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周易尚氏学

周易尚氏学卷十 下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遁。亨。小利贞。

遁月卦辟未。阴长阳消。小人道长。君子道消。遁者退也。避也。当阴盛之时。势须退避。否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故曰遁亨。盖以行止论。洁身退隐。否所谓俭德避难也。无所谓亨。而以祸福论。防微虑远。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优游事外。亨莫亨于是矣。故传日适而亨也。阳大阴小。小利贞者。谓宜贞定也。传曰浸而长。谓阴方长。长则消阳。故利于静。不利于动也。

象曰。遁亨。通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通之时义大矣哉。

五当位。二有应。故曰刚当位而应。然而不能不适者。时不可也。故曰与时行。遁太早则有过情之讥。如严光是也。太晚则不能适。沉溺于小人之中。而不能免。如刘歆是也。行而宜之之谓义。故夫子极叹时义之大。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凡卦皆合上下卦以立名。乾健艮止。皆无退义。然而遁者。以乾与艮先后天皆居西北也。西北者幽潜无用之地。太玄谓曰冥。冥者明之藏也。故曰遁。乾为君子。远遁在外。故曰远小人。五应二。故曰不恶。然以有阻隔故。绝难为与。故曰不恶而严。盖外不与绝。内实远之也。

初六。通尾。厉。勿用有攸往。

爻象初为尾。初往应四。则为同性之二所阻。危厉之道也。勿往则免矣。

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艮为止。在艮宜静。勿用有攸往。则无灾矣。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艮为牛。无妄六三或系之牛是也。二居中。故曰黄牛。易林既济之艮云。伺候牛羊。同人之无妄云。负牛上山。皆以艮为牛。艮为皮革。执持也止也。艮手为执。言二得中正。宜贞定自持。如牛革之固。莫能胜我而说去也。仍小利贞之怡(右下日)也。说脱同。

象曰。执用黄牛。固态也。

巽为志。牛革者至固之物。持志如是。贞定极矣。故曰固志。固则不动。不动则不消阳。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巽为绳。故曰系。艮止故曰秒遁。言系恋而不即遁也。巽为疾。三无应。往遇敌。故有疾厉。然下有重阴。承顺于三。畜臣妾则吉。艮为臣妾也。巽疾象。详履卦象传注。艮臣象亦本易林。易林决(无左)之坎云。君臣扰忧。坎中爻艮震。震为君。艮为臣。故曰君臣扰忧。又兑之艮云。臣围其君。亦以艮为臣。盖艮为憧为仆。故为妾。臣与仆古不分。故为臣。由是知蹇六二曰。王臣塞蹇。小过六二曰。遇其巨。易原以艮为臣也。

象曰。系遭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广韵。惫赢困也。陆绩云。大事谓天下之政。潜道之世。但可居家。畜养臣妾。不可治国之大事。

