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古代汉语

常用词(八)93字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建置罢 学养 干谒 徇矫效 留遣逢候延 胜败守破骑伏围突 禽纵购抑按 擢挟将 烝亨 顾察裁断 奏敕 委捐详诈 与夺 至止 寤寐 恨惊冀 贵贱 壮大多 笃专壹 稍略 辄犹

阴阳 休咎 机要 祖宾郎男 部曹 邻里 狱阙祠第屏帐壁案 字画 项乳体意

453.【建】

(一)竖立。老子五十四章:"善~者不拔。"(善於竖立的,人家拔不掉。)引申为竖起,特指竖起旗鼓、旌节。左传哀公十三年:"~鼓整列。"(整列:摆开阵势。)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大将之旗鼓。"丘迟与陈伯之书:"乘轺~节。"(轺yáo车:古代使者或被征召者所乘的一种轻便车。)

(二)设立,建立。左传襄公三年:"~一官而三物成。"史记淮阴侯列传:"欲~万世之业。"

(三)向在上者提出意见。汉书霍光传:"何不~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又东平思王宇传:"~欲使我辅佐天子。"

(四)建筑。水经注庐江水:"其水历涧,迳龙泉精舍南,太元中沙门释慧远所~也。"(精舍:这里指寺院。沙门:和尚。)

454.【置】

(一)安放,放,安置。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则受璧,~之坐上。"又淮阴侯列传:"~之亡地而后存。"又:"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江南。"引申为摆设。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乃~酒。"汉书霍光传:"乃谋令长公主~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又为安置在某一职位上。史记项羽本纪:"因~以为上将军。"韩愈进学解:"投闲~散。"(置散:安置在不重要的位子上。)

(二)建立,设立。多指机关或官职。汉书张禹传:"~从事史五人。"汉书霍光传:"~园邑三百家。"引申为购置,特指购买产业。宋史食货志:"女适人以奁钱~产,以夫为户。"(奁lián钱:陪嫁的钱。)

(三)放下来,搁下,放开,放弃。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若嬲之不~。"(嬲miǎo:戏相扰。)鲍照拟行路难:"弃~罢官去。"引申为赦免。史记淮阴侯列传:"高帝曰:'~之。'乃释通之罪。"

(四)驿车,驿马。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於~邮而传命。"苏轼荔枝叹诗:"十里一~飞尘灰。"按,"置"字的意义随时代而不同:大约在先秦时代,"置"指驿车;汉代以后,"置"指驿马。

[辨]置,置。二字在上古不同音("置"在锡部照母,"置"在职部知母),意义也不完全相同。"置"字一般只用於"安放"的意义,如诗经周南卷耳:"置彼周行",左传宣公二年:"置诸畚。"其余的意义都只写作"置",不写作"置"。

455.【罢】

(一)停止。论语子罕:"欲~不能。"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朝,出止车门。"王勃滕王阁诗:"佩玉鸣銮~歌舞。"

(二)罢免,撤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欧阳修泷冈阡表:"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

(三)读pí,通"疲"。疲劳。史记淮阴侯列传:"能千里而袭我,亦已~极。"贾谊过秦论上:"率~散之卒,将数百之众。"

456.【学】

(一)学习。论语述而:"~而不厌。"又子张:"~而优则仕。"又子路:"樊迟请~稼。"又名词。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成语有"求~","治~"。注意:"学"字用作不及物动词时,泛指学习。古人所谓"学",一般指书本知识,但也有师傅口授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关於政治的,有的是关於生产的,有的是关於修养的,等等。"学"字用作及物动词时,则专指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如"~稼","~诗"等。

(二)学校。礼记学记:"比年入~"。(比年:每年。)又:"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术就是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太学]古学校名,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最高机关。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

457.【养】

养活,使能生活下去。礼记礼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战国策齐策四:"是助王~其民也。"又特指奉养[父母或其他尊亲]。战国策齐策四:"至老不嫁,以~父母。"李密陈情表:"臣以供~无主,辞不赴命。"欧阳修泷冈阡表:"祭而丰不如~之薄也。"旧时於奉养的意义读去声(yàng)。 [辨]养,畜。养指养人,畜(xù)指养禽兽,虽然也有通用的时候,如孟子梁惠王的"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倡优畜之",但那是就"低贱"的人而言,在多数情况下还是有分别的。

458.【干】

(一)盾牌。礼记檀弓下:"能执~戈,以卫社稷。""干戈"二字连用,往往表示兵事。论语季氏:"而谋动~戈於邦内。"

(二)岸。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兮。"杜甫有客诗:"谩劳车马驻江~。"

(三)犯,冒犯,触犯,冲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国之纪。"孔稚珪北山移文:"~青云而直上。"李白古风五十九首:"鼻息~虹蜺,行人皆怵惕。"杜甫兵车行:"哭声直上~云霄。"

(四)追求。论语为政:"子张学~禄。"引申为向统治者献策以追求禄位。史记淮阴侯列传:"数以策~项羽。"列子说符:"好学者以术~齐侯。""干谒"二字连用,表示为了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杜甫赴奉先县述怀诗:"独耻事~谒。"

(五)〔~支〕指天干和地支。天干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相配,凡六十组而循环。即甲子、乙丑等直到癸亥。东汉以前用来纪日,建武(公元五六年)以后,也用来纪年。

(六)〔若~〕〔如~〕指不定的数目。礼记曲礼下:"闻之始服衣若~尺矣。"任昉王文宪集序:"是用缀缉遗文,永贻世范,为如~袟,如~卷。"(袟(帙):读zhì,书套。)

(七)关,发生关系(晚起义)。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非~病酒,不是悲秋。"

459.【谒】

告,禀告。左传隐公十一年:"惟我郑国之有请~焉。"汉书霍光传:"~於高庙。"引申为谒见。古代的谒见是把姓名籍贯官爵写在名片上,并写明因何事求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欲~上,恐见禽。"汉书霍光传:"使苍头奴上朝~。"杜甫赴奉先县述怀诗:"独耻事干~。"

460.【徇】

(一)巡行,特指巡行以示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杀颠颉以~於师。"引申为巡行并劫掠。史记淮阴侯列传:"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赵,胁燕,定齐。"又项羽本纪:"籍为裨将,~下县。"

(二)从。以身从人(从葬),以身从物,都叫"徇"。左传文公六年:"奄息、中行、针虎为~。"汉书贾谊传:"贪夫~财,烈士~名。"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国家之急。"这个意义后来又写作"殉"。

(三)营谋,为……打算。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恤士卒而~其私。"按,这个意义一般只用於"徇私"这个成语。

461.【矫】

(一)揉曲使直。荀子性恶:"故枸木必将待 栝烝~然后直。"(枸木:曲木。 栝yinguā:矫正曲木的工具。烝:烤。)"矫"又用於譬喻(抽象意义)。庄子胠箧:"为之仁义以~之。"文心雕龙鎔裁:" 括情理,~揉文采也。"现代有双音词"~正"。

(二)强的样子。礼记中庸:"至死不变,强哉~!"今双音词有"~健"。〔~~〕勇武的样子。诗经鲁颂泮水:"~~虎臣。"

(三)假传[命令]。战国策齐策四:"~命以责赐诸民。"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令代晋鄙。"又魏其武安侯列传:"及劾系魏其~先帝诏,罪当弃市。"

(四)举。扬雄解嘲:"~翼厉翮,恣意所存。"陶潜归去来辞:"时~首而遐观。"

462.【效】

(一)致,呈献。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首虏。"引申为交出,授与。左传文公八年:"~符於府人。"(把符节交出给主管符节的人。)用於抽象意义,表示贡献,献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愿~愚忠。"又:"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愚计。"司马迁报任安书:"上之不能纳忠~信。"又:"诚欲~其款款之愚。"今成语有"~劳","~忠"等。

(二)结果,后果。淮南子修务:"哭者,悲之~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可见於此矣。"引申为有效(动词)或效果(名词)。汉书艺文志:"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者也。"后汉书班超传:"固大喜,具上超功~。"(固:窦固。)苏洵六国论:"斯用兵之~也。"现代有双音词"~果","~用","~验","功~"等。

(三)模仿,仿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论,局趣~辕下驹。"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穷途之哭?"

