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传
元
○元
杜瑛危复之 杜本【张枢】孙辙【吴定翁】何中武恪
杜瑛
危复之
杜本 【张枢】
孙辙 【吴定翁】
何中
武恪
△杜瑛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父时升金史有传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
尽读之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纽赫珪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岁己未世祖南伐
至相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怭蔑之殆将亡矣
兴之在圣主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帝悦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命从行以疾弗果中统初诏征之时平章王文统方
用事辞不就左丞张文谦宣抚河北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遗执政书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今天子神
圣俊又辐辏言纳计用先王之礼乐教化兴明修复维其时矣今不能遡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
不可胜言者矣人或勉之仕则曰后世去古虽远而先王之所设施本末先后犹可考见为政者莫先于复古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
不亦难乎吾不能随时俯仰以赴机会将焉用仕于是杜门著书优游道艺以终天厯中追封魏郡公谥文献所著春秋地理原委十卷语孟旁
通皇极引用各八卷皇极疑事四卷极学十卷律吕星厯礼乐杂志三十卷文集十卷 【按元史此下有张特立传考特立己见于金循吏传
中通例不应复出今以隐居赐号等事附议于彼此从删】
△危复之
危复之字见心抚州人宋末为太学士师事汤汉博览羣书好读易尤工于诗至元初元帅郭昂屡荐为儒学官不就后朝廷累遣奉御察
罕及翰林应奉詹玉以币征之皆弗起隐紫霞山中学者私谥曰贞白先生
△杜本 【张枢】
杜本字伯原清江人博学善属文江浙行省丞相呼哩木得其所上救荒策奇之及入为御史大夫力荐于武宗尝被召至京师未几归隐
武夷山中 【按武夷山志云结思学斋怀友轩为终隐计】 文宗在江南时闻其名及即位以敝征之不起至正三年友丞相托克托以隐士
荐诏召为勉之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使者趣之行至杭州称疾固辞致书于丞相曰以万事合为一理以万民合为一心以千载合为一日以
四海合为一家则可言制礼作乐跻五帝三王之盛矣遂不行本湛静寡欲无疾言遽色与人交尤笃于义平居书册未尝释手工篆隶着四经
表义六书通编十原等书学者称为清碧先生十年卒 【按辍耕录云本有所编五声韵自大小篆分隶真草以至外蕃书及蒙古新字靡不
收录题曰华夏同音浙省平章库库时来访一日语及声律之学因问国字何以用噶喀字为首本曰正如婴儿初堕地时作此一声乃得天地
之全气也平章甚悦服】 时有张枢字长者婺之金华人亦屡征不起幼聪慧外家潘氏蓄书数万卷书读之肆笔成章顷刻数千言其为文务
推明经史以扶翼世教尤长于纪事尝取三国时事撰汉本纪列传附以魏吴载记为续后汉书以正陈寿之失临川危素称其立义精密可备
劝讲诏取其书寘宣文阁浙东部使者交荐之前后章凡九上至正三年命修辽金宋三史有丞相托克托辟枢本府长史力辞不拜七年申命
史臣纂修本朝后妃功臣传复以翰林修撰召枢俾与讨论复避不就使者强之行至杭州固辞归尝着春秋三传归一义三十卷刊定三国志
六十五卷林下窃议曲江张公年谱各一卷敝帚编若干卷 【按台贤录云枢以宋末仗节诸人多史氏所不载乃询诸故老作宋季逸事一
书谨附识】 八年卒
△孙辙 【吴定翁】
孙辙字履常临川人幼孤母蔡氏教之知自树立比长学行纯笃事母甚孝家居教授门庭萧然而考德问业者日盛与人言一以孝弟忠
信为本辞气温和闻者莫不油然感悟宪司屡辟怕不就江西行省特以遗逸举辙一人辙善为文章吴澄尝叙其集以为仁义之人其言蔼如
也元统二年卒同郡吴定翁字仲容幼岁俨如成人清修文雅与辙齐名而尤善为诗揭傒斯称其幽茂疏澹可比卢挚 【按书史会要云卢
挚字处道涿郡人元初称能诗者以挚为首官翰林学士有疏斋集亦善书谨附识】 辟荐相望终身不为动尝曰士无求用于世惟求无愧于
世人以为名言
△何中
何中字太虚乐安人少以古学自任家有藏书万卷手自校雠其学闳深该博至顺二年江西平章金岳柱聘为龙兴郡学师明年卒所著
有易类象二卷书传补遗十卷通鉴纲目测海三卷知非常藁十七卷 【按何中自序藁尚有通书问叶韵补疑六书纲领各一卷】
△武恪
武恪字伯威宣德府人初以神童游学江南吴澄为江西儒学副昃举荐入国学明宗在潜邸选为说书秀才及出镇云南恪在行明宗欲
起兵陕西恪谏曰太子此行于国为君命于家为叔父命何可违也此行未必非福若向京师发一矢史官必书太子反不可悔矣左右恶其言
遣之归居陋巷教子弟文宗知其名除秘书监典簿秩满丁内艰再除中瑞司典簿改汾西县尹皆不起人或劝之仕恪曰向为亲屈今亲已死
何以仕为至正闲朝廷重选守令台哈布哈举为平阳沁水县尹亦不赴近臣又荐为授经郎恪遂阳为瘖痖不与人接生平好读周易每日坚
坐或问先生之学以何为本恪曰以敬为本所著有水寒集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