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标点本]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通謚烈愍諸臣(上)

廣寧副總兵頗廷相,籍貫未詳;萬曆四十六年,大兵破撫順,赴援戰歿(見明史及輯覽)。

參將蒲世芳、遊擊梁汝貴,籍貫俱未詳;萬曆四十六年,大兵拔撫順,並從總兵張承蔭赴援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遼東副總兵官于化龍、參將高貞從、遊擊于守志、守備何懋官,籍貫俱未詳;萬曆四十六年,俱從總兵馬林出三岔口,與大兵戰於尚間崖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廣平副總兵鄒儲賢,籍貫未詳;萬曆四十六年,大兵圍清河,儲賢固守,率親丁戰於城南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廣平參將張旆,籍貫未詳;萬曆四十六年,與副將鄒儲賢同守清河城,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總兵官趙夢麟、保定總兵官王宣,俱榆林人;萬曆四十六年,佐杜松出師撫順,與大兵戰於薩爾滸,陣歿(見明史及輯覽)。

瀋陽總兵官尤世功,榆林人,天啟元年,大兵破瀋陽,總兵賀世賢兵敗,往援,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宣撫使都司僉書秦邦屏,忠州人;天啟元年,調援瀋陽,與大兵戰渾河,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鎮武總兵官、都指揮使劉渠,保定人;天啟元年,提兵援西平,遇大兵於平陽,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閭陽總兵官祁秉忠,西寧世襲土司;天啟元年,援西平,兵敗平陽,被重創死(見明史及輯覽)。

副將劉徵,籍貫未詳;天啟元年,大兵破平陽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參將黑雲鶴,籍貫未詳;天啟元年,大兵克西平堡,戰敗被殺。

遼東副總兵麻承宗,朔平右玉人,總督貴子。天啟元年,與大兵戰敗於沙嶺,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援勦總兵官童仲揆,南京人;天啟元年,大兵破瀋陽,戰死渾河(見明史及輯覽)。

援勦總兵官陳策,籍貫未詳;天啟元年,兵敗渾河,與童仲揆同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副總兵戚金、參將吳文傑、遊擊周敦吉、都司袁見龍、鄧起龍、守備雷安民,籍貫俱未詳;天啟元年,大兵戰於渾河,兵敗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雲南都司張名世,山陰人;以都司戴罪北邊立功。天啟元年,統浙兵三千人,與大兵戰於渾河,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永平同知陳輔堯,揚州人;天啟元年,以轉餉出關,大兵破瀋陽,左右以輔堯無守土責,勸之去。輔堯曰:孰非封疆臣,何去為?拔刀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援遼總兵官梁仲善、副總兵朱萬良,籍貫俱未詳;天啟元年,大兵攻遼陽,出城迎戰,軍敗皆死(見明史及輯覽)。

四川都司僉書張神武,本姓陳,新建人;坐事論死,薦起從征遼左;天啟元年,率親丁與大兵戰於遼陽,孤軍無援,盡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前鋒副將魯之申,籍貫未詳;天啟五年,襲大兵於耀州,敗死(見明史及輯覽)。

參將李承先,藺州人;天啟五年,率師襲耀州,兵敗死(見明史及輯覽)。

援遼副總兵駐劄三屯營張拱微,神木人;崇禎二年,與大兵戰,歿(見明史及輯覽)。

山海北路援遼副總兵官惟賢,籍貫未詳;屢著戰功。崇禎二年,與大兵戰遵化,陷陣中箭死(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張奇化,籍貫未詳,奮勇陷陣,膽略絕人。崇禎三年,與副總兵官維賢,同戰死遵化(見明史及輯覽)。

遵化參將李檟(一作樌),大同人;性忠勇,每戰輒先。崇禎二年,大兵入遵化,陷陣死(見山西通志)。

遵化(一作大同)參將周鎮,遵義人,崇禎二年,與滿桂拒大兵蘆溝橋,戰死,舉家殉節(見貴州通志)。

京營副總兵申甫,雲南人;以金聲薦,擢授職。崇禎二年,大兵薄蘆溝橋,統兵出戰,中流矢死,一軍七千餘人盡歿(見明史及輯覽)。

良鄉知縣黨還醇,三原人,居官有善政。崇禎二年,大兵攻良鄉,乘城拒守;城破,力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灤州知州楊燫,銅仁人;崇禎二年,大兵破灤州,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漢兒莊副總兵葉應武,龍遊人;崇禎二年,從軍戰歿於文安縣,妻趙氏從之殉節(見浙江通志)。

