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吴趋访古录

卷五 常熟(昭文附)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石城

(在虞山北麓,以石甃城。越獻西施於吳,夫差築此以為遊樂之所。今其地名石城里。)

美人貯金屋,相映生回光。

離宮三十六,玳瑁棲雕梁。

豈伊石城里,無取珠玉裝。

驕蹇恣遊樂,遠棄響屟廊。

得非姑胥臺,將為走鹿場。

不如此山麓,壘石周以牆。

蕩蕩不可上,寇來無災殃。

九里城

(在縣北九里。相傳吳王於此牧馬,俗呼欄馬城。今洗馬池尚存。)

牧馬始汧渭,實肇秦王封。

欄馬記海虞,卒敗吳王功。

峨峨九里城,列廄誇豪雄。

一朝越兵來,萬馬嘶悲風。

子胥本騏驥,短馭策亦窮。

宰嚭駑下材,款段驕乘聰。

二者既倒置,犬馬誰效忠。

何如燕臺駿,一顧群馬空。

莫城

(一在縣南。莫邪鑄劍處,亦名劍城,今有莫邪大王廟。一在縣東,漢莫寵所築,以捍海寇。)

一劍衝霄漢,千秋尚莫城。

良工心亦苦,驕主氣難平。

死藝猶遣廟,生王已拜盟。

至今荒草路,若為感星精。

鹿園

(在縣西北七十里。吳王豢鹿之所。)

吳王淫樂縱原狩,分取嘉名作靈囿。

囿中有鹿鹿斯奔,豢鹿奚堪剪狂寇。

越城兵甲動地來,掎角何人代格鬥。

譬如捕鹿角已崩,宋人夢醒蕉隍覆。

梧宮草蔓怨秋風,眼見蘇臺麋鹿走。

石屋

(在維摩寺北嶺下。俯瞰山腰,可坐十許人。相傳太公避紂居此。)

鑿石遁巖隙,爾室何其紆。

相傳太公望,曾此卜隱居。

虞山瀕海東,俯瞰滄溟虛。

避紂寄棲止,此說良非誣。

誰知後來者,聚訟紛紛如。

或謂殷逐臣,或謂齊出夫。

朝歌雜傭保,渭水溷老漁。

偉此鷹揚績,而忘蠖屈初。

周德化天下,侯尉本一區。

盍歸欣就養,詛以畛域殊。

重趼數千里,扶杖來徐徐。

至今百世後,遺跡仍海虞。

試探藏書峽,或者韜鈐儲。

昭明讀書臺

(在致道觀東北。梁昭明太子建。)

蕭梁霸業委蒿萊,故國曾歌帝子來。

天上文星尊列宿,海東落日下層臺。

風騷六代江山古,松檜千秋猿鶴哀。

倘逐緱笙重過此,月明仍照舊書堆。

沁雪石

(元趙子昂鷗波亭前二石,一曰沁雪,一曰垂雲。垂雲流落不可考。沁雪在海虞縣中,石有子昂八分書「沁雪」二字。)

奇石嶙峋挺堅白,雲是鷗波亭上物。

空靈縐透皎雪姿,鑿來疑出仇池穴。

當時錯立兩雲根,沁盡千山萬山雪。

一朝流落到海虞,欲問垂雲渺無跡。

孤峰獨自倚風霜,映雪齋頭憶疇昔。

琴堂位置當丈呼,細認吳興舊題筆。

石梅

(在虞山東嶺下。相傳黃初平插梅於石,成樹後因建石梅書屋。)

一片嶙峋石,中涵萬古春。

梅花比山壽,冰雪是前身。

七星檜

(在致道觀。梁天監二年,真人張道裕以神力移植,盤屈夭矯。今尚存其三,餘為宋慶曆中補種。)

