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太平寰宇记 四库本

卷三十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太平寰宇记>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七

宋 乐史 撰

关西道十三

会州废 盐州 夏州 通远军 保安军会州

会州会宁郡今理会宁县禹贡雍州之域右西羌地秦属陇西汉昭帝分天水陇西张掖各二县为金城安定二郡此为枝阳县地属金城郡後汉属金城武威二郡後魏废帝元年置会宁县其地所属不改西魏为邱会州寻废至後周保定二年移於鸣沙省县改置会宁防隋改会宁防为镇寻又废镇却复县以属平凉郡唐武德二年平李轨置西会州贞观八年以此州仓储殷实改为粟州其年又为会州天宝元年改为会宁郡乾元元年复为会州

元领县二

会宁 乌兰

州境

东西五百一十里 南北三百三十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二千四百七十里 东南至西京二千五十里 东至长安一千一百九十里 东至原州四百里 西至凉州六百里 南至兰州四百二十里 北至灵州六百里 东南至原州三百九十里西南至兰州三百八十里 东北至灵州五百三十

里 西北至凉州五百四十里

开元户三千五百四十蕃汉杂

风俗

同原州 人物无

土产

鹿胎 野马皮 覆鞍氊 鹿尾 靴 白角箪駞褐已上为贡

会宁县五乡本汉鹑隂县地周太祖置会宁县属会州隋大业二年改为凉州县唐武德二年又改为会宁黄河自西南兰州金城县界流入注水经云河水又东北过勇士县北东流是此处也 黄河堰唐开元河流渐逼州城刺史安敬忠率国团练兵起作拔河水向西北流遂免渰没 会宁关东西去州一百八十里 河池其地生盐西去州一百二十里

乌兰县州西北驿路一百八十里其直路一百四十里三乡本汉祖厉县属安定郡後属武威郡前凉张轨收其县入於凉州别置祖厉县周武帝西巡於此置乌兰关又置县在会宁关西南四里後移於东北七里平川置

盐州

盐州五原郡今理五原县禹贡雍州之域春秋至战国皆为戎狄所居史记曰梁山泾漆之水北有义渠朐衍之戎谓此地也及秦始皇并天下以此地属雍州今州即汉马岭县地汉置五原郡地有五原所故为名故城在今榆林县界寻废後魏太武平赫连昌之後初置大兴郡至西魏改为五原郡复立汉名寻改为西安州东有安州故此加西字废帝三年以其地北有盐池又为盐州隋开皇初废之大业中为盐川郡唐武德元年改为盐州领五原兴宁二县其年改州及县寄理灵州四年省兴宁入五原县贞观元年废盐州五原县入灵州平梁师都复於旧城置盐州及五原兴宁二县隶夏州都督府其年改属灵州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五原郡乾元元年复为盐州永泰元年十一月升为都督府元和八年隶夏州

元领县二

五原 白池

州境

东西二百四十八里 南北二百七十八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二千四百三十里 东南至西京三千一十里 南至长安一千五百五十里 东至绥州六百八十里 南至庆州五百五十里 西至会州八百里 北至宥州四十里 东南至延州五百三十里 西至灵州七百里 西北至灵州三百里户

唐开元户三千三十五

风俗

以牧养牛马为业

人物无

土产

地居沙卤无果木不植桑麻惟有盐池百姓采漉以为业

五原县三乡今州南抵庆州马岭县北界即旧马岭县地贞观二年县与州同立以地势有五原旧有五原阑因为郡邑之称 五原龙游原乞地千原青岭原可岚贞原横槽原 盐池四所乌池白池出盐唐增收利其瓦窑池细领池并废 五原盐川按郡国志云胡人谓之霞没城在郡邑内

白池县北九十里三乡按其地旧为蕃戎之地隋得之以其地有盐遂以城之即开皇九年置盐池也唐贞观二年改置兴宁县至景龙二年又为白池县取盐白池为名又水名白池乌池 井城葭芦泽按郡国志云井城葭芦泽在兴宁县亦盐池之异称耳

夏州

夏州朔方郡今理朔方县禹贡雍州之域春秋及战国时属魏秦并天下属上郡汉分置朔方郡故武帝纪曰元朔二年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按地理志朔方理三封属并州部莽曰沟搜是也汉之三封县今在长泽县有三封故城是自汉至今常为关中之根柢西晋亦为朔方郡後赫连勃勃据之僭称大夏蒸沙以筑其城号为统万按十六国春秋録云凤翔元年勃勃下书发岭北夷十万人於朔方水河北黑水之南营起京城以一统天下君临万国为意故立名其城土白而坚南有亢敌峻嶮非人力所攻迄今雉堞虽久崇墉若新至後魏始光元年为太武所灭置统万镇孝文太和十一年改置夏州西魏置弘化郡至隋开皇初复为夏州炀帝初复为朔方郡唐贞观二年平凉师都为夏州都督府领夏绥银三州其夏州领德静岩银宁朔长泽四县其年改岩银为朔方县七年於德静县置长州都督府八年改白开州为化州十年废化州及长州以德静长泽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朔方?乾元元年复为夏州至五代陷於蕃皇朝太平兴国八年归顺今为定难军节度

元领县四 今三

朔方 宁朔 德静

一县割出

长泽入宥州

州境

东西二百一十五里 南北七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一千四百八十里 东南至西京一千六十里 东南至长安一千五十五里 东至银州二百里 南至延州三百八十三里 西至灵州五百五十里旧记云西至延州三百里 北至黄河八百里旧记云至安北府八百里 东南至绥州四百里 西至庆州五百九十一里 东北至胜州九百里 西至丰州七百五十里