山西右布政使管永平兵備鄭國昌,邠州人;崇禎三年,大兵破永平,自縊城上,妻從死,闔門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永平知府張鳳奇,陽曲人;崇禎三年,大兵克永平,仰藥死,合門俱自縊(見明史及輯覽)。

【第 47 頁:版面影像】

揚武營中軍參將呂鳴雲,山海衛人;崇禎三年,大兵破永平,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副將張吉甫、滿庫、王之敬,籍貫俱未詳;崇禎四年,大兵次錦州長山,吉甫等兵敗,戰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李維鸞,遼東人;崇禎六年,隨總兵黃龍守旅順,自焚其家屬,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保安守備徐國泰,上虞人;崇禎七年,城破,血戰觸石死;妻薛氏、妾王氏,闔門十三人殉之(見浙江通志)。

鎮守東江總兵官都督僉事沈世魁,遼東人;守旅順。崇禎十年,皮島破,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協鎮東江總兵官左都督金日觀,浦江人;屢著戰功,崇禎十年,大兵攻皮島,相持七晝夜,力不支,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副總兵楚繼功,籍貫未詳;崇禎十年,與金日觀守皮島,陣歿(見明史及輯覽)。

薊遼總督中軍副總兵魯宗文,長清人;總兵欽子。崇禎十一年,從總督吳阿衡,與大兵戰於牆子嶺,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深州知州孫士美,上海人;崇禎十一年,大兵至深州,力守三日,城破,自刎於角樓。父訥,同時自縊。一家從死者十三人(見明史及輯覽)。

吳橋訓導劉廷訓,通州人;崇禎十一年,大兵至吳橋,知縣李綦隆縋城走,廷訓誓眾堅守三晝夜,中流矢,束胸力戰,又中六矢死(見明史及輯覽)。

倒馬關參將周甘雨,行唐人;崇禎十一年,兄弟堅守行唐,大兵破城,死之(見畿輔通志)。

宣府參將張巖,陽和人;崇禎十一年,從盧象昇戰歿於鉅鹿(見山西通志)。

山東督糧道參議鄧謙,孝感人;崇禎十一年,大兵臨濟南,議拒守戰於城上;明年,城破,被執,不屈死。母莫氏(一作黃氏),不食死。季父有禎,同死節;族戚傔從死者四十餘人(見明史及輯覽)。

副總兵楊振,義州人;崇禎十三年,大兵圍松山,振率師往援,遇伏,被執,令往說降,傳語城中堅守,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宣府總兵官楊國柱,義州人;崇禎十四年,率師救錦州,至松山,遇大兵,突圍,中矢死(見明史及輯覽)。

遼東監紀同知袁國棟,青陽人;崇禎十四年,守禦松山,中流矢卒(見盛京通志)。

薊州兵備道張名世,馬邑人;為經略洪承疇所器重,請為監紀參軍,大兵入境,守城不支,力戰死。子啟元,同歿於陣(見山西通志)。

前鋒左營(一作松山)副總兵朱文德,義州人,家錦州;協守松山,捍禦甚力;崇禎十五年,大兵破松山,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大同副總兵焦,大同後衛人;崇禎十五年,奉命東援,戰歿於山海關(見山西通志)。

整飭河間兵備道僉事趙珽,慈溪人;崇禎十五年,大兵破河間,一門十四人同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河間知縣陳三接,文水人,治縣有聲。崇禎十五年,大兵臨城,三接巷戰死,妻武氏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永清知縣高維岱,昌邑人;崇禎十五年,視事甫旬餘,大兵破城,死節,一門殉之(見明史及輯覽)。

守備牛文科,任縣人;崇禎十五年,大兵攻任縣,力戰死(見畿輔通志)。

吏部文選郎中李其紀,清豐人;崇禎十六年,大兵破清豐,被執,不屈受刃死(見明史及輯覽)。

臨清參將柳毓融,博興人;崇禎十五年,與大兵戰於臨清,兵敗死(見山東通志)。

臨清榷關戶部郎中陳興言,漳浦人;崇禎十五年,大兵至,極力備禦;援不至,臨清破,肅坐堂上,面中兩刃死(見明史及輯覽)。

天津參將賀秉鉞,泰寧左衛人。崇禎十六年,以扶父喪至臨清,遇大兵,巷戰竟日,矢盡,被執殉之。

兗州副總兵丁文明,義烏人;崇禎十五年,兗州破,與知府鄧錫藩等同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濟寧兵備道參議王維新,廣宗人;崇禎十五年,大兵薄兗州,維新分門死守,城破,力戰,被二十一創死(見明史及輯覽)。

