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

第六十九卷 儒林 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江 宁 府

三国 吴

唐 固

唐固,字子正,丹杨人。修身积学,称为儒者,著国语、公羊、榖梁传注,讲授常数十人。孙权为吴王,拜固议郎,自陆逊、张温、骆统,皆拜之。黄武四年,为尚书仆射,卒。

(三国志吴书阚泽传)

许叔牙

许叔牙,字延基,润州句容人。贞观时,迁晋王府参军事、弘文馆直学士。于诗、礼尤邃,尝撰毛诗纂义十卷,以进皇太子,太子写付司经。御史大夫高智周见之,曰:欲明诗者,宜先读此。贞观二十三年卒。

(旧唐书、新唐书儒学传)

张,字达善,其先蜀之导江人,蜀亡,侨寓江左。受业金华王柏,自六经、语、孟传注,以及周、程、张氏之微言,朱子所尝论定者,靡不潜心玩索,究极根柢。用功既专,久而不懈,所学益弘深微密。至元中,行台中丞吴曼庆闻其名,延至江宁学官,俾子第受业,远近翕然尊为硕师,学者称导江先生。著有四经归极等书。

(元史儒学传)

陈 遇

陈遇,字仲行,高祖义甫,自曹徙居建业。遇天姿纯粹,笃学博览,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学者称为静诚先生。太祖渡江,与语,大悦,遂留密议,日见亲信。太祖即位,三授翰林学士,皆辞。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数临幸其第,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洪武十七年卒,赐葬钟山。

(明史本传)

金 润

金润,字伯玉,上元人。年十二,能赋诗,及长,才敏有识。正统间,以举人授兵部司务。有言赤金蒙古所产,欲取之以资戎器,润曰:岂可令敌人知此 ?议遂寝。瓦剌入寇,英宗欲亲征,润以兵事未可遽烦车驾,力上疏。不报。土木之变,陈策于尚书于谦,请坚壁清野以待之,谦从其言,军国大计,每与咨议,京师晏然。擢南安知府。以子贵,乞休。

润有文章,尤邃于易,尝画图系解,著渊学探微十二卷。

(重刊江宁府志)

庄,字孔阳,江浦人。南京吏部郎。工诗文,善绘事。持身慕伊川矩度,接人慕明道和气,学者称定山先生。事详明史本传。

(新修江宁府志儒林)

刘 闵

刘闵,字子贤,六合人。家贫力养,母或恚怒,则衣冠跪泣下。以父丧未葬,三年断酒肉,不内寝,朔望辄号于殡舍,邻族怜之,为助其葬。妻失爱于母,出之,终身不复娶。当事荐其学行,诏授本县训导。著有家礼考、昭穆图、宗子说、五伦启蒙诸书。

(新修江宁府志儒林)

金 贤

金贤,字士希,江宁人。伟干修髯,顾盼伟如。举弘治十五年进士,授给事中。正德初,奉命勘两淮重狱。时刘瑾乱政,诸司谳狱,非取其意旨不敢决,贤操三尺不少徇。瑾恨之,出为大名知府,有政声。卒中忌,徙延平。是时武宗好巡幸,辙迹所至,民不得宁,贤乃请老,不俟报而归。

贤精于春秋,尝以所自得为纪愚十篇、或问百篇行世。

(重刊江宁府志)

李 登

李登,字士龙,上元人。弱冠,入京学,以文行著。时督学耿定向倡明理学,择诸生之俊秀者尊异之,以风多士,登居其一焉。隆庆初,选贡,充国子监生,授新野令。条陈兴革,俱切时宜,民受其利。以抗直忏时,改崇仁教谕。讲明邹鲁之学,有愿学编、实唐语录。去官归,家居三十余年,惟以明学为务,学者称如真先生。卒,年八十六。

登孝友出天性,事父及两继母,养生送死,不愧古人。视子侄无异情,有产俱中分之。精考六书之学,直探其奥,所著字学诸书行于世。

(重刊江宁府志)

贾必选

贾必选,字徙南,上元人。万历己酉举人,官户部主事。管西新仓时,巨珰总理两部,复遣其党公伺六仓,必选尽黜陋规无所染,珰为稍敛。会同官倪笃之以屯豆下狱,必选知其冤,据事陈辨。谪九江幕,俄迁桂林司理。既而,笃之事得白,起用,必选亦升南工部虞衡司。未任,丁父艰归,即杜门不出,以讲学著书为务。晚年失明,取架上诸书,令友若孙读之,必选凭几谛听,为辨析折衷,口授笔录成帙,至午夜不休。曰:非是不乐也。卒,年八十七。所著松荫堂学易行世。

(新修江宁府志儒林)

笪继良

笪继良,字赤如,号我箴,望仙乡茅庄人。赠公侨居镇江,生公时梦杨椒山先生投剌,因名继盛。辛卯举于乡,后避前贤名,更名继良。少尝梦朱、陆两先生延之,乃恍然心性之学。初从学谈见初先生门下,重为国器,遂以妹许之。嗣游梁溪,同顾泾阳、高景逸诸先生讲学东林。复师事赵侪鹤、曹真予诸先生,称为莫逆。筮仕鹅湖,谒朱、陆两先生祠,宛然梦中也,于是向往益坚。寻转绛州,以不礼崔呈秀,大为所衔。晋司空郎。魏珰用事,公遂以门户削夺矣。珰败,起司农大夫。时汀州有山贼钟淩秀之乱,围汀,势甚横。公以望出守,综理严密,贼因望堞而去。升山西平阳道,为乌程当事所阻,因拂衣而归,与门弟子讲易于润之月华山天心书院。有易解传世。铅、汀皆崇祀名宦。润及华阳咸思为乡贤之举,议成,代革,遂不果焉。

公四子、七孙,皆补徒、容二邑弟子员。曾孙十人,亦补两邑弟子员。长孙昌龄以明经为万年令,更名共济。辛卯,孙祖龄与曾孙重光同举于乡,嗣光为御史,有声。皆公盛德所致。

(句容县志)

张 怡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父可大,明登莱总兵,毛文龙被杀,边兵叛,可大死之。

怡以诸生荫锦衣卫千户。李自成入京师,逼怡降,大骂不屈;械之,不食求死,其党义而逸之。久之,归里,隐摄山僧舍,不入城市,杜户著书。自号白云山人。当事高其节,数招,不往,或造谒,即逾垣走,虽再三,不得见也。

怡性嗜学,恶喧,喜宴坐。其学务淹博,兼主姚江致知之说,所著述数十百卷。或请为副本,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康熙三十四年,卒,年八十八。病革,友人遗以美材为棺,泣曰:先将军致命海岛,无人视含殓,吾受兹,忍乎 ?易之,乃卒。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学官集诸生缮写怡稿,欲以进,久之,未就。其后开四库馆,江苏抚臣乃采所著三礼合纂以进。

生平著有读易私钞二十卷,尚书策取十五卷,三礼合纂二十八卷,四传会通十六卷,大学古本钞二卷,中庸通一解二卷,史絮二十四卷,咨闻随笔、续笔八卷,金陵私乘八卷,蠡酌四十八卷,志林二卷,上律篇四卷,白云言诗十二卷,诗文集二十余卷。

(新修江宁府志)

张自超

张自超,字彝叹,高淳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少孤,课耕奉母,博通经史,以躬行实践为主。为诸生,负重名。迨通籍,年已五十。长洲韩荻欲其就馆职,以母老辞。又以己非用世材,不谒选,遂归。

治经,尤长春秋,著春秋宗朱辨义十二卷,大旨本朱子据事直书之旨,不为隐深阻晦之说,惟就经文前后参观,以求其义。桐城方苞作春秋通论,多取材是书。归后授经讲学,文行日著。浙抚徐元梦聘主万松书院,一以程朱遗法教人。

高淳故湖堧,以圩障水于外,而耕其中,岁大潦,堤溃,自超独毁其船,以板筑堤。堤完,大有年,众归其值,不受。后岁连祲,道瑾相藉,自超与知县筹赈,先贱价卖其田,捐二百金,为富室倡。晚岁家日落,然不受馈遗。乡人有不善,常畏其知。

五十六年,昆山徐乾学以经学荐,召入都。行至茌平,无疾而卒,年六十余。

(清史列传儒林传)

程廷祚

程廷祚,初名默,字启生,上元人。自少颖异嗜学。为诸生,累不得举。雍正十三年,开博学鸿词科,安徽巡抚王纭以廷祚应诏。乾隆元年,至京师,有要人慕其名,欲招致门下,属密友达其意曰:主我,翰林可得也。廷祚正色拒之,卒不往,遂不得用,归江宁。十四年,诏举经明行修之士,廷祚应荐入京师,复报罢。三十二年,病作,卒,年七十七。

廷祚于学,入之颇深,其大要在以博文约礼,为进德修业之功;以克已治人,为格物致知之要。其于诸经,各有论述,而尤邃于易,注释尤多。晚年自称青溪居士,别号绵庄,学者称绵庄先生。

(新修江宁府志)

翁 荃

翁荃,字兰友,一字止园,江宁人。入学后,不事科举,入云台山钻研经训。山有虎害,出资募猎户除之;督僮奴遍野检白骨收葬。乾隆初,诏修三礼,征穷经之士,公卿交荐荃,固辞,以弟子和风翔应聘。晚更卜筑南郊。五经、三礼皆有纂说,古文、诗歌成集,藏于家。

(重刊江宁府志)

贺鸣谐

贺鸣谐,字铎夫,号嵂禾,六合人。乾隆丙辰举人,丁巳成进士。初授山东泗水县知县,逾年,邑大治,以卓异荐。再任陵县,秩满,陈情归,邑人为建去思遗爱碑。晚爱练山幽静,自号练峰,学者称练峰先生。著有学庸讲义,乡党注释辨疑,离骚直解,评注唐宋八大家文,练峰时文、古文集。子法、淳、沅,并有文名。

戴祖启

戴祖启,字敬咸,上元人。乾隆壬午举人。四赴会试,不第,会京师开四库全书馆,大学士于敏中为总裁,属其同姓震召祖启,祖启不往见,乘弁栈归。戊戌成进士,掌教关中书院。己亥,陕西巡抚毕沅荐其品学,召见,试四书文一篇,以国子监学正用。拜命,旋里归,

三岁卒。祖启少工文词,既乃潜心经学,注尚书、春秋,多所发明。其在陕西,教导有法,数十年后陕人犹感思之。

子衍善,字元嘉,有学行,著有语孟征。

(新修江宁府志)

史位三 唐阶

史位三,字仍选,号艮斋,高淳人。生有异禀,读书过目成诵。从同邑邢瑞文游,奇其文,谓他日必成大器。年二十三,中副车,乾隆四十二年举于乡。三上公车不第,遂读书养亲,键户却扫。平日学养充粹,无几微喜愠见颜色,友教四方之士,著录殆数百人,时有经师、人师之誉。所成就者,若陈上源、钱达、吴球,其尤也。为文原本经术,穷极精微。著有五经四书考异。又编次淳溪文献录,发潜阐幽,有裨邑乘。嘉庆初元,辟孝廉方正,力辞不就。二十二年,选授仪征县教谕,未任而殁。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

后同县继起者,有唐阶,字蓂生。性友爱,耿介自持,娱情诗酒,非道中人不与往还。博诵经史,而尤熟悉于周官义疏,以经证经,赅赡详明,多有发前人所未发者。自北上回,杜门不出,手官礼数种,分类编辑,继参以论议,虽临难时,犹背负不释。曰:此吾一世精神焉,即无力付梓,且将酾酒祭之。咸丰十年间,避地净琴寺,日与二、三同志饮酒遣愁,醉即慷慨长歌,以寄孤愤,遂郁郁以卒。

(续纂江宁府志)

谈 泰

谈泰,字阶平,上元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官南汇、山阳教谕。

淹通经史,专心撰述,不为世俗之学,尤精律算。尝从钱大昕游,大昕赠序,称其学深造自得,交游中习于数者戴东原,没后幸得阶平。泰于算例,初从西法入,后觉其不善,及交汪莱、焦循,所撰天元一释,遂涣然冰释,谓可与同门李锐所校测圆海镜、益古衍段相辅而行。泰尝引申大昕从子塘周径之说,为书一卷。又以梅珏成赤水遗珍中有方田度里一篇,正王制注疏之误,其法以原数立与郑康成注互合,但所列诸率,不明言乘除之数,恐观者无从稽核,因为之疏解,并用三率互视法详推,为王制井里算法解一卷。附列里数各表,使初学易明,皆有裨经义。

