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

第七十二卷 儒林 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扬 州 府

曹 宪

曹宪,扬州江都人也。仕隋为秘书学士,每聚徒教授,诸生数百人,当时公卿已下亦多从之受业。宪又精诸家文字之书,自汉代杜林、卫宏之后,古文泯绝,由宪此学复兴。大业中,炀帝令与诸学者撰桂苑珠丛一百卷,时人称其该博。宪又训注张揖所撰广雅,分为十卷,炀帝令藏于秘阁。

贞观中,扬州长史李袭誉表荐之,太宗征为弘文馆学士,以年老,不仕,乃遣使就家拜朝散大夫,学者荣之。太宗又尝读书有难字字书所阙者,录以问宪,宪皆为之音训及引证明白,太宗甚奇之。年一百五岁卒。

所撰文选音义,甚为当时所重。初,江、淮间为文选学者,本之于宪,又有许淹、李善、公孙罗复相继以文选教授,由是其学大兴于世。

(旧唐书)

南唐

徐锴 徐延休

徐锴,字楚金,会稽人。父延休,字德文,风度淹雅,故唐乾符中进士。昭宗狩石门,无学士草诏,延休来调官,适在旁近逆旅,左右言其工文辞,即召见,命视草,昭宗善之。及还长安,不得用。梁蒋玄晖辟为其佐,延林弃去,依钟传于洪州。吴取江西,得延休,仕至光禄卿、江都少尹卒。二子铉、锴,遂家广陵。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铉就学,未暇及锴,锴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

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违奏授记室。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论冯延鲁有罪无才,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

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集贤殿学士。改官名,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 ?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锴颇怏怏。简言徐出妓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

锴凡四知贡举,号得人。后主裒所制文命,为之序,士以为荣。

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其博记如此。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暮不出,少精小学,故所雠书尤审谛。每指其家语人曰:吾惟寓宿于此耳。江南藏书之盛,为天下冠,锴力居多。后主尝叹曰:群臣勤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 ?李穆来使,见锴及铉,叹曰:二陆之流也。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时国势日削,锴忧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谥日文。

著说文通释、方舆记、古今国典、赋苑、岁时广记,及他文章,凡数百卷。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南唐书)

沈季长

沈季长,字道原,真州人。举进士第,累官崇政殿说书。元丰初,帝御迩英殿,季长进讲周礼,称旨。帝论汉武帝学神仙,为贪生以因位,天下之士能轻爵禄者少。季长曰:士轻爵禄,为士言之则可;为国言之,非福也。人主有尊德乐道之心,士皆以不得爵禄为耻。至于言违谏愎,士有去志,始以爵禄为轻。帝曰:诚如卿言。后官至国子直讲。

(江南通志)

王 艮

王艮,字汝正,号心斋,泰州之安丰场人。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从父商于山东,常衔孝经、论语、大学袖中,逢人质难,久而信口谈解,如或启之。其父受役,天寒,起盥冷水,先生见之,痛哭曰:为人子而令亲如此,尚得为人乎 ?于是有事则身代之。

先生虽不得专功于学,然默默参究,以经证悟,以悟释经,历有年所,人莫能窥其际也。一夕,梦天堕压身,万人奔号求救,先生举臂起之,视其日、月、星辰失次,复手整之,觉而汗溢如雨,心体洞彻。记曰:正德六年间居仁三月半。自此行、住、语、默皆在觉中。乃按礼经制五常冠、深衣、大带、笏板服之,曰:言尧之言,行尧之行,而不服尧之服,可乎?

时阳明巡抚江西,讲良知之学,大江之南,学者翕然从信,顾先生僻处未之闻也。有黄文刚者,吉安人,而寓泰州,闻先生论,诧曰:此绝类王巡抚之谈学也 !先生喜曰:有是哉?虽然,王公论良知,艮谈格物,如其同也,是天以王公与天下后世也;如是异也,是天以艮与王公也。即日启行,以古服进见。至中门,举笏而立,阳明出迎于门外,始入。先生据上坐辩难,久之,稍心折,移其坐于侧。论毕,乃叹曰:简易直截,艮之不及也 !下拜自称弟子。退而绎所闻,间有不合,悔曰:吾轻易矣。明日,入见,且告之悔,阳明曰:善哉,子之不轻信从也!先生复上坐辩难,久之始大服,遂为弟子如初。阳明谓门人曰:向者吾擒宸濠,一无所动,今却为斯人动矣。阳明归越,先生从之,来学者多从先生指授。

已而,叹曰:千载绝学,天启吾师,可使天下有不及闻者乎?因问阳明以孔子辙环车制,阳明笑而不答。归家,遂自创蒲轮,招摇道路。将至都下,有老叟梦黄龙无首行雨,至崇文门,变为人立。晨起往候,而先生适至。当是时,阳明之学谤议蜂起,而先生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同门之在京者劝之归,阳明亦移书责之,先生始还会稽。

阳明以先生意气太高,行事太奇,痛加裁抑,及门三日,不得见。阳明送客出门,先生长跪道旁曰:艮知过矣。阳明不顾而入。先生随至庭下,厉声曰:仲尼不为已甚 !阳明方揖之起。阳明卒于师,先生迎哭至桐庐,经纪其家而后返。

开门授徒,远近皆至,同门会讲者必请先生主席。阳明而下,以辩才推龙溪,然有信有不信,唯先生于眉睫之间省觉人最多。谓百姓日用即道,虽僮仆往来动作处,指其不假安排者以示之,闻者爽然。

御史吴疏山悌上疏荐举,不报。嘉靖十九年十二月八日卒,年五十八。

(明儒学案)

王 襞

王襞,字宗顺,号东崖,泰州人。心斋之仲子也。九岁随父至会稽,每遇讲会,先生以童子歌诗,声中金石。阳明问之,知为心斋子,曰:吾固疑其非越中儿也。令其师事龙溪绪山,先后留越中几二十年。心斋开讲淮南,先生又相之。心斋没,遂继父讲席,往来各郡,主其教事。归则扁舟于村落之间,歌声振乎林木,恍然有舞雩气象。万历十五年十月十一日卒,年七十七。

(明儒学案)

韩 贞

韩贞,兴化人。世业陶,目不涉书史,而慕圣贤之学。闻王襞讲学海滨,往从之游。家贫,裹麦屑数升,俟诸生罢馔,就其余煮食之。常曰:道在尧、舜,尧、舜只是孝弟。遂躬行力践,言动不苟。后自设教,远近来学者数百人。有司馈遗,一切谢绝。家无儋石,稍余即分给贫乏。督学耿定向与语性学,大器重之。其门人称乐吾先生。

(杨州府志)

张问达

张问达,字天民,江都人。明末诸生。高杰欲屯兵扬州城内,问达诣史可法军门,力陈不可。可法怒,欲斩之,或呼曰:壮士也,不可杀!召入论时事,改容谢焉。问达为学,得力于致良知之说。尝刻文成全集,以志私淑。著有易经辨款七卷,左传分国纪事,河道末议。

后举康熙五年乡试,官赵城知县。

朱泽沄

朱泽沄,字湘陶,宝应人。诸生。祖克简,顺治四年进士,官御史。出巡福建,海冠围省城,与巡抚合兵擒贼。请筑漳浦等十余城,增仙霞岭防。又度民利病,上汰冗员、革带办、禁株连、蠲盐课、恤驿困诸疏,均得请。治延平、陵、溪,与诸生讲明朱子圣学。秩满归。郡人配享李延平祠。著有奏疏、政略、石压集。

泽沄少勤学,遵程氏读书分年日程,刻苦诵息。数年略遍,更学天文于泰州陈厚耀。久之,有志于圣人之道,念朱子之学,实继程、周,绍颜、孟,以上溯孔子。有谓朱子为道问学,陆、王为尊德性者,以是蓄疑。于是复取朱子文集、语类观之,按其收敛身心,体验道理,先后浅深,曲折次第之故,选录成卷,著朱子未发涵养辨、格物说辨等篇,发明朱子精蕴。讲学锡山,从游甚众。雍正六年 !诏举贤良,直隶总督何世基、刘师恕交章荐,皆不应。

其读书,未明起,肃容庄诵,事至斯应,应已,复诵。日昃无事,闭户静坐,既暮,挑灯讽咏,率至夜分,无一日间。读易,得益卦,谓子光进曰:益象言迁善改过,此功夫无已时,直到曾子易箦,犹是进益处。疾甚,吟邵雍诗,怡然而逝。年六十七。