463.【留】

停留,不走,不离开原地点。跟去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陶潜归去来辞:"曷不委心任去~。"文心雕龙鎔裁:"字去而意~。""留"又用於使动意义,表示不让走,不让离开。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沛公与饮。"引申为拘留,扣留。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令骑~灌夫,灌夫欲出不得。"

464.【遣】

(一)派遣,差使,打发。史记项羽本纪:"乃~其子宋襄相齐。"引申为放逐,迁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中。"又为排遣,使离开(后起义)。杜甫白水崔翁高齐诗:"赠此~岑寂。"

(二)释放,放走。后汉书班超传:"欲示以威信,释而~之。"又:"即遣使请罪,愿得生归。超纵~之。"

465.【逢】

(一)遭遇。诗经邶风柏舟:"~彼之怒。"又王风兔爰:"~此百忧。"左传宣公三年:"魑魅罔两,莫能~之。"(罔两:即魍魉。)引申为遇见(后起义)。李白清平调:"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

(二)迎。史记项羽本纪:"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迎楚军。""逢"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迎合。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君之恶。"今成语有"~迎",表示在言语或行为上讨好别人。

[辨]逢,遇,遭。在遭遇的意义上,"逢""遇""遭"都是同义词。但"逢迎"的意义不能用"遇"或"遭","待遇"的意义不能用"遭"或"逢"。"遭"字较多地用於不幸的事,如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恐遭此患也",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466.【候】

(一)守望,放哨。战国策秦策四:"韩必为关中之~,……而魏亦关内~矣。"又指哨所。史记律书:"愿且坚边设~。"这种意义又写作"堠"。苏轼荔枝叹诗:"五里一~兵火催。"引申为伺候,侦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亦已使人~伺。"汉书霍光传:"~司光出沐日奏之。"[斥~]哨所。史记李将军列传:"然亦远斥~,未尝遇害。"

(二)问候。汉书霍光传:"禹故长史任宣~问。"

(三)气候。按,古人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气和候都和寒暖有关。后来连称为"气候",也简称为"候",指时令的寒暖变化。谢灵运登池上楼诗:"衾枕昧节~。"杜甫雨诗:"白谷变气~。"又秋行诗:"荆扬风土暖,肃肃~微霜。"[时候]时令和气候。梁简文帝与刘孝绰书:"玉霜夜下,旅雁晨飞,想凉燠得宜,时~无爽。"李清照声声慢词:"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

(四)症候。陶弘景肘后方序:"其论诸病证~。"(证:通症。)

467.【延】

(一)引长,延长。左传成公十三年:"君亦悔祸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迁怒及人,命亦不~。"

(二)引进,迎接。战国策齐策四:"宣王使谒者~入。"(谒者:通报的人。)引申为罗致,延请。汉书公孙弘传:"以~贤人。"今有双音词:"~聘"。[~见]接见。汉书霍光传:"~见姊夫昌邑关内侯。"

468.【胜】

(一)读shēng,阴平声。动词,用於名词的前面。禁得起。史记项羽本纪:"沛公不~桮杓。"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簪。"现代有双音词"~任"。

(二)也读shēng。副词,用於动词的前面。尽。孟子梁惠王上:"谷与鱼鳖不可~食,材木不可~用。"史记淮阴侯列传:"所杀亡不可~计。"司马迁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记。"

(三)打胜仗。跟败相对。孟子梁惠王上:"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注意:在这个意义上,古人说"胜"不说"赢"。引申为胜过(后起义)。杜甫北征诗:"颜色白~雪。"

(四)优美的,雅的,可喜可乐的(后起义)。王勃滕王阁序:"~友如云。"又:"躬逢~饯。"又:"~地不常,盛筵难再。""胜"又用作名词,表示优美的山水或古迹。苏辙快哉亭记:"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又:"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以自适也哉?"现代有双音词"名~"。

469.【败】◎◎ :"至彭城,汉兵~散而还。"又项羽本纪:"宋义论武安君之军必~。"注意:在这个意义上,古人说"败"不说"输"。

[辨]败,负。"败"和"负"是同义词,都表示打败仗。但是"负"字一般只用於胜负对举的时候;否则只说"败",不说"负"。例如"武安君必败"不说成"武安君必负";"兵未战而先见败征"不说成"兵未战而先见负征"。

470.【守】

(一)防守,保卫。跟攻相对。孟子梁惠王下:"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之。"引申为保守,保持。战国策魏策四:"受地於先王,愿终~之。"扬雄解嘲:"故默然~吾太玄。"

(二)名词。官职,职守。孟子公孙丑下:"有官~者,不得其职则去。"汉书艺文志:"墨家者流,盖出於清庙之~。"

(三)一郡的首长。史记项羽本纪:"於是籍遂拔剑斩~头。"(籍:项羽的名。)又万石君列传:"庆自沛~为太子传。"(庆:指石庆。)郡守又称为"太守"。汉书龚遂传:"上以为勃海太~。"欧阳修醉翁亭记:"太~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71.【破】

(一)打破。及物动词。史记项羽本纪:"皆沈船,~釜甑。"射中箭靶叫做"破的"。曹植白马篇:"控弦~左的。"引申为残破。不及物动词。杜甫春望诗:"国~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二)打败(敌军),攻破(城池)。史记淮阴侯列传:"於是汉兵夹击,大~虏赵军。"苏洵六国论:"六国~灭。"苏轼赤壁赋:"方其~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现代有双音词"击~"。

472.【骑】

(一)骑[马]。史记项羽本纪:"骏马名骓,常~之。"

(二)读jì,去声。骑兵。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来见项王。"又魏其武安侯列传:"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驰入吴军。"高适燕歌行:"胡~凭陵杂风雨。"

473.【伏】

(一)趴[在地上、床上等]。礼记曲礼上:"寝毋~。"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轼掉三寸之舌。"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则士有~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又古人以伏地表示尊敬或敬畏。汉书霍光传:"召昌邑王~前听诏。"又:"王离席~。""伏罪"或"伏法"二字连用,表示因罪受到制裁或刑罚。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仆~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伏惟"二字连用,表示伏在地上想,是敬词,常用於涉及君主的时候。杨恽报孙会宗书:"~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引申为埋伏。左传庄公十年:"惧有~焉。"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

(二)夏祭名。夏祭为伏;冬祭为腊。杨恽报孙会宗书:"岁时~腊,烹羊炰羔。"杜甫咏怀古迹诗:"岁时~腊走村翁。"按:伏祭之名由三伏而来。三伏是:夏至后第三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474.【围】

(一)环绕。庄子则阳:"精至於无伦,大至於不可~。"引申为以军队包围。史记淮阴侯列传:"楚方急~汉王於荣阳。"高适燕歌行:"力尽关山未解~。"

(二)名词。猎时的包围圈。汉书霍光传:"张~猎黄山苑中。"又量词,表示打猎的次数(后起义)。李商隐北齐诗:"更请君王猎一~。"

(三)量词。合抱为一围(或云直径一尺为一围,又云周围八尺为一围,等等)。枚乘说吴王书:"夫十~之木,始生如药。"

475.【突】

(一)很急速地向前冲或向外冲。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盗贼奔~。"又成语有"~围"。[~如]副词。突然。周易离卦:"~如其来如。"

(二)灶上的烟囱。汉书霍光传:"曲~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汉书叙传:"孔席不煗,墨~不黔。"(孔子的席没有坐暖,墨子的灶突没有薰黑,又踏上征途,周游列国了。煗:同暖;黔:黑。)

476.【禽】

(一)鸟兽的总名。周易屯卦:"即鹿无虞,以从~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使摄叔奉麋献焉,曰:'以岁之非时,献~之未至,敢膳诸从者'。"汉书蒯通传:"野~殚,走犬亨。"引申为一般的鸟兽。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获一~。"周礼天官庖人"六禽",郑玄注:"宜为羔豚犊麛雉雁。"(羔:小羊。豚tún:小猪。犊dú:小牛。麛mí:小鹿。雉zhì:野鸡。雁:鹅。)三国时华佗创"五禽戏"。五禽指虎鹿熊猿鸟五种鸟兽。又为鸟类。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於~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园柳变鸣~。"

