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千金翼方校释

千金翼方卷第十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杂病中

消渴第一方二十二首

葵根汤

主一年渴,饮一石以上,小便利,若饮酒渴,伤寒渴,皆悉主之方。

霜下葵根皮一握,长四寸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取瘥止。

又方 栝楼根 甘草炙,各二两 黄连一升

上三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茯苓汤

主胃反吐而渴方。

茯苓八两 泽泻四两 生姜切 桂心 白术各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小麦三升,减三升,去麦,纳诸药煮取二升五合,服八合,日再。

消渴,师所不能治之方

生栝楼九斤,去皮,细切捣,绞汁令尽 上好黄连九两,捣,绢罗为末

上二味,以上件汁溲〔1〕黄连如硬面,细擘,日曝令干,捣之绢筛,更溲如前,日曝捣,一依前法,往反汁尽,曝干捣筛,炼蜜和,饮服如梧子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病愈止。百日慎生冷醋滑酒五辛肉面油腻,永瘥。无生者,干者九斤切,以水二斗煎取一斗,和之如生者法。

〔1〕溲 拌和。《云笈七签》卷七十四:“日中曝之,取令极燥,以药溲干饭讫,又以清酒合溲饭令浥浥耳,然后纳囊中。”

桑根汤

主日饮一石水方。

桑根白皮切,五升,入地三尺者良,炙令黄黑

上一味,以水与根亦不限多少,煮以味浓为度,适寒温饮之,任性多少。切慎盐。

猪肚丸

治消渴方。

猪肚一枚,治如食法 黄连五两 栝楼四两 麦门冬四两,去心 知母四两,无以茯神代

上五味为散,纳猪肚中线〔1〕缝,安置甑中蒸之极烂熟,接热木臼中捣可丸,若硬加少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再,渐加至四十五十丸,渴即服之。

〔1〕线 原作“缐”,今改。《说文解字•糸部》:“线,缕。缐,古文线。”《周礼•天官•缝人》:“缝人掌王宫之缝缐之事。”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缐,缕也。”

葛根丸

主消渴方。

葛根 栝楼各三两 铅丹二两 附子一两,去皮

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三服。治日饮一石水者,春夏减附子。

大黄丸

主消渴,小便多,大便秘方。

大黄一斤 栝楼 土瓜根各八两 杏仁五合,去皮尖双仁,熬

上四味,破大黄如棋子,冷水渍一宿,蒸曝干,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饮服五丸,日三,以知为度。

酥蜜煎

主消渴方。

酥一升 白蜜三升 芒消二两

上三味合煎,欲渴即啜之,日六七,益气力,神效。

羊髓煎

主消渴,口干濡咽方。

羊髓二合,无即以酥代之 白蜜二合 甘草一两,炙,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一升,去滓纳蜜髓,煎令如饴,含之,尽复含。

酥蜜煎

主诸渴方。

酥一升 蜜一升

上二味合煎令调和,一服二升,当令下利药出,明日更服一升,后日更服一升,即瘥。慎酒及诸咸等。

茯苓煎

主诸消渴方。

茯苓二斤 白蜜四升

上二味于铜器中重釜煎,以两茎薤白为候,黄即煎熟,先食服如鸡子大,日三。

防己散

主消渴肌肤羸瘦,或乃转筋不能自止,小便不禁,悉主之方。

木防己一两 栝楼 铅丹 黄连各二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先食以苦酒一升,以水二升合为浆,服方寸匕,日三,服讫当强饮,极令盈溢,一日再服则憎水,当不欲饮也。

大渴,百方疗之不瘥方

铅丹 胡粉各半两 栝楼 甘草炙,各二两半 泽泻 石膏 赤石脂 白石脂各五分

上八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壮人一匕半。一年病一日愈,二年病二日愈,渴甚者夜两服,腹痛者减之,丸服亦佳,一服十丸,伤多则腹痛也。

治口干燥方

酸枣一升半,去核 酸石榴子五合,末 乌梅五十枚,去核 麦门冬四两,去心 茯苓三两半 覆盆子 葛根各三两 石蜜四两 桂心一两六铢 栝楼三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酸枣大。含之不限时节,以口有津液为度,忌如药治。

三黄丸

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方。巴郡太守奏。

春三月 黄芩四两 大黄三两 黄连四两

夏三月 黄芩六两 大黄一两 黄连七两

秋三月 黄芩六两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

冬三月 黄芩三两 大黄五两 黄连二两

上三味随时合捣为末,炼蜜和,丸如大豆〔1〕。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至七丸,服一月病愈,久服行及奔马,尝试有验。

〔1〕丸如大豆 “丸”字原脱,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补。

铅丹散

主消渴方。

铅丹二两 栝楼八两 茯苓 甘草炙,各一两半 麦门冬八两,去心

上五味捣筛为散,旦以浆服方寸匕,日二。

膀胱冷,小便数多,每至夜偏甚方

鸡肠五具,治如食法 羊肾一具,去脂,并干为末 赤石脂六两 龙骨三两 苁蓉四两 黄连五两 桂心二两

上七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半日再服,五日中可作羊汤炙一剂,十日外可作羊肉臛,香味如常,食饱与之。

尿煮牡蛎,主纳消,小便数方

牡蛎五两,熬

上一味以患人尿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治渴利方

豆一升,醋拌蒸,曝干,三拌三曝,三蒸熬 黄连一斤,如金色者

上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二,稍加至四十丸,神验。

大病后虚羸不足,成渴方 取七岁以上五岁以下黄牛新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适寒温,稍稍饮之,不得过多,十日服之不住佳。一云渴即饮,不限多少。

又方 取自死鸡大者一枚,以三升半白汤捉脚倒〔1〕细细淋之三七遍,拔毛置于汤中,毛尽,去毛取汁,澄清汤,即任性饮之,饮尽即愈。其鸡故杀作药,不过七日其病倍发,以后百药不可瘥,慎之慎之。

〔1〕倒 原作“到”,今改。按“到”,同“倒”。《墨子•经下》:“临鉴而立,景到。”孙诒让间诂:“毕云:即今影倒字。”

栝楼散

主消渴,延年益寿方。

栝楼 枸杞根 赤石脂 茯苓各一两半 天门冬二两半,去心 牛膝 干地黄各三两 桂心 菊花 麦门冬去心 菖蒲 云母粉 泽泻 卷柏 山茱萸 远志去心 五加皮 杜仲炙 瞿麦 续断 石斛 黄连 柏仁 石韦去毛 忍冬各一两 菟丝 车前子 蛇床子 巴戟天 钟乳研 署预 甘草炙,各五分

上三十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丸,服十丸,日三。

淋病第二方二十首

治血淋热淋方 以韭七茎烧令热,以手熟捼,热掩尿处,冷即易之,可六七度,瘥。

治热淋方

白茆根〔1〕四斤

〔1〕白茆根 即白茅根。

上一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治石淋方 车前子二升绢袋贮,以水八升煮取三升,顿服之,须臾当下石子,宿勿食服之良。

又方 常煮冬葵根作饮服之,石出。

关格不通方

芒消五两 芍药四两 杏仁四两,去皮尖双仁 麻子仁三两 枳实一两,炙 大黄半斤 干地黄二两

上七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用乌梅榆白皮各五两,无枳实地黄。

治淋方

车前子一把 榆白皮一握 乱发如鸡子大,烧之取灰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再服。

又方 黄芩四两

上一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亦主下血。

治淋方

榆白皮切,一升 车前子切,五升 葵子一升 滑石八两 通草八两 赤蜜一升

上六味咀,以水三斗煮取七升,去滓下蜜,更煎取三升,分三服。

治尿白稠方 露蜂房烧灰,服方寸匕,煮汁服亦佳。

治小便不通方

滑石二两 葵子一两 榆白皮一两

上三味为散,浓煮麻子汁一升半,取一升,以二方寸匕和服,两服即通。

治小便不通方 纳姜黄末如豆许大小便孔中,即通。

又方 通草 猪苓去皮 桑白皮各二两〔1〕

〔1〕各二两 “二”字原缺,据《外台秘要》卷二十七•小便不通方补。

上三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治丈夫女人胞转,不得小便八九日方

滑石一斤 寒水石一两,碎 葵子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尽服即利。

久房散

主小便多或不禁方。

菟丝子二两 蒲黄三两 黄连三两 消石一两 肉苁蓉二两

上五味并鸡肶胵中黄皮三两为散,服方寸匕,日三,行三四里又服。一方用五味子三两。

治小便不利,膀胱胀,水气流肿方 水上浮萍干末,服方寸匕,日三。

治小便不禁多,日便一二斗,或如血方

麦门冬八两,去心 蒺藜子二两 甘草一两,炙 干姜四两 桂心二两 干地黄八两 续断二两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又方 鹿茸长三寸,炙 踯躅一升 桂心一尺 韭子一升 附子三枚,炮,去皮 泽泻三两

上六味为散,服五分匕,日三,稍加至一寸匕,浆水服之,瘥。

治大小便不通

当归三斤 大戟一斤 牛膝三斤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以大豆五升煎令汁尽,豆干,初服三枚,以通为度。

