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朝鲜王朝实录[英祖实录]

四十一年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乙酉)四十一年清乾隆三十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丁未,停正朝賀。

○上行歲初展謁于太廟,歷謁璿源殿、毓祥宮,王世孫亦隨之。夕還宮,命召入流丐給糧,以遣問其居住。又命諸道守令之不能安集流民者,施以決杖之律,道臣緘辭問備。

1月2日

○戊申,上行晝講,講《詩傳》。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請授太祖朝已行之禮,設宴獻壽,上曰:「不孝冥然,皇兄之大恩莫報,慈聖之孝養未遂。悲弓劍之已邈,誦《蓼莪》之遺詩。其於今日,何忍獨受也?況四紀臨御,無一惠政,其民塡壑,其君受宴其可乎?噫!祖依於孫,孫依於祖。顧今朝著,無寅協之效,國勢有綴旒之危。雖豐年猶不可,況歉歲乎?不可以張大之事,示世孫也。」辭敎縷縷,不啻千百。大臣等力請之,終不許。

○命開政,推恩侍從臣父,賚食物于卿宰婦之年八十九十者。遞義州府尹洪樂純,以親老也。

○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南泰會爲大司憲、玄光宇爲執義、尹錫烈爲持平。

1月4日

○庚戌,上祗迎祈穀香于崇賢門,命王世孫隨之,以重農也。命召鄕民,問穡事豐歉,賑政勤慢。以不卽抄饑,罷安城郡守金斗秋,擇其代以送。夜詣紫極門,望社壇。行禮畢,始還內。

○以閔百興、金華鎭、張志豐、沈鑧爲承旨。

○獻納黃最彦上疏,略曰:

「臣聞伏節死義之士,當求於犯顔諫諍之中。我朝立國以來,專尙節義,四百年扶植培養,逈出千古。夫何數十年來,氣節消亡,駸駸然入於骫骳不振之域。試以近事言之,向來申璟之疏誠妄矣,而累延四人,罰及多士,疑怒層激,處分過當,至於自示貶損,放倒威重,尤非物來順應不大聲色之道。在廷諸臣,孰不曰無前過擧?而寧爲屋下私談,不肯出一言匡救。是何祖宗朝累百年培養之功,一朝掃盡,至此之極也。臣與被罪諸臣,影響不相及,臣非愛其人也,愛其抄選之名也。抄選列朝之所禮遇,士林之所宗仰,而今因一句語妄發,幷與許多人譴罰。書之史冊,謂殿下賤薄經術之士,則其於累聖德何?試於淸燕之暇,平心舒氣,幡然改悟,幷施曠蕩之恩,則豈不大有光於日月之更乎?」疏入,上震怒,先問其疏於翰注,注書金載人,翰林李亨元,俱以爲最彦甚非矣。上以不卽對,有逡巡意,竄載人于鍾城,亨元于大靜,最彦于三水。屢下嚴敎,以最彦掇拾山林之餘意,換面趨附,眞亂臣。當嚴問而惜其官名,姑赦之。削最彦名于搢紳疏錄,罷捧入承旨職,以袖手傍觀,非逐雀之義,罷行公諸臺職。翰林李東遇請與亨元同被罪罰,上曰:「始旣曰無狀,終又請同罪,必欲入其黨乎?」命竄東遇于鐵原,仍特補檢擬銓官申晦平安監司,參判朴相德永興府使,參議權噵平海郡守,特旨以沈鏽爲吏曹判書、徐命膺、洪樂命爲參判參議。又召左右相于便殿,多下嚴敎,蓋宋明欽事也。右議政金相福曰:「山野之人,本無干涉朝政者,殿下召而優待之,明欽安得無言乎?詩人赤芾之譏云者,亦在於故相臣南九萬之疏中。九萬亦是讀書之人,豈以不當用之文字,告於君乎?臣於筵席,輒以政令施措,動爲後法仰勉矣。殿下無馳騁弋獵之失,而臨御四十餘年,閱歷旣多。調劑苦心,或至過激,故如臣之職忝大官者,亦不敢一言,況小官乎?近來何嘗有一人逆殿下之志,殿下亦何嘗因臣下一言而幡然改悟者乎?臣等皆謟諛承順而爲小人,則聖上豈獨爲聖主乎?將此道以遺世孫,則世孫必將以爲爲人臣者,固當如此,國家有事,誰肯有忘身而報國者乎?」其爲言,反復懇切,上甚可之,怒始少霽。

1月5日

○辛亥,上御延和門,行朝參。罷不進臺官大司憲黃景源、司諫李堉等職,黜持平鄭昌順爲金泉察訪,邊得讓爲參禮察訪。領議政洪鳳漢、宗臣長溪君棅等,請援國朝典禮,設宴陳賀,上不許。

○以安允行爲大司諫、朴盛源爲司諫、金致讓爲正言、朴師訥爲承旨、金鍾正爲義州府尹。

○憲府申前啓,不允。

○命弘文館,議嗣服後故大臣重臣之未及受節惠之典者,以示追念舊臣之意。

○前判書元景淳卒。上親爲文以祭,以湖南賑勞,褒諭之。景淳無他能,頗以確實,爲上所知,且與鰲興府夫人,爲同母兄弟故也。

1月6日

○壬子,上行晝講,講《詩》《雨無正章》,以凡百君子,各敬爾身爲文,以飭群工。大臣禮判,又請宴賀,上曰:「古者歲饑不擧樂,況諸道有設賑處乎?」終不許。

1月7日

○癸丑,上行晝講。領議政洪鳳漢等,又率禮堂,請設宴陳賀。上顧謂知經筵事金陽澤曰:「卿父立異於丙戌進宴之請,而卿則請之甚力,豈固執不如卿父而然乎?」陽澤曰:「慶無前後之別,而時有古今之異也。」上哂之。蓋故重臣金鎭圭乃陽澤之父,而肅宗丙戌年諸臣請宴之時,鎭圭獨抗疏陳其豐豫。故上敎及之。

1月8日

○甲寅,王世孫親製上疏,手寫以進,疏曰:

「伏以聖上春秋望八,古牒稀有。以此之故,朝臣萬民,莫不歡忭。臣民猶然,況小臣乎?臣年雖幼,亦有知識。聖上若許朝臣之請,則臣先執爵獻壽,以伸愛日之忱。願我聖上,少察小臣之情。小臣之心如此,內外大小臣民之心,亦皆如此,聖上豈忍不從乎?伏願聖明,俯垂諒察,特允所請,宗社幸甚,臣民幸甚,臣無任懽欣顒望之至。謹拜疏以聞。」上手書批曰:「省爾陳懇,諒爾陳情。噫!望八暮年,何見爾陳章?吁嗟!爾今夙成,卽此擧措,文理能成,海東其庶幾。海東其庶幾,予無憂矣。噫!一隅靑丘,祖依於孫,孫依於祖,今覽爾章,豈忍邁邁?而今予意,一則飮泣慕先,一則深爲沖子。今者此章,可代數爵。爾旣手草,予亦手答,雖垂千百載,豈不愈於循例稱觴乎?今日大小臣庶,見此答而可知固心。噫!四百年宗國,惟依於爾,勤學修德,不墜先烈,鞏固磐石,使爾祖之心,有辭於後世。其孝之大,豈不美哉?宜體此意。」仍使都承旨,往諭之。

○領議政洪鳳漢等,率二品諸宰于賓廳啓陳:「聖上臨御光于四紀,寶齡踰乎八耋,洪功盛烈,符大德必得之慶,飾喜燕獻之禮。邦典之所已行,輿情之所難遏云。」上以頃日筵中十條下敎,敷衍而申諭之,且以歲饑民困,何心燕樂爲敎。追慕之聖孝,撝謙之聖意,藹然於辭旨之間,至再籲,終不許。奉朝賀兪拓基等,及宗臣等,各陳箚疏以請,亦不許。

○上祗迎太廟春享大祭香于崇賢門。

1月9日

○乙卯,賓廳又再啓陳請,上不許。王世孫陳疏,未蒙允許,以不得伸誠禮,至於憫菀廢食者爲四時。諸臣聞者皆感泣,上亦憂念不已,勉從群情。命以十五日行賀禮,布告如儀,停諸道方物,只許封箋。仍敎曰:「世孫誠孝如此,宗國之慶也。予無憂矣。」

○太學儒生金俰等,又上疏請稱慶,上優答之。

1月10日

○丙辰,上行晝夕講,王世孫侍坐。講《書》《武成篇》。上問曰:「何以則爲堯舜垂拱之治也?」世孫對曰:「在爲與不爲耳。」上曰:「何以則可爲也?」對曰:「堯舜之道,孝悌而已。」上稱善。

○以沈益聖爲執義、鄭煥猷爲持平、李壽勛爲獻納。

○京畿監司,以各邑抄饑聞,上以廣州府飢民最多,特遣安集御史李宅鎭,宣諭德意,仍令安集流民。

1月11日

○丁巳,上行晝夕講,講《詩》《楚茨》、《信南山章》。上曰:「此詩見享禮之盡其誠。而顧今千乘之國,祭禮多不如儀,予心愧之。此章所云孝孫有慶,介以景福云者,非予所自當也,爲世孫可作歲首之祝矣。」命玉堂官,書揭兩章于太廟齋室及社壇,以飭禋享之不如儀者。又命以初夏,行親禴于太廟。

○是日,又親臨建明門,犒饋闕內入直軍兵,敎曰:「此昔年愛恤之民也。」命取其所饋羹,親嘗之,蓋同其甘苦之聖意也。擢承旨張志恒階嘉善,特授副摠管,追念其祖鵬翼也。又命敍前兵使李邦佐。邦佐以廉白稱,爲江界府使數年,苞苴不及於權門,由是見忤,在北閫爲洪述海所捃摭,至被錮律,至是始敍,因領議政洪鳳漢請也。

○以金相翊爲承旨。

1月13日

○己未,上行晝夕講。仍引見大臣備堂,上曰:「昔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叔母。而康子往見,䦱門而與之語,皆不踰閾,夫子稱之,此嚴男女之別也。今翁主及郡主,行吉禮,覲舅禮也,只許舅家三四寸之入見,以示重王姬嚴內外之意。」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尹泰淵爲統制使。

1月15日

○辛酉,上御景賢堂,受王世孫及群臣賀。以同寅協恭之意,戒飭在廷諸臣,以講究懷保之策,戒飭八道兩都。仍頒敎于中外:「王若曰。八千歲爲春爲秋,群情之蘄向雖切,九五福曰康曰壽,縟儀之勉副何安?專由貳極之深誠,詎無八方之誕示?永惟寡德,忝受洪基。淵氷臨履之懷,歷四紀如一日,祖宗陟降所佑,添二籌於七旬。擧靈閣尙齒之儀,敢云兩聖之追配?邁宣尼從心之歲,尙愧一治之未成。夫何賓啓之合辭,乃引燕禮而爲請?斷斷血忱,豈曰非爾當言?昧昧我思,實亦有所不忍。長樂之古殿寥落,泣桮棬於終天,西郊之暮雲杳冥,奏鍾皷於何地?況玆告歉於魯野,奚暇頌嘏於周詩?念予一心之執謙,雖百牘而難許,冀彼群公之無困,以十條而用敷。咨!我弱齡之文孫,罄爾愛日之純孝。琅凾寫一腔之懇,藹然秉彝之良,匙筯停四時之供,允矣積誠之篤。祖依孫而孫依祖,不瑕有傷,情則禮而禮則情,豈忍終咈?於焉黽勉,送費商量。匪予樂之攸存,焉用進爵?顧至誠之莫遏,强許呼嵩。貽燕謨而軫經用之憂,寧或爲豫大之擧?許陳箋而却方物之獻,聊以示巽挹之心。告淸廟而薦苾芬,臨大庭而會簪佩。盈成是撫,若爲祈永之圖,慈孝竝伸,可想率普之聳。舊堂今日,攬盛儀而興懷,明歲何年?念往事而成說。於戲!三陽載屆,屬天地交泰之機,一德克昭,政君臣相勉之會。故玆敎示,想宜知悉。」〈藝文提學蔡濟恭製進。〉仍命推恩逮事先朝者,勿論文蔭武,竝加其資,年最老者,賜食物有差。

○罷執義沈益聖職。益聖以節喜怒愼節宣,陳所懷而語甚糢糊,上怒其不白直也。

○以尹東暹爲大司憲、宋瑩中爲大司諫、李興宗爲司諫、安宅仁、李亨俊爲掌令、高裕爲持平、申思運爲獻納、李行源爲正言、具庠爲校理、金載順爲修撰、李在協、洪檍爲副修撰。

1月16日

○壬戌,上御崇賢門,命惠堂,率入潛邸近坊民人及京中流丐,饋粥給米有差,而其中最寒者,命給襦衣。還御景賢堂,行夕講。

○諫院申前啓,不允。

○咸鏡道北靑府女人,一胎生三女。

1月18日

○甲子,上行晝夕講。仍引見大臣備堂。以告慶差倭歸順,命放東萊前府使宋文載,接慰官尹弘烈之謫,從領議政洪鳳漢之言也。以金華鎭、鄭尙淳爲承旨。

1月19日

○乙丑,月入太微垣。

1月20日

○丙寅,上行晝夕講。

○諫院申前啓,不允。

○命罷慶尙道暗行御史李徽中職。初徽中以疑獄按覈,往南海,路經全羅道求禮縣,以不治封罷該縣監池道涵。而道涵卽雲觀卑微者也,且執贓不明白。又啓論全羅左水使金光白,南海縣監鄭宅洙等罪,請以重勘。領議政洪鳳漢,以御史之復命書啓例也,而未及復命,先論守令之罪,旣非封庫,則有關後弊。且金光白則旣在兵閫,歲饋朝貴,不必深責。況贓物不多,徑先論啓,宜有譴罰也。上可其奏,命罷其職,旋因冒法乘轎,又竄于北塞。

○宗臣安川君烓疏請進宴,且以大德之壽,請擧應行之典,上嚴批不許。且敎曰:「此諛予也,不罪之,無以息謟說。」遂罷其職。

1月21日

○丁卯,上行晝夕講。以秋曹文案之不卽修整以待,罷前刑曹判書沈鏽,鏽纔移吏曹。以金致仁爲吏曹判書,特陞南泰會爲漢城府判尹,以黃仁儉爲刑曹判書、李宜哲爲大司諫、李碩載爲執義、李東泰爲司諫、趙鼎耉、崔鳴玉爲掌令、朴取源爲獻納、金容爲正言。

1月22日

○戊辰,上行晝講。召見萬頃縣令任濟遠,濟遠適以差員上京也。以臨歲催科,不體停捧之朝令,命罷其職。

1月23日

○己巳,上御景賢堂,行常參,兼行朝講。大司諫李宜哲申前啓,不允。以保嗇典學之要,陳所懷,上納之。憲府申前啓,不允。侍讀官具庠等曰:「掌令崔鳴玉傳啓之際,多損臺體。請罷職。」上許之,旋命改正。領議政洪鳳漢曰:「近來臺通甚濫,鳴玉則雖改正,至於韓宗纉,則乃韓孝純之後孫也。他職雖不必爲拘,若其言議之任,固不可輕議。而見通於大政,宜不容仍置也。」上命罷主通銓官徐命膺職。

○以洪麟漢爲都承旨、李瀰爲承旨。

1月24日

○庚午,上命駕于懿昭墓,歷臨義烈墓,夕還宮。

1月25日

○辛未,上行晝講,王世孫侍坐。召大司成金尙重,率入泮學講生進,講其所習者,賜筆紙墨有差。

○忠淸道丹陽郡女人,一胎生二男一女。

1月27日

○癸酉,上行晝夕講。仍引見大臣備堂,召輪對官,各詢其職掌。且敎曰:「唐之貞觀,鵲巢囹圄。今予暮政,刑者滿獄,思之惻傷。春氣始生,幽鬱未暢,使夏禹見之,其心如何?其飭該署,雖當加刑,凈掃囹圄,以示矜惻之意。」

○上行晝夕講。

○憲府申前啓,不允。

○以李聖圭爲承旨、元仁孫爲吏曹參判、李海重爲大司諫、李顯祚爲司諫、南雲老爲掌令、徐命善爲獻納、尹師國、李東顯爲正言、金汴光爲工曹參議。汴光居湖西,曾任龍崗,有廉名。及歸陞資,數年未擬通政職。至是吏曹判書金致仁始擬之,上召致仁,敎曰:「近政每先京人,而卿以如汴光之在鄕者,先擬佐貳,可見其公心也。繼此而然,則予無憂也。」

○喬桐督運御史李碩載復命,陳通津、金浦兩邑還穀不敷狀,上命廟堂區劃以給。

1月30日

○丙子,上祗迎太廟朔祭香于崇賢門外,仍引見大臣備堂于景賢堂。命配水原殺獄罪人劉德三,從領議政洪鳳漢議也。

○以鄭運維爲承旨,申暐爲大司憲、李仁培爲大司諫、鄭述祚爲執義、李憲默爲司諫、任希孝爲正言。

二月

2月2日

○戊寅,上行三講。上曰:「檢驗雖不實,詞證俱備,則不必追檢。且瘞而不卽告者,乃私和也。每聞檢狀,心有不忍。況已埋而復檢者乎?昔周文,其猶掩髂,今則甚至於白骨檢驗,予則曰當之者無異再被殺也,事甚殘忍。此後殺人而匿埋者,雖或檢驗,自官埋置,已瘞者勿檢。私和者罪關倫彝,繩以重律,載之受敎,著爲令。」

○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上御建明門,親試堂下武臣射,命五衛將金聖器守令調用。聖器卽關西之郭山人,而其祖英俊,四世同爨,爲繡衣褒聞,故上召見有是命。

○以李蓍建爲執義、李崇祜、宋載經爲正言、李在簡爲副校理、南有容爲右賓客。

2月4日

○庚辰,以李獻慶爲執義。

○上行晝夕講。執義李獻慶引詩之菁莪樂育之義,仰勉壽考作人之方,仍曰:「太學掌議,以四祖無顯官者差出,非所以擇士望作人才之道也。宜還寢前命也。」上曰:「商之伊尹,周之呂望,亦豈有顯官也?昔之賢良,起自巖穴,今之用人,只在輦轂,豈其理也?以此之故,銓郞翰選,作爲傾軋,司馬壯元,亦窺秘封。予雖否德,豈循謬習?四祖雖無顯官,溯其本則亦名臣哲輔也。京之士子,口不讀書,鄕之靑衿,徒抱其才,正古人沃土瘠土之喩者。三代損益,亦因其勢,旣知其弊,何不規正?憲臣之有此請爲國乎,爲京華士子乎?若然則銓郞翰薦,亦將復舊乎?」多下嚴旨責之,獻慶惶恐引避,命遞之。

○平安道价川郡女人,一胎生三男。

2月5日

○辛巳,上引見大臣備堂。特補大司憲尹得養遂安郡守,大司諫李仁培歙谷縣令,以兩人俱違牌,不進賓對也。吏曹判書金致仁曰:「說書通淸之人,過翰試三次,則宜陞六而疏滯也。」上曰:「若開此路,則有勢者,必將以說書爲準。自今以說書陞六,其禁之。」領議政洪鳳漢曰:「今當壽域,廣施恩典,或有以壽職而超躐至輔國者。然輔國峻秩也,不宜苟授。無踐歷而冥升至此,則屑名器亦大矣。醫譯固無論,雖從一品,而資窮爲輔國者,宜有防限,無至濫越矣。」上曰:「以此而杜壽職之階,非老老之意。自今非曾經正卿者,勿許輔國,永爲式。」

○親臨文臣吏文製述,施居魁前佐郞睦萬中賜馬之典。

○以趙榮進爲大司憲、李命植爲大司諫、金魯鎭爲執義、洪鑰爲正言。

2月7日

○癸未,上行召對。

2月8日

○甲申,上行晝夕講。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2月9日

○乙酉,上行夕講。

2月10日

○丙戌,上行夕講。是日畢講《詩傳》。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以南海按覈御史李徽中別單覆奏曰:「御史所請三條,一則南海地踔,遠邑殘弊,人不樂赴,赴多受病。無論文蔭武,極擇以送也。一則晋州牧官,逐年造船,其弊不貲,依他漕船,定以年限也。一則彌助項、平山浦、蛇梁鎭防軍布,各取便近,以本邑軍換定事也。第一第二條則所請甚好,依其請施之,第三條則一道防案,便成魚鱗,不宜改之容易。」上可之。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持平高裕在鄕上疏,略曰:

「我聖上,以帝堯倦勤之年,所周公《無逸》之訓,蕫飭群工,深戒恬憘,凡所以憂勤不遑,總攬權綱者,此誠帝王之盛節也。第念聖人志氣,無時或衰,而至於血氣,則中晩衰旺,固自不同。當其向衰之時,盡夫調養之方,勿傷其所受之厚者,乃所以體天地之無疆也。今聖壽已高矣,天顔非昔矣。正宜端拱九重,愛惜一氣,使吾昭曠之原,得以活轉流動於涓蠖之中。而乃反益思奮發,倍勞心慮,徒恃不衰者常存,而專不念及於或衰之難免。淸蹕頻戒,或不避於寒暑,庶務躬親,殆未遑於昕夕。至於事係微細,容可付之百執事者,亦多留在聖念,以損沖和靜密之氣像。固知聖上之樂此,不爲疲然,不知不覺,烏得無不瑕之慮乎?凡天下之事,過則失中,失中則非和。願殿下,體乾坤簡易之工,收穆淸寧謐之效,以慰臣民之望也。諫官,人主所以寄耳目者也。爲人主者,必須虛而受之,奬而勸之,寧其言之或激,不取其苟同,寧其實之或爽,不許其掩護。或有狂妄而言不暇擇者,亦必優容假借之,使居是職者,曉然知吾君之所好,在於盡言,而不在於不盡言,然後謇諤之風可見,媕婀之習可祛矣。惟我聖上,聰明睿知,逈出百王,猷爲措舍,動引前聖,猶慮夫四目之明,或未遍照,一事之微,或有壅蔽,時下求言之敎,曾無訑色之拒,宜其各思振發,競持風稜,谹論讜議日進於紸纊之前。而竊瞷近者,言路不通,噤默日甚。規避之端,視作奇會,旅進之計,遂爲良策。循例隨牌,只是行呼唱於道路,隨行登筵,不過傳古紙而退出。語及乘輿,已無可望,而一名官論劾,一守令駁擊,亦且寥寥無聞,此眞無可言而然耶?或有可言而姑不言耶?且陳勉之章,論事之言,略不能有摡於聖心,而其中或有稍欠白直,則恐被挾雜之罪,欲憑聞見,則慮有指嗾之嫌,峭峻者因是而挫抑,巽弱者由此而恇怯,臺體不重,臺端無言,孰能補袞闕而振朝綱哉?願殿下,懋開容諫之路,以致盡言之風焉。太學,首善之地,而所以資右文之治者也。古規漸壞,士趨愈下,三善觀感之地,便成傾軋之場,六藝肄習之所,未見涵養之美。雖切有識之歎,在朝家扶植之道,則宜示假借。而得聞道路之傳,曩歲靑衿,至被府隷之曳出,前冬多士,又見暮夜之奔逬。使儒生誠有可罪之端,則自有應施之罰。以聖上愛養士氣之盛德,乃有此過中之擧,縱儒生不足惜,其奈太學之重何哉?願殿下,特思以寧之休,益懋培養之化焉。」上取覽之,敎曰:「此近來疏章之最開眼者也。」仍優批褒嘉之。裕,嶺南人,十九魁泮製以文名者也。

