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四分律名义标释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六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明 广州沙门释 弘赞在犙 辑

新安沙门释 弘丽罗峰 校

●律藏卷第五十三

覆钵

谓白衣骂谤比丘。乃至犯比丘尼。于十法中。随有一法。僧应与作羯磨治罚。不相往来。作法如律文出。五分律云。比丘不应以小小事。便与作覆钵羯磨。僧祇律云。作覆钵羯磨时。不得趣作。若彼言。沙门不入我家者善。如是人。不应作。若有惭愧者。应与作。若僧与作覆钵羯磨已。比丘。乃至优婆夷。尽不应往。应持袈裟系其门上。应巷中唱言。某甲作覆钵羯磨。若有客比丘来。应语令知。若自见过。已行随顺。心柔软。应舍。彼人沐浴更衣。与眷属随到僧中。三乞。舍覆钵羯磨。僧令在界内。眼见耳不闻处住。作羯磨与舍。

络囊

比丘羸老。不能无络囊盛钵。无杖而行。佛言。听僧与彼老比丘杖络囊。白二羯磨。羯磨如律文出(或单乞杖。或单乞络囊。或杖囊俱乞。羯磨准知)。杂事云。时有苾刍。登山上下。脚跌倒地。佛言。应畜拄杖。苾刍有二种缘。应畜拄杖。一谓老瘦无力。二谓病苦婴身。应从僧伽乞畜杖羯磨。若僧伽与作畜杖羯磨已。拄杖者无犯。时有苾刍老瘦无力。加以风疾。于山上下。脚跌倒地。澡罐。君持。悉皆破碎。佛言。应畜网络。如畜杖法。若杖络二皆须者。合作羯磨。母经云。尊者萨婆多说曰。有一比丘。共净人乞食。此净人提食。不用心。外道着毒药。不觉。比丘到住处。食即命终。佛因此。敕诸比丘。从今已去。各各作络囊盛钵。如自持之。有此多缘。听畜络也。僧祇律云。比丘𤴨手。破钵。佛听从僧乞畜杖络囊羯磨。作羯磨已。欲行时。手捉杖。及络囊。不得举着肩上而行。若道行时。得系漉水囊杖头。手捉而行。不听着肩上(母经。听持钵络系杖头而行。𤴨。音又显摇也)。

祇桓

桓。亦作洹。同音完。犹是祇陀之讹音。正音应言逝多。此翻为胜。梵云婆那。此翻为林。总言胜林。有以桓字。依此方义。译为林树之字。斯言谬也。如三十二卷中释。

居士嚏

先由世尊嚏喷。诸比丘等。咒言长寿。佛遮不听。后有居士嚏。比丘不敢言长寿。彼遂讥嫌。佛听咒愿长寿。杂事云。佛言。俗人之类。皆乐长寿。若见嚏时。应云长寿。若诸苾刍。见老者嚏。小者应起一礼。口云畔睇。若小者嚏喷。大者应言无病。若不作者。俱得越法罪。时有老迈出家。摩诃罗苾刍嚏喷。诸苾刍等。无有一人。愿言长寿。其妻来见。遂生讥毁。牵臂归家。佛言。年老苾刍。皆乐长寿。如此之类。见嚏喷时。应云长寿。僧祇律云。若在禅坊中嚏者。不得放恣大嚏。若嚏来时当忍。以手掩鼻。若不可忍者。应手遮鼻而嚏。勿涕唾污比座。

咒诅

六群比丘。有小事至。便引三恶道。作咒诅。佛教。当言南无佛。广如律文。此不繁出。十诵云。六群比丘。各以佛法僧作咒誓。佛言。不得自咒。不得咒他。作者。突吉罗。彼复以物作誓。言我若作是事者。便没是物。佛言。不得以物自誓。誓他。作者。突吉罗。彼失衣钵。语诸比丘言。我失衣钵。当共作投窜。佛言。比丘法。不得自投窜。令他投窜。作者。突吉罗。何以故。咒与投窜一种故。

