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土风录

卷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各省

明陆氏容《菽园杂记》云:“元制:内设中书省,外设行中书省,故旧时移文中多称各省。今既改行省为布政司,而移文奏章尚有称省者。”思按,陆放翁诗:“往者行省临秦中。”又,“行省他年驻陇头。”是宋已有行省之称,然惟称之四川。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唐·杨攸传》云:“汉制,总制群官曰省,分移而治曰寺。”按,汉避孝元后父讳,改禁中曰省中,后以中书、尚书官署设在省中,故亦名省。 王渔洋《居易录》亦云:“自明及今,止当称布政司,而不当称省。其相沿旧称,至形于奏牍文章,皆习而不察,至河南、京畿等道,则尚沿唐称。”唐初为十道,开元分为十五道。 省,本读“醒”上声,省察之义,今呼作“省俭”之“省”,相沿之误。

衙门

刘熙《释名》云:“牙,军中大旗。发号令者以键立牙于帐前,谓之牙门。”《后汉书·袁绍传》云:“拔其牙门。”李善《东京赋》“牙旗”注:“以象牙饰之”,后呼公府为牙门。韦昭《国语》“渠门”注云:“两旗所建,以为军门,若今牙门也。”是“衙门”当作“牙”字。然司马公《类篇》云:“古者军行有衙,尊者所在,后人因以所治为衙。”戴侗《六书故》云:“唐之藩镇皆开军府,因以治宇为衙,循袭之称也。”则唐宋已作衙门。《唐·仪卫志》:“天子居曰衙。”

辕门

官署两旁作木栅护之,曰辕门。按,《周官·掌舍》:“掌王会同之舍,设车宫辕门。”注:“以车为宫,仰辕为门也。”《史记·项羽纪》:“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注:“军行以车为陈,辕相向为门,故曰辕门。”黄度《五官解》引“掌舍”文云:“今犹称将幕为辕门。”陶翰诗:“将军辟辕门,耿介当风立。”杜诗:“飞鸟避辕门。”皆指将幕也。 今之辕门,名是而实非矣。《穀梁》:“蒐于红。”《传》:“置旃以为辕门。”盖蒐以讲武事,故设为辕门之形。

公馆

官僚寓处曰公馆。按,《礼记》:“公馆复,私馆不复。”所使之国有司所授舍曰公馆。详《曾子问》。 杜诗:“日临公馆静。”又,《海棕行》云:“左绵公馆清江 。”已通用。

戒石铭

郡县署立石,镌“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曰戒石铭。按,张唐英《蜀梼杌》:广政四年五月,昶著《仪石铭》,颁于郡县,“尔俸尔禄”云云,则其铭始于孟蜀。又,景焕《野人闲话》载孟昶所著铭词凡二十四句。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所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与是切,军政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为尔戒,体朕深思。 名曰《令箴》。宋太宗摘其切要四语书之,颁于天下州县,更名曰《戒石铭》,后相沿不改。《容斋随笔》、吴曾《漫录》皆云然。《续通鉴》谓宋绍兴二年以黄庭坚所书《戒石铭》颁于州县刻石,不知太宗已有之。欧阳《集古录》谓戒石起于唐明皇。按,明皇有《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诗,尚无“戒石铭”之称。

鼓楼

城隅有楼曰“鼓楼”,典质家亦起楼置鼓以守夜。按,《太平广记》引《谈薮》云:“北齐李崇为交州刺史,时多盗,乃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处鼓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挝一通,次闻者复挝以为节。俄顷间声布百里,伏其险要,无不禽获。”诸州置鼓楼自此始。

马头

商船聚会处曰“马头”。按,《通鉴》:“史宪诚据魏博,于黎阳筑马头,为渡海之势。”胡三省注:“附岸筑土植木夹之,以便兵马入船,谓为马头。”今吾邑南门外去城三里呼曰“南马头”,以元代朱清、张瑄海运日,诸船聚此,有“六国马头”之称。杨廉夫诗所云“娄江马头天下少”也 (1) 。前史言马头者不一,如:《晋书·地志》,武昌郡鄂县“有新兴马头铁官”。《南史·何承天传》:“到彦之率兵先至马头。”《北史·杨侃传》:“魏于马头置戍。”《魏书》:“命长孙真趋马头。”《五代史》:“遣刘捍先之淮口,筑马头。”《宋·马默传》:“河决,作东西马头。”

