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朝鲜王朝实录[宪宗实录]

七年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辛丑)七年清道光二十一年

春正月

1月1日

○丁亥,以金左根爲吏曹參判,李應植爲三道水軍統制使兼慶尙右道水軍節度使。

1月3日

○己丑,以李淵祥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4日

○庚寅,上詣仁政殿,親傳社稷祈穀大祭,香祝。

1月6日

○壬辰,賓廳啓言:「臣等際國家罕有之慶,稽祖宗已行之典,爰自撤簾命下之初,旣已發端於慈號之加隆矣,迺者前席,縷縷陳請,寔天理人情之不容已,八域含生之所顒祝也。泥金檢玉,備其禮也,摸日繪月,稱其文也,慈德因此而益闡,聖孝因此而益光,列朝在天之靈,因此而益有所悅豫焉。則臣等之齊聲仰籲,是豈可已而不已者乎?惟我太母殿下,德符任、姒,功兼勛華,履翟褕之位,贊龍飛之運,睢葛之頌,四十年如一日。保佑我聖考,啓迪我神孫,本支之衍,永基千億,則此又配美於思齊生民之盛者也。及當甲午崩坼之變,國勢綴旒,岌岌有莫可扶持之危,而勉御簾帷,翊護沖辟,夙宵憂勤,不遑自寧。飢饉之惠恤則頻減正賦,服御之儉約則先損上供,而蕩邪穢以明人彝,討亂逆以嚴天紀,首尾七年之間,凡維持而鞏固,依賴而涵育者,繫誰之賜也?今我聖上,誕撫鼎盛之籌,親摠萬幾,我太母光撤儀鸞之簾,頤養長樂,斷自慈衷,渙發慈敎,此誠從古后妃所未有之盛德大業也。其所以揚徽闡烈,報答洪休之方,以我殿下卓越之孝,固當靡不用極,而臣等之言,斷斷非無稽之文,則太母殿下,豈可徒執謙抑,俾彝章墜而縟儀缺也耶?且伏念太母戊戌躋五之齡,己亥望六之籌,曁今年母臨四紀之慶會。禮合進號,每授舊例,而慈敎懇摰,終靳允兪。玆猶事屬慈躬,容可以自附將順之義,雖不得不齎鬱而退。而今者仰請之禮,非徒爲鋪張賁开之具也,自有先后之故事,已成我家之恒典。昔我純祖之所嘗準請於貞純大妃者,今不能得之於我太母,則非所以善繼也,我貞純大妃之所嘗勉循於純祖者,今不以許之於我殿下,則非所以止慈也。我太母殿下,倘或念及於此,則又豈待臣等之屢懇乎?伏乞積誠仰稟,亟擧盛禮。」批曰:「卿等之有此賓啓,誠爲得當,而以此屢稟慈衷,尙未勉回,尤用切悶。」

○以李敦榮爲全羅道觀察使,金宅基爲慶尙左道兵馬節度使,任泰瑛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1月7日

○癸巳,賓廳再啓,批曰:「予於昨今,連陳不可不勉循之意,而慈衷愈邈,不知如何爲當矣。」

○賓廳三啓,批曰:「非但卿等之言愈切,予小子仰懇,亦旣屢矣,而尙未能仰格慈意,只以誠淺爲愧矣。」

1月8日

○甲午,中批,以金左根爲工曹判書。

○時原任大臣率百官庭請初啓,批曰:「自筵奏而賓啓,自賓啓而庭籲,益見卿等大同之意,而慈聽尙靳,職由予小子未能積誠耳。」

○再啓批曰:「今始得蒙慈敎允從,誠萬萬慶幸矣。」

○以沈宜臣爲吏曹參判,金興根爲弘文館副提學,李圭徹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1月10日

○丙申,上御仁政門,行朝參。領府事李相璜啓言:「臣於月前筵席,伏見慈敎下者,有以敬天愛民,勤學親賢四條,誨諭我聖上,此實祖宗朝相傳之心法,古聖王爲治之大經也。伊後竊覵我殿下政令施措之間,其仰體慈誨,勵政圖理之聖衷,有可仰認。政院公事之親啓,卽克勤于政,天工無曠之聖意,敬天之本,其端得不在是乎?遞來藩臣之晉接,蓋將爲窮蔀幽隱,畢達於階前也,愛民之仁,其幾得不在是乎?至於召對之課日,將以講討啓沃,開廣聰明,勤學之源,其漸得不在是乎?參製之儒生,許令入侍,雖不過一時奏名而退,然其進趨應對之間,亦自有儀象之著見者,然則其才不才,自莫逃於淵鑑之下,籲俊招乂,以須維楨之用,聖念庶其有親賢之道,其始得不在是乎?循玆軌轍,觸類而長,勉勉終始,無時豫怠,此殿下所以服膺我太母,丁寧詔敎之至意,夫何有於措天下之事哉?然無其實則徒名而已,怠於終則便同無始,此經訓所以愼仞簣之功,而揭權輿之戒也。惟殿下,懋哉懋哉。」批曰:「所陳好矣,當體念矣。」

○三司諸臣,各有陳勉,賜批。

○敎曰:「予於李鶴秀事,有洞諭者矣。其罪關惎搆,慈聖之燭悉,而予有承聆於平日者,尙此假息,特包涵之大德也。在今日立天經定邦紀之道,不容不明示予意,李鶴秀施以楸子島荐棘之典。」

○右議政趙寅永啓言:「今年,卽我英廟建儲之再回甲也,伊時誣獄之慘,自開國未有也。惟太學生尹志述,以捲堂所懷中,肅廟誌文事,爲凶徒所搆,首被慘刑,在於是年。蓋其秉執之嚴,樹立之正,足以明先王之志事,扶義理於千秋,而腏享雖復於泮祠,貤贈只止於臺職,後承零替,香火不繼。此實忠志之士,尙今掩抑者,而百年之間,士氣摧沮,駸駸然莫可振起,誠非細憂也。曾在正廟辛丑,有冤死諸臣遍宥之擧,此當從後更稟。而先從贈持平尹志述,加贈正卿,施以節惠,仍錄祀孫,以示褒奬憫恤之意。似此明白之事,不必待狀而議諡,請以此分付瀛館。」從之。又啓言:「正廟辛丑,有四忠以下諸臣錄後之擧矣,今見忠獻公金昌集,忠文公李頤命,忠翼公趙泰采祀孫,皆有職名,而惟忠愍公李健命祀孫,屢經初仕,輒皆作散,尙未甄復,官享久闕云。在今年軫念之方,合有特施之典,令該曹,六品職待窠調用。忠肅公李晩成,忠簡公趙聖復,忠獻公李廷熽奉祀孫,一體錄用,而如有年限未及者,幷勿拘事,請分付。」從之。又啓言:「臣聞養民之政,莫先於奬廉。我列祖以來、皆有淸白吏之選,生者進秩,死者錄後,今令應薦諸臣,各薦可薦之人,更加考核,以備添錄,實繫勸奬風勵之道。」從之。