○正言洪鑰上疏,略曰:

「畿邑糶穀,移轉裒益之命,有以見聖上稱物一視之惠。而不獨畿邑爲然,雖他道,穀少則種糧不敷,穀盡則繼給無路。有餘與不足,俱爲民害,夫子所謂患不均者此也。臣謂幷與三南,量其民戶,平其糶糴,嚴禁元會之停捧,勿許山郡之儲積,以爲均平損益之政焉。」上命備局稟處。

○上於夕講,命書畢講《詩傳》後小序,歷敍臨御以後輪回進講冊名及年條,且將繼講《書經》之意也。蓋明年三月,卽聖上就傅之周甲也,聖心興感故也。

2月12日

○戊子,上召見藥院諸臣。都提調洪鳳漢,請宣廟朝相臣李陽元贈謚,上許之,仍命宣謚日賜祭。又追念野史所記丘從直事,命問其子孫存否,隨聞錄用。

2月13日

○己丑,召儒臣,講《心鑑》。

2月14日

○庚寅,引見大臣備堂。上曰:「安平大君復爵,卽仰體昔年也。復爵之後,乃不祧位也,豈可闕祀?噫!安平、錦城,卽同氣也,今有錦城血孫奉祀者,令同祭安平,該曹調用。」

○以李潭爲承旨。

○慶尙道大丘府女人,一胎生三男。

2月18日

○甲午,上引見大臣備堂。以京畿監營,無手下親兵,且無前排,緩急無可恃,因監司李景祜筵請,各邑散在旗手保,換作巡牙兵五哨,團束成隊,無事則歸于農,有事則得其力。詢于入侍諸備堂,皆無異辭,遂許之。

○憲府〈大司憲趙榮進。〉申前啓,不允。又啓:「守門將圖末仕爭,入直閽卒,披靡至不能禁。請査汰其守門將,罷伊日不飭之騎曹入直堂郞,宗臣之勒買懸房家基,濫捧垈稅者,査出罷職。」上幷允之。

○以洪樂純爲承旨。

2月19日

○乙未,上命廣州府尹尹得雨,倣古之流民圖畫,進本府賑民之圖,幷圖西將臺地形以進。

2月20日

○丙申,上御金商門,試堂下文臣堂上武臣射,頒賞有差。因領議政洪鳳漢所奏,特許永興府使朴相德,往來省覲。相德有老母,而前以銓堂黜補。黜補者,法不敢受由省親,上特許之,仍命自今雖黜補者,如情理切急,則許其來省,以敦孝理之治,永爲式。

2月21日

○丁酉,上御隆武堂,行晝夕講,講《心經》。親製隆武堂感舊小識,命以《洪武正韻》書進,刊揭其堂。孝廟朝嘗臨御是堂,講論修攘之策,故聖心興感,蓋風泉之思也。

2月22日

○戊戌,上行晝夕講。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上引見大臣備堂。因黃海監司趙榮順狀請,命廟堂覆奏,許劃本道管餉穀耗七千斛,以除本營放債殖利之弊,劃給關西小米五千斛,木五十同于松都,俾補支勑之用。時營藩蠱壞,狀請者相續,而隨許隨竭,徒爲糜財之歸,識者歎之。

○特旨以尹得養爲兵曹參判、李仁培爲禮曹參議。二人前以兩司長官,出補外邑,至是倂命召還。

2月24日

○庚子,上以春雨頻,仍慮有旱災,命備局,預飭修堤揠貯新水。

2月25日

○辛丑,上御崇政門,行朝參,又行夕講于資政殿。上曰:「朝參雖大朝會,不必只行於歲首。一朔三次,旣有定式。予旣望八復政,不自勤勵,則他日謟諛之臣,必將以日候寒煖,公然頉稟,予之所慮在是也。今以後雖隆冬盛暑,視事則其勿煩稟,載之政院故事。且昔於二十時,以侍衛參此門朝參,雖忠義有所懷則輒陳。近以默默爲時體,甚可慨也。其飭東西班。」

○命預飭海邑漕運臭載之弊,諸道陳田勸耕之方,俾有實效,因戶曹判書金尙喆所奏也。

○憲府〈大司憲趙榮進。〉等申前啓,不允。又啓:「科場主試之人,必以文任之時任與曾經者擬差者,法意甚重,近來則或捨文任,殊非嚴考試之道。會試在卽,請令該曹,申飭備擬。」依啓。

○以李瀰爲大司諫、申思運爲獻納、李性遂爲正言、金魯鎭爲副校理、尹承烈爲副修撰。

○獻納徐命善上疏,略曰:

「政院以臺諫闕啓,輒請問備,此非古規也。臺閣之責,固在於言,而言亦有時。卽其踈數之機,惟在乎言之者也。多日闕啓,始乃請牌,未嘗察推,使董百僚,待臺閣之意,幷行而不悖,今也不然,院吏鎭日催督推緘,每煩啓稟,非徒事體屑越,雖有可言之事,豈能逐日盈匭?決知其無是理也。事近彌文,有損實效。臣謂參考舊規,更定新式,使優遊不迫之意,流行於導言之際,則苟有不言,言之必可行,庶復見於盛世也。」上以意在規免而强附所懷,怒責之,遂削其職。

2月26日

○壬寅,上行晝講于興政堂,仍行常參。各司郞官,皆以職掌,陳所懷而退。上曰:「昨日朝參,其雖含默,今日常參,不無所奏。其言未必可用,而亦不無飭勵之效也。」

○憲府〈大司憲趙榮進。〉申前啓,不允。又啓:「海營錢穀不正名色,旣巳釐正,此後若有更犯,道臣宜重繩。三南儲置米,不無虛留之弊,請令廟堂遣郞廳摘奸,若有犯者,依律勘斷。」幷依啓。

○命大司成率入泮儒,各講其所講,其善講者,賞《庸》《學》各一部,其餘賞紙筆。

2月28日

○甲辰,上祗迎毓祥宮春享祭香于崇政門。

○上行晝講,引見大臣備堂。

○大司憲趙榮進疏論:「南原府擅以地部所載火田,劃給賞賜田結於前使臣長溪君棅爲勢家徵稅貽弊之端,宜罷該府使職。」允之。

○時設行生進覆試,一所上試官洪啓禧所出詩題,卽明亡後事也。承旨鄭運維謂當諱於淸人,筵請依朝宗門銘例,洗其試草,上雖許之,士論嗤之。

2月29日

○乙巳,夜流星出軫星下,入坤方,色赤。

○上祗迎太廟朔祭香于崇政殿庭。

閏二月

閏2月1日

○朔丙午,生進覆試出榜。上命試官持入參榜試券,親坼之。

○憲府申前啓,不允。

閏2月2日

○丁未,定淸衍郡主婚於金斗性,號光恩副尉,斗性卽參議相翊之子也。

○憲府申前啓,不允。

○上召見生進入格人。時鄭厚謙赴一所,俱中兩場。厚謙卽和緩翁主之養子也。

○以李福源爲大司諫、金敎材爲獻納。

閏2月3日

○戊申,上行晝夕講。

○憲府〈掌令南雲老。〉申前啓,不允。又啓:「槐院國子參下文臣,十年積滯,未霑一命。請加設陵別檢十窠,以爲疏通之地。」上以事係官制,非臺臣所可請也,不許。

○諫院申前啓,不允。

○持平李祉承上疏辭職,略曰:

「臣聞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王者以公出治。而第念人之一心,至危至微,乍有偏係,卽流於私。少自盈足,便成其矜。況人主履至尊之位,居宴安之地,一念易肆,百工崇奉,則夸溢之戒可念,謙虛之德宜尙也。必使私意克去,天理流行。發諸政者漙博而周遍,見於辭者雍容而沖遜,親踈遠近,咸囿於博愛之內,忠讜狂妄,皆容於虛受之中。則擧措大服於人心,膏澤普及於生民,願聖上,留之意焉,毋主偏見,無自滿暇,以昭至謙之德,以爲貽燕之謨焉。」優批。

閏2月4日

○己酉,上行晝夕講,仍引見大臣備堂。命給牒前校理李明煥,前正言尹蓍東。明煥、蓍東,俱以言事被罪,明煥身故已數年,蓍東不調殆十歲,至是幷收敍。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全羅監司沈履之,以臨陂縣田政紊亂,狀啓請改量,上許之。

閏2月5日

○庚戌,上行晝講,講《書傳》。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閏2月6日

○辛亥,上御景賢堂,親試泮儒圓點殿講,命居首趙夢濂直赴殿試,餘皆給分。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閏2月8日

○癸丑,上御崇政殿,臨視生進唱榜。

閏2月9日

○甲寅,親受生進謝恩。仍引見大臣備堂。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命駕南郊,省春耕,令畿伯,白給農民種糧。分遣入直玉堂官具庠、金載順,往察東西郊耕播,夕還宮。

閏2月11日

○丙辰,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閏2月12日

○丁巳,上行夕講。又親試圓點儒生,先講後製,命居首權坪直赴殿試,泮儒李奎應參榜,而時年七十,命銓部調用。

○憲府申前啓,不允。

○親臨建明門.觀入直武臣之射。

閏2月13日

○戊午,上行晝夕講。仍引見大臣備堂,王世孫侍坐。命講《微子之命》,上曰:「祖孫同講《書經》,亦稀有也。」仍下問文義曰:「蕃王室之蕃字,何義也?」世孫曰:「如人家之有藩籬也。」上曰:「汝旣主鬯,何以蕃朝鮮乎?」對曰:「崇德象賢,則庶可以蕃吾國也。」上曰:「一人享德,子孫亦世世享之否乎?」對曰:「子孫不能善繼,則何以享其德也?」上稱善。又敎曰:「旅獒一微物也,而召公戒之何也?」對曰:「大舜亦大聖,而禹以毋若丹朱戒之,爲臣之道,豈可以君之聖而不益加勉乎?」上曰:「文義則已與世孫相問難,講官不必更陳也。」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南泰著爲大司憲、崔台衡爲司諫、朴志源爲掌令、安兼濟爲持平、李在簡爲獻納、金魯淳、金尙集爲正言、鄭實爲副提學、黃仁儉爲弘文提學。

閏2月14日

○己未,以李潭爲吏曹參議、尹蓍東爲副校理、沈鑧爲承旨。

閏2月15日

○庚申,上詣永禧殿,行展謁禮親祭如儀。是日卽泠節也,王世孫亦隨之。上御齋室,敎曰:「太廟齋室,不以綾花塗之,而今室壁所塗者,乃白綾花也,豈夏禹卑宮之義哉?自今其以草注紙代之。且陵享之不以肉而以素饌者,此國初故相臣黃喜爲萬世。慮者也殿宮何間諸宮?與徽寧殿仲朔祭及五享外名節朔望,則雖親祭,勿用肉饌。」命太常爲式。

閏2月16日

○辛酉,上自永禧殿還宮,歷拜儲慶宮。

○時八道道臣及守令,製進《民隱詩》,上命粧䌙以進,親製小序,弁于帖,卽重稼穡祈永命之意也。

閏2月17日

○壬戌,雨雹。

○上御建明門,觀堂上武臣射。

○上御景賢堂,臨試文臣漢學殿講,仍行夕講。

○以元景濂爲承旨。

○始命戶曹判書兼長生殿提調。長生殿例以領議政爲都提調,工曹判書禮曹參判爲提調,至是領議政洪鳳漢,以東園事體尊重,不可以亞堂爲提調,禮曹判書及戶曹判書同爲句管,地部郞官,亦令輪直,上允之。

閏2月20日

○乙丑,上行晝夕講,仍引見大臣備堂。又召見講經入格人。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閏2月21日

○丙寅,上御景賢堂,行晝夕講,仍臨試堂下武臣講。

○以李聖圭爲承旨。

閏2月22日

○丁卯,上御建明門,試勸武人及西北付料軍官射,又試文臣製述。

○以鄭昌順爲持平、邊得讓爲正言。

閏2月23日

○戊辰,上行晝夕講,講《湯誓》之《舍我穡事章》。上曰:「征伐之時,民猶以舍我穡事爲怨,況農時用民,其於使民以時之義何如也?其飭諸道。」

○竄持平鄭昌順于金泉驛。昌順以臺閣出補金泉,纔內擬,又違召不膺,故有是命。

○上夜御興化門,親問前都正沈廷最,前僉正尹熙復,以兩家訟山也。初高麗侍中尹瓘墓在坡州,失其傳。故相臣沈之源墓下,有一大塚,流傳謂尹瓘之墓,而爲沈氏所壓葬。尹之後孫,得墓碣數片,疏請移沈之葬,而沈亦尹之外裔故也。上以兩家各護其墓,毋相爭犯,兩諭而幷鎭之。及是尹之諸孫,聚毁沈墓之階砌,沈又募人摶逐。相繼擊皷以聞,上以尹。沈,世之大族,而不體朝家德意,互相爭奪,繼以煩籲,不嚴處之,無以鎭頹綱勵風化也,遂有親問之命。入直玉堂官金魯鎭等,以事係私訟,宜付有司,不宜深夜臨門,致損國體求對,而不許,命先遞其職,下之吏。仍徹宵親問兩人,刑準次遠配。廷最。熙復年各七十餘,熙復受刑未踰日而死于道。後因領議政洪鳳漢奏,命還其職牒,又寢玉堂官遞職之命。以入侍臺官李普觀、尹承烈等,奏語有左右周遮之意,幷罷其職。又敎曰:「予之深惡者,卽浮夸張大,而沈尹事,亦浮夸而然也。雖已嚴處,凡我臣工宜以爲戒,各思懲毖。此正朱文公所謂此雖一事,作戒數端者也。」

閏2月25日

○庚午,以徐命臣爲大司憲、洪樂純爲大司諫、李基德爲執義、柳脩爲司諫、金敎材爲掌令、任希曾、姜趾煥爲持平、李迪輔爲獻納、洪景顔爲正言、鄭履煥爲副應敎、洪秀輔爲副修撰、洪啓禧爲判義禁、金魯鎭爲應敎。

○上引見大臣備堂。憲府申前啓,不允。

閏2月26日

○辛未,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命京外東堂初會試設場,無間日連日試取,以省應辦之弊。

閏2月27日

○壬申,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上行晝夕講,夜親臨皇壇大祭,受誓戒。

閏2月28日

○癸酉,上行晝夕講。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戒,不允。

○以邊得讓爲獻納、徐命善、李性源爲副校理、李晋圭爲修撰。

閏2月29日

○甲戌,上御崇政殿,親臨儒生三日製,賜京鄕居首李命勳、崔命麟兩人直赴殿試。

閏2月30日

○乙亥,上御建明門,行大報壇肄儀。

○上行晝夕講,引見大臣備堂。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三月

3月3日

○戊寅,上詣璿源殿,行展謁禮。仍詣大報壇,將行親祭也。

3月4日

○己卯,曉上具冕服,行皇壇祭,王世孫亞獻。仍詣毓祥宮展拜,歷入孝章廟。

3月5日

○庚辰,上行晝講夕講,引見大臣備堂。上曰:「我朝之乙酉設科,合爲七式年,而予見二乙酉,亦異事。」領議政洪鳳漢曰:「我朝享國三百七十餘年,而先朝曁當宁御寶位,爲九十二年,此乃三代以後所未有也。」上命特進官鄭纉述,仰瞻天顔。纉述曰:「天顔勝昔矣。」上命內侍,扶掖而出。纉述以宿將,病蟄殆十年,而時年又八耋也。

○全羅道珍島郡,有松田而居民誤放火延燒,水使李泓馳啓以聞。上命首犯吳匡一等三人直令本道,梟示警衆,校理李性源曰:「人命至重,而令帥臣結案,恐有後弊。宜令道臣,詳覈用法,爲審愼之道矣。」上可之。蓋松田無延燒事,而該水使誤聞而驟啓,幾致枉殺人命云。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刑曹判書黃仁儉奏:「雲峰守杺以推奴,受他人囑,私刑良女二人,至於致命。」上命王府覈之,得其實,配于洪原。

3月6日

○辛巳,上御崇政殿,親臨文武殿試,文科取徐浩修等五十三人,武科取金弘逸等二百二十八人。濟州直赴七十二歲者金衡重,命單付典籍,年五十者陞六。仍命芸閣,刊進榜目,蓋追慕去乙酉之聖意也。

○以李獻慶爲司諫、金載祿爲持平、柳義養爲正言、尹汲爲禮曹判書。

3月7日

○壬午,憲府〈掌令朱烱質。〉申前啓,不允。又啓:「魚川察訪陳漢輔,以芸閣冒赴德源府使,李尙直濫捧藿稅,政多征利,請竝罷之。」依啓。

○兵曹判書具允明病免,特旨以南泰齊代之。

3月8日

○癸未,上親傳昭寧園忌辰香于崇政殿庭。

3月9日

○甲申,兵曹判書南泰齊,違召不膺,上罷其職,以沈鏽代之。

○以閔百興爲承旨。

○始命耆社守直官,以槐院國子參下各一人,輪日直宿,計仕遷轉,以靈壽閣奉御帖,事體尊重也。

3月10日

○乙酉,上駕臨勤政殿舊基,親行文武放榜,頒給榜目。又命太僕,給新恩馬,分東西隨駕,夕還宮。故事非卽日唱榜,則無給馬之例,今乃特恩也。

○上御崇賢門,親受文武科謝恩。

○上引見大臣備堂。始命全羅道靑嚴驛,忠淸道連源驛兩察訪,陞六品窠,爲文臣參上疏滯之地,從領議政洪鳳漢請也。鳳漢又奏曰:「故相臣崔興源,際遇穆陵,勳勞茂著,被選淸白,而至與故相臣李浚慶幷擧,其廉操已可知。而同時名碩,許以獨超於標榜,則其立朝本末,又可知其公平矣。子孫零替,今始欲爲請謚,宜令弘文館擧行。」上可之,後賜謚忠貞。

○以金善行爲都承旨、趙曮爲大司憲、趙𪬵爲大司諫、李堉爲司諫、李性遂爲掌令、李昌任。任一源爲持平、李性源爲獻納、李致中爲正言。

3月13日

○戊子,上行晝講。

○以金華鎭爲大司諫、李鎭衡爲掌令、李行源爲正言。

3月14日

○己丑,上引見大臣備堂,敎曰:「近來新恩賜花,比前稍長,此亦侈大之一端。自今其令遵前乙酉賜花體樣,以戒侈習。」憲府申前啓,不允。

○京畿安城郡失火,延燒民家二百六十戶,命施恤典。

3月15日

○庚寅,諫院申前啓,不允。

○上行晝講。

3月18日

○癸巳,上行晝講,講《洛誥》。特進官洪麟漢曰:「《洛誥》,乃繼述武王之書。而今年卽太祖大王還都漢陽之年也。壬申始定鼎漢陽,己卯復還都松京,乙酉又還都漢陽,實與治洛之事,前後同一揆也。願聖上,克追此年復還此都之意,以無疆惟恤四字,爲繼述貽燕之謨焉。」上曰:「此異事也。其令承旨,考乙酉還都月日以奏。」

3月19日

○甲午,上行皇朝望拜禮于崇政殿月臺,以毅宗皇帝忌辰也。

3月20日

○乙未,以李得培爲大司諫、徐浩修爲正言、李享逵爲副修撰、徐命膺爲弘文提學。

○上引見大臣備堂。

○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3月21日

○丙申,上行晝講。命召入譯科初試人,誦其所講,迭相問答。敎曰:「彼雖譯胥,他日國家之得力,未必不在於此輩也。」

3月22日

○丁酉,上行晝講。講《無逸篇》,講官徐命善曰:「一篇大義,乃無逸,而無逸壽考之本也,壽考無逸之效也。」上曰:「《書》之《無逸》,《詩》之《七月》,相爲表裏。而予則無《無逸》之功,有壽考之稱,可愧也。」知經筵事韓翼謩曰:「殿下望八勤勞,殆如中宗之嚴恭寅畏,文王之徽柔懿恭,而其本則不出一敬字。願聖上益勉之。」上曰:「昔年所御小窩,書揭精一執中四字,此亦傳授之心法也。欲法堯舜,當法祖宗。向於寶文閣,得《書傳》下經之昔年所進講者,冞切追慕。今以此冊進講,因此而見木板之不尙侈,紙品之甚惜費,此古今奢儉之所不同也。自今進講冊子,一依前樣無事侈大。」

○知訓錬李章吾上疏,陳武科之弊,略曰:

「式年,卽大比之科,而所取不過二十八人者,可見精揀之法意。而至於他科,不過單技或兩技,規模至歇,入格太濫,科榜之冗雜,良丁之減縮,已不勝其爲弊。而出身之數,漸無限節,以初仕有限之窠,無以徧擧,則幽鬱愁冤,固其勢也。臣非不知廣取之可以慰悅。而乃不免積滯之反傷和氣,毋寧約其科額之數,可救許多痼弊也。」上以難變舊制,不許。