唐开元户九千二百皇朝管汉户二千九十六蕃户一万九千二百九十

风俗

汉武帝好大喜功开边置?多从关中贫民或报怨犯法者以充牣其中故习俗颇殊地广人稀逐水草蓄牧以兵马为务酒醴之会上下通焉

人物无

土产

角弓 氊 苏 麻布 羊 马 駞 苣霜虀有乞物鱼 葱味辛

朔方县四乡本汉县汉末废後魏真君六年更名巗银县属化政郡隋开皇三年废化政郡以岩银县属夏州唐贞观三年改为朔方县 统万城水经注赫连勃勃於无定河北黑水之南筑北城勃勃书曰今城都已建宜立美名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国宜以统万为名其城土色白而牢固有亢敌峻嶮非人力可攻郦元云统万城蒸土加工雉堞虽久崇墉若新其城南门曰朝宋北门曰平朔东门曰招羌西门曰服凉其子城在罗城东门曰凤阳本有三门夷人多尚东故东向门 真珠楼通天楼皆勃勃建在城内 吴城在县北一百二十五里赫连昌因山所筑隋置吴城镇後废 什贲故城在县理北即汉朔方县故城诗所谓王命南仲城彼朔方是也汉武帝元朔二年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使校尉苏达筑朔方公孙弘数谏以为疲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使朱买臣难弘废十策弘不得一由是卒城之自汉至今常为关中根柢 黄河西自灵州怀远县界流入 契吴山在县七十里十六国春秋赫连勃勃北游契吴而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已北大河已南未有若斯之壮丽雕山连亘郡界 无定河一名朔方水亦曰奢延水源出县南即汉李陵失利於此河之外 乌水旧名黑水以周太祖讳名曰乌水源出县北平地亦契吴之?蒙水按注水经云朔方县有蒙水合金河而流是也茄芦水

宁朔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二乡亦汉朔方县地後周武帝於此置朔方县属化政郡隋开皇三年罢?以县改属夏州唐武德六年於此立南夏州贞观八年废 三交城按赫连勃勃夏録云龙昇五年秋九月勃勃率衆来拒十一月战於青石北原秦师败绩降其衆四万获戎马二万匹因筑此城 贺兰山在县东北三十里秦长城在县界

德静县东北一百里二乡亦汉朔方地按其地在县西北按今朔方县界有什贲故城是也後周建德二年於此置弥浑县以县南有弥浑水为邑名又立六胡州在邑之北隋开皇三年改弥浑县为德静镇至大业九年废镇立县仍立朔方 无定河自朔方县界流入长城在县西二里

云中都督府党项部落寄在朔方郡朔方县界管小州五合利州思璧州阿史那州绰部州旨登州户一千四百三十

废呼延州都督府党项部落寄在朔方县界管小州三贺鲁州那言州跌州户一百五十五

废桑乾都督府寄朔方县界管小州四郁射州艺失州毕失州叱畧州户二百七十四

废定襄都督府寄治宁朔县界管小州四阿德执失苏农州拔延州户四百六十

废达浑都督府延陀部落寄在宁朔县管小州五姑衍步讫若嵠弹州鹘州低粟州户一百二十四

废安化州都督府寄在朔方县界户四百八十三废宁朔州都督府寄在朔方县界户三百七十四废仆固州都督府寄在朔方县界户一百二十四

已上八都督府唐朝所置今并废

通远军

通远军本西蕃界灵州方渠镇晋天福四年建为威州仍割寜州木波马岭二镇隶之至周广顺二年避御名改为环州显德四年以地里不广人户至简降为通远军管通远一县并木波石昌马岭等三镇徵科人户

领县一

通远

军境

东西一十里 南北一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约三千里 东南至西京一千六百八十里 东至东原棱蕃部界三里 西至甜水堡蕃部界五里 南至木波镇界四十里 北至灵武路乌仑寨三十里元无汉户四面并是蕃部 东南至蕃部独家族一十五里 西南至蕃部掶利族一十三里 东北至蕃部鼻家族一十里 西北至蕃部傍家族一十五里

皇朝管户主二千七百二十二客二千二百三十五风俗

蕃汉相杂

土产

生甘草 土山并无果木

通远县无乡以四镇管人户与州同置在郭下 咸河从土桥归德州同家谷三处发源来咸苦不堪 甜河在城西从蕃界部鼻家族北界来供军城人户 古长城去城一里秦长城是也 古太州在军西北二里

保安军

保安军本延州之古栲栳城唐咸亨年中曾驻泊禁军于此至贞元十四年建为神策军寻改为永康镇属延州扼截蕃界迨至皇朝太平兴国二年升为保安军管三镇一十九寨

军境

东西一百里 南北一百九十里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一千七百一十里 东至西京一千三百五十里 东南至长安六百里 东至蕃部末?族七里至延州金明县界七十里 西至蕃部悉逋族一十里至庆州金汤镇界三十里 南至延州敷政县界一百一十里至延州一百五十里 东北至蕃部厥?族一十里至宥州八十里

皇朝管户主七百一十四客二百七十

风俗

蕃汉户相杂

土产

羊 地寒霜早不宜五谷

吃莫河在军北一十里源出蕃部吃莫川南流至军地四十六里入洛河不胜船筏 圣人道在军城东七里从蕃界末?家族来经军界一百五里入敷政县界即赫连勃勃起自夏台入长安时平山谷开此道土人呼为圣人道

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七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