山東協理海防道僉事樊吉人,內黃人;崇禎十五年,由滋陽令擢任未行,大兵破城,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臨淄知縣文昌時,全州人;以廉慎得民。崇禎十五年,大兵東下,極力拒守,城破,闔門自焚(見明史及輯覽)。

總兵官張登科、和應薦,籍貫未詳;崇禎十六年,馳扼順義牛欄山,與大兵戰於螺山,登科、應薦陣歿(見明史及輯覽)。

遼東前屯衛總兵官李輔明,遼東人;崇禎十六年,大兵薄寧遠,輔明馳救,軍敗,力戰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撫標守備張爾墊,大同人;崇禎十六年,都城戒嚴,令為前鋒,戰死於蘆溝橋(見山西通志)。

大同參將吳希稷,連城人;崇禎十六年,赴援京師,戰死蘆溝橋(見福建通志)。

禮科都給事中沈迅,萊陽人,里居,結砦自衛。崇禎十六年,大兵至,破砦,闔門死。弟迓與迅俱殉(見明史及輯覽)。

前屯衛副總兵楊倫,本衛人,以拒守歿於陣(見盛京通志)。

以上封疆殉節諸臣八十六人(附入祠士民四人)。

左都督劉岱,陝州人,以外戚世襲職,京師陷,全家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左都督劉文耀,宛平人;新樂侯文炳弟。分守永定門,馳至渾河,與賊戰,敗績,京師陷,母杜氏登樓,女及子婦隨之,俱先縊死,文耀投井死(案劉文炳,本朝賜謚忠恪,見畿輔通志)。

副總兵賀珍,保定人;甲申守平則門,闖賊至,率千騎力戰,陷陣死(見畿輔通志)。

戶部郎中徐有聲,金壇人;督儲大同,回管神樞營草場,京師陷,被執不屈,支解死(見明史及輯覽)

錦衣衛都指揮僉事魏師貞,魏縣人;都城陷,服命服,拜闕自焚,一家俱投火死(見畿輔通志)。

神機營參將高鍟,榆林人;闖賊犯闕,闔門俱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戶部郎中周之茂,麻城人;先遷淮安知府,未任,諭罷。在京,辨復原職候補。都城陷,為賊搜得,使跪,不屈,折臂死(見明史及輯覽)。

保定知府何復,平度州人。崇禎十七年,闖賊攻城,時復新任,冒險入境,與邵宗元禦七日,捍火箭,中城樓,被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平涼通判張維綱,清苑人;崇禎十七年,守保定城,及陷,被執,罵賊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保定中軍守備楊(一作梁)儒秀,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守城力戰,歿於陣。妻杜氏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工科都給事中尹洗,安肅人;左遷福寧道參政,歸保定。崇禎十七年,闖賊至,分守西城,及陷,被執,罵賊見殺(見明史及輯覽)。

保定守備張大同,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守保定城,力戰死。其子之坦(一作垣),同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分巡大名兵備道副使(一作知府)朱廷煥,單係人;大名陷,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進士張羅俊,清苑人;崇禎十七年,賊至,兄弟誓死捍禦,分守東城,用砲擊賊,連三晝夜,焚殺甚眾;督師李建泰通賊,城陷,罵賊,連創數刃而死。其子生員伸(一作紳),赴井死。其伯母李氏,亦罵賊見殺(見明史及輯覽)。

昌平總兵官李守鑅,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闖賊陷昌平,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萊州推官張力,東明人,里居。聞都城陷,偕邑人殺賊所遣偽官,為賊將所執,罵賊死(見畿輔通志)。

以上甲申殉節諸臣十六人(附入祠士民二人)。

副總兵乙邦才,青州(一作四州)人;嘗於六安率精騎二百出入賊圍,不損一人,大小十餘戰,皆有功;從史可法守揚州,與大兵戰敗,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副總兵馬〔應〕魁,貴池人;善擊賊,每披白甲應,書「盡忠報國」四字於背;從史可法守揚州,城破,巷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副總兵(一作參將)莊子固,遼東人;從軍數有功,興屯徐州、歸德間,聞揚州被圍,馳救,城破,欲擁史可法出城,格鬥死(見明史及輯覽)。