著有止泉集八卷,朱子圣学考十卷,朱子诲人篇,先儒辟佛考,王学辨,阳明晚年定论辨,吏治集览,师表集览。

子光进,字宗后,能传父学。

陈厚耀

陈厚耀,字泗源,江苏泰州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大学士李光地荐其通天文、算法,召见,试以三角形,令求中线,又问弧背尺寸,厚耀具札进,称旨。四十八年,驾幸热河,厚耀扈行。上问北极出地高下,及地周、地径、地圜,厚耀具举以对。旋以母老,就教职赴苏州。未逾年,召入南书房。

厚耀学问渊博,自是通几何算法,学益进。授中书科中书,寻命与梅珏成修书蒙养斋,赐算法诸书,及西洋仪器等。书成,特旨授翰林院编修。五十三年,丁母艰,命赐帑银,著江南织造经纪其丧。丧毕,晋国子监司业,转左谕德。五十七年,充会试同考官。五十八年,以老乞致仕。六十一年,卒,年七十五。

厚耀以天算之法治春秋,尝补杜预长历为春秋长历十卷,其凡有四:一日历证。备引汉书、续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元史、左传注疏、春秋属辞、天元历理诸说,以证推步之异。其引春秋属辞载杜预论日月差谬一条,为注疏所无。又引大衍历义春秋历考一条,亦唐志所未录。二日古历。以古法十九年为一章,一章之首,推合周历正月朔日冬至,前列算法,后以春秋十二公纪年,横列为四章,纵列十二公,积而成表,以求历元。三日历编。举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推其朔闰及月之大小,而以经、传干支为证佐,述杜预之说而考辩之。四日历存。以古历推隐公元年正月庚戌朔,杜氏长历则为辛巳朔,乃古历所推之上年十二月朔,谓元年以前失一闰,盖以经、传干支排次知之。厚耀则谓如预之说,元年至七月中书日者虽多不失,而与二年八月之庚辰、四年二月之戊申又不能合。且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朔日食,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食,亦皆失之。盖隐公元年以前,非失一闰,乃多一闰。因定隐公元年正月为庚辰朔,较长历退两月。推至僖公五年止。以下朔、闰,一一与杜历相符,故不复续推焉。厚耀明于历法,故所推较预为密。

又撰春秋战国异辞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春秋世族谱一卷。邹平马骕为绎史,兼采三传、国语、国策,厚耀则皆摭于五书之外,独为其难。氏族一书,与顾栋高大事表互证,春秋氏族之学,几乎备矣。厚耀又著礼记分类、孔子家语注、十七史正讹诸书。

王懋竑

王懋竑,字予中,宝应人。少从叔父式丹学,刻厉笃志,耻为标榜声誉,精研朱子之学,身体力行。康熙五十七年进士。乞就教职,授安庆府教授。雍正元年,与漳浦蔡世远同被召,授翰林院编修,命在三阿哥书房行走。二年,以母忧去官,特赐内白府金为丧葬费,谕事毕来京,不必俟三年。居丧毁瘠。明年入都,谢恩毕,即以老病辞归。乾隆六年卒,年七十四。

懋竑性淡泊,归里后杜门著书。校定朱子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是书编于未第时,至易箦前数日始成。又著白田杂著八卷,于朱子书考订尤详。他著有朱子文集注,朱子语录注,读经记疑,读史记疑,白田草堂存稿。

乔 漌

乔漌,字星渚,宝应人。少有气节。水决子婴堤,众走避,漌倡捍塞,十日堤成。从朱泽沄受学,遵朱子教人读书次第,取朱子书切己体察,有疑辄质泽沄,时年已五十矣。泽沄称其刚,勖以过时后学,漌益奋。泽沄殁,复与其子光进相砥砺。

乾隆元年,举孝廉方正,辞不就。与王懋竑论学,书凡再三。自谓向道晚,须用己百之功。闻弟卒于江陵,千里冒风雪扶榇归葬。疾革,曰:吾自顶至踵,无处不痛,惟此心凝然不乱耳。沐浴正衣冠而逝。年六十五。著有省身录,训子要言,困学堂遗稿。萧山汤金钊谓其学术刚健笃实,发为光辉,粹然有德之言。

任大椿

任大椿,字幼植,兴化人。祖陈晋,字似武,乾隆四年进士,官徽州府教授,以通经闻。著易象大意存解一卷,又有燕喜堂文集,后山诗集。

大椿乾隆三十四年二甲一名进士,授礼部仪制司主事。四库馆开,以荐为纂修官,时非翰林而预纂修者八人。大椿博于闻见,考订精当,礼经类提要出于他手者,必经大椿详定而后行。旋以忧归。服阕,迁员外郎。五十四年,授陕西道监察御史。甫一月而卒,年五十二。

大椿家贫,尽色养。读书守道义,不以空言讲学,服官行己,皆无愧古人。少工文词,既与休宁戴震同举于乡,乃究心汉儒之学。初为袷禘、丧服等辨,驳难孔、贾,兼及郑君。震以其思锐而议坚,引郑樵、毛奇龄贼经害道为戒,自是始实事求是。

所学淹通于礼,尤长名物。所著弁服释例八卷,深衣释例三卷,释缯一卷,字林考逸八卷,苍颉篇逸文二卷。他著文有小学钩沈二十卷,吴越备史注二十卷,列子释文考异一卷。所为诗六卷,雅尚清远,为嘉定王鸣盛所称。

刘台拱

刘台拱,字端临,宝应人。父世谟,官靖江训导,教士有法。

台拱幼不好戏,六岁丧母,哀毁如成人。九岁作颜子颂,心慕理学。及长,见同里王懋竑、朱泽沄书,遂笃志程、朱之学。乾隆三十五年举人。屡试不第,选丹徒训导。课士以敦品立行为先,绘仪礼图,与诸生习礼容。迎养两亲署中,事继母尤孝,偶他适而心痛,亟归,则母病殆,亲侍者数日,乃转安。两亲相继殁,哀毁逾恒情,遂不起。嘉庆十年卒,年五十五。

台拱生平鲜嗜好,但贮书数万卷,及金石文字,不屑屑著述。卒后稿多零落,仅辑成论语骈枝一卷,仪礼传注一卷,经说小记三卷,荀子补注一卷,汉学拾遗一卷,文集一卷,及方言补校、淮南子补校、国语补诸书。

方台拱试礼部,大兴朱珪得其卷,叹曰:绩学之士也!时四库馆开,名流毕集。台拱在都,与朱筠、程晋芳、戴震、邵晋涵、任大椿、王念孙等游,商榷经义,台拱年最少,每发一义,诸人莫不折服。诸人之相评论者,青浦王昶以为有曾、闵之孝,王念孙称其学与阎若璩相伯仲,朱筠尝曰:大贤也,岂独学问过人 ?邵晋涵亦曰:予交友中,渊通静远,造次儒者,台拱一人而已。

性直谅,笃于风谊,与王念孙及金坛段玉裁、江都汪中交最深。中恃才傲物,而独心折台拱。尝曰:君欲吾养德性,无骋气血,使吾见所不足,吾是以服也。及中殁,台拱抚其孤喜孙成立。武进臧庸常以经义请益,台拱饮食教诲之,十七年如一日。其卒也,庸为之服心丧。

王念孙

王念孙,字怀祖,号石曜,高邮人。父安国,前志有传。

幼随父入都,有神童之目。长通音韵、训诂之学。乾隆三十年,钦赐举人。四十年进士。由庶常改工部都水司主事,擢御史。嘉庆四年,抗疏劾大学士和坤,特蒙嘉纳。是年春,命巡淮安漕,秋又巡济宁漕,寻授直隶永定河道。水溢,去职,留办工程,以主事衔奉旨周视临清一带河道,条陈事宜多施行。改调山东运河道。十五年,仍任永定河道。会东河督臣与东抚以引黄利运异议,召入都决其是非,念孙所持议,皆诏许之。未几,以年老致仕。

生平精习水利,纂修河源纪略,著导河议上、下篇,皆源流洞悉焉。道光五年,赏给四品顶戴,重宴鹿鸣。以子引之官,封光禄大夫。生平居乡,乐周恤,不惑于二氏。年九十,卒。入祀济宁名宦祠、本邑乡贤祠。著有广雅疏证二十三卷,读书杂志十种。

子引之,另有传。

(扬州府志录州志,并采访)