(二)捉,逮住。史记淮阴侯列传:"~赵王歇。"又:"欲谒上,恐见~。"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擒"。

477.【纵】

(一)释放。跟"禽"相对。庄子胠箧:"掊击圣人,~舍盗贼。"后汉书班超传:"超~遣之。"引申为放纵,不拘束。离骚:"夏康娱以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齐已听郦生,即留~酒。"苏轼前赤壁赋:"~一苇之所如。"陆游鹊桥仙词:"华灯~博。"现代有双音词"放纵","纵容"。又引申为放[火]。后汉书班超传:"超乃顺风~火。"

(二)连词。即使。史记项羽本纪:"~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三)读zong,阴平声。竖的,直的,南北的方向。跟"横"相对。荀子王制:"案以中立,无有所偏而为~横之事。"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玉辇~横过主地。"这个意义在上古一般写作"纵"。汉书艺文志:"从横家者流,盖出於行人之官。"贾谊过秦论上:"尊贤重士,约从离衡。"(衡:同"横"。)

478.【购】

悬赏征求。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我头千金,邑万户。"又淮阴侯列传:"有能生得者~千金。"

[辨]购,买,市。"购"和"买"不是同义词,"买"和"市"是同义词。"购"字在上古只是悬重赏以征求的意思,所购的东西往往不是商品,跟买卖的性质大不相同。直到宋代,"购"字也只表示重价收买,跟一般的买还是有细微的分别的。

479.【抑】

(一)用手压,摁。跟扬相对。老子七十七章:"高者~之,下者举之。""抑"常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按下来。汉书霍光传:"朕以大将军故,~而不扬。"又表示控制。汉书霍光传:"宜以时~制,无使至亡。"史记魏公子列传:"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秦兵,秦兵不敢出。"又表示克制自己,不骄傲。陆云诗:"谦光自~,厥辉弥扬。"又表示不使太显露。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之欲其奥。"

(二)[~郁],双声连绵字。苦闷的样子。白居易与元九书:"彷徨~郁。"也作"悒郁"。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独悒郁而谁与语?"

(三)连词。表示轻微的转折。孟子梁惠王上:"~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於诸侯,然后快於心与?""抑"字又用来表示选择的问。论语学而:"求之与?~与之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取乎?~其无取乎?"有时候,两个"抑"字前后呼应,也是表示选择的问。韩愈送孟东野序:"~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

(四)副词。"抑亦"二字连用,表示委婉语气。文心雕龙物色:"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亦江山之助乎?"

480.【按】

(一)用手向下压,摁(èn)。汉书霍光传:"田延年前离席~剑。"字又写作"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案灌夫项令谢。"引申为按下不用,抑止。史记淮阴侯列传:"莫如案甲休兵。"今成语有"~兵不动"。

(二)勒住,拉住。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於是天子乃~辔徐行。"文心雕龙情采:"~辔於邪正之路。"

(三)巡行,巡视。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遂西定河南地,~榆溪旧塞。"[~行]巡视。洛阳伽蓝记开善寺:"复引诸王~行府库。"后世官职有"巡~"。

(四)按照,依照。商君书君臣:"缘法而治,~功而赏。"(缘:依据。)汉书扬雄传:"各~行伍。"

(五)查考,考察。贾谊治安策:"~之当今之务。"字又作"案"。论衡问孔:"案圣人之言,上下多相违。"

按:在古代"按"字往往写作"案"。参看"案"字条。

[辨]抑,按。"抑"比"按"重,所以"抑"引申为压抑、抑制,"按"引申为按照,依照。

481.【拔】

(一)拔起来,拔出来。老子五十四章:"善建者不~。"史记淮阴侯列传:"~赵帜,立汉赤帜。"又项羽本纪:"於是籍遂~剑斩守头。"引申为提拔。李密陈情表:"过蒙~擢。"

(二)突出,超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乎其类,~乎其萃。"(萃:聚。这里是"群"或"类"的意思。)成语有"出类~萃。"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

(三)攻取,攻占,占领。史记项羽本纪:"襄城坚守不下,已~,皆坑之。"又魏公子列传:"使蒙骜攻魏,~二十城。"

482.【擢】

(一)拔。枚乘说吴王书:"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而拔。"(这里"擢"指拔的动作,"拔"指拔的结果,即被拔了起来。)

(二)提拔,提升。汉书霍光传:"~郎为九江太守。"李密陈情表:"过蒙拔~。"

[辨]拔,擢。"拔"和"擢"是同义词,其间只有细微的区别。"擢"可以专指拔的动作而不涉及拔的结果,所以"擢而拔之"不能说成"拔而擢之","擢"也不能表示"攻取"或"占领"。在提拔的意义上,"拔"往往指提拔本来没有官职的人,"擢"往往指提升官职。

483.【挟】

夹在腋下。孟子梁惠王上:"~太山以超北海。"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弹飞鹰杜陵北。"苏轼前赤壁赋:"~飞仙以遨游。""挟"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有或怀抱着。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孤独之交。"又:"~伊管之辩。"引申为胁持,用强力逼别人执行某事。三国志诸葛亮传:"~天子以令诸侯。"现代有双音词"要挟"。

484.【将】

(一)奉,承。诗经周颂我将:"我~我享,维羊维牛。"又商颂烈祖:"汤孙之~。"伪古文尚书泰誓:"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天威。""将事"表示奉行其事。左传成公十七年:"晋侯使却錡来乞师,~事不敬。""将命"表示傅命,转达命令。谕语阳货:"~命者出户。"引申为奉养。诗经小雅四牡:"不遑~父。"又:"不遑~母。"(不遑huáng:不暇,来不及。)引申为休养,休息,调养(后起义)。李清照声声慢词:"乍暖还寒时候,最难~息。"

(二)扶。诗经小雅无将大车:"无~大车。"史记田叔列传:"少孤贫,为人~车。"(将车:扶着车子前进。)孤儿行:"~是瓜车,来到还家。"木兰辞:"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引申为携带,牵拉。汉书霍光传:"乃~光西至长安。"水经注庐江水:"吴猛~子弟登山。"又为用手拿。李白侠客行:"~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引申为拿来。古诗上山采蘼芜:"~缣来比素。"按:"将"的意义非常广泛。凡手的动作,近似於扶、提、携、持……等等,都叫"将"。

(三)读jiàng。领,率领[军队]。史记项羽本纪:"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卒二万渡河。"又淮阴侯列传:"陛下不能~兵,而善~将。"[~(jiāng)军]原是一军的统帅,后来成为武职的名称,有"大~军","上~军"等。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晨朝上~军宋义。"

(四)读jiàng,去声。将领,将帅。战国策赵策三:"秦~闻之,为却军五十里。"史记廉颇兰相如列传:"我为赵~。"作动词时,表示使为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孙膑。"又廉颇蔺相如列传:"使赵不~赵括则已。"按:"将军"和"将领"的"将",都是从率领的意义引申出来的,而一个读平声,一个读去声。这是后代才产生的读音上的差别。

(五)副词。将要,快要。尚书盘庚中:"予~试以汝迁。"论语季氏:"季氏~伐颛臾。"又阳货:"吾~仕矣。"又雍也:"~入门,策其马。""将"又用於条件句,表示在某种条件下将出现某种情况。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奚先?"又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又子张:"我之不贤与?人~拒我。"由"将要"的意义引申为"将近"。常指数目的接近。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五十里也。"宋书谢灵运传论:"历载~百。"(载:年。)

(六)连词。表示选择问,与"抑"略同。楚辞卜居:"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又为"与"或"共"(后起义)。常见于骈文、词赋、诗歌。庾信春赋:"眉~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李白月下独酌诗:"暂伴月~影,行乐须及春。"