濡脏汤

主大小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屎,寒热,烦迫短气,汗出腹满方。

生葛根二斤 猪膏二升 大黄一两

上三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纳膏,煎取三升,澄,强人顿服,羸人再服。

霹雳煎方

好浓酒一盏 盐一大钱

上二味和于铛纳,文火煎,搅勿住手,可丸得,就铛丸如小茧大,纳肛肠中,不过三必通,如不通者数尽也,神效。酒当作蜜。

水肿第三方二十六首 并五不治证

凡水肿有五不治:一,面肿苍黑,是肝败不治;二,掌肿无纹理,是心败不治;三,腹肿无纹理,是肺败不治;四,阴肿不起,是肾败不治;五脐满肿反者,是脾败不治。

猪苓散

主虚满,通身肿,利三焦,通水道方。

猪苓去皮 茯苓 葶苈熬 人参 五味子 防风 泽泻 狼毒 玄参 干姜 白术 桂心 椒目 大戟 远志去心 甘草炙,各半两 女麴三合,熬 小豆二合 苁蓉二分半

上一十九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老小服一钱匕,日三,以小便利为度。

治百病,诸荒邪狂走,气痞冷病,历年黄黑,大腹水肿,小儿丁奚〔1〕,疟疾经年,霍乱中恶,蜚尸及暴疾,皆悉主之方

〔1〕丁奚 病证名。因小儿哺食过量,而脾胃尚弱,不能消化而致,症见肌肉消瘦,腹大颈小,面色萎黄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大腹丁奚候。

芫青 巴豆去心皮,熬 斑猫各三十枚,去翅足,熬 天雄炮,去皮 干姜各半两 乌头炮,去皮 细辛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附子炮,去皮 踯躅 黄芩 桂心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细切,以绢袋中盛,酒一斗渍十日,去滓,服半合,日三,以知为度。曝滓作散,酒服半钱匕,日三,强人一钱,伤寒中温湿冷,头痛拘急,寒热疟发,头风,皆须服一钱匕,厚覆取汗,初服当吐清汁三四升许,又主心疝〔2〕,妇人无子。服之烦闷不堪者,饮冷水一升即解。

〔2〕心疝 病证名。因阴寒之气内聚,上冲于心而致,症见心痛如刀锥所刺,或阴阴而痛,伴四肢逆冷,口唇色青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心疝候。

蒲黄酒

主通身肿,此风虚水气,亦主暴肿方。

蒲黄 小豆 大豆各一升

上三味以酒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商陆酒

主风水肿方。取商陆切一升,以酒二升渍三宿,服一升,当下,下者减之,从半升起,日三,尽更合服。

又方 取大豆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上酒一升,合煎取一升,随能杯饮之,日三服,常令有酒势。

茯苓丸

主水胀大,甄主簿〔3〕与康公处得效方。

〔3〕主簿 官名。汉以后中央各机构及地方郡县官府皆置主簿,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为掾吏之首。

茯苓 白术 椒目各一两 葶苈子一两半,熬 桂心三分 芒消 泽泻 木防己各五分 甘遂三分 赤小豆 前胡 荛花各半两,熬,《千金》作芫花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蜜汤服五丸,日一,稍加,以知为度。

汉防己煮散

主水肿上气方。楮澄秘之。

汉防己 泽漆叶 石韦去毛 桑白皮 泽泻 丹参 茯苓 橘皮 白术各三两 生姜十两,切 郁李仁五两 通草一两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散,以水一升七合纳四方寸匕,煮取八合,顿服,日二,小便利为度。

第一之水先从面目肿,遍一身,名曰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

第二之水先从心肿,名曰赤水,其根在心,葶苈主之。

第三之水先从腹肿,各曰黄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

第四之水先从脚肿,上气而咳,名曰白水,其根在肺,藁本主之。

第五之水先从足趺肿,名曰赤水,其根在肾,连翘主之。

第六之水先从面至足肿,名曰玄水,其根在胆,芫花主之。

第七之水先从四肢起,腹满大,身尽肿,名曰风水,其根在胃,泽漆主之。

第八之水先四肢小,其腹肿独大,名曰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

第九之水先从小肠满,名曰裹水〔1〕,其根在小肠,巴豆主之。

〔1〕裹水 “裹”原作“果”,今改。按“果”,通“裹”。《尔雅•释鱼》:“(龟)前弇诸果。”陆德明释文:“果,众家作裹,唯郭作此字。”

第十之水乍盛乍虚,乍来乍去,名曰气水,其根在大肠,赤小豆主之。

上十病,皆药等分,与病状同者则倍之,白蜜和,先食服一丸如小豆,日三,欲下病者服三丸,弱者当以意节之。

治宿食流饮〔2〕,寒热温病,水肿

〔2〕流饮 病证名。因水饮留滞肠胃之间,血气不畅,经络不行,水饮溢于膀胱而致,症见肠间漉漉有声,短气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流饮候。

郁李仁十枚,熟研 粳米三合,研令中断

上二味以水四升合煮取二升,顿服,此粥日三度作服之,人强用十五枚,羸者五六枚,不知者稍加之,以知为度。

炙鲤鱼主肿满方 取鲤鱼长一尺五寸,以尿渍令没一宿〔1〕,平旦以木从口贯之至尾,炙令黄熟,去皮,宿勿食,顿服之,不能者再服令尽,神方。

〔1〕一宿 “一”字原脱,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水肿、《外台秘要》卷二十•水病杂疗方补。

男女新久肿,得恶暴风入腹,妇人新产上溷〔2〕,清风〔3〕入脏,腹中如马鞭者,嘘吸短气,咳嗽,一味大豆煎方

〔2〕上溷(hùn 浑) 谓去厕所。按“溷”,同“圂”。厕所,粪坑。《释名•释宫室》:“厕,或曰溷,言溷浊也。”毕沅疏证:“《一切经音义》引作圂。”

〔3〕清风 冷风。按“清”,冷。《素问•五脏生成》:“腰痛,足清,头痛。”王冰柱:“清,亦冷也。”

大豆一斗,择令净

上以水五斗煮之,得一斗三升,澄清,去下浊者,纳釜中,以一斗半美酒纳汁中,煎取九升,宿勿食,旦服三升,温覆取汗两食顷,当下去风气,肿减,慎风冷,十日平复如故,除日服之,若急不可待除日,逐急令服。合时于清净无人处,令童子一人视之,不用六畜妇人见之。自度身中肿未尽,更服三升,瘥了了〔4〕者勿服也。神验,千金不传。

〔4〕瘥了了 谓清楚已愈。按“了了”,清楚。李白《秋浦歌》:“桃波一席地,了了语声闻。”

又方 楮皮叶一大束

上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服之,不过三四日〔5〕,面肿乃减,虽得瘥常可服之。《千金》楮枝皮叶一大束切,煮取汁,随多少酿酒,旦服,醉为佳,后同。

〔5〕四日 原脱,据王本补。

莨菪丸

治水气肿,鼓胀,小便不利,山连治韦司业〔6〕得瘥,司业侄云表所送,云数用神验。

〔6〕司业 官名。古时掌音乐,或兼教国子。隋炀帝大业三年置国子监司业,助祭酒以教授生徒,至唐以后设置,皆为学官。

莨菪子一升 羖羊肺〔1〕一具,青羊亦佳

〔1〕羖羊肺 《外台秘要》卷二十•水气肿鼓胀方作“羚羊肺”。

上二味汤微炸,肺即薄切之,曝干捣末,以三年大醋浸莨菪子,一伏时〔2〕出之,熬令变色,熟捣如泥,和肺末蜜和捣作丸,食后一食久服如梧子四丸,麦门冬饮服之,以喉中干口粘浪语为候,数日小便大利,即瘥。

〔2〕一伏时 一周时,即一昼夜。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山东二•盐法志》:“自子至亥,谓之一伏火。”

麦门冬饮法

麦门冬二十五枚,去心 粳米二十五粒

上二味以大合三合半水煮之,米大熟去滓,以下丸药,每服常作。

有人虚肌积年,气上似水病,眼似肿而脚不肿方

榖楮叶八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米煮粥,亦以当水,煮羹等皆用之,秋时多收,以拟经冬用,其水多少浓淡,任人勿拘。此方慎蒜面猪鸡鱼油腻,重者三年服之永瘥,轻者一年瘥。

治水肿方

葶苈子六两,生用 桂心二两

上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二。慎如前法,忌口味。

麻豆煎

主大腹水肿方。

大麻一石,未入窖〔3〕不郁悒者 赤小豆一石,不得一粒杂

上二味取新精者,仍净拣择,以水淘,曝令干,蒸麻子使熟,曝令干,贮净器中,欲服取五升麻子,熬之令黄香,惟须缓火,勿令焦,细捣取末,以水五升研,取汁令尽,净器密贮之,明旦欲服,今夜以小豆一升净淘渍之,至晓干漉去水,以新水煮,未及好熟即漉出令干,纳麻子汁中煮,令大烂熟为佳,空腹恣意食,日三。其陈郁麻子,益增其病,慎勿用之。一切水肿皆忌饱食,常须少饥。后有灸三里绝骨,作鱼羹法见《千金》中。