世間神物何不有,奇絕星文應杓斗。

蕭梁古檜法界崇,名與七松齊不朽。

當年移植向琳宮,大力居然負之走。

帝子高臺住半空,真人妙街通靈紐。

星移物換幾千年,尚有三株競樁壽。

靈光一片照仙壇,圖取真形恣談藪。

石田妙筆走風雷,腕底虯龍紛左右。

三星已是躍靈殊,何必空山完七友。

影娥池

(在三元堂前。石巖嶙峋,清泉一泓,冬夏不涸。昔有見仙娥泛舟者,故名。此琴川之發源也。明萬曆間有馬鳳踏燈過此,所遇樓船鼓吹,事頗相類。)

一水盈盈似洛川,人間未必賦遊仙。

影娥池畔雙鬟夢,寂寞靈蹤三百年。

不須解佩逢交甫,合有明珠贈漢皋。

記是洞庭張樂地,樓船簫管雜雲敖。

虞山

(在縣治西北,吳之烏目山也。晉太康中改為海隅。《吳郡志》曰海虞;《續志》云海巫。海虞以虞仲得名,海巫以巫咸得名。又孫吳置虞農都尉,因以名山。)

虞山冠全吳,獨出一峰秀。

烏目本山經,海隅仍晉舊。

或以虞農名,或以巫咸壽。

豈知采藥行,曾此寄僻陋。

文身化句蠻,千古式俎豆。

生則君其鄉,端委治功懋。

死則葬此麓,山邱暝昏晝。

累累古塚傍,巖花絡雲岫。

後人覽圖經,於此正厥謬。

卒之至德風,仍不以名售。

附:拂水巖

(在虞山南。崖石陡峻,縣瀑如虹,每東南風發,噴珠激練,最為奇觀。)

奇境探雲壑,遙岑掛水簾。

分將河氣勢,散作雨簾纖。

天半珠璣落,峰頭翠黛粘。

淩空回倒影,亂拂玉龍髯。

附:吾谷

(在阜成門外,虞山之陽。岡巒回抱,喬木蔚然,霜後丹楓,望若鋪錦,遊人多觴詠其下。)

泊舟楓江濱,彌望皆秋葉。

何如吾谷行,丹渥更稠疊。

炫如錦繡裝,爛若雲霞接。

盤曲取徑紆,深邃入林密。

混漾蕩赤城,輾轉迷丹窟。

松扉靜不扃,藤溪淺可涉。

孰假青女蹤,頓使絳妃躡。

庶幾升丹梯,高秋幽賞愜。

附:天潭谷

(在虞山門外。潭水深不盈丈,泓然不涸;旁有鐵拐亭,致極幽勝。下為沈氏茂瓜邱,名花佳果,遊人來往不絕。)

虞山鬱嵯峨,逶迤入巖腹。

北嶼瘦更奇,潭影清可掬。

天空洗塵霧,亭古萃花木。

洞壑懷紫芝,春苔藹濃綠。

飛泉漱碧澗,琴韻如相續。

清遊想康樂,到此亦忻矚。

仙蹤記鐵拐,雲護山之麓。

附:錦峰

(在虞山南。前臨山塘,後列屏障。春月柳堤拂翠,遊舫雲集,登山筍輿必經於此。或云此虞山主峰。嚴文靖公訥嘗達錦峰書院。)

極目吳山第一峰,春雲朵朵削芙蓉。

圍屏如錦春如海,留與遊人策瘦筇。

柳衣潑翠水拖藍,山色湖光倒影涵。

卻憶名園開講地,錦峰曾辟讀書龕。

附:中峰

(在龍母峰下,懷素曾結廬於此。)

龍母峰頭夕照殷,白雲隨意掩松關。

幾生修到中峰住,日與高僧共往還。

附:桃源澗

(在鎮江門外。下有桃源洞,即高士徐洪隱家。夾澗種桃,花時爛漫,不減武陵;雨後飛泉下瀉,鏘戛金玉。下為陳莊靖諭塋。蒼松翠柏與澗桃相映發,四時遊人最盛。)

