬姓封国,武王子叔虞之后。春秋时为北方强国,迭与秦、楚争霸。全盛时,有今山西省中南大部、河北省西南大部、陕西省泾水以东大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一小部。《史记》有《晋世家》。北威齐、晋,指公元前四八四年(周敬王三十六年、吴王夫差十二年、齐简公元年)吴救鲁伐齐,战于艾陵,齐师败绩事,和公元前四八二年(周敬王三十八年、吴王夫差十四年、晋定公三十年)吴、晋相会于黄池争长事。

[25] 伐楚入郢在阖庐时,北威齐、晋在夫差时,《春秋》俱不见孙武为将。此处以“与有力焉”虚点一笔,大概是说吴势之强,实在是无形中受到孙武兵法的赐与。

[26] 孙膑不传其名。因为他被庞涓截去两脚而后成就显名的,世便以刑徒的称呼相传以为绰号。膑,刖也,断足之刑。

[27] 阿(音窝),齐邑,即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五十里的阿城镇。(参看《项纪》校释〔113〕)鄄(音绢),卫邑,后入齐,即今山东省鄄城县。生阿、鄄之间,言自幼生长于两邑之间。

[28] 庞涓,魏人。

[29] 魏,战国七雄之一。毕万之后,世为晋卿。传至魏斯,与韩、赵分晋立国,是为魏文侯。都安邑(今山西省的县),得晋之东南和西部地,其孙魏始称王,徙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是为魏惠王。惠王徒都后,改国为梁,故其后“梁”、“魏”杂称。下文“梁、赵相攻”和“大破梁军”的梁,都指魏;孟子见梁惠王,即魏惠王。《史记》有《魏世家》。

[30] 阴使召膑,暗地派人招孙膑,做他自己的辅佐。

[31] 贤于己,才能胜过自己。疾之,妒忌孙膑。疾,嫌恶;忌恨。

[32] 以法刑断其两足,假借罪名,处孙膑以刖刑。黥,刺面,即墨刑。这样地刖其足而刺其面,是要他不能行动,不得见人,即所谓欲隐勿见。见读如现。

[33] 这时派使者到大梁去的齐,已非春秋时的姜齐了。姜齐传至康公,被田和所篡,仍号齐国(后人亦称田齐,以区别于姜齐)。田和的孙儿田因齐始称王,是为齐威王,齐遂列为战国七雄之一。占有今山东省全部和河北省的东南一小部地。他在位四十六年(公元前三七八—前三三三)。《史记》有《田敬仲完世家》。

[34] 以刑徒阴见,以罪犯的身分暗地里见到齐使。

[35] 说齐使,以兵法或技能向齐使游说。

[36] 窃载与之齐,偷偷地同载车中,带往齐国。

[37] 田忌,齐之宗族。善而客待之,信服孙膑之能,而以客礼款待他。

[38] 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屡次与诸公子赛马打赌。重射即很丰的赌注。数读入声。

[39] 辈,等也。上、中、下辈,上、中、下三等,即下文的上驷、中驷、下驷,上文的“马足”就是指马的足力。

[40] 弟,但也,亦作“第”,引申有尽义。弟重射,言尽可下重注,与下文“千金”相应。

[41] 质,对也。临质,临场比赛。

[42] 进,荐进。

[43] 以为师,尊以为师,即师事之。与后文“孙子为师”的师不同,详见〔47〕。

[44] 赵,战国七雄之一。赵夙之后,世为晋卿。传至赵籍,与韩、魏分晋立国,是为赵烈侯。都邯郸,得晋北部之地。《史记》有《赵世家》。

[45] 欲将孙膑,欲以孙膑为将。

[46] 刑馀之人谓遭受过刑戮的人。不可,谦辞。实亦不欲显居其名,好瞒过庞涓的耳目罢了。

[47] 孙子为师,以孙膑为参谋,虽居田忌之次,实即所谓军师。

[48] 辎(音滋)车,有邸(车篷)之车。所以别于无邸之。居辎车中,仍不欲使敌方知道罢了。

[49] 坐为计谋,暗中策画。

[50] 杂乱纷纠谓乱丝。控是抓紧。捲与拳通。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言理乱丝只能用手徐徐解开,不能抓紧了拳头使劲的。撠与击同。救斗者不搏撠,言劝解斗殴,只能善为分解,不能插手帮打的。

