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三国志后传

第六回 晋武帝大封宗室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晋武得禅大位,吴、蜀皆平,天下一统,心意颇足,欲封藩诸王,使其各择文武官吏以随。刘颂伏阙叩首上疏曰:

切念陛下之待诸亲王,法制素宽,气骄性佚,今一朝封出,使之各掌重兵,圣意所以为藩卫国家,识者将以为遗彼祸患也。夫矫弊贵在当时,而杜患当于未萌。缅惟陛下为社稷计,列土分茅,以崇恩例,事则盛矣。亦宜审量势机,以弘内忧。设使藩王率义效职,其力足以维持畿京,戴翊王室,固为可尚。若其包藏奸险,专恣横暴,非流毒万姓,则贻祸藩邻,又国家之大蠹也。臣愚冒干天听,分封当遵令典,兵柄实非所宜,伏望大开今日之聪,预慎异时之渐。陛下不以臣言为当,宜与贤达之士筹之,如果臣言为妄,请就诛戮以谢诸王,不胜惶恐待罪之至。

武帝览表呻吟,冯紞进言曰:“刘颂向为司隶,校功失律,降迁京兆,今才转步,复又妄言,岂得为之公论?不可听也。”武帝遂决,竟命司部裁定品秩,护卫多寡,照依亲疏昭穆等秩,户邑增损,定国封壤,各使就职。初,宣帝司马懿共有子九人:

张氏生三子——司马师追封加谥为景帝。司马昭追谥为孝文皇帝。司马干追封为平原王。时皆已故。

伏氏生——司马亮封汝南王,镇许昌,总督豫州诸军事,护兵五万,部下亲信长史刘准,参军曹摅、曹冏、何勖,牙将李龙、刘旗、许亥、敬琰、郭驴儿,王孙司马义等,食邑五千户。

——司马伷封琅琊王,镇沂州,总督兖、郓诸军事,护兵五万,部下亲信长史王恒、王导,牙将祖始、周玘、陈敏、陈徽,王子司马觐,王孙司马睿等,食邑五千户。

——司马骏已故,其子司马歆封为新野公,镇汝南,文武将吏止各一员,护兵五千,部下亲信卫尉周弼、参谋房阳、牙将毕恒,食邑一千户。

又张夫人生一子第五司马肜封梁王,镇汴河,总督魏、滑诸军事,护兵五万,部下亲信长史傅仁,参军许史,左右司马徐舒、许坑,牙将典升,大将伏胤等,食邑五千户。

柏夫人生子第六第九二人:司马侃早故无子,追赠哀王。司马伦封赵王,镇渤海,总督邯郸诸军事,护兵五万,部下亲信长史孙秀,参军司马稚,左右司马张泓、士猗,牙将许超、闾和,王子司马夸、司马馥等,食邑五千户。

武帝亲子共二十五人,其早故无出者,各赠位号。其未冠者五人,皆封殿下将军,共居京师。其已冠所在者,皆封王职:

长子司马衷立为太子,居东宫。司马柬乃次子,封为秦王,都督关中诸军事,护兵八万,镇咸阳,部下亲信长史刘乔,参军陈安,左右司马贾胤、张春,牙将卞胜、梁成、淳于定、吕毅,王子司马模,食邑一万户。司马玮乃第三子,封为楚王,都督荆、襄诸军事,护兵五万,镇樊城,部下亲信长史公孙宏,参军李肇,司马孟观、荣晦,牙将盛岐等,食邑八千户。司马晏乃第四子,封为吴王,都督颍、蔡诸军事,护兵三万,镇合肥,部下亲信长史索綝,参军阎鼎,司马荀最、夏祥,牙将丘光、薄盛等,食邑五千户。后王子司马业改封秦王,顶司马颙位,寻立为愍帝。司马允乃第五子,封为淮南王,都督江淮诸军事,护兵五万,镇淮阴,部下亲信长史董续,参军孟平,司马李勒、夏文盛,牙将纪瞻、皇甫重,裨将王阐、王嶊、周权、蹇貙、邢乔等,食邑八千户。后因枉死,追封其子司马超为继位,从南渡至建业。司马义乃第六子,封为长沙王,都督湘、沅诸军事,镇湘阴,护兵五万,部下亲信长史陈准,参军陈眕,司马宋洪、逯苞,牙将成辅、施融、上官巳、皇甫商、张延、李志,食邑八千户。后遭害,改子绍为常山王。司马越乃第八子,封为东海王,都督徐、沛诸军事,护兵五万,镇彭城,部下亲信长史孙文惠,参军刘合、潘滔,司马何伦、王秉,牙将糜日光、宋胄、彭默、楼裒,裨将彭随、曹武、司马纂,食邑八千户。司马颖乃第十六子,封为成都王,都督河内诸军事,护兵八万,镇邺城,部下亲信长史卢志,参军和演、王彦,司马郑琰、蔡克,参事王混、程牧,牙将石超、牵秀,骑将董洪、公师藩,裨将李毅、赵让、丘统、崔旷,食邑一万户。司马攸乃同母之弟,封为齐王,在朝辅政。其子司马冏领职,都督青、淄诸军事,护兵五万,镇济南,部下亲信长史顾荣,参军孙洵、董交,司马王豹、葛旟,牙将路秀、卫毅,裨将韩泰、刘真等,食邑五千户。

