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索性做了和尚

李叔同年谱(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九月,考入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特班,改名李广平。该校总教习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他倡导民主、提倡新学,开设英语、国际法等诸多新学课程。同学中有黄炎培、邵力子等后来的著名人士。叔同与师生们相互切磋,获益颇多。

是年秋,叔同曾赴河南开封参加乡试,未取。

一九零二年继续在南洋公学特班学习。

秋季,与袁希濂同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资格赴杭州参加乡试,因在文章中大倡维新,再次落第。

八月,在上海访名妓谢秋云,作《七月七日在谢秋云妆阁诗以谢之》诗以留念。

在南洋公学与同学合演新剧《六君子》等。

年底,因南洋公学校方禁止学生阅读《民报》一类进步书报,压制学生的言论自由,特班学生在蔡元培的带领下掀起我国近代史上首次学潮,随即愤而退学。十一月,二十几名退学学生全部加入由蔡元培任总理、吴稚晖任学监的“爱国学社”继续学习。叔同在课余还参加《苏报》的编辑工作。

一九零三年与黄炎培、许幻园等青年进步分子创建“沪学会”,以“兴学”和“演说”为主要活动内容,向贫苦大众开办补习学校。叔同在夜校里特设“乐歌课”,开中国音乐教育之先。

在蔡元培的指导下,翻译《法学门径书》、《国际私法》,交开明书店出版。

一九零四年三子李端出生。

与沪上名妓朱慧百、李苹香等有诗词应和。

经常参加票友演出,曾饰黄天霸等武生角色。

李叔同手书之横披

一九零五年沪学会演出新戏《文野婚姻》,叔同写作剧本,并作诗《沪学会〈文野婚姻〉新戏册撰成感赋》以资纪念。

二月,选曲并作词写成《祖国歌》,此曲抒发了叔同满腔的爱国热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迅速风靡全国。

四月,生母王氏病故,终年四十五岁。叔同偕妻儿护送母亲灵柩回津,破除旧习,举行新式追悼会,亲写悼词并唱《挽歌》。

治丧之后,叔同改名李哀,字哀公,以示对母亲的追念。将妻儿安置在天津,叔同独自返沪。

六月,叔同取得南洋公学文凭,决定东渡日本留学,临行前作《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叔同到东京后,入上野美术专科学校专攻西洋画,改名李岸。同时关注歌曲创作,编辑《国学唱歌集》,收歌二十余首,交上海中新书局出版。

一九零六年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又去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并向著名导演藤泽浅二郎学习西洋戏剧。

二月,集写、编于一身,独力编辑《音乐小杂志》,系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其内容包括音乐、绘画、杂感等几大部分。创刊号发表有《〈音乐小杂志〉序》、《乐圣比独芬(贝多芬)传》、《近世乐曲大意》,及教育歌曲《我的国》、《春郊赛跑》,别体唱歌《隋堤柳》,杂感《呜呼!词章!》、《论音乐之感动力》等十几篇稿件,山东京三光堂印刷,寄回国内交上海尤惜阴发行。

八月,因患肺结核,返天津省亲养病,旅途中作有《醉时》、《昨夜》、《初梦》等多首诗词,抒发了作者怀念故国、忧时愤世之情。

九月,叔同返回日本继续学习西洋绘画。

是年冬,叔同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原第192页图放241页李叔同在日本留影

一九零七年在东京与曾延年(即曾孝谷,字存吴)等共同发起成立“春柳社”,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开中国新剧表演艺术之先。日本著名戏剧艺术家藤泽浅二郎为剧社顾问。

七月,排演新居《茶花女遗事》(即小仲马名著《茶花女》之第三幕最后两场),叔同亲饰茶花女玛格丽特,曾延年饰亚芒父,唐肯饰亚芒。该剧在神田区青年会剧场公演取得巨大成功,极大地促进了春柳社的发展,春柳社迅速发展至八十多人。不久在东京演出新剧《黑奴吁天录》,该剧由曾延年自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而成,藤泽浅二郎亲任导演。李叔同饰演爱米丽夫人及跛醉汉两个角色,并兼任舞美等职。此剧的公演又大获成功,获得日本戏剧评论界的高度赞扬。

此后,春柳社又排演过《生相怜》、《画家与其妹》等剧,李叔同均扮演重要角色。

后来,因清政府驻日公使馆发出布告,禁止留学生上台演戏,并以取消“留学费用”相威胁,春柳社被迫逐渐停止了活动。

是年,李叔同与自己的绘画模特、一位日本姑娘逐渐相爱,并娶其为妻。

一九一零年因清政府将盐业改为“官盐”,李家投资于盐业的银号损失近百万元。李叔同遂在修完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科学业后,中止在音乐学校的学习,偕日籍夫人回家,将其安顿在上海,只身返津与家人团聚。

是年秋,开始在天津工业专门学校任教。

一九一一年转至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美术教员。

一九一二年二月,应上海城东女校校长杨白民之邀,赴沪于城东女校“艺科”任教。

四月,加入进步文学团体“南社”。受陈英士之聘,担任上海《太平洋报》编辑,负责广告版及副刊“太平洋文艺”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