○擢江原監司李光正,行護軍李若愚、李憲球,爲正卿。

○右議政趙寅永啓言:「臣於削科人李維謙事,竊有區區愚見矣。維謙之赴擧時,其父罪名,尙在丹書則以此削科,固爲當然而其父之爵秩旣復,其子之科名仍削,非但其家之呼冤,抑亦公議之稱屈,特爲復科事,請分付。」從之。又啓言:「儒賢賜諡,載在法典,而故贊善宋穉圭、吳熙常,俱是應諡者也,第熙常生前,爵秩只爲三品,特贈正卿,幷爲議諡,而在前儒賢之臣,或有不待諡狀之例,依此施行事,請分付。」從之。

○敎曰:「祭酒宋啓榦以三朝禮遇之臣,年旣大耋,合施優典,正卿陞擢。」

○以趙斗淳爲弘文館副提學,宋啓榦爲漢城府判尹。

○右議政趙寅永,上袖箚曰:

今日,卽殿下親摠萬幾之初,《書》,所謂『罔不在厥初生者也。』頃於太母殿下撤簾之日,若曰:『敬天愛民勤學親賢,主上其勉之。』大哉言乎!凡爲人主御世之絜矩,爲治之綱領,咸具於此,而亦我列祖以來相傳之心法,雖堯授舜舜授禹,其又何以加之?自古聖人成己之要,不出於咨訪我聖朝月六之對,日三之講,以至常參輪對,無非咨訪治道。第其咨訪之道,貴在兼聽,必使上下之情,有所相孚,疎逖之踪,亦得自達,其要又在於容諫諍而恢聽納。然則三者之中,尤以聽納爲重,此所謂非知之艱,行之惟艱者也。今欲承祖宗艱大之業,迓天地靈長之運,以阜兆民,以靖四方,則凡繫爲治之具,更僕難數,而撮其最急最要,而不可緩者,則莫先於咨訪也,諫諍也聽納也。

批曰:「三條陳勉益見卿惓惓憂愛。予雖否德,可不銘紳而服膺?」

1月11日

○丁酉,敎曰:「儒賢招延事,已有儒臣之批矣,四山林處,令政院措辭別諭,遣地方官敦飭,使之從速上來。」

○大司憲朴永元,執義李殷相,應敎趙秉恒,副應敎金在根,持平洪在重,校理李正履、林肯洙,副校理申錫愚、沈承澤,正言李魯確,修撰兪象煥、李考淳,副修撰李垿、洪翼燮,合辭,以爲:「亂賊從古何限,而豈有如鶴秀之至凶絶憯者哉?世守龜祿之悖論,背馳國是。及其偏蒙恩造,歷踐華膴,則患得之在心,而轉成驕濫,貪權之不足,而愈益跳踉,此在渠猶是薄物細故,至以惎搆之憯計,敢試於莫嚴莫重之地,干紀斁倫。惟我殿下,夙承慈聖之敎,詔久有淵衷之燭,悉乃於一初首歲,立經定紀之會,洞諭罪犯,正大嚴截,久屈之王章將伸,積菀之輿憤庶洩。而不爲設鞫而窮覈,遽從惟輕而島置,國有典憲,寧有是哉?伏乞聖明,夬允鞫覈之請,得情正刑。」批曰:「已諭於前批,勿煩。」