他著有礼记源流考二卷,先圣生卒年月日辨二卷,三十六字母阴阳辨一卷,古今音韵识余二卷。古今乐疑义三卷,丝竹考异与人歌谱三卷,九宫辨二卷,春秋战国岁次考二卷,谭氏族考一卷,多闻阙疑六卷,偶读漫记四卷,月建异同辨一卷,明算津梁四卷,推步稿三卷,天元释例四卷,平方立方表六卷,北斗考三卷,畴人传三卷,桐音馆杂文四卷。

(清史列传儒林传)

陈懋龄

陈懋龄,字勉甫,上元人。乾隆五十七年副贡,官青阳教谕。博闻强记。学历于同里谢廷逸,得梅氏之传。著有经书算学天文考一卷,为仪征阮元所称。又有春秋朔闰交食考,六朝地理考。

(清史列传儒林传)

陈 立

陈立,字卓人,号默斋。父辅,县学生,绩学乐善。立五岁入家塾,读书过目成诵。由附生中道光甲午科举人。辛丑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洊升江西司郎中,记名御史。寻简放云南曲靖府知府,时咸丰十年七月也。请训时,显皇帝有为人清慎之褒,且勉以好好做去。因道途阻梗,不克之任,流转东归。至河南,又值捻事甚炽,乃迂道山西。布政使郑敦谨延主讲介休绵山书院,指授诸生文法,孜孜不倦,并于每课添试经解诗赋各题,细加评骘。诸生奉于受教,获 者多,立顾而乐之。惟以宦途偃蹇,飘泊旅食,每有乡关之志,自题楹柱曰:是出非出是处非处,有官无官有家无家。殆慨乎其言之矣。

迄同治三年,东南奠定,乃议挈眷南旋。诸生醵金为赆,力却之。临行之日,设筵祖道,衣冠而跽拜者百余人。既,两江总督曾国藩筹办江宁府属善后事宜,以立乡望素孚,谕办劝农局务。七年,浙江巡抚李瀚章延司刑案。八年十月,以疾由浙回里,至半途,增剧,卒于镇江舟次,年六十有一。后学使黄体芳以立学行著述,奏入国史儒林传,并请从祀江宁府学顾炎武祠。

立先后受事皆刑名,以人命至重,处以详慎。于丧服变除宗法淆异,多能折衷,协于礼律。少随父客扬州,从江都梅植之受诗古文辞,得其义法。江都凌曙、仪征刘文淇授公羊春秋、许氏说文、郑氏礼,立兼通之,而于公羊用力尤深,成公羊义疏七十六卷。其书上溯何、郑,博采唐以前公羊古谊,及国朝诸儒之说,择精语详,因采何、郑之义,旁及汉儒。说经师法,谓莫备于白虎通义,先为疏证,以条举旧闻、畅隐扶微为主,而不事辨驳,成白虎通义疏证十二卷。别著尔雅旧注二卷,说文谐生孳生述三卷,句溪杂著五卷、续编一卷。其论古韵,分十九部,本顾、江、段、孔四家,析其分,溯其合,研究于声之通转以释说文谐声之字。论者谓视姚氏文田声系尤密。宝应刘恭冕志立墓云:君学为通人,位为大夫,而起居节俭,同于寒素。语言谦朴,疑于不文,忘贤与势,于君今见之。论者以为知言。

(续纂句容县志)

杨大堉

杨大堉,字雅轮,江宁廪贡生。父勋,字承建,有悟真庐集。兄大功。

大堉笃学,寡交游,应试外终年足不履户阈。最深小学,从元和顾广圻、吴县钮树玉游,备闻苍、雅阃奥。著说文重文考六卷,纯以声音求假借,以偏旁繁省求古、籀异同之变。如引说文羽兮兮之兮读若殊,以证汉书礼乐志之殊翁杂五色文殊当为兮,兮为尾羽。翁为颈毛,语皆致确。此与费士玑重文补惟言形者不同也。又作五庙考,专驳王肃之失;论语正义,未脱稿,皆散佚。其毛诗补注、三礼义疏辨正,各若干卷,已写定,祁文端公欲代梓,力辞焉。惟为胡先生培翠补编仪礼正义,内士昏、乡饮、乡射、燕、大射诸篇幸存。

大堉古文秀逸,尤具远识。制府陶文毅公以防海议试惜阴书舍生,大堉洋洋千言,大略谓中国官恃客气,居上临下,视洋人若小负贩。顾彼虽好利,而越数万里海洋至此,此必非无所挟持者。卤莽行之,必生边隙,将来之患,不可胜言。时承平久,人习附和之谈,独大堉卓识正论,侃然无忌讳。若豫卜有义律、仆鼎查之事,读者变色结舌。

晚工制义,色声香味,兰雪再生,它人不能涉其樊也。

咸丰三年,卒于隆都镇。

子銞,早慧,能世其学。学使仁和龚文恭公试射字题文,銞举大射宾射燕射诂之,邀特赏,补县学生。惜以瘵卒。

(续纂江宁府志)

陶嗣元

陶嗣元,字善之,江宁人。曾祖绍景,乾隆三年乡举第一。父济慎,与伯祖涣悦,嘉庆十二年同榜举人,并负时名。阳湖洪亮吉主其家,洪之遣戍,涣悦为序送之,而资其行,一时名流咸服其风谊。

嗣元颖悟端谨,读书目数行下,为诸生。咸丰癸丑,挈家避地于浙,乱定,归里。时太平军都金陵且十二年,公私荡然,曾湘乡督苏,首访地方正绅助其治。乃陈数事曰:轻赋税以复元气,垦荒废以资开源,开省试以收人才,雪陷胁以省讦告,访忠烈以作士气。皆嘉纳行之。遂议重修文庙,讲上丁释奠之仪。而礼崩乐坏,湘乡难之。嗣元锐自任,与府学赵教授同研讨礼书、乐书,征考皇朝献典,聘湘省古乐师教生徒。越一年,奠拜仪节,赞祝文辞,俎豆彝器,乐舞声容,灿然大备。当道重其才,劝出而仕。嗣元曰:疮痍未复,桑梓应办事正多,何必去父母之邦 ?于是十余年中,采访忠义,设局贷款,兴善堂,立救生局,凡地方慈善之举,无役弗从,从则必蕲其成。

举光绪元年制科,不应征。年八十,以恩例赐副榜。卒,年八十九。

所著有乐章集,圣庙从祀考。

陈作霖

陈作霖,字雨生,号伯雨,尝筑可园娱亲,学者称可园先生。江宁人。年十五,补诸生。逢乱,出走江、淮间。旋举光绪元年乡试。三上礼部不第,遂归里养亲不复出,益事撰述,浩然有终焉之志。

精思治学,自少迄老,孜孜不倦。书局、官报局、图书馆之属,皆著书百数十卷,世称通儒。其最关乡邦文献者,曰金陵通纪十六卷,通传四十九卷,先正言行录四卷,元宁乡土志六卷,运渎志二卷,凤麓志四卷,东城志略一卷,物产志一卷,南朝梵刹志二卷。补逸表微,为前人所未备,世尤称之。余所著曰文存十六卷,诗存二十八卷,词存四卷,可园备忘录四卷,藏书跋尾五卷,养和轩随笔二卷,炳烛里谈三卷,一切经音义通检四卷。

国变后,病盲,犹口授儿孙辈,成瞽说二卷。年八十后,且复明,为重光髦道人传以见志。续成寿藻堂外稿二卷,文集二卷,诗集六卷,历代遗民传四卷,可园诗话八卷。

生平委己于学,日事撰著外,颇纵揽东南山水胜处以为娱。为人耿介特立,有姻娅列显要相罗致,无能屈其志气。貌温厚,接四方学子,谆诚不倦,所成就甚众。既殁,其门人裒所著述,请于政府,宣付国史儒林立传,复合上私谥日孝通。

苏 州 府

皋 弘

皋弘,字奉卿。家代为冠族。少有英才,与桓荣俱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世祖时,荣拜议郎,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弘子徽,至司徒长史。

(吴县志录乾隆志)

顾 综

顾综,字文伟,吴人。明帝时辟有道,历官至尚书令。帝举三代之礼,以正月上日幸辟雍,延综为三老,设几杖从综乞言焉。

(江南通志)

三国 吴

陆 玑

陆玑,字元恪,吴人。吴太子中庶子,乌程令。撰毛诗草木虫鱼疏二卷。

(经典释文序录)

皇 侃

皇侃,青州剌史皇象九世孙。少好学,师事会稽贺场,尽通其业,尤明三礼、孝经、论语。为国子助教,于学讲说,听者常数百人。撰礼记讲疏五十卷,奏上,诏付秘阁。顷之,召入寿光殿说礼记义,武帝善之,加员外散骑侍郎。

侃性至孝,尝日限诵孝经二十遍。丁母艰,还乡里。西平邵陵王钦其学,厚礼迎之。因感心疾卒。

(南史)

陆 琏

陆琏,吴郡人。天监四年,诏开五馆,建立国学,总以五经教授,置五经博士各一人,以琏及沈峻等补博士,各主一馆。馆有数百生,给其廪饩,于是怀经负笈者云会焉。

(江南通志)

陆 庆

陆庆,吴郡人。遍通五经,尤明春秋左氏传。节操甚高,仕梁为娄令。入陈,屡辞征辟,筑室屏居。永阳王欲见之,不可得,乃于陆荣宅穿壁观之,谓荣曰:严君平、郑子真何以加兹!

子士季,从顾野王学左氏、马、班诸书。唐初,终弘文馆学士。

(江南通志)

顾野王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父烜,以儒术知名。

野王幼好学,长而遍观经史,精记嘿识,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梁大同四年,除太学博士。迁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宣城王为扬州剌史,野王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善丹青,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及侯景之乱,野王丁父忧,归本郡,乃召募乡党数百人,随义军援京邑。野王体素清羸,裁长六尺,又居丧过毁,殆不胜衣,及杖戈被甲,抗辞作色,见者莫不壮之。京城陷,野王逃会稽。侯景平,监海盐县。

天嘉元年,敕补撰史学士,寻加招远将军。太建二年,迁国子博士。六年,领大著作,掌国史,知梁史事。时江总、陆琼、傅绰、姚察,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十三年卒,时年六十三。

著玉篇三十卷,今存;余书并亡佚。

(节陈书本传)

张 冲

张冲,字叔元,吴郡人。仕陈为左中郎将。好覃思经典,撰春秋义略,丧服、孝经、论语义诸书。后入隋,授汉王谅侍读。谅出牧并州,引为博士。

子后胤。

(江南通志)

潘 徽

潘徽,字伯彦,吴郡人。少受礼于郑灼,受诗于施公,受书于张冲,并通大义,尤精三史。始,炀帝镇广陵,引为博士,令与诸儒撰江都集礼。及帝嗣位,复诏徽与褚亮等助杨素共撰魏书,会素卒而止。

(江南通志)

褚 辉

褚辉,字高明,以三礼学称于江南。炀帝时,征天下儒术之士,悉集内史省,相次讲论。辉博辩,无能屈者,由是擢为太学博士。撰礼疏一百卷。

(隋书)

陆元朗

陆元朗,字德明,以字行。善名理言,受学于周弘正。陈后主为太子,集名儒入讲承光殿,德明始冠,与下坐。祭酒徐孝克敷经,倚贵纵辩,众多下之,独德明申答,屡夺其说,举坐咨赏。释褐始兴国左常侍。陈亡,归乡里。

隋炀帝擢秘书学士。大业间,广召明经士,德明与鲁达、孔褒共会门下省相酬难,莫能诎。迁国子助教。越王侗署为司业,入殿中授经。王世充僭号,封子玄恕为汉王,以德明为师,即其庐行束脩礼。德明耻之,服巴豆剂,僵偃东壁下。玄恕入拜床垂,德明对之遗利,不复开口,遂移病成皋。

世充平,秦王辟为文学馆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承乾,补太学博士。高祖已释奠,召博士徐文远、浮屠慧乘、道士刘进喜各讲经,德明随方立义,遍析其要。帝大喜,曰:三人者诚辩,然德明一举辄蔽,可谓贤矣 !赐帛五十疋,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卒。

论撰甚多,传于世。后太宗阅其书,嘉德明博辩,以布帛二百段赐其家。

子敦信(吴郡志敦作训),麟德中由左侍极检校右相,累封嘉兴县子。

(唐书)

朱子奢

朱子奢,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词。隋大业中,为直秘书学士。天下乱,辞疾还乡里。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