安𦶇

而中切。音戎。𦶇。罽也。又作縙。而用切。茸去声。毳饰也。

阇提那带

未详。

散线

线俗作线。

尸婆罗

分别功德论云。迦叶佛时。名鬼为尸婆罗。尸婆罗者。开通鬼神言语音声。此即起尸鬼咒也。

杨枝

佛言。不嚼杨枝有五过。嚼杨枝有五利益(如律文出)。时比丘。有嚼杨枝奇者。有嚼杂叶者。有纯嚼皮者。或长或短。佛皆不听。听极长者一磔手。极短者四指。僧祇律云。极长者长十六指。极短者四指已上。杂事云。此有三种。谓长中短。长者十二指。短者八指。二内名中。十诵云。上者尺二寸。下者六寸。余者是中。应法师言。按梵本云。弹多坭瑟搋。弹多。此云齿。坭瑟搋。此云木。谓齿木也。多用竭陀罗木作之。今此多用杨枝。为无此木也。寄归传云。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漱清净。方行敬礼。若其不然。受礼礼他。悉皆得罪。其齿木者。梵云惮哆家瑟诧。惮哆。译之为齿。家瑟诧。即是其木。长十二指。短不减八指。大如小指。一头缓须熟嚼。良久。净刷牙关(律摄云。嚼头寸许。令使柔软。然后徐徐揩齿龂牙。皆使周遍)。若也逼近尊人。宜将左手掩口。用罢擘破。屈而刮舌。亦既用罢。即可俱洗。弃之屏处。凡弃齿木。若口中吐水。及以洟唾。皆须弹指经三。或时謦欬过两。此不尔者。弃便有罪。或可大木破用。或可小条截为。近山庄者。则柞条葛蔓为先。处平畴者。乃楮。桃。槐。柳。随意。预收备拟。无令阙乏。湿者。即须他授。乾者。许自执持。少壮者。任取嚼之。耆宿者。乃椎头使碎。其木条。以苦涩辛辣者为佳。嚼头成絮者为最。粗胡枲根。极为精也。坚齿。口香。消食。去癊。用之半月。口气顿除。牙疼齿𢞎(音败)。三旬即愈。要须熟嚼净揩。令涎癊流出。多水净漱。斯其法也。次后。若能鼻中饮水一抄。此是龙树长年之术。必其鼻中不惯。口饮亦佳。久而用之。便少疾病。然而牙根宿秽。积久成坚。刮之令尽。若汤净漱。更不腐败。自至终身。牙疼西国迥无。良为嚼其齿木。蚩容不识齿木。名作杨枝。西国柳树全稀。译者辄传斯号。佛齿木树。实非杨柳。那烂陀寺。目自亲观。既不取信于他。闻者亦无劳致惑。检涅槃经梵本云。嚼齿木时矣。亦有用细柳条。或五或六。全嚼口内。不解漱除。或有吞汁。将为殄病。求清洁而返秽。冀去疾而招痾。或有。斯亦不知。非在论限。然五天法俗。嚼齿木。自是恒事。三岁童子。咸即教为。圣教俗流。俱通利益。既伸臧否。行舍随心。五分律云。佛言。有五种木。不应嚼。漆树。毒树。舍夷树。摩头树。菩提树。余皆听嚼。僧祇云。若齿木难得者。当截所嚼处弃之。洗已。残者。明日更用(若根本部意。则不听用残者。以其曾受触故也)。齿木嚼已。水洗弃之。用时不得如淫欲人。当以除口臭秽故。若无齿木者。当用灰。卤土。砖。姜石。草。木。洗口已。食。杂事云。大师既制恒嚼齿木。苾刍道行。卒求难得。遂不敢食。佛言。不应断食。若无齿木。应用澡豆。土屑。及干牛粪。以水三遍净漱。随意餐食。勿复生疑。法苑曰。如波离论云。出家僧尼白衣等。斋讫。不用澡豆末。巨摩等。用澡口者。皆不成斋。如过去有比丘字莲提。六十岁持斋戒不阙。唯一日食。用巨摩豆屑等成斋。若不尔者。皆不成斋(柞。音昨。栎也。木似樗。枝长叶盛。丛生有刺。是坚韧之木。新叶将生。故叶乃落。山庄有之。楮音葈。叶有瓣曰楮无曰构。一曰谷木也葈。同萆。音徙。胡杵。苍耳也。梵云迦俱婆昵夜珊。此云苍耳子。取入地者。去其尖根。及横细根。方用)。