485.【烝】

(一)火气上升。荀子性恶:"枸木必将待 栝~矫然后直(这里的"烝"实际上就是"烘"。)引申为热气盛。常常写作"蒸"。杜甫早秋苦热诗:"七月六日苦炎~。"又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峡内多云雨,秋来尚郁~。"引申为用热水气蒸东西。杜甫壮游诗:"~鱼闻匕首。"

(二)众。诗经大雅烝民:"天生~民。"杜甫无家别诗:"人生无家别,何以为~黎?"(烝黎:即烝民。)这个意义也写作"蒸"。汉书霍光传:"天下蒸庶,咸以安宁。"李华吊古战场文:"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三)下淫上为烝。左传桓公十六年:"~於夷姜。"

[辨]烝,蒸。二字同音,常常通用。"蒸"的本义是麻骨,后来本义罕用,就借"蒸"为"烝"。只有下淫上的意义不能写作"蒸"。

486.【亨】

(一)读hēng。通。易经坤卦:"品物咸~。"左传昭公四年:"以~神人。"今成语有"万事~通。"

(二)读pēng,后来写作"烹"。煮。诗经豳风七月:"~葵及菽。"又指古代的一种酷刑。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怒曰:'~之。'"又:"通曰:'嗟乎!冤哉,~也!'"

(三)读xiáng。献。易经大有卦:"公用~于天子。"(亨:指朝献,即入朝时并进贡。)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享"。指献食于神。诗经小雅楚茨:"以享以祀。"参看"享"条。

487.【顾】

(一)回头看。楚辞哀郢:"过夏口而西浮兮,~龙门而不见。"贾谊谕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

(二)关心,照看,照顾。诗经魏风硕鼠:"莫我肯~。"司马迁报任安书:"念父母,~妻子。"

(三)连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略等於现代的"不过"。史记淮阴侯列传:"~恐臣计未必足用。"又:"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力不能耳。"司马迁报任安书:"~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

488.【察】

(一)观察,审察。孟子梁惠王上:"~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吕氏春秋察传:"夫得言不可以不~。"引申为了解,仔细了解,楚辞离骚:"荃不~余之中情兮。"汉书霍光传:"於是上始闻而未~。"

(二)昭著。明显。礼记中庸:"言其上下~也。"引申为看清楚。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秋毫之末。"又为审察清楚。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必以情。"[~~](1)明察的样子。老子二十章:"俗人~~。"引申为苛细的样子。晋书顾和传:"~~为政。"成语有"~~为明"。(2)洁白的样子。楚辞渔父:"安能以身之~~,受物之汶汶者乎?"

489.【裁】

(一)裁[衣]。杜甫白丝行:"~缝灭尽针线迹。"引申为剪裁,删减。文心雕龙熔裁:"剪截浮词谓之~。"今成语有"~员"。

(二)判决,裁断。战国策秦策一:"大王~其罪。"[自~]表示自杀。汉书霍光传:"卒有物故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不能引决自~。"

(三)体制,风格。沈约谢灵运传论:"灵运之兴会摽举,延年之体~明密。"

(四)副词。仅。汉书功臣表:"~什二三。"这个意义又写作"财"、"才"、"纔"。

490.【断】

(一)及物动词。砍断,截断,剪断,锯断。周易系辞下:"~木为杵。"庄子骈拇:"鹤胫虽长,~之则悲。"又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发文身,无所用之。"枚乘上书谏吴王:"殚极之 ~干。"注意:现代汉语"断"字作补语,加於"砍""截""剪"等字的后面,古代汉语只一个"断"字就表示"砍断","截断","剪断"等动作。又为不及物动词。被弄断,或自然折断。这等於现代的"断"。杜甫赴奉先县述怀诗:"霜严衣带~。""断"又用於抽象的意义。杜甫将适吴楚侍:"中原消息~。"又月夜忆舍弟诗:"戍鼓~人行。"

(二)决断,断定。汉书霍光传:"当~不~,反受其乱。"

旧时"断"字有三个读音:(1)砍断、截断等义的"断"读浊音上声(徒管切);(2)折断的"断"(不及物动词)读浊音去声(徒玩切);(3)决断的"断"读清音去声(丁贯切)。今普通话无别。

491.【奏】

(一)进。庄子养生主:"~刀騞然。"汉书丙吉传:"数~甘毳食物。"(毳:通脆。)又韩延寿传:"争~酒炙。"论衡逢遇篇:"以夏进炉,以冬~扇。"司马迁报任安书:"使得~薄伎。"

(二)进言或上书[给君王]。汉书霍光传:"候司光出沐日~之。"又:"光遂复与丞相敞等上~曰。"又:"上令吏民得~封事。"又名词。所上的书。萧统文选序:"表~笺记之列。"

(三)奏[乐]。汉书霍光传:"鼓吹歌舞,悉~众乐。"王勃滕王阁序:"钟期既遇,~流水以何惭?"

492.【敕】(敕,敕)

告诫,嘱咐。史记乐书:"余每读虞书,至於君臣相~。"汉书霍光传:"光~左右谨宿卫。"世说新语贤媛:"不从母~,以至今日。"引申为特指皇帝告谕臣下的文书(后起义)。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番诗:"~书怜赞普。"(赞普:西番主的名字。)杜甫巴西闻收京诗:"剑外春天远,巴西~使稀。"

493.【委】

(一)堆积[在地]。庄子养生主:"如土~地。"引申为连结,聚积。沈约谢灵运传论:"波属云~。""~积"连用指财物的聚积。孙子军争:"无粮食则亡,无~积则亡。"

(二)拾弃,放弃。孟子公孙丑下:"~而去之。"又为抛弃。扬雄解嘲:"失路者~沟渠。"又:"~辂脱挽。"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地无人收。"

(三)任,托付。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缪公~之以政。"汉书霍光传:"遂~任光。"引申为任凭,听任。陶潜自祭文:"乐天~分。"又归去来辞:"曷不~心任去留。"文心雕龙熔裁:"若术不素定,而~心逐辞。"

494.【捐】

(一)除去,撤去。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阶。"(廪lin:仓房。阶:梯子。)

(二)舍弃,抛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侯自我得之,自我~之,无所恨。"古诗十九首:"弃~勿复道,努力加餐饭。"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注意:近代的"捐款"、"捐税"的"捐"都是从"放弃"的意义引申出来的,但是古代的"捐"只当"放弃"讲,不当"捐款"、"捐税"讲。

[辨]弃,委,捐。这三个字是同义词,所以产生双音词"委弃""弃捐"。"弃"字比较常用,它表示把自己的东西抛弃了,有"扔掉"的意思。"委"有"抛开"的意思,故引申为"委托"。在放弃的意义上,捐跟"弃"没有什么分别。

495.【详】

(一)详细,详尽。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说之。"又万章下:"其~不可得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愿足下~察之。"引申为详细地知道。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也。""未详"二字连用,表示不知道底细。水经注庐江水:"言其上有玉膏可采,所未~也。"

(二)读yáng,假装。史记项羽本纪:"见使者,~惊愕。"又淮阴侯列传:"於是信张耳~弃旗鼓走水上军。"又:"蒯通说不听,已~狂为巫。"这个意义又写作"佯"。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箕子佯狂,接舆避世。"又写作"阳"。汉书田儋传:"儋阳为缚其奴。"

496.【诈】

不诚实,虚伪。论语子罕:久矣哉,由之行~也。注意:"诈"常被认为仁义的反面。贾谊过秦论中:"先~力而后仁义。"史记淮阴侯列传:"常称义兵不用~谋奇计。"曾巩战国策目录序:"谋~用而仁义之路塞。"又:"故论~之便而讳其败。"引申为说谎,骗。史记淮阴侯列传:"追信,~也。"又:"项王~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又:"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后汉书班超传:"乃召侍胡~之曰。"注意:古代没有"骗"字,凡"骗"的意义都说成"诈"。