九四。好道。君子吉。小人否。

虞翻曰。否乾为好为君子。阴称小人。按四与初有应。好适者。外不与小人绝。当祸患未形之时。从容而遁也。然知几其神。惟君子能之。若小人则系恋而不去也。故曰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否不也。小人不肯退。不退则凶咎至矣。九五。嘉道。贞吉。乾为嘉。五居中当位。下有应与。大必适也。乃识微虑远。及此嘉时而遁焉。故曰贞吉。象曰。嘉遁贞吉。以王志也。五应在二。二互巽。巽为伏。故为心志。虞翻用卦变谓四与初巳易位。三已变成坎。上来之三。成坎为志。夫圣人观象系辞。其所用象。乃在三变之后。迂曲如此。使后学鸟从测之哉。上丸。肥通。无不利。子夏传释肥为饶裕。虞翻以乾盈为肥。皆非。后汉张衡传。注引淮南九师训云。飞而能适。吉孰大焉。易林需之遁云。去如飞鸿。节之道云。奋翅鼓翼。王弼云。曾(左矢)缴不能及。并皆读为飞。朱芹引姚宽西溪丛语云。肥古作琶。琶蜚同字。是肥即蜚。蜚即飞也。盖上九居极上。高飞远引。无有阻隔。故无不利。而乾为行。故为飞。乾九五飞龙在天是也。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上九逍遥世外。故无所疑。大壮。利贞。杂卦云。大壮则止。序卦云。物不可以终壮。故授之以晋。晋者进也。是亦训为止。故与进对文。太玄拟为格。格阻也。亦止也。又拟为夷。夷伤也。故马虞训壮为伤。吴先生曰。伤则必止。二义相因。按说卦震为蕃。蕃有闭义。诗四国于蕃。笺云蕃屏也。周礼大司徒蕃乐。杜子春读蕃为藩。谓藩闭乐器而不用。是蕃与藩通。大壮之所以为止者。以震藩屏闭在前也。四不应初。二三遇敌。下阳全为四所格阻。故日曰贞。言利于贞定不动也。即止也。不止则伤。四五两爻是也。郑王谓为强盛。然注莫古于十翼。莫精于太玄。皆不如是言。疑非易本旨。象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大地之情可见矣。大谓乾。乾在下为四所格。故曰大者壮也。盖刚宜静。刚而动必多阻格。释壮之故也。利贞者。贞定。乾象传云。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天地之情。本如是也。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震为履。震履乾。即卑履尊。非礼甚矣。陆绩曰。君子见卑履尊。终必消除。故以为戒。大象每相反为义。此其一也。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年初应在四。四震为趾。乃四亦阳。初失应。故壮于趾。言趾有所阻格也。又二三亦阳。阳遇阳则窒。故征凶。有二说文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日月有食之是也。依说文。有孚者。谓不宜于有也。即不孚也。正与象辞孚穷之义合也。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初得敌。无应。故孚穷。九二。贞吉。二得中。故贞吉。与下贞历为对文。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二承乘皆阳。得敌。似不吉。然而言者。以位中也。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历。羝羊触藩。赢其角。三应在上。小人谓上六。君子谓三。乃上六欲应三。而为五所格。故用壮。三欲应上。而为四所格。故用罔。目无也。言三上皆失其用也。故卜问历。中爻互兑。故曰羊。四震为藩。赢缠绕也。三在下卦之上。于交象为角。羝羊触藩。赢其角者。言三欲上升。为九四所阻格。若羝羊以角触藩而不能决。角反为藩所困也。荀爽以五为角。五为角。则藩已决矣。胡有赢象哉。震藩象。易林乾之丰云。藩屏周卫。同人之师云。藩屏汤武。皆以震为藩。而藩与蕃通。说卦震为蕃。即易林所本也。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罔犹否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赢。壮于大典之复(左车)。

四前监重阴利往。故贞吉无悔。故藩决不赢。震为舆。为复(左车)。象曰尚往。是四往五也。四往五。震象毁。而兑为毁折。故曰壮于大舆之复(左车)。盖卦以止为义。藩决则进。进则有伤。五爻丧羊相因而至矣。虞翻因不知复(左车)象。氦复(左车)为腹。非。

象曰。藩决不赢。尚往也。尚往言上进居五。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兑为羊。兑毁折故丧羊。易。释文云。陆作场。谓疆场也。古文往往如是。说文场田畔也。诗小雅。疆场有瓜。丧羊于场。言丧羊于田畔也。诸家作难易解。不辞甚矣。惟场象无有详者。按震为阪。说文阪坡也。山协也。诗小雅。瞻彼阪田。场既为田畔。疑仍震象也。然虽丧羊。下有应得中。亦无悔也。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位不当。释丧羊之故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卦全体兑象。故仍曰抵羊。上欲应三。而为五所格。五亦阴得故。三之藩在四。上之藩在五。故退欲来三。为藩所阻。进欲前往。而道已穷。故不能退不能遂。巽为利。巽伏故无攸利。然上当位有应。艰贞自守。终吉也。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释文云。详审也。审慎也。言不能退不能遂之故。咎在不慎审于始而妄动也。郑虞王肃王弼皆释详为善。于义亦通。三上为正应。终必和合。故曰咎不长。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离出地居五。南面响明而治。故曰晋。晋进也。四诸侯。康美也。大也。礼祭统。康周公注。康犹褒大也。易林随之恒云。实沉参虚。封为康侯。康侯略如大侯。为诸侯之美称。犹诗之言齐侯。言平王也。坎为马。坤亦为马。坎为众。坤亦为众。故曰用锡马蕃庶。艮为手故曰锡。锡予也。言康侯恭顺。来宾于王。锡贲众多。杂卦。晋昼也。艮为手。数三。离为昼。故曰昼日三接。侯果曰。大行人职曰。诸公三晌三问三劳。诸侯三响再问再劳。于男三晌一问一劳。即天子三接诸侯之礼也。昼日三接。即一昼三觌也。