三事

佛言。有三事。应在屏处。大小便。嚼杨枝。如是三事。应在屏处。杂事云。应在屏处嚼齿木者。时有老病羸弱。不能行就隐屏之处。佛言。病人应可畜洗口盆。形如象迹。求盆难得。应就水宝边嚼齿木。苾刍远嚼。不近窦口。佛言。应可近边。方一肘地。

刮舌刀

比丘舌上多垢。佛听作刮舌刀。应用骨。牙。角。铜。铁。乃至苇木作。不听用宝。杂事云。有四种刮舌篦。苾刍应畜。谓铜。铁。鍮石。赤铜。不应利作。此四难求。应劈齿木已。两片相揩。去上签刺。屈以刮舌。寄归传云。或取竹木薄片。如小指面许。一头纤细。以剔龂牙。屈而刮舌。勿令伤损。用罢水洗。弹指謦欬。弃之屏处。

罴子

罴。如二篇中释。时婆阇子。畜罴子。裂破比丘衣钵坐具。针筒。复伤身体。佛言。不应畜。时䟦难陀。畜狗子。见诸比丘吠。佛言。不应畜。按余律。为守护住处故。听畜。

瞿波罗

亦作拘波罗。如上翻释。根本部云。此城中。有长者妇。颜容端正。王即与其私通。便觉有娠。王即以上珠璎。付嘱曰。必若生男。与此璎珞。当送我所。月满便诞一男。容貌可观。即以白㲲。裹儿着箱。璎珞置上。箱系珠绦。印封其上。使婢持箱。至王门所。置净坛上。时有众牛。随路而来。行至箱所。围绕不进。王见收取。开箱见儿。复忆璎珞。王曰。有福孩儿。被牛所护。应名牛护。

奢弥䟦提

或作舍弥。中本起经云。优填王右面夫人名詃容。执行仁爱。虔敬肃恭。清素约己。文不加身。王珍其操。每事私焉。或云绀容。亦云妙容。增一阿含云。优婆斯中。供养圣众。舍弥夫人第一。䟦提。此云贤。

八婆罗门

按泥洹经。婆罗门有八种姓氏。一古龟氏。二无失氏。三志行氏。四白鹭子氏。五延寿氏。六计金樊氏。七多积愿氏。八尼揵子。又阿毗昙云八种姓。一婆瑳。二憍瑳。三舍提罗。四婆罗矬阇(即婆罗堕阇)。五佉尼迦夷那。六舍茶蛇尼那。七拘茶蛇尼那。八波罗奢(或云波罗设利。有说此是杂种。谓从刹帝利。婆罗门生。名波罗设利。如从驴马所生。名之为骡)。

棋局

棋。同棋。棋。渠宜切。音奇。围棋也。古有三百六十路。今横直止十九路。又以象牙饰之。名曰象棋。今以直九横十。为象棋。左传云。奕者。举棋不定。是也。

博掩

博。戏也。谓博戏。掩取人财物也。博字。宜从竹。说文曰。簙。谓局戏也。一曰用六箸六棋。谓之六博。亦六簙。十二棋也。掩者。纂文云。扑掩。跳钱戏也。俗谓之射意。一曰射数(六博。魏陈思王。双六戏也)。

樗蒲

如堕篇中释。

八道十道

道。路也。谓纵横作八路。十路。以行棋子。

拍石

普伯切。音珀。拊也。打也。拍石。弹棋也。弹棋是汉宫人妆奁戏也。或云掷石。即投壶也。投壶古用石。今用矢矣。涅槃经云。不得樗蒲围棋。波罗塞戏。弹棋六博。拍鞠掷石投壶。牵道八道行城。一切戏笑。悉不得作。

