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六艺之一录

卷一百十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卷一百十二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八十八

顾南原碑考

鲁孝王刻石  五鳯二年 今在曲阜县孔庙中金高德裔记曰鲁灵光殿基西南三十歩有池明昌二年诏脩孔子庙匠者于池中得此石 其文曰五鳯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共十三字金石文字记曰五鳯二年者汉宣帝有天下之年也鲁卅四年者鲁孝王有国之年也上书天子大一统之年而下书诸侯王自有国之年此汉人之例也石墨镌华云西汉石刻传者絶少此字简质古朴

建平郫县碑  建平五年 字原云在永康按宋之永康即今成都府灌县又云此碑乾道初始出过永康紫屏二里道傍其石三面高卑凸防刻随其势其文共二十九字续云建平者哀帝之纪年其五年已改为元夀此云建平五年者殆蜀道未知改元耳此碑却无篆体乃西京之佐书蜀中名之蚕崖碑字原云蔡迨刻记作范功平磨崖复斋碑目作建平范功平治道碑

何君阁道碑  建武中元二年 字原云在雅州墨寳云此碑出于绍兴辛未在荣经县以适卭莋之路也 洪氏碑式云其文七行字数不等或六字或九字释云范书光武之纪年二曰建武曰中元祭祀志云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东夷传云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皆以即位初元冠于新歴之上故此碑有建武中元之文东汉书斯为之首字法方劲古意有余蜀人以为尊楗阁碑

路君阙  永平八年 未详所在 续云路君二阙前阙七行二十一字书其所歴豫州刺史至徴试愽士凡八官后阙亦七行二十一字云防稽东部都尉路君阙其次书造阙年月日字画兼用篆体前阙人物之后小字一行却是文豫州前后各一人执杖负劒向字立东部之前亦一人执杖负劒又有一人正面立腰下垂佩两手各有所执末亦一人执杖负劒而其前又有一人侧面向字立手中亦有所执葢是墓前双阙东都冡墓间石刻传于后世者自此始

开通褒斜道碑  永平九年 字原云在兴元府即今之汉中府又云绍熙甲寅帅章德茂得之于褒斜道中

张氏穿中记  建初二年 字原云在眉州碧鸡岩隶释云武阳城东彭亡山之巅畊夫劚地有声寻罅入焉石窟如屋大中立两崖崖柱左右各分二室左方有破瓦棺入泥中右方三崖棺泥秽充仞执烛视之得题识三所一在门旁为土所蚀厪存其上十许字穿中沙石不坚数日间观者揩摩悉皆漫灭其二在两柱前稍高故可拓时绍兴丁丑年也 一柱二十五字一柱四十九字隶释云本张公賔之妻之穴也其子伟伯及伟伯妻与其孙陵皆祔葬右方曲内中故志之其一则伟伯之孙元益葬其父长仲并弟叔元所志也其字古而拙

戚伯着碑 集古録云在今宿州出于近岁葢宫部春夫开汴渠于泥沙中掘得之 额题云【缺】本周末嗣戚氏袭以兴勃海君?孙伯着之碑十九隶字为一行本之上有一字石损其半碑式云碑有穿文十二行行二十字在穿下自穿之上两旁浸削及其巅则锐甚集古録云其文字古怪而磨灭无首尾了不可读金石録云以文词字画验之疑东汉中叶以前人葢当时石刻见于今者多类此隶释云世祖建武三年章帝章和元年威宗建和元年献帝建安十二年皆丁亥也碑有太岁丁亥字当是建武或章和年所刻者集古録目作周伯着碑葢不辨题额戚字也

永元刻石 永元六年 字原云在永康军蔡迨刻记云在范功平磨崖之西五十余歩去地数寸迨得磨崖后十日其子武仲始见此十六字而摹之 复斋碑目作永元六年攻石题

王君平乡道碑  永元八年 隶续云在嘉州夹江县嘉州即今嘉定州 隶释云夹江县泾口有磨崖四百余字平乡明亭大道四面危险南安长王君遣掾何童修治故书崖以颂之崖石增长字体失真复斋碑目作平乡明亭开道碑

王穉子阙  元兴元年 字原云在成都府舆地碑目云在新都县 阙有二其一云汉故先灵侍御史河内县令王君稚子阙其一云汉故兖州刺史雒阳令王君稚子之阙金石録云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字稚子涣以元兴元年卒阙铭葢和帝时所立也隶释云成都新都县有涣墓此墓前之双石阙也其上各刻车马之状一则二人乘马一则二人乘车挽之者槖佗也隶续云阙之两角有斗斗上镌耐童儿又作重屋四壁刻神像人物车马之类亦有漫灭者有先置二字在右阙南面稚字在北面子字在东面雒阳二字在左阙西面

羊窦道碑  永初二年 隶释字原俱云在眉州墨寳云在严道县东三十里严道县今废其地入雅州碑式云前有文六行空一行后有文九行崖石有

裂络文避石裂故字数不等少者九字多者十五字最后一行刻书人姓字及日月隶释云青衣尉赵君孟麟穿崖易道行人去危即安故刋石以志其事字画甚拙最后一行云书此盛巨即碑式所谓书人姓字也汉碑之有书人姓字者惟此碑及武班樊敏郙阁颂天井碑侧题名而已