百尺飛泉漱玉溪,桃花紅處亂鶯啼。

春深古洞留雲住,夜落銀河滉月低。

地回漫疑秦代遠,山深應恐阮郎迷。

芒鞋竹杖探幽處,夾岸分明近水西。

頂山

(在縣北十八里。山特高峻,上有齊女峰、白龍祠。祠下有池,一名龍湫,水早不涸。土人每見朱唇白鰻遊戲,疑即龍也。後有瑞石甚奇。西北有水簾洞。)

水簾洞外玉泉噴,龍母峰頭落日昏。

從此靈湫長不涸,古祠風雨挾雲奔。

福山

(在縣北三十六里。下臨大江,舊名覆釜,唐改金鳳,後梁復名福山。與狼山相望,為東南控扼之地。)

北出福山鎮,海門潮隱隱。

古埭扼衝要,對峙狼山近。

覆釜像九河,金鳳翔飛隼。

雄駿擅東南,江防立標準。

賈帆自此卸,設禁司關尹。

登臨陟其巔,蓬島如相引。

縹緲三神山,遠眺不可盡。

破山

(在縣北八里。唐貞觀中,有僧在山說法,見白髯老人每旦先至,師問之,曰:「我山中白龍也。」師願見之,老人云:「我見時須念摩訶經號。」師怖,誤誦揭諦神咒。神怒,以杵擊龍,龍衝山而去,遂成破澗,澗上有龍堂舊址。又《高僧傳》:白龍與黑龍交衝進成溪。又貞觀中,山中老嫗生白龍,與一龍門而成澗。)

五嶽圖真形,敦艮筮安固。

何當老僧禪,轉被毒龍誤。

澗破雲亦飛,山破水隨注。

古洞蟠蛟螭,陰崖起雲霧。

至今訪龍堂,猶恐觸神怒。

烏目山

(在縣北十八里。《山海經主》云:虞山即烏目山。《吳地志》云:海虞山北有烏目山。今頂山之南有烏目澗,似因澗以名山。俗指城西土卓者,非。)

空山多白雲,不隔上方磬。

古澗聲潺湲,一路入清聽。

烏目注山經,嘉名此為稱。

精廬結淨因,佛火照禪定。

連山到海隅,此境最幽勝。

城西列土阜,詎足比其峻。

歷覽古山名,登臨寄遙興。

河陽山〈用楊廉夫韻〉

(一名鳳皇山,在縣西北四十餘里,上有秀峰。山頂有石井,嘗出醴泉。又有梁時古檜。在永慶寺寺後有陸狀元讀書臺。)

蕭梁古寺面山開,老檜槎伢亦怪哉。

幾輩能參丹灶訣,有人曾汲石泉來。

峰回黛色環青嶂,路人清溪襯碧苔。

寂寞鳳皇何處是,亂雲斜日滿荒臺。

尚湖

(在縣西南四里,又名西湖,與昆承湖相對。或云太公嘗釣於此,故名。其地虞山環列如障,湖彙其南,山水輝映,朝霏夕陰,故又名照山湖。湖上民居比櫛,饒葭葦荷蒲魚稻之利。)

山水交輝景萬千,一篙點破尚湖煙。

魚蝦價落秋風市,鷗鷺雲迷澤國天。

但把漁竿師渭叟,即通別派向琴川。

餐光飲淥尋常事,散髮江鄉便灑然。

崑承湖

(在縣東南五里,廣長各十八里。舊傳有蜃夜行,或見之,屹如巨岸,遇水潦,騰煙駕霧,呼吸風波,湖田蕩為巨浸,農家患之。一日,有客舟適昆山,遇白衣婦人附舟抵岸,忽不見,自此湖患遂絕。按舊誌,惟曰崑湖。或云崑湖、承湖合為一,故名。)