客堂 后堂

内堂曰客堂。案,后汉延笃书云:“吾昧爽栉梳,坐于客堂,诵羲、文之《易》,虞、夏之《书》。”退之诗:“客堂喜空凉。”许浑诗:“芰荷风起客堂静。”皆谓见宾客之堂也。今以为后堂之称,失其义矣。 后堂,见《汉·张禹传》:召戴崇“入后堂饮食”、彭宣“未尝得至后堂”。又,《尹翁归传》:廷尉于定国令至“后堂待见”。

暖阁

官府所坐曰暖阁。案,《太平广记》:“陈季卿访僧青龙寺,憩暖阁中。”欧阳炯诗:“红炉暖阁佳人睡。”是和尚、女子皆有暖阁也。

眠床 塌床

《南史·虞愿传》:“褚彦回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又,《鱼宏传》:“有眠床一张,皆是蹙柏。”盖是时坐者亦曰床,如胡床、交床之类。 故以“眠”字别之。徐陵《双林寺傅大士碑》:遗诫“莫移我眠床”。元微之诗:“眠床都浪置。”山谷诗:“君为拂眠床。” 明王应电《同文备考》“塌”字注:“塌,床著地而安也。从土,近地之意。”塌床之称,盖本此。或以榻为床,曰榻床。无据。

框档

司马公《类篇》“档”注:“又‘当’,去声,横木框档也。”本平声,木床。 又,木名。框,音匡。俗呼作腔。《正字通》云:“门档,古借用(框)〔匡〕。” (2) 今物之有系者皆曰档。

华表柱

贵家墓前立石柱曰华表柱。见任昉《述异记》:“广州东界文种墓前有石华表柱。”《搜神记》:“燕昭王墓前有千年华表树。”《续搜神记》:“丁令威死,后化鹤归,集城门华表柱。”李远《失鹤》诗所云“华表柱头留语后”也。魏鹤山《师友雅言》云:“华表即古之桓楹。《檀弓》:“三家视桓楹。” 汉时避讳改作华楹,后复避宣帝庙讳改为华表,今官府前亦竖之。”《说文》“桓”字注:“邮亭表也。” (3) 徐(铉)〔锴〕云:“表双立为桓。”汉法:“亭表四角建大木,贯以方板,名曰桓表,县所治两边各一。”《汉书·尹赏传》:“葬寺门桓东。”崔豹《古今注》:“尧设诽谤之木”,即今之华表。《西京记》谓之“交午柱”。

戟门

墓前石门曰戟门。按,《周官·掌舍》:“为坛 宫,棘门。”注:“列棘以表门。” (4) “棘”与“戟”通。《〔礼〕记》:“越棘大弓。”《左传》:“子都拔棘。”皆以“棘”为“戟”。 墓前戟门殆取形似。或谓取《诗》“墓门有棘”,非是。墓有棘,非美词。

和头 和,去声

棺前后曰和头。见《吕氏春秋》:“季历葬涡水之尾,滦水冲 其墓,见棺之前和。”谢惠连《祭古冢文》中有“二棺正方,两头无和”。郦氏《水经注》:“见胡公棺前和。”《广雅》:“棺,其当谓之 。”“ ”即“和”也。

浮厝

停棺浅土曰“浮厝”。按,潘岳《寡妇赋》:“将迁神而安厝。”李善注:“迁柩归葬也。”《颜氏家训·终制篇》云:“先君、先夫人旅葬江陵东郭,欲营迁厝。”《广韵》“坫”注:“权安厝也。”