谒者景君墓表  元初元年 字原云在济州即今济宁州 额题云故谒者景君墓表七隶字为一行碑式云有穿文十六行行二十九字皇帝赙高出三字金石録云文字摩灭断续不成文隶释云东都自路都尉始见墓阙有文而传于今则自景君始梁任昉作文章縁起云墓碑始于晋宋予考郦氏水经所载汉刻已不少岂碑碣多在北方南人未之见乎然郭林宗传云林宗既葬同志者立碑蔡邕为其文谓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惟郭有道无愧色范书所载岂不知之今汉人墓刻犹存数十百碑其云始于晋宋非也

谒者景君碑隂 首行题诸生服义者五字疑是郯令景君阙题名赵氏洪氏皆以为谒者碑隂碑亡无考姑阙其疑

郯令景君阙铭  元初四年 隶释云在济州任城县即今济宁州 隶释云景君墓有双阙其一刻此文诸生服义者所立而不载其名金石録云汉人为景君刻铭本欲传于不朽而不着其族系名字何哉集古録作景君石椁铭

嵩山太室神道石阙铭  元初五年 今在登封县中岳庙南百余歩 金石文字记云铭八行年月及职官姓氏共十三行其文剥蚀殆半不载洪氏隶释此阙岿然尚在而永叔德父当宋之盛时何以皆未之见也则知二録所不及载者固多也

赐冯焕诏  元初六年 字原云在渠州今为渠县属四川顺庆府 碑首行云告豫州刺史冯焕隶释云汉诏之式如此其石下断惟存上八字碑式云冯焕断诏十八行可见者或行有九字末行年字垂笔多占一字

冯焕残碑  永宁二年 字原云在渠州舆地碑目云在大竹县古寳城 碑式云冯焕断碑六行可见者或行有七字隶释云建光之元即永宁二年是岁七月改元焕以四月终故碑尚用旧年也

冯焕残碑隂 隶释云诸曹史及帐下司马武刚司马十余人其间有贯颍川汝南陈国者皆豫州旧部也

冯焕神道  永宁二年 字原云在渠州 其文曰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君神道共十九字金石録云按后汉书冯绲传绲父焕安帝时为幽州刺史绲碑亦云幽州君之元子此字在宕渠绲墓前石阙上知其为焕阙也

孝子董蒲阙  永宁二年 未详所在

山阳麟鳯碑  永建元年 字原云在济州即今济宁州 碑图云右鳯而左麟其下各刻一赞其隂又刻铭辞皆小篆两旁有隶书其篆云永建元年秋七月飨时山阳太守河内孙君见碑不合礼掾防造新刻瑞仪麟鳯米元章画史云此图半篆半隶麟一角上高如足翘形如恶马鳯高冠尾长甚可怪也

陈君阁道碑  永建五年 字原云在资州内江县资州今为资县与内江俱属成都府舆地碑目云在獠井坝层崖之腹 碑云汉安长蜀君青衣陈君省去根阁令就土著邮亭椽尹厚勒此石隶续云汉安旧属犍为根字未见所出所谓根阁者犹李翕郙阁何君尊楗阁之比

袁良碑  永建六年 集古録目云在开封扶沟天下碑录云在太康县圉城镇西南三十里扶乐城石牛庙又云在县西北三十里阳夏乡墓下 额题云汉故国三老袁君碑八篆字袁君以顺帝永建六年卒其孙衞尉滂立此石滂以光和年作相其为卿当在灵帝之初因无立碑年月姑以所卒之年附载于此水经注云扶沟城北有袁梁碑金石略有三老袁贡碑即此碑也其名皆误

北海相景君碑  汉安二年 今在济宁州儒学额题云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十二篆字为二行文十七行行三十二字穿居其中在第八字之下其三行各废两字碑中屡称明府独伏惟明府一句其明府字平阙乱曰亦平阙隶释云济州任城有景氏三碑皆不着其名字

北海相景君碑隂 凡三列第三列姓名之下又云行三年服者凡八十七人末以两行刻四言韵语十八句

武斑碑  建和元年 隶释云在济州任城即今济宁州 额题云故敦煌长史武君之碑九隶字集古録前跋作班碑以未见碑额不知其姓也武君以冲帝永嘉元年卒后三年同舍郎史恢曹芝等六人为之立碑后有题名六人其一曰防东长齐国临淄【缺】纪伯允书此碑汉碑有书人姓字者絶少惜阙其姓