刘玉麐

刘玉麐,字又徐,宝应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以直隶州州判分发广西,历官郁林州州判,知龙门、北流等县,所至有政声。嘉庆二年,贵州兴义府苗乱,延及泗城,玉麐襄理军储,为贼炮所击,殁于军。年六十。事闻,得旨荫恤。

玉麐砥行励学,博通经、史。游京师,获闻戴震、程瑶田诸人绪论,又就正于刘台拱,所学日进。著有尔雅补疏、粤西金石录等书。殁后,散佚。撮其说经之文,为甓斋遗稿,仪征阮元刻入经解中。

李 惇

李惇,字成裕,高邮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少颖异,七岁即知经解,有神童之目。十三而孤,及长,与同里王念孙、贾田祖同力于学。又与任大椿、刘台拱、汪中、程瑶田等相切磨,邃深经传,尤长于诗及春秋。晚好历算,得宣城梅氏丛书,尽通其术,与钱塘齐名。著有群经释小八卷,考诸经古义二百二十余事,多前人所未发。又有古文尚书说、毛诗三条辨、考工车制考、左氏通释、杜氏长历补、浑天图说、读史碎金、诗文集。

惇事母孝,侍疾居丧,皆尽礼。质直寡言,笃于朋友。为诸生时,学使谢墉将以为拔贡,惇以贾田祖卒,理其丧,遂不与试。江都江藩好诋诃人,悖谓之曰:王子雍若不作圣证论以攻康成,岂非醇儒 ?其规人过如此。

四十九年卒,年五十一。

顾凤毛

顾凤毛,字超宗,兴化人。乾隆四十九年召试二等,五十三年副贡。

父九苞,字子文,长于诗、礼。九苞母任氏,大椿祖姑,通达经、史,九苞之学,母所教也。四十六年进士,归卒于途,著述不传。

凤毛亦受经于祖母。年十一,通五经。及长,传九苞学。与焦循同学,循就凤毛问难,始用力于经。凤毛又学音韵、律吕于嘉定钱塘,撰楚词韵考、入声韵考、毛诗韵考,皆得塘旨。又撰毛诗集解、董子求雨考、三代田制考,未成而卒,年二十七。卒后,循理其丧,作招亡友赋哭之。

阮元 阮常生等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仪征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五十四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大考第一,擢少詹。历官内阁学士,户、礼、兵、工等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漕运,两湖、两广、云贵总督,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嘉庆四年、道光十三年,两充会试总裁。十八年秋,予告回籍,晋加太子太保,支食半俸。二十六年丙午科,重宴鹿鸣,晋加太傅,支食全俸。二十九年,卒,年八十六岁。谕赐祭葬,予谥文达。

生平持躬清慎,为政务崇大体。所至必以兴学教士为急,在浙江则立诂经精舍;在广东则立学海堂,选诸生务实学者肆业其中,至今两省奉为矩镬。其抚浙时,安南艇匪肆掠,亲督水军御诸台州,伪总兵伦贵利等皆伏诛。海盗蔡牵屡扰闽、浙,奏请以提督李忠毅公总统两省舟师,不分畛域,立专注首逆、隔断余船之法,循环攻击。识者谓牵之淹毙于温州黑水洋,全得力于此策。其抚江西时,严查保甲,破获朱毛俚谋反钜案,未尝控弦发矢,销叛逆于未萌。上嘉其功,恩赏宫保、花翎。其在云贵时,留盐课溢额之半,协济边防。腾越厅边外野人出没无常,甚为民患,乃访知保山县境有猱猱熟夷,弩箭最精,为野人所惮,因筹款招募以资捍卫。野人惧,献木刻乞降。是时,提督曾勤勇公方官云南副将,特荐其堪膺专阃。及曾公会剿广东叛猛,力战先登,功居第一,中外咸以为知人。

而其硕画远谋,尤在督两广时。履任之初,即筹缉捕经费,俾州县无畏累讳饰之弊。广西富贺怀集、广东连山阳山多盗,以接界之姑婆山为逋逃薮,因调集两省重兵,三路合围,扫其巢穴,先后获会匪劫盗数千,内地一律肃清。又创建大虎山炮台,以防外洋。奏禁鸦片烟,不许带烟之洋船入口。外洋获货之兵船,杀二民人于伶仃山,遂封闭其舱,不容贸易,数月后查献凶犯,始令照旧通商。故终其任,兵船不敢犯粤。

归田后,怡志林泉,不与郡县相接。而于地方义举,无不首先倡办;待族党故旧,事事从厚;汲引后进,尤觉周至。

至其论学之宗旨,在于实事求是。自经、史、小学,以及金石、诗文,钜细无所不包,而尤以发明大义为主。所著性命古训,论语、孟子论仁论,曾子十篇注,推阐古圣贤训世之意,务在切于日用,使人可身体力行。在史馆时,采诸书为儒林传,合师儒异派而持其平,不稍存门户之见。其余说各经之精义,载于揅经室集者,不可枚举。所编经籍纂诂、十三经校勘记,传布海内,为学者所取资。畴人传,淮南英灵集,钟鼎款识,山左、两浙金石志,并为考古者所重。即随笔记录,始广陵诗事、小沧浪笔谈等书,亦皆有关于掌故。所刻之书尤多,最著者为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

督学时,士有一艺之长,无不奖励;能解经义及古今体诗者,必擢置于前;总裁会试,必合校二、三场文策,绩学之士多从此出。论者谓得士之盛,不减于鸿博科。主持风会者五十余年,士林尊为山斗。

生平以座师大兴朱文正公为模楷,故其经术政事,与文正相类云。

子常生,字寿昌,号小云。幼而孝弟,言行不苟。嘉庆初,恩旨得二品荫,益以读书敦品自励。考荫后分户部,由主事洊升郎中。道光元年,襄理宝华峪吉地前段工程,蒇事无误。嗣授直隶永平府,捐复敬胜书院膏火。滦水河下濒东海,桥横百余丈,桥毁,非舟不济,舟子需索无厌,为商旅害,常生出示严禁,行人称便。旋擢清河道,堤岸要隘,修筑必固。署直隶按察使,决狱明允,多所平反。巡行属部,恒轻骑减从,见者不知为监司。未几,以疾卒于官。生平研究经术,精钟鼎、大小诸篆,能嗣家学。工楷法,尤精擘窠书,得柳诚悬笔意。所著有后汉洛阳宫室图考,及小云吟馆诗钞。常生弟福,监生,官湖北宜昌府知府。祜,道光二十三年顺天举人,官四川潼州府知府。孔厚,一品荫生。

常生子恩海,道光二十四年举人,河南候补直隶州。恩洪,郡庠生,浙江候补知县。恩浩、恩鎏、恩喜,孔厚子恩来,俱庠生。

(续纂扬州府志录县志、家状,并采访)

朱 彬

朱彬,字武曹,宝应人。乾隆六十年举人。幼有至行,年十一丧母,哀戚如成人。父殁,蔬食,外居三年。事祖母刘,饮食寒暑,调护备至。友爱群从昆弟。

自少至老,好学不倦。承其乡王懋竑经法,又与外兄刘台拱、高邮王念孙、引之父子、李惇、江都汪中、余姚邵晋涵诸人,互相切磋。每有所得,辄以书札往来辩难,必求其是而后已。于训诂、声音、文字之学,用力尤深。著有经传考证八卷。又辑礼记训纂四十九卷,取尔雅、说文、玉篇、广雅诸书之故训,虎观诸孺之论议,郑志弟子之问答,以及魏、晋以降诸儒之训释,又取北堂书钞、通典、太平御览诸书之涉及是书者,旁证国初及乾、嘉间诸家之书,亦不下数十种,而一以注疏为主,纬以古今诸说。其附以己意者,皆援据精确,足以荟众说而持其平。他著有游道堂诗文集四卷。