僵尸

尸不朽曰僵尸。按,《史记·淮南王传》:“僵尸千里,流血顷亩。”《后汉·耿弇传》:“八九十里僵尸相属。”郑注《周官》“杀人者踣诸市”云:“僵尸也。”皆以新死尸为僵尸。刘敬叔《异苑》:“汉京房弃市,至晋义熙中犹完具。僵尸人肉堪为药,军士分割之。”《水经注》:“温泉水侧有僵人穴,穴中有僵尸“洛水”条 。”又,“僵人峡上有死人僵尸”。又,“僵尸倚窟,枯骨尚全“渭水”条 ”。此则以陈死人为僵尸。《广韵》作“殭”,注:“死不朽也。”又,“彊”注:“上声,尸劲硬也。”《西京赋》:“尸僵路隅。”杜诗:“京观且僵尸。”

灵柩

子建《赠白马王彪》诗:“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谓任城王彰。 庾子山《柳遐墓铭》:“往年灵柩,漂泊江沱。”“灵柩”字见此。

寺院阶级曰礓 。吴任臣《字汇补》“礓”作“姜”,云“姜 石”,见《大内规制记》。 ,音擦,今呼如“铲”,声之转也。《广韵》“礓”注:“砾石也。”

十字街 三叉路

四达之衢曰十字街。见《北史·李庶传》:“刘家在七帝坊十字街南。”颜鲁公《题家庙碑阴》云:“殷夫人居十字街西北壁弟一宅。”元僧《续传灯录》:“志先禅师云:‘十字街头满面尘。’大觉云:‘儿童不识十字街。’”“三叉路”见东坡诗:“溪边古路三叉口。”放翁诗:“不愁归路有三叉。”

天井

阶前庭曰天井。案,本为井名。《山海经》:“天井夏有水,冬无水。”《博物志》:“棋者语堕穴者云:‘从此西行有天井,但投身此井,自当出。’”《风俗通》:“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象。” (5) 《华山记》:“天井才容人,上可长六丈余。”皆实言井也。后人以庭空而方,状如井形,因号天井。韩诗:“是时新晴天井溢。”山谷《答晁无咎》云:“时雨泻玉除,横流溢天井。”此疑借用。《河图括地象》“井宿为天井”之说,庾子山《司马裔碑》所云“镇天井之星也”,宋任渊注山谷诗,以天井为水名,引《水经注》“径尧城西,流入汾水”之说,似未是。

天窗

屋上窗曰天窗。见王文考《鲁灵光殿赋》:“尔乃县栋结阿,天窗绮疏。”张载注:“高窗也。”《泰山记》云:“仰视天门,如从穴中视天窗矣。”庾子山《步虚词》:“天窗影迹深。”太白《(草)〔明〕堂赋》:“天窗赩翼而衔(泥)〔霓〕。”又,《题元丹丘山居》诗:“凭雪蹑天窗。” (6) 义山诗:“鸟影落天窗。”范石湖诗:“天窗晓色半熹微。”

羊沟

李戒庵《漫笔》云:“今人檐头下沟称羊沟,其名甚古。”思按,崔豹《古今注》:“长安御沟谓之杨沟,以其上植杨柳也。一曰羊沟,言羊喜抵触,为沟以隔之,故名。”《庄子》有“羊沟之鸡”。戒庵又云:“有以屋下者为阴沟,檐前者为阳沟,甚显。”《鲁灵光殿赋》:“玄醴腾涌于阴沟。”注:“醴泉出殿北地,故曰阴沟。”裴夷直诗:“(鱼)〔急〕绿走阴沟。”

扑水

厅前复室曰扑水。见《老学庵笔记》:“蔡京赐第宏敞,老疾畏寒,惟扑水少低,乃作卧室。”洪容斋《夷坚志》作“扑风版”。

滴水步廊

檐前曰滴水,深者曰步廊。按,《尔雅》:“檐谓之樀。”郭注:“屋梠。”樀音滴。 李戒庵云:“今曰滴水。”相如《上林赋》“步 周流”,李善注:“步廊也。”

天花版

王志坚《表异录》云:“绮井亦名藻井。”今俗曰天花版。案,林坤《诚斋杂记》载元遗山妹为女冠,文而艳,张平章往访之,方自手补天花版。是其称已久。

照壁

《宣政杂录》:“太傅王黼,赐第生白芝,一本在厅事照壁。”今厅后有门曰照壁,见此。王梅溪《苏诗注》云:“柳氏以杖击照壁大呼。”