[辨]诈,伪。在不诚实的意义上,"诈"与"伪"是同义词。但是"诈"常被当作仁义的反面来提,可见"诈"的意义较重。在"说谎"的意义上,只能用"诈",不能用"伪"。

497.【与】

(一)给。跟"取"相对,又跟"夺"相对。左传隐公元年:"欲~大叔,臣请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则~斗卮酒。"又:"则~一生彘肩。"司马迁报任安书:"临财廉,取~义。"世说新语雅量:"因嫁女~焉。"这个意义又写作"予"。史记淮阴侯列传:"忍不能予。"战国策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施与"二字连用,表示周济别人。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

(二)偕同,结交,亲附。左传僖公三十年:"失其所~,不知。" [~国]互相亲善的国家。孟子告子下:"我能为君约~国,战必克。"

(三)读yù,去声。参加,参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且灌夫何~也?"这个意义又写作"预"。杜甫诸将诗:"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四)连词。和。尚书金滕:"我其以璧~珪,归俟尔命。"(俟sì:等待。)左传成公三年:"晋人归楚公子谷臣~连尹襄老之尸于楚。"又介词。跟,同。左传僖公四年:"齐侯陈诸侯之师,~屈完乘而观之。"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百工交易?"[~其]表示比较。论语八佾:"礼~其奢也,宁俭。"

(五)读yú,阳平声。语气词,表示疑问。论语宪问:"管仲非仁者~?"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陶潜五柳先生传:"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古帝王的名号。)

498.【夺】

夺去。史记淮阴侯列传:"即其卧内,上~其印符。""夺"常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一种强迫的行为。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其时。"李密陈情表:"舅~母志。"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不~乎众多之口。"又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江淹别赋:"使人意~神骇,心折骨惊。"

499.【至】

(一)到。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於薛,未~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至"又用於抽象意义,表示到某时。老子八十章:"民~老死不相往来。"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今日。"[至若][至如]至於。江淹别赋:"~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又:"~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

(二)达到极点的,最完善的,最大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德要道。"庄子逍遥游:"此亦飞之~也。"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理,君岂弃此物?"苏轼贾谊论:"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也。"引申为副词。极,最。贾谊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孅~悉也。"李密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微~陋。"现代有成语"~少"。

[辨]至,到。在"到"的意义上,"至"和"到"是同义词,但"至"往往不带宾语,义近"来";"到"往往带宾语。

500.【止】

(一)站住,不走了。跟行相对。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后~,或五十步而后~。"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愈多,景愈疾,不如就阴而~,景灭迹绝。""止"又用於使动意义,表示阻止。史记项羽本纪:"交戟之卫士欲~不内。"又表示留住。论语微子:"~子路宿。"又为停留。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于棘。"又为停止。庄子马蹄:"争归於利,不可~也。"又比喻不做官。孟子公孙丑上:"可以仕则仕,可以~则~。"

(二)副词。仅(后起义)。杜甫无家别诗:"内顾无所携,近行~一身。"

(三)语气词。诗经召南草虫:"亦既见~,亦既觏~,我心则降。"

501.【寤】

睡醒。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寐求之。"苏轼后赤壁赋:"道士顾笑,予亦惊~。"引申为醒悟,觉悟。汉书霍光传:"主人乃~而请之。"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也。"又:"是以圣王觉~。"曾巩战国策目录序:"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也。"按:"觉悟"的意义后来一般写作"悟"。

502.【寐】

睡着。诗经周南关雎:"寤~求之。"曹植洛神赋:"夜耿耿而不~。"李华吊古战场文:"寝~见之。"

[辨]寝,卧,眠,寐,睡。寝指在床上睡觉,或病人躺在床上。寝可以是睡着,也可以是没有睡着。国语晋语:"归寝不寐,"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就是指没有睡着。卧是靠着几(一种矮桌子)睡觉,所以孟子公孙丑下说:"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眠是闭上眼睛,原写作"瞑"。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睡是"坐寐",即坐着打瞌睡,与寝不同。战国策秦策一:"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史记商君列传:"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假寐则是不脱衣冠而睡。左传宣公二年:"尚早,坐而假寐。"到了中古以后,词义有了变化,睡即等於寐。如杜甫彭衙行:"众雏烂漫睡,唤起沾盘餐。"

503.【恨】

引为憾事,感到遗憾。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者。"又:"信言~不用蒯通计。"又魏其武安侯列传:"~相知晚也。"杨恽报孙会宗书:"然窃~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诸葛亮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於桓灵也。"(痛:痛心;恨:感到遗憾。)陶潜自祭文:"余今斯化,可以无~。"欧阳修泷冈阡表:"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也。"杜甫八阵图诗:"遗~失吞吴。"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注意:古代的"恨"字不当"仇恨""怀恨在心"讲。

[辨]憾,恨,怨。"憾"和"恨"是同义词:先秦一般只用"憾",汉代以后多用"恨"。"恨"和"怨"不是同义词;恨浅而怨深。"怨"才是"怀恨在心",才是"仇恨"。史记淮阴侯列传:"二人相怨。"又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这些"怨"字都不能换成"恨"字。在上面"恨"字条所举诸例中,"恨"字也都不能换成"怨"字。有时候,"怨恨"或"恨望"二字连用,那就当"怀恨"讲。例如汉书霍光传:"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又:"宣见禹恨望深。"这是要分别来看的。

504.【惊】

马因害怕狂奔起来。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枚乘上书谏吴王:"马方骇,鼓而~之。"引申为禽兽的惊。曹植洛神赋:"翩若~鸿。"王勃滕王阁序:"雁阵~寒。"又为人的吃惊,因意料不到的事而心中震动。汉书霍光传:"群臣皆~鄂失色。"又:"显恐事败,即具以实告光,光大~。"贾谊论积贮疏:"安有为天下阽危若是而上不~者!"引申为情绪被触动或扰乱(后起义)。陶潜咏荆轲诗:"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杜甫春望诗:"恨别鸟~心。"白居易长恨歌:"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

[辨]惊,恐,畏,惧。这四个词应该分为两类:"恐""畏""惧"共为一类,"惊"自成一类。关於"畏"和"惧"的分别,已见於第一册(87页)古汉语通论(三)。"恐"和"惧"是同义词,但"恐"比"惧"更严重一些,常常用来表示大难临头,惊慌失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现代有双音词"恐怖"。"惊"的主要特点是突然的感受,它不一定表示恐惧。一种外界刺激,使人的内心动荡,叫做惊。"羽奏壮士惊",不但不是怕,而且相反,壮士是被音乐激发了情绪,更加慷慨激昂了。这些意义都是"恐""畏""惧"所不具备的。

505.【冀】

(一)希望。离骚:"~枝叶之峻茂兮。"汉书霍光传:"~其自新。"李密陈情表:"岂敢盘桓,有所希~?"

(二)古九州之一。在今河北山西二全省,及辽宁辽河以西,河南省黄河以北。

506.【贵】

物价高。跟"贱"相对。左传昭公三年:"屦贱踊~。"(踊:刖足者的屦。)引申为禄位高。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於我如浮云。""贵"又用於使动意义,表示使居高位。汉书霍光传:"群儿自相~耳。"又引申为重视,崇尚。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文学之士。"

507.【贱】

物价低。杨恽报孙会宗书:"方籴~贩贵,逐什一之利。"杜甫岁晏行:"今年米~大伤农。"引申为没有禄位,卑贱。李密陈情表:"猥以微~,当侍东宫。"又为没有价值,微不足道。李华吊古战场文:"威尊命~。"又为以之为贱,轻视。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之也,食以草具。"又谦词,例如称自己的私事为"~事"。司马迁报任安书:"又迫~事。"

508.【壮】

(一)壮年,指三十岁以上,未到老年。右传僖公三十年:"臣之~也,犹不如人。"汉书霍光传:"既~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丁壮]适合服役年龄的男子。史记项羽本纪:"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二)强,健。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师方~。""壮"又用於意动,表示钦佩别人的勇敢或有气概。史记淮阴侯列传:"滕公奇其言,~其貌。"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昌黎韩愈闻其言而~之。"

