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孔子的智慧

第八章 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三)——《礼记·礼运》第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在大同世界,孔子所提倡之礼及其中之人道主义,已全无用处,而次一理想的小康世界则与礼大有关系……既知道有一个道德完美的世界理想存在,又敢毅然以我们这样不完美的人类而创立一个次一等的世界,这也是孔子的智慧另一面。

本文为《礼记》中若干重要章节之一,大概由孔子弟子冉求(字子有)所记。本章前段把孔子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与次一理想“小康世界”予以区别。在大同世界,孔子所提倡之礼及其中之人道主义,已全无用处,而次一理想的小康世界则与礼大有关系。在孔子理想中有一个世界,其中男女大致上近乎完美,而使礼的种种约束已无必要,这一点颇堪玩味,并因此令人觉得孔子的憧憬具有道不远人之意,这一段文字也暗示如不能达到大同世界,降而求其次,小康世界也可差强人意了。既知道有一个道德完美的世界理想存在,又敢毅然以我们这样不完美的人类而创立一个次一等的世界,这也是孔子的智慧另一面。近代中国学者受了西洋乌托邦理想主义的影响,孔子这种理想国越发受到他们的重视。有人向孙中山先生请赐墨宝之时,他常爱写“天下为公”四个字相赠,这四个字便是从本章文字中摘录下来的。礼这个字,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秩序原理,以及社会上一般的习俗,在本章中讲得十分清楚,也发挥得堪称完备。在本章我们可以看出礼是包括民俗、宗教风俗规矩、节庆、法律、服饰、饮食居住,也可以说是“人类学”一词的内涵。在这些原始存在的习俗上,再加以理性化的社会秩序的含义,对礼字全部的意义就能把握住了。

本章曾将孔子想恢复之古代封建制度数段文字,略而未录,此数段虽对研究中国古代语言学者颇为有趣,但本书重在阐述广义的孔子遗教,故不列入。孔子再三强调在生活中要广读博学,但莫忘融会贯通而能以一贯之。孔子认为学与思兼顾方为真正的“士”。西汉学者对儒家典籍致力于其语文之钻研,颇为精细,但于其中一贯的哲理则诸多忽略;宋儒深受佛学哲理与冥思主静之影响,而忽略儒学中之文字研究,以致读书不能把握其精义。后世有专研究语文细节之评注家,竟有以三万字专文解释“书经”二字者。《周礼》《仪礼》《礼记》三书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风者,自系一丰富宝藏,但与本书则迹近风马牛。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语译

从前,孔子受邀请参加蜡祭,充任来宾。祭事完毕后,他出游到大门楼上,唉声叹气,是因鲁国而起。当时子游随侍在侧,问道:“老师为何叹气?”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几位英明的君主当政的时代,我都来不及看到,所看到的只剩一些记载而已。”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语译

在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贤能者共同治理,人人注重信用,彼此和好,于是人不仅爱自己的父母,不仅爱自己的儿女,更能使社会上的老人都能安享天年,壮年人各能贡献才力,儿童能受良好的教育,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的人都得到供养。男人各有职业,女的都正式婚配。既不以大好的资源委弃而不用,也不占为己有;有力的出力,但也不必为自己。阴谋不生,偷窃杀人也不再出现。门窗不必关闭,也平安无事。那样的世界叫做大同世界。

现在大道既已消失,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私产,各人只爱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儿女;资源劳力都成为私人所有,而且还成为世袭的,旁人不得分享。要保有私产,就不能没有城郭沟池牢牢的防守,拟订仪式理论等纪律,以确定君臣的名分,强调父子的慈孝,加强兄弟的友爱,加深夫妇的恩情。如此立定制度,划分田地,尊重勇为智能,把功绩作为个人所有。因而诈巧的奸谋就随之发生,而争夺交战便由此而起。在此一时代,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算是最出色的人物了。这六位君子,都颇守礼法。发扬正义,考验信实,明示错误,行仁讲让,以正轨昭示于人。若有不遵礼法者,虽有权势,也予以斥逐,使人人知其为灾祸之根源。这就是小康时代。