槅子

窗扇曰槅子。他无所见。陈其年《题画册词》用之,云:“浪花槅子冰纹槛。”不知何所本。槅,本训大车轭。窗槅当为“隔”,言隔住也。又,左太冲诗“端坐理盘槅”,则为盛肴馔之器。

复壁

墙上木版曰复壁。按,《后汉·赵岐传》:“藏孙嵩复壁中。”又,梁冀虑妻孙寿害私生子伯玉,“常置复壁中”。《隋·尔朱敞传》:“长孙氏媪藏于复壁。”《旧唐书·王涯传》:“前代法书名画,厚为垣窍,藏之复壁。”《唐书·李林甫传》:“所居重关复壁。”皆谓两重墙壁也。庾子山《崔说神道碑》:“复壁襁负。”李义山诗:“复壁交青琐。”

大门

《公羊·宣五年传》:“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大门见此。

墙门

《后汉·祭祀志》:“立大社稷,在宗庙之右,方坛,无屋,惟墙门而已。”盖谓墙上为门,今则大门通呼墙门。

后门

《荀子·大略篇》:“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杨倞注:“君之守后门,至贱者。惠衣之弊恶,与守后门者同。”按,此即今之屋后门也。太白《赠从弟之遥》诗:“前门长揖后门关。”义山《少年》诗云:“别馆觉来云雨梦,后门归去蕙兰丛。”若《吕览·长利篇》“天大寒而后门”高诱注:“谓日夕门已闭”,此与《韩非子·外储说》“暮而后门”同义。

山门

寺门曰山门。案,老杜《三川观水涨》诗:“乘陵破山门。”注:谓“土门山”也。山有二土门,故曰山门。乐天《寄天竺师》诗:“一山门作两山门。”指天竺山言。盖旧时庙宇多在山中,故名。今城市中亦称之矣。

高墩

平地积土曰墩。见《尔雅》“敦丘”郭注:“江东呼地高堆为墩”,字亦作“墪”。

灰堆

积灰处曰灰堆。见《金坡遗事》:“张洎诋京师风物,有‘一灰堆’之句,后与苏易简不睦。苏曰:‘若更矛盾,将“一灰堆”句进呈矣。’”范石湖《村田乐府序》:“除夜将晓,婢获持杖击粪壤致词,以祈利市,谓之打灰堆。”

篱笆 枪篱

《史记索隐》:“江南谓苇篱曰笆篱。”今俗则呼“篱笆”。《广韵》“笆”注:“有刺竹篱也。”本音把,有刺竹名。 亦曰“枪篱”。盖本子云《长杨赋》:“木拥枪累,以为储胥。”注:“木拥栅其外,又以竹枪累为外储胥也。”储胥犹御护也。 乐天《买花》诗:“旁织笆篱护。”

篱门

篱间出门曰篱门。见《南史·萧惠明传》:“独居屏事,非亲戚不得至其篱门。”

呼巷为弄,书作“衖”。按,“衖”即“巷”字,见《尔雅·释宫》。《广韵》作“ ”。《离骚》:“五子用失乎家衖。”与“纵”字为韵。俗盖以此沿讹。考《南史》:“萧谌接郁林王出,至延德殿西弄”。又,“东昏侯遇 于西弄。”注云:“弄,宫中别道,犹‘永巷’之类。” (7) 是当作“弄”字。

小店

市肆自称小店。见《南史·刘休传》:“宋帝令休于宅后开小店。”

轿子

篮舆,人肩以行,曰轿子。按,《汉·河渠书》:“山行即轿。”《史记》作“挢”。 《严助传》:“舆轿逾岭。”淮南王《谏击闽越书》亦云。 服虔、薛瓒并音“桥”,云:“隘路车也。”《玉篇》注:“小车肩行。”《正字通》云:“盖今之肩舆,谓其平如桥也。”《集韵》作“鞒”。  宋制:百官乘马。徽宗政和三年,以雪泞,许乘轿。又,高宗在扬州,以砖街滑,许百官乘轿。《汪浮溪集》有《谢许乘轿表》。见叶氏盛《水东日记》。 《正字通》谓:“‘轿’字皆读去声,薛、服注平声,汉以前之音也。”章氏黼 《韵学集成》云:“《汉书》虽音‘桥’,今闽浙语音实与去声同,合从通用。”《广韵》有渠庙切一音,训“ 车”。

