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六十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痘疹门

家传痘疹心法 【 明?万全】

成实证治歌括

痘疮成实作脓窠,只要脓成饱满多。根脚红鲜色苍蜡,刻期收靥保元和。

痘疮初出一点血,只成小小血疱,起发则渐长大,血化成水为水疱,至水疱转作脓疱,始成实矣。成实之时,却要个个成脓,肥泽饱满,根脚红活,又苍蜡色,如此者可以刻定日数而知收靥之期。

陷起平尖根脚红,窠囊血水尽成脓。自然表里无邪毒,莫使汤丸又妄攻。

痘疮初出,或中心陷下者,或顶平者,或根窠白色者,其人能食,或治不乖方,以至起发之后,陷者尽起,平者复尖,白淡者变红活,窠中血水已化为脓。夫陷起平尖,起发可谓透矣;红活饱满,气血可谓足矣;水化为脓,毒亦解矣;表无痒痛之证,里无吐泻之证,是表里又无病矣。如此者坐待收靥,不可妄投汤剂。

一面起发如初出,一面成脓有后先。发已透时脓又熟,毒随脓化病除根。

痘子轻者,常作三四次出,有大小,有先后。起发亦作三四次,先出者先起,后出者后起,大者自大,小者自小,亦如初出之样;待至养浆,则先长者先作浆,后长者后作浆,大小亦如之,磊落分明,不相黏连者上也。痘子密者,长大胖壮,以至作浆,未有不相串者,只要陷者尽起,无处不透转成脓浆,次也。脓成之后,毒气已解,无复留伏矣。

痘熟浑如果熟形,外无娇色内多津。脓浆饱满回苍蜡,可许如期结靥成。

凡痘疮发热三日,出现三日,起发三日,养脓三日,结靥三日,共三五一十五日,乃大率常数也。惟痘密毒甚者,常过其期;痘稀毒微者,常不及期。虽不可以日期计,尤当以常数为定则也。初出现时,其形小,其色红,乃是一点血;至起发,其形圆,其色红白,乃血化为水也;养脓则其形大而坚,其色红而黄,乃水化为脓也。结靥则其形大而软,其色红而黑,谓之苍蜡,此脓熟欲靥之状,如果之熟,自然外皮软而内肉栏也。假如十日以后,正当成脓结靥之时,其形平陷,其色红紫,外不胖壮,内无脓水,此名生痘,血至而气不至,乃倒陷也。不出十日内,腹胀气喘闷乱而死。

起发圆圆不作脓,一身郛郭总成空。如斯空痘真凶险,若不伤残也发痈。

痘疮起发,小者渐大,平者渐高,陷者渐起,外带红色,内涵清水,以至养脓,则皆胖壮红润,脓浆饱满,此顺痘也。若形色灰白,脓水清淡者,险痘也,虽不伤残,亦发痈毒。外若虚胀,内无水浆,此名空痘,气至而血不至,亦倒陷之类,乃逆痘也。不出十三日,必痒塌死。

待到成浆却要浆,切防清水及空囊。囊空无水邪犹伏,清水非浆痒莫当。

凡痘疮出欲尽,发欲透;至于养脓,便要成脓。饱满者,脓已成也;浑浊者,脓之形也;黄白者,脓之色也。若当作脓之时,犹是空壳,此气载毒行,血不附气,毒在血也。血既不至,则毒犹伏于血中而不出,四物汤合紫草饮加蝉蜕主之。如已成水,清淡灰白,不能作脓,此气血俱虚,所有之水,乃初时一点血气,解而为水,非自内潮起之水,十全大补汤主之。此二证者,为痒塌为痈,不可不知也。

痘疮只说待脓成,谁晓脓成未足凭。饱满坚牢诚可喜,湿淫软薄又堪惊。

人言痘疮,只到成脓,则毒气化解,便称无患。不知脓亦有凶有吉:如疮皮坚厚,脓浆浑浊,约束完固,无少破损,此真吉兆。若疮皮软薄,脓水清淡,渗漏淫湿,易于破损,此犹凶也。惟疮久熟,时日已过,当靥不靥者,脓化为水,皮亦易破,勿依此论。

正作脓时不作脓,此于黑陷理相同。但将四证分虚实,那得多方指聩聋。

痘疮起发之后,正待作脓,却不成脓者,此与不起发而黑陷者,分四证同论。如感风寒则当温散,桂枝葛根汤加黄芪、白芷、防风。毒气盛则宜托里解毒利小便,紫草饮子、连翘汤相间服之。大便秘者,宣风散。内虚宜温里,十全大补汤、陈氏木香散。触犯宜熏解,内服紫草饮,外用茵陈熏法。若烦躁昏闷者,龙脑膏。

脓浆方作谨看承,勿比初时一例纶。毒气从今将解散,病人到此减精神。

痘疮起发之初,已当避风寒,远人物,节饮食,守禁戒也。到此养浆之时,比之起发,犹加谨焉可也。盖前此人病未久,气血尤强,足以御乖戾之变,至此则气耗血亏,精神减损,少有乖戾,不能任之。况疮始成就,尤易触犯,不可不加谨矣。如天大热,则彻去衣被,令常清凉,但谨门窻帷帐,勿使邪风透入;天大寒,则添厚盖覆,令常温暖,更用亲人左右夹之。房室中可明亮,勿绝灯火,常烧辟秽香加乳香,令香气袭人。日夜常用一人看视,互相更代,勿令疲倦,恐或作痒为之抚摩,莫使悞破,以致溃烂,结痂不美。

遍身疮痘欲成浆,只要其人脾胃强。食少便坚中气足,便清能食却无伤。

痘疮已长脓浆欲成之时,专以脾胃为主。脾胃强则气血充实,自然脓浆易成,饱满坚厚,不须服药。脾胃弱则气血衰少,不能周灌于身,使之作浆,虚软清淡,虽有浆亦水而已。宜十全大补汤,去地黄加木香,或人参白朮散去葛根加黄芪、官桂,多服乃佳。然脾胃强弱,于食多少大便坚利求之:食少大便坚者,脾胃之气犹足也;若泄泻则脾胃益虚,四君子汤送下豆蔻丸;利止,复以人参白朮散去葛根加黄芪官桂服之。便清要能食,不能食者,亦依上法。如能食大便坚,数日未更衣者,用胆导法通之,使气得疏通,营卫和畅,不致斑烂也。

先时泄泻痘非佳,到此非佳尤可嗟。津液已衰脾胃弱,岂堪泄利又来加。

痘疮出形起发,并不宜泄泻,恐里气虚,毒邪不出,反成陷伏,故以泄利非佳兆也。若成浆之时,尤不宜尔。比之于前,殆有甚焉。盖前此为病未久,脾胃尚强,足以任之;今则病久津液已衰,脾胃已弱,若复泄泻,则仅存之气重竭于内,方张之毒不能成于外,或为痒塌,或为倒靥,或寒颤咬牙,虚惫而死。轻则人参白朮散去葛根加木香、官桂、黄芪,甚则陈氏木香散、异功散、肉豆蔻丸可以并进。

泄泻古人原有别,肠垢鹜溏分冷热。痘中泄水泄血脓,勿使汤丸轻止濇。

经云:协热而利者,其肠必垢;协寒而利者,其溏似鹜。寒则温之濇之,热则清之通之,此古人之治法也。痘疮养脓收靥之时,有泄泻者,此为大忌,恐中气虚而毒复陷也,故专以温补止濇之法为正。然有利清水者,有利脓血者,又不可与虚寒者衮衮同论治也。盖利清水者,曾有大渴,饮水过多,蓄聚于中,渍灌肠胃,今乃作利,此蓄水泄也,水去尽则止。利脓血者,因痘不收,以成倒靥,中气充实,毒不得留,乃自大便而下,此倒靥泄也,泄尽脓血自愈。若不知此二证,待其自愈,或妄投止濇之剂,则根蒂未除,枝蔓滋长,源泉欲塞,决溃更多,吾见其悞死者多矣。