頃刻能生平地波,兩湖駭浪積年多。

噓來煙霧山成市,幻出風雲水沒禾。

自見白衣旋化婦,可知翠蜃已除魔。

而今百里安瀾久,冷月荒汀似鏡磨。

琴川

(縣治前後七派如琴弦,皆發源虞山,東注運河,今皆淤塞。)

鄉風曾憶武城弦,七派爭趨萬壑泉。

絕調尚尋流水曲,劫灰已冷廣陵煙。

居臨斷港行舟少,夢遠空山過客憐。

誰按圖經修故道,重攜焦尾訪琴川。

白茆港

(在縣東南。西接昆承,東通大海,吳中諸水之北瀉者,皆由此出。蓋東江既失故道,婁淞淺隘,震澤洪流東指之勢漸微,獨自茆為尾閭。宋時言水利者多及之。元末張士誠據吳,起民夫十萬浚之,但土疏而易淤。明夏原吉、徐貫、李充嗣、海瑞、林應訓相繼修治,東南之水始得順達,而華亭丞盛彥忠協董開浚,尤多惠政。)

海虞紀水利,屈指白茆湖。

東江既失道,惟此通委輸。

吳淞及震澤,實賴泄尾閭。

所惜淤泥多,巨浸成茭蘆。

自宋迄有明,開浚無時無。

張吳始割據,曾起十萬夫。

後來夏與海,先後資良圖。

修治復故道,惠及東南隅。

盛侯績亦偉,政不煩叫呼。

一水得順達,眾流與之俱。

茫茫古澤藪,蓄瀦關三吳。

許浦

(在縣北七十里。宋設水軍寨,以都統製領之,平江守臣以節制許浦水軍八銜。苗劉之亂,韓世忠提兵勤王,李寶奏膠西之捷,皆由此出。)

曾建牙旗駐水軍,一灣許浦水沄沄。

東南形勝開江練,戰伐功名壓陣雲。

舊憶蘄王揚虎旅,今看澤國遍鷗群。

蒼茫遠岸喧村市,久已攙槍掃楚氛。

常熟塘

(自郡齊門北抵翼京門,凡九十里。唐元和中觀察使韓皋檄郡浚之,名元和塘,後訛為雲和塘。明縣令楊漣甃石為堤,綿亙如虹,不惟民不病涉,兼障民田。今已半圮,補築之功端賴繼起者。)

舊浚元和記,新堤忠烈成。

農田資利濟,版築亦神明。

繼起誰無志,安流定有程。

千秋遺愛在,人說長宮清。

練塘

(距縣西南三十五里。)

白練吳門事有無,一條影落海東隅。

市橋流水沄沄綠,十幅羅紋剪曉湖。

支塘市

(在雙鳳鄉,因白茆港支流得名。元張士誠嘗築城於此。)

十里支塘市,遙分白茆流。

橋通平野闊,雲人亂山秋。

浦漵分雙鳳,煙波渺十洲。

閑尋故城址,霸業冷荒邱。

學士橋

(舊名信義,又名琴川,俗稱跨塘橋,在縣治南。宋淳熙十年,縣令曾柒建。明弘治間學士李傑建坊於此,更今名。)

長橋俯層波,覽眺極千里。

東南冠蓋街,出入皆由此。

飛虹墮平空,影射琴川水。

西望虞山峰,巖岫向南峙。

東溯溟渤潮,帆檣矗雲起。

江山指顧中,百變恣做詭。

不出闤闠途,而軼囂塵市。

永懷利涉功,濟盈不濡軌。

文學橋

(在子遊巷口。舊名言偃橋,又稱醋庫橋。宋慶曆中,錄事夏秀建。)

誰憑絕業溯津梁,沾溉遺經澤孔長。

道岸特開文學藪,心源直貫海鷗鄉。

遊從洙泗家千里,治美弦歌化一方。

珍重南來資利濟,儒風終古啟吳閶。

湖橋

(在阜成門外。當中秋時,月未升而橋門水底冰輪湧現,蓋虞山峰坳月光注射故也。)