〔3〕窖 原作“”,据《外台秘要》卷二十•水通身肿方改。

苦瓠丸

主大水,头面遍身大肿满方。

苦瓠白穰实捻如大豆粒

上一味以面裹,煮一沸,空腹吞七枚,午后出水一升,三四日水自出不止,大瘦即瘥。三年慎口味,苦瓠须好无靥翳〔1〕者,不尔有毒不堪用。

〔1〕靥翳 黑色斑膜。按“靥”,黑痣。《类篇•面部》:“靥,面上黑子。”此谓黑斑。“翳”,眼中翳膜。《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此谓斑膜。

槟榔丸

主水肿方。

槟榔 桂心 栝楼 麻黄去节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茯苓 椒目 白术各三两 附子炮,去皮 吴茱萸五合 厚朴炙 干姜 黄芪 海藻一本无 木防己 葶苈熬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七味捣筛为末,炼白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二丸,日三,加至四丸,不知又加二丸,可至十二丸。此主老小水肿虚肿,大病客肿作喘者,用之佳。一云忌海藻,必恐无此一味。

风水通身肿欲裂,利小便方

防风 猪苓去皮 泽泻去节 茯苓各四两 黄芪三两 泽漆 白术各五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 大戟各一升 独活八两 酒一斗 大豆二升,以水七升煮一升

上一十三味咀,以豆汁及酒合煮取七升,分六七服,一日一夜令尽,当小便极利为度。

泽漆根汤

主水通身洪肿〔2〕,四肢无堪〔3〕,或从消渴,或从黄疸,支饮,纳虚不足,荣卫不通,血气不化,气实皮肤中,喘息不安,腹中响响胀满,眼不得视方。

〔2〕洪肿 大肿,谓水肿较甚。按“洪”,大。《尔雅•释诂上》:“洪,大也。”

〔3〕四肢无堪 谓四肢不能胜力,手不能提举,足不能行步。按“堪”,胜任。《玉篇•土部》:“堪,任也。”《说文解字注•土部》:“堪言地高处无不胜任也……引申之,凡胜任皆曰堪。”

泽漆根十两 赤小豆二升 茯苓三两 鲤鱼一枚,重五斤者,净去肠胃 生姜八两,切 人参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七升煮鲤鱼豆,减七升去之,纳药煮取四升五合,去滓,一服三合,日三,弱人二合,日再服,气下喘止可至四合,晬时小便利,肿气减,或小溏下,若小便大利,还从一合始,大利止。若无鲤鱼,鲖鱼亦可。若水甚不得卧,卧不得转侧,加泽漆一斤;渴,加栝楼二两;咳,加紫菀二两、细辛一两、款冬一两、桂心三两,增鱼汁二升。

大豆汤

主风水通身大肿,眼不得开,短气欲绝,或咳嗽方。

大豆一斗 乌头炮,去皮 黄芪 泽泻各三两 杏仁一升,去皮尖双仁 半夏六两,洗 茯苓 白术各五两 生姜七两,切 麻黄去节 猪苓去皮 防风 木防己各四两 甘遂 甘草炙,各二两 酒一升

上一十六味,以水四斗先煮豆,取一斗,去豆,纳药及酒合煮取七升,日四夜三,得快利小便为度,肿减便住,不必尽剂。若不得利小便者,加生大戟一升、葶苈二两半,无不快也,万不失一。

麻黄汤

主风湿水疾,身体面目肿,不仁而重方。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重覆日移二丈,汗出,不出更合服之,慎护风寒,皮水用之良。

治水肿方 以苦瓠穰一枚,以水一石煮一炊久,去滓,煎令可丸,服如大豆,小便利后,作小豆羹,乃饮食之。

又方 葶苈五两,熬 牵牛子 泽泻 昆布洗 海藻洗 猪苓去皮,各三两

上六味末之,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五丸,日三。

石胆丸

主足胫肿,小便黄,胸痛烦,车骨筋解开痛方。

石胆研 吴茱萸 天雄炮,去皮 芫花熬 柏仁各一分 防风 荛花熬 杜仲炙,各三分 菖蒲 葶苈熬,各一两 菟丝子三合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为丸如蜱豆。以饮服三丸,日二。

痰饮第四方一十四首

治痰饮头痛,往来寒热方

常山一两 云母粉二两

上二味捣筛为散,热汤服一方寸匕,吐之止,吐不尽更服。

杜蘅汤

主吐百病方。

杜蘅 松萝各三两 瓜蒂二七枚

上三味切,以水酒各一升二合渍二宿,去滓,分再服,若服已即吐者止,不吐者更服之,每服相去如人行十里,欲令药力尽,饮一升稀粥便定,老小用之亦佳。《千金》云:酒一升二合渍二宿。

蜜煎

主寒热方。

赤蜜五合 常山四两 甘草半两,炙,一法二两

上三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纳蜜,温服七合,吐则止,不吐更服七合。勿饮冷水。

又方 蜜二合 醋八合

上二味调和,旦顿服,须臾猥猥然欲吐,擿之〔1〕,若意中不尽,明旦更服,无毒,不大呕吐〔2〕,其药安稳。

〔1〕擿(ti 梯)之 “擿”原作“摘”,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痰饮改。按“擿”,探。《法言•修身》:“擿填索塗,冥行而已矣。”李轨注:“……盲人以杖擿地而求道。”“擿之”,此谓探而吐之。

〔2〕无毒,不大呕吐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痰饮作“无不大呕”四字。

葱白汤

主冷热膈痰,发时头痛闷乱,欲吐不得方。

葱白二七茎,切 桃叶一把 乌头炮,去皮 真珠 常山 甘草炙,各半两

上六味咀,以酒四升、水四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真珠,服一升,得吐止。

松萝汤

主胸中痰积热,皆除之方。

松萝二两 乌梅二七枚 常山三两 栀子二七枚,擘 甘草五两,炙,一云一两

上五味咀,以酒三升渍一宿,旦以水三升合煮取二升五合,分再服,得快吐便止,不要顿尽,二服也。

又方 松萝一两 乌梅三七枚 常山 甘草各二两,炙

上四味咀,以酒三升渍一宿,煮取二升,服一升,取吐止。

大五饮丸

主五种饮:一曰留饮〔1〕,停水在心下;二曰澼饮,水澼在两胁下;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夫五饮者,皆由饮后伤寒,饮冷水过多所致方。

〔1〕留饮 病证名。因饮酒后饮水过多,水气停留于胸膈之间而致,症见胁下作痛,短气而渴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留饮候。

远志去心 苦参 藜芦 白术 乌贼骨 甘遂 大黄 石膏 半夏洗 紫菀 桔梗 前胡 芒消 栝楼 五味子 苁蓉 贝母 桂心 芫花熬 当归 人参 茯苓 芍药 大戟 葶苈熬 黄芩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 常山 厚朴炙 细辛 署预 甘草炙,各三分 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

上三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丸,日三,稍加之。

前胡汤

主胸中久寒,澼实宿痰,隔塞胸痛,气不通利,三焦冷热不调,食饮减少无味,或寒热体重,卧不欲起方。

前胡 人参 大黄 当归 甘草炙,各二两 黄芩 防风 麦门冬去心 吴茱萸各一两 半夏三两,洗 生姜四两,切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两仁

上一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白术茯苓汤

主胸中结,痰饮澼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方。

白术 茯苓 橘皮 当归各三两 附子炮,去皮,二两 半夏洗 生姜切 桂心各四两

上八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服三剂佳。《深师方》有细辛一味,一作人参。

姜椒汤

主胸中积聚,痰饮,饮食减少,胃气不足,咳逆呕吐方。

生姜汁七合 蜀椒三合,汗,去目闭口者 半夏三两,洗 橘皮二两 茯苓 桔梗 桂心 附子炮,去皮 甘草炙,各一两

上九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纳姜汁煎取二升,分三服,服两剂佳。

若欲服大散诸五石丸,必先服此方,乃进黄芪丸辈,必佳。

半夏汤

主痰饮澼气,吞酸方。

半夏三两,洗 生姜六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 吴茱萸三两,熬

上四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日三,老小服半合。

姜附汤

主痰澼气方。

生姜八两,切 附子四两,生去皮,四破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四服,日二。亦主卒风,大良。

论曰:凡痰饮盛,吐水无时节,其源为冷饮过度,遂令痼冷,脾胃气羸,不能消于食饮,食饮入胃,皆变成冷水,反吐不停者。

赤石脂散主之方

赤石脂三斤

上一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酒饮并可下之,稍稍渐加至三匕,服尽三斤,则终身不吐水,又不下利,补五脏,令肥健。有人痰饮,服诸药不瘥,惟服此一斤,即愈。

癖积第五方一十四首

大五明狼毒丸

主坚癖,或在人胸,或在心腹方。

狼毒 干地黄熬,各四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双仁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熬 干姜 桂心各一两半 旋复花 芫花熬 莽草各半两 细辛 五味子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漆头茹〔1〕各一两 人参 附子炮,去皮 大黄 厚朴炙 木防己 苁蓉 当归 半夏洗,各二两