〈史臣曰:「挽近以來,文武科倍蓰於古,而至於武科,則賜第頻數,殆無虛歲,及過唱榜,載賜花抱紅牌,徒步街路者,往往有之,徒褺天恩,坐失軍額。章吾之疏,不可謂無意見也。」〉

3月23日

○戊戌,以具允鈺爲都承旨、朴師訥、李瀰、洪樂仁爲承旨。

○上引見大臣備堂。戶曹判書金尙喆曰:「高陽鴨島,是供草薍之所,而近來潮水所嚙,草薍漸縮。以三百斛小米,至於別貿海西,甚無謂也。今若以糧餉屯田相煥,使之漸養草薍,則別貿之弊,可以除也。」上曰:「以聶夷中詩所云,粒粒皆辛苦之米,豈可貿一時暫用之草薍乎?鴨島復舊之前,先減其不緊之用,所請令該廳,許之。

○諫院〈司諫李堉。〉申前啓,不允。又啓:「獻納李性源,强引親嫌,不赴武試,使監臺不備,宜罷其職。而政院啓辭中,分付進去云者,失待臺閣之體,其承宣亦宜問備以警也。」上允之。憲府〈掌令朱烱質。〉申前啓,不允。又啓:「裕民之道,在於生穀,生穀之方,在於闢土,請於不毛閑地,許其減稅,使民耕播,至於沿海築筒之處,必使漑根食實之道,一如堤堰之役,則有備無患,亦宜幷飭也。」上幷許之。

3月25日

○庚子,上親傳仁元王后忌辰香于崇政殿庭,召集農民之自鄕入京者,下詢耕播早晩,以勸農之意,飭諭諸道。又召見守令之以差員來者,問勸農勤慢,盈德縣令李明吾以躬被簑篛,身爲田畯,頗有實效仰對,上曰:「誠意可尙也。」命銓曹調用右職。明吾自衒其能,至承褒賞,人皆笑之。

3月27日

○壬寅,上將詣太學,行謁聖禮,先詣璿源殿,歷過於義宮,王世孫亦隨之。上以乙酉,孝廟承儲之年也,臨于龍興舊宮,念昔興感。命集本洞武士,親臨試射于訓鍊院。初試親臨,旣無古例,且命出急遽,有司未及淸道,班儀不免顚倒。應敎金魯鎭率諸僚上箚曰:

「訓鍊院親臨試射之命,雖出於我聖上興感慰悅之盛意,第伏念文廟酌獻,禮貌甚重。正當法蹕己戒,淸齋方虔,恐不宜先及武事。付之有司,循例試取,亦未爲不可。伏願亟寢成命焉。」司諫李堉等,亦上箚爭之。上敎曰:「南頓遺武,豈付試官?今者此命,乃以追慕,而陳箚已是意外。先武二字,尤何敢陳?良可異也。」仍命幷遞三司諸官。

3月28日

○癸卯,上詣文廟,曉具冕服,行酌獻禮。仍親行望燎禮於大成殿東庭。敎曰:「此禮之廢久矣,予率世孫而來,故所以行之者,欲使世孫,知重聖廟之意也。」禮訖,還御下輦臺,試多士,取姜彛正等五人,武科取李時祐等二十三人。親臨放榜,夕還宮。

○以李壽勛爲司諫、任珹爲掌令、韓後樂、崔�爲持平、權穎爲獻納、尹養厚爲正言、洪述海爲校理、李性源、金載順爲副校理、鄭昌聖爲修撰、李在簡爲副修撰。

3月29日

○甲辰,上御崇賢門,親受文武科謝恩,命給濟州直赴人回糧。又召文廟酌獻禮時,執事諸生,親試策,命居首生員禹禎圭直赴殿試。

3月30日

○乙巳,上親傳太廟朔祭香于崇政殿月臺。又引見大臣備堂于資政殿。以今年復都漢陽之歲,而昔年乙酉之舊甲也。參榜武士,幷除赴防。

○領議政洪鳳漢,以湖南稅船多臭載,而貢津漕船一齊來泊,該縣監朴師錫之涉危奉公,可賞也,上命調用右職。鳳漢又以大洋騎船,限以及瓜,則合爲六次,非體下之政也,宜以三年爲限,考績許陞。上許之。

○諫院〈執義李基德。〉陳所懷曰:「日前親臨試射時,玉署兩司之陳箚爭論,出於有懷無隱之義。而一幷遞解,同時屛退,有欠於包涵之量。宜還寢其命也。」上從之。

○領府事申晩卒。晩爲人慈詳,不露圭角,爲首相踰年,無所建白,只請禮致儒臣宋明欽,及明欽陳疏忤旨,晩亦齟齬不自安。其卒也,上以精簡褒之,庀喪命如例。晩乃永城尉光綏之父也。

○有宗臣茂春君者,因事往興陽地,遂死焉,上命給擔軍,顧恤其老母。仍命二品宗臣之非受由者,毋敢擅自下鄕,飭宗親府。

夏四月

4月2日

○丁未,夜上御崇政殿月臺,具遠遊冠絳紗袍,親臨夏享大祭。受誓戒。以奉俎官朴師伯,年滿七十,命改之。自今年七十篤老者,勿差享官,定爲式。

○上御資政殿,引見大臣備堂。全羅道濟民倉摘奸御史李碩載復命:「以分糶遠及於百里之外,故轉輸偏苦,儲置亦在於停捧之中,故虛留爲弊。分糶宜均遠近,儲置限年分捧。靈巖、古阜、寶城等邑守,請擇有聲績者,以救民弊。」上幷許之。

○以雩祀壇獻官,差以武臣,飭差祭銓堂,命以亞卿亞尹,塡差爲式。

4月3日

○戊申,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先是稅船之自兩南來者,多臭載,朝家屢飭,而故敗者相續。舒川穀數千斛,又致敗於通津地,領議政洪鳳漢,請施船格一律以警衆。上以濫載,先竄該郡守,遣御史朴師海往覈之。

4月4日

○己酉,行晝夕講。

4月5日

○庚戌,上行晝夕講。仍引見大臣備堂。刑曹判書黃仁儉,請禁捕廳之非賊贓,而屬公私用之弊,上命飭捕廳。

○憲府〈執義李基德。〉申前啓,不允。又啓:「稅船之故敗,前後相續,其在杜後弊之道,宜施船格一律也。」上曰:「庶獄庶愼,聖人攸戒。臺臣雖有嚴法之請,不問其情,輒用一律,則必有冤者,不可以劃一論也。其飭諸道,嚴監色騎船之法,倣嶺南設漕之例,謹其瞭望,勤於護送,俾無犯者,期底無刑。」

○諫院申前啓,不允。

4月6日

○辛亥,上御崇賢門,臨視大祭肄儀。

4月7日

○壬子,召見三大臣及禮曹判書尹汲、知中樞府事洪啓禧,弘文提學徐命膺于資政殿,敎曰:「《周頌》所以頌先王之德,而垂之百世者也。今我列朝,皆有樂章,欲裒成一帙,名之曰《海東樂章》,誰可任其事者?」領議政洪鳳漢曰:「洪啓禧、徐命膺、具庠可也。」上允之。鳳漢又請更選一郞官,薦尹蓍東,右議政金相福,又薦金致讓。上從相福言,以致讓幷差之。又命倣《皇朝集禮》所載,自夏享行胝明水省鑊之禮。

4月9日

○甲寅,上率王世孫詣太廟,將行夏享也。省牲省器如儀。

4月10日

○乙卯,上具冕服,行晨祼禮。徹夜將事,至於望瘞焚幣,一皆躬審,執禮不愆。禮畢,命都承旨具允鈺,書揭御製于香大廳。歷敍親享之,略云:「壬辰以肅考命攝行壬寅陪景廟爲亞獻,至於嗣服後,則一年一享,未嘗不親行,今至望八,又能行焉,此陟降之所臨隲也。」夕還宮。歷拜璿源殿、毓祥宮。

4月11日

○丙辰,上行晝夕講。憲府〈掌令朴奎壽。〉申前啓,不允。又啓:「星州牧使韓德一,乃於元朝,棍殺官屬,至於四名,長湍府使李彦熙,勒捧詳定之錢,擅用儲置之米,多貪濫不法,請幷削其職。」上命該府拿覈。諫院申前啓,不允。特進官李益炡,請行進宴之禮,又請稽世宗朝舊禮,行養老之宴。仍進先朝圖畫丙戌進宴障子曰:「其時入參諸臣,今無一人在世者,惟聖上,獨享遐壽。宜有以遹追先烈,俯循群情也。」上終不許。

○淸衍郡主吉禮成。賞都監堂郞有差。

4月12日

○丁巳,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命湖南設漕船,如嶺南之例。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時天久旱,上深以穡事爲憂,大祭翌日,忽得甘霈,上曰:「此陟降攸賜也,予何敢自逸?」命駕南郊,臨省耕臺,詢農形於畿民。夕還宮,歷拜璿源殿,過淸衍郡主第。

4月13日

○戊午,上臨試文臣製述于景賢堂。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兪彦民爲承旨。

4月14日

○己未,上祗迎太廟望祭香于崇賢門,仍引見大臣備堂。

○初領議政洪鳳漢,以湖南儲置多虛留,請遣備郞摘奸,以崔益男爲文郞廳,奏遣之,至是復命,論虛留狀。且田米租相雜,幼弄多端,其中光州、南原、靈巖、潭陽、井邑五邑爲尤甚,上命竄五邑守令于海島。〈史臣曰:「儲置,乃國家所以備不虞者,而朝廷之欲爲摘發按治者,意在懲礪。然守令之稍有勢者,先聞郞官之來,預爲彌縫,其所親者,雖有犯,初不問,畢竟所塞責者,不過二三蔭武而止。徒貽廚傳之弊。有乖綜核之政,識者嘆之。」鳳漢請以惠廳錢,貿牟於湖沿,以備賑資。又請故相臣許頊,故判書尹暾,故河南君鄭崇祖,故判樞鄭光績賜謚之典,上幷可之。蓋其人在於百年之前,則雖應賜謚者,必待大臣筵稟而始許之者,乃故事也。然此人者,位雖崇顯,無甚表著,而只以後屬之顔私,輕請節惠之殊典,此豈所以闡幽潛而聳聽聞者哉?〉 ○以北漢改修築勞賞摠戎使具善復熟馬,董役者加一資。

○宗臣鶴林君焴上疏言:「我朝始祖司空公衣履之藏,在於全州乾止山,請加封築,因以崇奉。以寓追遠報本之誠,竊附冬至祭祖之義。」上以無隱嘉之,但以流傳,未詳原廟非禮,不許之。然肇慶廟之設,兆于此。

○以兪彦民爲承旨、李溵爲大司憲、李聖圭爲大司諫、李澤徵爲掌令、洪錀爲正言。

4月15日

○庚申,領議政洪鳳漢上箚,略曰:

「長城府使鄭景淳,移除光州牧使,而敗局理宜責成,準瓜旣許移擬,當仍其職。」上可之。

4月16日

○辛酉,上行夕講。

4月17日

○壬戌,上親試圓點儒生殿講于資政殿,命居首崔宗謙直赴殿試,餘皆給分,仍行夕講。

○領議政洪鳳漢奏曰:「北城主脈東北邊,有一空谷,地甚夷曠,樵採亂入,童濯無餘。今若置數十戶人家,可以捍衛都城,且有薄田如干頃,在於先蠶壇近處,使軍士食料者,居其地許耕其田,而減其稅,俾奠其生,則可有歸農之實效也。」上命圖形以陳。鳳漢以手指點,條奏之頗詳,上命御營廳,設倉募民,卽今之城北倉也。倉在城外,徒爲齎盜之所,而居民非樵利則無以聊生,仰哺倉儲,糜費反甚焉。

4月18日

○癸亥,以元義孫爲承旨。

○上夜御隆武堂,召見弘文提學徐命膺,編次人元仁孫,校正《御製讀書錄》。讀書錄者,蓋錄沖齡以後所講書次第也。又命校《年代考》,年代考者,蓋錄三皇以後至宋明諸君賢否治亂,而參以聖意評隲者也。上敎曰:「明年又將講《小學》,予將爲小學童子也。」因與論難古今而罷,夜漏己三下矣。

4月19日

○甲子,上御資政殿,行常參朝講。兵曹判書沈鏽請嚴邊將察訪解由之法,更申外方朝官存沒之報,上幷許之。諫院申前啓,不允。

○行晝夕講。

○以鄭運維爲承旨、李命植爲大司諫、邊得讓爲司諫、尹師國、尹弘烈爲正言、李宅鎭爲校理。

○持平韓後樂上疏,略曰:

「竊念優禮山野之賢,崇奬臺閣之風,卽我朝家法,而殿下之所當自勉者也。昨冬申暻之事,臣不欲追提,至於抄選諸臣,渾被嚴譴,臣誠不知聖意之攸在也。當時旣無見罪,往事所不追咎,而律同收司,事近遷怒,處分過中。有識同憂,而廷僚寥寥,未有一言。久後始有黃最彦之疏,遣辭之際,雖不無過戇,而以遐土踈逖之蹤,爲百僚忌諱之言,苟察其心則可奬,而不可罪也。乃者一疏纔入,天威遽震,絶塞竄逐,行色蒼黃。此豈聖朝之美事,而亦豈所以貽謨燕翼之道乎?臣屛伏僻鄕,事過始聞,自不覺中夜仰屋,而尙冀聖衷之旋悟也。到今輕勘者,幾及半年,遠配者亦過數月,譴罰旣行。天怒宜弛,而尙遲日月之更,久靳雷雨之澤,臣愚過慮,將恐林下讀書之士,相引深入,朝端掌言之官,相繼合默。其流之弊,必至於道學不明,謟諛成習,可不懼哉?」疏入,上震怒曰:「頃者尹勉憲之爲明欽陳救也,予果有赤心之敎,而後樂以翰林,聞命起拜曰,願學勉憲愛君之心云。予心常自謂曰,後樂感予之言,非負予者也。今覽其章,非學勉憲,乃學黨人者。已涉無嚴,況旣護申暻,又護最彦之趨附者,此正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者。已有口奏,尤何敢欺?給其章。」仍命刊其仕版。

4月20日

○乙丑,上御金商門,試文臣射,又命內官及訓錬院官,皆試射。

○大司憲李溵上疏請寢韓後樂刊版之命,上怒遞其職。

4月21日

○丙寅,上御興政堂,試文臣講,又試武臣講。敎曰:「文武幷用,長久之術也。今者此擧,非予樂爲也。小閒輒臥,臥則輒睡,射與講猶賢乎已,而於文武之臣,亦似有效也。」試講訖,左議政尹東度曰:「李溵之疏無他心,韓後樂亦非營護申暻者,至於黃㝡彦,則實非趨附之人。而聖敎至以《師卦》爲喩,竊恐踈逖之臣,由是而自阻也。」上曰:「趨附之敎果迫切,而其宥釋,未可輕議也。」

4月22日

○丁卯,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言備堂。領議政洪鳳漢曰:「敦寧都正,當以文臣擬差。而亦有已經正蔭官之當擬者,則銓官與亞堂,合席通擬,如前日蔭判決之古例。」上許之。鳳漢又曰:「宋明欽處分,實出懲創之意,霜雪雨露,莫非造化。願聖上,更加三思。」上曰:「此予苦心也。此心若解,何顔歸拜?天下讀書之士,豈獨一明欽而已乎?其勿復言。」鳳漢惶恐而退。

○諫院申前啓,不允。

4月23日

○戊辰,上行朝講。講《近思錄》太極圖說,講官李在恊陳文義,諸臣亦繼之。領經筵金相福進曰:「俄者聖上,以堯舜下敎於臣,心有戚戚者矣。堯舜之德,迄今千百載而稱焉。臣幸逢聖明之世,雖不敢曰殿下眞如堯舜,而以堯舜之道,望於殿下矣。御製《祖訓》,有勸崇儒一章,貽燕之謨,臣實欽仰。而今之以儒名者,擧皆被黜,不復有抄選,此豈以祖訓賜世孫之意?崇儒一事不可無也。」時相福奏語低微,上於句語之間,有聽瑩者,敎曰:「予雖不敢望堯舜,臣下告君之辭,則不當以豈敢望堯舜告之也。卿妄發矣。雖然不待卿奏,予業欲言之。昔孟武伯問孝,子曰:『無違。』丁酉之事,至今心隕。若非丁酉,豈有戊申?君臣之分,無所逃於天地之間。以予否德,乃至於此。朝鮮雖小,抄選之名,豈獨有宋明欽、洪啓能、申暻而已乎?李養源則見辱於李潭,崔載興則雖嗜酒好色,不害爲曾點之狂狷。異己者則斥之,附已者則進之,此已非公心。予又嘗致祭於尹拯,其時尹鳳九奏曰:『聖上以拯爲先正,而有致祭之擧乎?』云,此亦黨心也。今之世,若無此三人,則更無讀書之人乎?恨不使予早讀書,入於抄選之中也。昔漢高祖嫚儒生,而及見四皓則尊禮之。卿等若進眞箇抄選,則予當載之後車。今京鄕一脈相通,不復有眞箇山林。至於申暻,則以其外祖爲無黨也,故不得已一疏以自明。宋明欽則眞是好人,而爲人所衝動,三百赤芾之語,與金時粲勳戚滿朝之語,一串相貫矣。」相福曰:「殿下過疑抄選,抉摘文字,恐非聖德事也。」上甚怒曰:「卿欲使我爲山林而忘我孝乎?」相福曰:「昨日科場儒生勿枷之敎,擧皆欽仰。況以儒名而爲庶人之罰,古所未有者。恐爲聖德之累也。」上怒責之,相福趨出。儒臣請還寢之,上不許曰:「向也明欽之歸也,相福奏於予曰:『殿下初何爲召致山林』云?而今又縷縷請之,此必由於困於積謗,思蓋前愆之意也。此豈古大臣之道哉?」

○上命大司成徐命膺召入在泮儒生,面飭浮囂躁競之習。命王世孫侍坐,講《綱目》。問董伸舒之賢,對曰:「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此仲舒之所以爲賢也。」上稱善。

○上親製《近思錄》序文,弁于卷首。

4月24日

○己巳,上行晝講,講《近思錄》。命童蒙敎官,召入童蒙。親試古風,賞紙筆有差。

4月25日

○庚午,以韓光會爲大司憲、嚴璘爲大司諫、李在簡、姜潤爲修撰、李亨逵爲副修撰、沈鏽爲知經筵、南泰齊爲弘文提學、閔百興爲吏曹參議、金陽澤爲判義禁、免右議政金相福爲領府事。

○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左議政尹東度奏曰:「右相金相福,素無口辯,辭不達意,以至有妄發也。然以一言之錯,遽解其職,非所以待大臣之道也。」上不許。

○諫院申前啓不允。

○平安道有殺妻者,上以法雖難貸,情則可恕,貸以一律,竄于北塞,臺閣爭之,不得請。

4月26日

○辛未,上行晝講。命王世孫侍坐,講《無逸》。敎曰:「漢成帝臨朝如神,此亦如中宗之嚴恭寅畏者乎?」世孫對曰:「中宗則嚴而又敬,德之至也,成帝則外飾而已,此所以判異也。」上善其對。敎曰:「人謂世孫聲音,與我相類,而今世孫聲音,反愈於予。譬如草木方長者,其茂日進,向衰者其茂日減,此亦理也。」仍諭之曰:「恒誦《無逸》,儘爲有益,尋常誦之可也。」

○憲府申前啓,不允。

4月27日

○壬申,上御金商門,親試堂上武臣之射。

○憲府申前啓,不允。

4月28日

○癸酉,上御思賢閤,引見大臣備堂。領府事金相福,謝命入對,上敎曰:「往事勿說。古人有言,陛下桀紂主也,我朝曹植亦云,大妃宮中之一寡婦,殿下先王之一孤子者,亦無嚴矣。卿雖妄發,亦何傷也?」因慰諭之。

○憲府申前啓,不允。

○上親製《自醒錄》,命芸閣刊之。

4月29日

○甲戌,上祗迎太廟朔祭香于崇賢門。召入鄕軍及貢市人,問牟麥豐歉,弊瘼有無。時大雨翻盆,市人則曰,市直漸歇,貢人則曰,無一弊端云。

○行晝講。

五月

5月2日

○丙子,以具善復爲訓鍊大將。善復,善行之從弟,而迭主中權,時人榮之。

○以洪麟漢爲大司憲、鄭述祚爲司諫、任瑎、崔益男爲持平、權穎爲獻納、鄭象仁、宋濟魯爲正言、金致讓爲副應敎、徐命善爲副校理、南玄老爲修撰、趙曮爲禮曹參判、南有容爲藝文提學。

○上親傳端午各陵香于崇政殿月臺。

○上行晝講于資政殿,仍引見大臣備堂。以臺臣不備,竄司諫鄭述祚、正言鄭象仁于嶺沿,其餘不詣臺臺臣,命施以不敍之典。

○前星州牧使韓德一以臺論就拿,及是上覽爰辭,敎曰:「牙兵之挺刃於哨官者,在軍律雖當棍,不報于營,乃於元月初三,施刑至斃,三日卽元朝,宜有罪也。」命施違制私律。

○備局郞李崇祜摘奸嶺南倉穀,歸奏逋縮狀,咸陽、丹城、昆陽該守令,竝施竄配之律。

5月3日

○丁丑,上祗迎端午香于崇政殿月臺。

○以鄭汝稷爲摠戎使。

○下綸音,飭百工,蓋以耳目之喑啞,百隷之怠慢,紀綱之頹壞,時體之襲謬,聖心興慨,絲綸殆百餘言。因飭爲子弟,而以父兄貶考爲嫌者,施以禁錮之律,俾嚴殿最之法。

5月4日

○戊寅,上親傳寧陵忌辰香于崇政殿月臺。時適大雨彌日不止,上曰:「今日雨甚,可憂也。農夫之有積粟者,必不以爲憂,而予則其雨其晹,無非憂也。甚矣爲君之難也。」仍顧謂〈史臣曰:「願汝今年書大有年也。」〉