司马颙乃叔子王弟司马孚之子,封河间王,都督燕、蓟诸军事,兼管关北内外,镇冀城,护兵八万,部下亲信长史李含,参军席蘧、楼褒,司马刁默、吕朗,牙将张方、郅辅,骑将林成、张辅,裨将马瞻、郭伟、苏众,食邑八千户。后来张方势盛,并领关中秦王之地,迁长安。司马虓乃秦王柬之子,封为范阳王,护兵五千,镇仝台,部下亲信参军冯嵩、刘蕃,牙将王旷、张变,文武将吏各一人,食邑三千户。司马腾乃司马朗之子,封东瀛公,护兵五千,镇黎阳,部下亲信卫尉周良,参谋石鲜,牙将聂玄兵、司马瑜,文武将吏各一人,食邑三千户。司马繇乃琅琊王司马伷之子,因平吴有功,加封重荫为东安王,掌督府巡城司卫诸军事,守京营,统领卫将杨肇、刘厉,并东吴降将一班周处、邵祥、步阐等,食禄五千石。

诸王受职已毕,俱各入朝谢恩。武帝复下诏促令赴镇,不许在京营扰。于是众皆选点兵马,带领所择将吏,择日赴任而去。当时众文武官员,尽皆于洛阳城外送饯。有识者见其兵马之盛,皆背地沉吟叹息曰:“晋室乱阶,其在此举中起矣。即欲封建藩室,何当使其自拣将佐,选择兵卫,以握外权乎?虽然不致为乱,而诸侯自相谋夺,所在不免者也。枝叶一摧,根本亦难独立,岂不危欤?奈何不听刘颂之谏,惜哉言也!”晋帝既封诸王于外,皇后杨氏当权,其父杨骏在朝用事,才智平常,无忤无斥,有宠于帝。帝又欲封骏为临晋侯,领中书令,总车骑将军,掌朝廷内外文武军国大事。旨意将下,尚书郎褚砉、郭奕二人上言曰:“夫封建所以报有功、崇有德也。今后父杨骏有国戚之义,曾无汗马之劳,制不载封侯之例,今宜恪遵古典,毋乱成规,待其有功,再行定议。”武帝乃止封侯,仍加骏为车骑将军。褚、郭二人又上表言:“杨骏器小,不堪以任社稷之重,恐乱天下之规,致陷身家之累,汉之梁冀、窦固可为明鉴者也。望陛下早固国势于前,以全杨氏宗族于后。”武帝不能听,愈加宠爱,将国家大事并朝政尽皆委托杨骏。帝乃日惟游乐,怠于临朝,其军国重务悉凭处决。骏倚其弟杨珧、杨济之能,遂交通请谒,势倾中外,公卿以下无不惮之,朝野皆目为三杨。惟司隶校尉刘毅尝劝其宜少抑功名威势,亲贤远佞,以匡不逮。骏不能用其言。时太尉何曾见杨骏用事,武帝所为,密谓诸子弟等曰:“今主上扩能开创大业,似乎有为之君。吾每事宴会,未尝见其有经国远猷之谋,惟谈当前平常之事,穷极逸乐,不能易子之暗、去媳之妒,宠用杨骏之□□□封诸王以种祸,皆非贻厥善后之规、治国传家之道。□□□□□□而已,后嗣其殆乎?时势之变,祸乱之生,汝尚未及见,犹可以□□□□辈□□□必及于难者。”子弟等曰:“大人为一朝重臣,既知其不可,何不纠?今文武一齐上谏,倘得朝纲肃整,祸乱不生,不惟晋氏获享太平,即晋臣子之家,□□□□之庆矣。”曾曰:“吾非不知君□□之当谏,但性之偏者正之不易,虽日费万言,反触其怒,难入彼之耳也。”后来果如其料,所谓哲人知也,何公近之矣。有诗赞曰:

封亲古有之,专兵理匪宜。大政难轻委,庸才曷总枢。晋帝忘思虑,何公预见机。拟难绥遭戮,□□断无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