〔1〕漆头茹 即黑头茹。按《证类本草》卷十一•草部下品之下引陶隐居云:“今第一出高丽,色黄,初断时汁出凝黑如漆,故云漆头。”

上二十一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饮服二丸,日二夜一,以知为度。

小狼毒丸

主病与前方同。

狼毒三两 附子炮,去皮 半夏洗 白附子各一两 漆头茹 旋复花各二两

上六味捣为末,炼蜜和,更杵五千杵,丸如梧子。饮服三丸,日二,稍加至十丸。

礜石丸

主积聚癥坚,不能食方。

礜石五两,炼 雄黄研 人参各一两 杜蘅 桂心各一两半 前胡 藜芦各三分 大黄二两 干姜二两 皂荚半两,炙,去皮子 丹参各二两 半夏洗 附子炮,去皮 巴豆去皮 乌头炮,去皮,各六铢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小豆。服二丸,日二,可至四丸。

治癥癖乃至鼓胀方 取乌牛尿一升,微火煎如稠糖,空腹服大枣许一枚,当鸣转病出,隔日更服,忌口味。

又方 人尿三升煎取一升,空腹服如牛尿法。

芒消汤

主暴癥坚结方。

木防己 白术 鬼臼各一两半 芒消 芍药 当归各二两 大黄三两 蜈蚣炙 蜥蜴炙,各二枚 甘草一两,炙

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芒消,分为三服,日三。

治卒暴癥方

蒜十片,去皮,五月五日户上者 桂心一尺二寸 伏龙肝鸭卵大,一枚

上三味合捣,以淳苦酒和之如泥,涂著布上,掩病处,三日消。《千金》云:凡蒜或无蒜亦得用也。

又方 取商陆根捣蒸之,以新布藉腹上,以药铺布上,以衣覆上,冷即易,取瘥止,数日之中晨夕勿息为之,妙。

三棱草煎

主癥癖方。

三棱草切,取一石

上一味以水五石煮取一石,去滓,更煎取三斗,于铜器中重釜煎如稠糖,出纳密器中,旦以酒一盏服一匕,日二服,每服常令酒气相续。

疗十年痃癖〔1〕方

〔1〕痃癖 病名。脐旁积气成块的病证。《玉篇•疒部》:“痃,痃癖也。”《篇海类编•人事类•疒部》:“痃,痃癖,小腹下病也。”

桃仁去皮尖双仁,熬 豉干曝,去皮熬,捣筛,各六升 蜀椒去目闭口者,生捣筛 干姜捣筛,各三两

上四味,先捣桃仁如膏,合捣千杵,如干可入少蜜和捣,令可丸如酸枣大。空腹酒服三丸,日三,仍用熨法。取新盆一口受一斗者,钻底上作三十余孔,孔上布椒三合,椒上布盐,盐上安纸两重,上布冷灰一升,冷灰上安热灰一升,热灰上安熟炭火如鸡子大,常令盆大口热,底安薄毡,其口以板盖上,以手捉勿令落,仰卧,安盆于腹上,逐病上及痛处自捉遣移熨之,冷气及癥结皆从下部中作气出,七日一易椒盐,满三七日百病皆瘥,乃止。

江宁衍法师破癖方

白术 枳实炙 柴胡各三两

上三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可至三十剂,永瘥。

陷胸汤

主胸中心下结坚,食饮不消方。

大黄一两 栝楼二两 甘草二两 甘遂一两 黄连六两

上五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三台丸

主五脏寒热积聚,胪胀肠鸣而噫,食不作肌肤,甚者呕逆,若伤寒〔1〕寒疟已愈,令不复发,食后服五丸,饮多者吞十丸,长服令人大小便调和,长肌肉方。

〔1〕伤寒 “寒”字原脱,据《外台秘要》卷十二•积聚宿食寒热方补。

大黄二两,熬 熟消石 葶苈各一升,熬 茯苓半两 厚朴炙 前胡 附子炮,去皮 半夏洗 细辛各一两 杏仁一升,去皮尖双仁,熬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别捣杏仁如脂,次纳药末,炼蜜相和令得所〔2〕,更捣五千杵,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稍加,以知为度。

〔2〕得所 谓得其适宜。按“所”,适宜。《周易•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大桂汤

主虚羸,胸膈满方。

桂心一斤 半夏一升,洗 黄芪四两 生姜一两,切

上四味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寒冷第六方九首

鹿骨汤

主虚劳风冷,补诸不足,乏惙 〔3〕少气方。

〔3〕乏惙 谓虚乏疲惫。按“惙”,疲乏。《玉篇•心部》:“惙,疲也。”

鹿骨一具,剉 苁蓉一两 防风 橘皮 芍药 人参 当归 龙骨 黄芪各二两 桂心 厚朴炙 干姜 独活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一十四味咀,以水三斗先煮骨,取一斗,澄取清,纳药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日再。

大桂皮汤

主气逆叉胸,寒热往来,吸吸短气,恶闻人声,诸烦酸疼,咳逆,不能饮食,饮食不生肌肉,溺黄,里急绞痛,气上冲发咳,胃脘有热,雷鸣相逐,寒冷厥逆,伤损五脏,语言难,喜直视,大便难方。

桂心六两 当归 细辛 黄芩各二两 人参五两 厚朴炙 枳实炙 芍药 芎各三两 黄芪四两 麦门冬去心 吴茱萸 半夏洗,各一升 蜜五合 附子一枚,炮,去皮 生姜二斤 五味子 饴各半斤 甘草六两,炙

上一十九味咀,捣生姜取汁三升,以水二斗煮药,取六升,去滓,微火上煎,纳姜汁蜜饴搅相得,煮取六升,一服一升,日二。

大半夏汤

主胸中虚冷满塞,下气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八两,切 桂心五两 蜀椒三百粒,去目闭口,汗 茯苓 枳实炙,各二两 大枣二十枚,擘 附子炮,去皮,破 当归 人参 厚朴炙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茱萸汤

主风冷气,腹中虚冷急痛,饮食不消,心满,少腹里急引痛,手足逆冷,胃中响响〔1〕,干噫欲吐,吐逆短气方。

〔1〕胃中响响 “响响”原作“向向”,今改。按“向”,通“响”。声响。《周易•系辞上》:“其受命也如向。”陆德明释文:“向,又作响。”

吴茱萸二升 小麦 半夏洗,各一升 生姜十五两 大枣五十枚,擘 桂心三两 人参 黄芩 甘草炙,各二两

上九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为四服,一服一升,日再。

茱萸汤

主男子虚热寒冷,妇人寒劳气逆,及胸腹苦满而急,绕脐痛寒,心吞酸,手足逆冷,脐四边坚,悸气踊起〔2〕,胃中虚冷,口中多唾,或自口干,手足烦,苦渴,湿痹,风气动作,顽痹不仁,骨节尽痛,腰背如折,恶寒,大呼即惊,多梦,梦见鬼神,此皆五脏虚方。

〔2〕悸气踊起 谓病气上逆而致心中悸动不安。按“悸”,心惊跳。《说文解字•心部》:“悸,心动也。”“踊”,上,上逆,《广雅•释诂一》:“踊,上也。”

吴茱萸二升 半夏一升,洗 生姜一斤,切 芍药 桂心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 黄芩 甘草炙,各二两

上九味姜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枣,极沸乃纳诸药,煮取四升,服八合,日三。

乌头当归汤

主虚劳损,胸满痛,挛急短气,面黄失色,头眩心烦,梦寤失精〔1〕,寒气肢节疼,又两腋不得喘息,喘息辄牵痛,逆害饮食,悉主之方。

〔1〕梦寤失精 谓梦中遗精。按“寤”,作梦。《说文解字•梦部》:“寤,昼见而夜梦也。”

乌头炮,去皮 独活 芍药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白术 人参各二两 厚朴四两,炙 桂心五两 麦门冬去心 细辛各一两 吴茱萸一升 当归 生姜切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一服七合,日三,乌头炮令黄乃用之。

泽兰子汤

主伤中里急,两胁挛痛,久致咳嗽,四肢寒热,小便赤黄,饮酒困卧,长风〔2〕百脉开张,血痹不仁,梦寤失精,唇口干燥,奄然〔3〕短气方。

〔2〕长风 大风,谓外风邪气。按“长”,大。《荀子•劝学》:“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3〕奄然 忽然。《方言》卷二:“奄,遽也。吴扬曰芒,陈颍之间曰奄。”

泽兰子 半夏洗 麻仁各一升 大枣二十枚,擘 糖一斤 人参 茯苓 细辛各二两 远志去心 桂心 龙骨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泻膈汤

主胸心逆满,牵引腰背疼痛,食饮减少方。

桂心 干姜 枳实炙 甘草炙,各四两 芫花一分,熬 茯苓二两 大黄半两 半夏洗 人参 桔梗 麦门冬各五分,去心

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人参汤

主养神补益,长肌肉,能食,安利五脏,通血脉,调气方。

人参 干姜 黄芪 芍药 细辛 甘草炙,各一两

上六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八合,一服三合。

饮食不消第七〔1〕方一十七首 论一首

〔1〕第七 “七”原作“十”,据文义改。

太一白丸

主八痞〔2〕两胁积聚,有若盘盂,胸痛彻背,奄奄恻恻,里急,气满噫,项强痛,极者耳聋,消渴泄痢,手足烦,或有流肿,小便苦数,淋沥不尽,不能饮食,少气流饮,时复闷寒,少腹寒,大肠热,恍惚喜忘,意有不定,五缓六急,食不生肌肉,面目黧黑方。