[51] 批,拋撇。亢,充满。音捣,冲击。批亢虚谓撇开敌人充实的处所,冲击敌人空虚的地方,即所谓避实击虚。格,扞格。禁,顾忌。形格势禁,言敌人实际上发生了矛盾,在运用上必然有所顾忌的。

[52] 轻兵,行动迅疾的战土。锐卒,精锐的战士。互文同义。

[53] 罢与疲同。与上“竭”字合看,即所谓内外交疲。

[54] 疾,快速。走音奏,趋向。疾走大梁,赶快冲向大梁。

[55] 据其街路,截断他的交通线。

[56] 方虚,正当空虚的地区。

[57] 收弊于魏,坐收魏军自弊之效。

[58] 去邯郸,解围离去赵都。

[59] 桂陵,魏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县东北二十里。

[60] 十三岁,蜀本、百衲宋本、黄善夫本、汲古本都作“十五年”。此本从单索隐本。会注本与此同。按桂陵之役在公元前三五三年(周显王十六年、齐威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十八年),马陵之役在公元前三四一年(周显王二十八年、齐威王三十八年、魏惠王三十年)。其间相去恰十三年,当从。

[61] 韩,战国七雄之一。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于韩原,其后世为晋卿。至韩虔,与赵、魏分晋立国,是为韩景侯。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县),得晋之南部和中部一带地。《史记》有《韩世家》。

[62] 既已过而西,言齐国趋向大梁的兵,已过齐界,西入魏境了。

[63] 三晋本泛指赵、魏、韩。此处却侧重魏兵。

[64] 因魏兵以齐兵为怯,齐兵遂伪装胆怯逃亡,诱令魏兵上当。此即因其势而利导之。

[65] 趣同趋。蹶,挫跌。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言一日夜追逐胜利于百里之外,则赶到的疲乏不堪,掉队的很多,给养供应不及,虽上将必有挫折之虞;即使追逐五十里,尚恐前后不相接,军队一半能到,一半便不能到呢。此引《孙子·军争篇》语而少变其文。

[66] 逐日减灶,佯示胆怯而撤退。三万灶,蜀本、百衲本、汲古本都作“二万灶”。黄本、会注本都与此本同。

[67] 亡者过半,逃亡的士兵已超过半数。

[68] 弃,蜀本、百衲本、黄本、汲古本都作“棄”,下面都同。会注本则与此本同。步军即步兵。

[69] 轻锐,轻兵锐卒。倍日并行逐之,两日的路程并一日赶,穷追奔逃的敌人。

[70] 度其行,估计庞涓追兵的行程。度读入声,估量。

[71] 暮当至马陵,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魏地,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十里。

[72] 陜,黄本、汲古本、会注本都作“狭”(编者按:繁体作“狹”)。蜀本、百衲本则与此本同。按陜,山间隘道也,为峡之本字,亦通作狭,与陝西的陝字从两“入”者不同。