副總兵樓挺(一作參將)、汪(一作江)應龍(一作總兵)、李豫(一作遇)、參將陶國祚、許謹、馮國用、陳光玉、李隆、徐純仁、遊擊李大忠、孫開忠、都司姚懷龍(一作隆)、解學曾,籍貫俱未詳;並從史可法守揚州,城破,巷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揚州同知曲從直,遼東人;揚州破,與其子守東門,城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江都知縣周志畏,鄞縣人;時羅伏龍受代,方解職,揚州破,闔門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狼山副總兵王佐才(一作伯才、一作邦才),昆山人;時里人推為帥,分守北城,城陷,冠帶坐帥府,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孫志尹,籍貫未詳;守昆山城,大兵至,迎戰,敗歿。

江陰典史陳明遇(一作選),上虞人;與前任閻應元守城三月,比破,闔門赴火死。

文華殿中書舍人戚勳,江陰人;守城,力不支,令妻侯氏、妾程氏、葉氏、梁氏、女三人先縊,舉火自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禮部儀制司主事黃端伯,新城人;南都破,諭降,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都司董四民,九江衛人;左良玉兵至,從總制袁繼咸守九江,攻擊,先令妻史氏、妾姚氏並二子投池死,登城樓射殪數人,自刎死(見江西通志)。

以上福王殉節諸臣二十四人。

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朱大典,金華人;崇禎中,巡撫山東,平登州亂;鎮鳳陽,捍禦有功。福王時命督江上軍,王被擒,走杭州,還守金華;踰年,城破,闔門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衢州總兵官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永豐伯張鵬翼,諸暨人;衢州破,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科給事中熊緯,南昌人;從唐王汀州,王被執,從官皆散,緯乃奔赴,遇大兵,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協守仙霞關兵科給事中黃大鵬,建陽人;浦城破,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吏部稽勳員外郎葉翼雲,泉州人;為令有聲。從唐王入閩,同安破,被獲,不屈,闔門死(見福建通志)。

都督同知傅啟耀,義烏人;福建破,全家死(見浙江通志)。

江西右布政使夏萬亨,崑山人,與王養正等守建昌,力戰城破,縶送武昌,被戮。妻顧氏、子婦陸氏及孫祥生、孫女先赴井死,奴僕死者十餘人(見明史及輯覽)。

江西按察司副使管建昌府事王域,華亭人;為宿州學政,有捍禦功;佐有司守建昌,城破,械至武昌,被戮(見明史及輯覽)。

分巡建昌兵備道副使王養正,泗州人;初知南康府,有殲賊功,起兵守建昌,大兵破城,執送武昌,被戮;妻張氏絕粒九日死(見明史及輯覽)。

建昌推官劉允浩,掖縣人;守建昌,城破,被執至武昌。不屈,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南昌推官史夏隆,宜興人;守建昌,城破,被執送武昌,戮死(見明史及輯覽)。

建昌通判(一作臨江推官)胡縝,桐城人;守建昌(一作贛州),城破,執至武昌,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贛州推官署知府事吳國球、監紀通判郭寧登,並籍貫未詳;守贛州,城破,被戮死(見明史及輯覽)。

贛州同知(一作通判)王明汲,金壇人;守贛州,城破,被戮死(見明史及輯覽)。

置贛州通判事淦君鼎,建昌人;吉州城陷,君鼎與諸生守贛州,城陷,不屈死。次子宏裕、三子宏祐,俱被殺。孫關生、秀貞及妻熊氏、子婦熊氏、李氏、婢呂氏、瑞香,俱赴井死(見江南通志)。

贛縣知縣林逢(一作全)春,福建人;守贛州,城破被戮(見明史及輯覽)。

贛州副總兵進階飛虎將軍馬觀鵬,順德人;時方乞假歸娶,遇報,急請堅守贛州,力戰死;妻譚氏,聞訃矢節(見廣東通志)。

贛州參將陳烈,籍貫未詳;勇敢善戰,守贛州,眾以其弟已降,疑之,益奮勇,疾鬥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長寧營參將朱永盛,汀州人;守南贛,城破受戮(見江西通志)。