虹橋斜跨半湖煙,水底衝開不夜天。

偏是山高沈月色,峰坳瀉影落前川。

梧桐園

(夫差宮中園。《樂府》云:梧宮秋,吳王愁。)

梧桐瑟瑟吳宮秋,吳王宮中樂未休。

井欄疏雨點秋葉,采香士女含顰愁。

對君歌舞背君泣,滿院西風則秋色。

越騎東來鐵甲嗚,梧桐老矣芳園歇。

惟餘涼月掛疏枝,曾照當筵金屈卮。

楊柳傷心枯樹賦,蘼蕪銜恨碧雲墀。

淒涼池館荒榛麓,麼鳳不來烏喙啄。

珍重龍門百尺桐,置身莫任居高覆。

西巖莊

(在拂水巖西。明通判桑瑾辟。枕山面湖,有把釣石、代茶泉、圍棋塢、玩易臺、葬詩塚、紅錦崦、碧雲坡、振衣亭八景。)

拂水巖前路,蒼茫把釣竿。

湖山殘客夢,風雨故人歡。

豈有詩堪葬,從茲易可觀。

不因酬宦跡,誰為補煙巒。

萬綠山居

(在寶巖灣。一名壽樂園。明撫州守陳言築。)

太守歸來賦小園,寶巖灣口老邱樊。

餐光飲淥渾閑事,一任門前車馬喧。

藤溪草堂

(在虞山秦娥澗之下,古藤盤繞,伏地蔽天。明孫柚築草堂其中,有飲虯亭、松寵、叢桂軒、芙蓉沼;蕊珠堂以奉先,曇花庵以奉佛,古逸祠祀虞仲、陶淵明、嚴子陵、孟浩然、林君復。後歸孝廉顧雲鴻。)

古藤盤屈怒蛟伏,中有幽人結茆屋。

草堂歌嘯懷孫登,一發青山掩薖軸。

欲往從之五逸祠,屈指高風君可六。

當時層構起巖阿,一徑松龕風謖謖。

曇花示現古佛尊,懺盡塵勞此山麓。

孤猿野鶴托比鄰,幽澗潺緩水聲續。

亭臺轉瞬易主人,留取白雲緬芳躅。

四止窩

(明處士沈冕築,取陶詩「四止」意名之。)

天地小行窩,上德慕知止。

載詠柴桑詩,達觀得妙旨。

篳門貧可樂,古蔭清且美。

園葵食大庖,稚子共歡喜。

平此四端競,契彼萬物理。

逐逐名利場,是豈不可已。

東皋

(明少參瞿汝說所構,子中丞式耜拓廣之,築浣溪草堂、貫清堂、鏡中來,跨溪為曲橋,極園亭山水之勝。又春暉園,亦中丞別業,在拂水橋之左。)

少參舊業中丞拓,水木清華冠北郭。

一朝浩劫換紅羊,遺跡東皋幾躑躅。

躑躅斜陽吊古苔,當時名勝鏡中來。

樓臺不厭千回改,筵會何妨逐日開。

樓臺筵會催詩稿,秋月春風長不老。

故山猿鶴伴幽棲,宦海風波亂懷抱。

風波宦海互升沈,從此名園罷酒樽。

秋隼淩空霜翮健,黃蜂螫毒謗書冤。

幸辭北寺還山去,重到浣溪棲隱處。

鼎湖倏忽墮軒弓,再起南中任監撫。

江左偏安又粵西,殘山剩水夢依稀。

收來餘燼難成戰,痛絕孤臣不得歸。

孤臣殉國原無恨,別墅煙雲才一瞬。

平泉花藥久摧薪,金谷田園化茵溷。

淒涼雙戟舊朱門,斷礎殘磚無一存。

剩有蜀鵑啼恨血,海天萬里泣忠魂。

巫咸宅

(在虞山。按《圖經》及《越絕書》,皆云巫咸所居。)