1月12日

○戊戌,以金胤根爲司諫院大司諫,李若愚爲漢城府判尹。

○諭宋啓榦曰:「予聞周公之訓曰:『耉造德遲任之言曰:「人惟求舊。」此古昔盛際,代天工而興化理者,必於親賢敬老而先之者也。卿以三朝禮遇之隆,處一世師表之尊,士林之所矜式,朝野之所倚望,垂四十有餘年于玆矣。予自嗣服之初,徯卿幡然朂予而迪予,不啻若飢渴于中,而誠禮淺薄,嘉遯莫廻,再三敦勉,歸於應文備具而止,可勝愧歎?今玆晉擢,非曰吾與爾縻之直,由予小子尊賢衛道,旁求仰助之義耳。矧今簾儀誕撤,萬務之繁,在予眇躬,顧以寡昧,夙夜所以祗慄者,曷敢不于前,寧人圖功惟始,而雖以卿愛君憂國之誠言之,豈復一向邁往遐棄,予莫之顧否?大耋康强,天所以佑君子也。而春煦漸暢,尤可以有間驅馳,卿其勉回初心,剋日造朝,宥密我基命,緝熙我典學,是予區區之望也。」諭宋來熙曰:「惟爾古家之世裔也,先正之嫡傳也。若念沖子眷禮之隆重,前人休戚之與同,則庶幾幡然簉朝,弘濟我艱難,而自予嗣服之初,幾爾旌招之諭,而奈此誠禮之未孚,尙爾遐萉之莫回,雖予之極知多愧,而嗟爾之不能無慨也。以予寡昧,承祖宗艱大之業,幸賴慈天之七年覆臨,垂拱無爲。今焉東朝之簾帷已撤,而予亦係志學之年,萬幾親摠,而效愈邈,庶績多艱,而治不徯此,專由於學業不精,輔導無人,章句訓詁之間,無絲毫裨補之力。故歲之首月之元,端門視朝,卽是延訪群臣之意,而政須鴻儒,宿學心得而躬行者,置之左右,委之以啓沃開導之責。此爲今日急務,苟求其人,捨爾伊誰?此時予心之所蘄向也,朝野之所想望也,士林之所矜式也,擧皆以爾爲歸,而亦莫不以爾爲先,以爾平日山斗之望,致澤之志,今何一向邁邁,長往不返,以妨諸儒賢旁招求助之美事乎?毋謂寡躬沖藐之無足與有爲,亟念新學就將之迨此不可失,卽日登塗,以副側席如渴之思。」諭成近默曰:「爾之膺經筵之選者,今已久矣,予之勤干旌之招者,亦已屢矣。誠禮未盡,遐遯莫回,悵愧之餘,深庸慨然。爾是誰家人也?箕裘詩禮,茶飯經傳,士林之所矜式,朝野之所想望,予亦安得不如渴思飮,必致乃已哉?顧予寡昧,新摠萬幾,此時輔導啓沃之任,不得如爾宿德之士,則將何以致典學之工,成從欲之治乎?載念我穆陵盛際,爾家先正,實左右之至今赫赫人耳目,是何曾自淑其身,固守東岡,以不出爲高也?今予之所期於爾者,卽先正之所以事穆陵也。矧今三陽惟新,講筵將開,對天茂時,予方自勉,此際側席之心,倍切于中。爾其勉回考槃之志,庸副縶駒之誠,上以補予不逮,下以趾厥先美,毋孤予凝企之望焉。」諭金仁根曰:「粤予歲之首,維月上旬,端門視朝,咨訪群工,深惟爲治之要,蓋莫先於崇儒禮賢,予於爾前後敦勉,亦旣屢矣。握瑜懷瑾,自甘永矢,引旌徒勤,皎駒難縶,亶由予涼德淺誠,不足相孚,而亦不能不爲爾惜之。爾以忠賢世冑,擩染庭訓,予雖未及見爾,不問可知爲當世賢者。匡弼啓沃之責,衛道扶世之功,尙有賴於林下諸賢,爾雖欲肥遯於衡泌之間,其可得乎?噫!惇尙儒術,卽我列聖朝相傳之家法也。爾家先正,洪贊明命,朝野爲之型範,士林爲之矜式,予所召,卽先王之禮也,爾所膺,卽先正之職也。予曷其不于前,寧人圖功攸行,爾亦曷敢不于昔先正遺烈是則也?又況慈聖之丁寧詔敎,不越乎勤學親賢四箇字,在於招延之列者,宜于于然來爾,尙朝夕左右,迪予一人,用答揚光訓。此所以寤寐翹想,必欲致之朝端者也。顧今慈徽丕闡,八方普歡,其在同慶之義,寧容駕屨之俟?眷彼東江,一葦可杭。玆宣數行,用替戔帛,爾其勉回遐心,卽日幡然,賁我盛典,輔予不穀,以副虛佇企凝之望。」

1月13日

○己亥,上詣仁政殿,親受大王大妃加上尊號單子,仍上箋文尊號曰光聖。

1月15日

○辛丑,月食,旣。

○以趙秉憲爲吏曹參議。

○以宋啓榦爲司憲府大司憲,閔英世爲司諫院大司諫。

○京各司各營,進庚子會計簿。〈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御營、摠廳,時在黃金一百四十七兩八錢一分,銀子二十二萬三千六百五十五兩三錢二分,錢文四十九萬六千九百七十八兩三錢五分,綿紬三十三同十二疋,木二千一百四千六同四十一疋三十四尺零,苧布七同二十七疋二十一尺,布子六百四十一同四十六疋四尺零,米九萬六千五百四十三石九斗一升零,田米八百八十五石四斗一升,太一萬八千二十九石九斗三升,皮雜穀二千一百六十一石十四斗五升零。〉

1月16日

○壬寅,以權敦仁爲吏曹判書,洪敬謨爲工曹判書。

○中批,以金左根爲兵曹判書。

1月18日

○甲辰,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命親摠萬幾陳賀,以進冊寶日合慶擧行。

○命大護軍柳和源,判尹除授,以年最老也。

1月19日

○乙巳,以閔致成爲咸鏡道觀察使,韓鎭㦿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22日

○戊申,設人日製于泮宮。

1月23日

○己酉,以李羲準爲司憲府大司憲。

1月24日

○庚戌,備邊司啓言:「卽見義州府尹李圭祊所報,則以爲紅蔘原包外,收稅錢七萬一千五百二十兩內,除却年例劃給,餘在爲五萬二千三百九十五兩矣,本府勑需,每患不足,今以此數,詳定作穀,名以灣府勑穀,折半留置本府,折半分留取耗於道內爲辭矣。蔘包之弊,誠到末如設始,已五十年加數,至八千斤,潛越之多,殆無紀極。姑以此報言之,旣未得隨現如律,所謂屬公之物,又繫襲謬之事,則揆以經法,終欠正當。而參諸流來,積痼目下事狀,實出於任怨奉公之意。依所報使之作穀分留取耗,而就元數中限五分一置之灣府,五分之四分置道內,若値應用之時,則必待報司草記後施行事,請幷分付於該道該府。」允之。

1月25日

○辛亥,資憲大夫漢城府判尹兼成均館祭酒宋啓榦卒。敎曰:「故祭酒,以耆耉儒賢,雅操彌堅,予所以期致經席,爰擢正卿,繼宣敦召,而逝單遽至,悵衋曷喩?弔祭之節,喪葬之需,令該曹,照例擧行,造墓擔持軍,亦令本道題給。」啓榦,浚吉之後,明欽孫也。純宗時儒賢李直輔,奏其經行,擢授經筵官,啓榦固辭,恒以身不出言出爲戒,每除官,承別諭,或詢問,不敢對。好學,手鈔經傳要語,以自警省而守晦甚固,不以儒逸自居也。故探賾造詣,與夫言論風旨,世無有睹聞者也。諡文敬。

○以柳相弼爲右邊捕盜大將。

1月29日

○乙卯,以金輔根爲成均館大司成。

二月

2月5日

○庚申,召對于熙政堂。

2月8日

○癸亥,召對于熙政堂。

2月9日

○甲子,以金大根爲吏曹參議。

2月11日

○丙寅,以趙秉憲爲江原道觀察使。

2月13日

○戊辰,上詣仁政殿,親上大王大妃冊寶。

○上御仁政殿,受賀頒敎,赦。

2月14日

○己巳,上號都監堂郞以下施賞有差,禮房承旨金鍏,對擧承旨成遂默,都監提調徐憙淳、趙秉鉉,都廳曺雲承、申錫愚,玉冊文書寫官洪敬謨,幷加資。

○興寅君最應疏略曰:

臣退自呼嵩之班,特蒙授資之命,而臣兄是應,與臣同品矣,臣若先陞,則一府之內,弟爲首堂,兄爲次堂矣。伏乞還收。

批曰:「卿言當然,所請依施。」仍命興完君是應加資。

2月15日

○庚午,敎曰:「慈德益隆,冊寶恭上,予小子歡忭之忱,庶得少伸。其在廣慶之道,不宜以特例爲拘,貢人舊遺在三千石,市民徭役限一朔,泮人懸房贖限十日,諸道舊還十萬石,幷蕩減事,令廟堂行會。」

2月16日

○辛未,敎曰:「故判敦寧金逌根,不待諡狀,議諡。」

2月19日

○甲戌,召見全羅監司李敦榮于熙政堂,辭陛也。

2月20日

○乙亥,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右議政趙寅永啓言:「年前以文臣十邑,還作本窠事,筵稟矣,見今蔭仕之虛司果,頗有積滯之慮,不可不略有變通。蔭職區處間,文臣十邑,依已例姑令從便排擬,而社稷令文臣一窠,例以承文參上擬望,故每患苟艱,此則請自今永作蔭窠事,分付。」從之。又啓言:「大抵薦選之法,以精爲貴,一或有濫,不如不爲。向以淸白吏收薦事,筵稟蒙允矣。謹考《通編薦擧條》曰:『薦謹吏令二品以上,各擧所知,書送廟堂云,』又考正廟朝薦主諸人,則亦似六曹堂上之幷與而時措,則古今有異,位著則多寡不同,參酌折衷,合有其宜。今番則姑令正卿以上及,備堂、六曹、漢城府堂上,各薦可薦之人,而亦以限一朔收合之意,請更爲分付。」從之。

○召對于熙政堂。

○以李光正爲刑曹判書,李憲球爲漢城府判尹。

2月26日

○辛巳,以金興根爲平安道觀察使。

2月27日

○壬午,召對于熙政堂。

2月28日

○癸未,召對于熙政堂。

2月29日

○甲申,上詣宗廟、景慕宮展拜,春謁也。

三月

3月5日

○庚寅,以李若愚爲刑曹判書,吳一善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3月7日

○壬辰,大王大妃母臨四十年稱慶,上御仁政殿,頒敎受賀,赦。

○敎曰:「今番陳賀時,禮房承旨朴長復,對擧承旨安光直,竝加資。」

○命今番慶科庭試,以親摠庶政,養隆長樂,大王大妃加上尊號,母臨四十年,合三慶爲號。

3月8日

○癸巳,慶禮陳賀時,各差備官,施賞有差。

3月9日

○甲午,給綿子廛失火,恤典。

3月10日

○乙未,上詣永禧殿,行酌獻禮,仍詣儲慶宮展拜。

3月11日

○丙申,以李惟秀爲訓鍊大將,任聖皐爲摠戎使。

○獻納朴鳴載疏略曰:

「伏見喉院,請勘扶腋中官,而及奉批旨,有推考之命矣。中官之扶腋戞過於禁闥咫尺之地者,係是無前之事,其在抑近杜漸之道,臣謂當該中官,令該府拿問勘處。因此而有所提達者,堂下蔭官之禁庭扶腋,已駭聽聞,如典憲所載之隔等,下馬差等回避之法,蕩然毁劃,令廟堂,申加蕫飭,如有令後犯科之類,隨現勘律。

批曰:」爾言是矣。所請依施。「

3月12日

○丁酉,上御仁政殿,行春到記,講居首尹哲求,製述賦居首李裕元,竝直赴殿試。

3月14日

○己亥,敎曰:「近來將臣皆着竹戰笠,自今爲始,依舊例着毛戰笠事,分付。」

3月15日

○庚子,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右議政趙寅永啓言:「島倭接待,自有約條,不宜一毫違越,而年前代察書契之登聞,極爲猥屑。故伊時至請該倅問備,仍令曉諭退送矣。今於四年之後,又煩仰徹,而重之以前所未聞之少將書契者,揆以邊體,萬萬駭然。第念代察書契,雖非約條,旣經登聞,差倭之許久留滯,亦不可不念,特以柔遠之意,許令捧納,而別幅尤不宜擧論。至於少將書契,卽約條之所未載,不可與代察書契,一例論也。以此分付該府使,使之以一許一否之事理,詳細飭諭於館倭處。」從之。又啓言:「糴法之蕩然,已無可言,而前以隨時捄弊之意,至請未捧糴守令,挨次減等之律矣。近來殘局弊地,專事規免,以爲『當年不勘其罪也小,他日有現爲累則大,』擧售占便之習,看作圖遞之計。雖以近日金浦豐基兩倅事觀之,其言似若懋實,其事實歸規避。大抵經冬不勘,卽與全未捧一也。自今以後,不勘簿守令,一依全未捧律施行事,定式,請行會諸道諸都。」從之。

3月16日

○辛丑,晝講于熙政堂。

3月17日

○壬寅,召對于熙政堂。

3月19日

○甲辰,上詣皇壇奉室行禮,仍詣映花堂,試參班儒生,召見回還三使臣應製,銘居首金世均,直赴殿試。

3月20日

○乙巳,端宗大王陵寢奉審。令關東道臣,每年一次爲定,令廟堂稟處。〈以前江原監司李光正所奏也。〉

3月22日

○丁未,召對于熙政堂。

○以金景善爲成均館大司成,申命源爲黃海道水軍節度使。

3月27日

○壬子,上詣毓祥宮、延祜宮、宣禧宮展拜。

3月29日

○甲寅,召對于熙政堂。

閏三月

閏3月4日

○戊午,上詣元陵親祭,仍詣綏陵展謁。敎曰:「是歲,卽英廟冊儲之再回甲,而我正廟祗謁元寢之年也。予小子,敬遵故事,粗伸追慕,而緬惟四相臣協策之功,殉國之忠,永扶宗社,曰『篤不忘,』在今日繼述之道,豈可無示意之擧?依正廟辛丑已例,四忠祠,遣承旨致祭。」

閏3月5日

○己未,元陵親祭時,亞獻官以下,及《璿源譜略》跋文製述官以下,施賞有差,執禮掌樂正趙然春,大祝應敎洪永圭,監印宗簿正李元會,竝加資。敎曰:「元陵親祭時,禮房承旨權大肯加資。