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初,子奢行,帝戒曰:海夷重学,卿为讲大谊,然勿入其币,还,当以中书舍人处卿。子奢至其国,为发春秋题,纳其美女。帝责违旨,而犹爱其才,以散官直国子学。累转谏议大夫、弘文馆学士。

始,武德时太庙止四室,高祖将袝庙,子奢建议请依古为七庙。帝尝欲观起居纪录,子奢曰:陛下所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深可惧也。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

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卒于官。

(唐书)

施士匄

施士匄,明毛、郑诗,兼善左氏春秋,以二经教授。大历中,由四门助教为博士。秩满,当去,诸生封疏乞留。凡十九年。卒于官。弟子共葬之。

(唐书)

陆 质

陆质,字伯冲。七代祖澄,仕梁为名儒。世居吴。明春秋,师事赵匡,匡师啖助,质尽传二家学。陈少游镇淮南,表在幕府,荐之朝,授左拾遗。累迁左司郎中,历信、台二州刺史。

质素善韦执谊,用其力召为给事中。宪宗为太子,诏侍读。质本名淳,避太子名,故改。时执谊惧太子怒己专,故以质侍东宫,阴伺意解释之。质伺间有所言,太子辄怒曰:陛下命先生为寡人讲学,何可及他 !质惶惧出。

执谊未败时,质病甚,太子已即位,为临问加礼。卒,门人以质能文圣人书,通于后,私共谥曰文通先生。

(唐书)

陈之奇

陈之奇,字虞卿,吴人。天圣中,举礼部,御试不得第,退居十年,无仕进意。舅丁谓欲官之,力辞不就。宝元初,及第,历太常博士。之奇孝于亲,约于身,信于朋友,笃行好学,远近钦其名德,皆以君子称之。

(江南通志)

朱长文

朱长文,字伯原。其先剡人,世仕吴越。祖亿,宋太宗朝内殿崇班阁门祗侯,知邕州,累赠刑部尚书,由开封来苏州。父公绰,光禄卿,知舒州。

长文方在娠,所生周夫人梦覆锦衾,或曰:是生子能文矣。十岁能属词,读书辄竟夕。从泰山孙复授经于太学,书无所不知,尤邃于春秋。博闻强识,笃学力行。

年十九,擢嘉韦占四年乙科进士第。吏部限年,未即用。时公绰守彭,长文不俟燕归。州人荣之。既冠,授秘书省校书郎,守许州司户参军。以坠马伤足,不肯从吏趋郊禋。公绰欲以任子恩匄长文幕官,长文推与其季从弟。

丁父忧,家居凡二十年。筑室郡治西偏故吴越钱氏金谷园,知州章岵表日乐圃,乡人遂称为乐圃先生。郡将监司,莫不造请,谋政所急,士大夫过者必往见之,以后为耻,名动京师。

元祐中,起本州教授。州有两教授,以长文故也。长文早岁作东都赋,论者谓不减班、张、太冲。其教人,先经术而后词章,授学者春秋、洪范、中庸,无虑数百。先是,范仲淹始建州学,岁久堕废,其子纯仁以侍郎制置江、淮漕事,复请修构,长文有力焉。吴中水灾,长文陈五浦之利,不果行。又作救荒议四篇,上知州黄履行之,民赖以安。历五考,召为太学博士,著释问以见意。绍圣间,改宣教郎,除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文字。元符初卒,年六十。哲宗嘉其清,赙绢百疋。博士米芾,为表其墓。

长文资禀忠朴,虽在布衣,慨然有用世志。暨出仕,以田畴委诸弟,惟藏书二万卷。书仿颜鲁公,所集周穆王以来金石遗文、名人笔迹,作墨池、阅古二编,藏于家。

(吴县志录庐志)

林 虑

林虑,字德祖,吴郡人。登进士第,教授常州,身为劝率,从者风靡。大观三年廷试,常士预选者五十三人。诏以进贤宜受上赏,特转一官。知州徐申于学之南立进贤坊以荣之。迁开封府左司录,请老归。

虑自六经、诸子而下,错综贯穿,著有易说、书义等书。

(江南通志)

王 绹

王绹,字唐公,昆山人。建炎初,为御史中丞,历参知政事。为人刚正有守,文章温润典雅,深于理趣。所著有论语解、孝经解诸书。

(江南通志)

王 苹

王苹,字信伯。其先福清人唐水部郎棨,时号人瑞,有麟角集。八世孙伯虎,字炳之,嘉祐进士,历户部员外郎,与苏、黄唱和。从弟仲举,字圣俞,刚介厉学,不徇时好,徒家吴之震泽,卒,赠奉议郎。生苹,出为世父伯起后。伯起字圣时,受经王安石,游曾公亮父子间,学文于子固,题所居日酉至,有诗曰唱道野集。卒,赠右宣教郎。

二程在洛,伯起遣苹往从之,遂为河南高弟,通春秋。视杨时犹未后进,时亦谓后来师门成就者惟苹耳。三舍法行,遂不就举。

绍兴初,高宗幸平江,知府孙佑言苹素行高洁,有忧时爱君之心,开物成务之学。丞相赵鼎以闻,召对,补右迪功郎,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受诏条具贼退利害,苹奏治本三事,曰正心诚意,曰辨君子小人,曰消朋党。上谓辅臣曰:苹起草茅,而议论进止若素官于朝者。大抵儒者能通世务,乃为有用。预修神宗实录,优诏奖谕。朱震、胡安国、尹焯,皆举以自代。安国论荐尤力,谓其学有师承,识通时务,使司献纳,必有补益。迁著作佐郎,通判常州,主管台州崇道观。为秦桧所嫉,夺官。久之,复畀祠禄。引年致仕,官至左朝奉郎。卒,年七十二。

章宪、陈长方、杨邦弼,皆其门人也。嘉熙元年,知府王遂祠之学宫。宝祐初,里人立像震泽乡校,以长方、邦弼配食,号三贤。

子大本,朝请郎。大中,儒林郎。从孙林,字勉天,早孤,奋学事母。母殁,以不逮养,不肯预乡荐。子德文,字周卿,克世其学,与魏了翁、真德秀游。以杜范、王遂荐,官至承德郎。子敄,字行父,终日清坐,不闻謦咳,童竖入见,亦敛容而起。

(苏州府志录姑苏志)

吴仁杰

吴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其先从洛阳来居昆山。父信,修武郎。仁杰博洽经史,有俊才,讲学朱子之门。登淳熙五年进士第,历罗田令、国子录。自号蠹隐。以诗文名一时。

(苏州府志录卢志)

陈长方 陈侁 陈少方

陈长方,字齐之,其先长乐人。父侁,字复之,擢进士第,娶吴人林旦女,与陈了翁交从甚密。了翁谪廉州,侁以书贺之,至千余言,由此得罪。又从游定夫学,得治气养心行己接物之要。

长方生长外家,从王苹游。绍兴中,举进士,授江阴教授。寻归,居吴中步里,终日闭户,研穷经史,学者称唯室先生。弟少方,字同之,亦端慧不群。孝宗朝,为东宫讲官。号二陈。

(苏州府志录乾隆志)

滕 宬

滕宬,字季度。元祐党籍友之曾孙,知道州珙之子。宬沈敏好学,耽研经史,惟不善习制举文。尝居父丧,读张子韶孟子,至形色天性之说,自是警悟,安于退处,不急仕进。淳熙中,以贤良召试,文飘疾,午漏不移晷即就。考官疑其轻己,大怒,以四通不合近制,摈之。后虽再召,荐者不绝,处之泊如也。晚居齐门穷僻处,官于吴者知其贤,多就见之,清语终日,终不及私。叶适奏其学行,特授号廉靖居士。卒,年六十五。葬常熟。

(苏州府志录卢志)

沈义甫

沈义甫,字伯时。嘉定中,领乡荐,为南康军白鹿洞书院山长,举行朱子学规,时称良师。久之,致仕归震泽镇,建义塾讲学。又建明教堂,又于堂东为祠,以祀王苹、陈长方、杨邦弼三贤。学者称时斋先生。卒,年七十八。

(苏州府志录震泽县志)

卫 湜

卫湜,字正叔。泾弟。好古博学。除太府寺丞、将作少监,皆不赴。尝集礼记诸家传注,为一百六十卷,名曰礼记集说,宝庆二年上之。终朝散大夫、直宝谟阁,知袁州。学者称栎斋先生。

(苏州府志录卢志)

俞 琰

俞琰,字玉吾,吴县人。宋宝祐间,以词赋称。宋亡,隐居著书,不复仕进,以义理之学淑诸人。于书无不读,精于易学,尤好鼓琴。既老,自号石涧。元贞间卒,年七十余。

其所述诸家易说百余卷,名曰大易会要。自注上下经十翼,名曰周易集说。又有阴符经解一卷,周易参同契发挥三卷,易外别传一卷,幽明辨惑二卷,书斋夜话四卷,席上腐谈二卷,弦歌毛诗谱一卷。

男仲温,克承其志。

(江南通志)

范 成

范成,字性存,本缙云人,文正公族也。父霖,元初以名儒召见,授江浙儒学提举,转礼部侍郎,因往来于吴,遂家焉。

成幼劬于学,卓然有立。获亲炙前朝遗老,资性明达,质厚气完,接人温而庄,治家有法,吉凶庆吊,一遵礼制。家贫,以经术教授,随才诱掖,郡尝礼致为训导。所为诗文,和易平实。晚年以次子同文知临朐县,往就养。未几,同文有故,成病卒。

长子焕闻讣,哭踊几绝,即衰绖而往。行半月,舍舟而陆,逾二千里始达。自度囊空,不敢启窆,西走济南佣书,获资东还。赁牛车舁父柩,过穆陵诸冈,牛疲,则躬推挽,过沭涉沂,踝皆皲瘃,八阅月始克抵吴葬焉。

(苏州府志录卢志)

王原杰 王思忠

王原杰,字子英。至正四年举于乡,值兵乱,不仕,隐居授徒。深于性理之学,为诗文雅健高古,学者称贞白先生。

子思忠,亦有文学。张士诚据吴,屡召不至,率众保障乡里。明师东下,徐达单骑至城下谕降,知州杨彝不知所为,思忠谓曰:群雄割据,生民之祸极矣。今王师吊伐,祸自此弭。又有山卵之势,奈何不归附乎 ?乃与彝率众降。达嘉之,赐思忠旗章,俾镇守焉。事平,归里。

(苏州府志录莫志)

李世英 李文仲

李世英,字伯英,长洲人。精书学,作韵类三十卷,其义以字为本,音为干,义训为枝叶,自一而二,井井不紊。凡十年而成书。

从子文仲,又本说文作字鉴五篇,辨点画,刊除舛谬,以备一家之言。干文传、黄潜为之序。

(嘉庆苏州府志录自姑苏志)

徐达左

徐达左,字良夫。少受易于鄱阳邵弘道,又受书于天台董仁仲。值时多故,隐居光福山中。家故饶,喜接四方名士。复延师家塾,以教族子弟。岁祭宴享,会族众于家,讲论诗书礼乐,升降揖让有理。洪武初,乡人施仁守建宁,请为其学训导,师道克立。居六年,卒于学宫。

(苏州府志录俞贞本传)

王 琎

王琎,字汝嘉,长洲人。赞善璲弟。举明经,历大庾教谕。永乐初,召修永乐大典,充副总裁。又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书成,留为翰林五经博士,进侍讲。洪熙初,开弘文阁,琎与杨溥、陈继日直其中,礼遇甚厚。琎文章不及璲,而理致为胜。制行醇笃,杨士奇深重之。

(江南通志)

金 问

金问,字公素。道玄子。少受易俞贞木。家贫无书,常从人借读,无不通解。永乐初,被荐为司经局正字。时宫僚多得罪,问亦坐系狱十年,非义相馈,皆不受。时黄淮、杨溥同坐系,三人相得甚,省躬念咎之暇,各持一经相与讲论,曰:此处忧患之道也。洪熙初,命待诏思善门,制授翰林修撰,备顾问,论时政得失,悉见奖纳。宣德末,擢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正统间,调南京。岁余,进礼部右侍郎。卒于官。

问文行敦茂,义闻流著,平生阅履,否泰相寻,而不变所操。制述雅健,善书,得魏、晋笔法。星历之学尤精,然未尝语人。兄声,亦好古嗜学,问事之如严师。尝病热剧,医云:必得螺可。时方盛寒,问解衣循河,觅得百枚以进,病良已。

子汝进,太仆丞。

(苏州府志录姑苏志)