5月5日

○己卯,以黃仁儉爲吏曹判書、李顯祚爲司諫、李致中、任希孝爲正言、金致仁爲刑曹判書、具允鈺爲忠淸道觀察使。

○持平崔益男上疏,略曰:

「總揆之地,何等職任,而今日政府,乃有羈縻而爲伴食之堂,出沒而作養病之坊。望八吾君,動駕遠郊,而終不陪從於病,差行公之後,臺斥廟堂,謂莫誰何,而獨爲晏然於諸臣箚引之時,懷保顧戀,絲毫無補,此果臥閤論道之事業耶?義分廉隅,恐不當如是。未知聖明,奚取於其人,而若是優容哉?曩者大臣之筵席敷奏,實出於斷斷血忱,天鑑亦已俯燭,而一言未摡,遽然許副,臣愚死罪,竊以爲此與平日倚仗公忠之聖意,無已逕庭乎?臣於兩相,實無偏倚。而事係目下,臣安得不言也?」蓋伴食之斥,指左議政尹東度,而公忠之奬,指前右議政金相福也。又曰:

「前判書韓翼謩之弟敬謩無子而早歿,月前其妻又作故。而翼謩有子三人,不許立後,旣負慈母之遺托,不顧亡弟之絶嗣,誠不料八座卿月之列,乃有此薄行無識之事?宜施譴削之典。近日銓法不嚴,私意橫流,微官通籍,亦多濫雜,至以江上馬卒之子,乃廁典獄之初仕,官方淆亂,物情駭愕。宜汰其官,而該銓長金致仁亦宜譴罰也。臣於去四月初六日,行過湖西之公州,則其日卽泰陵忌辰齋日。而笙歌喧咽,妓舞狼藉,揆以分義,豈忍爲此?臣旣目擊,不敢掩蔽。該道臣尹東昇,判官趙載履,宜施譴削也。」又論翰林韓栐卑微不稱之狀,請命刊汰。疏入,上批曰:「言出相規,意在無隱,其雖過矣,深庸嘉之。噫!彼左揆,是誰之子?父子知遇,悃愊事我,豈忍自顧其身,不體其君乎?今者之斥,寔是情外。前右揆頃日免副,雖由於體君臣,有欠於敬大臣,方切自忸。韓翼謩雖莫知本事,爲重臣之道,其宜爲法受罪,罷其職。銓曹事,雖非其人之心,宜有警飭,特遞其職,參奉亦施刊汰之典。湖西事,旣非風聞,竝施譴削。韓栐地雖微矣,才果優也,何問其本?然其於小官,不必相持。亦依施,益以公心隨事相規,體予暮年懃懇之飭。」蓋優批也。益男爲人尖毒輕薄,自少出入娼家,交結駔儈,爲士夫所棄,冒訟山地,爲地主元景淳所杖,濫廁桂坊,爲臺官蔡緯夏所駁。前後行事,自知不容於世,附麗鄭羽良、洪鳳漢之家,夤緣密逕,至竊科第,及叨淸官,益肆跳踉,識者憂之。其疏中所論韓翼謩事,則翼謩以其子,許爲亡弟之後,有祭文及誌文可據也。湖西事則謂以目擊,而其日乃判官趙載履親忌也,擧樂非其時。而領議政洪鳳漢,奏其狀,其疏自歸爽實。卽此數事,而其他可推知也。其後庚寅,又上疏妄言,竟至杖死。

5月6日

○庚辰,上祗迎先農壇香于崇賢門。

○以兪彦述爲都承旨。

5月7日

○辛巳,憲府申前啓,不允。

5月8日

○壬午,以李翼元爲承旨。

5月9日

○癸未,上祗迎獻陵忌辰香于崇賢門。

○上引見大臣備堂。以金相福復拜右議政。相福罷官未及旬而重卜,纔逾日而卽謝。大臣進退,自有禮節,而近因上敎嚴急,斥退迫出,在於猝乍之頃,驅使殆如小官。而爲大臣者,亦未暇自重,國體私義,無復顧惜,尙何望格君心而式百僚乎?

○以洪麟漢爲吏曹參判、李重祜爲承旨。

○左議政尹東度,連箚辭職,上優批不許。

○因忠淸監司尹東昇啓論,忠州倉穀吏逋,多至四千石,上詢于大臣,以校理李性源爲按覈御史,往査之。

5月10日

○甲申,上行望拜禮于皇壇,以皇明太祖皇帝忌辰也。禮訖,召見京畿監司李景祜,詢農形。貸均廳錢八千緡,以補各驛之債。

5月11日

○乙酉,上行晝講。憲府〈持平任瑎。〉申前啓,不允。又啓:「翰圈多遺珠,取捨不公,請罷會圈諸臣。」上命拿問諸翰林,仍命改圈于都堂,瑎亦以挾雜,罷其職。諫院申前啓,不允。

○領議政洪鳳漢,以延原府院君李光庭有勳勞,故相臣李廷龜有文章相業,請錄用其奉祀孫,上幷許之。

○命王孫冠禮儀節,減王子一等,賓以正三品,贊以堂下正三品,章服不煩有司。

○以徐命臣爲承旨、李昌誼爲左參贊、鄭宲爲大提學。

5月12日

○丙戌,上行朝講。

○以朴昌潤、李聖圭爲承旨。

○持平崔益男上疏,論前吏判金致仁曰:「殿下所以眷注致仁者,豈不以故相之子,善繼家學,或有一半分報效?而致仁外若承述,內甚背馳,雖以日月之明,未盡燭其情狀。向來李溵之疏,在他人則雖或尤其疎率,在致仁則不當排擊,而長書燭告絶,屢月停望,抑何心?趙明鼎之優長文學,歷敡淸華,而只以家有舊嫌,顯言枳塞於當通之選。一握銓抦,取捨隨意,反欲全諱於協贊調劑之家計,隱然自占於言議峻極之別處,恢公守法,果安在哉?」批以動於浮囂,責勉之。領經筵洪鳳漢曰:「臣之心,卽致仁之心也,致仁之心,卽臣之心也。臣豈敢欺君父乎?致仁實無是心也。」上曰:「然也。益男始嘉其無隱,終乃動於浮囂,以私書謄諸章奏,其可罪也。」遂遞其職。

5月13日

○丁亥,上御景賢堂,親試翰圈人,取洪彬等五人。諫院〈獻納權穎。〉申前啓,不允。又啓:「捕校捕賊於泮村,而喧閙於聖廟至近之地。請罷捕將職。」上允之。

○景福衛將,得一石函於舊闕之傍以進。上取覽之,卽封胎於石函者,而石面刻以王子乙巳五月日寅時生。上命玉堂,考出譜略以奏。仍敎曰:「國初獻陵陵上四方石,大爲民弊,故聖祖親詣陵所,改以兩片石。《國朝陵誌》,古則以石,而予於丁丑以後,仰體列朝儉德。以磁代之。莫重之處猶然,況其次乎?藏胎之弊,予知熟矣。以古例爲難更也,今於舊闕,得藏胎石函,此中葉以後事也。前已封胎者,今無論,自今藏胎,必於御苑潔淨處,以陶缸埋之,以此載于儀曹。」遂爲定式。

5月14日

○戊子,上祗迎太廟望祭香于崇賢門,仍御金商門,行朝參。擢鄭弘淳、朴相德資憲階。以朝著乏人,領議政洪鳳漢奏其可登庸也。

○以李重祜、李潭爲承旨、李崇祜、金容爲持平、黃景源爲藝文提學、南泰齊爲知經筵。

5月15日

○己丑,上行晝講。講訖,問侍臣曰:「近有年老而沈滯者乎?」承旨李潭曰:「有玄光宇矣。」上特擢光宇工曹參議,潭曰:「此天地無私之德也。」諫院申前啓,不允。

5月16日

○庚寅,上御景賢堂,行常參,仍行朝講。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李德海爲承旨。

○以李碩載爲湖西暗行御史。先是崔益男以備郞,査檢儲置米于湖南,行過湖西,濫騎驛馬,又用棍多違法事。成歡察訪李益普,以其狀上聞,上或慮其爽實,遣御史審察之。碩載歸奏其濫騎狀,上曰:「益男以少年文官,多銳氣,棍治驛卒以立威。故驛卒誣以濫騎爲逞憾計,不足罪也。」只罷益男職。益男以新進,方有寵,而濫騎之法則遂漸弛矣。

5月17日

○辛卯,上行晝講。仍命駕南郊躬審田野。是時大雨彌日,畿伯啓雨澤,至曰雨勢翻盆,上曰:「小旱則稱枯損,小雨則曰翻盆,爲秋後災結濫報之計,其情可惡也。」遂飭諸道,自是諱災之風益盛,水旱之報漸罕矣。

○諫院申前啓,不允。

5月18日

○壬辰,上引見大臣備堂。上曰:「時雨時暘,每慮爲災,一念憧憧。而向因畿伯雨澤之啓,至於躬審田野。古人水旱之奏,亦誠也。非誠則何以格天也?畿內三十六邑,混稱翻盆,至於仁川一邑,則曰千兵萬馬,一時俱至,風力所壓,無物不摧者,謾君忽民大矣。其罷該府使崔景興職。」

○諫院申前啓,不允。

○太學諸生,以捕校入泮,至於捲堂,上召見諸生面諭之,諸生卽日還入。

5月19日

○癸巳,以久雨命行禜祭。

○諫院申前啓,不允。

○持平金容上疏,陳其父篤老狀,請歸養,上許之。

5月20日

○甲午,上追思李瀞自剄北闕事,敎曰:「瀞乃古之蓋寬饒也。人皆有李瀞之心,則何憂其不忠也?」問其存沒,特除五衛將。仍親製綸音,戒浮囂飭躁競,勉之以同寅協恭,以飭群工。

○吏曹參判洪麟漢,以其兄鳳漢,方在首相,弟兄互據廊廟銓地,爲不自安,固辭不膺命。右議政金相福引故相臣鄭太和爲首相,而其弟致和爲吏判,李健命爲大臣,而其兄觀命爲吏判之古例,且盛陳麟漢居銓有政事,材不宜曲循,請勉出之,上許之。麟漢卽出仕。

5月21日

○乙未,以元景濂陞嘉善爲北兵使,旋移喬桐水使,領議政洪鳳漢奏景濂治郡有聲績,且有文武才故也。鳳漢又以李思觀有將才,擬薦之。

○上親祭垂恩廟祭文,命承旨洪樂仁往祭之。是日乃思悼世子忌辰也。

○以金相翊、洪樂純爲承旨。

5月22日

○丙申,行晝夕講。

○憲府申前啓,不允。

5月23日

○丁酉,上祗迎健元陵忌辰香于崇賢門。

5月24日

○戊戌,上祗迎禜祭香于崇賢門,命王世孫同爲祗迎。敎曰:「昔唐宗觀刈御苑,有遇物之誨,而周公《七月篇》,亦欲使成王,知稼穡艱難。今予命世孫行之者,亦重民農之意也。」仍引見大臣備堂于景賢堂。忠州御史李性源,覈吏逋歸奏,其犯者爲十一人,而所逋多至數千斛。上竝命貸其死,散配于嶺沿,其所逋欠,念其徵族之苦,竝施蠲減之典。臺臣以國法不可貸,啓論而終不允。

5月25日

○己亥,上召見大臣備堂,命王世孫侍坐。上曰:「今年乙酉,卽我聖祖復都漢陽之歲。而昨日忠州吏處分,亦仰體獻陵遺志也。忠州奸吏,盜食國穀,當施一律,而予則曰此亦祖宗所遺之民也,心甚惻怛,故特貸一死,而六千斛逋欠,亦已蠲減。諸臣則曰王法不可屈,國儲不可縮,汝意以爲如何?」世孫對曰:「十數官吏之傅生,實出好生之德。而徵捧舊逋,害及隣族,臣以爲蠲減可也。」上曰:「昔魯君欲加賦,而孔門弟子,以百姓足,君誰與不足?反欲薄斂,其意何也?」世孫對曰:「民依於國,國依於民故也。」上曰:「爾祖雖日不暇給,民生猶困,何以則可使富民也?」世孫對曰:「君仁而愛民,則民可使富也。」上曰:「愛民之道,如之何則可也?」世孫對曰:「應役之外,不爲無益之事,是乃使民以時之義也。」上稱善。是日命盡減諸路舊逋,敎曰:「以予之衰,爲此酬應,此乃唐宗所云『吾瘦而天下必肥者』也。」

○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特賜靈光郡守李聖檍、羅州牧使李思觀璽書表裏之典,以道臣沈履之以治最褒聞也。

○以金致讓爲豐德御史,査整軍伍。先是領議政洪鳳漢以豐德一府,介於兩都之間,軍卒避役者,投屬兩都,爲弊多端,致讓之父尙魯,前以繡衣,刷還逃卒,至今賴之,宜更遣御史,上以致讓乃尙魯之子,命往刷之。

5月26日

○庚子,上行晝講。敎曰:「近來文體大異,務爲新奇欲衒考官之眼,此時體也。自今其嚴禁之。」因召衛士,講兵書,設陣圖,賜弓矢有差。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李蓍建爲司諫。

○獻納權穎上疏,略曰:

「頃日漣仁兩倅特罷時,傳敎中外,頗有訝惑。夫風雨災祥,咫尺之間,或有不同。若以京城責外方之皆同,則此後水旱之奏,不能擧其實矣。明主欲聞災異,不欲聞祥瑞。若以守令之報災,疑其有預頉之意,則後雖有備無之災,必不敢盡其辭矣。人君居九重之中,言動之作於身者甚大。今殿下所以處分兩倅者,不過以其言災過實,有欠誠意。而傳敎一播,臣恐有誤認聖意,論災之事,慮其或過,而反有不及之弊,則害之及於民者不少矣。」上嘉納,特敍兩倅之罪罷者。

○掌令李澤徵上疏,略曰:

「朝家用刑用律,自有典章。沈廷最、尹熙復之屢干天聽,務快其心者,雖出於爲先之情,安得無駭妄之罪?而其本則不過私家一山訟,付之有司足矣。顧何必臨門訊刑,有若鞫囚爲哉?三南儲置米之最初設施,法意甚重。旣已分遣備郞,摘發逋欠,則其在懲勸之道,何所顧惜?而竊念罪有輕重,情有眚怙,付之該府,區別議讞,罪或犯贓,則雖用烹阿之典,亦無不可。又何必特敎分配,屛諸遐裔乎?此等處分,恐非垂裕貽燕之謨。而按法司直之臣,無一人爭難者,臣實爲朝廷惜之。盈德縣令李明吾,入侍筵席,以戴笠躬耕之說,自衒陳達,至蒙陞敍之典陋矣。此何言也?假使明吾眞有是事,登諸道臣之褒,則或非異事,而渠何敢猥自伐於至尊之前乎?臣恐自玆以往,把鋤耘田之說,亦必繼發於前席,此亦要譽衒能之一端也。臣謂明吾陞敍之命,亟爲還收,使之知愧警惕焉。」上不納,只寢李明吾陞敍之命。

5月27日

○辛丑,上親受籍田刈麥于資政殿。仍行夕講。諫院〈獻納權穎。〉申前啓,不允。又啓:「《近思錄》,爲聖人之全體大用。今講是書,宜以廓然大公,物來順應之道,加勉聖學。」上嘉納之。憲府申前啓,不允。

5月28日

○壬寅,上行晝講。

○黃海道大水,民戶漂流。

5月29日

○癸卯,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請宣、仁朝重臣故贊成李尙毅及其子志完,故參贊金瓚贈謚之典,上許之。

○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鄭宲爲大司憲、池應龍爲掌令、金鈍爲持平、鄭弘淳爲知經筵。

○濟州饑,命給賑穀三千石,招見耽羅民持狀啓入京者,慰諭之。

5月30日

○甲辰,行晝講。

○諫院申前啓,不允。

○大司成徐命膺上疏,言館學宿弊,凡六條,請貸均廳之錢,以供養士之需,上不許。

○知中樞洪啓禧上疏,引宋明諸臣年未至而致仕之例,乞致仕,上不許。

○藝文提學黃景源上疏辭職。景源久枳淸途,至是復擬館銜,陳疏例讓,上不許。景源曾爲國子長,遭金養心課試不公之斥,及是諉以年久而厭然復冒於文任,時議譏之。

六月

6月2日

○丙午,上行晝講。知經筵洪啓禧,更申乞退之請,筵奏甚懇,上不許。

○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尹東昇爲承旨。

○掌令李萬恢上疏,略陳民瘼,且及田政踏驗之宜審,災頉之從實,徵逋之貽害,代捧之爲弊,上命廟堂嚴飭之。

6月3日

○丁未,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上取覽仁廟《癸亥日記》,命完平府院君李元翼,完城府院君崔鳴吉,完豐府院君李曙奉祀孫錄用。

○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金華鎭爲承旨、蔡緯夏爲掌令、徐浩修爲持平、李溵爲同經筵。

○咸鏡道安邊、咸興有蝗,命設酺祭,敎曰:「昔唐宗有呑蝗事,此雖假仁借義,其心若不誠,則蝗雖呑,豈下咽也。其心則乃爲民也。」

6月4日

○戊申,上行晝夕講。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免左議政尹東度,東度以崔益男疏斥,屛郊辭職,疏凡六上,始許免,付西樞。

6月5日

○己酉,上御資政殿,行常參,仍行朝講。因漢城判尹朴相德所奏,命申舊闕偸斫之禁,又禁後苑取土之弊。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6月6日

○庚戌,上駕詣昌德宮,拜璿源殿,以肅宗大王忌辰,在壬子也。

6月7日

○辛亥,上齋居于眞殿齋室,親傳香祝于仁政殿月臺。以大祝尹承烈,脫公服揮扇於典祀廳,命配承烈于金浦郡。

○以元義孫爲承旨。

6月8日

○壬子,還宮,歷拜毓祥宮。

○以玄光宇爲承旨。

6月9日

○癸丑,兪彦國爲都承旨。

6月10日

○甲寅,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6月11日

○乙卯,上行朝講。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持平徐浩修。〉申前啓,不允。又啓:「優容臺閣,風勵讜直,卽聖世之美事。前後以言獲罪之人,幾皆蒙宥。而獨黃最彦,白首荒塞,尙未放還,此豈大聖人涵育扶植之意哉?請還寢最彦免爲庶人之命。上以不顧其君之苦心,以乃祖乃父之子,爲此負國之擧,怒責之,命遞其職。大司諫嚴璘,玉堂朴師海、南玄老等又申救浩修,上尤激怒,始命刊版,又命竄浩修于海南,玄老于安城,璘與師海,施告身三等之律。蓋浩修之被罪也,師海先救之,語未畢,玄老又挺身言之,上獨其爭先營護狀,有是命。時上方憂臺閣之媕婀,董飭臣工,而諫官言事,少有觸諱,則嚴敎荐降,竄逐繼之。而又以不能敎子,罷浩修之父命膺、玄老之父泰齊職,處分轉激,朝野憂歎。又命臺閣,卽停最彦還寢之啓,執義朴志源出而停之。

○特除李仁倍爲承旨、以韓光會爲大司憲、朴志源爲執義、徐秉德爲掌令、權以綱爲持平、洪鑰、李益烍爲正言、閔百興爲江原道觀察使、鄭尙淳爲吏曹參議。特擢應敎金致讓爲同副承旨、元仁孫爲吏曹參判。

○上憂朝廷等分不明,而公會第次相雜,勉飭群工,務祛時體,卿宰之見大僚者,嚴其禮數,以復古規,蓋大臣適又因事陳白故也。領議政洪鳳漢,又以筵體不嚴,諸臣出入,全欠敬謹,請飭之。

○以鄭尙淳爲承旨,洪樂命爲吏曹參議。

○永禧殿殿庭檜木,爲雷所傷,命行慰安祭。

6月12日

○丙辰,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金致讓爲承旨。

6月13日

○丁巳,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以朔試射懸頉,罷文臣有實職者十四人。諫院申前啓,不允。

○親製祭文,致祭于延齡君。

6月14日

○戊午,上祗迎太廟望祭香于崇政殿庭。仍御藝文館,敎曰:「此庚子居廬之所也。望八臨御,予懷一倍。」仍命入侍兼史陞敍,吏隷賞米布。

6月15日

○己未,上行晝講。

○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以政院捧入臺臣强引之避嫌,竝遞在院承旨。以尹得養爲都承旨、李翼元、洪準海、洪樂純爲承旨、擢前應敎朴盛源爲同副承旨。

6月16日

○庚申,上御景賢堂,親試儒生殿講,命居首幼學李敏佐直赴殿試,餘皆給分。又行吏文製述,以居首前主簿南玉有文才,特命調用右職。

6月17日

○辛酉,上行晝講。

○諫院申前啓,不允。

○江原監司成天柱,褒啓道內守令之殖利防民役者,上曰:「褒擧良吏,道臣責也。殖利防役,歉歲猶苟,況恒年乎?此乃聚斂之臣也,非褒聞者。」問備該道臣。

○特旨以閔弘烈、李性遂爲校理。弘烈,百祥之子,性遂宗臣遠裔也。

6月18日

○壬戌,上親試漢學文臣于景賢堂。以具㢞善讀,命陞六,以知中樞洪啓禧,曉解漢語,特差譯院提擧,領議政洪鳳漢所薦也。鳳漢又薦李鳳煥、南玉、成大中爲庶流中人才,請次第調用,上允之。

○諫院申前啓,不允。

6月19日

○癸亥,上御興政堂,行晝講。參贊官洪準海,新解安州牧使,上問安州戶口多少,準海曰:「戶口比前漸減矣。」上曰:「近日守令,以冒增戶口爲功,而承旨獨以實對,可推其行實政也。」特命賜馬。仍飭京兆,更申漏戶及冒增之弊。