509.【大】

(一)大,跟"小"相对。孟子梁惠王上:"以小易~,彼恶知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若虽长~,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又副词。大大地,非常,很。汉书霍光传:"长主~以是怨光。"又:"去病~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夫]古代官职,在卿之下,士之上。汉书霍光传:"率三公九卿~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王]战国时诸侯称王,臣下尊称之为"~王"。战国策魏策四:"~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史记项羽本纪:"以待~王来。"[~人](1)居高位的人。孟子滕文公上:"有~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又尽心下:"说~人则藐之。"(2)有道德的人。孟子尽心上:"有~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刘伶酒德颂:"有~人先生。"(3)敬词,指父母。汉书霍光传:"去病不早自知为~人遗体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人故嫌迟。"

(二)通"太"。左传隐公元年:"~叔出奔共。"

510.【多】

(一)多。跟"寡"或"少"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自以为功~,汉终不夺我齐。"又副词。多数。洛阳伽蓝记开善寺:"王侯第宅~题为寺。"

(二)称赞。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士亦以此~之。"又:"上必~君有让。"汉书霍光传:"众庶莫不~光。"

511.【笃】

(一)厚。诗经唐风椒聊:"实大且~。"论语泰伯:"君子~於亲。"引申为纯。礼记儒行:"~行而不倦。"又为固。老子十六章:"致虚极,守静~。"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道不~。"

(二)坚定。论语子张:"信道不~。"用作状语,表示坚定地。论语泰伯:"~信好学。"礼记中庸:"明辨之,~行之。"引申为非常地,十分地。晋书温峤传:"实恁明公~爱。"南史文学传序:"盖由时主~好文章。"[~论]正确的言论。文心雕龙才略:"未为~论也。"

(三)重,特指病重。汉书霍光传:"地节二年春,病~。"李密陈情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512.【专】

专一,集中。孟子公孙丑上:"管仲得君,如彼其~也。"又告子上:"不~心致志则不得也。"韩愈精卫填海诗:"我独赏~精。"引申为独占,独裁。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也,必以分人。"汉书霍光传:"光~权自恣。"又:"主弱臣强,~制擅权。"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意气由来排灌夫,~权判不容萧相。"

513.【壹】

(一)专一,无二心。左传成公十三年:"以惩不~。"司马迁报任安书:"务~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壹"字依汉书。)

(二)总。汉书霍光传:"天子所以永保宗庙,总~海内者,以慈孝礼谊赏罚为本。"又副词。一切。汉书霍光传:"政事~决於光。"

(三)万一,如果。汉书霍光传:"他人~间女,能复自救邪?"

514.【稍】

(一)副词。渐。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夺之权。"司马迁报任安书:"以~陵迟,至於鞭棰之间。"汉书霍光传:"光薨后语~泄。""稍稍"二字叠用,等於现代的"渐渐"。史记项羽本纪:"汉王间往从之,~~收其士卒。"又魏其武安侯列传:"坐乃起更衣,~~去。"注意:在上古汉语里,"稍"字用作副词时,都是"渐"的意思,不是"略"的意思。直到唐宋,一般还用这个意义。杜甫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诗:"天涯~曛黑,倚杖更徘徊。"苏轼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诗:"娟娟云月~侵轩,潋潋星河半隐山。"

(二)副词。稍微,略微(晚起义)。黄宗义原臣:"其礼~优。"方苞狱中杂记:"迩年狱讼,情~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

515.【略】

(一)划定疆界。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引申为疆界。左传僖公十五年:"东尽虢~。"

(二)巡行。左传隐公五年:"公曰:'吾将~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又昭公二十四年:"楚子为舟师以~吴疆。"

(三)军行异域强取[财物]。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治兵於稷,以~狄土。"淮南子兵略:"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双音词有"侵~"。引申为抢劫,掠夺。汉书霍光传:"使从官~女子。"又龚遂传:"勃海又多劫~。"这个意义后来又写作"掠"。后汉书班超传:"因纵兵钞掠。"(钞:义同"掠"。)杜牧阿房宫赋:"取掠其人。"

(四)道术。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矣。"

(五)才略,智谋。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不世出者也。"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今成语有"雄才大~"。

(六)大概,概要。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也。"又万章下:"然而轲也尝闻其~也。"现代有双音词"要略"。引申为简略。跟繁或详相对。文心雕龙熔裁:"谓繁与~,随分所好。"又物色:"~语则阙,详说则繁。"引申为略去不载。萧统文选序:"自非~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又:"又以~诸。"现代有双音词"省~"。

(七)副词。大致,稍微。史记项羽本纪:"~知其意。"司马迁报任安书:"书不能悉意,~陈固陋。""略无"二字连用,表示毫无。水经注江水:"两岸连山,~无阙处。"杜甫舟中苦热遣怀诗:"王室不肯微,凶徒~无惮。"注意:"略无"不应该解作"稍微没有。"

[辨]稍,略,颇。在上古时代,"稍"表示"渐"的意思,跟"略"截然不同。"颇"在汉代也不常常表示"稍微",有时候却被用来表示极度。"颇有"即表示"多有",例如乐府陌上桑:"鬑鬑(liánlián)~有须。"这样,通常表示"稍微"的意义的,就只有一个"略"字了。

516.【辄】(辄)

(一)副词。表示每次都是那样。史记项羽本纪:"楚挑战三合,楼烦~射杀之。"汉书霍光传:"光时休沐出,桀~入代光决事。"引申为就一定,就。韩愈进学解:"动~得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哗笑之。"欧阳修醉翁亭记:"饮少~醉。"

(二)专擅。晋书刘弘传:"甘受专~之罪。"

517.【犹】

(一)同,如同。诗经召南小星:"实命不~。"论语颜渊:"虎豹之鞟~犬羊之鞟。"

(二)副词。尚且,还(hài)。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可追。"李密陈情表:"凡在故老,~蒙矜育。"

(三)[~与],[~豫]迟疑不决的样子。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豫,不忍倍汉。"

[辨]犹,尚。在"尚且"的意义上,二者是同义词,所以二字常连用,说成"尚犹"或"犹尚"。

518.【阴】

(一)山北为阴,水南为阴。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阳。"(观察山北和山南。)按:地名第二字用"阴"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如华阴在华山之北,江阴在长江之南。

(二)没有日光,阴天。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雨。"引申为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枚乘上书谏吴王:"不如就~而止,景灭迹绝。"周邦彦兰陵王词:"柳~直。"又满庭芳词:"午~嘉树清圆。"[光阴]原指阳光和阴影,引申为时间。江淹别赋:"明月白露,光~往来。"

(三)副词。暗中,暗地里。韩非子说难:"若说之以厚利,则~用其言而显弃其身。"史记淮阴侯列传:"~使人至豨所。"汉书霍光传:"~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四)哲学名词。在古代哲学中,阴阳指两种对立的事物。例如日月,男女,寒暑,清浊,盛衰,生死,都被视为阴阳。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阳调和。"

519.【阳】

(一)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阴~。"又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有盘谷。"苏轼喜雨亭记:"雨麦於岐山之~。"按:地名第二字用"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水之北。

(二)日光。诗经小雅湛露:"匪~不晞。"(匪:非。晞xi:乾。)

(三)表面上,假装。韩非子说难:"而说之以名高,则~收其身,而实疏之。"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箕子~狂,接舆避世。"(阳字据李善本文选。)这个意义又写作"佯"、"详"参看"详"字条。

(四)哲学名词。见"阴"字条。

520.【休】

(一)休息。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息。"欧阳修醉翁亭记:"行者~於树。"[休沐]原意是休息沐浴,实指休假。汉书霍光传:"光时~沐出。"引申为退职,不再做官。杜甫旅夜书怀诗:"官应老病~。"

(二)喜庆。跟"咎"相对。诗经大雅民劳:"以为王~。"今成语有"~戚相关。"又为美善。左传宣公三年:"德之~明,虽小,重也。"

(三)完了。杜甫天育骠骑歌:"时无王良伯乐死即~。"李商隐马嵬诗:"他生未卜此生~。"

(四)副词。别,不要。杜甫岁晏行:"汝~枉杀南飞鸿。"