陈 继

陈继,字嗣初,吴县人。汝言子。仁宗初,以杨士奇荐,召授五经博士,直弘文阁,进检讨致仕。继为人端恪,其学自经史百氏,皆考究精核,文根义理。临卒,诵西铭存顺没宁二语而逝。

(江南通志)

沈 勋

沈勋,字有虔,葑溪人。成化十七年恩贡,仕国子助教,端重有师法。时太学诸生,多习为排偶声律之文,勋谓浮华取人,恐长奔竞,宜以笃学为主。祭酒陈骥然其说,六堂肄业者一时丕变。丁父忧归。

服除,不起。出入里门,必徒步。里中子弟有荡佚者,召之至,与讲古人孝悌廉耻事,命诸子奉茶撰杖以愧之。遇岁歉,斗米三百,道殣相望,勋毁家以振,家渐落,不悔。后泊舟吴江,遇盗,一盗红扶首,睨良久,拜曰:君非沈助教乎 ?群盗皆拜曰:是尝活百里外人,吾等何忍劫?悉还所有。晚年习长生术,已四、五年矣,忽悟曰:存顺殁宁,自有正理,奈何为左道惑?自是信道弥笃,临终不乱。

子济,以古文名。

(苏州府志录县志)

周木 周彬

周木,字近仁,常熟人。成化乙未进士,授南京行人司副。王恕秉铨,奏为稽勋司郎中,预修宪宗实录。懿祖祧祭,木奏言:祧庙之祭,迁祖宗之主,居不享之室,比之常祭,乐少而哀多。乞是日免朝,精其一心,以供祀事。奉命册封岷王,会灾异,诏求直言,木上疏论:今天下极弊,莫如赋役,请敕户、礼、兵、工四部,条出天小赋役,逐一因革废置。礼部灾,下尚书耿裕等于狱,木复疏救。迁浙江右参政。理杭州前后二卫戎籍,稽隐漏,辨枉抑,人称其明。杭俗葬用水火,木恶之,下令以戒。立义冢于三山,作道南书院,修岳鄂王墓,复其墓田。论建渐广,为同官所忌,遂致仕去。

自宋季、元、吴,士惟治文词,鲜以理学为务。明兴,吴讷阐发正义,其学自小学入,字析章解,宁为切近,而无隐奥,所得粹然。木后出,益振起之。尝读近思录,而悟为学之要。大学自经朱子定著,诸儒犹有纷更,木以己见辩正,不为苟同。晚尤好易,因邵子所画诸图,推而衍之,纵横变置,皆有条理。其于洪范所陈,配合皆有伦类。木事亲孝,与弟彬友爱。尤笃尤于族人,计口而给,岁费甚广,而其家廪无赢积也。冠婚丧祭礼废已久,木考古以行于家。其书有易心逸说、文集、奏疏若干卷。卒,年七十二。学者称勉思先生。

彬字近德,成化丁酉举于乡,累试春官不第,卒于京师。兄木,以例授通州州判。初,木久仕于外,彬侍父有礼,营别墅以居养。木官南都,岁往省,相与讲学。为人有特操,乡誉甚著。有王恩者,遇盗途中,盗掠其资,问姓名,王诡曰:吾周彬也。盗惊,归所掠而去。

(苏州府志)

金世龙

金世龙,字孟阳。嘉靖辛丑成进士,授严州府推官。归乘车张盖,持盖者误触诸生,即下车引咎,自此终身不乘车。秩满,迁大理评事,升四川佥事、贵州参议、湖广副使,所在以廉谨闻。自谓早登第,有官守,不得精研六经之旨,因乞致仕归。

归而家无一椽,下榻萧寺,闭户攻苦,不交一客。考索经文奥旨,而精思之,穷日夜不厌。日食糕一、二片,腐汤一杯而已,给事苍头都无一人,萧然如苦行僧。有邑宰不知其名,责以践更,即倩人往役。宰后闻之,惭,急叩门请罪,弗应也。郡守王公,雅慕其名,三造请其庐,曰:是不可为泄柳矣。开户入守,索衣冠不得,假于人,始出迎。语及刑政得失,整亶中寂。王退而叹曰:吾始慕金先生清德,足为鸿羽,不知其经纬条畅,又龙变如此。年八十四,乃殁。殁时,谓其子曰:吾虽贫,生平不假人一钱,惟张幼于书一箧,读览未遍,犹在床头,可亟返之。

(苏州府志录乾隆志)

杜 伟

杜伟,字道升。少育于沈汉家,从其姓,后归宗。伟幼有至性,祖母矐,以舌舐之,复明。七岁丧母,每哀啼,父亦感泣,伟乃破涕为欢。阴察之,枕席皆斑斑泪痕。

嘉靖壬子举于乡,屡困公车,遂谢归,讲明濂洛旨要。其学以主静为宗,动止皆有法度。江西罗洪先闻其名,延之教子弟。尝过鄱阳湖,巨盗胁之以刃,端坐不慑。盗发箧,得剌,曰:此江南小圣人耶 !罗拜而去。自以受沈氏恩厚,汉孙为官翰林,死于漕卒之难,经纪其家。有悍奴,白兵备蔡国熙,置之法,卒保其孤。

万历二十一年,复会试不第,谒选,得南阳府推官,听断平允。唐藩家人不法者,悉置于辟。暇则引诸生谈经义。署内乡、新野篆,专务以德化民。考最,迁工部主事,榷荆州关,尽弛商人法外征。以税课不及额,遂引疾归。所携惟图书数卷,舟中见两木桶,叱其家曰:此非荆州物耶 ?立投之江。既归,终日默坐,至贫困不给。年七十一卒。

学者称静台先生。孙熙揆,字子亮,弃诸生,躬耕以卒。年八十。

(苏州府志录震泽县志)

杨 彝

杨彝,字子常,常熟人。明万历末,士之为时文者,喜倡新说,畔违传注。彝与太仓顾梦麟思振其弊,相与讲论辨难,力明先儒之说,天下翕然从风,称杨、顾学,弟子著录者数百人。吴中名士兴复社,彝为眉目。

屡试不遇,以岁贡为松江训导。荐授都昌县,移疾不往。明亡,杜门不出。

彝性孝友,母殁,呕血数升,断酒食终丧,抚孤侄有恩。少所事师死,独力殡埋之,且为婚嫁其子。终身力学,晚岁目盲,犹时令人读书其侧。年七十九,卒。

子静,字定夫,自少能诗文,为诸生。年二十二卒。

(苏州府志)

陈九畴

陈九畴,字公范。弱冠,即厌科举,有志性理之学。尝读周子通书,疑其伦次无统,因其遗文九篇之语,遂以其意定为九篇,有解。以程氏之学莫大于求仁,述求仁至言。悯东南数被水患,而白茆废不治,为述水利事宜一书。九畴于象纬占候方技之学,无所不穷。尝与钱承德入郡,泊岸下,命亟移舟。钱问故,曰:此有火厄。顷而火作,延燕他舟。

弟九韶,字公美,记览精博,以谨介称。

(苏州府志)

王明善 朱璲 黄铎

王明善,字复初,号樵玉。性刚介。隐居授徒,教律严谨。时兵火之余,人鲜知学,明善实为之倡。百里内外闻其风,负笈而来从者,几千人,一经训厉,咸有成立。

其弟子朱璲字廷仪,自少力学,尤精于易、春秋。筑室学宫之侧,生徒云集,室隘不能容,至设帷庭中以处之。设教三十余年,弟子称为素庵先生。

永乐中,又有举人黄铎,有学行,与进士张经俱不乐仕进,教授里中,多所成就云。

(苏州府志录旧县志)

何思佐

何思佐,字颖凡。诸生。与兄思任俱师事王敬臣。砥行端方,尤精礼记。著说约行世。

(苏州府志录县志)

郑光宙

郑光宙,字道夫。县学生。师事王敬臣,与言道学之要,涣然解悟。敬臣暮年有来从游者,每谓之曰:道夫进业立诚,足为学者师,盍往事之?自是,生徒日进。

性至孝,父病,侍汤药,经月不解衣带。殁后,祭享必涕泣尽哀。践履笃实。学者称拱山先生。

(苏州府志录牛若麟县志)

朱鹤龄

朱鹤龄,字长孺。弱冠补诸生。甲申后,闭户著书,注杜子美、李义山集,行于世。晚年究心经学,以朱子掊击诗序太过,集诸家说疏通序义,为毛诗通义。以蔡氏释本未精,撰尚书埤传。以胡氏传春秋偏见凿说,乃合唐、宋以来诸儒之解,撰春秋集说。又以杜氏注左传、国语所载占法,皆言象也,本义精美而多未备,成易广义略。又有禹贡长笺,备古今利害,以为经国救时之资。其书元裕之集后云:裕之于元,既践其土,茹其毛,即无反詈之理。乃今之诋讪不少避者,若欲掩其失身之意,以诳国人,非徒悖也,其愚亦甚矣 !盖指清初居心反覆之辈也。年七十余卒。

(苏州府志、乾隆志,参县志、先正事略)

钦楫 钦兰

钦楫,字远犹,吴县人。学通五经。拟仪礼注疏多不合经文,乃旁搜汉以来诸儒训诂考正之,作图解。少学画于刘原起,高古有宋、元遗意,以此自给,他馈遗不受。性孤癖,终身不娶,闻妇人声即避。寄居僧寮,不近市宅。

弟兰,字序三,为诸生,有名。鼎革后,卖文自给。文博雅,诗学汉、魏。人亦孤介,离其妻,寄友人家以终。

顾炎武

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江南昆山人。生而双瞳子,中白边黑。读书一目十行下。年十四,为诸生。耿介绝俗,与同里归庄善,时有归奇顾怪之目。见明季多故,弃举业,讲求经世之学。炎武三世俱显宦。母王氏守节,孝于姑,明亡,不食卒。叛仆陆恩见炎武家中落,欲告炎武通海,炎武沈之水。仆婿投里豪复讼之,系奴家,危甚,会曲周路泽农救之,得免。遂去之山东,垦田长白山下。复北,历关塞,垦田于雁门之北,五台之东。后客淮安。莱州黄氏有狱,词连炎武,乃赴山东听勘。富平李因笃营救之,狱始白。自是往还河北,最后至华阴,置田五十亩,因定居焉。

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尝谓经学即理学,自有舍经学以言理学者,而邪说以起,不知舍经学则其所谓理学者,禅学也。于同时诸人,虽以苦节推孙奇逢、李容,以经世之学推黄宗羲,而论学则皆不合。其与友人论学云:

百余年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然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所罕言;性与天道,子贡所未得闻。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予之间。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之所罕言也。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 ?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多闻,则为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

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遍览诸史、图经、文编、说部之类,取其关于民生利病者,且周游西、北历二十年,其书始成。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余,合图经而成者。尤精韵学,撰音论三卷。言古韵者,始自明陈第,然创辟榛芜,犹未邃密。炎武乃推寻经传,探讨本原。又诗本音十卷,其书主陈第诗无协韵之说,不与吴械本音争,亦不用械之例,但即本经之韵互考,且证以他书,明古音原作是读,非由迁就,故曰本音。又易音三卷,即周易以求古音,考证精确。又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韵补正一卷,皆能追复三代以来之音,分部正帙,而知其变。又撰金石文字记、求古录,与经史相证。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精诣之书,盖积三十余年而后成。其论治综核名实,于礼教尤兢兢。谓风俗衰,廉耻之防溃,由无礼以权之,常欲以古制率天下。又以杜预左传集解,时有阙失,作杜解补正三卷。其他著作,有石经考,九经误字,五经异同,二十一史年表,历代帝王宅京记,营平二州地名记,昌平山水记,山东考古录,京东考古录,谲觚十事,菰中随笔,救文格论,亭林文集,诗集,并有补于学术世道。清初称学有根柢者,以炎武为最。

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作广师篇云:

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锡阐;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瑀;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尔岐;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山;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容;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泽农;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彝尊;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宏撰,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绍。至于达而在位,其可称述者,亦多有之,然非布衣所得议也。

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科,次年修明史,大臣争荐之,力辞不赴。二十一年,卒,年七十。

(录清史列传)

朱用纯

朱用纯,字致一。集璜子。年十七,补郡诸生。甫三载,遭国变,痛父殉难,弃去诸生冠服。慕王裒庐墓攀柏之义,自号曰柏庐,隐居教授,资脩脯养母。

覃精理学,凡六经、四子、濂洛关闽诸书,及明儒薛、胡、高、顾之论说,辨析毫厘。知行并进,而一以主敬为程。当路重其人,将以博学鸿词荐,用纯以死自誓,作朱布衣传以见志。其后有司欲举为乡饮宾,亦弗应。