彗星

徐醉切。音遂。妖星也。形如扫帚。故云彗。谓其星光稍稍长似彗也。世人或呼为刁星。或呼为支斗星。乃除旧布新之怪也。文颍曰。彗。孛。长。三星。其占异同。孛光芒短。其光四出。蓬蓬勃勃。彗光芒长。参参如扫彗。长星光芒。有一直指。或竟天。或十丈。三丈。二丈。孛彗多为除旧布新火灾。长星多为兵革。涅槃经云。彗星出现。天下一切人民。饥馑病瘦。婴诸苦恼(云云)。

月蚀

裳职切。音石。日月亏也。释名云。日月亏曰蚀。稍稍侵亏。如虫食草木叶也。汉书云。日月薄蚀。注云。日月无光日薄。亏缺曰蚀。涅槃经。佛告迦叶菩萨言。

善男子。如罗睺罗阿修罗王。以手遮月。世间之人咸谓月蚀。阿修罗王。实不能蚀。以阿修罗障其明故。是月团圆。无有亏损。但以手障。故使不现。若摄手时。世间咸谓月复还生。皆言是月多受苦恼。假使百千阿修罗王。不能恼之。而此月性。实无增减。侵食之者。常是满月。善男子。如人见月。六月一蚀。而上诸天。须臾之间。已见月蚀。何以故。彼天日长。人间日短故。

右胁累脚

此是师子王卧法也。中阿含云。兽王师子。昼为食行。行已。入窟。若欲眠时。足足相累。伸尾在后。右胁而卧。过夜平旦。回顾视身。若身体不正。见已不喜。若其身周正。见已便喜。彼若卧起。从窟而出。出已频呻。频呻已。自观身体。自观身体已。四顾而望。望已。便再三吼。吼已。便行求食。兽王师子。卧法如是。若比丘卧法。比丘依村邑。过夜平旦。着衣持钵。入村乞食。善护持身。守摄诸根。立于正念。彼从村邑。乞食已竟。收举衣钵。澡洗手足。至无事处。或经行。或坐禅。净除心中诸障碍法。除已。复于初夜。或经行。或坐禅。净除心中诸障碍法。除已。于中夜时。入室欲卧。四褺忧多罗僧。敷着床上。𧜼僧伽梨作枕。右胁而卧。足足相累。意系明想。正念正智。恒念起想。于后夜时。速从卧起。或经行。或坐禅。净除心中诸障碍法。如是比丘。师子卧法。僧祇律云。不听饿鬼卧。阿修罗卧。贪欲人卧。若仰向者。阿修罗卧。覆地者。饿鬼卧。左胁卧者贪欲人卧。比丘应如师子兽王。顺身卧。敷时不得左敷。应右敷。头向衣袈。不得以脚向二师。长老比丘。不得初夜。便唱言虚极而卧当正思惟业。至中夜乃卧。以右胁着下。如师子王卧。累两足。合口。舌柱上𮭯。枕右手。舒左手。顺身上。不舍念慧。思惟起想。不得眠至日出。至后夜当起。正坐。思惟己业。若夜恶眠。不觉转者。若老病。若右胁有疮。无罪。比丘卧法。应如是。若不如是。越威仪法。

五盖

一贪欲盖。二瞋恚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法界次第云。盖者。盖以覆盖为义。能盖覆行者清净善心。不得开发。故名为盖。贪欲者。引取无厌曰贪。希须乐慕为欲。谓贪爱世间男女。色声香味触法。及财宝等物。无有厌足。瞋恚者。忿怒之心。名为嗔恚。谓于违情境上。而生忿怒也。睡眠者。意识惛熟曰睡。五情暗冥曰眠。若心依无记。则增长无明。故意识惛惛而熟。五情暗冥。无所觉知。谓之睡眠也。掉悔者。邪心动念曰掉。掉已思惟。心中忧恼为悔。若纵无明谬取。则戏论动掉心生。既所为乖失。退思。则有忧悔也。疑者。痴心求理。犹豫不决。名之为疑。若修道定等法。无明暗钝。不别真伪。因生犹豫。心无决断。皆谓之疑也。问曰。不善之法。无量无边。何故且言此五。答曰。此之五法。名虽似狭。义该三毒。亦通摄八万四千诸尘劳门。其贪欲盖。即是贪毒。其瞋恚盖。即是瞋毒。其睡眠盖。疑盖。即是痴毒。其掉悔一盖。即是等分摄。合为四分烦恼。一中。即有二万一千。四中。合有八万四千诸尘劳门。是故。若能除此五盖。即能俱舍一切不善之法矣。余如经论广释。