閏3月8日

○壬戌,召對于熙政堂。

閏3月9日

○癸亥,以趙萬永爲扈衛大將。

閏3月10日

○甲子,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召見平安監司金興根,辭陛也。上曰:「荐歉之餘,必多民弊,卿下去善爲之也。」右議政趙寅永啓言:「謹考純廟癸亥,貞純大妃,因正廟遺意,以太廟親享時禮節減損事下敎,而翌年甲子夏,有親享之命,伊時故相臣李時秀啓言,笏記中,勿以各室樽所磨鍊,只以禮儀使,導殿下,詣樽所,爲文行禮時,殿下陞詣樽所,爲文行禮,則各室樽所,一時酌酒後,殿下詣神位前,仍自室內,次次行事,最爲合宜。仍請大臣禮堂,下詢,而僉議純同,以此施行矣。其後翼廟攝行,有笏記復舊之擧,則今於親享命下之後,擧行節次,不可不經稟酌定。而第伏念太廟室數,有加於先朝時,其在誠敬不弛之義,尤合簡易從便之儀。而旣有翼廟睿敎,則繁簡之際,時措雖異,經權之間,禮意莫重,今亦依例令該曹,問議于原任大臣後,具意見稟處。」敎曰:「仰稟于大王大妃殿後下敎矣。」尋從之。又啓言:「三學士成仁之烈,撑天亘地,百世不磨,而朝家所以存恤其後者,亦至矣。聞故學士尹集祀孫,落仕未復云,請令該曹,待窠調用。」從之。

○召對于熙政堂。

○敎曰:「俄筵聞乘轎之肆然冒禁云,苟有一分國綱,寧容如是?此專由於掌法之臣,按廉之地,視朝令如弁髦也。毋或以沖君新摠,未能照察而然歟?凡我卿士庶民,咸悉此意。」

閏3月13日

○丁卯,上御春塘臺,行慶科庭試,文取李好亨等十九人,武取羅敬俊等二百十八人。

閏3月15日

○己巳,上御春塘臺,行三日製,表居首李參鉉,直赴殿試。

閏3月16日

○庚午,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閏3月19日

○癸酉,上御仁政殿,行庭試文武科放榜。

閏3月20日

○甲戌,上御熙政堂,親受文武新恩謝恩。

閏3月21日

○乙亥,召對于熙政堂。

閏3月22日

○丙子,上詣春塘臺,行瑞葱臺試射。

閏3月24日

○戊寅,以宋冕載爲司憲府大司憲,宋祥來爲司諫院大司諫。

閏3月25日

○己卯,召對于熙政堂。

閏3月27日

○辛巳,上詣仁政殿月臺,行太廟夏享誓戒。

閏3月28日

○壬午,召對于熙政堂。

閏3月30日

○甲申,上詣明政殿月臺,行太廟夏享肄儀。

○以李憲球爲工曹判書,李光正爲漢城府判尹。

夏四月

4月1日

○乙酉,上詣摛文院齋宿,仍行召對,召見時原任閣臣。

4月3日

○丁亥,上詣太廟齋宿。

4月4日

○戊子,親行太廟夏享。

4月5日

○己丑,以徐相五爲京畿水軍節度使兼三道統禦使喬桐府使。

4月9日

○癸巳,召對于熙政堂。

4月10日

○甲午,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上曰:「肅宗、英宗兩朝講課,令政院謄入可也。」右議政趙寅永啓言:「宗廟朔望祭與節祭別祭,享官差定之例,大祝則爲二員,齋郞祝史,只爲一員,故每於將事之際,不無苟簡之患,自今齋祝,竝依大祝例,各以二員塡差,俾無臨事窘跲之弊。」從之。吏曹判書權敦仁啓言:「月前幸行時,京畿儒生金在祿等,以故進士兪宅基貤贈事,上言啓下矣。宅基之爲辛壬凶黨所媢嫉誣,竄北關,竟不免死,果如儒生所籲。而同時被禍之如李喜之、沈尙吉、洪義人,擧蒙恩褒,宅基之獨漏於一視,久爲公議之齎鬱。特施持憲之贈,恐合褒嘉之典,故敢此仰達矣。」從之。

○召對于熙政堂。

○以金蘭淳爲司憲府大司憲,朴宗吉爲司諫院大司諫,金學性爲成均館大司成。

4月11日

○乙未,備局啓言:「前正言金𫓎疏言,信行講定,預加團束,仍請膺賊逃命時,東萊府使閔永勳,拏覈照律,而有疏辭令廟堂稟處之命矣。倭館約條之踰越,萊府事體之隳損,誠如臺臣所言。況今信行之請,尤係交隣之重,則預加撿束,實爲允當。至於前府使閔永勳事,當初邊禁不嚴,已無可論,而査實之啓,亦未免不審。然而伊時處分,特使之戴罪行公,又於此臺臣疏批,以大不稱停爲敎,則今於年久之後,又事齗齗,實爲已甚。且措辭中寧有藉曰安知等句語,有非明執確證者。臺閣論人,雖許風聞,此何等關係,而若是糢糊乎?請原疏置之,前正言金𫓎,施以罷職之典。」允之。