用纯于来学者,必先授以小学近思录,继进之以四子书,朔望宣讲,兼商榷经史。又谓古者士入学必释菜于先师,此礼不讲久矣,乃与生徒倡行。每岁孟春,先期斋戒,设先圣位,仿丁祭仪而少杀,凡灌献鸣赞,命生徒各司之。又患学者空言无实得,作辍讲语示人曰:中庸成己成物,罔弗由诚。然所谓诚者,不外乎伦常日用之间。令人心中不脱卑鄙二字,伦理上只辨得苟且二字,以此读书,岂可语于圣贤之学 ?虽日事讲贯,奚益哉!其箴砭后进严切如此。

居平精神宁谧,严以律躬。晨起,谒家祠,退即庄诵孝经,尝用精楷手书数十本教学者。置祭田,修墓祭,赡宗族,友爱诸弟,白首无间。遇事变,崭然不挠。自言识得天理熟,当机立应,如离弦之矢,更不拟议,更不矜张,何思何虑,行所无事尔。

方疾亟时,命设先人像,扶起,再拜,以平日所著删补蔡虚斋易经蒙引及四书讲义二书属其子曰:谨藏诸笥,吾将以此见先人于地下!复语门弟子曰: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勉之哉 !言讫而逝。门人私谥孝定先生。

(苏州府志录彭定求墓志,参道光昆新志稿)

王锡阐

王锡阐,字寅旭,吴江人。博览群籍,与张履祥友善,讲学以濂、洛为宗,为人孤介寡合,兼通中西历学。生于明季,当徐光启等修明新法,时聚讼盈庭,锡阐独闭户著书,潜心测算。夜卧屋上,仰观星象,或竟夕不寐。著晓庵新法六卷,考古法之误而存其是,择西法之长而去其短,识者称善。康熙二十一年,卒。

梅文鼎曰:从来言交食,祗有食甚公数,未及其边,惟锡阐以日月圆体分三百六十度,而论其食时之边凡几何,今推其法,颇精确。御制考成所采,文鼎以上下左右算交食方向,法本于锡阐也。其遗书知者盖少。论者谓锡阐精核,文鼎博大,未可轩轾,然皆在薛凤祚之上云。年五十五岁卒。

陈启源

陈启源,字长发,吴江人。诸生。性严峻,不乐与外人接,惟嗜读书。晚研经学,尤深于诗。朱鹤龄著诗经通义,于清代独采启源之说。所著毛诗稽古篇三十卷,其铨释经旨,皆一准毛传,而郑笺佐之;训诂、声音,以尔雅为主;草木虫鱼,以陆疏为则,于汉学可谓专门。又著有尚书辨略二卷,读书偶笔二卷,存耕堂稿四卷。

张嘉玲

张嘉玲,字佩葱,吴江人。有至性,居父丧,三日不食,小祥内蔬食饮水,三年中衰麻不去身。时桐乡张履祥方讲宋儒实践之学,闻而敬之。嘉玲介乌程凌克贞执贽往见,固求纳拜,不许。逾五年,乞正弟子称,仍不许。履祥尝曰:佩葱质敏而志刚,行修而气下,肫肫有德君子也。又与友人书曰:近得畏友佩葱,庶慰日暮之怀,以其能策颓惰耳。吾人德业不及后生,大为可耻。嘉玲从履祥久,所诣独粹,世比之黄勉斋。

其讲学,排陆、王而宗程、朱,尝曰:陆、王学术之可忧,本为贤者之过,今之言陆、王者,皆出于愚不肖之不及,所以为患愈深。方欲有所论著,会病卒,年三十四。惟与履祥问答一卷,刻杨园全集中。

王哲生

王哲生,字醇叔,昆山人。康熙二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旋乞养归。

初师朱用纯,后入长洲彭定求之门。读书敦行,经义性理,日有札记,以自检考。归后,两任邑中清田事,为巡抚赵士麟、宋荦所推重。

其为学,遵程、朱而攻王、陆,谓孙奇逢初守程、朱甚笃,自鹿善继诱以文成讲习,遂复异趣。尝邀讲学诸人结会,每一会,静坐七昼夜,以澰心学。著七规一卷,又著懿言日录四卷。仪封张伯行称其精深博大,比之抑戒。

卒年八十一。又著有素岩文稿二十八卷。

潘恬如

潘恬如,字容先。诸生。其学切于内省,声光阇然,以师道推重乡里。与彭定求、尤侗为友。年八十,以疾终。先一日,致书侗曰:生吾顺,殁吾宁,到此觉真实受用也。定求闻而叹曰:潘先生其知命矣!

(苏州府志录吴门补乘)

彭定求 彭宁求

彭定求,定勤止,号访濂,又曰南畇老人,长洲人。珑子。康熙丙辰会、殿试,试皆第一,授编修。迁国子监司业,以身率教,积弊尽革。升侍讲。丁外、内艰。服阕,起补,未几,谢病归。

定求少承家学,淡于荣利。初好宋五子书,已而遍读诸儒先书,辑其要为儒门法语。又以入德之方,莫先主静,大本立而后达道行;濂溪之蕴,发于延平,默坐澄心,乃其要领,作密证录。又以寡过之方,莫备于易,喜伊川易传,兼采瞿塘来氏说,旁通诸家,纂周易集注。居常备关谢客,鸡鸣起,出谒先师及家庙,焚香宴坐。有得,辄发之于诗,洒如也。年七十五,卒。后八年,孙启丰复于会试、殿试皆第一,授修撰。祖、孙济美,为吴中盛事。

从弟宁求字文洽,少孤,事母孝。祖行先课之,不辍于学。康熙壬戌,以第三人及第,授编修。恬淡无竞,工诗古文,善晋、唐小楷,及宋、元诗。居母丧,朝夕哭泣,即丧次罗列礼经,编纂成帙。服阕,入都,升中允,分纂殿阁诸书。以劳卒官,年仅五十。

(苏州府志增删乾隆志)

郭学淮

郭学淮,字簪源。少受业于蒋御史伊,有志圣贤之学,立日省编以自励,伊令授经子弟。年逾耆,始领康熙二十九年乡荐,授新津知县。以儒术从政,而事大治。引年归,卒。

学淮家本贫,父殁,遗产悉与兄,而独奉养其母。兄斥产尽,老而无倚,复迎赡之。又婚嫁其子女,置田宅,以庇其生。笃信朱子之说,学者宗焉。

(苏州府志录陶志稿)

惠士奇

惠士奇,字仲孺,一字天牧。周惕子。年十二,能诗,及为诸生,益肆力于经史古学。康熙戊子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庚子,主湖广乡试,所得多知名士。旋奉命提督广东学政。粤中士子鲜知实学,士奇立约,以通经为先务,令诸生诵习五经、三礼、三传,能背诵、背写者,即与录取。逾年,通经之士渐多。方报满,会世宗登极,命再任。士奇益殚心造就,文风大振,为粤东数十年来学使之冠。迁右中允,超升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奉旨召还,将大用矣,既入对,不称旨而罢。后罚修镇江城,以产尽停工,削籍。乾隆元年,复起,补侍读,纂修三礼,以老乞归。卒。

(苏州府志录杨超曾墓志)

徐宏化

徐宏化,字完吾,邑诸生,安亭人。与张理、姚允文居草深庵,讲明关、闽、伊、洛之书。所为古文辞有奇气,不屑剽窃前人语。临摹法书,各臻其妙。晚益潜心经义,于毛、郑尤多所发明。从游至百人。卒后门人私谥孝节先生。

(苏州府志)

俞 粲

俞粲,字受之。幼孤,力学。年十七,补诸生。潜心六经,尤邃于易。晚年隐居山馆,学者称芹庵先生。所著有论语述说,孟子详说,大衍说,丧礼报本书,论孝详说,先儒言行录,及诗歌序传五十卷。

(苏州府志录康熙志)

王 峻

王峻,字次山,号良斋。祖应祥,父志学,世隐德,力行善举。峻少受业陈祖范之门,陈雅重之。举京兆试,授内阁中书。雍正甲辰登进士,改庶吉士,充一统志纂修官。散馆,授编修。历典浙江、贵州、云南乡试,改御史。拜命三日,即抗章劾台长素行不协人望,直声振都下。会丁内艰,遂归,杜门十余年。

当事重其名德,争延讲席,历主安定、云龙、紫阳书院。以古学提倡后进,所赏识后多知名。性刚褊,视时俗依阿畏葸者流,不欲为伍,而人有一事一节之长,则称赏不置。

究心经史,考讨详审,尤精舆地之学,于九州山川形势,虽足迹所未到,咸了如指掌。尝谓水经正文与注多混淆,欲一一厘正之,而唐以后水道之变迁,地名之同异,郦注所未及者,则摭正史及传记小说、近代志乘以补之,名曰水经广注。于自属稿,未暇成也。诗古文直抒性灵,不假修饰。书法初宗北海,后师东坡,晚年自谓窥古人用笔之妙,所书碑碣盛行吴下。与习隽等修府志,著有良斋诗文集。卒,年五十八。

峻少贫甚,数岁时,借人书读,日受訾詈。后登清要,不名一钱,归田后犹以教授自给。环堵萧然,门无杂宾,清风特操,雅俗推服。

子本智,由盱眙令迁桃源河务同知。(钱大昕墓志,参自叙)孙大栋,浙江常山巡检。嘉庆二十四年,襄办赈务,以勤慎称。权知常山县事,治狱明允。道光初,以年老乞休。

(常昭合志稿录家述)

陈祖范

陈祖范,字亦韩,号见复。逢午子。生而颍异,少习举业,有师法。雍正元年举乡试。其秋,举会试,以足蹇,不预殿试归。明年,补行正科,当廷对,亲朋皆力劝之,曰:吾少无温饱之心,徒劳苦,奚为者 ?于是僦廛华汇之滨,楗户读书,生徒裹粮相从。居数年,有诏天下设书院以教士,大吏延主苏州紫阳书院三年,训课有法。又主徐州之云龙、安庆之敬敷、扬州之安定。

乾隆十五年,诏内外大臣荐举经明行修之士,知者交章列荐。明年,上命阁部大臣,于所举中核其名实允孚者,得四人,祖范居首,其三人则无锡顾栋高、金匮吴鼎、介休梁锡屿也。皆授国子监司业。以年老,不任职,与栋高皆在家拜受新命,朝野以为异数云。又三年,卒于家,年七十有九。

祖范于学务求心得,不善驰骋其说与古人争胜,尤耻剿袭成言以为己有。同县王峻、顾镇、孙梦逵、汤愈,先后游其门,皆知名。

(苏州府志录钱大昕传)

沈 彤

沈彤,字冠云,一字果堂。汉七世孙,自南曾孙也。少受业于何焯,继游张伯行、杨名时之门,以穷经为事。贯穿前人之异同,折衷至当,淹通三礼。望溪方氏与商订三礼书疏,辩论精确。

乾隆元年,以诸生召试鸿词科,不遇,荐修三礼及一统志。书成,授九品官,以亲老辞。及归,父歹勿,哀号五昼夜,几灭性。三年中不茹荤,不内寝,纤悉中礼。

雅好山水,尝游齐鲁,登岱宗,临泗水,谒孔林,拜颜子墓。至南阳,陟桐柏,访淮源,多所考证。再渡钱塘,历山阴,登越王台,谒禹陵,问贺监故宅,经旬忘返。

彤既得师友之益,江山之助,又沈酣典籍,故发为文章,深厚古质。其周官禄田考,以欧阳文忠有周礼官多田少、禄且不给之疑,后人辩者不过以摄官为辞,彤独详究周制,分官爵、公田、禄田三篇,据经起例,旁求诸注,乃适如经之所有。其精密淹通,于郑、贾注疏外,可为特出。又邑志自叶燮纂修后,已六十年,时江、震新分,彤应邑令之聘,条分缕析,考据详明,越三年成书,人称善本。年六十五,卒。无子,以从弟子英为后。门人私谥文孝先生。

(苏州府志录道光志,参人物续志、先正事略)

顾 镇

顾镇,字备九。祖应瑞,诸生,为人易直,子谅公正,发愤无梗避,岁祲,出粟行糜,活饿人无算。父黄钺,增生。

好读书,六经子史皆手治丹黄,尤深于毛诗。少失恃,终身哀慕。父殁,水浆不入口,有双白燕飞舞苫次,良久而隐,朱荣之为作白燕歌。镇乾隆三年举于乡。十五年,蒋文恪公溥荐举经学,授国子监助教。十九年,成进士。迁宗人府主事,充玉牒馆纂修,以年老乞休。