道光十四年卒,年八十二。

子士彦、士端,自有传。

王引之

王引之,字伯申,号曼卿,高邮人。念孙子。乾隆六十年顺天举人,嘉庆四年进士,廷试一甲第三人,授编修。六年,典试贵州。八年,大考一等,擢侍讲,寻充日讲起居注官,授右春坊右庶子。九年,典试湖北。丁母忧,服阕,视学河南。捐俸购十三经注疏,分藏各学。中州字音不协,选订诗韵,俾士子勤肄焉。旋转左庶子,升侍讲、侍读学士,继授通政司副使。各省题本,多有为奸胥舞弊压搁者,抵任数日,廉得一本,穷治之,弊遂绝。十八年,由太仆寺卿,转大理寺卿。时米禁严,畿辅岁歉乏食,疏请宽禁。是秋,教匪林清犯禁门,有议修葺圆明园宫垣者,具疏切辨之。次年,视学山东。时值教匪捕诛之后,作阐训化愚论、见利思害说,士民赖以端所向。任满,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福建布政使李赓芸,以龙溪令朱履中诬受赇事雉经,上命引之往治,廉得赓芸受诬状,抵履中于法,狱遂平反。事竣,擢礼部侍郎,典试浙江。二十四年,充会试总裁,迁吏部右侍郎。二十五年,恭修仁宗实录,充总裁。道光元年,再典试浙江,兼署刑部左侍郎。三年,充会试总裁、经筵讲官,擢工部尚书,调礼部尚书。丁父忧,时念孙年九十,引之年六十七矣。执亲之丧,白衣冠周一岁。服阕,任原职。十四年十一月,以疾卒于位。赐祭葬,予谥文简。

引之立朝,不唯阿,不矫激,敷陈密勿,家人多不及知。

幼承家学,精研古义,著经义述闻,及经传释词,皆称说父旨,而以己意附益之。仪征相国阮元,谓恨不起毛、郑、孔诸儒与之共证,其精博可想见矣。

子寿昌,官广西按察使。彦和,任广西郁林州。值猺狪滋事,擒获巨寇关九兴等。嗣署庆远府,借补左州,兼署南宁府同知,补太平府。防剿海疆出力,赏戴花翎。二十六年,补授安徽宁池太广道,因病开缺。三十年,捕剿皖省捻匪出力,旋募勇赴浙投效。未几,以疾终。寿同,任湖北汉黄德道,殉难武昌,传列忠义志。

(续纂扬州府志录州志并行状)

钟 怀

钟怀,字保岐,甘泉人。优贡生。与仪征阮元、同县焦循相善。共为经学,旦夕讨论,务求其是。居恒礼法自守,不与世争名,交游中称为君子。嘉庆十年,卒,年四十五。

所著有春秋考异、说书、区别录、祭法解、周官识小、论语考古、汉儒考等书,凡十三种。卒后,循剌其精华,编为菣压考古录四卷。其汉儒考,较陆德明所载,增多十余人。

(清史列传)

任兆麟

任兆麟,原名廷麟,字文田。太学生。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以侍养辞。

祖德成,字象先。父思谦,字纯仁。俱诸生,有学行。德成著白鹿洞规大义、淡宁文稿、思谦著易要、诗谱、中星考、经笥堂文集、薛胡语要、皇极经世钤解。

兆麟承家学,博闻敦行。又从长洲褚寅亮、彭绍升游,自经、传、子、史、音韵、古籀,及诗、古文,皆颖悟解脱,心契其妙,为王鸣盛、钱大昕所重。金坛段玉裁,先与兆麟兄大椿、基振游,后居苏州,交兆麟,有三任之目。

兆麟虽好古经说,然谓论典章名物在考证,论性道则无庸;东原博于考证,而原善之作,究未闻圣学宗旨。尝辟莲泾精舍祀尹和靖,立教规,讲经义经世之务。以宋以后说诗者异同杂糅,集周迄隋诸家之说不背于序者,为毛诗通说二十卷。以春秋三传缺一不可,辑啖赵、程、张诸家说有裨三传者,为春秋本义十二卷。又著夏小正注四卷,尸子附录四卷,孟子时事略、孝经本义、小尔雅注、弟子职注、声音表、古乐谱、石鼓文集释各一卷。其夏小正注,移主夫出火在三月,移时有见梯始收在五月,复补采芑鸡始乳二条,鸣盛称其确当。又以课授生徒,编录三代两汉之书,为述记四卷。其诗文日有竹居集,凡十三卷。

(清史列传)

焦循 焦廷琥

焦循,字理堂,甘泉人。嘉庆六年举人。曾祖源,祖镜,父蔥,世传易学。

循少颖异,八岁在阮赓尧家辨壁上冯夷字曰:此如楚辞读皮冰切,不当读如缝。阮大奇之,妻以女。既壮,雅尚经术,与阮元齐名。元督学山东、浙江,俱招循往游。性至孝,丁父与嫡母艰,均哀毁如礼。生母殷病,一应礼部试,遂不更北上。殷殁,托疾不入城市者十余年。葺老屋日半九书塾,构楼日雕菰,有湖光山色之胜,读书著述其中。尝叹曰:家虽贫,幸蔬莱不乏。天之疾我,福我也。吾老于此矣 !嘉庆二十五年,卒,年五十八。

循博闻强记,识力精卓。读书必究其源,于经史、历算、声音、训诂,无所不精。于易尤为家学,著通释二十卷。既,复提其要为图略八卷,又成章句十二卷,总名易学三书。初,循以易学质王引之,引之以为凿破浑沌。年四十七,病危,以书未成为憾,乃誓于先圣先师,尽屏他务,凡四易稿,乃成。其学易时,随笔记录,有易余籥录二十卷,易话二卷,注易日记三卷,易广记三卷。又以古之精通易学,深得义文,周、孔之旨者莫如孟子,深知其学者莫如赵氏,伪疏驳,未能发明,著孟子正义三十卷。又为六经补疏,日周易王注补疏二卷,日尚书孔氏传补疏二卷,日毛诗郑氏笺补疏五卷,日春秋传杜氏集解补疏五卷,日礼记郑氏注补疏三卷,日论语何氏集解补疏三卷,合之为二十卷。又录当世通儒说尚书者四十一家,书五十七部,仿卫湜礼记之例,以时之先后为序,得四十卷,日书义丛钞。又著禹贡郑注释一卷,毛诗地理释四卷,毛诗鸟兽草木虫鱼释十一卷,陆玑疏考证一卷,群经宫室图二卷,论语通释一卷。于天文、算术,撰释弧三卷,开方通释一卷。吴县李锐序之云:李栾城、郭刑台后,为此学者,未能如此妙也。他著有北湖小志六卷,扬州足征录一卷,邗记六卷,里堂道听录五十卷,雕菰栖文集二十四卷。又词二卷,诗话一卷。

循壮年即名重海内,钱大听、王鸣盛、程瑶田等皆推敬之。殁后,阮元作传,称其学精深博大,名曰通儒,世谓不愧云。

子廷琥,字虎玉,优廪生。性醇笃,阮元称为端士。循尝与廷琥纂孟子长编三十卷,后撰正义,琥有所见,亦为之录存。著益古衍段、开方补一卷。阳湖孙星衍不信西人地圆说,琥谓泰州陈氏、宣城梅氏悉以东西测景有时差,南北测星有地差,与圆形为合;且大戴有曾子之言,内经有歧伯之定,宋有邵子、程子之言,其说非西人所自创,因著地圆说二卷。他著有密花馆诗文钞。

(清史列传)

黄承吉

黄承吉,字谦牧,江都人。嘉庆十年进士。补广西兴安县知县,调摄岑溪。明察,能理冤狱。寻以事罢归。

承吉幼聪颖好学,博综两汉诸儒论说,兼通历算,与同里江藩、焦循齐名。族祖生,有字诂、义府二书,承吉为加按语,以发明声音、训诂。其他著述、校证经史,多旷识。尝以司马迁为孟子后尊圣道、明六经第一人,而扬雄谓迁行不副文,是非谬于圣人;班因助雄抑迁以为己地,即以其语为迁传赞;汉书本不应为雄立传,固特变史例,全录雄自序为传,遂于仕莽事略不及。并论雄毁东方朔,致毁柳下惠为乡愿仁贼;所作太元,自谓合天应历,然皆臆数,与天历不合:著文说十一篇,以辨正之,总三十余万言。仪征阮元称其正文章、明臣节,卓然必传。又有周官析疑二十卷,读毛诗记,经说,梦陔堂文集十卷,诗集五十卷。

道光二十二年,卒,年七十二。

(清史列传)

汪喜荀

汪喜荀,原名嘉孙,字孟慈,甘泉人。拔贡生中子。中殁于西湖葛岭,喜荀甫九岁。嘉庆十二年,举于乡。由内阁中书,升补户部山东司员外郎。请于管理部务大学士英和,奏免河工征民积欠八十二万两。江苏巡抚议以仪征拦潮闸改驻新城,增设罗泗闸,喜荀以重征扰民议驳,载入则例。时又有议增浙海关税,肩挑步担一例征收者,有议以仪征商船,饬令绕道至瓜洲交税者,皆力止其议。