象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候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明出地上谓离。顺谓坤。柔进而上行谓五。进居地上。得君位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二无应。进遇坎。坎为忧。故曰愁如。贞吉者。卜问吉也。介虞九家皆训为大。坤为母。伏乾为大为福为王。故曰受兹介福于其王母。王母谓二。言二虽不宜于进。然得中为坤本位。必受此大福也。旧解谓王母指六五。六五亦阴。焉能福二。故夫阴遇阴阳遇阳。敌应之理不明。说易无不误也。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言二所以受兹大福者。以得此中正之位也。若六五则中而不正。各家因曰王母疑非五莫能当。岂知下坤方为母,伏乾故曰王母。易林此例甚多也。

六三。众允悔亡。

施氏于升初六允升。读作允(a:左上山左下卒)。就允(a)进也。此允字当与之同。故吴澄亦读作众允(a)。众斯允(a)者众进。坤为众。言群阴并进而承阳也。故曰悔亡。虞翻诂允为信。朱子从之。与象传上行之义不合。

象曰。众克之志。上行也。坎为志。上行谓进而承阳。即释允(a)义。可见施读合也。

九四。晋如鼠。贞厉。

释文子夏传作硕鼠。云五技鼠也。古盖音同通用。艮为鼠。为穴。坎为盗。鼠居穴中。伺隙盗窃。昼伏夜动。四失位。前临夷主。下拥万民。而坎为隐伏。为畏怯。欲进居五。恐下民生疑。欲下应初。又恐失五位。进退周章。有类于硕鼠。故贞厉也。

象曰。硕鼠贞厉。位不当也。位不当。即谓不中不正。

六五。悔亡。矢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六五得尊位。晌明而治。故侮亡。矢辅嗣作失。兹从孟马荀虞郑王肃诸家。坎为矢。五坎体。是得矢也。坎为恤。得矢为用。故勿恤。承阳故往吉。坎矢象。噬嗑九四云得金矢。以坎为失也。易林常用。乃至汉末竟失传。

象曰。矢得勿恤。往有庆也。

往遇阳。故曰往有庆。虞翻强命五变得乾为有庆。岂知六五上下皆乾阳。五居其中。往承阳故有庆。若五变为阳。往遇阳得敌。尚能有庆哉。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爻例上为角。故曰晋其角。坤为邑。离上九云。王用出征。有嘉折首。是离有征伐象。盖离为甲兵。故维用代色。然下应柔爻。故必振厉方吉元咎。以不全吉。故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离为光明。至上光将熄矣。夫王道大光。则无用征伐。用征伐必未光也。

明夷。利艰贞。

郑云。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人地。明则伤矣。按二至四互坎。故曰艰。坤安故曰贞。利艰贞者。言当明夷之世。宜以艰苦贞定自守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离文明。坤柔顺。离内坤外。故曰内文明而外柔顺。坎为难。故曰以蒙大难。坤为文。震为王。故曰文王。文王国羌里。几经艰难。而后出之。故日以蒙大难。坤为黑。坎为隐伏。明伏地下。故曰晦其明。坎在下。故曰内难。坎为志为正。故曰内难而能正其志。震为子为箕。故曰箕子。易林贲之屯云。章甫荐履。箕子佯狂。以屯震为箕子也。箕子纣请父。故曰内难。纣囚箕子。箕子佯狂为奴。晦明不用。仅以身免。故曰箕子以之。以用也。易凡于人名地名。无不从象生。除焦延寿外。无知此者。震箕象形。易林屡用。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初潜龙勿用。况当明夷之世。方自晦之不暇。当然不得禄食也。

六二。明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释文云。股。马王肃作般。孙堂云。般盘之省。汉碑盘字常作股。股常作般。然则马王虽作般。义仍作股。汉时般股通用不分也。互震为左。巽为股。巽伏不见。故曰夷于左股。三震为马。拯。郑云承也。子夏传作升。仍音承。用拯马壮吉者。言二承三。三阳。故壮吉也。旧解独惠栋谓马谓三。而谓三升二故壮。则又非。承者顺。谓阴顺阳。象释曰顺。即释拯义也。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则者法也。阴以阳为则。顺以则。谓阴顺阳。释拯马之义也。乃旧解皆不知其所谓。故愈说愈晦。岂知象以解经。顺即谓拯也。