原文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淆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语译

言偃又问道:“礼真是此等重要吗?”孔子说:“礼本来是先王用以代表天道而治理人类的行为的。违背这法则便不能生存;合乎这法则才不消灭。《诗经·相鼠》说:‘老鼠还有老鼠的形体,人怎能没有人的礼貌?人若不像人,不如早点死吧!’所以礼必顺乎天,合乎地,配合着鬼神之道,而表现于丧、祭、射、御、冠、婚、朝聘礼仪上!圣人用此等礼仪代表天道和人情,而天下国家才能正常发展。”

原文

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语译

言偃又问:“老师说礼是那么重要,可否请老师告诉我们?”孔子说:“我以前看夏代的礼仪,所以到杞国去考察,因为年代久远,那种礼仪已不可靠,我只得到他们的历书,名为《夏时》。我又想去看殷代的礼,于是到宋国去,但是也所见不多,只得到《乾坤》一书,讲的是阴阳变化,是夏时的历书。”

原文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皆从其初。

语译

最古的礼仪,从饮食开始。饮食时,把黍子放在火上烤,把小猪放在火上烤;挖地当做酒壶,用两手捧着水当酒杯;用蒯草扎成的槌子敲地面当做鼓,照样可以敬鬼神。人死时,活人登屋顶向天喊叫。他们喊道:某人你回来吧!他们用生米塞在死者嘴里,埋葬时又给死者用草叶包的熟食。如此望天招魂,在地下埋葬。肉体入地,灵魂上天。死人的头向北,活人以南为尊。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

原文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丝麻,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牗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

语译

上古先王之时,还没有宫殿房屋,冬天住在土窟里,夏天居柴巢上;不知道用火除去腥气,生吃草木的果实和鸟兽的肉,吸饮鲜血,连毛生吞;又不知用荨麻和蚕丝织布,只披鸟羽兽皮作衣服。到圣人出现,利用火做模型铸造金属,和泥土烧砖瓦,用以建筑台榭宫室门窗;同时又用火炮烤煮炙各种食物,酿造醴酒乳酪;同时又用丝麻织成麻布丝绸,以应日常生活及办理丧事、祭祀鬼神上帝,这与原始时代相同。

原文

故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

语译

因为事事皆依古制,所以祭祀时,玄酒反而在室,醴酒和盏酒在户,齐醍酒在堂,清酒在堂下。并陈列供祭的牺牲,备齐鼎俎,安排琴瑟管磬钟鼓,预备祝辞祭辞,以迎接神和先祖的降临。在祭祀进行时,辨正君臣之义,增厚父子之情,和睦兄弟之谊,沟通上下的情感,而主人夫妇各有应处的地位。此种祭祀,可称为承受了上天的降福。

原文

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淆。与其越席,疏布以幂,衣其浣帛,醴盏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然后退而合亨,体其犬豕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

语译

作祝辞的名称,设玄酒祭神,献刚宰的牺牲血和毛,再献生肉俎,再献半熟的牲礼。行礼时,主人主妇亲践蒲席,端着粗麻布覆盖的酒樽,穿着新染的绸衣,献了醴酒,又献盏酒;进了烤肉,又进烤肝。主人先献,主妇次献,一前一后,献了再献,使祖先的幽灵非常愉快,这叫人神相通。正祭完毕,然后把半生的牲肉在一起烹煮,再分别犬豕牛羊的骨体,盛在大盘小碗中,分敬众人。祝辞写的是“孝子孝孙”,嘏辞是“祝福子孙平安如意”。这是大吉大祥,是礼之大成。

原文

孔子曰:“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

语译

孔子说:“可悲啊!我看周代的制度,厉王、幽王破坏尽了。目前,除鲁国之外,还能到何处去找呢?”