下岸

河下塘曰下岸。见许浑诗:“下岸谁家住。”

夜航船

货船日从苏郡上下曰航船,夜行者曰夜航船。按,古乐府有《夜航船曲》,吴虎臣以为言浙西风土。皮日休《寄陆鲁望》诗:“明朝有物充君信, 酒三瓶寄夜航。” 木,见《山海经》,其汁味甘,可为酒。俗本讹作携酒。 唐李肇《国史补》云:“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民嫁娶悉在其中。” 叶氏《水东日记》载吴思庵讷 谈及浅学后进云:“此《韵府群玉》秀才好趁航船尔。”今航船多趁行人,盖明初已然。乐天《答客问杭州》诗:“小航船亦(头画龙)〔画龙头〕。”方回有《听航船歌》诗。

快船

双橹驾船曰快船。见宋无《啽呓集·咏贾似道》诗注:“至芜湖,与伯颜军请和,不成,惶怖失据,阴备快船为走计。”

埠头

船聚泊、船行前曰埠头。见方以智《通雅》:“埠头,水滨也。又笼货物、积贩商舶之所。”《正字通》:“埠,同‘步’,舶船埠头。”思按,退之《罗池庙碑》:“步有新船。”俗本讹作“涉有”。 又,《孔戣墓志》:“蕃舶之至泊步。”柳州有《铁炉步志》云:“江之浒,凡舟可摩而上下曰‘步’。”是“埠”当作“步”。又,张勃《吴录》地名有瓜步、鱼步、龟步,则步之称甚古。

地头

圃中地曰地头。见《唐书·食货志》:“大历元年有地头钱,每亩二十,通名为‘青苗钱’。”

宝塔

《西域志》:“波斯匿王都城东大海边有大塔,塔中有小塔,高一丈二尺,装众宝饰之。夜中每有光耀,如大火聚。云佛涅槃百五岁后,龙树菩萨入海化龙王,王以其宝塔献龙树。将施此国,装饰严好,过佛在时”云云。是本以众宝装饰,故称宝塔。今则瓦砖所成,动称宝塔矣。梁元帝《扬州梁安寺碑》:“地涌神翕 (8) ,皆成多宝之塔。”唐岑勋撰《千福寺多宝碑》,本此。

旗竿

绰楔曰旗竿。见朱子《干旗》诗注:“以旄牛尾注于旗干之首。” (9) 《后汉·袁绍传》注引《真人水镜经》曰:“旗竿、牙门,军之精也。”此军中所用者。今大僚衙署及神庙前立竿张旗,谓之旗竿,固宜。发科树表,初无旗帜,亦从此称,相沿之误。

斋扁

题额曰斋扁。见《啽呓集·咏叶李》诗注“贾似道嗾林德夫告李等泥金饰斋扁不法”云云。按,《说文》“扁”注:“从户、冊者,署门户也。” (10) 何晏《景福殿赋》:“爰有禁楄。”李注:“扁”同。

八字头

木根两旁有孔,曰八字头。见《复社纪略》:“张南郭采 登第,将树绰楔,恶八字头类鼻孔,令锯去。吴俗谓奴仆为鼻头,时仆人势焰,多叛主,故恶之。 匠人执不可,乃令向内,勿使往外生事。”故张家门首绰楔八字头独向里。一本作“八字孔”。

铁猫

焦弱侯《俗书刊误》云:“船上铁猫曰锚,或作 。”即今船首尾四角叉,用铁索贯之,使船不动摇者。俗读若茅。《玉篇》音苗。

木刨

匠人以刀光木,有木刨。见《广韵》“刨”注:“刨,刀治木器也。‘苞’去声。”元微之《江边十四韵》诗:“修椽郢匠刨。”读作“拋”。

木杮 音废,与果实之“柿”同“柹”者别

削木片曰木杮,见《晋书》:“王濬为益州刺史,造船,木杮蔽江而下。”又,《魏书》:“太祖营梓宫,木杮尽生成林。”又,五代周显德四年“修永福殿,役徒有削杮为匕,以瓦啖饭者”。杮音废,俗讹如“皮”去声。《后汉·方术传》有“风吹削哺”,注:“哺”当作“杮”。 字亦作“肺”。见《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肺腑”注及《汉书·楚元王传》“肺附”注。