失气原表足太阴,肠中贲响足阳明。相同泄泻休差悞,谷气消亡大限临。

按《灵枢经》足太阴脾经,是动则病得后与失气,则快然而衰;足阳明胃经,是动则病腹胀贲响。可见失气者,脾败而谷气下脱也;肠鸣者,胃败而中气下陷也。病痘之人,不宜有此,与泄泻同,皆是死证。泄泻者,水谷糟粕之物;肠鸣失气,肠胃生养之气也。

痘疮手足最宜温,热甚须知毒亦深。若是四肢多厥逆,此为恶候必归冥。

痘疮手足和暖为贵。养浆之时,手足发热,手足必有汗,此毒热郁于中,必大小便不通,脉沉滑数疾,宜利之,三乙承气汤去芒硝主之。手足厥逆者,此阳气欲脱,必自利不止,或吐,脉沉细微弱,或浮大而虚,宜急温之,理中汤加熟附子,或陈氏异功散。服药后,手足和暖者生,厥者死。若大便秘,小便不通,烦躁狂妄,腹胀喘渴,脉沉滑数,疮不起者,此陷伏之证,为阳厥,百祥丸、三乙承气汤主之。

浆成毒解贵安宁,脏腑和平神宇清。烦躁不眠何以辨?但从疮痘认分明。

疮痘始终贵于安静。脓成之时,毒已化解,脏腑平和,神宇爽快,尤宜安静也。若忽加烦躁不得眠者,但就痘子上辨之:如脓多清淡,尚不满足,此毒犹在里,未得尽出也,龙脑膏主之。如脓已成又饱满因发热干浆而烦者,此宜利小便,导赤散主之。如疮子太密,脓成之后,心血亏耗,虚烦不得眠者,四物汤去川芎加人参、麦冬、栀仁;又酸枣仁汤主之。

几见成浆饮食难,错喉呕吐病相干。语言清亮终须吉,暴瘖无声疗莫痊。

凡痘疮密,咽中亦有之。成浆之时,咽疮早熟,肉虚皮薄,易致破损,疮瘢新嫩,触之即痛,痂皮沾滞,痰延缠裹,所以堵塞,饮食难入,勉强吞咽,则为疼痛所苦,痰涎所隔,是以水入则呛,谷入则呕也。如语言清亮者可治,甘桔汤加牛蒡子、天花粉,利咽膈,化痰涎,惟多饮之,自然平愈。若声哑嗄语言不出者,咽喉溃烂,不可治矣。

痘疮皮嫩色娇红,待得成脓痒又攻。调理勿令今有此,除非肿灌痘重重。

凡痘疮皮嫩色娇者,到成脓时,多生搔痒,先当调理,勿令有此可也。若失于早治而发痒者,内服消风化毒汤,外用茵陈熏法,破者以白龙散敷之。大抵痘疮作痒,乃是恶候,吉少凶多。如其人能食,或大便坚,抓破之处,复灌成脓,原无痘处,续出大小不等,虽尽痒破,可治。内服十全大补汤、苦参丸间而与之,外以灭瘢救苦散、合百花膏涂之。若搔痒之时,其人颠倒闷乱,抓破之处,不复肿灌,或成坑窟,或即干黑,或皮自脱;又加以呛水呕食,水浆不入,或泄泻,或寒颤咬牙,或失声,或手足厥逆,或狂叫,皆死证也。

待到成脓结靥时,最嫌搔痒又相催。苗而不秀空惆怅,雨打梨花落树枝。

痘疮始终所忌者,搔痒也。到得成脓将靥,十分凶险。已过大半,若无搔痒,可计日求安矣。如作搔痒,吉凶犹未可知,必视其所发,观其所因,察其情状,以施治法,决生死。视其所发者,或发于手足,或发于胷背,拂之则止,禁之则听者,吉。若发于正面,搔痒不止,皮脱肉干者,凶。观其所因者,或因吐泻少食,脾胃既弱,气血不荣者,虚痒也,可用陈氏温补之法则痒可止。或因秽恶之气,触动邪火者,暴痒也,惟用熏解之法即止。或因痘疮之熟,邪气尽解,正气渐生,气血调和而痒者,此美疾也,不须服药。若无所因,自生瘙痒者,原是恶痘,不得善成。察其情状者,如搔痒之时,乍作乍止,精神清爽,不自抓搔,欲人抚摩者生。若搔痒无时,神识昏沉,胡抓乱舞,摇头扭项者,决死勿治。

正面诸疮不可伤,略伤一处便非祥。当时即止浑无忌,破尽须教目下亡。

凡视痘疮,以正面为主,苟于眉目鼻面之间,抓破一处,此肺有热也,急用甘桔汤加牛蒡子以解之,其痒即止,乃佳兆也。若痒不止,浸淫渐开,气愈泄而痒愈急,必至满面抓破而死。

额上疮如沸水浇,溶溶破烂不坚牢。渐延面颊都如是,泄尽元阳限到头。

凖头唇上与眉心,两颊耳边不可轻。脓未成就先黑靥,莫将干较语时人。

手足诸疮要饱浆,充肥苍蜡喜脾强。淡清虚鳖多灰白,纵得干收有后殃。

凡手足痘疮,最要脓浆饱满,乃脾胃强,气血足也。若灰白色或清淡水,或虚馁鳖塌,此脾胃弱,快斑越脾金汤主之。如此者,纵得收靥之后,必手足脘膝及关节之处,发痈毒也。

两臀肩背诸疮子,展转揩摩最受亏。惟有正疮能耐久,不然黏着便无皮。

痘疮成浆,多喜仰卧,惟肩髆背臀,展转摩擦,最受亏苦。若痘子好者,自然坚厚,耐久不破;其次则收靥稍迟,脓熟自溃。最可恶者,如汤火之疱,水去皮脱,又疮自破,清水非脓,黑(黑干)干焦,是皆不治。

才试浆时未饱囊,疮头有孔漏脓浆。依然团聚封疮孔,泄去真津毒气藏。

痘疮作脓窠之时,最要皮厚,包裹完固。若脓未成,忽然疮头有孔,其水漏出,或结聚成团,堆于孔外者;或水去窠空,自干黑者,俗名漏疮,必死。若脓熟之后,窠皮亦熟,浆水沸出,因而结靥,此头额正面之间多有之,俗谓之堆屎收,不可以漏疮例论。盖漏疮脓未成,堆屎收脓过熟也。

遍身疮痘作脓窠,涕唾稠黏咯吐多。强忍直当收靥后,自然毒解得平和。

痘疮者,每至作脓窠之时,喀吐痰涎,稠黏脓结,或有脓血夹杂者,咽喉不利,饮食亦少,此肺受火邪,津液不足,故多黏痰。喉舌牙齿之间,疮溃血出,惟用甘桔汤加牛蒡子、天花粉,清肺化痰,利咽膈,直待收靥之后,自然平和,不可妄用大凉之剂。

痘疹脓浆赖血成,几何津液受熏蒸。舍空血耗神明乱,睡里呢喃唤不醒。

痘内之脓,皆身中之血蒸熏而成。疮痘稠密,脓血周遍,津液耗消,心主血,血虚则舍空。故心热者,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心虚者喜睡,梦中呢喃,如与人言者,多怪诞之事,唤之不醒,安神丸主之。若昏闷甚者,先以龙脑膏开其心窍,后以安神丸、人参麦门冬汤送下。

起发成脓未失期,渴而饮水不须疑。气亏血少无津液,润燥生津法更奇。

痘疮全资血气之养以致成就,今痘出太密,气不期而自亏,血不期而自少,故津液不足,咽干膈焦而渴也。法宜养气生血,益津润燥,人参麦门冬散、葛根解毒汤主之,切不可以冷水生冷及寒凉之药,损其胃气,则津液不生,烦渴不止而变生焉。