〔2〕八痞 八种痞证。按《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否候:“夫八否者,荣卫不和,阴阳隔绝,而风邪外入,与卫气相搏,血气壅塞不通而成否也。否者,塞也……其名有八,故云八否,而方家不的显其证状。”八痞之名不详。《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有诸否候,可参阅。

狼毒 桂心各半两 乌头炮,去皮 附子炮,去皮 芍药各一两

上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更捣三千杵,丸如梧子大。旦以酒服二丸,暮三丸,知热止,令人消谷,长肌强中,久服大佳。

淮南五柔丸

主补虚寒,调五脏,和荣卫,通饮食,消谷,长肌肉,缓中利窍方。

茯苓 细辛 芍药 半夏洗 当归各一两 苁蓉 葶苈熬,各二两 柴胡三两 大黄一斤,蒸

上九味捣筛为末,炼蜜和,更捣万杵,丸如梧子大。以饮服五丸,稍渐加至十五丸,以调为度。有忧气者,加松子仁一两。《千金》用前胡。

凡身重不能食,心下虚满,时时欲下,喜卧者,皆先针胃脘太仓,服建中汤,及服此平胃丸必瘥方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双仁者,熬 大黄四两 葶苈熬 麦门冬去心 玄参 苦参 丹参各二两 沙参一两半 人参 当归 芎 五味子 桂心各一两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五丸,日二,以知为度。

崔文行平胃丸

主百病,消谷,五劳七伤,平胃气,令人能食,小儿亦患,冷者减大黄,倍干姜,小便利者生用葶苈方。

菖蒲 大黄 葶苈熬 小草 芍药 当归 桂心 干姜 茯苓 麦门冬去心 芎 细辛各二两 甘草二两半,炙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酒服五丸,日再。《千金》一方七味。

调中五参丸

主十年呕,手足烦,羸瘦面黄,食不生肌肤,伤饱食不消化方。

人参 丹参 沙参 苦参 玄参 防风 蜀椒去目闭口者,各一两,汗 附子炮,去皮 干姜各半两 葶苈一合,熬 大黄四两 巴豆去心皮,熬 䗪虫熬,各五十枚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空腹饮服二丸,日三服。蒸大黄于五升米下,及热切之,日曝干。

消谷丸

主数年不能饮食方。

小麦蘖 七月七日曲各一升 干姜 乌梅各四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其寒在胸中及反胃翻心〔1〕皆瘥。

〔1〕翻心 “翻”原作“番”,今改。按“番”,同“翻”。李诫《营造法式•大木作功限三•拆修挑拔舍屋功限》:“揭箔番修,挑拔柱木。”“翻心”,谓心中翻转不安。

三部茯苓丸

主三焦,上中下焦,合为三部,三焦道闭塞不通,留水在膈上不消化,名曰痰水,积年不去,虽服药下之不能便去,虽得小去,随复如故,其病面目黧黑,手足逆冷,身体枯燥,肌肤甲错,身无润泽,吸吸羸瘦,或已呕吐,或大便燥,或复重下,起止甚难,久或绞痛雷鸣,时时下痢者,悉主之方。

茯苓七分 大黄 白术各一两半 芎 桔梗各五分 前胡 干地黄 神曲各二两半 干姜 桂心各一两 人参 芍药 黄芩 菖蒲各三分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食后饮服十丸,日再。

大桂枝丸

主三焦受寒,寒在中焦即满,噫气吞酸,或咽中不下,中冷,胃不可下食,食已或满不消,痛上抢心,结食拘痛,时时泄痢不食,温温如醉方。

桂心 附子炮,去皮,各二两半 芍药七分 当归 蜀椒去目闭口者,各一两半,汗 人参一两 干姜 前胡各二分 特生礜石一分,炼

上九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饮服十丸,日二。

小桂枝丸

主胃中冷,虚满醋咽,妇人产后寒中,腹内雷鸣,吞醋,饮食不消方。

桂心二两半 干姜九分 蜀椒去目闭口者,二两,汗 乌头去皮,七分,炮 附子一两半,炮,去皮 前胡五分 芎 白薇各一两 防葵半两 吴茱萸一两半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饮任性服三丸,日三。

大黄甘草丸

主久寒胸胁支满,忧思伤损,奔气膈气,肠中虚冷,呼吸短气,不得饮食,痰气肿聚,辄转上下,眩冒〔1〕厥绝,颜色恍惚,梦寤不定,羸瘦萎黄,经年不起方。

〔1〕眩冒 谓头目昏眩。《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

大黄 甘草炙 桂心 桔梗各二两 白敛 茯苓各半两 附子炮,去皮 芎 阿胶炙 泽泻 防风 署预 石斛 芍药 干姜 紫菀 黄芩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白术各一两 当归 人参 苁蓉 干地黄 山茱萸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半

上二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空腹酒下如梧子大十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

附子丸

主胸膈中寒温不和,心下郁郁〔2〕痛,逆害饮食,气满嘘吸,干噫吞酸,胸背中冷,两胁急痛,腹中有冷水,抑抑作声,绕脐痛,头眩满闷,身体羸瘦方。

〔2〕郁郁(yùyù 玉玉) 原作“宛宛”,今改。按“宛”,通“郁”。郁滞,郁结。《集韵•迄韵》:“愠,心所郁积也。或作惌,亦省。”《灵枢经•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者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附子炮,去皮 人参各二两 芎半两 干姜二两半 礜石一两,炼 皂荚炙,去皮子 半夏洗 桂心 矾石各五分,烧 吴茱萸 茯苓 黄芩各三分 当归 细辛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芍药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一两半

上一十八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未食酒服二丸,日三。

人参丸

主百病,三虫,疝瘕成鱼鳖虾蟆,令人面目枯无润泽,精寒劳瘦方。

人参 龙胆 杏仁去皮尖及双仁,熬 礜石各二两,炼 曾青三分 黄石脂一两

上六味捣筛为末,饧和,为丸如梧子。饮服二丸,日三,亦可作散,服一刀圭。服药二日白虫下,十日长虫下,有虫皆相随下,耐药者二十日乃下。

干姜丸

主胃中冷,不能食,或食已不消方。

干姜十两 赤石脂六两

上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服不限食前食后。

八等散

主消谷下气,神验方。

白术 厚朴炙 人参 茯苓 吴茱萸 陈曲 麦蘖 芎各三两

上八味捣筛为散,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虚劳冷,饮食不消,劳倦,噫气胀满,忧恚不解,人参散方

人参 茯苓 陈曲 厚朴炙 麦蘖 白术 吴茱萸各二两槟榔八枚

上八味捣筛为散,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麻豆散

主脾气僻弱,不下食,服此以当食方。

大麻子三升,熬香,末 大豆黄末,一升

上二味和,饮服一合,日四五,任性多少。

干姜散

主不食,心意冥然〔1〕,不忆食〔2〕方。

〔1〕冥然 迷迷糊糊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新砥砺杀矢,彀弓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然而莫能复其处,不可谓善射。”

〔2〕不忆食 谓不思饮食。按“忆”,思,想念。《集韵•职韵》:“忆,思也。”

干姜 干豉 神曲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大麦蘖

上五味各一升,捣筛为散,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以食为度。

论曰:凡人食生冷杂物,或寒时衣薄当风,食不消化,或夜食冷卧,心腹胀满烦急,或连日不瘥者,烧地令热,以席布上,厚覆取汗便愈,其地沃水去大热,又坐卧于上一月日,永瘥。凡食过饱烦闷,但欲卧,腹胀,熬曲末令香,酒服一方寸匕,日五六服,大麦蘖益佳。

杂疗第八方法一百二十首

铁屑 炒使极热,投酒中,饮之疗贼风痉。又裹以熨腋,疗胡臭,有验。

石灰 疗金疮,止血,大效。若五月五日采蘩蒌葛叶鹿活草槲叶芍药地黄叶苍耳青蒿叶,合捣石灰,为团如鸡卵,曝干末,以疗疮生肌,大神验。

桑薪灰 疗黑子疣赘。用煮小豆,大下水肿。

青蒿灰 烧蒿作之,柃灰烧木叶作之,并堪蚀恶肉。

东壁土 摩干湿癣,极有效。

茺蔚茎 捣,敷疔肿,服汁使疔肿毒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血胀闷,诸毒肿丹油等肿。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聤耳〔3〕。中虺蛇毒,敷之良。

〔3〕聤耳 “聤”原作“”,据《证类本草》卷六•草部上品之上引唐本注改。

莎草根 名香附子,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艾 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草蒿 生挼,敷金疮,大止血,生肉,止疼痛,良。

羊桃 取根煮,以洗风痒及诸疮肿。

羊蹄〔1〕 主赤白杂痢,又疗蛊毒。

〔1〕羊蹄 《证类本草》卷十一•草部下品之下引唐本注云:“实味苦涩平,无毒,主赤白杂痢。根味辛苦,有小毒,《万毕方》云:疗虫毒。”