竹鞭

宋僧赞宁《竹谱》云:“竹根曰竹鞭。鞭行时以八月为春,二三月为秋。”“竹鞭”二字见此。又云:“根伸而达谓之鞭行,鞭头为笋,俗谓之伪笋。” 范石湖《约邻人》诗:“雨倾沙岸竹垂鞭。”邹道乡诗:“不容山竹暗行鞭。”

麸炭

树柴炭曰麸炭。见乐天诗:“日暮半炉麸炭火。”《五代史》:“李茂贞优人云:‘归长安,卖麸炭,足过一生。’” (11) 亦作“浮炭”。陈无己帖有《与酒务官买浮炭书》。陆放翁《笔记》云“投之水中而浮,今人谓之麸炭”,以此。按,《唐韵》“浮”字本有“孚”音。独孤良器试礼部《沈珠于渊》诗,以“浮”字押入“珠”韵,可证。 今俗“浮”呼如“扶”。如“浮萍、浮桥、鱼浮头”之类。

炭屑 木屑

炭末曰炭屑。见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杨国忠家以蜜和炭屑成凤形,爇炉中。” 木屑,见《陶侃传》:“造船,竹头木屑,悉令举掌。后元会,大雪始晴,以木屑布地。”

安息香

《晋书·佛图澄传》:“坐绳床,烧安息香。”案,此香出波斯国,见《酉阳杂俎》。刻辟邪树皮,胶如饧,名安息香。 今但有其名。

西瓜

西瓜出双凤镇者为佳,名“寺前瓜”。在法轮寺左右。见旧《苏州志》。 陆容《菽园杂记》云:“金时王予可《咏西瓜》云:‘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是西瓜自金有之。”按,《五代史·四夷附录》:“胡峤居契丹七年,自上京东去四(千)〔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始食西瓜。土人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东瓜而甘。’”杨升庵引胡峤《陷虏记》云:“于回纥得瓜种,结实大如斗,味甘,名曰西瓜。”则自峤始入中国也。方回《秋热诗》:“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12) 文信国有《西瓜吟》。

瓜  音练

瓜瓤曰瓜 。见《广韵·二十二霰》注。《集韵》云:“瓜中瓤也。”张补庵云:“《尔雅·释草》释文‘瓣’字有力见反一音。”则“ ”当为“瓣”,《本草》作“练”,非是。

莲蓬

莲房曰莲蓬。见山谷《清人怨》诗:“莫藏春笋手,且为剥莲蓬。”吴梅村有《莲蓬人》诗。

蛤霸

虾蟆谓之蛤霸,见《蟫史》:“科斗脱尾生足,好鸣能跳,经年方老,谓之蛤霸。夏夜则出拾虫,不能跳,亦不鸣聒。其实一物也。”东坡诗注:“岭南呼虾蟆为蛤。”今俗呼小时鸣跳者曰“旱蛤子”,音转为渴 (13) 。俗亦谓之癞蛤霸,以其皮似疥癞,谚所云“借了一升还九合”也。

曲蟮

蚯蚓曰曲蟮,见《考工记》“却行”。《释文》:“螾衍,刘云:‘或作衍蚓,今曲蟮也。’” (14) 宋俞炎《席上腐谈》:“谚云:‘蝼蝈叫得肠断,曲蟮乃得歌名。’”史容注《山谷外集》引东坡说云:“历试笔锋如著盐曲蟮,诘曲纸上。”《玉篇》“蟮”注:曲蟮也。《古今注》作“曲蟺”。“蟺”与“蟮”同。