原文

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法无常,而礼无列。礼无列,则士不事也。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

语译

所以说,礼为君主治国的工具。用以判断是非洞察明微,敬事鬼神,考校制度,确保伦常;是用来推行政事巩固君权的。政事不上轨道,君权必发生动摇;君权动摇,则大臣背叛,小臣偷窃。虽有严刑峻罚,他们反而利用刑罚取巧作恶,风气败坏。因为法令漏洞百出,要时常改变,礼节也随之纷乱。礼节既乱,则士人必无所适应。再加刑罚峻严,风气败坏,民心尽失。此种国家,叫做疵国。

原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语译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人的本能,称为人情。何谓人义呢?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兄要友爱,为弟要敬兄,为丈夫要有义,为妻者要顺从,为长者要体恤下情,年幼者要听从教训,皇帝要仁,为臣要忠,这十种叫做人义。此外,大家讲究信用,保持和睦,叫做人利。若彼此争夺杀害,就是人祸了。所以圣人协调七情,建立十义,讲信修睦,提倡辞让,摒弃争夺。要达到这些目标,除去礼教,还有什么好方法呢?饮食男女本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死亡贫苦,也是人类最怕的事。这种爱好与嫌恶,在人心理上是很强烈的。人把这两种藏在内心,别人无从察觉;爱恶也藏在心中,而不表现于形貌上。要使全部表露出来,除去用礼,还有什么好方法呢?

原文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语译

所以人类是天地的产物,阴阳的配合,为诸种元素的精华。所以人类实为宇宙的心灵,五行所结的果实,生而要享受饮食声色的。

原文

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语译

先王恐怕礼不能普行于天下,所以祭祀天帝于南郊,明定天的权位。祭地于国,表明生命所需之物资都来自大地。祭祖庙是表示尊亲之意,祭祀山川表示敬事鬼神。五种祭祀是表示纪念人在大地生存的本源。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帝王前有掌神事的巫,后有记人事的史官,乐师和谏官分守左右,王者居中央,宁静大公,以其至为纯正的态度为万民之主而已。像这样,礼行于郊以祭天则诸神各尽其职,祭地则万物滋生,祭祖庙,则慈孝蔚然成风;礼行于五祀,则使人人能善尽本分,礼之作用也就在于此了。

原文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语译

礼本于原始之浑元一体,此一体分化而为天地,进而旋转成为阴阳,再变而为四季,又分任各职而为鬼神。鬼神之意志乃表现为命运并受制于上天。

原文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

语译

礼义是人生的本分,用以促进人类之间彼此的信任,社会生活的和睦,加强社会生活的关系。并且为养生送死敬拜神灵的基本礼法,也为上遵天理下达人情的原则。所以只有圣人才知道礼之不可废。因此,若想灭亡一个国,破坏一个人家,或毁坏一个人,必先使之丧失礼义的荣誉感。

礼之于人,就像酿酒用的曲蘖。君子醇厚,因对礼注重;小人薄劣,因不注重礼。所以古代圣王要培养义,建立礼的秩序,用以辅导人性。因此,人性犹如圣王所耕种的田地,用礼为工具以耕之,用义为种子以种之,用教育以除恶草,用仁爱来收络之,用音乐来使人愉悦。

原文

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

语译

所以礼者,是正义之果。凡合乎理性的行为,虽在前代所未曾有,亦可视为正当。理性是人类的天赋,循正途必表现出仁德,能如此必然强大。仁心,是正当行为的根本,又是顺天理合乎人情的具体表现,能如此,则无人不敬服尊仰。

所以治国而不用礼,就犹如没有农具而耕田。制礼而不本于正义,就犹如耕了田不播种。行义而不说明,就像播种而不除草。说明其含义而不合乎仁爱,就像除草而不收成。合乎仁爱而不得其喜悦于音乐,就像收获了而不食用。得喜悦于音乐而不到心安理得的地步,就犹如食而得不到健康。

原文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

语译

四肢既已发育,而皮肤又复丰满,就是生活健康。父子相亲,兄弟和睦,夫妇相爱,就是家庭健康。大官奉公守法,小官方正廉洁,职务分工合作,君臣互相匡正,这是国家健康。天子以其德行为车,以音乐推行德政。诸侯以礼让相交往,大夫依法合作,士人以诚相勉,百姓和平共处,这是世界健康,可称之为大顺。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