[73] 阻隘,险阻峻隘的地方。

[74] 斫大树白而书之,削去大树的外皮,即在露出的白木上写字。书,写也,动词。于,汲古本作“於”,蜀本、百衲本、黄本、会注本都与此本同。

[75] 善射者万弩,选能射的弩手一万人。

[76] 夹道而伏,分头埋伏在近旁的阻隘之处。

[77] 期曰,汲古本作“期日”。按期,约也。期日即刻日,仅为约期;期曰则约期之中兼带说话了。自以期曰之义为长。

[78] 钻火烛之,取火来照这树上的字。古人钻木取火,后虽有刀燧之利,仍沿旧称曰钻火。烛,照亮。

[79] 读其书,读白木上所写的字。书,名词,指写的字。未毕,尚未读完。

[80] 相失,溃散乱窜,彼此失去联系。

[81] 刭,割颈自杀。参看《项纪》校释〔535〕。

[82] 遂成竖子之名,犹言成就了这小子的声名了。参看《项纪》校释〔348〕。

[83] 太子申,魏惠王之太子。申既被虏死于齐,惠王乃立公子赫为太子,后继位为魏襄王(亦作梁襄王)。

[84] 杜佑《通典·兵典二》:孙膑曰:“用骑有十利……”《太平御览》二百八十二引《战国策》:齐孙膑谓王曰:“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伏其心……”世传其兵法,今仅存此而已。(编者按: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竹简,其中有《孙膑兵法》,经整理,竹简书虽非全本,但有十五篇可以确定为《孙膑兵法》的文章。)

[85] 卫,西周姬姓封国,为武王弟康叔之后。有今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部、河北省南部的各一部和山西省东南的一小角之地。战国时沦为魏之附庸,疆土日蹙。但它在春秋诸国中,最为后灭,直到秦二世时始绝。《史记》有《卫康叔世家》。

[86] 曾子名参,鲁人,孔子弟子。尝学于曾子,曾经从曾子求学。

[87] 鲁,西周姬姓封国,周公子伯禽之后。有今山东省南部和江苏省北部一小部之地。战国末年,被楚所灭。《史记》有《鲁周公世家》。吴起所事之鲁君,史不著谁某,以年推之,当为穆公显。

[88] 就名,犹徇名,只要自己成名立业,便不择手段来求它实现。

[89] 不与齐,不党附于齐国。

[90] 恶读去声,憎恨;谮毁。此为谮毁义,就是借端说坏话。参看《陈丞相世家》校释〔128〕。

[91] 为人,做人之道。猜忍,疑忌残刻。起之为人猜忍人也,犹言吴起这人真是个忍心残酷的人啊!

[92] 遂,顺从。游仕不遂,游历求官,不曾如他的心愿。当时游说的风气已逐渐展开,非贵族的知识分子到处找门路,碰机会,当然要费用的。所求不遂,等于白费,故下接云遂破其家。

[93] 乡党,邻里亲戚。

[94] 谤己者,指讥笑吴起的人。

[95] 郭门,外城的城门。古时城之外有郭,即套城。今之瓮城或月城便是郭的遗迹。

[96] 诀音决,话别。

[97] 啮音孽,噬也。啮臂而盟,在胳膀上咬一口,狠狠地发誓,就是血淋淋地赌咒。

[98] 卿相,泛指高官尊爵。

[99] 薄犹轻。因吴起母丧不归,曾子看轻他,故云薄之。

[100] 绝,断绝。此言断绝关系。

[101] 图,图谋。图鲁矣,犹言要对鲁国打主意了。

[102] 鲁、卫两国俱出姬姓,故云兄弟之国。

[103] 谢,辞谢。较“绝”字略轻,有疏远不信任之意。

[104] 魏文侯即魏开国之君魏斯。在同时的诸侯中是有贤名的。

[105] 李克即李悝(音恢),魏之贤臣。教民尽地力,又创平粜法,魏国因以富强。

[106] 贪指贪慕荣名,就是说吴起破产求仕,杀妻求将。应与前“就名”和后“自喜名”对看。

[107] 司马穰苴,春秋齐人,本姓田。精通兵法。景公时,因晏婴荐,将兵拒退燕、晋之师。尊为大司马,遂称司马穰苴。其后田齐威王时,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史记》有《司马穰苴列传》。

[108] 秦,西周嬴姓封国,秦嬴之后。初在陇西,为附庸邑。至襄公时,因逐去犬戎功,周平王赐以岐、丰之地,始列为诸侯。其后世代相延,逐渐发展,占有今陕西省中部和甘肃省东南部之地,竟成西方的霸主。入战国后,扩地益大,兼并巴、蜀。下及始皇,统一中国。《史记》于《秦始皇本纪》外,另作《秦本纪》来记述它。