水鸡

《祥符图经》云:“《本草》:‘蛙有背作黄文者,一名水鸡。’”王志坚《表异录》云:“水(鸭)〔鸡〕,蛙也。”今人呼水鸡,本此。土鸭,见《尔雅》注,及陶隐居《本草》。 《格物总论》云:“蝼蝈俗名田鸡”,误以蝼蝈为一物矣。今名蛙曰水鸡,亦曰田鸡。

淡菜

淡菜谓之贡菜,有头贡、二贡之名。盖以名不雅驯而讳之。孙光宪《北梦琐言》:“《和南越诗》:‘晓厨烹淡菜,春杼织橦花。’牛翰林见而绝倒曰:‘安知淡菜非雅物?’”则是时已讳之。《本草》:“一名海牝,又名东海夫人。”

菠菜

《嘉话录》:菠薐种自西国,有僧将其子来,云是颇陵国之种。《张文潜集》作“坡陵国”。 语讹为“菠薐”。《玉篇》:“菠薐,菜名。” 按,《唐会要》:“太宗时,尼波维献菠薐菜,类红蓝。”《唐·西域传》:“婆罗献波稜。”即今之菠菜也。

马蓝头

草名有马蓝头,可食。按,《尔雅·释草》:“葴,马蓝。”郭注:“今大叶冬蓝是也。”“葴”音斟。 俗以摘取茎叶,故谓之头,如“草头、香椿头、黄莲头”之类。他处以其音不雅,呼曰红根菜,非是。红根菜即菠菜,见《姑苏志》。

哺鸡笋 燕笋

《吴郡志》有“哺鸡竹笋”云,以其蔓延如鸡之哺子也。《姑苏志》谓之“附笋”云。俗称“杜园笋”。《苏府志》云:“一名‘护居’。”又有“燕笋”,以燕来时生也。

菜心

《南史·江泌传》:“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惟食老叶而已。”“菜心”二字见此。

笋脯

倪云林《题画》诗有云:“松肪笋脯劝加餐。”“笋脯”字见此。

木耳

陈澔《内则》注:“芝,如今木耳之类。”则宋时已有此称。朱子诗“树耳黑垂聃”,即木耳也。

面筋

《老学庵笔记》云:仲殊长老遇毒,“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 (15) “面筋”字见此。方密之《物理小识》有《洗面筋法》,云:“面十斤,盐两半,温水和之。俟其发起,挼之,挏之,牵开有筋,则入水洗之,可得半成,余滓澄为小粉,无盐则无筋矣。市以麸为之。”

重罗面

面之细者曰重罗面,以用细罗筛筛之也。见束广微《(面)〔饼〕赋》:“重罗之面,尘飞雪白。”

嘉庆子

唐韦述《两京记》:“东都嘉庆坊有美李,甚甘鲜,人称嘉庆李。”程大昌《演繁露》云:“今人但言嘉庆子,既不加李,亦可纪也。”《词谱》有“嘉庆子”调。

茭白

《祥符图经》:“菰,江南人呼为茭草,又谓之茭白。”今俗皆称之。山谷诗“菰白媚秋江”即茭白也。

慈姑 地栗

元微之诗:“小片慈姑白。”案,《群芳谱》:“慈姑,或作‘茨菰’。”杨诚斋诗:“恰恨山中贫到骨,茨菰也遣入诗囊。”谓之慈姑者,以根生十二子,有慈姑之义。《本草》:“乌芋,又名葧脐,一名地栗。”案,《博雅》:“葃姑、水芋,乌芋也。”《群芳谱》谓慈姑“一名地栗”,殆以此耶?周栎园《瓜蔬疏》云:“葧脐,方言曰地栗。”

木犀花

桂曰木犀。见张邦基《墨庄漫录》:“浙人呼岩桂曰木犀,以木纹理如犀也。”曾幾诗:“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后人加“木”作“樨”,非是。《罗湖野录》:“晦堂和尚谓黄山谷曰:‘闻木犀香乎?’”