脓窠已作中无毒,腹痛多因燥粪攻。若是便清曾受冷,好将汤散及温中。

痘疮初出腹痛者,毒在里也,桂枝大黄汤。起发不透腹痛者,陷伏也,三乙承气汤、宣风散。作脓腹痛者,毒已出,又无陷伏,其人不大便者,必然燥屎也,当归丸、胆导法以通之。便清者,必受冷也,急与理中汤加桂枝,或黄芪建中汤加白朮、木香主之。

表里无邪一向安,忽然腹痛又加烦。痘疮色变成灰木,此候常因饱食干。

此必伤食得之。先以丁香脾积丸,原物汤下,去其宿食;后以人参白朮散去葛根加青、陈、橘皮,与养脾丸相间调之。

未得成脓先溃烂,此候得之轻发散。除非脾胃本来强,曾见几人成倒陷。

夫痘疮未成,脓先即溃者,此名斑烂,由当发散而不发散,则毒气闭塞,喘促闷乱;不当发散而悞发散,则热毒随阳气暴出,遍身皮肉溃烂。治之宜调脾进食,令大便得所,赡养荣卫,生肌解毒,宜十全大补汤去桂枝加防风、荆芥,多服佳。大便秘,以胆导法润之。脓水不干,以败草散衬之。斑烂作脓痛甚者,以天水散和百花膏涂之。又有发表过甚,外为斑烂而内虚,阳气不守,脏腑自利,此又急当救里解表,陈氏木香散主之。厥逆者,异功散。

痘疮磊落本无多,到得成脓不结窠。不是脾虚常食少,定知陷伏认差讹。

疮痘初出磊落,起发亦透,只结脓窠时,却不作脓,往往变为坏证。或因其人不能食,脾胃虚,或又自利,不知调理,或出未匀,发未透,毒气陷伏,妄谈稀疏,此皆人事不修,非干时毒而然也。

失声四证要端详,肺浊心微声不扬。哭语无闻因肾怯,哑嗄不出是咽伤。

失声之证,痘疮所忌,当于养脓结靥时候之。有吉有凶,不可一概作凶断也。此有四证:如声浊不清响者,此火毒上熏,肺先受之,肺主五声,肺热则胀,孔窍闭塞,甘桔清金散主之。如声小气短,近听则闻者,此心火太亢,血槁气消,故虽有声而不远扬,导赤通气汤主之。此上二证可治。若啼哭无声而见其泪出,语言无声而见其口动者,肾败也。其声哑嗄如破如硬者,此喉溃烂也。此上二证不治。

寒战咬牙虽不祥,养脓结靥更宜防。能将形证分凶吉,可许婴童司命长。

痘疮所忌者,寒战咬牙二证也。单见且凶,况双见乎。养脓结靥之时,尤不可见,然亦有凶有吉。如焮肿红紫,大小便秘,烦渴饮水,此表里俱实,寒战者疮痛而振摇也,咬牙者忍痛而咬其牙也,乍作乍止,宜四顺清凉饮加连翘、木通、金银花主之。如青干黑陷,大小便不通,烦躁大渴不止者,此纯阳无阴,宜防风通圣散合枣变百祥丸主之。若腹胀气喘,谵妄足冷者,倒陷也,不治。如溃烂灰白,泄泻不止者,此纯阴无阳,宜陈氏木香散、异功散主之。若瘙痒闷乱,腹胀气喘足冷者,倒陷也,不治。

欬逆原知有几般,此名恶候古今传。若逢呕哕虽同论,莫作寻常小病看。

欬逆者,如噎食噫气之状,俗呼呃逆者是也。厥逆之声小且短,其气似入而非入,呕哕之声大且长,其气似出而非出;呕者声清,哕者声浊,皆有声无物也。经曰:木陈者叶必落,弦绝者声必嘶,病深者声必哕。由此观之,其为死证明矣。

痘疮正色喜红鲜,到得脓成又不然。曰白曰苍皆正色,若犹红嫩转成愆。

养脓决生死诀

一养脓时,只是清水,皮薄如水泡者,三四日后,决痛痒抓破而死;设不痒塌,亦发痈死,勿治。

一养脓时,干枯无水,都是空壳,决作搔痒,或发痈死,勿治。

一养脓时,未成脓浆,犹似血水,忽然干收者决死,勿治。

一养脓时,忽然作痒,正面抓破,皮脱肉干黑者决死,勿治。

一养脓时,忽然泄泻,日夜无度,汤丸不效,足冷者决死,勿治。

一养脓时,或疮色青紫,或带灰白,寒战咬牙失声者决死,勿治。

一养脓时,腹胀气喘,足冷闷乱者决死,勿治。

收靥证治歌括

脓窠结就正鲜肥,疮顶微焦欲靥时。渐次干收无急慢,痂皮圆净转春晖。

痘疮收靥有真诀,面上身中要合格。面上吐浆顶聚珠,身中结疕坚如墨。

凡痘疮收靥之时,面上是一样收,身上是一样收,谓之合格,乃正靥也。若面上如身上收,身上如面上收,谓之不合格,乃倒靥也。面上痘疮收格,痘顶吐脓,结聚如珠子样,满面皆然,磊落可观,惟两耳与身上痘疮收格,皮脓干结如螺靥样,紧净坚厚,易自脱落。

收靥如将日数拘,几曾算得不差殊?但凭本痘分疏密,更向其人论实虚。

痘疮收靥已无邪,不疾不徐乃更佳。太疾却防余毒壅,太迟溃烂不成痂。

痘疮收太急者,毒邪未尽,煎熬津液,以致速枯,必为目病,为痈毒,为诸怪疾,甚至横夭,宜微利之以彻其毒,当归丸主之。如收太迟者,中气已虚,脾胃太弱,不能荣养肌肉,使之完就,以致溃烂,内服十全大补汤,外用败草散衬之。

当收不收疮溃烂,内外审候是何变。以法求之要着痂,痂不得成为倒靥。

痘疮过期不收,遍身溃烂者,此与斑烂不同,乃热太过也,其候不同。或因天寒失于盖覆,使疮受冻而不收者,宜内服五积散,外用乳香烧烟于被内熏之。或因天热过求温暖,使疮被蒸而不收者,宜内服人参白虎汤或五苓散,外减去衣被,令少清凉,以天水散扑之。或大便秘结,内外极热,毒气散漫,无阴气以敛之而不收者,宜内服宣风散或三黄丸、四顺清凉饮,外用胆导法,以败草散衬之。或泄泻气虚,脾胃弱,津液少,肌肉虚而不收者,宜内服陈氏木香散,外用败草散。或因渴饮冷水过多,以致水渍脾胃,湿淫肌肉而不收者,宜内服五苓散。如因食少气虚而不收者,人参白朮散去葛根加桂主之。已上诸证,以法治之,已溃者结薄痂,未溃者结痂,方为佳兆。若痂皮俱不结者,成倒靥矣。

遍身溃烂少完肤,脓血淋漓势已痡。坐卧不能惟用衬,瘢痕欲灭却宜敷。

痘溃烂者,用败草散或荞麦粉,以绢袋盛于身体上扑之,更多布席上衬卧尤佳。面上欲成瘢(黑干)者,用灭瘢散和百花膏敷之。

但到收时脓自干,收藏敛束贵周圆。莫教溃烂痂皮嫩,至此还将倒靥看。

痘子初出,磊落成个,后来长大作脓,始相连串,外虽相串,皮下犹一个是一个;至于结痂,肿消脓干,现出初来本形。所以收藏敛束,要完全坚厚,复成个数为贵。或根脚相通,皮肉尽串者,结痂之时,亦要干净,无有淫湿及溅破者,次也。若未成痂者溃烂,已成痂者只是嫩皮,此倒靥也。

痘臭须知有几般,时师莫把混同谈。养脓有觉为凶兆,结靥才知作吉看。

《难经》云:心之臭焦,肝之臭臊,脾之臭香,肺之臭腥,肾之臭腐。五脏皆属于心,故曰臭从火化也。《内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故痘疮之证,心火主之。凡论痘疮到结靥时才有臭者,此痘子成熟之气,邪气自内而出也,吉。若养浆之时,即有臭者,此毒火熏蒸之气,积于中而见于外也,凶。又或搔痒抓破,及溃烂肿灌之时,其臭焦者,心火盛也,危;其臭臊者,肝火盛也,死;其臭腥者,肺火盛也,危;其臭腐者,肾火旺也,又为腐痘之气,必死不治。惟臭香者,脾也,水谷之府,无所不受,故吉。