6月20日

○甲子,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以新除玉堂閔弘烈、李性遂不膺命,黜補江華濟物、德津兩鎭萬戶。戶曹判書金尙喆以病免,以鄭弘淳代之。領議政洪鳳漢,奏弘淳有綜理才故也。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宋瑩中爲承旨、南泰會爲大司憲、李基敬爲大司諫、李憲默爲執義、安杓爲司諫、李行源爲掌令、宋鍈爲持平、具㢞爲正言、黃景源爲弘文提學、金魯鎭爲副應敎、金載順爲修撰。

6月21日

○乙丑,上親試宗臣,講漢學,講于興政堂。

○憲府申前啓,不允。

○命王孫冠禮時幣帛之爲十匹者,減其半,諸執事亦比前減等。

6月23日

○丁卯,上親臨都政,以金相翊爲廣州府尹、李邦曄爲北兵使、李邦綏爲南兵使、徐志修爲藝文提學、韓翼謩爲判義禁、具庠爲修撰、順義君烜爲冬至正使、金善行爲副使、洪檍爲書狀官、吏曹判書黃仁儉、兵曹判書沈鏽政也。

6月24日

○戊辰,上引見大臣備堂。以日熱,命放輕囚。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6月25日

○己巳,行恩彦君、恩信君兩王孫冠禮,命翌朝謝恩。

○以李國賢爲北兵使、元景濂爲京畿水使。

○上行晝講。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6月26日

○庚午,上御景賢堂,命童蒙敎官,率入童蒙。仍命王世孫侍坐,講《周官篇》。問曰:「祿不期侈,何義也?」世孫對曰:「有祿則易侈也。」上曰:「汝能不侈乎?」對曰:「敢不戒侈也?」上顧謂史官曰:「汝以某月某日問答,書之史冊,以爲他日左契也。」仍命童蒙,講其所講而退。

○黃海道蝗,命設酺祭。

6月27日

○辛未,上祗迎穆陵忌辰香于崇賢門,召入上番軍,問農形。都政諸守令之辭陞者,面飭以遣。

6月28日

○壬申,上祗迎懿陵忌辰香于崇政殿月臺。

6月29日

○癸酉,上祗迎宗廟朔祭香于崇賢門。

○上引見大臣備堂。

○關西湖南有水災,民多渰死者,命施恤典。

○親臨尙方,書揭御製于院壁。尙方卽古承文院,而爲宗班問安廳。上在潛邸時,辛卯初行問安于是廳,故感舊而識之。

〈英宗至行純德英謨毅烈章義弘倫光仁敦禧體天建極聖功神化大成廣運開泰基永堯明舜哲乾健坤寧翼文宣武熙敬顯孝大王實錄卷之百五〉

秋七月

7月1日

○朔甲戌,上行晝講。

○憲府申前啓,不允。

7月2日

○乙亥,上召見藥院諸臣。命以通禮院假引儀十二窠中,分排中庶,參半均差爲定式,違者施該銓官告身之律。蓋鴻臚以唱技取才,而公不勝私,輒爲勢力所奪,中人之居其職者僅一人,上慮有遺珠之歎,有是命。

○以晋州營將洪雨輔,濫棍殺人,命配于其地,因道臣狀論也。

○領議政洪鳳漢曰:「文蔭武應贈謚者,非經亞尹參判,則法不當論,而完春君李遂良,乃戊申帶礪勳臣也,宜有議謚之典矣。」上許之。

○以金致仁拜右議政。時議政有闕,上命卜相,大臣以金致仁、徐志修薦入,於是以致仁爲右議政。致仁、志修,卽內外從兄弟,致仁三世五相,志修尋又拜相,亦三世登台府,國朝所罕有也。

○以前大提學南有容,十年在文衡,前參議李最中,沈屈下僚,洪鳳漢陳白之,命擢有容爲知中樞,最中爲同義禁。

7月3日

○丙子,上行晝夕講,講《近思錄》《西銘章》,至『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上曰:「予於群臣,無物我愛憎之心,然至於顚連無告者,尤可矜也。分遣宣傳官,往視鍾街流丐,問其居住,欲歸其土者,令惠廳給糧以遣。」

○憲府申前啓,不允。

7月4日

○丁丑,上御景賢堂,親試圖點儒生殿講,又行製述,命居首進士李東郁,直赴殿試,餘皆給分,嶺南儒生具性玉,相當職調用。性玉曾於駕臨太學時,以齋生有奏,對語頗摡聖心故也。上追念故大提學吳瑗李匡德之爲人,命贈職議謚,蓋曾經文衡,則雖非正卿,贈謚乃古例也。

○以金應淳爲承旨。

7月7日

○庚辰,上御景賢堂,親行翰林追召試,取李謙彬洪彦喆二人。

○吏曹判書黃仁儉,過大政,力辭不膺,上罷其職。以徐志修代之。以洪象漢爲禮曹判書。

7月8日

○辛巳,上具冕服,行秋展謁于太廟,又歷拜璿源殿,夕還宮。

7月9日

○壬午,上引見大臣備堂,擢前判書李昌壽爲判義禁府事。

7月10日

○癸未,引見大臣備堂。

○以李命植爲承旨。

7月11日

○甲申,上詢于大臣禮堂,特贈暎嬪李氏謚義烈,親製敎書祭文,駕臨于本宮,行宣謚之禮,惠嬪宮王世孫,亦隨詣。夕還宮。

○兵曹判書沈鏽以病免,以具允明代之。

7月12日

○乙酉,上行晝講,仍親行三揀擇,定和吉翁主婚禮于護軍具顯謙之子敏和,尉號曰綾城。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成天柱爲大司諫。

7月13日

○丙戌,以李翼元爲承旨。

7月14日

○丁亥,上祇迎太廟望祭香于崇政殿庭。

○上行晝講,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請禁倭譯竣事後逗遛不歸之習,戶曹判書鄭弘淳,請杜餉廳稅穀愆期不納之弊,上竝命嚴飭。

○忠淸道臣具允鈺,以本營債弊上聞,上曰:「曾於西閫,效溤驩故事,於統營亦然,豈獨於湖西而不行一視之政乎?其令竝蠲減萬五千錢貨,毋貽衆民之冤也。」

○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持平兪恒柱。〉申前啓,不允。又啓,請承文正字金文鐸削職,上允之。文鐸卽湖南人,而以先生受新進回刺也,始操持之後,使其傔受賂而乃許之,有是請。

○以尹東昇爲承旨。

7月15日

○戊子,夜,月蝕,有星出胃星之下,入南方,色赤。

7月17日

○庚寅,上御資政殿,親試三館文臣製述,居首李克生、李思祚等,施賜馬之典。

○諫院申前啓,不允。

○命槐院官金東稷,以芸閣施之,削靈光前郡守尹一復職。東稷之試講也,上問其四祖有顯官與否,東稷對以其六代祖,效節於壬辰倭亂,故主倅尹一復,刊出臣家守城錄矣,上厲聲曰:「此爲日後書院地也。一復必欲配其父志述於四賢祠乎?此等事,若不嚴處,是仰負陟降也。」仍命外方,非文集而私刊者嚴禁,又令道臣削守城錄板本,分館時參圈槐院博士趙武範,亦削其職。

○掌令徐秉德上疏,略曰:

「七情之中,惟怒最甚,古之君子,莫不以是爲戒,況於人君乎?殿下凡於事務接應之際,間有聲色之過中,政令施措之間,或欠氣像之和平,不但有妨於不踰矩之聖德而已。威怒太遽,絲綸失平,雖有樂聞之誠,未聞犯顔之言。願殿下簡其辭令,致其中和,深體不大聲以色之義,量才久任,法祖宗之美制,克詰戎兵,追周王之遠猷焉。」批曰:「望八暮年,料表復政,而因予訑訑,蹇諤之言無聞。噫!舊風未悛,兩司日雖詣臺,不過勝傳度日,臺章沓至公車,不過請由撕捱,甚至於遂巡爲能事,謀免爲高致,昨除命而今旋遞,昨詣臺而今違牌,以此度日。此非諸臣之過,實予之過,心常自恧。今覽爾章逐條以陳,於予藥石。奚徒錢中錚錚?其中雖有不諒乎予心者,方切自勉,予當猛省于中。而至於不大聲以色,致中和三字,讀未半,不覺靦然。此聖人之極工也,予雖涼德,自期豈淺?而十次講《中庸》,書自我自未能實踐,此奚徒欺心哉?亦切愧恧焉。所引本朝故事,尤不覺悚然瞿然。以今日復一日之心氣益薾,可不惕然而自惺焉?所引立政事言涉切實,其雖荐饑之餘,其不命停?意蓋此也,而此亦應文,可勝歎哉?依請其當講確。爾其勿辭察職。」

○右議政金致仁,三上疏力辭,上手書賜批,遺承旨敦召,致仁始承命。

7月20日

○癸巳,上引見大臣備堂。右議政金致仁,初筵入對,陳保嗇聖躬,務盡謙德,容受直言,崇奬儒術,撙節財用之道,上幷優納之。敎曰:「今世讀書之士,安得如古曺植者類?但恨無其人也。」

○以湖西營減債之後,營樣殘薄,道臣狀請區劃藥物,上詢于備堂,劃二萬斛,俾取耗支用,又命運湖南穀二千斛于耽羅,以賑饑民。

○諫院申前啓,不允。

7月21日

○甲午,上行望拜禮于崇政殿庭,以神宗皇帝忌辰也。

○吏曹判書徐志修以病免,以朴相德代之。以沈鏽爲大司憲、李堉爲司諫、洪應輔爲掌令、李命勳、李永中爲正言、李最中爲禮曹判書。

○以秋雨傷稼,命行禜祭。

○以前校理尹蓍東,特擢爲濟州牧使,面飭以遣。以耽羅麥凶,島民告飢,而時牧使柳鎭夏昏劣不能事事也。親製諭島民書,使新牧宣諭,蓋體列朝之盛德,軫一島之飢荒,俾得安集懷綏之聖意也。

○上親傳禜祭香于崇政殿月臺,以潦雨爲災,減三日膳。

○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7月23日

○丙申,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7月24日

○丁酉,漢城判尹沈星鎭以老病免,以李昌壽代之。

○上覽《宋史》,敎筵臣曰:「昔宋英宗自邸入承也,行李蕭然,惟書數廚,而謹守吾舍之言,其亦賢矣。此予所以有曠世之感者也。」

○上與世孫,將行謁陵之禮,以旗軍洗馬已行,召入太僕堂郞宣饌,仍親書志喜二字,幷以小識刊揭于太僕。

○以鄭煥猷爲掌令、李致中爲持平。

7月26日

○己亥,憲府申前啓,不允。

7月29日

○壬寅,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八月

8月1日

○朔甲辰,上祗謁明陵,王世孫隨之。上具戎服乘馬詣齋室,改具黲袍,奉審行祭如儀,夕還宮。

○以宣傳官任逅馬驚,攔過駕前,罷其職,竄于北靑。以李潤成爲禁衛大將。

○上以世孫隨駕,爲國朝四百年初有之慶,甚喜之。御製四句曰:「祖孫同謁,豈聞往牒?隨事靡抑,其懷益切。」命諸臣賡進之。

8月2日

○乙巳,上行晝講。召見畿伯及各務差員,詢邑弊民瘼,幷令廟堂,稟施之。

○前判書金相奭卒。相奭素以恬約稱。位崇班入耆社,及是卒。上以丁丑仁元王后違豫時,相奭以副提調,有藥院嘗藥勞,追思之,命該曹,施賻如例。

8月4日

○丁未,上引見大臣備堂。

8月5日

○戊申,以李最中爲大司憲、元仁孫爲大司諫、李碩載爲執義、李迪輔爲掌令、任希曾爲持平、洪樂仁爲副提學。

○上御金商門,行朝參。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上行夕講。諸臣請誕辰陳賀,不許。

○命配白川郡守洪益弼于白川。應敎李在恊、校理金龜柱等,以益弼因一微物,詆斥玉堂無餘地,筵白之,至有是命。前是瀛館養鶴,每求之海西邑,玉堂又移關索之,益弼以牌旨投邸人曰:『玉堂未嘗爲啓沃之策,而反以微禽玩物,貽外邑之弊』云,益弼之譏斥經幄,固失外邑之體,而乃於朝參大朝會,無他建白,只以此爲逞憾之地,則大損論思之責矣。持平兪恒柱疏救益弼曰:「守令陞黜,當觀治績,不可以言語薄過,遽罪之也。儒臣之請罪,本出一微禽,而以此至於竄配,尤豈不過中乎?」上以營護益弼,怒斥之。

○刑曹判書黃仁儉,以進士李璡者,詬辱宰臣兪最基,請推治,上以雖是庶類,旣登司馬,士可殺,不可辱,不必刑訊,命配于三水,今後登司馬者,雖配勿刑,載之受敎。

○以李最中爲都承旨。

○平安道義州,雨雹大如斗。

8月6日

○己酉,上駕幸追慕洞,奉審碑閣,歷臨餘慶坊私第。洞卽仁顯王后誕降舊基,坊乃淑嬪崔氏降生舊第也。召見閔弘烈、趙榮進等,榮進卽故判書閔鎭厚外孫也。上曰:「先正宋浚吉,卽聖后外祖,而宋明欽亦先正之孫也,方在罪謫,宜宥之。」始命蕩滌旋寢之。上問榮進曰:「昔日有內賜玉簪,而在弘烈家,卿知之乎?」榮進曰:「果有之矣。」又敎曰:「聖母所御之房,亦知之乎?」榮進曰:「聞於臣之老姉矣。」上雖頷之,人多以榮進臆對徼恩,譏之。

○以李吉輔爲大司憲、李之億爲判尹、申暐爲禮曹參判、特擢徐志修爲判義禁。

○平安道義州,大風折木飛石。

○上召見西學居齋儒生,命誦《周易》,施賞有差。

○上親製百行源,命刊進之。蓋備述爲人子竭力事親之道,凡數千言,聖心追慕而作也。

8月7日

○庚戌,上行晝講。憲府申前啓,不允。

○以金魯鎭爲副應敎。

8月8日

○辛亥,時有一宮人躁暴者,投井而死,上甚惻然之,命施恤典,遂放宮女三十人,敎曰:「唐宗之放宮女爲三千,而予則爲三十矣。昔年毁慈壽宮材,建丕闡堂,列朝之盛德可法也。」仍命宮女之率其親屬,留養宮中者,幷令摘發放逐,以淸禁中。

8月10日

○癸丑,以李性遂爲執義、趙㻐爲持平、李在簡爲獻納。

○上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奏曰:「備局班經筵班,或値外任幷入之時,則以其品數,每多座次失序之弊。此後則分內外之別,嚴階級之序,無至相雜。」上可之。

○諫院申前啓,不允。

8月11日

○甲寅,行晝講。

8月13日

○丙辰,上祇迎貞陵忌辰香祝于崇賢門。

8月14日

○丁巳,上祇迎明陵忌辰香祝于崇政殿庭。

8月15日

○戊午,上詣昌德宮,拜濬源殿,仍詣太廟,具冕服行展謁禮。世孫嬪始行廟見禮,嬪宮加首飾具禮服,乘輦以出,至廟東門外。守則跪,贊請降輿,嬪宮降輿,守閨前引,由東夾門入,就拜位北向立,尙宮導殿下,就立位西向立。典贊唱鞠躬四拜興平身,嬪宮鞠躬四拜興平身訖,尙宮導殿下還小次,守閨引嬪宮,還出東門外,守則跪,贊請乘輿,嬪宮乘輿。還次永寧殿,亦如之,仍詣毓祥宮。上曰:「此禮,卽辛丑故左相李健命所定,自貞聖始行之矣。」

8月16日

○己未,雷電。

○上引見大臣備堂。司直沈鏽奏曰:「濬川之後,以木編結者,隨築隨毁,終莫如石築之爲完固也。」上以糜費難之,而後遂有石築之役。

○上以前參判韓德弼,有漢良吏之風,惜其沈滯,命銓曹調用。

8月17日

○庚申,上祗迎顯宗大王忌辰香祝于崇政殿庭。

○上召入禁軍,敎曰:「七百禁旅之設,有以仰先朝日暮途遠之盛意,而中途崩殂,實爲志士之齎恨。禁旅節目則故重臣朴文秀所撰成者,而爲國設施,其勤實可見也。」仍飭該曹,遵而勿失。

○命王世孫侍坐,問《書經》文義,命繼講《詩傳》。敎曰:「世孫年未弱冠,已通四書二經,不亦嘉乎?」

8月18日

○辛酉,上引見大臣備堂。特擢應敎李在恊爲同副承旨。上命承旨洪樂純,讀辛丑日記,至逆輝凶疏,上曰:「此專出於偏黨之心,終至爲亂逆,今日臣子,不體予四十年苦心,則亦一鳳輝也。」

○命此後動駕時,尙瑞院寶單子中昭信寶,更稱以德寶。

8月19日

○壬戌,上以乙酉孝廟建儲之年重回也,親試京外士于崇政殿庭,依庭謁科例,命除講。取李顯永、金致九等幷賜第。

○以趙榮進爲都承旨。

8月21日

○甲子,上召見守令之以差員來者,問農形,面飭以遣。

8月22日

○乙丑,上命前校理洪檍爲兵曹反庫御史,擇其在庫腐傷之木,出付訓局,以補中旬賞格之資。

8月23日

○丙寅,上引見大臣備堂。憲府申前啓,不允。

○以李溵爲吏曹參判、權噵爲吏曹參議、兪漢蕭爲大司諫、李憲默爲司諫、洪秀輔爲獻納、任珹爲掌令、尹師國爲持平、李溎爲正言、李商芝爲應敎、洪檍爲副修撰。

○上命玉堂金龜柱、具庠等,撰成《文廟享祀錄》,親製序文,弁于首,命錄崇節祠四賢於卷末。

8月24日

○丁卯,上祗迎懿陵忌辰香祝于崇賢門。

8月25日

○戊辰,上召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請禁軍門負債人,充軍督捧之弊,命蠲其債而禁其弊。

8月26日

○己巳,上以祛黨心滌浮囂爲文,以諭諸臣。

8月27日

○庚午,上行晝講。諫院申前啓,不允。

8月28日

○辛未,上行晝講。憲府申前啓,不允。

○上詣靈壽閣,行展拜禮,王世孫亦隨之。世孫先進壽酌,命諸耆臣,以次進酌。領議政洪鳳漢執酌獻壽曰:「德配先聖,功光烈祖。小臣獻酌,南山之壽。」諸宗臣亦以次進酌。上以奉朝賀兪拓基、前判書李泰和、知事朴致和,皆逮事肅廟,官其子。歷拜毓祥宮,夕還宮。命賜士庶年九十八十者帛肉,及入直鄕軍襦衣。

8月29日

○壬申,雷動,電光。

○上御興泰門,招見耆老民人,賜米以遣。上又引見大臣備堂。諸臣請行賀儀,上不許。宗臣綾昌君橚等,率諸宗上疏,固請進宴,亦不許。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8月30日

○癸酉,雷電。

○上祗迎太廟朔祭香于崇政殿庭,仍行晝講。

○領議政洪鳳漢等,率二品諸宰,詣賓廳,陳啓請行誕辰賀禮,上幷命入侍,敎曰:「誕辰則何心稱賀?決不可受。而甲辰今月三十日,卽予登極之日也,年雖不同,日則相符,以此日稱賀,亦足伸卿等之情禮也。」諸臣頓首稱謝。上命於初一日設賀,外方物饍置之,只令封箋,徒流者竝施宥赦,告廟頒敎依例擧行。

○特拜前佐郞沈翼雲爲持平。翼雲有釁累,屢勤調用之命,而銓曹未敢遽擬。至是特除,識者憂歎。

○全羅道暗行御史金載順復命。上以全羅右水使李泓褒啓虞候也,有徇私不公之罪,命拿處。

九月

9月1日

○朔甲戌,上御崇政殿受群臣賀,爲文以諭在廷諸臣。其文若曰:

「於戲!生我鞠我,《蓼莪篇》在,不忍受賀,四紀若一,其況今年亦如甲戌。誠淺不孚,乃有此擧,何以拒之?予有所諒,於君能守其心,於臣庶伸情禮。吁嗟今日,卽甲辰嗣服翌日也。噫!以予否德無能,到于今日,卽列朝之陰佑,寔皇天之所賜。卽於此日頒敎受拜,仰答眷佑,下循群情。而嗚呼!四十一年後,重逢此日,此誠萬萬料表,而卽予望八一初政也。頃者已示予意,此禮亦予苦心。而入侍宰臣所奏,予用尙矣。予雖誠淺,豈忍驅一世於疑科乎?其所下敎,惟不滌舊心者當之,於協贊人何有?因衰耗而洞諭,當暮年而受此。吁嗟!大小臣工,滌査滓而同寅協,遂我四十載苦心,輔我三百年宗國。」

9月2日

○乙亥,昧爽,下霜。

○上御崇政殿月臺,臨視訓局軍兵中旬頒賞。

9月3日

○丙子,夜雷動電光。

○上御興政堂,親試堂上堂下年六十七十人殿講,頒賞有差。

○上行夕講。親行疏決,前後以罪竄錮者,竝宥釋。

9月4日

○丁丑,上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請趙載敏收敍,上命竝與尹光纉而甄敍。鳳漢又請尹墊敍用,上亦許之。前後犯釀被配者,亦令秋曹決放。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9月5日

○戊寅,上御興政堂,行晝講。侍讀官李晋圭等,請還收趙載敏敍用之命,命竝遞其職。

○上御興泰門,召入濟州漂民,勞問之,給糧以遣。

9月6日

○己卯,上御崇賢門,親臨九日製儒生製述,取金漢耆、金尙默等,竝命直赴殿試。

9月7日

○庚辰,以李海重爲大司諫、李商芝爲執義、朴奎壽爲掌令、李奎緯爲正言、朴師海爲校理。

○正言李永中,疏請還收趙載敏等給牒之命,上嚴批不允。

○上引見大臣備堂。

9月8日

○辛巳,上御景賢堂,召見童蒙,以楓菊爲題,使各賦詩,賜紙筆有差。

○敎曰:「四十年苦心不衰,人君執造化之權,雖令富者婚貧者,貴者婚賤者,猶不敢違命,況喬木世家之同爲予臣者乎?幾年申飭,尙無其效,此猶若此,況他乎?娶婦擇壻,猶守舊習,此豈體其君思乃祖之意乎?此亦植黨也,予雖不勸,亦何顔拜其祖乎?」其嚴飭聖意,蓋出於祛其標榜,同其婚娶,欲使其無黨也。