丁母忧。服阕,道光十三年入都,奉旨发往东河学习,河督栗毓英深倚重之,保奏以知府用。二十四年,牟工合龙,奉旨赏加道衔。二十五年,补怀庆知府。下车之始,日坐堂皇,审结积案百数十起。河内县民李百幅调戏李遂姐,羞忿自缢,始则其母受赇匿报,既而需索未遂,屡控经年。喜荀悉心推鞠,尽得其情,抵李百幅于法,李遂姐得旌典。暇辄巡行郊野,问民疾苦。修葺敷怀书院,课士首以经史,文风称盛。郡境济水盛发,下游为沁水顶阻,旁趋官道,汇注成河,每逢大雨,溢出为患。喜荀饬将旧河身及四门城濠逐段挑浚,济河遂复故道。又引沁流至王曲村,分水六道,近水七、八十里田亩,得资灌溉。居民立碑颂德,名曰新开汪公河。二十六年,大雨浃旬,沁、丹并涨,喜荀率属竭五昼夜之力,加筑民堤,捍御无患;亲赴被水村庄查勘,抚慰倍至。时河内、济源两县饥民抢粮者众,喜荀令富户煮粥分赈之,由是阖境皆安。次年,复值大旱,喜荀深入太行山,步行六十余里,至白龙潭取水归郡,始得大雨。遂以积劳病卒。

喜荀博览群籍,于文字、声音、训诂,多所究心;政治沿革得失,留心讲求。为文皆有关世用。著有国朝名臣言行录、经师言行录、尚友记、从政录、孤儿编、且住庵诗文稿若干卷。

子保和,字绥伯,诸生,通左氏春秋,能传家学。

(续纂扬州府志录行述)

刘文淇

刘文淇,字孟瞻,仪征人。嘉庆二十四年优贡生。父锡瑜,以医名。文淇揅精古籍,贯串群经,于毛、郑、贾、孔之书,及宋、元以来通经解谊,博览冥搜,实事求是。尤肆力春秋左氏传,尝谓左氏之义,为杜注剥蚀已久,其稍可观览者,皆系袭取旧说。爰辑左传旧注疏证一书,先标贾、服、郑三君之注,凡杜氏所排击者纠正之,所剿袭者表明之,其沿用韦氏国语注者,亦一一疏记。上稽先秦诸子,下考唐以前史书,旁及杂家笔记、文集,皆取为证佐,俾左氏之大义炳然著明。凡为书八十卷。又成左传旧疏八卷,楚汉诸侯疆域志三卷,扬州水道记四卷。又读书随笔二十卷,文集十卷,诗一卷。

文淇事亲纯孝,父老,目眚,侍起居,朝夕扶掖,夜侍寝温足。幼受学于舅氏凌曙,凌没,家贫,教养其遗孤俾成立。

子毓崧,孙寿曾,能世其学。

(清史列传)

薛传均 薛寿

薛传均,字子韵。甘泉人。诸生。少工骈文,矞丽冠侪辈,然沈潜谦退,不以所能自高。十赴乡试,皆报罢。家贫,就福建督学陈用光聘,陈见所著书,恨相见晚。旋以疾,卒于汀州试院,年四十一。

传均于十三经注疏及通鉴,功力最深。注疏本手自校勘,旁行斜上,朱墨烂然。于先儒训诂,抱残守阙,未尝以臆改窜。读史则研究治乱得失之故,于遗文琐事,亦记诵靡遗。嘉定钱大听说文答问,深明通转假借之义,传均博引经史以证之,成证疏六卷。又以文选中多古字,条举件系,疏通证明,为文选古字通十二卷。

稍后有薛寿,字砎伯,江都人。亦诸生。嗜学,幼著扬州十二经师颂,以志向往。督学祁寯藻赏其精于说文,擢第一,告人曰:吾于扬州得二士,一谓刘毓崧,一即寿也。寿专力许书,于音韵尤有深造。著有续文选古字通二十卷,读经札记二卷,学古斋文集二卷。

(清史列传)

李钟泗

李钟泗,字滨石,甘泉人。嘉庆六年举人。治经精左氏春秋,撰规规过一书,抑刘伸杜,焦循服其精博。

(清史列传)

陈 琥

陈琥,字绣堂,泰州人。副贡生。嘉庆十五年举人。性孝友,推财于弟,教授生徒以自给。大挑授砀山县教谕,告养不赴。服阕,改安东县训导。诸生有为富室所讼者,察其枉,白于学使,得免黜,士林颂焉。泰邑斜丰港建议兴筑,功赖以成。晚年益治经义,于易、春秋尤精邃。宗汉学,谓宋儒之讲义理,源出汉儒。撰易贯四十卷。卒,年七十有六。

(行状)

汪 铮

汪铮,字铁天,仪征人。嘉庆六年举人。生平务为根柢之学,好读三礼。尤耽左氏,手录春秋大事表三编,于氏族、舆地,辨论明析。卒,年六十三。著有三礼异同考证十四卷,三传异同考证十四卷。

(传略)

江 藩

江藩,字子屏,甘泉人。受业吴县余萧客及元和江声,得惠栋之传。博综群经,尤深汉诂,旁及九流、二氏之书,无不综览。所为古文词,豪迈雄俊,作河赋,以匹景纯、元虚江、海二赋。性不喜唐、宋文,每被酒,辄自言文无八家气,人目为狂,不顾也。

能走马夺槊豪饮,遍游齐、晋、燕、赵、闽、粤、江、浙,韩城王杰极重之。撰纯庙诗集注,由杰进呈,谕召对,值林爽文陷台湾报至,遂辍,人惜其遇。以好客,贫其家,岁饥,斥藏书易米,作书窠图志感。

年五十,筮易,得坎之节,乃思传经终老,自号节甫。初,惠栋作周易述,未竟而卒,阙自鼎至未济十五卦、序卦、杂卦二传,藩乃著周易补述五卷,弥惠之阙。歙凌廷堪谓惠犹不免用王弼之说,藩悉无之,方之惠书,有过无不及。

又著汉学师承记八卷,于两汉儒林家法之承授,国朝经学之源流,厘然可考。又著国朝经师经义目录一卷。初为师承记,仁和龚自珍诤之,谓以汉、宋为对峙,恐成门户之见。又为宋学渊源记三卷。别著有尔雅小笺三卷,隶经文四卷,炳烛室杂文一卷,江湖载酒词二卷。

道光十一年,卒。

(清史列传)

黄 奭

黄奭,字右原。监生,援例官刑部员外郎。道光壬辰,以顺天府尹吴杰荐,钦赐举人。

幼肄业安定书院,运使南丰曾燠奇其文,使从同邑江藩游,治经、小学。藩师为吴县余萧客,萧客为惠栋弟子,惠氏著九经古义,萧氏著注雅别抄,江氏著尔雅正义,皆以网罗旧闻阐明古义为宗。至 奭,益昌大之。

生平笃嗜汉学,尤服膺郑高密。家世业鹾,藏书极富。所辑逸书考,共分四类,属于经者曰汉学堂经解,凡八十六种;属于纬者曰通纬,凡五十六种;属于子史者曰子史钩沈,凡七十四种;属于郑氏学者 曰通德堂经解,凡三十余种。后易其名曰高密遗书,共二百八十余种。经若易类之子夏传、孟喜京房章句、马融传,书之欧阳生章句,诗之申培、辕固传,礼之马融周官传,礼丧服传,蔡邕月令章句,春秋之左氏、服虔、贾逵注,刘炫述义,尔雅之犍为文学注、樊先注、李巡注,下逮字书之仓颉篇,司马相如凡将篇。纬如河图七种,洛书四种,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四十种,旁及于谶记。子部兵家若太公六韬,法家若李悝法经,农家若范子计然,道家若逸庄子。史部正史类若薛莹、谢沈、袁山松之后汉书,虞预、朱凤、何法盛、谢灵运、臧荣绪之晋书;别史若干宝晋记、孙盛晋阳秋、檀道鸾续晋阳秋、陆贾楚汉春秋、司马彪九州春秋。地理若王隐晋书地道记,职官若应劭汉官仪、荀绰晋百官表注,政书若戴圣、石渠礼论等。高密遗书已刻者,为郑君年谱、六艺论、周易注、尚书注、尚书大传注、毛诗谱、箴膏肓释、废疾发墨守、丧服变除、三礼目录、驳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鲁礼禘袷义、论语篇目弟子、论语注、郑志、郑记,凡十余种。未刻者亦十余种。