收靥原来贵整齐,臭腥溃烂事生疑。过期见此还为顺,未及收时作逆推。

痘疮收靥,圆净坚厚如螺靥者,上也;头穿脓出,堆聚成痂如鸡矢者,次也;皮破脓出,痂薄如纸者,又其次也;皮烂脓溃,不成痂皮,脓汁腥臭者,斯为下矣。如已过期,譬如瓜果熟久则烂,此造化之常,还作顺看。若未及时,则为斑烂,乃逆候也,故倒靥而死。

倒靥谁知毒入里,死中求活治得理。便秘腹胀急下之,自利则平如手取。

痘毒当靥不靥,复入于里者,谓之倒靥,此死证也。元气素怯,又不食常自利者,陈氏木香散、异功散,死中求活,圣药也。如原无泄泻,大便久秘,今添腹胀喘呼,此毒之盛薄蚀元气,复入于里,宜急下之,排毒散。若不急下,则肠胃不通,营卫不行,益加喘满躁闷而死矣。若毒入里,忽然自利者,此人脾胃素强,毒气难留,故自利之。须看利下之物:如利痂皮脓血者,毒气得出为顺,不可止之,待利尽脓血自愈;如利水谷者,此毒气反驱水谷,脾虚不能制之,其证为逆,不可治也。

原疮溃烂复成疮,痘出重重渐作浆。此候未曾成倒靥,便坚能食得为良。

如痘疮破损溃烂者,复肿灌作疮,不致干枯,原无痘疮处复出一层如初出之状,亦以渐起发作脓者,此里气充实,毒不得入,犹在于表,未成倒靥,逆中之顺证也。但疮子重出一番,必其人能食,大便坚,足以胜其再作之毒。如食少大便润者,用十全大补汤,人参白朮散相间服之。自利者,用木香散异功散、白豆蔻丸主之。盖病久气血,惟利温补,不可再解毒也。

靥时表解里当和,忽尔通肠泄奈何。不是里虚元气脱,必然倒靥毒邪多。

收靥之时,忽尔洞泄水谷者,此中气暴虚,不能禁固水谷;或毒气乘虚入里,欲作倒靥,并宜陈氏木香散、异功散、肉豆蔻丸主之。利止者佳,利不止者阳脱而死。

溃烂最毒面居先,阳毒从阳心火炎。能食便调无别苦,可投良剂保伤残。

痘疮溃烂,先伤于面者,面乃诸阳之会,痘乃纯阳之毒,以类相从,如水就湿、火就燥也;又心之华在面,诸疮皆属于心,心火上炎之象。如面疮已破,肿消目开者,此不着痂,先已干燥,病为倒靥,死在旦夕。如已破复灌,满面成饼,焦裂溅起,脓血淋漓,食谷则呕,饮水则呛,咯吐黏涎,语言哑嗄,口中气臭者,此脏腑败坏,故诸证尽见也,淹延闷绝而死。如疮溃烂,饮食无阻,大小便调,更无他苦如上证者,此则可治,内用十全大补汤、升麻解毒汤相间服之,外用灭瘢救苦散、百花膏合而敷之。

阴阳界限在人中,任督分来上下通。宜向此间渐收靥,阴阳相济得和同。

人中为任督交会之衢。督乃阳脉,自人中而上,任乃阴脉,自人中而下。故自凖头至印堂,与颏至鸠尾相应;印堂至发际,与鸠尾至膝相应;发际以上与膝以下相应。痘疮收靥,但观面上收到之处,则知身上收到之处矣。凡痘子自人中上下左右,先出先靥者吉,阴阳变合相济之理也。若自额角先靥者孤阳不生,足下先靥者孤阴不长,皆凶兆也。

阴阳相济得相成,阴寡阳孤势不行。不信但看头与足,痘疮难靥自分明。

造化之理,生于阳者阴成之,生于阴者阳成之。凡痘疮收靥,头自发际以上,阳气独盛,谓之孤阳;足自膝以下,阴气所聚,谓之寡阴。所以诸疮皆靥之后,此二处难靥,乃造化自然之理,不可作倒靥论。

曾见伤犯灌成疮,待到收时不敛浆,脓汁淋漓多痛楚,急宜治疗免残伤。

痘疮结脓窠之先,或曾伤犯破损者,灌烂成疮,至于收靥,此独不靥,脓汁不干,更多痛楚。若不急治,渐成疳蚀疮,损骨伤筋,以致横夭,宜内服十全大补汤,外用灭瘢散和百花膏敷之。

几个顽疮不肯收,无时痛楚血长流。此成疳蚀难调理,日久堪嗟一命休。

痘子已成疳蚀疮者,若在肢节及诸虚怯软弱血气俱少之处,色青紫黑,肿痛溃烂,以渐延开,血自出者难治。若所生之处,在于阳分,不痛不烂,色不变,血不出者,以绵茧散主之。

一向浑身只温暖,忽加烦热减精神。干浆焦靥宜如是,只怕生来内外因。

痘疮常宜温暖,有热不可尽去。如一向身温,今反发热者,俗名干浆,此亦常候。只怕内伤饮食,外感风寒,以致发热,又当别论。然病久气虚,不可轻用汗下。因外伤者,桂枝葛根汤加人参。因内伤者,木香大安丸主之,并宜用连翘汤。凡痘出太密,身有壮热可嫌者,连翘汤,圣药也。

待到浑身脓水干,纷纷时俗怠心生。不知禁忌多翻变,一篑难成九仞山。

痘靥辨生死诀

一痘靥时,面上遍身臭烂,不可近,目无神采者死,勿治。

一痘靥时,遍身搔痒,抓破无水,皮卷起如豆壳干者决死,勿治。

一痘靥时,两腮干硬,按之如石者决死,勿治。

一痘靥时,泄泻不止,遍身溃烂足冷者决死,勿治。

一痘靥时,搔痒不止,寒战咬牙失声者决死,勿治。

一痘靥时,呛水失声干呕者决死,勿治。

一痘靥后,痂皮不脱,不思饮食,昏愦闷乱者决死,勿治。

落痂证治歌括

疮痂自脱痘瘢明,无凸无凹皮肉平。容貌不殊原未病,泰来否去一番新。

满面天黥黑(黑干)添,形容变尽发毛更。傍人乍见应难识,恰似重来生一般。

落痂之后瘢赤黑,爱养能教瘢自灭。突起还将风热论,凹陷却因虚里得。

疮痂落后,其面瘢或赤或黑者,用四白灭瘢散,临睡以清蜜水调搽面上,至晓以水涤去之,自然白莹脱去,更宜爱护,不得早见风日,经年不灭。如疮瘢突起成凸者,此热毒未尽,解毒防风汤主之,外更用蚬子内水摩之。如陷下成凹者,此脾胃虚不能长肌肉也,人参白朮散加黄芪主之。

靥后痂皮令自脱,日久不脱脾胃弱。莫教搏掐又伤肤,反复成疮肤似剥。

痘疮收后,其痂自脱者佳。不脱以百花膏润之,令其速脱,稍迟则干硬,深入肌肉,经久方脱,遂成瘢痕。然久而不脱者,脾胃虚也,人参白朮散加黄芪、官桂主之,不可挦掐剥去。若不禁手,反伤皮肤,复灌作疮,番复溃烂,一时难愈,其后多成疥癞也。

痂皮不脱日时深,陷入肌肤必作瘢。胷背四肢犹自可,面颜岂可着瘢痕?