○五百结集法

夫如来至真。法身常住。本离生灭。迥绝去来。惟悲生而垂迹。久近故以随机。机感则坐道场。缘尽还示寂灭。故有降诞尼园。金躯丈六。潜光鹤树。春秋八十者矣。实乃应化叵思。出没难议。但以兴也。旷劫殊逢。而逝也。大千失恃。幸遗微言。赖众圣与之结集。寄筌罤于贝叶。则多罗八万。书梵文于玉轴。而宝藏三千。可谓佛日重朗。法海波濙。声教不坠。诚在斯焉。是亦善权御物。启圆音于长劫。悲愿流辉。布浮图于末世。使瞻仰者。而越苦沦。闻听者。而悟常寂。盖由如来。功树三祇。果植百劫。故得祠流八辩。体彰万德。智周法界道妙无为。巍巍独步。法中之王。天上天下。莫不归仰。若智若愚。咸皆蒙济。惟恨赞生已晚。不睹亲宣。又复正像无闻。托于边坏。龆齿不聆三宝之名。丱岁始知归向。虽希出离。竟缺提𢹂之润。爰自杖笈孤游。遍参明哲。思报佛恩。罔辜无作。乃披阅三藏。躬研五部毗尼。因稽此方上德所宗。多崇法密。遂即随其篇聚。所有华梵难通者。而标释之。第以本务己躬下事。致工撰不一。非夏则辍。故滞年稔有四五矣。兹幸成帙。仅为律之关犍。便于来学。不烦他涉。冀诸仁德。睹世尊之慈诲。念饮光之激切。坚弘律范。师敬木叉。则僧宝恒莹。释尊常住者矣。

拘尸城

具云拘尸那竭。此言角。谓其城三角。或云茅城。谓其城有此茅草覆生。或云仙人城。谓昔仙人寿长住此。崇其人故。以人名国。应法师云。或作拘夷那竭。那竭者。以梵言那伽罗。此云城也。译言上茅城。多有好茅故。西域记云。拘尸那揭罗国。故城砖基。周十余里。城西北三四里。渡阿恃多伐底河。西岸不远。至娑罗林。四树特高。如来寂灭之所也。提本杂事云。阿难陀白佛言。世尊。于此城中。有六大城。所谓室罗伐城。娑鸡多城。占波城。婆罗痆斯城。广严城。王舍城。何故世尊。弃舍如是形胜福地。就斯荒野。硗确边隅。卑陋之所。而般涅槃。佛告阿难陀。勿作是语。何以故。此拘尸那城。乃往古昔有圣王都。城名拘奢伐底。安隐丰乐。人民炽盛。纵十二逾缮那。广七逾缮那。城有七重垣院。周匝围绕。此等皆以四宝所成。所谓金。银。琉璃。水精。城门亦四宝合成。门门皆有大华表柱。亦以宝成。举高七人。城外渠堑。深三人半。其渠边畔。砌以宝砖。于七院中。各有多罗树。而为行列。皆四宝成。金多罗树。以银为枝叶华果。银树金装。琉璃树。水精装。水精树。琉璃装。此等诸树。风吹动时。出微妙响。悦可众心。于此树间。皆有浴池。阶基砌道。亦四宝成。四边栏楯。亦四宝成。池中池岸。多有可爱诸华。随时开发。又此城中。常有种种鼓乐。丝竹歌舞。出妙音声。皆悉劝赞修诸福业。持斋戒等。于此城中。有王名大善见。七宝具足。具四希有。所谓轮宝。象。马。珠。女。主藏。兵宝。四希有者。所谓王寿命长远。初为王子。次为太子。次登王位。后修梵行。如是四位。一一皆经八万四千岁。是名第一希有。复次其王。仪容端正。世间无比。是为第二希有。又复少病少恼。所御饮食。安隐适时。是为第三希有。又诸人众。忠孝事王。皆生父想。王亦爱念。犹如赤子。王出游时。弃车而去。敕驭者曰。汝今宜可徐徐引车。令众见我。王于人庶。常生愍念。是为第四希有(云云)。时王一一修习四梵住。诸欲皆断。寿将尽时。为死所逼。情生忧闷。命终之后。得生梵天。佛告阿难陀。拘尸那城。至金河岸。娑罗双林。壮士生地。系冠制底。于此周回。十二逾缮那。如来昔为转轮王。于此中间。六度舍命。今复于此。而般涅槃。是为第七。又复如来。应正等觉。于十方界。更无第八舍身命处。何以故。我生已尽。断诸惑业。更不于余受后有故。云云(更有过去世时。种种因缘。如大涅槃经。第二十九卷中说)。