521.【咎】

(一)灾祸。跟休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贾谊吊屈原赋:"嗟苦先生,独离此~兮。"

(二)罪过。诸葛亮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之慢,以彰其~。"李华吊古战场文:"杀之何~?"韩愈进学解:"动辄得~。"引申为责怪。论语八佾:"既往不~。"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或~其欲出者。"

522.【机】

(一)发动弩的机关。(弩是用机关发射的弓。)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枢:门上的转轴。)庄子齐物论:"其发若~栝。"(栝guā:箭的尾端。)淮南子原道:"其用之也若发~。"史记淮阴侯列传:"计者,事之~也。"引申为机巧。文心雕龙丽辞:"然契~者入巧,浮假者无功。"

(二)事情未发生时,可以预见的迹象。这个意义本作"几"。后来又写作"机",如"知几"作"知机"。周易系辞下:"知几其神乎",说文系传引作"知机"。又:"君子见几而作。""见几"也可以写成"见机"。

(三)事务。仅见于"万~"。表示天子所处理的万事。汉书霍光传:"光自后元秉持万~。"(霍光摄政,所以称万机。)按:尚书皋陶谟有"一日二日万几"。

(四)织布的机(后起义)。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於蚕茧,成於~杼。"(杼,持经之具。)

523.【要】

(一)读yāo,阴平声。古"腰"字。墨子兼爱中:"昔楚灵王好士细~。"汉书霍光传:"敢泄言~斩。"又:"禹~斩,显及诸女昆弟皆弃市。"[要领](1)腰和脖子。古代有腰斩和斩首的刑罚,所以"要"和"领"并举。礼记檀弓下:"是全~领以从先大夫於九京也。"(九京:即九泉,指地下。)(2)衣腰和衣领,比喻主要的情况。汉书张骞传:"骞自月支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支~领。"今成语有"不得要~"。在"要领"的第二义上,"要"字今读去声。

(二)也读yāo。在半路上拦住。孟子公孙丑下:"使数人~於路。"又万章上:"将~而杀之。"后汉书班超传:"乃遣兵数百於东界上~之。"这个意义又写作"邀"。晋书陶潜传:"王弘令潜故人赍酒於半道邀之。"引申为邀请(后起义)。陶潜桃花源记:"便~还家。"杜甫寒食诗:"田父~皆去。"也写作"邀"。杜甫遭田父泥饮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三)读yāo。求得,设法获得。孟子公孙丑上:"非所以~誉於乡党朋友也。"今有双音词:"~求"。

(四)读yāo。要挟。论语宪问:"虽曰不~君,吾不信也。"贾谊过秦论下:"章邯因以三军之众~市於外。"今有双音词"~挟"。

(五)读yào。名词。要点,基本的东西。庄子天道:"愿闻其~。"汉书艺文志:"然后知秉~执本。"又:"合其~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又形容词。简要的。文心雕龙情采:"故为情者~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又熔裁:"精论~语,极略之体。"[要害]有战略价值的[地方]。贾谊过秦论上:"守~害之处。"文心雕龙物色:"且诗骚所标,并据~害。"[要之]总之,概括地说。司马迁报任安书:"~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注意:上古"要"字不当"需要"、"想要"讲,中古以后的文言文也很少当"需要","想要"讲。古人於"想要"意义上说"欲"。

524.【祖】

(一)祖先。自父之父以上都称祖。汉书霍光传:"人道亲亲,故尊~;尊~,故敬宗。"又特指父之父。荀子成相:"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考。"(考:父亲。)

(二)动词。效法,宗奉。史记韩世家:"秦王必~张仪之故智。"汉书艺文志:"~述尧舜。"沈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风骚。"

(三)动词。祭路神。左传昭公七年:"梦襄公~。"陶潜自祭文:"同~行於今夕。"韩愈送杨少尹序:"於时公卿设供帐,~道都门外。"引申为饯别。杜甫许生处乞维摩图样诗:"~席倍辉光。"

525.【宾】

(一)宾客。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

(二)服。国语楚语:"其不~也久矣。"[宾服]也就是服。汉书霍光传:"四夷~服。"

526.【郎】

(一)官名。有侍郎,中郎,郎中等。统称为"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蚡为诸~,未贵。"汉书霍光传:"时年十余岁,任光为~。"又"上乃赐福帛十疋,后以为~。"李密陈情表:"历职~署。"又有分别指称的。扬雄解嘲:"然而位不过侍~。"

(二)少年男子的美称。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亦皆可嘉。"引申为妇女称其所爱的男子。子夜歌:"始欲识~时,两心望如一。"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江上踏歌声。"

527.【男】

(一)形容词。男性的。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有子~二人。"

(二)儿子。汉书霍光传:"武帝六~,独有广陵王胥在。"

528.【部】

(一)动词。统率。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勒]指挥。史记项羽本纪:"阴以兵法~勒宾客及子弟。"后汉书班超传:"密召诸~勒兵鸡鸣驰赴莎车营。"(莎车:汉时西域国名。)[~署]布置,安排。史记项羽本纪:"梁~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又淮阴侯列传:"遂听信计,~署诸将所击。"又:"~署已定。"

(二)部队。三国志周瑜传:"瑜为前~大督。"

(三)部分,门类。说文解字序:"分别~居。"

529.【曹】

(一)左右曹,加官之一种。汉书霍光传:"稍迁诸~侍中。"又李广苏建传:"复为右~典属国。"引申为尚书省的各部门。后汉书百官志:"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功~]主管祭祀、学校、选举等事的部门。后汉书范滂传:"请署功~,委任政事。"

(二)等辈,侪类。一般只用於"吾~","汝~","卿~"等,略等於现代的"我们","你们"等。汉书霍光传:"女~不务奉大将军余业。"后汉书班超传:"卿~与我俱在绝域。"又为群。杜甫曲江诗:"哀鸣独叫求其~。"

530.【邻】

(一)五家为邻。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里乡党乎?'"(二十五家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孟子离娄下:"乡~有斗者。"

(二)住处接近的家或国。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之鸡者。"左传僖公三十年:"~之厚,君之薄也。"又形容词。孟子梁惠王上:"~国之民不加少。"汉书霍光传:"於是杀牛置酒,谢其~人。"

531.【里】

(一)二十五家为里。里是一个住宅区,里有里门。诗经郑风将仲子:"无逾我~。"汉书霍光传:"邻~共救之。"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名胜母,曾子不入。"引申为一般的乡里,里巷。江淹别赋:"离邦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平居~巷相慕悦。"

(二)量地的单位。上古以三百步为一里(六尺为一步)。司马迁报任安书:"转斗千~。"

532.【狱】

(一)官司,诉讼。诗经召南行露:"何以速我~?"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贾谊治安策序:"百姓素朴,~讼衰息。"孔稚圭北山移文:"每纷纶於折~。"欧阳修泷冈阡表:"此死~也。""狱掾","狱吏"都指处理诉讼的官。史记项羽本纪:"乃请蕲~掾曹咎书抵栎阳~掾司马欣。"又魏其武安侯列传:"此一~吏所决耳。"

(二)监牢。汉书霍光传:"缚嘉系~。"杨恽报孙会宗书:"妻子满~。"注意:汉代以后,监牢才称"狱";汉代以前称为囹圄(língyu)。

533.【阙】

(一)读què。城门两边的高台和建筑物。诗经郑风子衿:"在城~兮。"又特指王宫门前两边的观阙(中间为通道)。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西辟。"(西辟:西边。)自有皇帝后,阙指皇宫的阙。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安有尽忠信而趋~下者哉?"杨恽报孙会宗书:"身幽北~。"皇宫的阙又叫"象魏",因此亦称"魏~"。吕氏春秋审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之下。"孔稚珪北山移文:"虽情投於魏~。""城~"连用时指京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城~辅三秦。"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引申为豁口。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

(二)读què。缺点。诗经大雅烝民:"衮职有~,维仲山甫补之。"司马迁报任安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不如嗣宗之贤,而有弛慢之~。"用作动词时,表示使亏损。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不~秦,将焉取之?"