以上各书亡佚已久,奭或采其遗篇,或拾其断句,皆从汉、唐义疏及子、史注中检出,分别录之。每得一条,珍如拱璧,即加签注,朱墨烂然,历年既多,遂成巨帙。盖毕生精力萃于此书矣。稿具,同时里中巨儒若焦循、黄承吉等,并预商榷。高密遗书,则仪征阮元为之序。又延江都陈逢衡为之雠校,雕成付印,海内宝之。

别有律纲秋审章程二卷,宋史传注六卷,诗文集若干卷,版已散失。其遗文之廑存者,惟尔雅当即鲥鱼、对历算中法胜西法考、梁 茞邻中丞七十寿序而已。

奭以咸丰初年殁,会遭粤兵,举家徙避,逸书刊版久庋樊汉僧舍,子诸生浚赎归,思补阙佚,遽殁。次子沣,亦诸生,为就版片完好者,请于仪征刘贵曾编印行世。寻亦殁。遗书锓板,今归仪征王鉴,展转搜补,闻廑阙十余种云。

(甘泉县续志)

凌 曙

凌曙,字晓楼,江都人。好学根性,家贫,读四子书未毕,即外出杂作佣保,而绩学不辍。二十为童子师,问业于歙包世臣,告以治经必守家法,专法一家,以立其基,则诸家渐通,以张惠言所辑四书汉说数十事示之。曙乃稽典礼,考故训,为四书典故核六卷,歙洪梧甚称之。既,治郑氏学,得要领,闻武进刘逢禄论何氏公羊春秋而好之。及入都,为阮元校辑经郛,得尽见魏、晋以来诸家春秋说。以为春秋之义存于公羊,公羊之学传自董子。董子春秋繁露,识礼义之宗,达经权之用,体大思精,推见至隐,然旨奥词赜,浅见者横生訾议,乃博稽旁讨,梳章栉句,为注十七卷。又病宋、元学者尚空言,事之切实,无过于礼,著公羊礼疏十卷,公羊礼说一卷,公羊问答二卷。复作礼论百篇,引申郑义,与阮元商榷,删合为三十九篇为一卷。道光九年,卒,年五十五。

(清史列传)

茆泮林

茆泮林,字雩水,高邮人。道光间诸生。力学好古。积二十年之力,辑录唐月令注、世本、楚汉春秋、伏侯古今注、三辅决录、古孝子传、司马彪庄子注、淮南万毕术、计然万物录、郭氏玄中记等古逸书十种,阮元为之序。编订孙莘老年谱,并著甓社余闻。家徒四壁,惟日以著述为乐。

(同治扬州府志)

刘宝楠

刘玉楠,字楚桢,宝应人。父履恂,字迪九,举人,国子监典簿,著有秋槎札记。

宝楠生五岁而孤,母氏乔教育之。始从从父台拱请业,以学行闻乡里。为诸生时,与仪征刘文淇齐名,人称扬州二刘。道光二十年进士,授直隶文安县知县。地洼下,堤堰不修,遇伏,秋水盛涨辄为民害,宝楠周履堤防,询知疾苦,爰检旧册,依例督旗屯及民同修,而旗屯恒怙势相观望,宝楠执法不阿,功遂济。尝夜冒雨至大城,助修固献等堤,堵塞演马庄堤工决口。在县三岁,皆获有秋。再补元氏。会岁旱,县西北境蝗,袤延二十余里。宝楠祷东郊蜡祠,令村保设厂购捕,蝗争投阬井,或抱禾死,岁则大熟。咸丰元年,调三河,值东省兵过境。故事,兵车皆出里下。宝楠谓兵多差重,非民所堪,雇车应差,给以民价,民得不扰。

在官十六年,衣冠朴素如诸生时。勤于听讼,官文安日,审结积案千四百余事。每鸡初鸣,烛入,嘬食少许,兴坐堂皇,随鞫随结,毋许吏胥搀言。凡涉亲故族属讼者,谕以睦姻,概令解释。讼狱既简,吏多去籍归耕,曹舍尽闭,或赁与人为书肆,远近翕然,著循良称。咸丰五年,卒,年六十五。

宝楠于经,初治毛氏诗、郑氏礼,后与刘文淇及江都梅植之、泾包慎言、丹徒柳兴恩、句容陈立约各治一经。宝楠发策得论语,病皇、邢疏芜陋,乃搜辑汉儒旧说,益以宋人长义,及近世诸家,仿焦循孟子正义例,先为长编,次乃荟萃而折衷之,著论语正义二十四卷。其最有功经训者,如谓有子言礼之用章,是发明中庸之说;夫子五十知天命,是知天生德于予之义;告子游子夏问孝,是言士之孝;乘桴浮海,是指今高丽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夫子教门弟子之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是指所得之简策;言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问崇德修慝辨惑,是鲁行雩祭,樊迟举雩祭之词以问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是言朋友责善;谓伯鱼为周南、召南,是谓伯鱼受室后,示以闺门之戒;四海困穷,是指洪水之灾,尧举舜敷治之。凡此皆先圣贤之旨,沈霾二千余载,一旦始发其蕴。至八佾、乡党二篇,所说礼制,皆至详确。因官事繁,未卒业,命子恭冕续成之。

他著有释谷四卷,于豆、麦、麻三种,多补正程氏九谷考之说。汉石例六卷,于碑志体例,考证详博。宝应图经六卷,胜朝殉扬录三卷,文安堤工录六卷。所为文,渊雅翔实。有韫山楼诗文集。

子恭冕,自有传。

(清史列传)

方 申

方申,字瑞斋,仪征人。诸生。少孤,家贫,以孝闻。受学于刘文淇,通虞氏易。著有诸家易象别录一卷,虞氏易众汇编一卷,周易卦象集证一卷,周易互体详述一卷,周易卦变举要一卷,为易学五书。道光二十年,卒,年五十。

(清史列传)

罗士琳

罗士琳,字次璆,江苏甘泉人。国子生。尝游京师,考取天文生,以推算道光初元日月合璧、五星联珠见知于时。为同辈所嫉,不得官。东出山海关,客汴梁、楚中,所至为名德通人所宾接,仪征阮元尤推重之。

事母孝。家贫,糊口四方,以供菽水,未尝一日辍学。咸丰元年,举孝廉方正,未就试。三年,太平军入扬州,死于难,年垂七十矣。

士琳少治经学,精六书,已乃专力步算。尝以春秋置闰,失者十之四,旧史误者十之三,传钞错者十之二,若夫元术绝灭,七历互相后先,则不过十之一。乃稽其同异,著春秋朔闰异同。又因读书而旁及算术,著淮南天文训存疑、周无专鼎考。初精西法,著宪法一隅、比例汇通。后连获佚书,悔其少作,以为天算书得周髀精意者,莫过于宋秦九韶之正负开方法,与国朝李锐之天元一术,而元朱世杰实集其成,遂壹意专精,通贯其术。其言秦氏学,有勾股截积和较算例;言李氏学有勾股容三事拾遗三卷,附例一卷,三角和较算例一卷,孤矢算术补一卷;言朱氏学,有四元玉鉴细章二十四卷,四元释例一卷,演元九式一卷,台锥积演一卷,校正算学启蒙三卷。

四元玉鉴,锐尝欲补草而未果,士琳殚精一纪,就原书二十四门,门各补草,阮元以为精思神解。即今之世杰算学启蒙,道光中始出,士琳校其名术义例,多与玉鉴相表里,因列七证,定为世杰书。如谓玉鉴斗斛之斗别用,此假借字,本汉书平帝纪及管子乘马篇,尚杂见于唐以前孙子、五曹、张邱建诸算经;其钧石之石,说文本作柘,玉鉴作硕,硕与石,古虽互通,然假硕为钧石之石,则仅见于毛诗甫田疏引汉书食货志,而算书罕见。又若玉鉴皖田之畹,虽见于李籍九章音义,而字书所无,此书并同,亦其证也。时称其确。

他著有推算日食增广新术一卷,缀术辑补二卷,校正国朝明安图割圜密率捷法四卷,续畴人传六卷,博能丛话,观我生室剩稿。

(清史列传儒林传)

刘熙载

刘熙载,字融斋,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咸丰二年,入值上书房。与大学士倭仁以学行相友重,论学则有异同。倭仁宗程、朱,熙载兼取陆、王,以慎独主敬为宗。文宗尝问所养,对以闭户读书,御书性静情逸四大字赐之。以病归里。巡抚胡林翼特疏,以贞介绝俗荐。同治三年,征为国子监司业。迁左中允,提督广东学政。作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箴训士。所至萧然如寒士,未满任,乞归,禊被箧书而已。