先是,司业陈祖范设教紫阳书院,镇往执弟子礼,一切经解史义,往复辨难,穿穴诣微。居京师,游黄昆圃、陶晚闻之门,学益进。先设教金台书院,再主游文、白鹿、钟山书院,所成就多闻人。

尝佐文恪抚湖南,凡簿书章奏,兵刑钱谷,皆司其成。恩从子、寡嫂甚挚。常夜坐,有邻人子窥其垣,镇麾使去,不以告人,其人惭,卒为善士。

(黄叔琳墓志、苏州府志录袁枚墓志、常昭志合纂)

顾我钧

顾我钧,字陶元,吴江人。乾隆九年举人。邃于经学,著有昏礼集传一百卷。我钧以为昏礼与丧礼,人事之始终,慨近世行礼之失,思取二者综其经文,详其义,旁采子史百家之言,使法戒并存。既成昏礼集传,见徐乾学之读礼通考,曰:丧礼可无更辑矣。时秦蕙田方奉命修五礼通考,我钧入都,与参校焉。然以为秦书体例与徐氏不合,且与己意亦多不同,乃归而卒成之。卷帙既多,当时未有能刊行者。其后原稿散佚,仅存自序,言其著书之旨如此。

陈树华

陈树华,字芳林,元和人。乾隆元年荫贡生。授湖南武冈州州同,以诖误回籍。已,复由县丞升知县,洊擢至山西泽州府同知。以到任逾限,降补宁乡县知县。

树华有左癖,官湖南时,得宋庆元吴兴沈作宾分系诸经注本,乃弃官归里,编考他经传记子史别集与左氏经传及注有异同者,成春秋内传考证五十一卷。同时戴震、卢文弨、金榜、王念孙皆服其赅洽。段玉裁自蜀归,移居苏州,读其书,叹为善本,因录其副,以订阮元十三经校勘记。后钱塘严杰以庆元所刻淳化诸善本,令树华精详考据其是非难定者,玉裁为折衷焉。树华又有国语补订误及诗集。嘉庆六年卒,年七十二。

孙梦逵

孙梦逵,字庄九。祖廷璋,字丽公,什邡令。减耗羡,招流亡,垦田二万余亩。教民筑堤捍水,民甚赖之。数辨疑狱,才能甚著。邑产茶,而奸民壅遏病民,廷璋力持之,民乃得享其利。父爵昌,性孝友。

梦逵性尚疏简,气度明豁。游京师,以副榜补宗学教习,受业陶正靖,器识日充。乾隆七年,成进士,待次家居,研精易蕴。乾隆十六年,巡抚庄有恭荐举词赋,召试行在,授中书舍人,军机处行走,以勤慎著称。寻除宗人府主事。丁祖母忧。服满,补原官,分纂平准夷方略。梦逵拙于治生,以宦游减产,虽贫甚,口不名钱。卒于京。观察严有禧经纪其丧归里。

从兄震,字天威。幼孤,事母孝。淡泊寡欲,键户读书,终岁不入城市。乾隆元年举于乡,再试礼部,未尝一及贵人门。著有噩梦录,其驳正史事抵牾,援证今古,义据精当。书成,旋卒。

(邵齐焘墓志、苏州府志录陶传)

惠 栋

惠栋,字定宇。士奇子。初为吴江县学生,改归元和。幼承家学,于经、史、诸子、稗官野乘无不通。经取注疏,史兼裴、张、小司马、颜籀、章怀之注,诸子若庄、列、荀、扬、吕览、淮南古注,亦并及焉。小学本尔雅,六书本说文,余及急就章、经典释文、汉魏碑碣,玉篇、广韵而下勿论也。

甲子乡试,用汉书语,为考官所黜,自是绝意进取。乾隆十六年,诏举经明行修之士,两江总督黄廷桂、陕甘总督尹继善交荐之。会大学士、九卿索所著书,未及进,罢归。

尝以顾炎武左传补注,虽取开成石经,校其异同,而义有未尽,因发明公羊何氏之学,附以群经,作补注四卷。于尚书,采摭史记、前后汉书及群经注疏,以辨后出古文之伪,定郑康成之二十四篇非张霸伪造,为真古文,梅赜之二十五篇为伪古文,作古文尚书考二卷。爬罗剔抉,句疏字栉,摘其伪之由来,皆郝敬、阎若璩所未及。以范蔚宗后汉书因华峤而成,古人嫌其缺略,而东观汉记谢承之书不存,取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诸书,作后汉书补注十五卷。又以汉儒通经有家法,故五经师训诂之学,皆由口授,古文古义非经师不能辨,自其家四世传经,恐日久失其句读,作九经古义二十卷。于易理尤精,著易汉学七卷,周易述二十卷。凡郑君之爻辰,虞翻之纳甲,荀谓之升降,京房之世应飞伏,暨六日七分世轨之说,悉疏通证明,由李氏集解以及其余,而汉代易学灿然。又撰易微言二卷,易例二卷,以阐明之。因学易而悟明堂之法,作明堂大道录八卷,褅论二卷。谓古之明堂、治朝、太庙、灵台、辟雍,咸在其间,考之尧典、春秋、月令、王制,无不合。少嗜新城王尚书精华录,为训纂四十二卷,搜采博洽,贯穿掌故,亦为世所重。

(苏州府志录王昶墓志)

汤 愈

汤愈,字文起。洪裔孙。年十一,为福城塔赋,有隽语。及长,从陈祖范游,尽通诸经。举于乡。京师宿学,闻名愿见,或以曲台记中数事为问,愈条系演说,卒无以难。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未谒选,卒。

愈笃于伦理,士大夫咸敬仰之。

(苏州府志录陶传略)

余萧客

余萧客,字仲林。年十五,通九经,尤耽古籍,闻有异书,必假钞录。辑注雅别钞,专攻陆佃、蔡卞。就质惠栋,栋曰:陆、蔡乃安石新学,不足辨,凡论著,当务其大者。萧客遂请为弟子。同邑朱奂藏书甲吴中,馆之滋兰堂,因得博览。手一编,常终夜不寝,遂患目。构一室,无窗户,上穴一方以通天光,设修几,周室书册鳞比,潜心研究。尝慨汉、唐诸儒旧注多散佚,乃会萃各家,为古经解钩沈。直隶总督方观承聘修畿辅水利志,间至京师,与朱筠、纪昀善,咸称其学在王应麟、顾炎武间。因目疾剧,荐休宁戴震踵成之。

萧客状貌奇伟,顶有两肉角,疏眉巨眼,口侈多髭,如世所画鬼谷子云。乾隆四十三年卒。

(苏州府志录吴门补乘)

褚寅亮

褚寅亮,字捂升,长洲人。乾隆十六年,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洊至刑部员外郎。其在刑部,鞫狱无冤滥,长官倚之。

心思敏锐,于书籍讹误,一见能辨。精研经术,一以注疏为归。治礼经几三十年,专主郑说。时人多疵议郑注周礼二记,惟仪礼为孤学,指摘者尚少,独敖继公集说多巧窜经文,阴就己说,后儒苦经注难读,喜其平易,无疵之者。万斯大、沈彬于郑注亦多纠驳,张尔歧、马马同亦未能纠敖氏之得失。寅亮著仪礼管见三卷,洞见敖氏症结,豁其雾翳。时公羊何氏学循习者少,所谓五始三科九旨七等六辅二类之义,不传于世,惟武进庄存与默会其解。寅亮撰公羊释例三十篇,以阐发之。又因何劭公言礼有殷制、有时王之制,与周礼不同,作周礼公羊异议二卷,世称绝业。又长于算术,著勾股广问三卷。钱大昕作三统术衍,校正刊本误字甚多,皆取其说。又著有十三经笔记十卷,诸史笔记八卷,诸子笔记二卷,名家文集笔记七卷。又有周易一得,四书自课录。

寻引疾归,主常州龙城书院。乾隆五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汪元亮

汪元亮,字明之。少工制艺,年十八,受知学使者梦麟,有声庠序。通经史,兼汉、宋之学,善诗古文词。

乾隆壬午,举于乡。与戴震、任基振善,又与同里江声交往讨论相切磋焉。五试礼部不遇,后得心疾,遂归。

时嘉定钱大昕主紫阳讲席,金坛段玉裁、嘉定王鸣盛皆寄居吴门,各务著述。元亮尝曰:今汉、宋二学若有门户疆界,其实宋论义理,汉考制度名物,皆不可废,安得大圣人出而论定,以息诸家之喙乎?

殁后,遗书散佚,论者惜之。

(苏州府志录道光志)

江 声

江声,字叔沄。六世祖禹奠,自休宁迁苏州。声幼聪慧绝伦。七岁就傅,问读书何为,师以取科第为言,声求进于是者。年二十九,父病,声晨夕侍床褥,手制药饵,涤秽窬,以验疾之进退。及居丧,哀毁骨立,逾三年,容戚然如新丧者。遭母丧,如父丧。性嗜古,年三十师事同县惠栋,四十始为尚书之学。病唐贞观时为诸经正义自诗、礼、公羊外,皆取晋人后出之注,而汉儒传家师说反不传。惠栋既作周易述,声亦撰尚书集注音疏,存今文二十九篇,以别梅氏所上二十八篇为伪造。取书传所引大誓汤征诸篇遗文,按书序入录。采说文、经、子所引书古文本字,更秦、汉之隶变,及唐开元改易古字之谬,辑郑康成残注及汉儒逸说,附以己见,为之疏,以明其说之有本。凡四易稿,积十余年而成。时王鸣盛撰尚书后案,亦以疏通郑义为书,延声至家,商订疑义。

又病后世深求说文考、老转注之义,至以篆迹求之,因为六书说,谓建类一首,即始一终亥五百四十部之首也;同意相受,即凡某之属皆从某也。嘉定钱坫韪之。而休宁戴震以为贯全部则义太广。声折之曰:若止考、老为转注,则义太隘,且谐声一义,不贯全部乎 ?声尝为毕沅校刊释名疏证,用篆书之。其为尚书集注音疏,亦用篆书。瀍字、蘉字,说文不载,瀍据淮南作廛,蘉用尔雅义作孟,人始或怪之,后乃知非臆说。声不为行楷数十年,虽寻常尺牍,皆依说文书之,不肯用俗字。尝为说文解字考证,后见金坛段玉裁作,乃辍笔,并举稿本付之。又欲举、经子古书,俱绳以说文字例,名曰经史子字准绳;又为论语竢质,俱未脱稿,而老疾矣。

声生平不为诗赋时文,而好填词,有乌云、春山、樱桃、金莲诸阕。柔情旖旎,绝似宋元人笔墨。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卒,年七十九。子镠,吴县学生,亦好古敦学。孙沅,自有传。

(孙星衍传、钱泳履园丛话合纂,苏州府志)

李 锐

李锐,字尚之,江苏元和诸生。笃学朴厚,长于经义,习公羊春秋、虞氏易,尝著周易虞氏略例十八篇为一卷。幼好算术,因受经嘉定钱大昕,闻中、西异同之奥。大昕诲之曰:凡为弟子者,不胜其师,不为贤弟子。于是闭户沈思,五年尽通畴人家言。尤深古历,自三统以迄授时,悉能洞彻本原。

以郑注召诰周公居摄五年二月三月,当为一月二月,不云正月者,盖待治定制礼,乃正言正月故也。郑君精于步算,此破二月三月为一月二月,以纬候入蔀数推知,上推下验,一一符合。江声、王鸣盛以为据洛诰十二月戊辰逆推之,其说未核,因著召诰月名考,融会古历,以发明经术。

大昕尝以太乙统宗宝鉴求积年术日法一万五百岁,实三百八十三万五千四十八分二十五秒为疑。锐据宋同州王湜易学,谓每年于三百六十五日二干四百四十分之外,有终于五分者,有终于六分者,有终于五六分之间者。终于五分者,五代王朴钦天历是也,以七千二百为日法。终于六分者,近年万分历是也,以一万分为日法。终于五六分之间者,景祐历法载于太乙遁甲中是也,以一万五百分为日法,此暗用授时法也。试以日法为一率,岁实为二率,授时日法一万为三率,推四率,得三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即授时之岁实也。大昕释然。

锐勤役探讨,每得一书,必穷幽极微。王孝通缉古算经,词隐理奥,无能通之者,锐与友人张敦仁共著细草三卷,详论二十术,而商功之平地,于功广袤之术,较若列眉。又于同邑顾广圻处得秦九韶数学九章,乃穷究天元一术,论其法与借根方不同,于是郭守敬、李冶之说始明,而知唐顺之、顾应祥书甚无谓也。