4月12日

○丙申,召對于熙政堂。

○召見輪對官于熙政堂。

○以金箕晩爲吏曹參議。

4月15日

○己亥,召對于熙政堂。

4月16日

○庚子,行中宮殿冠禮。

4月17日

○辛丑,以李穆淵爲吏曹參判。

4月18日

○壬寅,晝講于熙政堂。

4月19日

○癸卯,以李嘉愚爲司憲府大司憲。

4月20日

○甲辰,上詣仁政殿,行專經文武臣殿講。

4月21日

○乙巳,召對于熙政堂。

4月22日

○丙午,命卜相,召見右議政趙寅永于熙政堂,請對也。

○拜金弘根、鄭元容爲左右相。

○以金蘭淳爲議政府右參贊,朴晦壽爲禮曹判書。

4月24日

○戊申,以李光正爲司憲府大司憲。

4月26日

○庚戌,以李若愚爲漢城府判尹,李光正爲刑曹判書,宋冕載爲司憲府大司憲。

4月28日

○壬子,朝講于熙政堂。

○以李正耆爲司諫院大司諫。

4月29日

○癸丑,晝講于熙政堂。

五月

5月3日

○丙辰,純陵陵上修改時監董以下,施賞有差。

5月9日

○壬戌,以安光直爲司諫院大司諫。

5月10日

○癸亥,上詣北苑,行望拜禮。

5月16日

○己巳,敎曰:「右相事,豈不異哉?前後敦勉,庶可感回,而擧措轉益乖當,事體轉益虧損,是欲力抗乎,務勝乎?敬禮自敬禮,分義自分義,右議政鄭元容,施以罷職之典。」

5月17日

○庚午,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命犯越人慶源吳戒坤,依鄭廣潤例,減死島配。領議政趙寅永啓言:「近年潛蔘之弊,日加月增,法不能禁,至有向來灣府論報,而草記作穀者矣。此事流來已久,不可不變通,然後邦禁可嚴,邊情可飭。第蔘包,以百斤,而加至八千者,皆由時勢之不得不然。元不以多寡爲拘,則自今年爲始,令譯院,包蔘則量宜加定,稅錢以十萬兩爲限,折半依前付之譯院,折半付之單蔘所,以代關西作錢,而其餘剩者,則除留於度支,俾爲別差倭單蔘之費,則蔘稅之屬單蔘名色,不異,事面甚好。如是酌定之後,潛越又復如前,畢竟貽害,自歸包蔘,此則嚴加知委於開城留守、平安監司、義州府尹等處,請一遵定式施行。」從之。

○左議政金弘根,勉聖學,賜優批。

○以李光正爲司憲府大司憲,兪章煥爲司諫院大司諫,朴永元爲刑曹判書。

○以金魯甲爲平安道兵馬節度使。

5月18日

○辛未,召對于熙政堂。

5月29日

○壬午,上御熙政堂,行藥院入診,引見大臣備局堂上。領議政趙寅永啓言:「故經筵官金仁根,已爲作故矣,旣在旌招之列,合有致意之擧。且聞其家甚貧云,令該道,優助葬需,以示朝家終始崇儒之意,似好,故敢達矣。」從之。

○命前右議政鄭元容敍用,復拜相職。

○召對于熙政堂。

六月

6月1日

○癸未,日有食之,食在地下。

6月3日

○乙酉,以趙容和爲吏曹參判。

6月10日

○壬辰,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命初仕擇差,先期提飭,守令別薦,竝薦文武。領議政趙寅永啓言:「健陵忌辰,在於今朔,獻官諸執事之自京差送,例也。第念節當溽暑,路又涉津,若値大漲之際,實多渡船無由之慮,從前有變通之論矣。顯隆園祭享時獻官以下,本府留守判官,與五邑守令,元定者,卽我正廟深遠之念,則健陵忌辰之遵此例施行,恐於祀典,無所妨礙。且以華寧殿式例言之,亦可爲傍照之端,而分奉常寺設施,實出慮此也。大王忌辰祭官,若以留守以下元定,則王妃忌辰,亦當倣此。香祝之奉,自有園例,又可以陵官,前期擧行矣。下詢于大臣禮堂。」從之。

○召對于熙政堂。

6月14日

○丙申,以徐箕淳爲成均館大司成。

6月16日

○戊戌,月有食之。

6月18日

○庚子,以黃𥞵爲司諫院大司諫。

6月24日

○丙午,上御熙政堂,行都政,以李羲準爲刑曹判書,鄭泰東爲全羅右道水軍節度使。

6月25日

○丁未,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于熙政堂。

6月30日

○壬子,全羅監司李敦榮,以去月二十二日之雨,全州等二十邑民家漂頹四百七十戶,人物渰壓十四名,馳啓。

秋七月

7月4日

○丙辰,忠淸監司金英淳,以去月二十日之雨,魯城等十二邑民家漂頹三百六十戶,人命渰壓十二名,馳啓。

7月6日

○戊午,以金蘭淳爲吏曹判書,徐憙淳爲兵曹判書。

7月9日

○辛酉,以林永洙爲司諫院大司諫。

7月12日

○甲子,慶尙監司洪在喆,以金山等九邑民家漂頹,爲四百五十戶,人命渰死,三十名,馳啓。

7月15日

○丁卯,上御熙政堂,行藥院入診,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命兎城鎭革罷,還餉折米,移錄邑簿。左議政金弘根啓言:「臣於呈身之初,猥有數條陳勉,而以典學爲先,數朔之頃,一向悠泛。謂睿智天縱,毋待强勉,則舜、禹之聖,不能無資於學,謂時序炎溽,有勞酬接,則古之中主,尙有汗透而不知爲疲,謂臣所陳,不過老生常談,則窮古亘今,經理經行之移易他不得者,舍是無由也。顧臣輔相之職,蔽一言匪其人耳。然前後聖諭,屢及於臣家先故,臣之無所逃命,怵惕而感激者,亦有臣家先訓之尙或可以藉手於今日。而凡人才分,各有限,玄齡之謀,不能爲如晦之斷,宋璟之持正,不能爲姚崇之應變。卽以臣先祖言之,世膺三事之重,樹綱衛道,守經取義,固爲一代之所推。至若經綸才猷,擔夯事務,則輒退然不居,讓與需時之彦。以爲近世大臣,不以君德闕失,爲己責,一付之臺閣,非輔弼匡救之義,專以是自任,此前人所以明於自審也。臣以萬萬無肖,叨塵先武,一切謀謨,籌劃宰制,變通之量,自分無近似道理,初不敢爲妄自發用之計,則惟是時進愚戇之說,冒效藝事之諫,庶可爲萬有一不至於墜家計而孤隆遇也。第今政令事爲,不至於違拂群心,聲色玩好,未聞有干蔽聖志,擧欣欣然以爲聖躬無闕失,臣獨以爲典學不勤,乃殿下闕失之大者也。經筵取稟,稱以視事,可見祖宗盛典,命意攸在。學便是政,政不外學,而向所陳立志懋實,又其要也。《孟子》曰:『不爲也,非不能也,』臣亦以爲殿下,於此非不能也,直不爲耳。惟殿下,俯察愚悃,勿以人廢,廓揮明斷,痛改前規,一念終始,慥慥不懈焉。」批曰:「今聞卿言,予甚自愧,當益加勉矣。」右議政鄭元容,陳勉聖學,賜批。