其治经不持汉、宋门户之见。其论格物,兼取郑义。论毛诗古韵,不废吴棫叶音。生平于六经子史及仙释家言,靡不通晓,而一以躬行为重。尝戒学者曰:真博必约,真约必博。又曰:才出于学,器出于养。又曰:学以尽人道而已。故其生平自少至老,未尝作一妄语。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凡十四年,以正学教子弟,有胡安定风。著持志塾言二卷。又有艺概六卷,四音定切四卷,说文双声二卷,说文叠韵二卷,昨非集四集。

光绪七年,卒,年六十九。

(清史列传)

田宝臣

田宝臣,字少泉,泰州人。年廿八,补博士弟子员。屡困场屋,至五十余始饩于庠。李联琇为江苏学政,按临泰州,招致幕中。为人介然自守,于经说有心得,每析一义,辄屈座人不敢出一语。

而尤贯通于许氏说文,所撰有小学骈支,凡八卷。曰姘支者,系于姘雅;日小学骈支者,骈雅在钦定四库书目隶小学类也。其书以说文为主。淮南子、素问、大戴记、史记三家注、班书颜注、范书李注、广雅、释名、水经注、玉篇、颜氏家训、文选、众经音义,下逮二徐集韵、类篇,以及近日名家,欲溯其原始,故讨论之词多;欲畅其支流,故参互之说尽。又工诗,派出胥山,而加以精炼。

穷而遭乱,卒于咸丰六年,年六十七。临川李联琇为文表其墓。

(碑传集补)

刘毓崧

刘毓崧,字伯山,仪征人。道光二十年优贡生。从父文淇受经,长益致力于学。以文淇故,治左氏缵述先业,成春秋左氏传大义二卷。又以文淇考证左传旧疏,因承其义例,著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旧疏考证各一卷。

又谓六艺未兴之先,学各有官,惟史官之立为最古。不独史家各体各类,并支裔之小说家出于史官,即经、子、集三部,及后世之幕客书吏,渊源所仿,亦出于史官。班氏之志艺文,论述史官,尚未发斯旨。其叙九流,以明诸子所出之官,必有所授,而其中仍有分省失当者。既析九流中小说家流归入史官,又辨道家非专出于史官,改为出于医官。

又增益者凡三家:曰名家,出于司士之官;兵家,出于司马之官;艺术家,出于考工之官:统为十一家。博稽载籍,穷极根要,成史乘、诸子通义各四卷。又经传通义十卷,王船山年谱二卷,彭城献征录十卷,旧德录一卷,通义堂笔记十六卷,文集十六卷,诗集一卷。

卒,年五十。

子寿曾,另有传。

李祖望

李祖望,字宾嵎,甘泉人。增贡生。幼颖悟,读书辄数行下。稍长,问业于梅植之,授楚词、文选,诵习尝至夜分不辍。又与同邑薛寿、仪征刘毓崧友,因博览经史。尤嗜六书金石之学,所撰有说文统系表、古韵旁证、唐石经笺异、小学钩沉篇目考证、说文重文考、江苏碑目纪略、小学类编、锲不舍斋诗文集等。又善画,工山水。

(江都县志)

江懋钧

江懋钧,字季调。藩从子。年十六,父殁,母哀痛失明,懋钧涕泣之余,强为欢笑,以解母忧。早补诸生,试辄高等。叔父藩以朴学名东南,所交多海内通儒,每宴集,懋钧皆侍侧,由是问学日进。性狷介,不喜与贵游通书,而里居则恂恂退让。教授生徒,成就者众。著有诗经释义二十卷,尔雅旁证八卷,鸥寄斋古今体诗八卷。

(甘泉县志)

刘寿曾

刘寿曾,字恭甫。同治三年、光绪二年,两中副榜。父毓崧,主金陵书局,为江督曾国藩所重。毓崧卒后,招寿曾入局中,所刊群籍,多为校定。初,文淇为左氏春秋长编,晚年欲编辑成疏,甫得一卷而殁。敏崧思卒其业,未果。寿曾乃发愤以继志述事为任,严立课程,孜孜罔懈,至襄公四年而卒,年四十五。其读左札记、春秋五十凡例表,皆治左疏时旁推交通发明古谊者,属草亦未竟。他著有昏礼别论对驳义,南史校议集平,传雅堂集,芝云杂记。

(清史列传)

成 孺

成孺,原名蓉镜,字芙卿,宝应人。诸生。性至孝,父殁,三日哭,气绝而复属者再。授经养母,岁歉,粗粝或不继,母所御必精凿。事母垂六十年,起居饮食之节,有礼经所未尝言,而以积诚通之者。

早邃经学,旁及象纬、舆地、声韵、字诂,靡不贯彻。于金石审定尤精确。于汉、宋两家,实事求是,不为门户之见。尝曰:为己,则治宋学真儒也,治汉学亦真儒;为人,则治汉学伪儒也,治宋学亦伪儒。湖南学政朱逌然延主校经堂,孺立学程,设博文、约礼两斋,湘中士人争自兴于学。著有禹贡班义述三卷,尚书历谱二卷,春秋日南至谱一卷,太初历谱一卷,切韵表五卷。晚年著录一以朱子为宗。又有国朝学案备忘录一卷,国朝师儒论略一卷,经义骈枝四卷,五经算术二卷,步算释例六卷,文录九卷,诗录一卷,宝应儒林事略一卷,成氏先传一卷。

子肇麟,直隶灵寿县知县,庚子殉难,谥恭恪。

弟子甚众。同邑姚江、曲阜孔广牧、金坛冯煦,皆有著述传其学。

(清史列传)

徐 州 府

韦 孟

韦孟,彭城人。为楚元王傅。及孙王戊荒淫不道,孟作诗讽谏。后去位,徙家于邹。自孟至贤,五世为邹鲁大儒。

(江南通志)

项 生

项生,梁人。从田何受易。

(砀山县志)

鲁 赐

鲁赐,梁郡砀人。鲁申公弟子。传诗经。为东海太守,治官民有廉节称。

(砀山县志)

丁 宽

丁宽,字子襄,梁人也。初,同郡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才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宽。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已东矣。宽至雒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景帝时,宽为梁孝王将军,距吴、楚。作易说三万言,训诂举大谊而已,今小章句是也。

宽授同郡砀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

(砀山县志)

严彭祖

严彭祖,字公子,下邳人。以春秋公羊专门教授。宣帝时为博士,历河南、东郡太守,入为左冯翊、太子太傅。廉直不事权贵,或劝其少自勉强,以取宰相,彭祖曰:凡通经术,固为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官终太傅。

(江南通志)

蔡千秋

蔡千秋,字少君,沛人。常授穀梁春秋于鲁荣广,又事王孙皓星公,为学最笃。宣帝时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议大夫、给事中。后有过,迁平陵令。复求能为穀梁者,莫及千秋,上愍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自是能千秋说矣。

(沛县志)

田王孙

田王孙,梁郡砀人。从同郡丁宽受田何易,为博士。后以其业授沛施雠、兰陵孟喜、琅琊梁丘贺,皆以名家。王孙殁,孟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画,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膝,独传喜,诸儒以此耀之。同门梁丘贺疏通证明之曰:田生绝于施雠手中,时喜归东海,安得此事 ?其为诸儒所重如此。

(砀山县志)

高 相

高相,沛人也。治易,与费公同时。其学亦亡章句,专说阴阳灾异,自言出于丁将军宽。传至相,相授子康,及兰陵毋将永。康以明易为郎,永至豫章都尉。由是易有高氏学。高、费皆未尝立于学官。

(汉书儒林传)

施 雠

施雠,字长卿,沛人也。雠为童子,从田王孙受易。后雠徙长陵,田王孙为博士,复从卒业,与孟喜、梁丘贺并为门人。谦让,常称学废,不教授。及梁丘贺为少府,事多,乃遣子临分将门人张禹等从雠问。雠自匿不肯见,贺固请,不得已,乃授临等。于是贺荐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诏拜雠为博士。甘露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雠授张禹、鲁伯。禹授淮阳彭宣、沛戴崇、子平。鲁伯授太山毛莫如、琅琊邴丹,繇是施家有张、彭之学。

(汉书儒林传)