凡疮痂日久当脱不脱者,胷背手足无妨,惟面上不脱,必成瘢陷。未脱者,以百花膏润之,令其易脱;脱尽之后,瘢痕黑黯者,以四白灭瘢散涂之。

痂脱瘢痕黑暗多,劝君未可许无疴。毒邪归肾谁知得,只要其人表里和。

凡疮瘢头面浑身,并黑暗者,未可便说无事,犹恐日前未慎,作脓收靥太急,此倒靥归肾也。但察其表里,如壮热大渴未除,烦闷昏睡少食,或大便不通,或自利,此真倒靥归肾也。若身温暖爽快,食渐加,大小便调和者,此疮瘢本色,无虑也。

收靥迟迟不脱痂,神昏喜睡此无他。只因气弱神先倦,缓治求全不必嗟。

如收靥既迟,疮痂不落,昏昏喜睡者,此邪气已退,正气未复脾胃虚弱,宜调元汤加麦冬合安神丸,或只用枣仁汤缓缓调理,待气血平复,荣卫和畅而安矣。

脱痂胃气未全舒,饮食安能便有余?若是食多休浪喜,胃中邪热不曾除。

疮痂既落,中气暴虚,多不能食,必借人参白朮散去葛根加陈皮、木香以调养之。其间或有疮痂脱而能食者,是胃中宿有蕴热故也。盖胃热则消谷,所以能食,其人必大便稍秘,或大便难,当用三黄丸利之。否则恐胃热不去,郁为口臭齿腐生风之证;流散四肢,则发为痈疽肿毒。然有一等脾胃素壮实者,平素能食,大便亦不至有秘结之患,此又不可一概论也。凡痘自成脓后,先四五日未大便者,惟有胆导法。

痂脱浑身一扫空,瘢痕凸肿尽成脓。依然个个如先样,形证轻微却不同。

痘疮收靥之后,痂皮尽脱,曾见瘢痕凸起,复作脓窠,依旧结一层疕子者,或因收靥太骤,毒气未尽;或因悞服温补之药,多啖肥甘之物,饮酒喜食煎炒辛热;或因出风太早,营卫郁而不通,皆能复成此证,亦与前日一般,但无苦耳。若此者,毒邪外散,决无留毒之患。

疮痂脱处落纷纷,几处犹然脓水成。硬疮蓄脓原毒壅,空囊停水里肌平。

若已正靥,痂起自脱,或面上或手足,成片结硬疮,头虽焦,中蓄脓浆者,此是原出疮子之初,其处太密,胡涂成片,无复颗粒,所以毒壅于里,不能起发作脓结痂也。但用灭瘢救苦散和百花膏涂之,待脓尽痂起自愈。或手足腕膝之间,疮窠连串,作一大块,脓化作水,停蓄于中,恰如囊袋,皮不破,水不出,日久只如是者,此里面肌肉已好,原有疮皮剩于外也,宜用针抉出其水,自干脱矣。

差后新虚气未平,便宜调护保安宁。皮肤嫩薄风寒袭,肠胃残伤水谷停。

痘后余毒证治歌括

痘疮靥后喜无邪,人渐清宁食渐加。若此痘中还更苦,莫言无事便矜夸。

痘疮轻者自无乖,逆重从来有后灾。不是毒邪根里得,或因调治悞中来。

痘疮靥后难调理,表里俱虚无纵弛。此与伤寒复同病,补虚为本而已矣。

古云痘毒只三门,自我推求未足凭。五脏有邪皆有证,各随形证审来因。

痘科云:痘后余毒,一者疥,二者痈,三者目赤。夫疥者,心病也;痈者,脾病也;目赤者,肝病也。胎毒之发,五脏各有一名,如心为斑,脾为疹,肺为脓泡,肝为水泡,肾为黑陷是也。发热之初,五脏各具一证,如呵欠惊悸属心,项急烦闷属肝,喷嚏欬嗽属肺,吐泻昏睡属脾,耳凉骩凉足凉属肾是也。何以余毒只心肝脾三脏有之乎?以三脏之证,又不止于此乎?或者举其重而言之,欲人推广之耳。如毒归于心则为斑疹,为惊悸,为痒痛,为壮热,为咽干而渴,为汗,为丹瘤;毒归于肝,则为闷乱,为水泡,为腰痛,为目病,为卵肿,为干呕,为手足拘挛,为吐蛔,为寒战咬牙;毒归于肺,则为欬,为喘,为衄血,为疮干燥皱揭,为肩臂痛;毒归于脾,则为吐,为泻,为肿,为胀,为腹痛,为唇疮破裂,为舌本强,为手足痛,为不食;毒归于肾,为黑陷,为猝失声,为手足逆冷,为咽中干痛,为饥不欲食,为多睡;毒归于肠胃,为泄,为痢脓血,为肠鸣失声,为大便不通;毒归于膀胱,为小腹满痛,为溺血,为遗尿,为头睡痛,为目上视。已上五脏之证,略举其概,临病之工,不可不审。

痘后留邪作肿痈,或为结核论相同。但将毒气分深浅,莫使余邪透骨缝。

此下二条言痈毒也。

看在何经用引经,肿时不与溃时论。补中托里分虚实,决毒排脓视浅深。

凡治痘痈,先看在何经络,分气血多少,用引经药。如太阳经羌活、防风,阳明经升麻、白芷,少阳经柴胡,少阴经独活,太阴经防风,厥阴经柴胡。若初红肿硬痛者,以针刺之,口吮去恶血,以拔毒膏敷服,解毒内托散。气实能食,大便坚者,用排毒散疏利之。气虚食少者,用十宣散或流气饮。毒浅而小者,只内服小柴胡加生地黄汤,外用神功散或拔毒膏贴之,此治肿疡之法也。若已成脓而未溃者,以铍针抉去其脓,勿使内溃,已溃者用十全大补汤主之,此治溃疡之法也。大抵痘毒发痈在手肘腕足膝腘中者多,若在手腕发者属手太阴肺经,在足腘发者属足太阴脾经,并用解毒内托散主之。

遍身疥癞候何宁,败面残形亦可矜。挦掐肤伤为毒浅,熏蒸肉烂受邪深。

此十条言疥毒也。痘后遍身疮癣,如疥如癞,脓血浸淫,皮肤溃烂,日久不愈,此毒气弥漫,散于皮肤,宜升麻葛根汤、防风解毒汤、苦参丸主之。若因挦掐成疮者,只以百花膏涂之。

疳蚀顽疮亦可嫌,时时流血不曾干。穿皮消肉成瘢陷,腐骨伤筋作夭残。

此毒在脾也。痘后疳蚀疮者,毒壅肌肉,内透筋骨,外连皮肤,时痛出血,日久不痊,亦恶候也。内服十全大补汤,外以绵茧散贴之。

毒散皮肤有数般,或为瘾疹或成丹。丹瘤凝结从深论,瘾疹分疏作浅看。

此毒在心肺二经也。痘后毒气散于肌肉皮肤者,病有数般,或为瘾,皮上起如疙瘩,瘙痒爬搔更多,内服解毒防风汤,外以荜衣汤洗之。或为疹,皮上如蚊蚤所咬之迹;或如小疥子,即麻子也,升麻葛根汤加防风、荆芥穗主之;热甚渴者以人参白虎汤相合服之。或为丹瘤,红肿作痛,手不可近,流移上下,过心肾者即死,宜内服小柴胡加生地黄汤;外用蜞针法,吮去恶血自消,或用砭法。若但红不肿不痛者,斑也,人参白虎汤加黑参、大青、生地黄主之。

眼中瞖膜忽遮睛,瘾濇难开若雾云。但用汤丸频解毒,勿轻点洗反伤明。

此下二条,言目病毒在肝也,宜蝉蜕散、四物汤加柴胡主之。

暗中强视泪盈腮,略见阳光不敢开。此是羞明差别法,莫将肤瞖混同猜。

痘后目闭泪出,不敢见明者,此羞明证也,宜洗肝明目散;便秘者泻青丸。或能开目只视物昏者,此血不足也,四物汤加密蒙花。目中赤者,洗肝明目散主之。

热毒乘虚入腹中,大肠干濇便难通。如逢热结膀胱里,溲不来时又病癃。

此言毒在大肠膀胱也。小便不通者,五苓散、导赤散;大便不通者,三黄丸、四顺饮、三乙承气汤;大小便俱不通者,八正散、通关散斟酌用之。凡靥后余毒未尽,有诸热证者,并宜大连翘汤,多服佳。