末罗园

末罗。此云力。谓力士也。或云壮士。佛本行经。彼自说云。我等生土地。种类号力士。然人中力士。力敌千人。彼凡三十万人共住。无所臣属。以法自持。亦无暴乱。即士人也。言园者。是娑罗林也。

娑罗林

此云坚固林。北远云。冬夏不改。故名坚固。苑师云。裟罗者。此云高远。以其林木森竦。出于余林之上也。旧翻云坚固者误。由婆啰之与娑罗。声势相近。若呼坚固。即转舌言之。若呼高远。直尔称之。西域记云。娑罗。其树类槲。而皮青白。叶甚光润。四树特高。又名双林。或云鹤林。涅槃经后分云。尔时世尊。三反入诸禅定。三反示诲众已。于七宝床。右胁而卧。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后背东方。其七宝床。微妙璎珞。以为庄严。娑罗树林。四双八只。西方一双。在如来前。东方一双在如来后。北方一双在佛之首。南方一双。在佛之足。尔时世尊。娑罗林下。寝卧宝床。于其中夜。入第四禅。寂然无声。于是时顷。便般涅槃。大觉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罗林。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盖于如来。其树即时。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枝叶华果皮干。悉皆爆烈堕落。渐渐枯悴。摧折无余。杂阿含经云。佛涅槃已。双树生华。垂下供养。涅槃经云。东方双者。破于无常。获得于常。乃至北方双者。破于不净。而得于净。总而喻之。东方双者。喻常无常。南方双者。喻乐无乐。西方双者。喻我无我。北方双者。喻净不净。方面皆悉一枯一荣。涅槃疏云。四枯四荣。下根相连。上枝相合。相合似连理。荣枯似交让。其叶丰蔚。华如车轮。果大如瓶。其甘如蜜。色香味具。河西云。二株枯干。表应化身灭。二株敷荣。表法身常存。然菩提树。亦不觚生。一觚枯。至佛法灭。二株皆枯。新婆沙论云。世尊卧般涅槃。而不坐者。谓欲令大众。于佛一切身分。易了知故。又佛卧般涅槃者。则身度量。现可了知。不待分别。又欲显如来。离矫诳故。若佛坐涅槃者。则不信者。当作是言。此是矫诳。何有死人。而能端坐。又说为止当来于诸圣者。生诽谤故。若坐涅槃者。则于今时。诸阿罗汉。身力羸劣。卧入涅槃者。则世便谤言。非阿罗汉。若是者。何不同佛坐般涅槃耶。又世尊于中夜分。而般涅槃者。谓以此时。是寂静故。如来恒时。爱乐寂静。赞美寂静。故于中夜而般涅槃。又佛一切时。乐处中道故(按荆南记云。永康元年巴陵显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树。随伐随生。如是非一。树生逾疾。咸共异之。置而不剪。旬日之间。植柯极栋。遂移房避之。自尔已后。树长便迟。但极晚秀。夏中方有华叶。秋落与众木不殊。多历年稔。人莫识也。后外国僧见。攀而流涕曰。此娑罗树也。佛处其下涅槃。吾思本事。所以泣耳。而华开细白。不足观采。元嘉十一年。忽生一华。形色如芙蓉。树今现在。此亦一方之奇迹也)。