(三)读jué。挖掘。左传隐公元年:"若~地及泉。"

[辨]阙,缺。"阙"的本义是宫阙,"缺"的本义是器破。"阙"的(一)(三)两义绝对不能写作"缺"。第二义原则上与"缺"相通,但是习惯上也不写作"缺"。

534.【祠】

(一)动词。春祭。诗经小雅天保:"?br> ~烝尝。"(?br> :夏祭。烝:冬祭。尝:秋祭。)引申为祭。汉书霍光传:"以三太牢~昌邑哀王园庙。"又:"吏卒奉~焉。"

(二)祠堂。杜甫咏怀古迹诗:"武侯~屋长邻近。"又奉送崔都水翁下峡诗:"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

535.【第】

(一)次第,次序。左传哀公十六年:"楚国~,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楚国第:依照楚国的选官用人的次序。)又为动词。排次序。史记萧相国世家:"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一。"(应该排在一。)再引申为序数的词头,如"第一","第九"等。

(二)大宅子。汉书霍光传:"甲~一区。"又:"显梦~中井水溢流庭下。"

(三)科第,科举榜上的次第。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能取进士~。"今成语有"及~"。

(四)副词。只管。史记陈丞相世家:"陛下~出伪游云梦。"

536.【屏】

(一)国君宫门内当门的小墙。后汉书包咸传:"每进见,锡以几杖,入~不趋。"引申为板制的挡子,其作用是不让外面的人看见里面。杜甫李监宅诗:"~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二)读bing,上声。排除,除去。论语尧曰:"尊五美,~四恶。"汉书霍光传:"古者废放之人~於远方。"文心雕龙情采:"正采耀乎朱蓝,间色~於红紫。"引申为让左右侍从的人走开。史记魏公子列传:"乃~人间语。"又为退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谢病,~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

537.【帐】

(一)帐幕,特指军用的帐篷。史记项羽本纪:"即其~中斩宋义头。"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下犹歌舞。"用作动词时,指准备宴饮用的帷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请语魏其侯~具。"又特指饯行宴饮的帷帐。江淹别赋:"~饮东都,送客金谷。"柳永雨霖铃词:"都门~饮无绪。"引申为床上的帐。孔稚圭北山移文:"蕙~空兮夜鹤怨。"

(二)计算的簿子,银钱出入的记录(后起义)。隋书高帝本纪:"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一与民同。"这个意义后来又写作"账"。

538.【壁】

(一)墙。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家居徒四~立。"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引申为陡峭的山崖。水经注庐江水:"高~缅然。"(缅然:高而远的样子。)

(二)壁垒,军营的围墙。史记淮阴侯列传:"赵见我走,必空~逐我。"又魏其武安侯列传:"吾益知吴~中曲折,请复往。"

539.【案】

(一)木制的托盘,有脚,用来盛食物。史记万石君列传:"对~不食。"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於鸿前仰视,举~齐眉。"鲍照拟行路难诗:"对~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二)几之一种,即矮小的方桌。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孙权拔刀斫前奏~曰:'诸将复有言迎曹者,与此~同。'"

(三)官府的文书,案卷。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堆~盈几。"刘禹锡陋室铭:"无~牍之劳形。"

(四)向下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项,令谢。"引申为按下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莫如~甲休兵。"

(五)按察,查办。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请~!"引申为考察。论衡问孔:"~圣人之言,上下多相违。"

(四)(五)两个意义都可以写成"按"。

540.【字】

(一)生子。周易屯卦:"女子贞不~。"引申为抚育,抚养。尚书康诰:"父不能~厥子。"左传成公十一年:"又不能~人之孤而杀之。"

(二)文字。汉书刘歆传:"分文析~。"按,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在一般的用法上,"文"和"字"不再分别。汉书艺文志:"说五~之文,至於二三万言。"

(三)表字。这是人名之一种。上古时代,男子生下来三个月父亲就给命名。到了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再给他一个字。从此以后,只有君父和尊长以及他自称时称名,卑辈和平辈对他只能称字,不能称名。男子既有名,又有字,中国这个习俗贯串整个封建社会。汉书霍光传:"霍光,~子孟。"

541.【书】

(一)划分界限。左传襄公四年:"茫茫禹迹,~为九州。"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士有~地为牢,势不可入。"引申为划定界限,不再前进。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这个意义现在写作"划",又简化为"划"。

(二)计划,筹划。动词。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卫先生为秦~长平之事。"扬雄解嘲:"留侯~策,陈平出奇。"又名词。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言不听,~不用。"这个意义现在也写作"划",又简化为"划"。

(三)图画(汉以后的意义)。动词。汉书霍光传:"上乃使黄门~者~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又名词。汉书霍光传:"君未谕前~意邪?"

旧时於第一二两义读入声,第三义读去声,今普通话无别。

542.【项】

(一)脖子的后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案灌夫~,令谢。"后汉书杨震传:"卿强~,真杨震子孙。"又左雄传:"监司~背相望。"

(二)条目(后起义)。宋史兵志:"愿应募为部领人者,逐~名目,权摄部领。"

[辨]领,项,颈。领是脖子的通称,项是脖子的后部,颈是脖子的前部。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刎颈"不能说成"刎颈"或"刎领"。后代"颈"字也变了脖子的通称。

543.【乳】

(一)动词。生子。礼记月令:"[季冬之月]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雊gòu:雉鸣。)汉书李广苏建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乃得归。"(武:苏武。羝di:公羊。)论衡气毒:"妇人疏字者子活,数~者子死。"("字"与"乳"对文,"字"也是生子。)"乳"用作定语,表示"刚生子的"(多指兽类)。庄子盗跖:"案剑瞋目,声如~虎。"荀子荣辱:"~彘触虎,~不远游。"(:同"狗"。)又表示产科的。汉书霍光传:"私使~医淳于衍行毒药杀许后。"

(二)乳汁。汉书高帝纪:"是口尚~臭,不能当韩信。"魏书王琚传:"常饮牛~,色如处子。"又动词,表示哺乳,喂奶。左传宣公四年:"虎~之。"汉书张骞传:"还见狼~之。"[~母]奶妈。荀子礼论:"~母,饮食之者也。"

(三)乳房。庄子徐无鬼:"~闲股脚。"白虎通圣人:"文王四~。"

(四)初生的[鸟](后起义)。鲍照咏采桑诗:"~燕逐草虫。"苏轼贺新郎词:"~燕飞华屋。"

544.【体】

(一)身体的各部分,如头、手、足、肩、背、股等。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冉牛、闵子、颜渊则具~而微。"(具体:具备所有身体的各部分。)史记项羽本纪:"王翳取其头,……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五人共会其~,皆是。"作动词时,表示把身体各部分分解开,肢解。礼记礼运:"~其犬豕牛羊。"楚辞离骚:"虽~解吾犹未变兮。"又特指手足。论语微子:"四~不勤。"文心雕龙丽辞:"造化赋形,支~必双。"(支:肢。)引申为泛指身体。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饿其~肤。"汉书霍光传:"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也。"[一~]略等於现代的一样。司马迁报任安书:"古今一~,安在其不辱也。"

(二)形状,形体。易经系辞上:"故神无方而易无~。"引申为征兆,迹象。诗经卫风氓:"尔卜尔筮,~无咎言。"(体:卦体,卦象。)

(三)体制,体裁。沈约谢灵运传论:"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三变。"萧统文选序:"古诗之~,今则全取赋名。"

(四)动词。设身处其间来分析,体察。礼记中庸:"敬大臣也,~群臣也。"又:"~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后来的"~会"、"~谅"、"~恤"等义,由此引申出。

545.【意】

(一)名词。意思。楚辞卜居:"用君之心,行君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或闻上无~杀魏其。"

(二)动词。料想,猜测。史记项羽本纪:"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其邻之子。"杨恽报孙会宗书:"岂~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不~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李商隐定安城楼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鵷雏竟未休!"[~者]表示我想[大概是……]。庄子天运:"~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荀子天道:"~者身不敬与?"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