而今泄利又何如?治法难将一例拘。能食渴多知是热,脉微食少又为虚。

此下皆毒在肠胃证也。痘后泄泻,其证有二:如能食而渴脉盛者,此热入大肠也。渴者,内热也;能多食者,邪热杀谷也;脉盛而数,热证也,宜黄芩汤加黄连。如食少不渴,脉微小者,此里气虚不能禁固水谷也,宜四君子汤加诃子肉豆蔻,或理中汤丸加熟附子;甚者以肉豆蔻丸止之。

泄利频频见脓血,此是大肠多蕴热。莫将倒陷一般论,只宜解毒不宜濇。

此言毒入大肠也。宜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枳壳、荆芥穗,或黄连解毒汤加生地黄,勿作倒靥及用劫濇药也。

胃家有热难留食,胃冷无缘纳水浆。若是痘家多属热,呕家圣药是生姜。

此言毒在胃也。痘后呕吐者,是余毒在胃也。然有冷热二证:如心烦作渴,食乳甚急,聚满于胷中,然后吐出如射,其人面色带赤,手足心热,居处喜凉,此热吐也;如乳食水浆随吐,面青白,手足冷,大小便自利,此冷吐也。热吐者,橘皮汤加黄连、竹茹;冷吐者,益黄散。痘后余毒,多是热邪,其间冷证十有一二也。亦有伤食而呕者,但闻食臭即吐,不欲食,木香大安丸或养脾丸,并用生姜汤下。有饮水多而吐者,必吐清水,名水逆,五苓散主之。

一向蒸蒸热未除,治宜详审勿差殊。便难烦渴方为实,清便肌疲本是虚。

此毒在心经也。痘疮自初以来,一向发热,至于差后犹不少减者,此有虚实二证:如大便难,小便赤,能食而烦渴者,此实热也,以三黄丸或四顺饮,先解利里热;后用升麻葛根汤加地骨皮,解表热也。盖升麻葛根汤,治疮疹未发之先,已发之后,身热药也。如大便不秘,小便不赤,坐立振摇,饮食不甚进者,此虚热也,以调元汤加知母、麦门冬,虚甚者加炒干姜或熟附子少许以调之。

遍身青黑色非常,口噤涎潮身反张。手足时时频瘈瘲,不逢识者少安康。

此毒在肝经,成中风证也,宜消风散二钱,入蝉蜕末一钱,分为三服投,生姜薄荷汁及酒各数点,温汤进之,连二三服,或作瘾疹,或再出肤疹而愈;后以抱龙丸调理。

搐搦非时俗曰惊,只因热毒内归心。若因伤食增潮热,腹满多烦乃食蒸。

此毒在心肝二经也。痘后非时搐搦者有二证:一则心热留而不去,热盛生风,风火相搏,其人必喉中有痰目直上视,面赤引饮,居处喜冷,宜导赤散泻青丸清心泻肝,后以抱龙丸调之。一则病后多食,胃弱不能胜谷,谓之食蒸发搐,其人必潮热,大便酸臭,秘泄不调,或呕吐腹痛,先以备急丸、丁香脾积丸利之,后用木香大安丸、钱氏异功散调理取愈;不如只用抱龙丸更佳。

手足拘挛不得伸,起居艰苦只呻吟。要知养血真良法,莫悞终身作废人。

此毒在肝脾二经也。宜十全大补汤去地黄、白茯苓加川续断,多服乃佳;气虚者,少加川乌炮过行经。不可悞作风治,妄行发散反耗阴血也。

终日昏昏似醉人,口中妄语若邪侵。谁知热入心包络,解毒安神泰宇清。

此毒在心也。宜导赤散吞安神丸,待醒后以调元汤加麦冬、生地,四物汤加石菖蒲、木通、山栀仁相间服之,以抱龙丸调理而安。

卒然昏睡不知人,饮食俱忘唤不醒。邪毒从今都解散,精神自此渐和平。

此痘后虚故也。

一朝手足冷如冰,盖覆重加不得温。痘正盛时为逆证,病今差后作虚论。

厥逆者,痘疹逆候也。若在正盛之时,十无一生。今病已愈,气血久虚,脾胃大困,宜有此厥逆也,用调元汤加当归身、熟附子主之。

欬嗽声多不得安,更无涕唾尽稠痰。莫拘死局轻调理,好把权宜用散丸。

此下皆毒在肺证也。欬嗽,痘疹常证也,有寒有热,有虚有实,不可执泥一定之法。如自初出欬嗽到今未愈者,此肺中余邪未尽也,宜甘桔汤合泻白散加牛蒡子、马兜铃主之。如欬而热,大便难小便赤者,此热毒也,宜黄芩泻肺汤主之;大便润者,人参白虎汤合甘桔汤主之。如欬而大便溏,小便清,无大热渴者,此虚也,宜人参清膈散主之。如欬而血出者,甘桔汤加牛蒡子、软石膏、茅根汁主之。如向不欬,今始欬者,此风寒外感也,麻黄汤主之。

欬嗽之时两胁痛,阴阳左右被邪干。不能升降多壅滞,解毒和平病早安。

两胁,阴阳二气之所行也。胁痛是气不能升降之故,但解毒,毒气去则真气行,宜小柴胡加枳桔汤主之。

未出腹痛斑毒攻,而今毒解已无壅。不因燥屎或伤食,必是中虚要建中。

此毒在脾也。一则因大便未通,燥屎作痛,备急丸主之。一则因食过多,胃虚不能消谷腹痛者,便秘,丁香脾积丸;便利,木香大安丸主之。但燥屎痛者病在下焦,伤食痛者病在上焦,手不可按。若原食少,大便常润,忽尔作痛,此虚寒证也,病在中焦,喜用手按摩,黄芪建中汤主之。

余毒留居心胃中,膈焦咽燥渴来攻。若是脾虚津液少,自然形证不相同。

此毒在心胃也。痘家作渴,亦是常事。如痘后不宜有渴,忽然渴欲饮水,心胃二经,受邪热故也。其人必能食,大便秘,小便赤,舌燥咽干,宜人参白虎汤加黄连主之。若食少,大小便自调,虽好饮汤,咽舌不燥,此脾胃虚,津液不足也,宜人参白朮散;不愈,人参麦冬散加天花粉主之。

病后那堪猝失音,语言不出意沉沉。咽伤苦痛痰多结,心热留邪舌不荣。

此毒在肾也。痘后失音有二:咽痛不能言者,此毒气结于咽喉之间,痰壅作痛而不能言,天花散主之。心热不能言者,心中邪热未彻,肾虚不能上接于阳,虽有声而不能言,四物汤去川芎加麦冬、白茯苓主之。

正气将回食渐加,缘何恶食却堪讶?不因食壅脾重困,或是中虚病未差。

已下毒在脾经也。痘后邪气尽退,正气将复,脾胃略纾,宜渐能食也。若原不食,今因喜食太过,或原能食今又骤加,以致恶食不食者,此皆内伤有余证也,宜木香大安丸主之。如向未食,今犹不喜食者,此脾胃中气不足,宜人参白朮散去葛根加陈皮、木香研末,取二两,另用糯米二两,菉豆二两,各炒研末相和,枣子汤调服;稍能食,更兼进养脾丸、抱龙丸。