[109] 拔五城不详。按《史记·六国表》,魏文侯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十七年伐秦,至郑还,筑洛阴、郃阳。当与此有关。

[110] 席,茵褥。不设席,不用茵褥而卧草具。

[111] 骑乘,跨马或乘舆,汲古本作“乘骑”,则专指骑马。

[112] 亲裹,亲自捆扎。赢粮,馀粮。连起来说,把爨馀的粮食,与士兵各自捆扎了一同带走。

[113] 疽音苴,痈疮。

[114] 以口就吸叫吮,音隽。

[115] 非然也,犹云不是这么说。言非为其子受宠而哭,此哭乃别有原故的。

[116] 旋,旋转。踵,脚跟。不旋踵,喻其速,言快得不待转动脚跟。战不旋踵,战了不多时便死,故下接遂死于敌。或释为“奋勇不向后转”,也通。

[117] 又吮其子,会注本无“其”字。

[118] 妾,古时妇女自称的谦辞,犹男子对人自谦称“仆”。死所,死的地方或死的时侯。不知其死所,不晓得他在什么地方死或什么时候死。

[119] 廉平,自奉刻苦而待人公平。故尽能得士心。

[120] 西河相当于今陕西省渭南专区一带地方,在黄河之西。这一段黄河即《禹贡》雍州之西河,地因此名。子夏居西河设教,吴起为西河守,都指这一带地。守为当时守土治民的职名,后来郡县制度确立,便为一郡长官的专称。

[121] 武侯名击,惠文王之父。

[122] 浮西河而下,泛舟于黄河而顺流南下。此西河指今山西、陕西两省之间那段纵流南下的黄河,与西河守所管领的西河是指地区说的不同。

[123] 中有半义。中流当作半途解。

[124] 三苗氏即有苗氏,舜时南方的部落。洞庭即今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彭蠡即今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三苗不修德,虽左恃洞庭、右恃彭蠡之险,禹卒能灭之。修,蜀本、百衲本、黄本、汲古本都作“脩”,下面都是这样。会注本则与此本同。

[125] 夏桀,夏代末了的王。河、济,黄河、济水。泰、华,泰山、华山。伊阙,山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三十里。羊肠,坂名,在今河南省沁阳县北,坂道长凡四十里,阔仅三步。夏桀不仁,虽拥有此等险要,商汤卒能放逐之。

[126] 殷纣,商代最后之王。孟门,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七十里。太行,山名,在今河南省沁阳县北二十里。常山即恒山。大河即黄河。殷纣不德,虽恃诸险,周武王卒能杀之。

[127] 封,署置。即封,就是立刻重署以为当地之官,应作“再任”解。即封西河守,就是复任西河守。有人泥看了“封”字,认“即封”二字为衍文,并不恰当。

[128] 相田文,以田文为魏国之相。此下,《史记》采《吕氏春秋·执一篇》文,但田文《吕氏》作商文。就下面的对话来推测,田文当是魏国的贵戚重臣。

[129] 子孰与起,犹言你我比起来谁强?

[130] 府库,储藏之地。实府库,理财节用,使府库充实。

[131] 乡同向。不敢东乡,不敢向东来侵犯。秦在魏西,故云然。

[132] 宾,主之对。从,属也;附也。宾从有归附义。此为夸大之辞,其实只能争取到两个与国罢了。

[133] 国家新遭大故,而继位的君主又年幼无知,这叫做主少国疑。

[134] 属之即“属之于”。不过上面的两个“属之于”,语气较缓和,饶有磋商的神态;此则决定口气,出语自急。古代文字中每有急读、缓读的地方,此等处体会一下便能明白。