9月9日

○壬午,上親臨建明門,試武臣射。

○憲府〈持平任希曾。〉申前啓,不允。又啓:「請還寢趙載敏、尹光纉敍用之命,不允。又以政院之不覆逆,非出納之意,請罷諸承宣,上從之。諫院〈正言李永中。〉申前啓,不允。又啓:」請還寢趙載敏、尹光纉敍用之命,不允。

○以洪麟漢爲都承旨。

9月10日

○癸未,上駕臨慕華館,親試三廳勸武軍官之射,王世孫陪從。上親製感皇恩四言四句曰:「館名慕華,門名迎恩。小邦今日,寔是皇恩。河海何報。惟誦盛恩。吁嗟沖子,銘佩深恩。」王世孫及諸臣,幷賡進。

9月12日

○乙酉,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諸臣請於明日誕辰,登筵仰瞻,上命先行朝講,次見諸臣,以示暮年自强之意。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行夕講。敎曰:「今聞誕辰前後一日,皆不坐云過矣。噫!暮年其欲自强,不拘例而其日開講,況前後乎。此後前後日,循例擧行事,申飭各司。」

9月13日

○丙戌,上御景賢堂,行朝講。仍引見大臣二品以上宗臣承旨玉堂等,力請進宴,上不許。

9月14日

○丁亥,上祗迎太廟望祭香于崇政殿月臺,詢鄕軍農形。

○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諫院申前啓,不允。

○夜召玉堂春坊官入侍賜饌。敎曰:「此乃世孫所進之饌也。」又命召潛邸故老中百歲老人,賜饌以遣,特加其資。

○綾昌君橚等,又上疏請進宴,不許。

9月16日

○己丑,上御會慶門,行朝參。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敎曰:「臺閣任便,如子弟之惰其四肢。謄傳舊啓之外,無官師相規,今日入侍諸臺臣,幷罷職,入侍玉堂,亦幷遞差。」

○命遣禮郞,審視麗王諸陵,補其莎草,掘去其近地犯葬者。

○以朴起采爲執義、李世演爲持平、宋志淵朴師崙爲正言、金龜柱爲副應敎、金載順爲校理、李亨逵爲修撰、鄭昌聖爲副修撰、李昌壽爲藝文提學。

○命春秋館堂郞,往江華史閣,考出太宗大王乙酉還都月日以奏。

9月18日

○辛卯,上御建明門,親試堂上武臣朔試射,召入麗陵奉審禮郞。敎曰:「今日臣僚始祖,亦前朝故臣也,犯葬犯耕於前朝陵禁標之內者,豈人理所忍也?此後犯者,施以徒配,不飭陵官,亦施邊配,載之受敎,名之曰《前朝諸陵禁標受敎》,印送于諸陵所在官,俾得遵守。」

9月19日

○壬辰,上追念辛丑尙宮金氏之忠,命旌其閭,又追思讓寧大君有周泰伯之德,遣近臣致祭于至德祠,奉祀孫亦命錄用。

○上引見大臣備堂。以歲不登,命減諸路負逋,又申推奴徵債之禁。

9月20日

○癸巳,夜,雷電。

○行晝夕講。

○慶尙兵使李逸濟,病未發巡,退定師期,馳啓以聞,上以非武臣裹革之義,命充軍于居昌府。

○以洪述海爲執義、李心海爲掌令、李惠祚爲持平、李在簡爲校理、李宅鎭爲副校理、洪秀輔爲副修撰。

9月21日

○甲午,以雷異,命減膳五日,下責躬之敎。

○政院以雷異陳戒,略曰:「試以近日事言之,紀綱之墜,不以每每罪罷而有所振刷,財用之縮,不以小小節省而有所儲蓄。使人以器,孔聖攸訓,而殿下之用群工,或咈輿望,試士以時,國典所載,而殿下之取儒生,或乖定制。至於臺閣,朝廷之耳目也,語默之間,自有公議,而避嫌之節,或降嚴敎,而引發之。論啓之際,或賜指揮而停運之。太學卽國家元氣,而執綱之任,間屬不叶,守令係生民休戚,而字牧之列,多授庸才。官爵公物也,有功必賞則可也,而不問才具如何,徒致濫竽之歎,前排軍容也,郊外動駕則可也,而勿論大小殿座,輒有待令之擧。言議之地,媕婀成風,皇猷黼黻,已矣難望,官師相規,寂然無聞。凡此數者,何莫非召災之端,而究厥消弭之策,固不在於區區事爲之末也。古人以萬化之本,歸諸人主之一心,今日轉移之機,亦豈外此而他求哉?」批曰:「戒懼方切,已下自飭之敎,而其所勉陳,俱甚切實,可不猛省焉?其中執綱不叶之說,誠非導君行道之義。噫!雨露旣不擇而下,王者以擧三無之道,豈可偏視?以京華子弟,爲執綱載大典乎,載受敎乎?其雖遐外寒微者,問其祖則誰乎?以此挾雜于此。噫!翰圈吏郞,京華士夫之拂鬱已久。而其行已久,予志已固,故莫敢售計,只擧于此。吁嗟!白首爲京華巨族,撓攘將爲君乎?噫!此等之心拂鬱,亦豈不致疑?此猶若此,幾年拂鬱之心,尤爲若何?今者下敎中何樣機關,伏在何處云者,政指此也。吁嗟卿等,於細事其勿若此。於大者,其可無慮?其須各勉焉。」

○領議政洪鳳漢等,上箚乞免,上優答之。

○玉堂上箚陳戒,上優答之。

9月22日

○乙未,江華實錄考來翰林復命。上覽別單,敎曰:「聖祖復都漢京後,盛蹟與今相符者多,誠異矣。」讀至我家豈有得國之心乎?上曰:「大哉,聖人之言也。」讀至九月十三日,上曰:「誠奇矣。」讀至十月十一日,上曰:「此還都之日也。」讀至議政府獻壽,上曰:「太平世界矣。」讀至義安大君獻壽,上曰:「宗臣聞此而必喜動矣。」讀至賜酒,上曰:「與予之賜饌九十老人,相符矣。」讀至禁酒令,上曰:「此亦符矣。」讀至大上殿設宴歡甚,上曰:「好矣好矣。」讀至與群臣宗臣設宴,上曰:「此則古之《鹿鳴詩》之意也。」讀至賑濟州民,上曰:「何多相符也。」仍命藏于史閣。

9月23日

○丙申,上引見大臣備堂。上以災異驚惕,敎曰:「頃見實錄,御製中有臨深履薄之句。今日大小臣僚,無忘前日減膳之時,則吾國其庶幾矣,當遵乙酉故事。凡中外孝子節婦,搜訪顧恤,男女未婚嫁者,助給婚需,窮而無告者,亦施顧恤之典,毋負國初盛德。」

9月24日

○丁酉,上行晝夕講。時掖隷與鄕人相鬪,敎曰:「都城咫尺,有此駭擧,此亦致異之端,不治之,非宮府一體之義也。」命秋曹覈治之。

○以李顯祚爲執義、金魯鎭爲應敎、李性源爲副校理。

9月26日

○己亥,上行晝講。命王世孫往拜垂恩廟。

○上曰:「覽國初實錄,有恤四民之盛擧,孝廟承儲,又在今年,曷敢不仰體聖德?明當詣於義洞舊宮,賜八十歲以上米帛,其令京兆聚待。」

9月27日

○庚子,上幸昌德宮,仍詣於義宮,賜四民等米,親書再逢乙酉,追慕來瞻八字,刊揭于龍興舊宮於義宮。蓮花坊民人等,幷命給復一年,致祭于麟坪大君家,夕還宮。

9月28日

○辛丑,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大臣諸臣請依國朝故事,行進宴禮,上不許。王世孫上疏曰:

「惟我聖上寶算望八,德合堯舜,有光先烈。臣民今當盛時,孰不慶忭?而況臣之歡欣蹈舞之誠,當復如何?初春陳章,微忱未格,只擧賀儀,設宴之請,未蒙允許。雖甚抑鬱,不敢煩複,迄至于今,而小孫愛日之心,實不堪遲待明年。向者朝臣之請,今則寥寥,臣何可徒懼煩瀆,一向泯默乎?玆敢復申前請,伏乞聖上俯垂諒察,特許進宴之請,以伸區區之忱,千萬幸甚。臣不勝顒望祈懇之至。」上手書答曰:「覽爾之章,嘉爾之誠。本事之外,予之爲國心喜者有三,一則爾之丹忠,一則文理夙成,一則主鬯有托。再命讀焉,不覺流涕。噫!爾祖本性,不隨俗套,大臣禮官,今方入侍,更何待請?宜卽許也,而噫!予何人也,追慕國初,心懷難抑,纔瞻永慕,五內欲隕。憶昔奉歡,萬念都冷。顧今國勢,夙宵用心,元元日困,靡甘玉食,加以暮年復政,不敢自逸。況仁愛提命,在於此際,懍惕深切,豈敢曰復膳,少弛于中?此卽予苦心。亦有眷眷于爾者,何則,若爾美氣稟而雖無此心,此等豐豫之事,不欲使爾預聞預言也。抑情休請,使望八爾祖,安心便食。」又敎曰:「今日世孫,正如昔年獻陵故事也。」

○綾昌君橚等上疏,略曰:

「臣等得伏聞史官復命實錄考出,則國初乙酉十月,還都漢陽,二十日,我太祖大王,受廷臣稱觴之禮。臣等自得此報,聚首相賀曰,今而後應行之典,可以擧也,未伸之願,庶得遂也。何者我殿下,以不匱之孝,善述之德,凡諸事爲,動法祖宗,則顧此歲月之相符,古今之同慶,亦豈無油然而興感者耶?嗚呼!聖祖丕顯,創垂艱難之業,神孫祗承,保守盈成之基,重熙累洽,式至于今。聖化洋溢,區宇乂安,神休滋大,景福川至。望八之聖籌彌高,還都之歲甲重逢,于斯時也,踐其位行其禮,追踵國初之盛事,賁开曠世之休慶,則此非但臣等之舞蹈歡忭,少伸微忱,洋洋陟降之靈,亦將悅豫於上矣。」批曰:「省卿等之章,諒卿等之誠。前批已諭,筵中且悉,今何多諭?以否德無能,承烈祖艱大之業,夙宵懍惕,四紀若一。須看今日世孫之疏答。噫!望八其祖,沖歲其孫誠心陳章,若是固拒。噫!國初盛事,豈不欲追踵,而德不能繼述,獨受其禮,雖無固心,心豈安乎?予志固矣,予志固矣。須諒此志,以安予心。」又敎曰:「今之宗臣,亦欲效古之義安大君也。」

9月29日

○壬寅,夜,有星出婁星下,入坤方,色赤。

○上命安川府院君、新豐府院君奉祀孫錄用。孝廟乙酉承儲時,春桂坊有子孫者,亦命錄用。

冬十月

10月1日

○朔癸卯,上行晝講。王世孫又上疏曰:「臣於日昨,猥陳微忱,冀蒙俯諒,而誠孝淺薄,未蒙允可。臣固知殿下之一向牢拒,實由於追慕戒懼之聖意。然臣之至懇,則雖鎭日獻壽,式月稱慶,猶未足以盡區區之微誠,此實天理人情之所不能容已者。而微誠未格,兪音尙靳,臣達宵抑塞,不勝悶鬱。千思萬量,敢此復申仰請,伏乞聖上,曲垂矜察,快允所請,俾伸至情,千萬幸甚。」上手書答曰:「省爾再章,諒爾情懇。噫!爾謂今日爾祖之心若何,爾謂今日爾祖之懷若何?爾雖曰千思萬量,予則曰何思千萬?爾祖百爾思量,此心愈固。噫!爲宗國定爾主鬯。爾祖不敎,爾自夙成,今者之請,由於良知,今者之文,由於良能,初覽爾章,不覺流涕。以此心拒爾請,是豈樂爲,亦豈文具?爾何不諒,爾何不諒?因以此擧僅彌縫而止閙者。近覺考來之實錄,將欲生心,因爾章中寥寥二字,有此諸臣之擧措,是豈孝乎?爾章中鎭日式月等句,爾何此言?爾祖於此,誠難泯默,何則,吁嗟爾祖,以涼德無能,千千萬萬夢想之外,今逢望八,爾與諸臣之心,寔由愛日惜懼之意,豈不若此?爲爾子孫者,效爾而爲此,四十猶然,五十猶然,六十猶然,歲歲稱觴,月月獻壽,此非爲親也,貽親耽樂之過也。今爾此言,其可謂興邦乎?雖諸臣言之,不可以此導君,況擔付托之重,爲主鬯之任者,宜愼於此,不憚煩複,申申諭之,沖子銘佩。噫!忍過昨日,酬應此事,曰爾祖以孝乎?須看昨日所製一百十旬記懷。予則字字嗚咽,句句呑聲,以此等之心,其雖一日百請,豈忍回心?且有大於此者,今皆曰國初盛事,豈可泯也?其況此歲聖心,亦豈不然云,而此徒知其一,未知其二者也。凡帝王家創業之時,異於守成,亦異匹庶。噫!爾祖之不肖,猶以順慈心爲重,丁卯戊寅俱不敢請,遲待來年。吁嗟是心,慈聖康寧,將以萬壽無疆,爲祝故也。嗚呼!丁丑永慕堂後,雖欲伸請,焉可得也?書至于此,方寸欲墜,字不能成樣。噫!雖然承順慈心,其猶抑懷,今日覽此擧,此心其尤難耐,爾宜體爾祖順志之心。爾讀《小學》鄒聖豈不云乎,事親若曾子者可也云,因此之故,於晝用心,於夜用心,寢不便食不甘。爾職分問寢視膳也,欲一豫大,不思其祖之心,不體其祖之守,其將曰孝乎?召二品以上於一堂,手書以答,宜體宜體,安予之心,安予之心,予將寢可便而食可甘。噫!陟降俯察,不復多諭。」命知申往宣之。

○賓廳又請進宴一日再啓,上不許。宗臣又入侍陳請,上亦不許。

○上命訪問故相臣黃喜奉祀孫有無,令銓曹錄用。

10月2日

○甲辰,行晝講。

○賓廳又一日再啓,上不允。王世孫又上疏曰:「臣再陳衷情,天聽愈邈。批旨誨諭,字字諄切,臣惶悶抑鬱,繼以感泣。人子以親心爲己心,殿下追慕之聖心,臣豈不感動仰體,亦豈敢屢次煩瀆,以違聖上之志哉?誠以我聖上寶齡望八,千古史牒所罕有,則在小孫之情,前章中鎭日式月之言,實由於秉彝之天,況今此擧,實非豫大,以聖上止慈之仁,何忍不勉從乎?臣雖誠孝微薄,未能孚格,愛日之忱,終不自已,不得請則不敢止。伏願聖慈,少諒小孫之心,特賜兪音,千萬幸甚。」上手書答曰:「省爾三章,雖嘉其誠,昨已悉諭。爾祖但當守固心,其何三日?雖日日三焉,徒使爾祖受困。使爾祖便食便寢,是乃爾孝,休請休請。」命知申往宣之。

○以李弘稷爲掌令。

10月3日

○乙巳,賓廳又再啓,不允。王世孫又上疏曰:「臣前後三章,屢陳微忱,而未奉兪音,臣心焦鬱,不能自定。卽伏見賓啓之批,縷縷辭敎,專出於追慕之聖念,臣惕然動心,感涕自零。臣何敢更事煩瀆?而此實天理人情之決不可已者。殿下雖使臣止之,得請之前,臣何忍止之乎?臣雖幼沖,亦有秉彝,上奉望八君親,不得伸由中之誠,則其不孝大矣。殿下豈忍使小孫爲此哉?伏乞聖慈,少垂矜憐而快從焉。臣無任千萬懇祝之至。」上手書答曰:「省爾之章,悶爾之心。爾祖之心,一日益固,二日益固。一日休請,便爾祖之心,二日休請,便爾祖之心,其諒爾祖之意,快能休請,爾祖之心,亦可快矣,豈可比於一時此禮乎?諒爾祖之心,諒爾祖之心。」命知申往宣之。

○以南泰齊爲大司憲、安杓爲執義、宋德中爲司諫、宋鍈、鄭煥猷爲掌令、金載天、李昌任爲正言、洪錀、李命勳爲持平、李行源爲獻納、李性遂爲副修撰。

○特除具㢞爲弘文館修撰。

○宗臣安川君烓等,上疏請進宴,上不許。

10月4日

○丙午,賓廳又啓,請進宴。王世孫又上疏曰:「臣連章屢懇,冀回天聽,及奉批旨,不賜允許。且伏見賓啓之批,辭旨諄懇,臣誠惶悶焦迫,繼以感涕也。惟我聖上追慕之孝思,臣豈不仰體?而竊伏念癸亥年,亦行此禮,其時以殿下之固心,勉從群下之請者,乃所以奉承昔年之志也。況今聖壽彌高,此禮之當行,尤非其時之比,則殿下勉循小孫之懇者,亦所以仰體昔年也。殿下以追慕爲敎,而臣則以爲追慕之道,實在於此也。衷情所迫,敢復冒陳,伏乞聖上,憫臣之情,許臣之請,千萬幸甚。」上手書答曰:「爾祖之心,今日一倍。當諭於侍坐時矣。」上命王世孫侍坐,賓廳二品以上,幷命入侍于景賢堂。上以世孫屢日廢食,憂念之,始許受爵,命以十一日,行于景賢堂,凡諸儀節,務從節省。蓋景賢,卽己亥鍚宴之舊堂也。上親製戒太康樂章四句,命樂工習之。命勿設油蜜果醴酒,代以蜜水,御饌毋過十器,諸臣毋過五器,九爵之禮,非可論。世孫大臣國舅儀賓宗親勳府有司堂上九卿,各進一爵,進參諸臣則各賜一盃,而入參人則大臣國舅儀賓耆社諸臣宗臣文武一品以上,六曹京兆長官,籌司堂上,勳府有司堂上,六承旨諸翰林,時任玉堂兩司侍衛,世孫陪衛官桂坊官員,餘皆勿論,侍衛則雲寶劎摠府騎曹堂郞各二員。進爵用銀盞,賜盃用砂盞,而取用廚院,宣傳官武兼各五員入參,凡參宴者一百十九人,受御製御筆者六十七人。上曰:「此非宴也,內外宴之名,非所可論,亦無九爵之禮,而頃者己卯年,奏孝昭殿,行嘉禮時,豈知有今日?況計嘉禮之年,卽七年也,予亦七旬也,以世孫之情,豈只奉爵於予?必也自內略設饌具。若行內外宴,當分排兩日,此則二日之內當兼行,省文禮備,不亦美乎?此當自內爲之者,而諸臣必有抑鬱,如是下敎焉。」上始命除簪花,敎世孫曰:「汝祖不簪花,而汝獨簪花,於汝心安乎?」世孫對曰:「然則爲小孫,聖上亦不可不簪花也。」上笑曰:「渠欲簪花,反請其祖之簪花,此乃古老萊斑衣之意也。誠孝如此,予當勉許之。」仍命許簪花。

○以具庠爲北道監市御史。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10月5日

○丁未,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上曰:「昔於興政堂經冬,而廳雖廣闊,不用障子,以簾席垂遮,於集慶堂亦然,此先王儉德也。今聞宴禮時補階之弊尤甚,此亦尾閭之一端,其令度支務從節約。」

○諫院申前啓,不允。

10月6日

○戊申,上祗迎冬享大祭香于崇賢門。敎曰:「沖子至誠,雖曰金石,而此心一則追慕,一則自恧,勉循群情之後,一倍于心。今夜夢拜慈聖,怳若昔日。吁嗟!陟降知喜而然耶?噫!癸亥年卽追述丙戌故事,甲子年受几杖于靈壽閣,卽追述入耆社之故事也。再明卽昔乙酉松都駕發之日,十一日卽復入漢京之日,習儀正日,追述兩日故事,夢拜慈聖,亦符兩年臨視之事,其豈偶然?況昔承諺敎,至於受宴。今者受宴,一則揄揚慈聖止慈之德也,一則俯循世孫至孝之心也,其令載之靑史,垂之後世。」

10月7日

○己酉,以南泰會爲大司憲、李在協爲大司諫、安兼濟爲掌令、鄭槃爲持平、李崇祜爲正言。

10月8日

○庚戌,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10月9日

○辛亥,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10月10日

○壬子,上御興政堂,行晝夕講。仍引見大臣備堂。

○諫院申前啓,不允。

○上親書『臨淵履氷』四字,付之壁上,又親製《效抑篇》,以代《登歌樂章》,受爵時,命以薑茶代酒。

○上曰:「其雖勉循群情,以茶代酒,念諸道穡事,予心何安?中外無告之民,尤可矜也。在昔丙戌進宴時,故相臣金宇杭,有恤民之請,其令惠廳,尋問鍾街之有乞丐者,饋以粥,大同之有減數而可爲民惠者,令備局講究以聞。