巫成乂王家,周書溯厥治。

後來楚騷詞,亦復神其事。

他書或不傳,世遠難具誌。

胡哉披圖經,忽載所生地。

傳是虞山陽,昔賢此高寄。

想見殷宗朝,徵書日南至。

一德媲保衡,相業空桑嗣。

俎豆閱千秋,荒草□幽宮。

子遊宅墨井

(在縣西,今稱言公巷。井旁有洗衣石,為太守蕭正德攜去。)

古有文學科,不及翰墨事。

言公聖人徒,豈止尚文字。

後人傅會之,一井表厥異。

分取墨池名,張皇列乘志。

豈知遺跡留,未容鑿空例。

舊井雖無禽,尋源自洙泗。

沾溉及武城,於此卜利濟。

南學開精華,斯文統攸寄。

東吳遍津逮,汲古功非細。

不似操觚家,墨守在文藝。

城南佳趣堂

(在虞山東芝溪上。明邑人虞子賢得朱晦庵和張忠獻《城南雜詠》真跡,築堂居之。又有瑤芳樓。)

非耽泉石買青山,寸楮流傳詛等閑。

名跡獨高真理學,草堂猶洗舊苔斑。

琴尊物外圖書府,風雅城南松月關。

不數吳興留墨妙,佳篇自爾絕塵寰。

吳文恪公宅

(在報慈里。公自都御史告歸,杜門著述,閱十九年作歸全堂,學者稱思庵先生。)

西臺風節久傳名,又向磯頭狎鷺盟。

廿載思庵遊竹素,不知身是舊清卿。

破山寺

(在虞山北嶺下。飛泉石梁,修廊復閣,皆唐時築也。堂柱有神書,門外二松如龍形蟠屈,庭植纓珞,池產千葉蓮,寺有賜鐘及通幽軒、空心潭諸勝。今惟尊勝石幢尚存。)

石破天亦驚,山破寺何有。

我訪舊龍堂,奇事傳聞久。

誤誦摩訶經,杵擊乖龍首。

又聞兩龍鬥,裂石蕩成藪。

龍子去不還,古澗深且黝。

潭影空萬緣,蓮葉覆千畝。

一寺當其衝,流水貫左右。

風入古松吟,聲催老龍吼。

疑是此山中,蛟螭白日走。

中峰寺

(在頂山之南峰,梁天監中建。宋永豐間,僧懷素有戒行,自興福至頂山凳石路。明永樂初賜今額。嘉靖間,倭寇踞其上,寺旋毀。萬曆、天啟中以次修復。)

海虞法席數中峰,勝果同修南北宗。

龍墓逶迤盤石磴,禪記幽邃出霜鐘。

書名久著神僧跡,海警曾潛倭寇蹤。

白鰻山中恣遊戲,靈湫風雨萃奇逢。

大慈寺

(在福山鎮。梁太清中建,天監時為法水禪院,宋大中祥符間賜今額。元初重建,海中有巨木出沒洪濤中,以為僧堂巨楝,標曰「泛海梁」。)

巨木曾浮博望槎,空門栽遍佛桑花。

臨江梵貝魚龍聽,一發青山入夢賒。

勝法寺

(在梅李。唐元和中,閻將軍舍宅建。將軍不著名,今為寺,伽藍神甚靈。寺有洗馬池,池側有小塚,葬將軍劍甲處。至宋大中祥符間敕賜今額。至和初改為禪院。)

按下弓刀轉法輪,將軍猛悟合稱神。

空池洗馬今何處,留記伽藍續勝因。

高道山居

(在虞山西維摩灣。宋有高道人居此。曲徑石橋,峰巒匝地,山居臨澗上,景最勝。舊名露臺,又名如如山居。)