[135] 公叔,韩之公族。

[136] 尚,娶也。公主,君主的女儿。古时臣娶君女叫“尚”,君女出嫁叫“下嫁”。害,畏忌。公叔自恃魏壻,而才不及田文,怕吴起不能安心处在他的下面,所以忌他。

[137] 节廉而自喜名,言其喜欢摆架子而且好名,即所谓自高自大。参看《陈丞相世家》校释〔73〕。

[138] 君因先与武侯言,公叔之仆的教唆语,犹言你可趁机先向武侯说。以下便是挑唆的诡计。

[139] 壤界,接壤连界。与彊秦壤界,谓与秦国靠近。彊,蜀本、百衲本、汲古本都作“强”。

[140] 无留心,没有久留仕魏之心,而说他意向彊秦。

[141] 延,逗引。试延以公主,把欲令吴起尚公主的意图试探他。

[142] 以此卜之,即以吴起肯不肯尚公主一事来决定他究竟有没有留魏之心。卜,占卜。此有推断义。

[143] 令公主怒而轻君,故意激怒公主,使她诃责你。轻有鄙薄诮责义。这是要把公叔之妻做例子,使吴起害怕尚公主这件事。

[144] 魏武侯受了谗人的坏话,便怀疑吴起而不再信任了。

[145] 即之楚,离魏后立即南往楚国。

[146] 楚悼王名疑,声王之子。素闻起贤,平日即知道吴起的贤名。

[147] 审,察也;信也。审令,令出必行,就是信赏必罚。汲古本审作“横”,该是错的。

[148] 捐不急之官,裁汰无关紧要的冗员。捐,弃置。

[149] 废公族疏远者,省去公家疏属的供养例分。

[150] 抚养战斗之士,厚待战士并抚慰军属。

[151] 从横即从衡,亦作纵横,为当时外交上的政策,详参《陈涉世家》校释〔155〕。一般游谈之士,每多假借从横之说,四出投机。吴起治楚,循名核实,所以要破驰说之言从横者。驰说,空腾口说。

[152] 百越已见《项纪》校释〔393〕。

[153] 陈,西周妫姓封国,舜裔胡满之后。有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西北一小部地。《史记》有《陈杞世家》,与杞国合记。蔡亦西周封国,姬姓,武王弟叔度之后。有今河南省中部一带地。《史记》有《管蔡世家》,兼及管叔事。

[154] 卻,拒绝;排除。从卩,从谷(音噱,口上绉纹,与“谷”别),不从去(谷之变去,因隶书转写篆书而误)。蜀本讹作“却”,百衲本,黄本、汲古本都讹作“却”。惟会注本与此本同,不误。三晋泛指韩、魏、赵,此则仅指韩、魏。参看前〔63〕。

[155] 故楚之贵戚,旧时被废的疏远公族。尽欲害吴起,都要加害于他,害是谋害,与前面作忌害解的不同。汲古本无“欲”字,则尽害吴起当作都忌他解,意反松缓。自以有“欲”字的为长。

[156] 走之王尸而伏之,逃往悼王停尸的地方躲藏起来。因下有并中王尸事,亦可解作“伏在王尸之上”。

[157] 并中悼王,连悼王的尸体一起射着。中读去声。

[158] 太子名臧,即楚肃王。

[159] 令尹,楚执政大臣,犹首相。

[160] 坐,因也。夷,平也。夷宗,灭族,参看《项纪》校释〔24〕。

[161] 师旅,军旅之事。称师旅,盛道军事的得失。

[162] 《汉书·艺文志》记有吴起四十八篇,在兵权谋家。即《吴起兵法》。《隋书·经籍志》有《吴起兵法》一卷,贾诩注。按今存者,《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卷而已。

[163] 论其行事所施设者,只论他们行为设施的事实。

[164] 引当时流行的成语。

[165] 筹策,揣度料量,相当于“料敌如神”的“料”。

[166] 蚤同早。不能蚤救患于被刑,不能早早自免于刖足的苦刑。

[167] 刻暴少恩,指得罪故楚贵戚(其实该另作看法)。亡其躯,丧失身躯,犹言送命。

[168] 悲夫,叹二人的能言不能行。夫音扶,句末语助辞,相当于口语的“呵”或“啊”。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