九三。明夷于南。句狩。句得其大首。不可疾。句贞。

三遇坤。坤为夜为黑。震为南。左传成十六年。晋筮遇复曰。南国戚(左足)。 以坤为国。震为南也。三南遇坤。故曰明夷于南。震为狩为大。坎为首为获。故曰得其大首。言得其渠率也。诗大雅吴天疾威。传。疾犹急也。不可疾。言虽得其大首。不可持之过急也。贞谓宜安定也。疾与贞相对为义。旧读疾贞连文。九家谓不可疾正。最为害理。独项氏玩辞。以贞自为句。与经义合。又旧读以南狩连文。义亦不协。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阳遇阴故大有得。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震为左。坤为腹。为门庭。为心。四坤体。故曰人于左腹。坤阁故曰获明珍之心于出门庭。震为出。言行至四人坤。悉明夷之故。正在于是也。四当位有应。故无吉凶。坤心之象。益九五云。有孚惠心。心调二。二坤体也。又益九五象云。大得志。志亦谓坤。故易林需之否云。志如死灰。以坤为死为志。人第知坎为心志。不知坤亦为心志。故易辞多误解。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坤为心意。故曰获心意。旧解多以三升五成坎为心意。穿凿无理。不可从。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震为箕子已见前。据易林。此箕子则孩子也。决(左无)之中孚云。道路不通。孩子心馈。以中孚互震为孩子。又家人之龚云。孩子贪饵。以伏震为孩子。又损之大畜云。婴儿孩子。未有知识。以大畜上艮为婴儿。互震为孩子。凡易林取象。无不本之易。易他处无孩子象也。宋吴械韵补云。古亥字音喜亦音其。按亥字既读为其。则其字亦必读为亥。淮南子时则训。a (?)萁隧火。高诱注。萁读为该备之该。即a(?) 该燧火也。真既读为该。于是亥孩刻亥(上草)。与其箕常通用。书微子。我旧云刻子。论衡作我旧云孩子。孩子谓纣。言久知其愚蒙昏馈(左 )也。是应为孩子。而作刻子。墨子非攻篇。纣播弃黎老。贼诛孩子。是孩子即箕子。古之所谓诛。不尽是杀。贼诛孩子。即幽囚箕子也。是应为箕子。而作孩子。故此处六五之箕子。汉赵宾又作亥(上草)兹。夫墨子以孩子作箕子。则明夷六五之箕子。易林作孩子。正与墨子合。与论衡同。孩子皆谓纣也。孩箕刻亥(上草)。皆非讹字。以音同古通用。犹盘桓之盘。或作盘。作盘(下木)。作般。皆非讹字也。易林云。婴儿孩子。未有知识。释孩子之义也。六五天子位。孩子之明夷。谓纣昏蒙。惟其指纣。故象传推及于文王箕子。不然。象传之箕子。胡以无一异读哉。故易林垢(左女)之明夷云。西戎为疾。幽君去室。明夷六五君位。坤黑。故曰幽君。坎为室。六五在坎外。故曰幽君去室。幽君即释孩子之义。又困之明夷。邃态作云。蒙覆大臣。坤为云。亦释昏蒙之义。又京房易传明夷云。君暗臣明。不可止。君暗谓六五。臣明谓六二。亦以五为君。不以为纣臣。又象传曰。孩子之贞。明不可息也。贞正也。言孩子居天子之正位。天子一日万几。故明不可息。若箕子已晦其明矣。有何不可息。古今释者千百家。于此语未有能通者。盖文王与微子。不欲明斥纣。故以孩子为代名。犹麦秀歌之谓狡童也。观墨子以箕子为孩子。则此之箕子。亦为孩子。易林之读。独得其真。自孩箕音同通用之义弗明。竟作纣臣矣。岂知孩子即谓纣。与微子之孩子同。彼夫赵宾作亥(上草)兹。刘向荀爽作亥(上草)滋。蜀才作其子。王弼作其兹。惠栋作亥子。虽与象传义不合。然皆知作纣臣之必非。乃孔疏不从王注。而从马融。竟作纣臣解。疏已。五本君位。马融作纣臣解。亦知其不安。而以箕子演畴。有君德为解。益可证易林以孩子为纣之精。五承乘皆阴。下又无应。故曰利贞。谓宜艰贞自守不妄动也。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五为天子。天子一日万几。明息则政乱矣。故曰明不可息。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明夷之初为晋。晋日在地上而为昼。故曰初登于天。乃晋覆成明夷。日在地下而为夜。故曰后人于地。人地故晦而不明。卦正如彼。覆则如此。此文王示序卦之义也。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坤为国。震卦数四。故曰四国。则谓三。上为四五所格。不能应三。故曰失则。此则字与六二顺以则。谦六四不违则义同。皆谓阳。旧解皆不知失则之故何在。泛说之。非。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