為愛清修辟草廬,松花撲地掩關初。

聊從拄錫穿雲外,想見趺伽入定餘。

枯衲姓名猶著跡,空山衣缽未憑虛。

道人酷有煙霞癖,掛塔閑翻貝葉書。

致道觀

(在虞山南。漢嗣天師張道裕居此,感夢建招真治並寥陽殿、虛皇臺,手植七星檜。後仙去,瘞劍於山之西麓。梁簡文時改乾元宮,賜牒及鐘,作招真觀碑。宋宣和間賜今額。治平中,浚井得石函,中有綠盒,藏丹二粒,化鴿飛去。明初相繼重修,榜曰虞山福地,為祝厘習儀之所。)

舊觀招真感夢符,七星手跡未模糊。

雲埋寶劍空巖古,羽化金丹廢井枯。

自昔尚湖飛鴿影,至今福地集嵩呼。

金鐘玉牒先朝賜,不減真靈位業圖。

乾元宮

(在虞山北。宋元祐中,海陵道人申元道建。申將南遊,其師徐神翁告之曰:「逢虞則止,遇雪則開。」渡江至虞山,插竹為庵。一日,天大雪,惟山坳無雪,掘之得美泉,名雪井。淳熙間,取乾元宮舊額顏之。舊有極目亭,米芾書,毀於元。)

不負南遊志,元機證道流。

竹開新鶴徑,井渫舊龍湫。

寺額蕭梁古,書名海嶽優。

危亭時極目,雲湧亂山秋。

巫咸祠

(宋祀於子遊祠夾室,明建專祠於報秋門,國朝順治間,卜地於昭明臺之左。康熙中,即東莊廢廟改巫公祠,遷木主祀焉。)

古祠俎豆屬商賢,名德猶開太伯先。

寂寂報秋門外路,英靈重續楚騷篇。

煥靈廟

(在頂山上。本破山龍堂,祀白龍之神。宋初移建頂山,賜今額。後又遷其祠於龍池。嘉定中進爵為公,封龍母為夫人,作龍湫亭。明初改封大白龍池之神,有禱輒應。)

白衣入夢感真形,瀚海旌旗又著靈。

累代崇封丹詔重,小朝助順黑風腥。

恩深烏養猶移塚,水溢龍湫合作亭。

終竟和甘昭普應,故山雲雨晝冥冥。

仲雍墓

(在虞山上,與言偃塚並列。一云在虞山東嶺。)

泰伯竄勾蠻,難弟挈虞仲。

卓哉古逸民,名並讓皇重。

放廢東海濱,斷髮豈違眾。

國俗尚文身,端委有妙用。

至德共配食,太弟卒嗣統。

吾吳文教開,惟君俾易種。

峨峨虞山陽,風雨冷殘夢。

埋骨幾千年,憑吊有餘痛。

齊女廟

(在虞山東。《吳越春秋》:吳太子娶齊女,女思歸將死,曰:「必葬我虞山之巔,以望齊國。」闔閭傷之,卒如其言。)

迢迢遠嫁三千里,一別如雲去如水。

慘絕歸寧路渺茫,垂死心猶戀鄉梓。

孤魂望斷虞山巔,葬玉埋香絕可憐。

旅夢幾能隨去雁,鄉心空自化哀蟬。

哀蟬聲裏風淒咽,地老天荒長決絕。

遠樹煙迷岱嶽雲,空山淚洗啼鵑血。

當時吳長黃池盟,淩轢中原薦食頻。

涕泣和戎捐弱息,艱難送媵入強鄰。

強鄰恣意窮饕餮,頃刻昏姻視秦越。

愛女難通甥舅親,歸途已絕東南跡。

遂令弄玉鳳樓空,衰壟蒼涼宿莽叢。

青塚何年離絕域,白楊無語泣西風。

西風絕域人何處,白楊青塚歸塵土。

傷心淚灑望齊門,轉瞬功成沼吳女。

獨留幽恨到如今,蔓草荒煙遍地陰。

欲訪殯宮尋斷碣,亂山無際暮雲深。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