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王国维文存

高昌宁朔将军麹斌造寺碑跋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高昌宁朔将军麹斌《造寺记》,新出土鲁番,为考高昌麹氏事者第一史料,既详见于上虞罗叔言参事跋矣。碑阴高昌王麹宝茂结衔中,有“希□寺多浮跌无亥希利发”十一字;高昌令尹麹乾固结衔中,有“多波鍮屯发”五字,皆蕃夷语。参事疑为高昌尊号以施之国中者。余谓此皆突厥官号也。《周书·突厥传》言突厥“有叶护,次没,次特勒,次俟利发,次屯吐发”(《隋书·突厥传》文同)。此“希利发”即“俟利发”,“鍮屯发”即“吐屯发”。自突厥崛起,高昌常为所役属,故其君相皆受突厥官号。《唐书·突厥传》谓统叶护可汗“徙庭石国之千泉,遂霸西域诸国,悉授以颉利发”。案“颉利发”,即“俟利发”。《旧唐书·突厥传》其大官有屈律嗫,次阿波,次颉利发,次吐屯,次俟斤。”“颉利发班”次亚当《周》、《隋》二《书》之“俟利发”,盖一语之异译。《新书》载突厥官有“俟利发”,又有“颉利发”,盖失之。征之此碑,则突厥先世已用此制,不自西突厥始。

故唐初诸外国酋长,多称“颉利发”或“俟利发”。如回纥首领,称“活颉利发菩萨”及“胡禄俟利发吐迷度”,拔野古首领,称“大俟利发屈利失”;仆骨首领,称“娑匐俟利发歌滥拔延同罗首领,称“俟利发时健嗫浑首领,称“俟利发阿贪支大俟利发浑汪,黯戛斯首领,称“俟利发失钵屈阿栈”。即龟兹王诃黎伐失毕,“诃黎伐”亦“俟利发”或“颉利发”之音变也。凡此诸王或首领皆有“俟利发”或“颉利发”号,盖突厥于其所属之国,皆授其王或首领以己国官职。故唐灭东、西突厥,即于其故地及属国置羁縻州,并命其王为都督、刺史,盖即用突厥旧制也。然“俟利发”一语,疑本出蠕螺。突厥主称“可汗”,后称“可贺敦”,皆袭蠕蠕旧号,“俟利发”亦然。《魏书·蠕蠕传)阿那瑰族兄有“俟力发示发”,从父兄有“俟力发婆罗门”。突厥后起,故沿以为官号。其上冠以“希□寺多浮跌无亥”八字者,则官号上所加之美称,如“某某可汗”、“某某可敦”之类。

日本大谷伯爵藏高昌延昌冊年所写《大品般若经》,其跋尾高昌王结衔为“使持节(缺)跋弥硙伊离地(缺四、五字)陁豆(缺三、四字)利发”。“伊离”即“伊利”,“陁豆”即即,达头”之异译,皆突厥可汗之美名也。北方种族,于君长名称上,率加以美名。唐代诸帝之有尊号,亦当为对外族而设也。“鍮屯发”,高昌所写《大品般若经》径作“吐屯发”,则本监察之义。《唐书·突厥传》统叶护可汗悉授西域诸国以颉利发,而命一吐屯监统以督赋入。”是“吐屯”本监统之官。《太平广记》(二百五十)引《唐御史台记》,谓“突厥谓御史为‘吐屯’”。是“吐屯”职掌与唐御史略同,御史亦以监察为职者也。

惟唐时突厥命其国人为吐屯,以监统属国;此则以高昌国相为之。其上所冠“多波”二字,亦美名也。至此碑立于麹宝茂建昌元年,碑中所云“与突厥同盟结婚”,盖犹其先世事,其后二国世为婚姻。《隋书·高昌传》言“鞠伯雅大母,本突厥可汗女,慈恩《三藏法师传》言“西突厥叶护可汗长子咀度设,是高昌王麹文泰妹婿”,盖终高昌之亡,常附庸于突厥。《隋书》称其“臣属铁勒”,盖属一时之事矣。

己未九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