10月11日

○癸丑,上御景賢堂,親受爵。是日上具翼善冠袞龍袍陞座,承史侍衛分左右進前,樂師唱尊號。樂章訖,相禮引王世孫,具翼善冠玄袞袍,入就拜位。行致詞禮四拜,樂作小止。引儀分引東西班,入就拜位,先致詞,致詞曰:「世孫臣某,玆遇壽星東照,寶筭靈長,慶溢宗國,歡均八方。恭惟至行純德英謨毅烈章義弘倫光仁敦禧體天建極聖功神化主上殿下,臨御四紀,化覃區域。至孝至仁,乃聖乃哲。一念敬愼,每存謙抑,皇天眷德,堯齡躋八,如崗如陵,維松維栢,幸値嘉會,彌切愛日。微懇勉循,誠禮俱叶,玆辰奉觴,益彰先烈,臣不勝慶忭之忱,敢祝千千歲壽。奏訖行四拜如上儀。王世孫率群臣,行三叩頭山呼,禮訖各就位。司饔院提調長溪君棅,詣御座前,奉揮巾進御膳,內侍進花盤,司饔提調海運君槤進王世孫揮巾及供膳。執事分供諸臣賜饌散花,諸臣皆離位跪受訖,王世孫詣御榻前,登歌樂作,文武舞幷進。棅進初味,槤進王世孫味數,執事分賜諸臣味數。上曰:」大德得壽,予實愧矣。追憶癸亥慈敎,不勝愴慕。今日之事,沖子與卿等勸成者也。「領議政洪鳳漢曰:」聖祖乙酉故事,有政府歌謠,故臣等以七章,倣古以進矣。「上命讀奏之。其歌曰:」吾王受爵,上帝錫祿。赫監明明,聿懷翼翼。日升月恒,大德攸得,斟以北斗,俾千俾億。吾王受爵,祖宗垂隲。誠孚神明,道闡精一。于前有光,允謨允烈,宜其壽耉,維孝之達。吾王受爵,文孫致慶。撫之以慈,誨之以正,庸嘉良能,勉循固請,於萬斯年,愛日祝聖。吾王受爵,臣工歡忭。九疇會極,萬彙丕變。陶鑄生成,功溥化遍。南山不騫,永侍斯讌。吾王受爵,黎民鼓舞。惠澤滲漉,我哺我乳。囿以太和,厥施斯普。華封之頌,匝于東土。吾王受爵,維乙之歲。神京定鼎,星甲六屆。是月是日,盛事復繼,萬壽之獻,漢水瀰瀰。吾王受爵,介福洋洋。王曰儆哉,無已太康,聖不自有,謙而益光。惟日乾乾,眉壽無疆。「上親製四言一句曰:」纉承鴻業,淵氷戒深。「命王世孫以下賡進。又以追念舊臣之意,親寫四言八字,分賜入侍諸臣曰:」表予不忘之意也。「次第進爵訖,樂止,文武舞退,處容舞進,樂作。小頃舞退樂止,司饔提調撤御饌,樂師唱御製太康章訖,領議政洪鳳漢進曰:」臣等旣醉且飽,惠民之政,亦宜行之也。「上曰:」强抑初心,今受茶爵。噫!一則追述乙酉盛事,一則追慕癸亥慈音,自顧初心,悚恧勝言?粤昔丙戌,侍宴仰覩,今予之意,願將此茶,遍沾元元。意已若此,豈忍踰月?八道舊逋中最久二年條,特爲蠲減,貢人舊遺在,依己卯數減給,市民二朔所捧及懸房贖,一體蠲減,以示予體昔年顧恤之意。知中樞府事徐志修進曰:「今玆之辰,太平盛事,歡忭之忱,大小同情,推惠八方,尤爲急務。而以臣所見,三南災結分俵者太小矣。」上曰:「此政若予意,明日大臣備堂,講確以奏。」志修又曰:「樂之道,與政通,所關誠重,而三代以後,禮壞樂廢,固無挽回之望矣。第近世民間俗樂,皆是繁音促節,有不堪觀,今番奏樂時,俗樂亦未免繁音。我國與民樂,實是和平之音也,今使俗樂節奏,皆從與民樂,爲和平之音,而一切禁其繁音,則其於政敎,似爲有助矣。且臣待罪成川時見之,則其樂亦是繁音,而一曲將終,必以緩聲收之,此必近古之遺法。若倣此意而行之於京師,以至傳布八方,使皆歸於和平,而無繁促之患,則誠似好矣。」上命申飭樂院。禮畢,引儀引東西班就位,相禮引王世孫就位。樂作行四拜。禮訖,相禮引王世孫出,上還大內,賞司饔院提調諸臣有差。以《受爵賡韻錄》命刊進,頒賜諸臣。

10月12日

○甲寅,上行晝講。領議政洪鳳漢曰:「凡還穀加分與停捧蕩減時,每以幾分一幾年條,擧大數酌定,故奸吏得以幻弄,小民未蒙實惠。自今勿計年條與分數,直以數千斛幾萬斛定數,擧行好矣。」上可之。仍命停畿甸舊還一萬斛。

10月14日

○丙辰,上祗迎太廟望祭香于崇賢門。

○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上曰:「强抑苦心,勉受賀禮,一則揄揚烈祖之盛德也,一則勉循沖子之至誠也。其不推廣,豈不自恧。漢文云非肉不飽,絜矩之道,思傳亦云。朝臣宰列以上父年六十以上及侍從以上父年七十以上人,特賜米肉,以助其子獻壽之具,士庶年九十以上者,依丙戌賜宴故例,亦賜米肉。人君一視,京外何異?其令外邑,亦給米肉。文武抱紅牌而年至七十者,令八道兩都,搜訪以聞,加其資以示體昔年老老之盛意。於義洞、追慕洞、大隱巖、蓮花坊、延秋門父老之年七十者,亦賜米肉。

○持平鄭槃上疏,略曰:「自古聖王,必於亨泰之會,尤加臨履之戒者,亶出於不自滿暇之意。而其所以撫盈成之業,爲祈永之本者,要在於愼節宣,以盡嗇養之方,節財用以爲裕國之道,愼爵賞以礪澆俗,恢聽納以開言路。凡此數者,皆殿下之所嘗瞿然反省,惕然自勵者也。願殿下,益於是自勉,以盡迓續之道焉。又以綾昌君橚,扶腋就座,旣失朝體,提學李昌壽,不謝兼帶,有違飭敎。請幷罷之。」上許之。正言安兼濟,又以遵先法祖之意,上疏陳勉,且以泰仁縣監李復永,不歷辭臺閣,壞朝體也,請改之,上允之。

10月16日

○戊午,以李河述爲司諫、金龜柱爲應敎、韓翼謩爲判義禁、徐志修爲知經筵事。

○憲府申前啓,不允。

○知中樞洪啓禧復申乞骸之請,上以手書答之,仍許其請,命親臨宣麻。

○以日寒,命放金吾秋曹輕囚。

10月17日

○己未,行晝講。

10月18日

○庚申,上御景賢堂,親宣奉朝賀洪啓禧麻誥。敎曰:「宣麻自宋始乎?」筵臣曰:「自唐有之,而古則有除旨輒宣麻矣。」上命啓禧進前,諭以悵然之意,以手書賜見卿謝恩予心悵然八字。

○行夕講。

○以李商芝爲副應敎、李益輔爲判義禁。

○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曰:「訓錬大將具善復,看審江都牧場及文殊山城,及其歸奏,語多懃懇,至請通津邑之移處山城,江華府兼爲水陸大將,吉祥牧塲之築堰儲水,場內虎患之發,軍行獵四條件,俱係更張,有難輕議。最是牧場虎患,馬種將絶者可悶,令軍門獵捉好矣。」上曰:「此亦民也,豈可越海而行獵乎?亦置之可也。」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司諫李河述。〉申前啓,不允。又啓:「請極擇端方正直之士,以盡輔導東宮之方,嚴飭減逋分災之邑,俾杜奸吏彙緣之習。」上允之,仍賜鹿皮。

○命大司成,率泮儒入,講《夙興夜寐箴》,賞紙筆有差。

10月22日

○甲子,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持平安兼濟。〉申前啓,不允。又啓:「備堂之無一言於賓對,政院之捧呈告於臺閣,俱宜有警。請備堂問備,承旨罷職。」上幷允之。

○以尹東暹爲都承旨。

10月23日

○乙丑,以徐命膺爲大司憲、朴盛源爲大司諫、金瑞應爲持平、權穎爲獻納、金履禧、沈重奎爲正言、洪秀輔爲校理、李晋圭爲修撰。

○上憫文武科之沈滯,耆老科參榜者,勿論職名有無,幷命加資,外方武科,勿論有薦無薦,年七十者,命加設訓諫參奉,以授之。

○禮曹判書沈鏽,以慶基殿受香時,齋郞之千里往來,貽弊不些,請依北道璿源殿例,以忠義陪進,上可之。

10月24日

○丙寅,上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請申明禁山養松之法,嚴禁海邑憑藉造船之弊,上幷可之。

○持平金瑞應,疏論足兵足食之策,而結之以一信字,上批可之。

10月25日

○丁卯,上祗迎仁敬王后忌辰香于崇政殿月臺,敎曰:「予於甲午二十一歲時,求差翼陵獻官,豈意今年又行香祗迎乎?當齋宿于興政堂,若親行焉。享官大祝,其令另擇。」

10月26日

○戊辰,上於診筵,問兼春秋金聖猷母年幾何?聖猷對以七十二。上曰:「關西雖遠,職名雖卑,人君施惠,豈有遐邇?以絜矩之義,亦賜米肉,其卽下去,獻壽而來也。」

10月27日

○己巳,憲府〈持平金瑞應。〉申前啓,不允。又啓:「訓錬大將具善復,爲武試官,有周遮用情之罪,雲山郡守李殷鼎,勒取校婢,有濫刑殘虐之罪,請幷罷職。」上幷允之。

10月28日

○庚午,有星出翼星下,入坤方,長三四尺。

○上祗迎順康園忌辰香。命銓曹,禁掌通之淆雜者,以示惜官方重名器之意。命僨圈翰林李東遇等,幷陞六。先是東遇等,引崔命麟輩濫圈者,殆四十人,至被臺言,久不供職,故有是命。

10月29日

○辛未,以閔弘烈爲修撰、金陽澤爲左賓客。

○上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曰:「掌隷院雖已革罷,移付秋曹,奴婢之政,所關非細,凡頉免去來,一依地部例,宜令首堂專管也。」上可之。掌令安兼濟,以所懷陳曰:「請嚴飭赴燕之行,俾絶黷貨之習。」又引宋臣眞德秀籌邊八策及先正臣文成公李珥養兵十萬之言,陳國家備邊足兵之策,以杜戎備踈虞之弊,上嘉納之。

○特寢徐浩修、南玄老等付籤之命。

十一月

11月2日

○癸酉,上行晝講。講《近思錄》,敎曰:「此冊句讀,卽先正宋時烈所定云,然耶?」同經筵元仁孫曰:「聞李世澤之言,則謂文純公李滉所定云,未知其至今傳來否也。」仍引見大臣備堂。憲府申前啓,不允。冬至使順義君、烜、金善行、洪檍等辭陛,上召見之,宣御饌,親書賜四言各二句,以寵其行。以我國唐琴笙簧不成聲,命樂工隨燕行者,學其音以來。

○上命停冬至陳賀。經筵官等,以《五禮儀》應行之禮,不可廢仰請,上曰:「予之至日不受賀,四十年如一日也。」

○上於前月受爵之後,推絜矩之義,命諸臣有老親者,皆設酌以壽其親,自卿宰至侍從年七十者,官給米肉,以助其需。時左議政金相福父元澤,年踰八十,上聞其設宴,手書四言二句,命史官往宣于其家,相福上箋陳謝。於是諸臣家分日設宴,雖年未及七十者,亦莫不聞風而行之,閭巷小民,亦皆效之,管絃之聲,處處相聞,時稱太平盛事。上曰:「予飮啖絶小,而肌膚則不甚減矣。人或謂賴予之德,國人多有享壽云者,此言誠可笑矣。」元仁孫曰:「古稱春臺壽域,理固然矣。」

○領議政洪鳳漢白上曰:「陞補聞已了當,而近來科場不巖,呈券太晩,或至於經夜而達曙云。前日庠製亦然,故臣已奏罷其庠官矣。大司成李潭,亦宜罷其職,以警後也。」上許之,仍命頃日庠榜被抄人,幷勿施。先是李潭以課試不公,士論頗喧藉,鳳漢以微罪請薄勘,以鎭物議,乃爲潭地也。

○上命銓曹,訪問故相臣黃喜、孟思誠子孫,其奉祀者,卽錄用。

11月3日

○甲戌,上親製祭文,將以初六日親臨奠酌于孝章世子、懿昭世孫之廟,蓋以宴禮纔行,聖懷傷悼也。

○上以奉朝賀兪拓基爲先朝舊臣,金尙魯爲大官也,命賜宴需,尙魯時年未及七十也。

○上以耽羅貢果過期不來,慮其漂風,命諸道探問,又以諸道農形爲穴農,俵災捧糴,慮或不均,令備局飭諸道。

11月5日

○丙子,有電光,又大風。

○上詣毓祥宮,親行仲朔祭。時日寒,上不御煖帽,念隨駕軍兵之經宿勞苦,設粥以饋,勞問之。入齋室,敎曰:「人子以親心爲己心。今年來此,亦料表也。世間奉親者,心常歎羨。人子之心一也,豈在親年之多少?以予所未能者,欲施于臣,今朝入神門諸執事承旨翰注都尉以下奉親者,勿論其年,幷賜米肉,以壽其親。」先是諸臣受米肉者,只是有老父者,而有偏親者則不與焉,蓋以恩典之無以遍及,而至是特下是命。又命賜鰲興府院君金漢耉家,及同敦寧尹勉敎家米肉,勉敎妻,仁元王后之弟,而漢耉爲國舅,與諸臣有別也。仍命致祭于慶恩府院君家及贈領相家。慶恩卽仁元王后考,而贈領相,乃和敬淑嬪之父也。歷臨彰義宮,召見延秋門父老,效漢高豐沛故事。親製大風歌二章,其一曰:「來故邸兮,怳若前。涼德纉承兮,臨深淵。一心在民兮,願豐年。」其二曰:「望八來兮,憶昔年。特召群老兮,咸聚前,仍爲賜饌兮,豈偶然?」召見大臣諸臣于一閑齋,齋是昔日潛邸也,床席几杖,盡是昔年恩賜者。上出示丁丑所寫御容障子,命諸臣仰瞻,諸臣曰:「其鬢髮黑白雖差異,天顔如昔無少減矣。」上命宣饌數器而止,敎曰:「君臣同樂於舊邸,今日之饌,勝於向日受爵矣。」盡歡而罷,夜深始還宮。

11月7日

○戊寅,上行晝講。召見濟州貢柑領來人,給糧以遣。

11月9日

○庚辰,上祗迎儲慶宮仲朔香于崇政殿庭。命勿論京外朝官士庶,一依歲饌例賜米肉,閭巷之爲親宴而設樂者,法司勿禁,道臣守令之有奉親者,亦令獻壽。

11月10日

○辛巳,以中宮殿誕辰,王世孫親行賀禮,朝廷二品以上問安。

11月11日

○壬午,下雪,是日乃陽至翌日也。上行晝講,敎曰:「此乃陽復後初講也。至日閉關者,可見先王抑陰扶陽之意矣。」仍下至日綸音,蓋體先王恤小民之聖諭也。

○領議政洪鳳漢,爲其母獻壽,上書下御製,命史官往宣之,問用樂與否。鳳漢聞命,始張樂。

○上召見餘慶坊父老,其年最多者加其資,賜饌以遣。又敎曰:「《周禮》獻民數於王,王拜受之者,卽重戶口之意。而近來籍法解弛,多遺漏者,亦或有父子各居者,今當式年,宜令京兆嚴飭。」

○京畿道臣,修啓老人之賜食物者,而年百八者一,百四者一,百二者一,百一者六,一百者二人。上幷命加資,依例付同樞。其間雖不無冒年者,而畿甸如此,他道可推而知,雖謂之壽域可也。

○以李基敬爲大司諫、姜潤爲執義、李弘稷爲司諫、朴奎壽爲掌令、姜趾煥爲持平、任珹爲獻納、崔�爲正言、元仁孫爲全羅道觀察使。

11月12日

○癸未,上行晝講,王世孫侍坐。方講《詩傳》,上命誦《詩傳》《竹竿》四章,問文義甚詳,世孫應對如響。上更問曰:「孔子以四勿垂訓,而鄭衛淫濫風,何以編於《詩》乎?世孫對曰:」欲使其懲創而然矣。「上曰:」正風之漸變何也?「對曰:」文武之澤衰故也。「上曰:」爾能望文武之德乎?「對曰:」世道有升降,成康雖可學而能之,何敢以文武自期乎?「上曰:」謙抑之心,亦退托也,必以舜何予何爲心好矣。「又敎曰:」汝當讀書之時,閹人輩勸汝停讀,則此爲君子乎,小人乎?「對曰:」近於小人矣。「上曰:」汝年過一月則爲志學之年,可不勉乎?「今日冑筵之臣,以此爲戒,汝亦守而勿失,則此宗社之福也。」

○因領議政洪鳳漢覆奏,劃給五千斛于喬桐水營,以補軍需之資,慶尙道金海蒜山倉之屬於本府,而貿鹽貽弊者,移屬監營,使之主管。

○憲府〈掌令安兼濟。〉申前啓,不允。又陳所懷曰:「比年以來,以言獲罪之臣,或有投荒而付籤者,今雖次第解釋,至於黃最彦向來一疏,以踈逖之蹤,效匡救之誠。其言雖不摡於聖心,其心則出於憂愛。彼豈與在野之人,有所私好而然哉?最彦不足惜,而其官則以諫爲名,其謫則以言獲罪,今當陽復之日,尤宜體乾而行,令以宥釋之也。」上曰:「最彦坐以何事乎?」鳳漢曰:「似因山林事矣。」上曰:「此與徐浩修同也。」命考處分申暻時日記。至暻疏中蜚廉。惡來句,命止之,敎曰:「此夢裏猶心隕者也。」多下嚴敎,兼濟引避,上始命遞之,後又施刊版之典。

○正言沈重奎上疏,略曰:「具允明之父子兄弟,夷考平生,無一可取,最被聖上不世之恩,西銓丕責湖臬重寄,眷注何如,而未聞有絲毫之報,涓埃之效,擧世之慨歎,固已久矣。至若金華玉署,地望自別,而一歲之中,次第特除,至使蠢騃,無恥之類,濫廁經幄論思之列,人器不稱,物情未厭。臣謂前校理具庠,前修撰具㢞,亟命刊改,斷不可已也。前大司成李潭,自在韋布,素多誚謗,及出榮途,少無謹飭。適當國子課試,物色先定於考券之前,親踈較論於等第之時,聽聞攸及,莫不爲駭。至以通讀言之,不自照管,專委下吏,恣意升降,傳說狼藉,至使遐方通經之士,擧皆抱冤而歸,不可以已經薄罷,置而不論。臣謂亦命譴削可也。」疏入,上甚怒曰:「一筆論人四父子可乎?此亦黨心,而心術亦不美矣。」命施刊版之典。領議政洪鳳漢,筵救允明等曰:「臺臣疏全沒把捉,只以夷考平生,無一可取,一筆句斷,以是論人,誰得免者?李潭爲人,亦可用者也,有氣力欲擔當國事者,而泮試之,稍有人言,此細節也,何必論乎?被論者輒許其辭免,則適中言者之意,兵判湖西伯,不必許其辭也。」上不然之曰:「人君以禮使臣,何可不伸其廉隅乎?」時允明爲兵判,允鈺爲湖西伯也。

○慶尙監司抄聞道內有孝烈而可旌褒者,上曰:「樹風奬節,有國先務,而近來王祥之冬魚,孟嘉之竹笋,人皆有之,其夸張可知。道臣旣曰精抄,其令春曹覆啓,以示樹風敎之意。」

○以大司憲徐命膺在近郊不膺命,遞其職。

11月13日

○甲申,上召玉堂官,讀奏《高麗史》儀註。藥房都提調洪鳳漢曰:「我國自中葉以後,多權設衙門,如宣惠廳備邊司諸軍門,皆權設,而惠廳則軍民之所賴也,備局則體統之所係也,而以其權設也,故事面多苟艱,故相臣崔鍚鼎,必欲定制而未果矣。臣每欲陳達,而官制變通,不宜率爾,今始因前朝官制仰達矣。」上曰:「祖宗舊制,何必改也?」

○新昌前縣監李觀徽在任時,倉逋甚多,事發命拿處,在囚五六朔,猶未査勘。上命修撰李在簡往覈之,在簡歸奏吏逋實數,上多蠲減之,施觀徽本律。

○進爵後受賜諸臣,依先朝推恩時,故相臣金壽恒等,進箋謝恩之例,以吏曹判書朴相德爲首,封箋以謝,上親受之,敎曰:「倣先朝之故事,見諸臣之進箋,亦盛事也。」仍命受爵時賓啓及王世孫上疏賡韻詩編爲一冊,命洪啓禧,任其事彙進之,名曰《廣孝錄》。

11月14日

○乙酉,上祗迎太廟望祭香于崇賢門。

○上引見大臣備堂。命特贈贈參議崔垕二品職,垕於和敬淑嬪爲同氣也。非國典而有加贈之命,特恩也。惠廳堂上李益輔曰:「嶺南之密陽、昌寧、靈山、玄風等四邑大同,以米上納者,旣設漕倉之後,以道里稍間,許其作木矣,今則民願又欲作米云矣。」上以趙曮新經嶺伯,詢其便否,曮請以密陽三浪倉,爲後漕倉,依左右漕倉之例,以近地邊將爲差員,領船輸納,上許之。

11月15日

○丙戌,敎曰:「定宗統之後,以其體重也,孝章廟灌薦之禮,亦已復舊,此後四時仲朔祭,具三獻,獻官差堂上三品,亞終獻以堂下正從三品差之,定爲式。」

11月16日

○丁亥,上召見藥院諸臣。命明年重試對擧,以庭試擧行。都提調洪鳳漢曰:「躁競之風,專由於科目之太多。先朝人日七夕製,亦或有不賜第之時,今則科額漸多,抱牌虛老,旣無區處之道,宜思矯救之策。此後設科取人,無過三人好矣。」上然之。

○上問承旨嚴璘,玉堂洪述海曰:「承旨儒臣,俱經監市御史,彼人皆遵約束乎?」璘等曰:「別無他弊,而御史供億,最爲北路巨弊矣。評事爲北閫幕官,兵使雖有不法之事,難於剌擧,故遣御史,所以尊體統,而評事足矣。遣御史無益也。」上亦然之。後以評事兼御史。

○持平姜趾煥上疏,救安兼濟、沈重奎之被罪,上以修人事責之,遞其職。

11月18日

○己丑,上行晝講,仍引見大臣備堂。

○兵曹判書具允明免,以金尙喆代之。鄭宲爲大司憲、徐秉德爲掌令、李恒祚、李長老爲持平、李鎭恒爲獻納、李致中爲正言、李亨逵爲校理、李晋圭爲副校理、李性源爲副修撰。

○以御筆書藏寶閣三字,命揭孝章廟東廊,卽年譜板本藏置之閣也。

○領議政洪鳳漢以銓曹追贈之法多濫,請以限三代經吏曹然後,始許吏曹,上許之。然此法獨行於朝臣士夫,而至於中庶與鄕曲無來歷者,勿論世系如何,輕以亞卿贈職,官方之紊亂,徒爲銓官循私之資,可勝歎哉?