中書舍人袁從鶚(一作諤),郴州人;募兵援萬元吉,贛州之圍,守東門,望西垣火起,聞萬元吉已歿,躍入烈燄中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職方員外郎(一作主事)黎遂球,番禺人;常與諸名士在揚州鄭進士元勳影園賦黃牡丹詩十首,時推第一,號黃牡丹狀元。乙酉,督師廣東,兵援贛州,城破,巷戰死。弟遂珙同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主事於(一作于)斯昌,黃岡人;贛州破,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戶部主事林琦(一作挺),閩縣人;贛州破,被戮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一作刑部)主事王其宖,安福人;贛州破,被戮死。兄其■〈宀隆〉,亦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職方主事周瑚,大名人;守贛州,城破,被執,磔死(見明史及輯覽)。

翰林院編修兼兵科給事中萬發祥,新喻人;贛州破,被戮死(見明史及輯覽)。

工部(一作兵部)主事柳昂霄、兵部主事錢謙亨,籍貫俱未詳;守贛州,城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主事曾嗣宗,寧都人;楊廷麟募兵,嗣宗出金饗軍,同入贛州城守禦;比城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中書舍人劉孟鍧(一作鞫)、劉應試(一作駟),並安福人;守贛州,城破,被戮(見明史及輯覽)。

吏部文選主事曾亨應,臨川人;被謫去官,後與楊重遇募兵守撫州,大兵至,被執,不屈被戮。子舉人筠,先受刑死(見明史及輯覽)。

中書賴雍(一作繼謹),平和人;中書蔡紹謹(一作春溶、一作春泗),龍溪人;江西廣信府通判毛玉潔,六合人;兵部主事蔡士超(一作趙士超),閩縣人;皆黃道周幕下士,從道周同死江寧(見明史及輯覽)。

以上唐王殉節諸臣三十七人(附入祠士民八人)。

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劉中藻,福安人;初事唐王,巡撫溫州;後事魯王,攻取福寧,移駐福安,大兵破城,冠帶坐堂上,為文自祭,吞金屑死。

吏部文選司員外郎(一作左僉都御史)林垐,侯官人;率福清鄉兵攻福寧城,兵敗,中流矢死(見明史及輯覽)。

建寧守將鄖國公王祈,太倉人;建寧破,巷戰不勝,自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分守福興泉三府福建布政司參政湯芬,嘉善(一作海鹽)人;興化破,緋衣坐堂上,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貴州道御史楊文瓚,鄞縣人;寧波破,謀起兵,事洩,被執,死之。妻張氏從死。兄文琦同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職方司主事屠獻宸,鄞縣人;與楊文瓚同死,妻朱氏殉之(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王翊,餘姚人;魯王航海,聚眾四明山,兵敗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吏部左侍郎朱永祐,上海人;從魯王至舟山,城破,被執,戮死(見明史及輯覽)。

安洋將軍劉世勳,上元人;守安洋城,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右都督張名揚,江寧人;定西侯張名振之弟。舟山破,被執,不屈死。母范氏,赴水死。親屬二十餘人同自焚(見明史及輯覽)。

錦衣衛指揮王朝相,籍貫未詳;舟山破,護魯王妃嬪入井,用巨石覆之,自刎其旁(見明史及輯覽)。

以上魯王殉節諸臣十一人(附入祠士民一人)。

監軍御史麥而炫,高明人;起兵復高明,迎陳子莊,大兵克高明,被執至廣州,不屈,戮死(見明史及輯覽)。

戶部郎中(一作主事)朱實蓮,南海人;與麥而炫復高明,攝縣事。大兵至,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太僕寺少卿霍子衡,南海人;初知袁州,廉潔自持,歸里。廣州破,召三子訓以死節,大書忠孝節烈之家,懸於中堂。易朝服,北向拜,又易緋袍,拜家廟。先赴井死。妾莫氏從之。子生員應蘭,偕妻梁氏、一女繼之。生員應荃、應芷(一作芑),偕其妻徐氏、區氏又繼之。有小婢見之,亦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職方司主事韓如璜(一作如炎),博羅人;起兵與張家玉攻東莞,會大兵來擊,戰敗死(見明史及輯覽)。

清遠衛指揮白常燦,清遠人;迎陳邦彥守城,兵敗,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湖南道副使陳象明,東莞人;總督何騰蛟令徵餉廣西,調土兵至梧州,遇大兵,戰敗死(見明史及輯覽)。