○行都堂會圈,四點,趙徽林、李豐翼、金始淵、金建銖、尹敎成、金應均、沈膺泰、曺錫雨、李宗秉、趙道淳、沈敦永、李時愚、李經在、南性敎、李寅奭、任百秀,取十六人。

○抄選經筵官洪直弼,吏曹議政府同議也。

7月16日

○戊辰,吏曹啓言:「因大臣筵奏,就議大臣,以武堂上守令中,富寧、長津、龜城、漆谷四邑,權作武堂下窠,文堂下守令中,慈仁、沃溝,蔭堂下守令中,大興、結城,文察訪濟源,蔭察訪松羅,作武堂下交差窠。」

7月21日

○癸酉,上詣北苑,行望拜禮。

7月23日

○乙亥,上御仁政殿,行漢學文臣殿講。

7月24日

○丙子,設七夕製于泮宮。

○以金東健爲吏曹參判,李啓朝爲吏曹參議,李憲球爲司憲府大司憲,李竣祜爲司諫院大司諫,權敦仁爲工曹判書。

7月25日

○丁丑,設專經文臣殿講于仁政殿。

7月28日

○庚辰,上詣太廟展謁,秋謁也。

八月

8月2日

○癸未,上詣仁政殿,親傳景慕宮秋享香祝。

8月3日

○甲申,上詣仁政殿,親傳南壇祭香祝。

○召對于熙政堂。

8月4日

○乙酉,晝講于熙政堂。

8月5日

○丙戌,上詣仁政殿,親傳文廟釋奠香祝。

○晝講于熙政堂。

○以成近默爲司憲府執義,洪直弼爲司憲府持平,李憲瑋爲漢城府判尹,李敏德爲全羅右道水軍節度使。

8月6日

○丁亥,上詣仁政殿,親傳社稷秋享香祝。

○敎曰:「予之欲招延爾等,任以啓沃之責者,夫豈一日忘于心哉?敦飭屢勤,巽讓冞切,此予所以中朝興歎,而亦不能無慨於爾等也。予固知誠淺德薄,不足以勉回遐心,而爾等獨不念喬木之義分,生芻之想望乎?見今講席連開,筵官新抄,若得爾等,于于而來,相與夾贊於廈氈,則是豈獨予一人幸也?將使八域蒼生,擧蒙其福,爾等須體此意,卽起簉朝事,分遣史官,傳諭于經筵官宋來熙、成近默處。」

○敎曰:「士之讀聖人書,學聖人道者,豈但爲高尙其志,獨善其身而已哉?蓋將以所讀所學,致君澤民,兼濟斯世,而亦吾儒家不易之法文也。爾以宿儒碩學,萉德邱園,士友之講磨,士林之依歸,厥惟久矣,今玆筵官之選,實循輿論。況予學未通方,治不徯志,側席求賢,如渴如飢,爾豈不以平日所蘊抱者,幡然而起,丕贊我緝熙之工,隆平之化乎?玆遣近侍,敷示至意,爾勿固辭,用副延佇事,遣史官,傳諭于經筵官洪直弼處。」

8月7日

○戊子,召對于熙政堂。

8月8日

○己丑,大匡輔國崇祿大夫判中樞府事朴宗薰,卒。敎曰:「此大臣端雅之姿,綜明之才,不但華國之文采而已,先朝之所簡拔也,寡人之所倚重也。向因醫官之啓,雖知證形沈綿,平日精力,尙有所恃,今見逝單,不勝愴衋,卒判府事朴宗薰喪隱卒之典,依例擧行,成服日,遣承旨致祭,祿俸,限三年輸送,其子待闋服調用。」宗薰,有文學名,而生平不著述,其工拙,人所不知也。爲人精密,有才諝,屢歷要膴,遂至台司。

8月9日

○庚寅,召對于熙政堂。

8月14日

○乙未,以李光正爲漢城府判尹。

8月15日

○丙申,上詣明陵,親祭,仍詣翼陵、弘陵展謁。

○敎曰:「洪翼靖公墓,遣地方官致祭。」

8月18日

○己亥,以沈有祖爲忠淸道兵馬節度使。

8月20日

○辛丑,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領議政趙寅永啓言:「人臣不祧之禮,自有國典,雖名賢碩輔之表著一代者,至於此事,則本不得擬議於格外。而近來多有殉節被禍人之特施者,如辛壬被禍之四大臣,卽其已例也。故相臣文忠公金壽恒之道學勳庸,固不待更煩闡揚,而若其乙卯之秉執,己巳之樹立,判死生於一身,扶綱常於萬世。竟罹慘搆,遂被酷禍,則伊後褒忠之典,非不至矣盡矣,惟不祧之命,未及有施,親盡而遷,亦多年所,誠朝家之未遑,士林之齎鬱。故敢達焉。」從之。又啓言:「我朝專尙文治,武力不競,故中經南冠北患,而其能敵王愾而奏膚功者,無幾。惟故都元帥臣權慄幸州之捷,爲最也,恩奬至發於皇朝,功烈昭載於國乘,然而俎豆芬苾,尙無一所。是年,卽聖朝勘勳之年也,是地,卽聖上臨趾之地也,若於是年是地,特命建祠,仍宣恩額,則恐於鼓鼙之思,旂常之典,有所風勵。而營造之費,令三軍門,量宜區劃似好,故敢達矣。」從之。左議政金弘根啓言:「今番幸行時,新作峴,輦路之誤由於啓下傳關之外者,萬萬驚悚。振旅肅紀,責在本兵,請兵曹判書徐憙淳罷職。」從之。

○敎曰:「今日,卽我英廟陞儲之再回甲也。予小子羹墻之慕,曷敢不敬遵我正廟已施之典乎?四大臣及慶恩府院君祠版,竝遣承旨致祭,若在外道,則道內守令,差定祭官事,分付。」

8月21日

○壬寅,召對于熙政堂。

○以洪敬謨爲兵曹判書。

8月30日

○辛亥,命吉州牧偸出軍器私鑄錢之朴仲道、金宗珏、安士義,不待時斬,同謀分利之李元水,主接之許天,待時絞。「

九月

9月3日

○甲寅,上御仁政殿,行秋到記,講居首尹顯岐,製述表居首韓敬源,竝直赴殿試。

9月4日

○乙卯,召對于熙政堂,召見入格儒生。

○領議政趙寅永,疏辭相職,許之。

○以李奎鉉爲吏曹參判,李圭祊爲吏曹參議。

9月7日

○戊午,備局啓言:「慶州民人等,以本邑逋還事,屢百爲群,敢抱狀叫閽。狀頭三人,爲先嚴刑一次,押送本道,施以當律,隨從民人,曉喩還送。雖以還弊言之,旣曰『吏逋,則何與於民?』而有若闔境莫保,致此無前之擧,亦應有所以然者。令該道臣,詳査根委,條列登聞,以爲照律用法之地。」允之。