般涅槃

具云摩诃般涅槃那。此言大灭度。杂事云。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汝今宜往拘尸那城。宣我言告五百壮士。诸人当知。如来大师。必定今日。于中夜时。入无余依妙涅槃界。涅槃经云。师子吼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何故二月涅槃。佛言。善男子。二月名春。春阳之月。万物生长。种植根栽。华果敷荣。江河盈满。百兽孚乳。是时众生。多生常想。为破众生。如是常心。说一切法。悉是无常。唯说如来。常住不变。善男子。于六时中。孟冬枯悴。众不爱乐。春阳和液。人所贪爱。为破众生。世间乐故。演说常乐我净。亦尔如来为破世我世净。故说如来真实我净。言二月者。喻于如来二种法身。冬不乐者。智者不乐。如来无常。入于涅槃。二月乐者。喻于智者。爱乐如来。常乐我净。种植者。喻诸众生。闻法欢喜。发阿耨菩提心。种诸善根。河者。喻于十方诸大菩萨。来诣我所。咨受大涅槃典。百兽孚乳者。喻我弟子。生诸善根。华。喻七觉。果。喻四果。以是义故。我于二月。入大涅槃。师子吼言。如来初生。出家。成道。转妙法轮。皆以八日。何故涅槃。独十五日。佛言。善男子。如十五日。月无亏盈。诸佛如来。亦复如是。入大涅槃。无有亏盈。以是义故。以十五日。入般涅槃。后分云。世尊入涅槃已。大地所有诸山。一时振裂。悉皆崩倒。出大音声。振吼世界。唱言。苦哉。大地虚空。寂然大暗。日月精光。悉无复照。忽然黑风。鼓怒惊振。吹扇尘沙。弥暗世界。一切卉木。药草诸树。悉皆摧折。碎落无余。江河溪涧流泉。悉皆倾覆枯涸。周书异记云。周穆王即位。五十三年。壬申之岁。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风忽起。损舍折树。山川。大地。宫殿。皆悉震动。午后天阴云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贯。连夜不灭。穆王问太史扈多曰。是何徴也。扈多卜曰。西方大圣人入灭。衰相现耳。此即如来入涅槃之相也。今以世寿计之。佛生甲寅。灭度壬申。则生年七十九岁矣。诸经或言八十。如金光明经。信相菩萨。作是思惟。释迦如来。寿命短促。方八十年。于时所居。忽然广博严净。有四如来。现在其前。而告之曰。一切诸水。可知几滴。诸须弥山。可知斤两。一切大地。可知尘数。虚空分界。可知边际。无有能算释尊寿命。不应生疑。云云(纵七十九言八十。亦是大数耳。如三教法颂云)。

周昭甲寅第四帝  释迦降生迦维卫

穆王壬申五十三  如来八十归真际

灭度一千八十年  教流汉明永平世

佛先四百二十二  老子方生定王世

佛先四百七十七  孔子灵王时诞质

按天竺菩提寺石柱记。则如来灭度。至唐龙朔三年。已经一千二百载矣。有云一千三百年。或云一千五百载。然娑罗林中。大精舍前石柱。惟记如来寂灭之相。亦不记其年月。此实如来应化示现。出没非数量所揆。固凡情不可得而测也。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三十六

音释

音卷。诱也。

筌罤

上音诠。捕鱼苟。下音蹄。捕兔网也。所谓得鱼忘筌。得兔忘罤也。

音参上声。痛也。愁也。

音孤。

音洪。

音确。水尽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