锐尝谓:四时成岁,首载虞书,五纪明历,见于洪范。历学乃致治之要,为政之本。以通典、通考置而不录,因著历法通考。其书体例,大略以颛顼、夏、殷六历记载久缺,太初历本之殷历,立法疏阔,三统术虽推法较密,然亦用太初四年增一日之术,是四分术无异太初也,故断自三统术始。

国朝之椭圜法,止唐瞿昙悉达九执历,宋荆执礼会天历,史佚其法。乃于开元占经宝祐四年会天历中求其术,而为之说,惜未成书。惟三统术注、四分术注、乾象术注、奉元术注、占天术注、日法朔余强弱考六科而已。

仪征阮元督学浙江,延锐校礼记正义及辑畴人传,元以今之敬斋称之。敬斋,李冶号也。

他著有方程新术草、句股算术细草、弧矢算术细草、回回历元考、磬折说、戈戟考等书。卒以攻苦得疾,嘉庆二十二年卒,年四十五。

又著开方说三卷,下卷未就,易箦时,命弟子黎应南续成之。

(清史列传儒林传)

程际盛

程际盛,原名炎,字焕若,长洲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官至监察御史。初学诗于同里沈德潜,及官京师三十年,退食闭门,惟以穷经为务。尤深研郑学,摘郑语之要,为周礼故书考、仪礼古文今文考、礼记古训考,凡三卷。书成于辛亥,在段玉裁汉读考未出以前,然其读经之法,则与玉裁暗合。又著说文古语考、骈字分笺各二卷,续方言补正一卷。青浦王昶称其书皆有功学者。又有倩偶录、稻香楼集。

顾广圻

顾广圻,字千里,后以字行,更字涧莫,元和人。弱冠称万卷书生,不为科举业,年三十始补诸生。

从江征君声游,得惠氏之传,尽通经学、小学。论经学云:汉人治经,最重师法,古文、今文,其说各异,混而一之,寥辅不胜矣。论小学云:说文一书,为六书发凡,非字义尽于此。欲取汉人经注,作假借长编,未果。

从兄之逵,字抱冲,亦邃于学,多藏宋、元旧本书,广圻一一为之订正,校刻列女传以行。为孙观察星衍校刻宋本说文、古文苑、唐律疏义,为黄孝廉丕烈校刻国语、战国策,为张太守敦仁校刻抚州本礼记、单疏本仪礼,为胡中丞克家校刻宋本文选、元本通鉴,为秦太史恩复校刻盐铁论、扬子法言、骆宾王集、吕衡州集,为吴侍读鼒校刻晏子、韩非子。每一书成,综所校为考异,或为校勘记。又摘宋儒语录为遁翁苦口,以教学者。其所居号思适斋,取北齐邢子才误书思之更是一适之语,自为之记。卒,年七十。

孙瑞清,字河之,咸丰壬子举人,能世其学。

(李兆洛墓志、苏州府志)

陈 鹤

陈鹤,字鹤林,元和人。嘉庆元年进士,官工部主事。鹤生而颖悟,始能言,即能读杜诗。居本生父忧,瘠甚,守三年丧,要经不除。

博学工文,而笃于行谊,为嘉定钱大昕所重。少有高世志,与朋友交,辄以古人相规劝。学宗宋儒,与栖霞牟昌、阳山郑士超,有工部三君子之目。通政顾莼偶以禅语署其斋,鹤曰:有意为之邪 ?无意为之邪?莼矍然,立撤之。操行修洁,不屑奔走竞进。尝著法先王论,其要归于正心诚意。又曰:法先王者,法其本,不法其迹;法其教化,不法其制度。

熟习史事,于前明治乱得失,多所考鉴。尝著明纪一书,原本正史,参以王氏稿,间采说部野史必为旁证确实者,其私异诡诞之说,概不录,论者以为有良史风。其书六十卷,手辑至五十二卷而卒,后八卷则其孙克家续成之。

克家,道光二十四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参提督张国梁幕,咸丰十年殉难。

宋翔凤

宋翔凤,字于庭。简子。嘉庆庚申举人,泰州学正。丁忧服阕,改旌德训导。保举和县,试吏湖南,以才干为大吏所知,历任剧邑,以州牧致仕。咸丰己未,重宴鹿鸣,加知府衔。明年卒,年八十七。

翔凤少跳荡,不乐举子业。嗜读古书,不得,则窃衣物易书,祖父夏楚之,不能禁。比长,淹贯群籍,尤长于经。谓大学为礼记四十九篇之一,首尾完整,其脉络贯通,无经传之可分,无阙亡之可补,为大学古义说上、下两篇。念论语郑注佚弗传,辑为十卷,又为论语说义十卷。于孟子,则有孟子赵注补正六卷,别辑刘注一卷。平生精治小学,为小尔雅训纂六卷。又有过庭录十六卷,朴学斋文录四卷。兼工诗词,隽雅可诵。

子景宣,字稚宣,监生,亦能诗。先翔凤卒。

(苏州府志)

沈钦韩 谈师吉

沈钦韩,字文起,吴县人。嘉庆丁卯举人,安徽宁国府训导。钦韩质敏而为学甚勤,暑夕苦蚊,置两足于瓮,读书常至漏三下。家贫,借书于人,计日归,辄写其要。遂淹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古今别集、汇集、类书、杂记。

其学自诗赋古文词外,尤长于训诂考证。以汉书颜氏注浅陋,章怀后汉书注杂集众手,刘氏注司马八志,颇宏富而少统贯,故为两汉书疏证七十四卷。以左传杜注多舛,为左传补注十二卷,别为考异十卷。以裴氏三国志注专补其事迹,而典章名物阙焉,为补训故八卷、释地理八卷。又为水经注疏证四十卷,而古今郡县之废置,山川之沿革皆具。又为韩昌黎集补注,王荆公诗补注、文集注,又注范石湖集。深明唐、宋两朝典章故实,故多得作者之意。

其为注,先写于书上下左右,几无隙,乃录为初稿,久之,增删,又录为再稿。每一书成,辄三、四易稿。

他若陈祥道礼书,王、施、查三家苏诗注,王昶金石萃编,随手纠谬,积成卷帙。凡著述几四、五百万言,惟幼学堂诗文集刊行于世。

其歾也,家无余财,不克葬者十年。上海郁某闻之,助以葬资,其戚友乃谋以所著稿归郁氏,庶几能刻而传焉。

与钦韩同时同里有谈师吉,布衣,家贫,好学。慨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失传,后人取以散入史记本文下者多不完,因仿索隐例,于各本史记外,博考他书所引,补漏订讹,钞辑成完书。师吉歾后,稿归王茂才瑬。瑬亦勿,其家在洞庭东山,乱后无恙,谈稿当尚在也。

(苏州府志、王瑬墓志)

翁广平

翁广平,字海深,吴江人。七岁即解文字。困于童试,年四十七,始补苏州府学生。尝渡海,宿普陀山观日出,归著日食即日月合璧论二千言。复著月盈亏论、陨星论,多创解,为前人所未有。

性喜异书,手自钞录不倦。得里中潘氏旧藏吾妻镜五十二卷。吾妻镜者,日本国史也。始其国承治四年庚子,讫文永三年,凡八十年。其纪将军执权次第,国王世系及会射之节甚详,而国之大事反略。又文义郁辖,乃由海舶求其国之书数十种,撰世系表十卷、地理风土食货职官艺文兵事二十卷,名吾妻镜补修。

道光纪元,举孝廉方正。卒,年八十二。

子雒,工画虫鱼花卉,渲染妍妙生动。尤善画龟,人咸宝之。

(苏州府志录人物续志)

张 履

张履,原名生洲,字子践,号渊甫。嘉庆丙子举人。少从张海珊游,讲程、朱之学。于诸经尤精三礼,善古文辞。其议礼之文,往往以今之情酌古之礼,犁然有当于人心,非训诂名物之学也。官句容训导,以正学训示诸生。卒,年七十余。其治三礼,时精思力学,夜不就枕者十年云。

(苏州府志录熊其英述)

朱骏声

朱骏声,字丰芑,吴县人。年十三,受许氏说文,一读即通晓。十五为诸生。从钱大昕游,钱一见奇之,曰:衣钵之传在子矣!嘉庆二十二年举人,官黟县训导。勤力著述,诸生造门请业者,官舍至不能容。俞正燮叹曰:朱君真名士也 !咸丰元年,以截取知县入都,进呈所为说文通训定声等四十卷。其书大致以宣说文传注假借之隐略,以稽群经、子、史之通融。题曰说文,表所宗也;曰通训,发明转注假借之例也;日定声,证广韵今韵之非古,而导其源也。文宗披览,嘉其赅洽,赏国子监博士衔。旋迁扬州府学教授,引疾,不之官。六年,卒,年七十一。

骏声著述甚富,不求人知,兼长推步,通明象数。尝论尔雅太岁在寅,推衍大昕之说。又著有六十四卦经解八卷,尚书古注便读四卷,诗传笺补十二卷,仪礼经注一隅二卷,夏小正补传二卷,大戴礼记校正二卷,左传旁通十卷,左传识小录三卷,论孟确解二卷,悬解四卷,经史问答二十六卷,天算琐记四卷,数度衍约四卷,离骚补注一卷,淮南书校正六卷,说解商十卷,小学识余四卷,说丛十二卷。

庞大堃

庞大堃,字子方,常熟人。嘉庆二十四年举人。究心音韵之学,尝谓顾、江、戴、段、孔、王诸家分部互有出入者,以入声配隶无准耳。入声有正纽、反纽,今韵多从正纽,古韵多从反纽。故用王氏说,别出缉盍十八部,阳类阴类各九部,阳奇阴偶两两相配,一从陆氏法言所定为正纽,一从顾、江、戴、王氏所定为反纽,按部排纂,以纽相承。而表出其分收之字,别收之字,为古音辑略二卷,备考一卷。其论等韵,则谓字母三十六,为天地自然之音,不可增减移易。将切韵指掌图、四声等子、切韵指南参互考订,合门法为八,分十六摄为六十一图。以唐韵、广韵、集韵、五音集韵、玉篇、玉海之字,按纽排纂,附注切音,为总图以提其网,为略例以举其凡,为备考以核其实。又推之玉篇、广韵皇极经世之论音,以畅其说。又推之天竺西番藏经十二家之译字,以尽其变,为等韵辑略三卷。他著有易例辑略五卷。

子钟璐,官至刑部尚书。

潘维城

潘维城,字阆如,吴县人。从同里夏文焘游,继受业元和李锐,为钱大昕再传弟子,得闻经师绪论。谓论语为何晏所乱,惟郑康成兼通古今文,集诸儒之大成,乃搜辑郑注,又采汉、魏古义,及近儒之说,为古注集笺十卷。子锡爵卒其业。

张海珊

张海珊,号铁夫。中道光元年恩科乡试第一,榜发,已前卒。海珊天资高明,论学以程、朱为归,而不废陆、王。谓致良知一语,苟能扩充得尽,即大学之明明德。朱子所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程子亦言,德性之知,不假于闻见,与阳明之言印合无间。然天下之变无穷,所以应之者亦至动而赜,此非徒良知之足凭,而穷理之愈精愈难也。

又尝谓儒之诟病于世,乃迂疏无用之过。故凡经世之务,罔不究心。三吴亢旱,漤港尽涸,一日北风大作,水入,诸漤皆满,纠众筑堤储之,岁以有秋。先是苏、松水灾,作救荒私议,以为吴淞之塞久矣,水留而不去,莫若大浚吴淞江而以请赈劝捐所得给役食;所在圩岸沟渠令所在之人修治之。后十余年,大吏果请开吴淞江。论文则谓最难在实,如食之必可饱,衣之必可暖,药石之必可去病。慕邵子为人,颜其居曰小安乐窝。卒,年四十。

(苏州府志录汤金钊传)

江 沅

江沅,字子兰。优贡生。金坛段玉裁侨居苏州,沅出入其门者数十年。玉裁著六书音韵表,发明平、上、入分合相配,曰:此表惟江声及沅知之,外无第三人知者。沅先著说文释例,后承玉裁嘱,以段书十七部谐声表之列某声某声者为纲,而条系之;声复生声,则依其次第,为说文解字音均表,凡十七卷。沅于段纰讹处略笺其失,其言曰:

支、脂、之之为三,真、臻、先与谆、文、欣、魂、痕之为二,皆陆氏之旧,而段氏矜为独得之秘,严分其界,以自殊异。凡许氏所合韵处,皆多方改使离之,而一部之与十二部,亦不使相通。故皕之读秘,改为逼;臆之乙声,删去声字;必之弋亦声,改为八亦声。而于开章一篆说解极一物三字,即是一部、十二部、十五部合韵之理,于是绝不敢言其韵,直至亥字下重文说之也。十二、十三两部之相通者,惟民、昬二字为梗,故力去昬字以就其说。鼻字由声、十五部也,绋从鼻得声,而绋即古綦字,在一部,遂改鼻字为幽声,以避十五部与一部之合音。凡此皆段氏之症结处也。

又曰:段氏论音谓古无去,故谱诸书平而上入。沅意古音有去无入,平轻去重,平引成上,去促成入。上、入之字,少于平、去,职是故耳。北人语言入皆成去,古音所沿,至今犹旧,非敢苟异,参之或然。沅当时面质,玉裁亲许驳勘,故有不同云。

卒,年七十二。

(清史列传)

沈钦裴

沈钦裴,字侠侯,元和人。嘉庆十二年举人,官荆溪训导。病偏枯累年,而神明如常,讲不辍。布政使檄他人摄其官,学中士人相率具状留之,不得,遂罢归。

钦裴笃学邃思,洞精算术,于天文、地形,无不通晓。宋秦九韶数书九章,元朱松亭四元玉鉴、李冶测圆海镜,世称绝学,皆能通文。李潢撰九章算术细草,甫写定,病不起,嘱曰:必沈钦裴算校,方可付刊。钦裴果为校勘,颇有增益,以成其志。

居京师时,大学士董诰将荐修天文时宪志,钦裴复书,以为暴翰林短,且此为荣利计,非进礼退义之正,力辞,时称其有守。

所自著有补玉鉴细草,四册。又尝得明赵琦美钞本数书九章,订讹补脱。以老病不能卒其业,其弟子江阴宋景昌成之,为数书九章札记四卷。

迮鹤寿

迮鹤寿,字兰宫,吴江人。道光六年进士,选池州府教授。父朗,乾隆五十四年举人,凤阳府训导,以文章名。

鹤寿少承父教,好学笃行,精研古义,每事必究其根原。尝谓刘歆三统历称成王元年正月己巳朔,此命伯禽俾侯于鲁之岁也。先是,周公摄政五年,孟统二十九章,首积月六千五百八十,无闰余,积日十九万四千三百十三,大余三十三,小余七,故推至此年,为正月己巳朔。金仁山移侯鲁于摄政之元年,则正月乃庚辰朔矣。其精心探索类如此。

以汉翼氏治齐诗,言闻五际之要、十月之交篇,五际之说,出于齐诗,则四始之说,亦出齐诗,五际必兼四始言之。盖四始为之纲,五际为之纪也,四始五际,配阴阳五行,久成绝学。因考诗篇之部分,值岁之多寡而铨次之,著齐诗翼氏学四卷。论者谓其泄千余年不传之秘。

又尝读刘昭续汉志注所引帝王世纪,有尧时垦田若干顷、民口若干人数语,因推衍三代土田户口之数,至三万余言。又为夏、殷、周九州经界疏证、分土疏证。谓近代言禹贡者,必东极朝鲜,南逾岭峤,西跨嵹台,北抵沙漠,荒远无凭,非则壤成赋之指。周九州之界限,自雁门以北,长沙以南,亦非所辖。

又谓封建之法,有谷土三等地,有廛里九等地,有沟洫三等地,有采邑三等地,有山林六等地,有山泽邑居地。孟子与周礼,一举其土地,一举其封疆,非有二制。井田始于公刘,夏、殷之田,不以井授,武王亦祗行于圻内,非尽天下而井之。或五十,或七十,或百亩,若今江南之行田,改移甚便。复为孟子班爵禄、正经界两章疏证,以畅其说,凡百二十卷。

鹤寿通籍时,年已五十四,官教授十年,犹闭户著书,矻矻不倦云。

(录清史列传儒林传)

沈曰富

沈曰富,字沃之,吴江人。道光己亥举人。年十六,即能为古今体诗。平湖方坰来盛泽,以陆清献之学倡导后进,曰富师事焉。后又师震泽张学博履、平湖顾征君广誉,征君善诗经,学博尤长三礼,学益进。

尝偕陈寿熊乡试江宁,两家祖父皆未葬,相与悲涕,酹酒江流为誓,曰:归不葬而复涉者,有如大江!既归,仿杨园葬新会,先后得葬者十余家。复应乡试,第七人得举。淡于仕进,一以读书养母为事。最后受业于娄姚征君椿。姚得望溪、惜抱之传,论学宗程、朱,而兼综汉儒。尝欲为国朝学案,已有端绪,举以授曰富,曰:子熟于国朝文献,兹事非子莫属也。日富始有夏峰学录、夏峰门人录、杨园渊源录、当湖弟子传之作。年五十,骤疾卒。

曰富事母孝,处兄弟间,各视其性情而和协之。论学以有恒有渐为归,故即以名其斋。

(苏州府志录行述)

钮树玉 徐承庆

钮树玉,字匪石,吴县人。世居东洞庭,隐于贾。笃志好古,不为科举之业。精研文字、声音、训诂。谓说文悬诸日月而不刊者也,后人以新增淆之,诬许君矣,因博稽载籍,著说文新附考六卷,续考一卷。又著说文解字校录三十卷。后见段玉裁书,著段氏说文注订八卷,所驳正之处,皆有依据。

时又有元和举人徐承庆者,著段注匡谬十五卷,尤胜钮氏书。

陆元纶

陆元纶,字续铭,长洲人。道光二十三年副贡生。咸丰元年,举孝廉方正,辞不就。九年,卒,年五十九。

少颖敏,从吴钟骏游,肆力于经学。中年于三礼义疏用力最深,自马、郑、贾、孔而下,及清代江永、戴震、惠士奇、惠栋、段玉裁诸家说礼之书,无不研讨。仿陈奂研究六书奇训、学术源流,晚更究心宋五子书,以为立身事亲之法。于廿四史、通鉴纲目及他丛书中嘉言懿行可师可法,随笔手钞,名曰宗辉录,林则徐抚吴时,深赏之。朱珔尝谓:束修自励、研经好学若陆生者,吴中硕士也。所纂有三礼汇钞、记文小笺,著有御珍驾斋集。

陈寿熊

陈寿熊,字献青,江苏吴江诸生。少孤,能自树立。读书好深沈之思,与平湖顾广誉友善,益治经学。广誉性谦退,未尝为学者进言,寿熊授经吴淞间,诱掖如不及,人渐尊向之。家贫,不能葬亲,仿桐乡张履祥法为葬亲会,自是获葬者数十家。

寿熊学宗程、朱,暗然自修,不侈讲学名。常言数十年检摄此心,至今日始能不妄用,故于死生之际,视之淡然。著有周易集义,周易正义举正,周易本义笺读,易启蒙私记,读易汉学私记,冬官补亡,考工记释,诗说,参同契注,诗文集。

咸丰十年,卒,年四十九岁。

(录清史列传)

陈 奂

陈奂,字硕甫,诸生,先世自崇明迁苏州。咸丰元年,举孝廉方正,始年二十五。从吴县江明经沅治古学。二十七,受学于金坛段大令玉裁,玉裁以所注说文命奂雠对。朝夕问难,日所请益,夜必条记,二年而学有端绪。

入京师,识泾胡给事承珙。承珙治毛诗,奂亦治毛诗,先为义类。及承珙卒,遗言以所撰毛诗后笺草本遗奂。奂知承珙所治毛诗,仅条例章句,未为完书,遂有意揉义类作疏。创草于道光十五年春,迄六年而定,成毛氏传疏三十卷。

又表毛公所说制度文物可补礼经与东汉诸儒异趋者,为说一卷。又准以古音,依四始,为毛诗音四卷。仿尔雅例,编毛传为义类十九篇一卷。又以郑多本三家诗,与毛异,为郑氏笺考征一卷。又少作有诗语助义三十卷。晚年校刊之书,如金氏求古录,胡氏仪礼疏,郝氏尔雅义疏,皆行于代。卒,年七十有八。

(苏州府志录戴望行状)

管礼耕

管礼耕,字申季。元和人。岁贡生。父庆祺,受业长洲陈奂,尝手校陆氏释文。礼耕守家学,尤长训诂。冯桂芬为说文段氏注考证,属成十五卷。礼耕虽博通载籍,而细谨不轻著书。尝言唐以正义立学官,汉魏六朝遗说积久半阙不完,凡所考见,独存释文,而今本舛驳非其旧,思综稽群籍为校正。未及半而卒。年四十。著有操斋遗书四卷。

(清史稿文苑传)

雷 浚

雷浚,字深之,号甘溪。岁贡生,就职训导。曾祖大升,隐于医。祖桂,广西苍梧县知县。父燮琛,山东濮州吏目,有孝行,旌于朝。

浚年十七,从江沅游,精研说文之学。复与宋翔凤、陈奂相切磨,壹意著述,为吴中经学大师。林文忠公抚苏,值水灾,遴书生诚笃者勘之,浚与焉。文忠寓书,嘉其勤且实。或曰当诣谢,不赴。同治初,故人某权长洲县事,有以官事匄一言者,拒不应。固请,则曰:有公论在,吾居乡,不可以私干。愤里中风俗日靡,纠资集同人讲乡约于通衢,闻者感化。冯桂芬中允纂府志,浚为分纂,成流寓、艺术长元人物若干卷。光绪十五年,黄彭年布政创学古堂,命诸生读书其中,礼聘浚为学长。浚严立课程,首十三经,次三史、通鉴、说文、文选。凡读一书,令各条记所得,以定甲乙,学者翕然宗之。

浚所著有说文外编十六卷,取四子书群经,及玉篇、广韵字,凡不见于邧书而钮氏新附考、续考亦未及者,皆于说文中求其本字,于他书求其通字,故曰外编。又有韵府钩沈五卷,睡余偶笔二卷,引经例辨三卷,道福堂诗四卷,乃有庐文一卷。

光绪十九年卒,年八十。

(吴县志、复盦外稿)

王颂蔚

王颂蔚,字芾卿,别号蒿隐,其初名叔炳,长洲县人。先世自宋南渡,居郡之洞庭东山。至明文恪公鏊,族始大,迁郡城。蔚,其十三世孙也。曾祖仲淇,祖朝华,父仁荣,均有声于横舍。

蔚生有至性,岐嶷善读。咸丰时,乡居避地,遭父丧,伯兄继殂,蔚年才十三岁,倚庐复壁,卒奉祖母邹间关出险,难平返里。以县试第一,补长洲县学生员。丙子举乡试,庚辰成进士。由庶常散馆改户部主事,传补军机章京。壬辰试御史,褒然举首。蔚乐以言职自效,而枢府以熟手奏留,非其志也。

所至事贤友仁,与海门周彦升明经共学最早,里门耆宿如潘鬯侯、朱怡云,事之在师友之间。其他文字交,若管申季、袁环禹,同朝如李莼客、朱蓉生、沈子培、黄仲弢、梁节庵、安晓峰等,皆推重颂蔚无异词,袁爽秋过从尤密。

考德问业,务为实事求是之学,而不以标榜相尚。时朝廷以国步日蹙,锐意图强,游说之士倡为新周故宋之谈,蔚视之蔑如也。平时非论学,未尝通谒师门;无关公事,罕与权要晤面。尝谓得失事小,廉耻事大,诡遇求进,吾不为也。治家啬于自奉,每诫诸嗣:古人俭以养廉之论,其义最深;今之墨吏,非必天性无耻也,簠簋不饬,由于非盗泉之水,不足以自润也。充工程监督差,厂商苞苴,美其名曰节省银两,蔚毅然却之,曰:昔陈稽亭先生印结公项尚不受,况厂商之赇乎?

既入词馆,志切论思广内,著作承明。尝以浮湛郎署,于国无补,于学有损,浩然有东皋之思。未几,中日衅起,牙山之役,王师失律,海东藩卫,沦于戎索。蔚激于忧愤,居恒郁郁,竟于光绪二十一年七月染疫而卒。

所著写礼庼诗集、文集,读碑记,古书经眼录,各一卷。在方略馆得殿板初印明史,上粘黄签,审为乾隆朝敕校未蒇之本,蔚从故纸堆中拂拭出之,删其芜冗,撮其精要,成考证捃逸四十二卷。蔚博闻强记,精力过人,论者谓天假以年,名山之业,当可与王伯申、钱晓征相比伦云。

子季烈,光绪甲辰进士,官学部郎中,能世其学。

(节录碑传集补)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