寒热往来形似疟,不拘早晚如期作。只因调护少疏违,故惹风寒相击搏。

痘后如疟,宜先以柴葛桂枝汤发去新受表邪,后以调元汤加当归、陈皮、白朮调之。

面目虚浮忽改形,腹中胀满喘声频。邪风入肺疏通去,宿垢伤脾解利行。

此毒在脾肺二经也。痘后面目虚浮,或久则一身皆肿者,此表气不足,出风太早,风邪乘虚而入,其治在肺,宜五皮汤先加桂枝微汗之,后只服本方。若遍身皆肿,以胃苓汤合五皮汤主之。痘后腹虚肿胀满,或气喘粗者,此有宿垢在里,不问余毒食积蓄水,宜先利之,宜塌气丸。利后以胃苓汤去甘草加人参、黄芪、大腹皮调之,其治在脾。如因新食作胀不肿者,用木香大安丸。

漐漐浑身汗未休,肤濡发润亦堪忧。胃中气弱荣中热,若到亡阳治不瘳。

此毒在心也。宜调元汤、当归大黄汤相间,并调败蒲散服之。如汗出甚,再用温粉扑之。若浑身如水发润者,或汗出如珠者,皆亡阳证,不治。

血在身中怕妄行,火邪迫血血离经。鼻中衄出堪调理,便溺中来祸非轻。

此毒在心肝二经也。自鼻出者,元参地黄汤主之,外用栀子炒焦黑研末吹之。自溺出者,八正散主之。自大便出者,桃仁承气汤主之。此与上自汗证同为热也。大便秘者,并与四顺清凉散主之。

蛔动如从吐利中,必然肠胃热邪冲。若闻食臭虫才出,此证虚寒勿妄攻。

此毒在肝也。痘后或吐蛔或利下蛔者,皆热毒入里也。热在胃则吐蛔,热在肠则利下。蛔利者,黄芩汤加桃仁、艾叶。吐者黄芩半夏汤加乌梅、川椒。若不吐利,但闻食即吐蛔者,此胃久虚,虫无所食,故闻食臭即吐,食已易饥,理中汤加乌梅、黄连、川椒主之。

狐惑之证声哑嗄,唇口生疮诚可讶。龈根溃烂疳蚀疮,气臭血出名走马。

此毒在肾也。其候最恶,化(上匿下虫)丸主之。如大便结者,以桃仁承气汤加槐子利之。或只牙齿龈肉溃烂者,此痘疕脱去,痰水浸渍为疳蚀疮,用绵茧散敷之。若气臭血出者,又名走马疳疮,内以黄连解毒汤加雄黄为丸,竹叶汤下;外以马鸣散敷之。或口舌生疮者,并宜洗心散。已上证大便秘者,并用四顺饮利之。

痘后宜行解利良,勿令热毒得为殃。若逢余毒为诸证,缓药安能得早康?

疮疹后须当解利,勿使余毒或在表,或在里,变生诸证也。解利之剂,如三黄丸四顺饮之类。若失于解利,致生诸证,须当用切中病源之药急治之,不可缓,恐病势滋蔓,反害人也。

能医恶疮是良工,不宜怪异及虚惊。若然乍见成凶兆,枉请师巫祷鬼神。

若有鸦鸣鼠鬬,虚响火光,蝙蝠入室,葱蒜扑人,夜生怪梦,病见死人,是皆不祥之兆也。

疹毒证治歌括

疹为胎毒发于心,肺与相连热毒侵。欬嗽鼻中清涕出,且观双目泪盈盈。

痘疹皆胎毒所发。毒者火也,故痘子大而焮肿者,少阳三焦火也,阳道常饶,故大而肿。疹子小而碎密者,少阳心火也,阴dao常乏,故小而密。三焦,水谷之道路,脾胃主纳水谷,治痘专以脾胃为主,心肺属阳而位乎上,心火旺则肺受之。治疹专以肺为主,观其欬嗽者,火炎则肺叶焦举也。鼻流清涕者,鼻为肺之窍,以火烁金而液自流也。目中泪出者,肺热则移于肝,肝之窍在目也。或手掐眉目唇鼻及面者,肺热证也。

凡遇冬温最不祥,民多疫疠发疮疡。或逢斑疹相传候,可用汤丸预解良。

宜先服消毒保婴丹、代天宣化丸以预解之,可使毒微,不为已甚也。

斑疹须明岁气先,勿轻汗下作伤寒。察人虚实施方法,莫犯天和损寿元。

疮疹之证,其初发热与伤寒相似,但疹子则面颊赤,欬嗽喷嚏,鼻流清涕,目中泪出,呵欠喜睡,或吐泻,或手掐眉目鼻面,宜用升麻葛根汤,不可作伤寒,妄用汗下也。汗之则增其热,为衄,为欬血,为口疮咽痛,为目赤,为烦躁,为大小便不通;下之则虚其里,为滑泄,为带下。

疹喜清凉痘喜温,能知痘疹不同伦。疹苗痘实无人解,谨始虑终用意斟。

疹子初出,亦须和暖则易出,所以发苗之初,只要发出得尽,则毒便解,非若痘必苗而秀,秀而实,而后毒解也。痘子成实之时,若太温热则反溃烂不收,是痘之后,亦喜清凉也。故治痘疹者,无过热,无过寒,温凉适宜,阴阳自和,是为得之。

疹毒从来解在初,出形毒解却无忧。腹中胀痛邪犹伏,喘促昏沉命必殂。

疹子只怕不能出,如时大寒,以桂枝葛根汤发之;大热,以升麻葛根汤合人参白虎汤发之;不寒不热,以荆防败毒散发之;如兼疫疠之气,以人参败毒散发之。如用一剂不出,再作本汤发之,外用胡荽酒以苎麻蘸酒遍身戛之,务令亟出;如三四作更不出,加腹中胀痛,气上喘促昏闷妄语者,必死证也。

过期不出势淹延,毒伏身中出现难。急用透肌休怠玩,岂堪脏腑受熬煎。

发热六七日已后,明是疹子却不见出,此皮肤坚厚,腠理闭密,又或为风寒袭之,曾有吐利,乃伏也,急用托里发表之剂,麻黄汤去杏仁加蝉蜕、升麻,外用胡荽酒散麻刮之。如一向未更衣者,毒盛于里,伏而不出,河间凉膈散加牛蒡子主之。发之解之再不出者,死证也。

蒸蒸发热欬声频,目胀面浮气上行。坐卧不安痰唾少,肺焦叶举热邪蒸。

疹子初发热时,未见出现,欬嗽百十声不已,上气喘气,目肿面浮,时卧时起,此毒火内蒸,肺叶焦举,宜甘桔汤合人参白虎汤去人参加牛蒡子、薄荷叶主之。

火热熏蒸汗润身,毒邪并迫血违经。汗多卫表邪从散,血去营中毒少轻。

如汗太多,人参白虎汤合黄连解毒汤主之。衄太多,元参地黄汤主之。

发热之时吐利并,任他所出不须惊。胞胎蓄毒从今解,肠胃停污自此清。

自利,宜黄芩汤。吐利,宜黄芩加半夏汤。自利里急后重者,宜黄连解毒汤合天水散主之

毒火熏蒸气上炎,咽喉自此正烦艰。从来痘疹多咽痛,莫作寻常喉痹看。

痘疹咽痛,亦是常候,乃毒火上熏而痛也,勿作喉痹同论,妄用针刺。喉痹内作痈肿,故宜针决去恶血;痘疹只是咽干作痛,宜甘桔汤加牛蒡子,或射干鼠黏子汤细细咽之。

疹毒如焚饮水饶,炎邪未许一杯浇。咽喉干燥心家热,津液枯虚胃脘焦。

疹子渴喜饮水,纯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内亢故也。初发热渴者,升麻葛根汤加天花粉,或葛根麦门冬散。疹子出见渴者,人参白虎汤加天花粉、麦门冬;渴甚者,人参白虎汤合黄连解毒主之。

