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重修普陀山志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普陀山,原名「小白華」,梵稱「普陀洛迦」,又作補陀洛迦、補陁洛伽、補怛洛伽、補陀羅伽,皆梵語翻譯之異文也。山位於浙江定海東南海中,距治東百里許。其山境,東盡青鼓壘,西盡風洞嘴,南盡短姑道頭,北盡伏龍山,周遭屈曲百里。唐以前,傳為梅子真、葛稚川之寄隱;又傳於宣宗大中間,有天竺僧來,卽洞中燔盡十指,親睹觀音,與說妙法,授以七色寶石。自五代梁貞明二年(九一六)建「不肯去院」,而法址始開。自宋神宗元豐三年(一〇八〇)敕建寶陀寺,而香灺始盛。自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真歇建海岸孤處,易律為禪。厥後歷元明清三代,經各代高僧之經營,梵剎林立,為中國佛教之聖地,與峨眉、五臺、九華,合稱四大名山,素有「海天佛國」之稱,為觀音大士之道場。論其聲望,又遠非他山所能及也。其梵剎主寺有三:普濟禪寺,舊傳為梁不肯去觀音院;法雨禪寺,始於明萬曆八年(一五八〇)麻城僧大智所建之「海潮庵」;慧濟禪寺,始於明僧圓慧所建之「慧濟庵」。其餘精藍近百,庵堂無數,號稱佛國,洵不虛也。記錄普陀者,舊有元龜茲盛熙明撰《補陀洛迦山傳》,今存一卷;明侯繼高始撰山志,惜未通行。至萬曆間,周應賓以《侯志》重山而略於寺,乃為重修,釐為六卷,分為十二門:宸翰、圖考、山水、殿宇、規制、建制、靈異、頒賜、命使、釋子、物產、藝文。宸翰收勑諭四通、御製序文二首,皆萬曆年間明神宗所撰也。體例尚稱嚴謹,搜羅亦頗宏富,有為後志所不及者。是志刋於萬曆間,流通不廣,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王亨彥修新志時亦不得見。茲據國立中央圖書館代管北平圖書館所藏明萬曆三十五年(一六〇七)太監張隨原刋本景印。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