總督廣西軍務宣國公焦璉,山西人;與瞿式耜同守桂林,後移駐南寧,訓練兵士,行至平樂,陳邦傅說降,不屈,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掛鎮西將軍印左軍都督府右都督朱旻如,臨桂人;堅守平樂,城破,殺其妻子,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全州守備孟泰,全州人;大兵至全州,守將降,泰仰藥死;其妻子自殺(見明史及輯覽)。

吏部考功司主事侯偉時,公安人;從吳炳走城步,大兵至,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虎賁將軍、廣寧伯王興,漳州人;大兵平粵,興堅守文村踰年,力盡,闔室自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沅江土知府那嵩,沅江人;嗣職,循法守沅江。大兵至,登樓自焚,闔家死。那氏藏書甲於滇中,至是盡焚(見明史及輯覽)。

雲南參將徐日舜,西安人;為雲南參將,城破,被擒,不屈,矢貫舌端而死(見浙江通志)。

總兵官管黎平參將事蕭曠,武昌人;大兵破黎平,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科都給事中劉堯珍,鎮雄府人;兵科給事中吳霖,歙縣人;御史張載述,涇縣人;俱以阻封議,為孫可望所殺(見明史及輯覽)。

刑科給事中張鐫,寧國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鄭允元,歙縣人;大理寺丞林(一作楊)鍾,湖廣人(一作江西人);太僕寺少卿趙賡禹,袁州人;翰林院檢討蔣乾昌,晉江人;李元開,善化人;吏科給事中徐極(一作吉),江西人;江西道御史周允吉,錢塘人;廣西道御史朱議■〈尾上水下〉,南昌人;福建道御史胡士瑞(一作端),進賢人;兵部郎中(一作主事)朱東旦,四川人;工部郎中(一作員外)蔡縯(一作綰),九江人;主事(一作內閣中書)易士佳,廬陵人;員外(一作內閣中書)任斗墟,鄞縣人;兵科給事中(一作主事)林青陽,新寧人;俱事桂王,奉命圖去孫可望,事洩,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山東道御史李如月,東莞人;事桂王,劾孫可望不臣,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晉寧知州冷陽春,石阡人;孫可望遣李定國陷晉寧,拒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師宗知州徐道興,睢州人;廉潔愛民。孫可望遣李定國陷曲靖,脅之迎賊,以杯擊賊首,罵不絕口,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分巡上川南道僉事胡恆,竟陵人;孫可望陷邛州,被執,罵賊死之;妻樊氏、子之驊,投端公河死(見一統志)。

戶部郎中譚先哲,平壩衛人;孫可望陷安順,與妻劉氏罵賊,全家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巡按貴州御史朱奉■〈金伊〉,華陽人;左遷陝西道參議。歸蜀,率眾禦孫可望於雅州,兵敗,罵賊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戶部浙江司主事鄭延爵,內江人;起兵拒孫可望之眾於雅州,屢戰不勝,歿於陣(見四川通志)。

興寧知縣吳子騏,貴陽人;去職歸,曾諭降蠻賊阿烏謎等,上功優獎。孫可望攻貴州,率鄉兵禦賊,戰敗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永寧知州曾異撰,榮昌人;孫可望寇永寧,異撰集眾拒守,城陷,自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天全碉門六番招討使楊之明,籍貫未詳;率師拒孫可望於飛仙關,兵敗被執,不屈,死(見四川通志)。

大理衛指揮陳楨,大理衛人;沙賊陷城,督眾巷戰,手馘數賊而死(見四川通志)。

吏部左侍郎王錫袞,祿豐人;致仕歸。沙定洲之亂,起義兵討賊,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楚雄衛指揮加陞遊擊王承憲,楚雄衛人;沙賊之亂,出城逆戰,賊皆披靡,俄中流矢死。弟承瑱(一作頊),力戰死,全軍皆沒(見明史及輯覽)。

大理衛守備陳誨,大理人;沙賊圍城,分門守禦,殺賊力屈死(見雲南通志)。

瀾滄衛指揮李君植,永昌人;領軍赴大理,值沙賊圍城,力戰死(見雲南通志)。

思恩知府董邦昌,昆明人;流寇陷城,舉家自焚死(見雲南通志)。

崑山知縣楊永言,昆明人;流寇破城,巷戰死(見雲南通志)。

臨安通判劉之蘭,平越人;崇禎末,流寇入滇,執之,脅授偽官,罵賊死(見貴州通志)。

——以上桂王殉節諸臣五十人(附入祠士民五人)。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