蚤休 醋磨,疗痈肿蛇毒。

苧根 安胎,贴热丹毒肿。沤苧汁主消渴。

蓖麻叶 油涂,炙热熨囟上,止衄尤验。

甘蕉根〔2〕 捣汁服,主产后血胀闷。敷肿去热毒。

〔2〕甘蕉根 原作“甘焦根”,据《证类本草》卷十一•草部下品之下引唐本注改。

松花 名松黄,拂取酒服,轻身疗病,胜皮叶及脂。松取枝烧其上下,承取汁名,主牛马疮疥。柏枝节煮以酿酒,主风痹历节。烧取,疗瘑〔3〕疥及癞疮良。

〔3〕瘑 瘑疮,病证名。因腠理空虚,风湿之邪外伤于血气,血气结聚不行而致,症见手足疹痒,抓搔成疮,浸淫汁出,时瘥时剧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瘑疮候。

牡荆叶 主久痢,霍乱转筋,血淋,下部疮湿。薄脚主脚气肿满。其根水煮服,主心风头风,肢体诸风,解肌发汗。

槐 八月断大枝,使生嫩蘖〔4〕,煮汁酿酒,疗大风痿痹。

〔4〕嫩蘖 “蘖”原作“孽”,今改。按“孽”,通“蘖”。树木再生的枝节。《文选•刘琨•答卢谌》:“二族偕覆,三孽并根。”李善注引《汉书音义》曰:“孽,木斩而复特生。”“嫩蘖”,谓初生幼嫩的枝芽。

槐耳 主五痔〔5〕,心痛,妇人阴中疮痛。枝炮熨,止蝎毒。

〔5〕五痔 五种痔病,谓牡痔、牝痔、脉痔、肠痔、血痔。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痔病诸候。

槟榔仁 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道。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

桑椹 主消渴。叶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

鼠李木皮 主诸疮,寒热毒痹。子采取日干,九蒸酒渍〔6〕,服二合,日再,能下血及碎肉,除疝瘕,积冷气,大良。

〔6〕九蒸酒渍 “九”原作“圆”,据《证类本草》卷十四•木部下品引唐本注改。

杉材水 煮汁,浸捋〔1〕脚气满〔2〕。服之疗心腹胀痛,出恶气。

〔1〕浸捋(luo 啰) 谓浸于汁中自相搓摩。按“捋”,摩捋。《尔雅•释虫》:“强丑捋。”郭璞注:“捋,以脚自摩捋。”

〔2〕脚气满 《证类本草》卷十四•木部下品引唐本注“满”作“肿满”二字。

榉皮 煮汁,以疗水及断痢。取嫩叶挼贴火烂疮,有效。

荚蒾 煮枝汁和作粥,甚美,以饲小儿,杀蛔虫〔3〕。子主破血,止痢消肿,除蛊疰蛇毒。

〔3〕杀蛔虫 此下原衍“药”字,据《证类本草》卷十四•木部下品引唐本注删。

柳木枝及木中虫屑枝皮 主痰热淋,可为吐汤,煮洗风肿痒。煮含〔4〕主齿痛。木中虫屑可为浴汤,主风瘙痒瘾疹〔5〕,大效。

〔4〕煮含 《证类本草》卷十四•木部下品引唐本注“煮”上有“酒”字。

〔5〕瘾疹 “疹”原作“胗”,今改。按“胗”,同“疹”。《说文解字•肉部》:“疹,籀文胗。”

梓白皮〔6〕 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洗之并封敷。嫩叶主烂疮。

〔6〕梓白皮 原作“梓口皮”,据《证类本草》卷十四•木部下品改。

枳椇苗藤 切,以酒浸服,或以酿酒,去风冷癥癖。

乱发灰 疗转胞,小便不通,赤白痢,哽噎鼻衄,痈肿,狐尿刺,尸疰,疔肿〔7〕骨疽杂疮。

〔7〕疔肿 原作“下肿”,据文义改。

人乳 取首生男乳,疗目赤痛多泪,解独肝牛肉毒,合豉浓汁服之,

神效。又和雀屎,去目赤努肉〔8〕。

〔8〕努肉 即胬肉。因赤瘀突起如肉,由血轮之眦角横布白睛表面,并逐渐侵入黑睛,故称“胬肉攀睛”或“努肉攀睛”。

人屎 主诸毒,卒恶热黄闷欲死者,新者最效,须与水和服之,其干者烧之烟绝,水渍饮汁,伤寒热毒,水渍饮弥善。破疔肿开,以新者封之,一日根烂。

尿 主卒血攻心,被打内有瘀血,煎服一升。又主癥积满腹,诸药不瘥者,服之皆下血片块,二十日即出也,亦主久嗽上气,失声。溺垽白〔1〕烧研末,主紧唇疮。溺坑中竹木主小儿齿不生,正旦刮涂之,即生。

〔1〕溺垽(yìn 印)白 尿中白色的沉淀物。按“垽”,沉淀物。《尔雅•释器》:“淀谓之垽。”郭璞注:“滓淀也。今江东呼垽。”

熊胆 疗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痢,甘,心痛疰忤。脑疗诸聋。血疗小儿客忤。脂长发令黑,悦泽人面,酒炼服之瘥风痹。

羊胆 疗疳湿,时行热,熛疽疮,和醋服之良。

羊肺 疗渴,止小便数,并小豆叶煮食之。

羊肾 合脂为羹,疗劳利甚效。蒜齑食脂一升,疗癥瘕。

羊屎 煮汤下灌,疗大人小儿腹中诸疾,疳湿,大小便不通。烧之熏鼻,主中恶心腹刺痛,熏疮疗诸疮中毒痔瘘等,骨蒸弥良。

羊肝 疗肝风虚热,目赤暗无所见,生子肝七枚神效。头疗风眩瘦疾〔2〕,小儿惊痫,骨疗同。血主女人中风,血虚闷,产后血晕〔3〕闷欲绝者,生饮一升即活。

〔2〕头疗风眩瘦疾 “头疗”二字原倒,据《证类本草》卷十七•兽部中品引唐本注乙正。

〔3〕血晕 “晕”原作“运”,今改。按“运”,通“晕”。眩晕。《说文通训定声•屯部》:“运,假借为晕。”

牛鼻中木卷,疗小儿痫。草卷烧之为屑,主小儿鼻下疮。耳中垢主蛇伤,恶蛓毒〔4〕。脐中毛主小儿久不行。白牛悬蹄主妇人崩中,漏下赤白。屎主霍乱。屎中豆主小儿痫,妇人产难。特牛茎〔5〕主妇人漏下赤白,无子。乌牛胆主明目及甘湿,以酿槐子服之。脑主消渴风眩。齿主小儿惊痫。尿主消渴黄疸,水肿脚气,小便不通。

〔4〕恶蛓(cì 刺)毒 “蛓”原作“或”,据《证类本草》卷十七•兽部中品引唐本注改。按“蛓”,毛虫名。刺蛾科黄刺蛾的幼虫,能螫人。《说文解字•虫部》:“蛓,毛虫也。”

〔5〕特牛茎 公牛的阴jing。按“特”,公牛。《说文解字•牛部》:“特,朴特,牛父也。”“茎”,阴jing。《灵枢经•刺节真邪》:“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精液之道也。”

马毛 主小儿惊痫。白马眼主小儿鬾〔1〕,母带之。屎中粟主金疮,小儿客忤寒热,不能食。绊绳主小儿痫,并煮洗之。

〔1〕小儿鬾 古时认为妇女妊娠时有恶神导其腹中而致儿疾病。按“鬾”,小儿鬼。《说文解字•鬼部》:“鬾,小儿鬼。”《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有被鬾候,可参阅。

狗骨灰 主下痢,生肌,敷马疮。乌狗血主产难横生,血上抢心。下颔骨主小儿诸痫。阴卵主妇人十二疾,为灰服之。毛主产难。白狗屎主疔疮,水绞汁服,主诸毒不可入口者。

鹿头 主消渴。筋主劳损续绝。骨主虚劳,可为酒,主风补虚。髓脂主痈肿死肌,温中,四肢不随,风头,通腠理。角主猫鬼〔2〕中恶,心腹疰痛。血主狂犬伤,鼻衄折伤,阴痿,补虚,止腰痛。齿主留血气,鼠瘘,心腹痛。

〔2〕猫鬼 病证名。古时认为老狸野物之精可变为鬼蜮而依附于人,人畜养之以毒害他人,类似蛊毒。症见心腹刺痛,吐血利血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猫鬼候。

虎屎 主恶疮。眼睛主癫。屎中骨为屑,主火疮。牙主丈夫阴疮及疽瘘。鼻主癫疾,小儿惊痫。

狸屎灰 主寒热鬼疟,发无期度者,极验。家狸亦好,一名猫也。

兔皮毛 合烧为灰,酒服,主产难后衣不出,及余血抢心欲死者。头皮主鬼疰毒气,在皮中如针刺者,又主鼠瘘。膏主耳聋。

骆驼毛蹄甲 主妇人赤白带下,最善。

猪耳中垢 主蛇伤。猪脑主风眩脑鸣及冻疮。血主奔豚暴气,中风头眩,淋沥。乳汁主小儿惊痫病,ru头亦同,发汗〔3〕。十二月上亥日〔4〕取肪脂,纳新瓦器中,埋亥地百日,主痈疽,名脂〔5〕,一升著鸡子十四枚,更良。