水红花

《毛氏诗》“游龙”,《传》云:“龙,红草。龙,即“茏”字之省。 一名马蓼,生水泽中。”《草花谱》云:“水边更多。故俗名水红花。”《广韵》作“葓”。李长吉诗:“江图画水葓。”皇甫嵩词:“水葓花发秋江碧。”俗作“荭”,非。

鹿葱

嵇含《宜男花赋序》云:“宜男花者,荆楚之俗,号曰鹿葱。”案,宜男即萱草。见曹植《颂》、傅咸《赋》及周处《风土记》。 《群芳谱》云:“鹿葱,色类萱,无香,鹿喜食之,故名。”《本草》注“萱”云:“即今之‘鹿葱’。”误。不知始于嵇含也。

狗蝇蜡梅

范石湖撰《梅谱》云:“蜡梅本非梅类,以与梅同时,香又相似,故名。凡三种,花小香淡,俗谓之狗蝇;花开常半含,名磬口;深黄如檀香者,品最佳。”案,《群芳谱·蜡梅》云:“次曰荷花,又次曰九英。”是“狗蝇”殆“九英”之误?抑文其名而更之邪?山谷书《戏咏蜡梅》诗后云:“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染蜡所成,京师人因谓之‘蜡梅’。”

状元红

荔支以状元红为最。案,周栎园《闽小记》:“兴化枫亭,宋徐铎状元故居,手植荔枝,名‘延寿红’,至今尚存,人因名‘状元红’。”《图经》云:“荔枝有名状元红,惟枫亭为多。”

————————————————————

(1) 元杨维桢《冶春口号七首》之四:“鲛卵兼斤传海上,海人一尺立阶前。娄江马头天下少,春水如天即放船。”

(2) 《正字通·木部》“框”注:“苦光切,音匡。门档。古借用匡。”又,“档”注:“登浪切,音挡。俗谓横木框档。”

(3) 大徐本《说文》“桓”字注作“亭邮表也”。

(4) 《周礼·天官·掌舍》“为坛 宫,棘门”,注谓王行止宿平地,筑坛,又委 土起堳埒以为宫。郑司农云:“棘门以 为门。”杜子春云:“棘门或为材门。”

(5) 东井:星宿名。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因在玉井之东,故称。东井主水,克火。

(6) 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中“雪”字,诸本作“雷”。

(7) 此注不明出处。明杨慎《丹铅总录》卷六“西弄”条:《南史》:“东昏侯遇 于西弄。宫中别道,如永巷之类也。《楚辞》:五子用失乎家衖。衖,音哄。所云弄者,盖衖字之转音耳。元《经世大典》所云‘火衖’,注即音弄。”

(8) “神翕”之“翕”,《释文纪》、《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等作“龛”。

(9) 按此处出处有误。《诗·大雅·韩奕》:“入觐于王,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朱熹集传:“绥章,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注于旂竿之首,为表章者也。”

(10) 《说文·册部》:“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11) 两部《五代史》均无相关记载。较早的相关记载如唐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五“披褐至殿门”条:“先是,茂贞入阙,焚烧京城。是宴也,俳优安辔新号茂贞为火龙子,茂贞惭惕俛首。宴罢,有言:他日须斩此优!辔新闻之,请假往凤翔求救,茂贞遥见,诟之曰:‘此优穷也,胡为敢来!’辔新对曰:‘只要起居,不为求救,近日京中且卖麸炭,可以取济。’茂贞大笑而厚赐,赦之也。”

(12) 方回诗原名《秋大热上七里滩》。

(13) 东坡诗无“岭南呼虾蟆为蛤”之注。按此说最早见于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有乡墅小儿,因牧牛,闻田中有蛤鸣”自注:“蛤即虾蟆。”明杨慎《升庵集》卷八十一“吠蛤”条:“东坡《岭南》诗有云: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注:不知蛤为何物。近览《岭表录异》云:唐林蔼为高州太守,有牧童牧牛,闻田中有蛤鸣。原注:岭南呼虾蟆为蛤。”后遂讹为东坡诗注之语。

(14) 《周礼·冬官·考工记》“螾衍”,《经典释文》:“羊忍反,下如字。《尔雅》云:螾衍入耳。郭璞云:蚰蜒也。案此虫能两头行,是却行。刘云:或作衍蚓。衍,音延,今曲蟮也。”

(15) 按,此处引述有误。仲殊出家前曾遭妻投毒,食蜜而解,与“豆腐”二句无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