9月9日

○庚申,召對于熙政堂。

○設九日製于泮宮。

9月12日

○癸亥,備局啓言:「卽見咸鏡監司閔致成狀啓,則以爲『明川府竄配物故罪人李止淵返柩也,北兵使尹禹鉉,發關各邑,諸般節次,有若應行,稱以判府事者,法綱蔑如,其罪狀,請令廟堂稟處矣。』此罪人負犯至重,懲討極嚴而該帥臣之眼無邦憲,敢書職名,公行文牒,肆意私護,事未前有,極涉無嚴。北兵使尹禹鉉,爲先罷黜,請令該府,拿問定罪。」允之。

9月13日

○甲子,以許棨爲咸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徐憙淳爲刑曹判書。

9月19日

○庚午,以李啓朝爲司諫院大司諫。

9月20日

○辛未,召對于熙政堂。

9月23日

○甲戌,召對于熙政堂。

9月24日

○乙亥,慶尙監司洪在喆,以七月初九日之雨,大丘等十邑,民家漂頹四百七十五戶,人命渰死五名,馳啓。

9月25日

○丙子,召對于熙政堂。

9月27日

○戊寅,召對于熙政堂。

冬十月

10月1日

○辛巳,慶基殿神褥席,因點火有燻黑處,因道臣啓聞,命自本道修改,殿官汰拏,道臣,越俸五等。

10月5日

○乙酉,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10月6日

○丙戌,朝講于熙政堂。右議政鄭元容曰:「昨筵,臣等以講學事,仰奏而退,卽有朝講之命,臣不勝欽仰頌祝矣。今旣開講,仰想課日繼行,而臣於戊戌五月,講《詩傳》第一卷第一章時,臣以閣臣陪講,其年冬,已至三卷,臣等以爲翌年則必爲訖講矣。今於三年之後,始爲登筵,則今尙講第五卷,如是則訖工當在何時乎?列聖朝常行常參經筵,日以爲常,近未見三講之行矣。三講亦爲行之,而朝晝夕中,連爲輪回不撤,以爲歲前後訖講之地好矣。」上曰:「當如是矣。」

10月7日

○丁亥,晝講于熙政堂。

○以趙斗淳爲吏曹參判,李祖榮爲司諫院大司諫,洪鍾應爲成均館大司成,金鼎均爲忠淸道觀察使。

10月11日

○辛卯,設專經文臣殿講于仁政殿。

10月18日

○戊戌,設漢學文臣專經武臣殿講于仁政殿。

10月24日

○甲辰,召見冬至三使臣于熙政堂。〈正使李若愚,副使金東健,書狀官韓宓履。〉辭陛也。

十一月

11月1日

○辛亥,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景慕宮冬享香祝。

11月6日

○丙辰,以朴容壽爲成均館大司成。

11月7日

○丁巳,給安邊等邑渰死人,恤典。

11月14日

○甲子,以金胤根爲司諫院大司諫。

11月17日

○丁卯,設翰林召試于仁政殿,取金世均、李裕元、趙秉駿。

11月23日

○癸酉,召對于熙政堂。

○以柳致明爲司諫院大司諫。

11月25日

○乙亥,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宗廟提調金蘭淳啓言:「宗廟儀軌之有事添錄,自有定式矣,自庚辰以後,至于今二十二年,年例奉審,增修之外,世室祔廟尊號,許多儀節,尙未修定。今將經紀始役,日記考出,各司進排等節,依已例擧行之意,敢達矣。」從之。

十二月

12月1日

○辛巳,給歙谷縣燒戶,恤典。

12月6日

○丙戌,召見時原任大臣于熙政堂。上曰:「近聞閭巷間,運氣大熾云,信然否?」判府事趙寅永曰:「此病自西關而來,都下方熾云矣。」上曰:「𠸄咭利國,近得討平云,幸也。」寅永曰:「箕伯與灣尹狀辭,已爲登徹,沿海夷船,去來無常,其的報則姑難詳探矣。」上曰:「早晩間,將送御史矣,抄啓以入可也。」左議政金弘根曰:「今日民生困瘁,不可但以倒懸言也,政宜分遣廉察。無憚大吏彊禦,實是朝家恤民之意也,西北、畿湖,比年有直指之行,而他道則多年闕然。際承聖敎,審將以早晩分遣,爲生民憂勤之盛,實爲目下急先之務。謹當退出,議抄以入,而雖於抄外,特旨命送,亦多已例矣。」

12月10日

○庚寅,召見忠淸監司金鼎均于熙政堂,辭陛也。

12月14日

○甲午,上詣仁政殿,親傳社稷宗廟景慕宮臘享香祝。

○以趙冀永爲咸鏡道觀察使。

12月15日

○乙未,召見在院承旨于熙政堂,開坼京外殿最。

12月16日

○丙申,月有食之。

12月18日

○戊戌,設柑製于泮宮,表居首尹定鉉,直赴殿試。

12月25日

○乙巳,都政下批,以宋冕載爲司憲府大司憲,李鎭華爲司諫院大司諫,李憲球爲漢城府判尹,徐戴淳爲成均館大司成。

12月26日

○丙午,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于熙政堂。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領中樞府事李相璜卒。敎曰:「領府事又逝矣。周歲之間,元老耆舊之次第凋零,不勝驚廓,況此大臣端重之姿,明剴之識,逮三朝躋八耋,巋然爲師保蓍龜,予所敬信,而朝野之所倚重者乎?重爲之愴衋不已。卒領府事隱卒之典,依例擧行,東園副器一部輸送,成服日,遣承旨致祭,祿俸限三年輸送,嗣孫待闋服調用。」相璜,蚤登科處中書最久,沈簡詳密,疏奏敷暢,明剴可讀。家素貧,中晩以後,頗封殖,幾與貲産家捋焉。諡文翼。後辛亥,配享上之廟庭。

12月29日

○己酉,京兆獻民數,五部及八道都元戶一百五十六萬八千一百七十六戶,男三百三十一萬五千九百二十五口,女三百三十一萬二十八口。

〈憲宗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實錄卷之八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