〔3〕发汗 《证类本草》卷十八•兽部下品引唐本注此上有“五脏主小儿惊痫”七字。

〔4〕上亥日 农历每月上旬的亥日。按猪为畜属亥,故取亥日。

〔5〕名脂 “名”字原脱,据《证类本草》卷十八•兽部下品引唐本注补。

獭四足皮〔1〕 主手足肿瘃〔2〕。

〔1〕獭四足皮 《证类本草》卷十八•兽部下品引唐本注“足”下无“皮”字。

〔2〕瘃(zhú 竹) 冻疮。《说文解字•疒部》:“瘃,中寒肿覈。”段玉裁注:“肿覈者,肿而肉中鞭如果中有覈也。”《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血多气少……足指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

狐肉及肠 作臛食之,主疥疮久不瘥者。肠主牛疫,烧灰,和水灌之。

白鸡距〔3〕及脑 主产难,烧灰,酒服之。脑主小儿惊痫。

〔3〕距 鸡距。鸡腿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说文解字•足部》:“距,鸡距也。”

鹅毛 主小儿惊痫极者。又烧灰主噎。

鸭肪 主水肿。血主解诸毒。肉主小儿惊痫。头主水肿,通利小便。

雁喉下白毛 疗小儿痫,有效。

鹰屎灰 酒服方寸匕,主恶酒,勿使饮人知。

雀屎 以蜜和为丸,饮服,主癥癖,久痼冷病,或和少干姜服之,大肥悦人。

胡燕卵 主水浮肿,肉出痔虫。越燕屎亦疗痔杀虫,去目瞖。

蝙蝠屎灰 酒服方寸匕,主子死腹中。脑主女子面皰〔4〕,服之令人不忘也。

〔4〕面皰 “皰”原作“靤”,今改。按“靤”,同“皰”。面疮。《集韵•效韵》:“皰,《说文》:面生气也。或从面。”《玉篇•面部》:“靤”,面疮也。”

龟 取以酿酒,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或久瘫缓不收摄,皆瘥。

鲤鱼骨 主阴蚀,哽不出。血主小儿丹肿及疮。皮主丹瘾疹。脑主诸痫。肠主小儿肌疮。

鱼肠及肝 主久败疮中虫。诸鱼灰并主哽噎。

干鳝头 主消渴,食不消,去冷气,除痞疹〔5〕。其穿鱼绳主竹木屑入目不出。穿鲍鱼绳亦主眯目,去刺,煮汁洗之。

〔5〕痞疹 即痞病。按“疹”,病。《集韵•屑韵》:“疹,疾也。”《国语•越语上》:“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露蜂房乱发蛇皮 三味合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二,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疔肿恶脉,诸毒皆瘥。又水煮露蜂房,一服五合汁,下乳石热毒壅闷,服之小便中即下石末,大效。水煮洗狐尿刺疮〔1〕。服之疗〔2〕上气,赤白痢,尿失禁。

〔1〕狐尿刺疮 原作“狐刺疗”三字,据《证类本草》卷二十一•虫鱼部中品引唐本注改。

〔2〕疗 原作“疮”,据《证类本草》卷二十一•虫鱼部中品引唐本注改。

蝉壳 主小儿痫,女人生子不出。灰服之主久痢。

蚱蝉 主小儿痫绝不能言。

白僵蚕 末之封疔肿,根当自出,极效。

鳖头 烧灰,主小儿诸疾,又主产后阴脱下坠,尸疰,心腹痛。

鳗鲡鱼膏 疗耳中有虫痛者。

虾蟆脑 主明目,疗青盲。

蛇屎 疗痔瘘,器中养取之。皮灰疗疔肿恶疮骨疽。蜕皮主身痒疥癣等。

蜘蛛 疗小儿大腹丁奚,三年不能行者,又主蛇毒,温疟霍乱,止呕逆。

蚯蚓 盐沾为汁,疗耳聋。屎封狂犬伤毒,出犬毛,神效。

蜣螂 捣为丸,塞下部,引痔虫出尽,永瘥。

蚬壳陈久者 疗反胃及失精。

田中螺壳 疗尸疰〔3〕,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渍饮汁,止渴。

〔3〕尸疰 “尸”原作“口”,据《证类本草》卷二十二•虫鱼部下品引唐本注改。

枣叶 揩热痱疮〔4〕良。

〔4〕热痱疮 即痱子。《正字通•疒部》:“痱,今俗以触热肤疹如沸者曰痱子。”《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藕 主热渴,散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5〕。

〔5〕心欢 “欢”原作“”,据《证类本草》卷二十三•果部上品引唐本注改。

栗 嚼生者涂疮上,疗筋骨断碎,疼痛瘀血。其皮名扶,捣为散蜜和,涂肉令急缩。毛壳疗火丹毒肿。实饲孩儿〔1〕令齿不生。木白皮水煮汁,主溪毒。

〔1〕实饲孩儿 “实”字原脱,据《证类本草》卷二十三•果部上品引唐本注补。

樱桃叶 捣敷蛇毒,绞取汁服,防蛇毒内攻。

梅根 疗风痹,出土者杀人。梅实利筋脉,去痹。

枇杷叶 主咳逆,不下食。

火柿 主杀毒,疗金疮火疮,生肉〔2〕止痛。软柿熟柿解酒热毒,止口干,压胸间热〔3〕。

〔2〕生肉 “生”原作“主”,据《证类本草》卷二十三•果部中品引唐本注改。

〔3〕胸间热 《证类本草》卷二十三•果部中品引唐本注“胸”作“胃”。

乌芋 一名茨菰,主百毒,产后血闷,攻心欲死,产难衣不出,捣汁服一升。

桃胶 主下石淋,破血,中恶疰忤。花主下恶气,消肿满,利大小肠。

梨 削贴汤火疮,不烂,止痛,易瘥,又主热嗽,止渴。叶主霍乱吐痢不止,煮汁服之。

赤苋 主赤痢,又主射工沙虱〔4〕。马苋一名马齿草,主诸肿瘘疣目〔5〕,捣揩之。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癥癖,小儿尤良。用汁洗紧唇面皰,马汗射工毒,涂之瘥。

〔4〕沙虱 病证名。因人入山内水间,为沙虱所咬而致,症见皮赤,摩之如芒刺状而痛,数日后寒热身痛,赤上发疮等。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沙虱候。

〔5〕疣目 即疣赘。古时认为系风邪搏于肌肉而变生。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疣目候。

蔓菁子 疗黄疸,利小便,水煮五升,取浓汁服,主癥瘕积聚,少饮汁主霍乱心腹胀,末服主目暗。

白芥子 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醋和涂之,随手有验。

苜蓿 茎叶平,根寒,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捣取汁服一升,令吐利即愈。

水蓼 主被蛇伤,捣敷之,绞取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者。又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胡葱〔1〕 主诸恶蛓 〔2〕狐尿刺毒,山溪中沙虱射工等毒,煮汁浸或捣敷,大效。

〔1〕胡葱 按此《证类本草》卷二十九•菜部下品引唐本注在“蒜”(即今小蒜)条下,非属胡葱,可详参。

〔2〕蛓 原作“”,据《证类本草》卷二十九•菜部下品引唐本注改。

白蘘荷根 主诸恶疮,杀蛊毒。根心主〔3〕稻麦芒入目中不出者,以汁注目中即出。

〔3〕主 原作“三”,据《证类本草》卷二十八•菜部中品引唐本注改。

鸡苏 主吐血衄血,下气消谷,大效。

苦瓠瓤 主水肿石淋,吐呀〔4〕嗽囊结,疰蛊痰饮。或服之过分,令人吐利不止,宜以黍穰灰汁解之。又煮汁渍阴,疗小便不通。

〔4〕呀 张口貌。《说文新附•口部》:“呀,张口貌。”

胡麻 生嚼,涂小儿头疮及浸淫恶疮,大效。

小豆叶 名藿,止小便数,去烦热。

大麦面 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小麦曲 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又有女曲黄蒸〔5〕,女曲完小麦为之,一名子〔6〕,黄蒸磨小麦为之,一名黄衣,并消食,止泄痢,下胎,破冷血。

〔5〕黄蒸 即黄蒸子。《集韵•潸韵》:“,黄蒸子。”《齐民要术•黄衣•黄蒸及蘖》:“作黄蒸法:六七月中生小麦,细磨之,以水溲而蒸之……”

〔6〕子 用整粒小麦制成的酒曲。《方言》卷十三:“,曲也。”郭璞注:“小麦曲为,即也。”