一齐涌出莫惊惶,顷刻浑身朱锦装。似痘出时随又没,如瘢红处却成疮。

出形鲜红,与伤寒发斑相似,但疹子粒粒成疮,非若斑之皮红成片,如蚊蚤之迹也。

痘疮赤艳痒来攻,疹子红鲜毒得松。白疹血虚犹可疗,黑斑恶候莫相逢。

疹发于心,红者火之正色也。若疹色淡白者,心血不足,养血化斑汤主之。色太红艳或微紫者,血热也,或出太甚者,并宜大青汤主之。黑者,死证也。

疹子出没合阴阳,出以温和没以凉。连出不收阳气盛,迟迟间出是阴强。

疹子出没,常以六时为准。假如子后出者午时即收,午后出者子时即收,乃阳生阴成,阴生阳成,造化自然之数也。凡此旋出旋收者轻。若一出连绵三四日不收者,乃阳毒太甚,宜大青汤解之。逡巡不出者,乃风寒外束,皮肤闭塞也,宜荆防解毒散主之。

疹出浑身似火烧,毒邪壅甚急难消。解肌只许皮肤暖,救里宜令便溺调。

疹子既出,热甚不减,此毒壅遏,宜大青汤解其表。便濇者,以黄连解毒汤合化斑汤,或大连翘汤解其里。大便不通者,河间凉膈散加牛蒡子主之。

疹疮出尽得安宁,邪未尽时气未平。沸沸热烦邪尚炽,频频呕泄毒犹蒸。

凡疹子如沸沸发热,烦闷不宁,如蛇在灰,如蚓在尘之状,或呕吐,或注泄,此毒邪壅遏,尚未出尽。烦热者,黄连解毒汤;呕泄者,柴胡橘皮汤。并外用胡荽酒,以苎麻蘸酒遍身戛之,待疹子出尽,则烦热自出,呕泄自止矣。

疹毒余邪最作殃,几经恶候致张皇。时行疠气传相似,疫鬼勾魂赴北邙。

疹子欲出未出之时,贵早发散,以解其毒,则无余灾。

疹后流连热不除,蒸蒸烙手发毛枯。肉消骨立成疳瘦,得遇良工病可苏。

疹子收后,身热太甚,或日久不减,以柴胡麦冬散;甚则以黄连解毒汤合人参白虎汤,与前方相间服之。如发枯毛竖,肉消骨立,渐渐羸瘦者,柴胡四物汤主之。

发热无休神渐昏,忽然瘈瘲事堪惊。莫将风癎同调治,小便宜多患早宁。

疹后热不除,忽作搐者,不可与急惊同论,用导赤散加人参、麦冬,送服安神丸。小便清者可治,短少者不可治。

疹毒流殃走马疮,牙龈溃烂食难尝。唇疮声哑成狐惑,漏颊穿喉旦夕亡。

凡疹后牙龈黑烂,肉腐血出,臭息冲人者,曰走马疳,马鸣散主之。若面颊浮肿,环口青黑,颊漏齿脱,唇崩鼻坏者,死证也。如唇口多疮,其声嗄哑者,曰狐惑,似化(上匿下虫)丸主之。更烦躁昏闷失声者,死证也。

疹毒渐成休息痢,昼夜不停多窘急。勿轻刧濇图霸功,切忌噤口成恶疾。

疹后泄利,日久不已者,日休息痢,宜黄芩汤、天水散,与香橘丸相间治之。若呕吐不能食者,多噤口,更肠滑不止,或下鲜血,或如尘水者,皆死证也。

疹后连绵上气欬,发作百声终不歇。胷高肩息目虚浮,摆手摇头泉下客。

疹后欬甚喘气逆气,发则连绵不已者,此肺中伏火,金虚叶焦,故欬也,宜人参清膈散主之。身热者,门冬清肺汤主之。若欬久不止,面浮目胞肿,胷高而喘息则耸肩,血自口鼻出,面色青或赤,鼻燥昏闷,摇头摆手者,皆死证也。

疹家禁忌法须防,盐酢鸡鱼不可尝。欲莫从心终是福,物多爽口定为殃。

疮疹收完幸平复,饮食如常无臲(臬兀)。心腹绞痛忽倾亡,还是气虚中恶毒。

婴稚初离胎壳中,遍身斑驳似朱红。胎中热毒皮中见,莫作时行斑疹同。

凡小儿初生未满月者,遍身红点,俗呼奶麻子是也,宜用遡源解毒汤与乳母服之。

发热蒸蒸便已鞕,皮红似锦是名斑。莫将疹毒雷同论,笑杀时人一类看。

凡天行病,若大便鞕结,热留胃中,故发斑。不可以疹子同治,妄用发表之剂,反增危剧。宜白虎汤去人参白虎汤去人参 白虎汤本无人参。前有人参白虎汤去人参之加减法,此当属之。加大青、元参、生地黄主之。大便秘者,以三黄丸微利之。

妇女痘疹证治歌括

女人疮疹最难医,阴质从来血已亏。待得疮疹将发日,只愁天癸又当期。

发热经行非正时,火邪追血血奔驰。急须凉血停为美,莫待中虚悔却迟。

痘疹发热,经水忽行,却非天癸之期,此毒火内蕴,扰乱血海,迫经妄行,月事不以时下,以元参地黄汤,或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以凉血为主,必欲其止;如久不止,中气虚弱,致生陷伏者有之。

发热期逢经水行,毒邪行解免烦蒸。过期不止须当虑,补气温经令出匀。

发热之时,经水适来如期,此积污得去,毒亦轻解,不须治之。若过四五日犹不止者,此热邪乘血室之虚,迫血妄行,宜先服小柴胡汤加生地黄汤以清血室之热,后用十全大补汤以补气血之虚,令其出匀,易发易靥也。

发热适逢经水断,血室空虚防他变。若然谵妄神不清,热入血室治勿缓。

发热之时,经水适断,宜早服柴胡四物汤加桂枝,以防血室空虚,毒邪乘虚而入,致生他疾也。若已增寒壮热,神识不清,妄诞见闻,言语错乱,此为热入血室。血室者,冲脉是也,肝主之。肝藏血,肝为血海,天癸之后,血室既空,热乘而入,宜四物汤合导赤散加麦冬,与安神丸相间服之。

女子居经日已赊,岂堪疮疹病来加?却愁血海停污垢,更怕胞门伏毒邪。

女子经闭谓之居经,满而不泻,病在心脾,冲任之间,已多积垢,毒邪发热之初,即当涤去停垢,桃仁承气汤主之,后以四物汤合匀气散加红花、木通治之。

崩漏无时血已枯,泻而不满脏中虚。岂堪当此天行病,溅弱扶危救命躯。

女子一向崩漏未止,气血已虚,若当疮疹,惟宜大补气血为主,十全大补汤;疮出灰白平陷,难发难靥者,更加熟附子一二片。

起发胞浆忽动经,血虚气弱事堪惊。食多气壮无他虑,不尔须防陷伏临。

宜十全大补汤主之,虚甚加熟附子。

经行暴喑猝无音,血出津枯舌不荣。养血通心言语出,一朝声价重千金。

先以当归养心汤养心血利心窍,待其能言,以十全大补汤调之。

月事如行变坏疮,内虚陷伏已乖常。药灵中病终须吉,证逆违师倏忽亡。

宜十全大补汤、夺命丹相间服之。其疮胖胀红绽,或疮空中再出一番者,大吉之兆。若加腹胀喘促,谵妄闷乱,寒颤咬牙,手足厥逆者,必死也。

姙娠疮疹治应难,惟有安胎法最先。不可令胎轻触动,胎元触动命将残。

初发热,以参苏饮发之。疮出现后,多服安胎饮为佳。渴者,人参白朮散。泻者,黄芪汤合四君子汤加诃子。色灰白起发收较迟者,十全大补汤去官桂。

疮正甚时临正产,几人束手功莫展。涤除恶露相时行,补益元神休忌惮。

孕妇出痘,正当甚时,忽临正产蓐者,只以十全大补汤。若腹中微痛,此恶露未尽也,宜去之,四物汤用熟地黄、白芍药,加干姜、桂心、木香、黑豆。

产后如逢出疹痘,此时胎去免忧惶。只凭补益收功效,莫犯寒凉生气伤。

妇人产后生痘疮者,只以十全大补汤、白芍药、桂、酒炒用,不可妄用寒凉,恐损发生之气。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