翼 奉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悖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上以奉为中郎,问以得失。及匡衡为丞相,奏徙南北郊,其议皆自奉发之。奉以中郎为博士、谏大夫,年老以寿终。子及孙皆以学在儒官。

(汉书儒林传)

翟 牧

翟牧,字子兄,沛人。兰陵孟喜弟子。为博士。与同学白光齐名,由是有翟、孟、白之学。梁焦延寿尝从孟喜学易,会喜死,京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肯,皆日非也。其笃信师说如是。

(沛县志)

焦 赣

焦赣,字延寿,梁人。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京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

(砀山县志)

闻人通汉 庆普

闻人通汉,字子方。后苍说礼数万言,号日后氏曲台记,东海人孟卿受之,以授通汉。以太子舍人论石渠,至中山中尉。同县庆普,字孝公,与戴德、戴圣亦同受礼于孟卿,由是礼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学。普仕为东平太傅。

(沛县志)

戴德 戴圣

戴德字延君,弟圣字次君,梁人。事后苍受礼。德号大戴,为信都太傅。圣号小戴,以博士论石渠,至九江太守。由是礼有大戴、小戴之学。

(砀山县志)

桥仁 杨荣

桥仁,字季卿,梁人。与同郡杨荣从小戴受礼学。仁仕至大鸿胪,荣仕至琅琊太守。由是小戴有桥、杨之学。

(江南通志)

龚舍 龚胜

龚舍,字君倩。通五经,以鲁诗教授。与兄龚胜,并著名节,世谓之楚两龚。舍不愿仕,以胜荐,征为谏大夫。病免。哀帝时,即家拜太山太守,之官数月,乞骸骨归。王莽居摄中卒。

(江南通志)

刘向 刘歆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楚元王元孙。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冠,以行修饬擢谏大夫。时宣帝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达能文辞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会初立穀梁春秋,征更生受穀梁春秋,讲论五经于石渠。复拜郎中、给事黄门,迁谏大夫、给事中。

元帝初即位,萧望之、周堪荐更生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左右,四人同心辅政。寻为外戚许史及宦官弘恭、石显所谮诉,凡再系狱,免为庶人。推春秋灾异,以救今事,请放远佞邪之党,壤散险 诐之聚,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

十余年,成帝即位,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拜中郎,数奏封事,迁光禄大夫。时数有灾异,向以为外戚贵盛、王氏用事之咎,乃集洪范五行传论奏之。天子心知向精忠,然终不能夺王氏权。又上疏谏营昌陵,采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八篇,以戒天子。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时上无继嗣,政由王氏出,灾异浸甚,复上封事极谏。天子召见,向叹息悲伤其意。以为中垒校尉。

向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为九卿,辄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年七十二卒。

少子歆,最知名。河平中,受诏与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向死后,歆复为中垒校尉,领五经,卒父前业。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宫。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博士或不肯置对,歆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其言甚切。由是忤执政大臣,出补吏。后仕王莽为国师。

(汉书楚元王传)

戴 宗

戴宗,字子平,沛人。丞相张禹弟子。传施氏之学,官至九卿,有名于时。

(沛县志)

唐 林

唐林,字子高,沛人。师事长安许商长伯,商以四科号其门人,以林为德行。王莽时,林为九卿。自表上师家,大夫、博士、郎、吏为许氏学者,各从其门人会,车数百辆,儒者荣之。

(沛县志)

褚少孙

褚少孙,沛人。与东平唐长宾同事王式,问经数篇,式谢曰:闻之于师,具是矣。自润色之,不肯复授。少孙与长宾应博士选,诣博士,抠衣登堂,颂礼甚严,试诵说有法。疑者邱盖不言,诸博士惊问何师,对曰:事王式。于是共荐式为博士。

(沛县志)

郑彭祖

郑彭祖,字子夏,沛人。五鹿充宗弟子。为真定太傅。同学于充宗者,平陵士孙、张仲方、齐衡咸长宾,皆至显仕。由是有士孙、邓衡之学。

(沛县志)

陈翁生

陈翁生,梁人。与平陵平当同为济南林尊弟子。尊事欧阳高,传其学以授二人。翁生为信都太傅。家世傅业,由是欧阳尚书有平陵之学。翁生授琅琊殷宗、楚国龚胜。

(砀山余志)

周庆 丁姓

周庆,字幼君,丁姓,字子孙,皆梁人。从鲁荣广受穀梁春秋。宣帝时,选郎十人从蔡千秋受穀梁学,会千秋病死,征江公孙为博士,刘向以故谏议大夫通达待诏受穀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复死,乃征庆、姓二人待诏保官,使卒授十人。自是穀梁之学大盛。庆与姓皆为博士,姓官中山太傅。

(砀山县志)

萧 秉

萧秉,字君房,梁人。从清河胡常受江博士穀梁春秋。平帝时,为讲学大夫。

(砀山县志)

申章昌

申章昌,字曼君,楚人。精穀梁春秋,为博士。仕至长沙太傅。从学者盛,由是穀梁春秋有申章氏学。

(江南通志)

唐 尊

唐尊,沛人。山阳张无故弟子。无故传小夏侯建学,转授尊。尊仕为王莽太傅。

(沛县志)

爰 礼

爰礼,沛人。孝平时,征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

(沛县志)

戴 宾

戴宾,沛人。陈刘昆常从宾受施氏易。

(沛县志)

三国 吴

严 畯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齐名友善。性质直纯厚,其于人物,忠告善道,志存补益。张昭进之于孙权,权以为骑都尉、从事中郎。及横江将军鲁肃卒,权以 畯代肃,督兵万人,镇据陆口。众人咸为畯喜,畯前后固辞:朴素书生,不闲军事,非才而据,咎悔必至。发言慷慨,至于流涕,权乃听焉。世嘉其能以实让。权为吴王,及称尊号,畯尝为卫尉,使至蜀,蜀相诸葛亮深善之。不蓄禄赐,皆散之亲戚知故,家常不充。以刘颖事废。久之,为尚书令。后卒。

(三国志本传)

北魏

刘 芳

刘芳,字伯文,彭城人也。父邕。邕同刘义宣之事,身死彭城,芳随伯母逃窜青州,会赦免。舅元庆为沈文秀所杀,芳母子入梁邹城。慕容白曜南讨青、齐,梁邹降,芳北徙为平齐民,时年十六。虽处穷窘之中,而业尚贞固,笃志坟典,昼则佣书自资给,夜则读诵终夕不寝,不戚戚于贱贫。芳常为诸僧佣写经论,笔迹称善,卷直以一缣,岁中能入百余匹。如此数十年,赖以颇振。会萧赜使刘缵至,芳之族兄也,擢芳兼主客郎,与缵相接。寻拜中书博士,后为中书侍郎,与邢产入授皇太子经。迁太子庶子,兼员外散骑常侍。

芳才思深敏,特精经义,博闻强记,兼览苍、雅,尤长音训,辨析无疑,于是礼遇日隆。后超迁国子祭酒,兼侍中。世宗时,出除安东将军、青州剌史。为政儒缓,不能禁止奸盗。廉清寡欲,无犯公私。及议定律令,芳斟酌古今,为大议之主,其中损益,多芳意也。世宗以朝仪多阙,其一切诸议委芳修正,于是朝廷吉凶大事,皆就咨访焉。转太常卿。芳沉雅方正,概尚甚高,经传多通,高祖尤器敬之。

撰郑玄所注周官仪礼音、王肃所注尚书音、何休所注公羊音、范宁所注穀梁音等各一卷,徐州人地录二十卷,毛诗笺音义证十卷,礼记义证十卷等多种。

延昌二年,卒,年六十一。

(魏书列传)

窦 沔

窦沔,字师道,萧人。仕为光泽主簿。雅重儒术,招贤士以教子侄,出己赀以建县学。尝于圣泉上构拱翠堂,延四方名人,晁补之作记。沔子明远,侄敦礼,咸有家风。沔,祀乡贤。

(旧志)

马 津

马津,字宗孔,徐州人。进士。除余干知县。宸濠反,从王守仁征讨有功,擢御史。抗疏敢言,迁大理寺丞,出为福建提学副使。律身端整,训士有方。以疾归。家居究心理学,尝著克复篇。

(旧志、铜山县志)

邱园卜

邱园卜,睢宁人。顺治辛丑进士,知平远州。有土苗构衅,园卜往谕以利害,遂解散。迁工部郎中。提学湖广,以得士称。性好学,罢官归里,犹手不释卷。尤邃于四书及毛诗,所著有毛诗精义、颐庵全集。

(徐州府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