粟米泔汁 主霍乱,卒热心烦渴,饮数升立瘥。臭泔止消渴良。

米麦粆〔7〕 主寒中,除热渴,解烦,消石气,蒸米麦熬磨作之,一名糗也。

〔7〕米麦粆 用米麦制成的干粮。《契丹国志•王沂公行程录》:“亦有挈车帐逐水草射猎,食止麋粥粆糒。”《证类本草》卷二十五•米谷部中品引唐本注“粆”作“”,义同。

白英 鬼目草也,蔓生,叶似王瓜,小长而五桠〔1〕,实圆若龙葵子,生青熟紫黑,煮汁饮解劳。

〔1〕五桠(yā 呀) 五杈。按“桠”,草木分枝处。《玉篇•木部》:“桠,木桠杈。”

地肤子 捣绞取汁,主赤白痢,洗眼去热暗,雀盲涩痛。其苗灰主痢亦善。

防风 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子似胡荽子而大,调食用之香 〔2〕,而疗风更佳。

〔2〕调食用之香 “调”下原衍“调”字,据《证类本草》卷七•草部上品之下引唐本注删。

石龙刍 主疗蛔虫及不消食。

络石 生阴湿处,蔓延绕木石侧,冬夏常青,十一月子黑而圆〔3〕,名石龙藤,疗产后血结,又主蝮蛇疮,绞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金疮封之立瘥。

〔3〕十一月子黑而圆 《证类本草》卷七•草部上品之下引唐本注作“实黑而圆”四字。

千岁虆 茎大如碗,汁味甘,子味甘酸,苗似葡萄〔4〕,其茎主哕逆大善,伤寒后呕哕更良。

〔4〕苗似葡萄 “苗”字原脱,据《证类本草》卷七•草部上品之下引唐本注补。

天名精 鹿活草也,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疔疮瘘痔,金疮内射〔5〕,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

〔5〕金疮内射 谓金刃之伤创损于体内。按“射”,放箭。《说文解字•矢部》:“,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射,篆文。”此谓金疮内伤。

葛根 末主狂犬伤人,并饮其汁。蔓〔6〕烧灰,水服方寸匕,止喉痹。

〔6〕蔓 原作“烧葛”二字,据《证类本草》卷八•草部中品之上引唐本注改。

苦参 十月采子,服如槐子法,久服轻身不老,明目,有效。

苍耳 三月以后七月以前刈〔1〕取,日干为散。夏月水服,冬酒服。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日二服,丸服二三十丸,散服一二匕,服满百日病当出,如疥或痒汁出,或斑驳甲错皮起,后乃皮落,肌如凝脂,令人省睡,除诸毒螫,杀甘湿,久服益气,耳目聪明,轻身强志,主腰膝中风毒尤良,亦主猘狗毒。

〔1〕刈(yì 义) 割。《说文解字•丿部》:“乂(刈),芟草也。”《诗经•周南•葛覃》:“维叶莫莫,是刈是。”陆德明释文:“《韩诗》曰:刈,取也。”

菅花 主衄血吐血,灸疮。

王荪 主金疮,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补虚益气,除脚气。

爵床 疗血胀,下气,又主杖疮,汁涂立瘥。

蜀羊泉 俗名漆姑叶,主小儿惊。

恶实根 主牙齿疼痛,劳疟〔2〕,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3〕,疝瘕积血,又主诸风,癥瘕冷气。子吞一枚,出痈疽头。

〔2〕劳疟 病证名。患疟日久不瘥,正气消损,邪气不散,病虽暂愈,过劳辄复发。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十一•劳疟候。

〔3〕肺壅 谓肺气壅滞不畅。按“壅”,凝聚。《春秋繁露•五行顺逆》:“赐予不当,则民病血壅肿,目不明。”

榆仁酱 利大小便。

芜荑酱 杀三虫。

凡山中石上草中多有蛭,食人血,入肉中,浸淫起方 用灸断其道,即瘥。

又方 常以腊月猪脂和盐涂脚及足指间足趺〔4〕上并鞋上,则不著人。

〔4〕足趺 足背。按“趺”,同“跗”。足背。《玉篇•足部》:“跗,《仪礼》:棊结于跗。跗,足上也。趺,同上。”

用术法 姜黄生蜀中者真,土番〔5〕诈中国人云疗万病,一个一段价,买之不可得,后人知是姜黄,更不敢将入来。凡姜黄不得嚼〔1〕,嚼之损齿。疗一切肿,初觉刮取末,和水涂之,数度瘥。难产刮取一个作末,和水服之即生,酒亦得。产后腹中不净,刮取末,水和服之愈。马胞转剖取末,筒吹半大豆许耳鼻中即通。此药末满月孕妇勿令见,好落娠,慎之。

〔5〕土番 “番”原作“蕃”,今改。按“蕃”,与“番”同。《周礼•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1〕不得嚼 “嚼”原作“爵”,据后文改。

贮姜黄法 以袋盛置白米大小麦中,袋中著少许米,悬干燥处,勿令鸡犬女人见之。

造麋鹿二角胶法 二月九月为上时,取新角连台骨者上,细剉大盆中,浸一宿,即淘汰使极净,待澄去下恶浊汁,取上清水,还浸一宿,又淘汰如前,澄去下恶浊,取汁浸三宿,澄取清水,并所渍骨角微微火煮,大率〔2〕角屑一石,水三石,去角,澄取清汁,煎水尽至五升许,出贮铜器中,汤上煎之三日三夜,如糖,出置盘上待凝,以竹刀割为薄片,于净布上曝干,成也。其煮角者更细剉之,加水一倍,煮成至三四升,纳铜器中,重汤煎如前法。服法:炙胶使极黄沸,捣筛为散,每胶一斤末,以大附子二两炮,又一法取惟大者去皮细切,炙令黄,胜炮,旦空腹酒服方寸匕,日再,稍稍加至二匕,不可过二匕,补五脏六腑虚羸瘦极,陈者为上。

〔2〕大率 大约,大略。《古今韵会举要•质韵》:“率,大略也。”

杀乌头三建法 乌头二月采,天雄附子侧子并八月采,春宜早,秋宜晚,采得净去须毛〔3〕,其茎留二分,先以大木桶纳醋泔三斛、酒糟七升搅之,经三日后用次法,一如次第,遂至法毕。上以粟米一升净淘,捣作粉,以乌头安桶中厚三寸,布令平,即掺米粉令遍,复加乌头如前法,又加米粉如次第,遂至满桶去口三寸即止,然后取糟汁去桶中一畔下,又没乌头二寸,以物盖之,九月即八九日,若十月即经十日,候桶中汁上头衣作紫色遍,即出乌头,以刀刮截看里许白黄脉断即熟,但看衣紫色即熟,不须致凝,即取白茅曝一日,得蔫即得,不得太干,于厂屋〔1〕底干地上布茅厚五寸,漉出乌头令干,以布茅上,勿令相重,其上令布茅厚五寸,四边闭塞,以茅令密,经再宿三日,从一边却茅看之,若衣匀斑斑然即好。若著白斑,又更覆一宿,以衣足为限,即徐徐去上茅,更经一宿,安徐取于厂下,薄上布,勿令相重,经二十一日后捻出,日中曝之,三日即成也。

〔3〕须毛 “须”原作“鬓”,据文义改。

〔1〕厂屋 没有墙壁的简易房屋。《广韵•漾韵》:“厂,露舍。”《集韵•养韵》:“厂,屋无壁也。”

又法 乌头四月收 天雄 附子 侧子八月收

上先煎水作生熟汤,治附子如前方法,纳著汤中,密封勿泄,经半日出,取自灰浥〔2〕裹,数易灰使干,日曝之,其米粥及糟曲等法并不及此法。

〔2〕浥 原作“裛”,今改。按“裛”,通“浥”。沾湿。《说文通训定声•临部》:“裛,假借为浥。”

服盐药法无药州土则须服之,大益 成州盐官第一,次绵州封井,次盐州富因井,次益州贵平井,上四井盐可服之。上法服先以大豆许盐置口中,勿咽之,须臾津液满口,令近齿,以方寸匕盐纳口中,和津液一时咽之,日一服。凡疟新患者一服,得快利即愈,百日以上者五服瘥,若一月服之,终身不发。诸下痢初患一两服即瘥,赤白久痢经年者一七二七服瘥。诸心腹痛,癥结宿澼,积聚吐逆,食不化者,一年以上二三十年,不过三月服之,其痢及诸病初服时痢益极者,勿怪之也。诸气满喘逆不能食者,一服即散,日服之则根本皆除。天气热疾,头痛目眩,四肢烦热者,一服得吐利瘥。诸头面皮肤百节皆风,一月服之瘥,若初服十日内眉间益闷,勿怪。诸痰饮咳逆,不能食息者,一服瘥。诸虚劳伤损,骨节疼痛,起止失声者,二七日服之。少气乏力,面无颜色,十日服之,能三十日服佳也。常以平旦空腹服之。率以三匕为节,须得吐利者,须一度多服三匕以上,令人大吐利,终不伤人。若觉烦热,数数饮冷水。若至他方异域,不服水土〔1〕,到即服之得一升,百事不惧。盐能补虚,去冷热,若有宿食不消,变成霍乱,一服即瘥。

〔1〕不服水土 “服”原作“伏”,今改。按“伏”,通“服”。适应。《说文通训定声•颐部》:“伏,假借为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