11月21日

○壬辰,以朴弼逵爲司諫、蔡緯夏爲獻納、朴師崙、任瑎爲正言、尹得孟爲修撰。

○上御景賢堂,行初覆,是歲斷死囚只四人。上曰:「此乃禁酒之效也。」上每於斷獄之際,必加審愼,雖在法當死,亦必反復參究,傅之生議,故四人之中,亦有減死者。

○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先是江華留守金尙翼,以公都會參考官鄭基煥,科場循私字標現發狀聞,命基煥拿處。基煥供辭,凌藉尙翼無餘地,命囚南間,更命口招以奏。上以基煥挾憾逞意,凌慢上官,命刊名仕版,放逐鄕里,尙翼後亦辭遞。南間,卽死囚所囚處也。

11月23日

○甲午,上行三覆于景賢堂,遣修撰李性源于陽根郡[楊根郡],按覈殺獄罪人河必雄獄事。必雄蹴人致斃,已就服者,上猶以欽恤之意,或慮其有隱情,遂遣御史。

○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上曰:「心常殘忍者,京外治盜之刑也。曾聞故將李浣之言,治盜之杖,慘刻於刑訊云。古人云桁楊之下,何求不得?況此刑乎?此一快字之弊也。本事不過鷄犬什物,而必欲快聞,先施此刑,此豈刑者不可復屬之意哉?」令備局,其不爲究問,先施此刑者,另飭中外後,仍除亂杖之法。

○以任㻐爲承旨。

11月24日

○乙未,有星出天中,入南方,色赤。

○上行夕講,仍引見大臣備堂。

○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敎曰:「明年三月十三日,卽予受學之日也。小學童子,頃旣自稱,將欲以《小學》始講也。

○領議政洪鳳漢,請發遣備郞,按査關西勑庫之虛實,山城軍餉之有無,上許之。

11月26日

○丁酉,太白見巳地。

○上行晝講。

11月27日

○戊戌,上有痰候牽引之症,行步頗不如前。諸臣請扶杖而行,上始難之,後命內局,求杖以進。藥院提調沈鏽,得一籐筇於長溪君棅家,以進之,奏曰:「此籐名之曰萬年籐云者也。」

○前以雲山郡守李殷鼎事,遣御史朴師海按覈之。師海歸奏,殷鼎衙客與官婢私奸,婢之夫往來婢家,殷鼎果杖之致斃,其他政亦多狂悖也。上意本不欲深罪,領議政洪鳳漢,又力救之,罰只止於罷職。自是虐吏無所憚,而御史之權,益輕矣。

11月28日

○己亥,以洪景顔、李一曾爲正言、南玄老爲獻納、徐命膺爲副提學、朴師海爲副修撰。

○上引見大臣備堂。命錄用故相李德馨奉祀孫。右議政金致仁,請依唐憲宗贖魏徵舊第故事,贖還端宗朝忠臣金宗瑞舊第而與其子孫,上幷許之,仍命賜食物于戊申忠臣李鳳祥家。

○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命入歲抄,至尹鳳九,上曰:「此爲山林之本,而罪之則過也。」遂敍用。

○漢城府抄啓京中老人之賜米肉者,其數凡爲一千七百餘人。

11月29日

○庚子,太白見。

○上以感寒,微不豫,王世孫亦有患候,藥院連入對。上以世孫所居遠,而難於往視,命移居于思賢閤之東室西閤,卽上所御之室也。每夜不能寢,十起臨視之,便尿之屬,亦必臨視曰:「顧今國勢,只有望八衰君與衣尺沖子而已。」慈念之敎,至形於色辭,筵臣聞者,莫不感動。

11月30日

○辛丑,太白晝見。

○憲府〈持平李長老。〉申前啓,不允。又啓請軫保嗇之方,以盡節攝之道,上曰:「此言予之建功也。」又請禁大小科場躁競之習,命飭之。諫院申前啓,不允。

十二月

12月1日

○朔壬寅,藥院進藿苓散于世孫。上曰:「世孫不但類我病,亦肖予。予以蟠葱散爲主人,而世孫則服藿苓散,症旣同而藥亦同也。予於常時,自奉甚薄,故彼窓戶之不墐者,亦仍舊而耐過也。」諸臣曰:「此聖德事也。」

12月2日

○癸卯,太白晝見,夜有星出天苑星下,入南方,色赤。

○上召儒臣,讀《心鑑》,《心鑑》上所親製者也。世孫所御之室,隔一障子,上欲使世孫聞讀書之聲,而爲消遣之地,亦遇物之誨也。且敎曰:「予之十二歲,無所讀矣,世孫則比予所讀者甚多矣。古例休日召對,而予以乙酉故事,命於書筵日,兼行召對矣。」

○以李溵爲大司成。

○領議政洪鳳漢,以田政漏結之弊,仰奏曰:「年前三南之査陳者,爲數萬結,而還起收稅之類,不以實報,利歸於官,害及於民。宜有以另加覈實,施以贓律也。」上命嚴飭。

○全羅監司元仁孫辭陛。上以仁孫父子前後按此道,非偶然也,面飭以遣,命賜其老母食物,仁孫,景夏之子,而景夏最被恩遇故也。

12月3日

○甲辰,太白晝見。

○以李瀰爲承旨、李昌壽爲刑曹判書、金應淳爲慶尙監司。應淳乃特簡也。

○前判書黃仁儉卒。仁儉性廉約,屢典雄藩,自奉如寒士。其卒,上甚惜之,爲文以致祭,弔賻命從厚。

○戶曺判書鄭弘淳,以前任關西道臣時,不察雲山郡守李殷鼎濫殺事,陳疏自卞,正言李一曾,疏斥弘淳,其略曰:「李殷鼎之所爲,固已萬萬叵測,而至若瞞報營門,以爲粧撰掩覆之計,用意尤極無狀。爲道臣者,雖事之微細者,決不可信聽瞞報,不思明覈,況關係人命重事乎?彼瞞報之殷鼎,已無可言,而獨見瞞之監司,果無不察之失乎?弘淳之陳章自列,亦晩矣。於其疏答假借之可也,慰諭之可也,而乃以得道臣之體,賜批有若嘉奬者然,恐非所以飭勵藩臣之道也。請還收批旨,仍施譴罷之典。」蓋李殷鼎事,在於弘淳按道時,而杖死人之親戚,載屍載錢,往營門,欲爲圖囑伸理之地,殷鼎又飾辭瞞報於營門,故弘淳有杖治屍親之事。是時弘淳爲戶判,自列陳疏,一曾之斥,未必不由於排去之意也。批曰:「近者臺閣,謄傳故紙,非傾軋則寥寥無言之時,能爲此章,心雖可尙,究其事覽其章,一何太費?子産猶見欺於校人。未曉本事,構捏以報,其所見欺,不是異事。予所謂得體者,非指本事。成大等所爲,曾所未聞者,豈不嚴治?以李殷鼎言之,其所爲謂之駭悖則可也,其曰叵測,加以萬萬,噫。果若爾言,於武臣,則一事駭擧,皆曰叵測乎?其亦不自量之甚也。」一曾之叔景春,卽武臣,而殷鼎亦武人,故上敎及之。弘淳後亦辭遞,其翌日,以臺臣直請批旨收還,失臺體也。遂遞一曾職。

○憲府申前啓,不允。

12月5日

○丙午,太白又見。

○上命錄用先正臣成渾奉祀孫,及故忠臣尹集孫煜,麟坪大君奉祀孫鎭翼。

12月7日

○戊申,上親製書示沖子文,蓋述戒食色,愼寒暑之意也。

12月8日

○己酉,禮曹判書沈鏽白上曰:「黃海道九月山三聖廟位版之以土造成者多傷毁,宜改造也。」上召問三聖故蹟於副提學徐命膺,命膺曰:「三聖卽桓因、桓雄、檀君,而史所謂阿斯達山,卽今之九月山也。仍奏其故事甚詳。上曰:」然則桓雄卽檀君之父,桓因卽檀君之祖也。「命膺曰:」高句麗東明王開國,在於乙酉年,今又有三聖廟事,宜有致祭之擧矣。「上曰:」今年不可踰也。「仍親製東明王廟祭文,遣香祝,三聖廟土版,造木櫝以蓋之,親畫櫝制,特遣禮曹參議洪樂仁覆之。

○命弘文館,印進《輿地圖》,各道之有邑誌者,竝命裒進。

○副提學徐命膺,以太廟樂章中,顯美、貞明二章,曾命合爲一章,作九成,而其實則依舊爲十成,不可不釐正矣。上召典樂問之,對曰:「九成矣。」命膺曰:「大凡音樂,起於黃鍾,止於黃鍾,爲一成,今此二章,各以黃鍾爲終始,則依舊十成矣。」上曰:「然矣,四字爲一拍,六拍爲一成乎?」典樂對曰:「然矣。」上曰:「此二章,若令八字一拍,則可爲九成矣。」命膺曰:「然矣。」命自今八字一拍,爲九成。命膺曰:「舞法必回旋四方,鄭玄以爲從南表至第二表爲一成,自第二表亦然。而我國之舞,則但就所立處,俯仰屈伸而已,此則終不過一成也。豈有樂九成而舞一成之理哉?亦命釐正好矣。」命膺又曰:「臣於俄者,以樂章事,問於典樂,則典樂以爲,歌亦九成,樂亦九成云,此則似不知其本末而然矣。大扺國初制樂之時,象樂九成,作歌九章,至丙子還都後,舊樂散佚,無處考據,至閱江都實錄而來。然當時名臣碩輔,雖可謂彬彬,而猶未知九成之義,遂疑其爲逐室樂章,以爲祖宗功德,如宣廟朝興復之烈,不可不揄揚,乃別製《重光章》添入,歌旣十章,則樂亦不得不爲十成矣。及至先朝先正臣宋浚吉,覺而大疑之,卽陳章請其廣詢釐正,然伊時群議不一,因循未改。至當宁癸亥年,斷自宸衷,以重光貞明,合爲一章,以備九成之數,於是乎樂歌旣復其初矣。但歌雖釐正,而樂猶循舊,故不見其合二章爲一章之盛意。臣之淺見,則凡樂自有首尾,若黃鍾爲宮,則首黃鍾尾黃鍾,方爲一腔調,大呂以下皆然。今於《龍光章》末,《貞明章》上,黃鍾一聲刪去之,代以他聲,使其聯合之間,不見彌縫之痕跡,則庶乎有以得其宜矣。」上曰:「若拔去重光一章,可謂都無事,而今則不免苟簡矣。」命膺曰:「誠如聖敎。拔此一章,則事皆順便,而只以事體重大,欲不拔中間之添入,更復國初之定制,故不得不如是矣。」上曰:「凡樂四字一拍,六拍爲一成,龍光貞明,四字一拍乎,八字一拍乎?卿以此更問於典樂可也。」命膺還奏曰:「《龍光》、《貞明》四字一拍云矣。」上曰:「如此則果是十成,而非九成矣。其令典樂,此後則《龍光》《貞明》章八字一拍,六拍一成可也。」

12月10日

○辛亥,以李行源爲獻納,任觀周爲正言。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12月11日

○壬子,上覽榜目。追念故重臣金東弼首斥鏡賊,其忠可尙,親製文以祭之。

12月12日

○癸丑,以徐命膺爲都承旨。

○耽羅貢果來,命以翌日親薦眞殿。

12月13日

○甲寅,上駕詣昌德宮,薦柑于璿源殿,仍幸毓祥宮,夕還宮。

12月14日

○乙卯,以尹東昇爲承旨、李應協爲大司憲、李亨元爲獻納、任觀周爲正言、沈鏽爲戶曹判書、鄭弘淳爲刑曹判書、南泰齊爲禮曹判書。

○大司憲鄭宲在鄕上疏辭職,批曰:「風憲之任,雖難强勉,春坊輔導,豈忍捨卿?賓客今適有窠,故特有命都憲之職許遞,開卿進身之路。噫!望八其君,近因用心,益衰憊薾之中,其思若此,且以調攝沖子,暮年委卿,卿何忍復辭?宜卽登途,莫替此意。」宲本非山林養德之士,而聖批之降摯如此,絲綸恐失簡嚴也。

○領議政洪鳳漢白上曰:「世孫患候已平復,宜有賀禮也。」上曰:「雖是應行之禮,張大則不可也。」上於診筵,與鳳漢從容論任事諸臣,至故判書朴文秀,鳳漢盛稱其器局,且言其有先見,如鄭汝稷、具善行之必謂太平將任,纉新、東鼎之不可近,李喆輔之髮白必致位,張泰紹之不得爲將任,皆可謂奇中矣。上曰:「語及國事,未嘗不涕泣,此豈外飾而然乎?」

12月15日

○丙辰,上親臨崇賢門,設柑製試士,取進士吳濬根命直赴殿試。頒柑時儒生,多奔走攫柑者。尼山一儒生,又伏地以其邑有闕里名,欲陳章請建夫子廟,上以士習甚駭,問名停擧,問備師儒之長。

12月16日

○丁巳,上引見大臣備堂。以尼山地名之爲闕里,非爲孔聖,而因此爲士子投身之計者,非所以尊先聖嚴國體也,罷該道臣及地方官職。

○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

○以李重祜爲忠淸道觀察使、洪麟漢爲京畿觀察使、尹得養爲刑曹參判,鄭煥猷爲獻納、柳義養爲正言。

○掌令徐秉德,上疏論民弊,以年雖稍豐,幷徵舊逋,實有民不願豐之歎,宜蠲恤之也,上命諸道尤甚邑舊逋,竝令停捧。

○濟州牧使尹蓍東狀啓,請得陸地官穀六千石,以活饑民,且言前牧使李明運,名雖賑饑,民人死亡,至於六千餘口云。上問于諸大臣,洪鳳漢請先送湖南穀五千斛。上命盡許其所請,充軍李明運于鍾城府,遣香祝,祭耽羅飢死之民。

○江華留守金尙翼,陳疏乞解,許遞,以李溵代之。

12月17日

○戊午,上御景賢堂,召館學生試講,命居首白鳳周,直赴殿試。

12月18日

○己未,上於診筵,問提調具允明曰:「仁廟潛龍池,在於卿家云,然否?」允明曰:「在於臣之宗家,而仁廟兒時嬉戲,常墮於池中云矣。」上曰:「卿乃勳戚之家,而父子兄弟,又遭人言,此乃予任用之致也。」時允明新遭沈重奎之斥也。

12月19日

○庚申,以南有容爲刑曹判書、鄭弘淳爲同知成均館事。

○上夜召儒臣,講《唐鑑》。上曰:「對禪何意也?」都承旨徐命膺曰:「古者巡方岳,而淮南子輩,傅會以爲表功德也。」上曰:「禪字何義也?」玉堂朴師海曰:「祭名也。」上曰:「眞有功德則自當垂之竹帛,藏泰山何爲?天有眷佑,則帝王當盡爲君之道,以答天眷可也,自書功德藏于石中,何益之有哉?」且論唐太宗之爲人曰:「旣知魏徵之賢,而始賜金,終又有會須殺,此田舍翁之言,豈不爲兩截人乎?故領相李宗城,予曾以魏徵許之,然亦終有太激處矣。太宗不能面諭魏徵,而予則諭於宗城,予可謂賢於太宗乎?」

12月20日

○辛酉,上召見大臣備堂,命停諸路舊逋,蓋以歲色垂窮,又有徐秉德之疏請故也。上軫恤元元,靡不用極,而任事之臣,輒以國用之難支,每當歲末,始有此令,民不受惠,吏緣爲奸,良可歎也。諫院申前啓,不允。

○義州府尹金鍾正,以母老遞,以承旨金華鎭代之。華鎭以親老乞郡者,而廟堂反畀以邊任,無以將老。上以孝理之政,始難之,終授之,華鎭辭不赴。

○慶尙監司金應淳辭陛,上面諭以遣。

12月21日

○壬戌,上夢拜慈聖,覺而有感,親製記懷文以識之。

12月22日

○癸亥,上於診筵,敎曰:「凡閭巷之有疾病者,輒用巫覡,果無益,醫藥實有效矣。」都提調洪鳳漢曰:「閭巷富貴者,每或有此,而帝王之家則尤可戒也。聖上斥去此輩,乃盛德事也。若使世孫,體聖意戒此事,則國家之福也。」

○上命書明年祈穀祭祭文,又命停正朝陳賀。

○上御景賢堂,親行大政。命銓曹應出六者,雖窠窄勿付虛司果。以李海重爲大司成。時大司成爲吏議通望之階梯,故勿論文學之如何,有地閥則輒通擬焉,三代敎冑之法,尙矣毋論,至課試等第,亦無以定其高下立落,何能免爲人擇官之譏也?特命以先正文純公李滉奉祀孫爲齋郞。政旣訖,上宣饌于兩銓官,手書四言一句,各賜之。時朴相德爲吏判,金尙喆爲兵判也。

12月23日

○甲子,領議政洪鳳漢,以武臣堂上之積滯,請以西北道兩營及兩都中軍,定爲折衝新陞資之窠,上許之。

○上召見大政新除守令,面飭之,促令赴任。夜召見儒臣,講《唐鑑》,至唐玄宗尊號,范祖禹史斷,上曰:「此言甚切。予之向來抹去八字者,見此不覺顔發騂也。」

12月24日

○乙丑,上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曰:「聖壽適符孔聖不踰矩之歲。賀禮之停,雖緣撝謙之德,國朝典禮,不可廢也。」上終不許。戶曹判書沈鏽,以卽今各倉穀物,僅支來年數朔,畿湖漕運,不可不趁解凍申飭也,上允之。時國用之匱乏至此,朝野憂之。

○以尹冕東爲執義、朴弼淳爲正言。

12月25日

○丙寅,領議政洪鳳漢,又於診筵,力請歲首陳賀,上終不許。

12月26日

○丁卯,三大臣及禮曹判書南泰齊入侍,請行賀禮,上命兼行賀禮於世孫平復之慶。諸臣以兼行爲苟艱也,固請之,終不許。

○以李景祜爲都承旨。

12月27日

○戊辰,正言朴弼淳上疏,略曰:「考績黜陟,法意深重,雖以今番殿最見之,八道之中,下考絶少,此由於守令,擧皆循良而然耶?方伯有所顧藉而然耶?候院之循例請推,不足以少補振勵之政。臣謂無一人居下,道臣宜加譴責可也。且按察守令贓否,不但一委於道臣而已。近來繡衣之頻遣,實爲守令懲畏之方。今若於三司侍從中,另擇其公正剛明者,分遣諸道,畀以暗行之責,一道之中,不計其多少,復命之期,不拘其遲速,惟以明察爲務,亦庶幾爲恤生民戢汚吏之一道也。向來金城明火賊之本官論報捕廳者,多至三四百,而本廳僅捕五六名,未及究覈,兩賊徑斃,則餘皆旋放。三百成黨,其數不貲,明火行賊,在法難貸,則任自宥釋,全失治賊之道,該捕將,亦宜加重譴也。李殷鼎之濫杖土民,至於致斃者,宜施當律,而只施罷職之薄勘,將何以慰冤民而勵虐守也?宜施遠配之律也。」上只允道臣問備,餘皆不納。以弼淳新以明經第,遽通臺閣職爲太驟,而所請罪捕將,方爲平安兵使,則有因緣作窠之意,繡衣請送,亦非臺臣所敢言也,削弼淳之職,仍命通淸銓堂罷職。蓋弼淳爲吏判朴相德之族,上意疑相德有顔私也。

12月28日

○己巳,上命書歲首勸農綸音,下諭于八道兩都。

○以鄭弘淳爲吏曹判書、金尙翼爲大司憲、金致讓爲大司諫、任珹爲執義、李延伋爲持平、洪龍漢、朴相老爲正言。

○大臣備堂,以兼行陳賀,典禮所未有也,因入侍固請不已,上覆湯劑於地,却不御,諸臣惶恐,乃不敢復言。命違牌臺臣,幷削其職,召世孫左賓客鄭宲進前,面諭之曰:「召卿者,乃爲冑筵也。取卿恬淡,嘉卿雅亮,其勉輔沖子也。」

12月29日

○庚午,上有欠安節,命退太廟展謁之期。

○上曰:「今夜祈穀之祭,旣未親行,心甚決然。行祭時,又不能從禁苑望見,當與承旨史官,共經此夜,過丑時始可就寢也。」命奏時官,入告時刻。報寅初然後,上始命承史退出,召入直都監將官及內禁將衛將等於閤外,諭之以歲初,當行𩝝饋,而以予靜攝,未之能焉,使中官替行,其布予意也。

○藥房入診。上命提調仰瞻天顔,咸曰:「玉色韶華,實無非昔時之歎,而聖壽又添,鬚髮少不衰,此建功之效也。」上曰:「予之所得者,人蔘精氣,而一年所進御,爲幾許斤乎?」諸醫曰:「幾二十餘斤矣。」上曰:「假使人蔘,爲仙丹靈液,書之史冊,爲後世法,則豈不糜財而爲可悶乎。」

○是歲京中五部元戶,三萬九千三百四十四,〈男九萬一千四百二十三口,女十萬三千二百十一口。〉八道元戶,一百六十三萬五千九百二十三,〈男三百三十四萬四千八百三十三口,女三百四十三萬五千一百七十五口。〉

〈英宗至行純德英謨毅烈章義弘倫光仁敦禧體天建極聖功神化大成廣運開泰基永堯明舜哲乾健坤寧翼文宣武熙敬顯孝大王實錄卷之百六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