杨君石门颂  建和二年 集古録目云在兴元墨寳云褒城县北五里磨崖兴元即今汉中府褒城县属之 额题云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十字碑式云碑文六十七行行三十字或有疎宻不齐者高祖受命平阙命字垂笔甚长所侵两字许又空二字方书其下二句序曰别作行后一行低二字书赵邵等三人姓名又书王府君分遣官属事凡三行末行低七字书魏伯玉徙官隶续云宣和殿碑録以碑为鼂汉彊书考其碑云五官掾南郑赵邵属褒中鼂汉彊书佐西成王戒葢三人主其事书佐则王戒之职非鼂汉彊书也集古金石二録与郑樵金石略俱作杨厥开石门颂隶释云司隶校尉杨君厥字孟文水经及欧赵皆谓之杨厥碑蜀中晩出杨淮碑云司隶校尉杨君厥讳淮字伯邳大司隶孟文之元孙也始知两碑皆以厥为语助此乃后人颂其勲德故尊而字之不称其名华阳国志云杨君名涣

王君石路碑  建和二年 隶释云在汉州今为汉川州属成都府 碑式云其上画方大书一表字其下六行各有界道每行二十四字末行低四字书立石人名隶释云广汉长王君攻治崖路标表其事文不满百杨子钦所作

张公神碑  和平元年 集古録目云在黎阳天下碑録云在通利军黎阳即今之濬县属大名府宋为通利军熙宁初改黎阳属卫州卫州今卫辉府也额题云张公神碑隶字一行集古録作张公庙碑云碑无题首葢未见此额也隶释云朝歌长郑郴为张公建阙作碑监察黎阳营谒者李君好之文又作歌九章刻之石皴剥不明仅能辨其梗槩歌中再称其夫人又云朝歌荡隂及黎阳三女所处各殊方三门鼎列推其乡时携甥防归侯公不知张公是何神也

冯君阁道碑  和平元年 未详所在

严防碑  和平元年 金石録云政和中下邳县民耕地得之 无额隶续云汉人铭墓皆一律此碑先书其所终岁月及夀考有嗟惜之辞逾百言始云伊叹严君讳防字少通遂述其行事与费鳯两碑略相似铭诗亦五言防所歴官东牟侯相之下长之上阙四字赵氏作下邳祝遂名祝长严防碑汉无祝县葢亦阙其一字下邳本属东海东海则有祝其疑此邑尝割也

杨信碑  和平元年 字原云在忠州 无额碑首行云故县三老杨信字伯和隶释云石已刓剥鲜有成章者墨寳作金溪杨信碑

丁鲂碑  元嘉元年 隶释云在巴州 无额碑首行云广汉属国故都尉丁君讳鲂字叔河碑式云文十行行三十四字四邉有磨文上狭下阔

武梁碑  元嘉元年 隶释云在济之任城即今济宁州 无额碑首行云故从事武掾讳梁字绥宗金石録云崇宁初得此碑爱其完好后十余年则缺最后四字今去崇宁七百余年碑已不知所在

王政碑  元嘉三年 隶续云在济州今济宁州额题云汉故郎中王君之铭八隶字为二行碑式云文十二行行三十字隶续云王君名政字季辅以元嘉三年卒门徒士夫相与立此石字虽残阙尚多可读者欧阳公云磨灭不复成文名字官阀卒葬年月皆莫可考葢察之不详尔小欧阳以为其字季辅赵氏以为光和元年立皆非也

平都相蒋君碑  永兴元年 隶释云在道州 额题云汉故平都侯相蒋君之碑十篆字为二行碑式云文十六行行四十字后余五行隶释云碑字漫灭不得其名字蒋君以元嘉二年卒其文有云礼毕祥除瞻望坟茔则此碑乃永兴元年所立

孔龢碑  永兴元年 今在曲阜县孔庙中 无额凡十八行行四十字孔子十九世孙麟廉请置百石卒史鲁相乙瑛言之于朝司徒吴雄司空赵戒奏于上瑛已满秩去后相平复上于朝除孔龢补名因立此碑今谓之百石碑金石録作孔子庙置卒史碑集古録以为吴雄修孔子庙碑葢考之不详也后人刻其上曰汉钟太尉书隶释云嘉祐中郡守张稚圭按图经云钟繇书繇以魏太和四年卒距永兴葢七十八年图经所云非也

孔谦碣  永兴二年 今在曲阜县孔林中 碑图云碣甚小一穿微偏有晕一重起于穿中复有两晕在右其一甚短与他碑小异文八行行十字后余两行今巳漫灭仅存十余字集古金石二録作孔德让碣德让其字也隶释云其名不甚可辨考孔氏谱得之

益州太守碑  永夀元年 隶释云蜀中汉碑不云在蜀中何所汉之益州即今成都府亦即在成都诸属也 碑图云上下有朱雀?武左右有龙虎文七行行四十一字故吏门生题名九行行六人碑式云末行字颇多尚余五字书于碑之末隶释云碑首云益州太守某君卒其姓独刓灭或有谓之冯君者

益州太守碑隂 碑图云碑隂所刻者五玉而三兽鼎列其中其一则九尾狐也下有一牛首其右有题名三人

韩勅碑 永夀二年  今在曲阜县孔庙中 无额文十三行行三十六字第三行皇戏皇字高出一字后有题名三行行三人鲁相韩勅脩造孔庙礼器所立今谓之礼器碑集古録作脩孔子庙器表金石録作韩明府孔子庙碑天下碑録作鲁相韩勅复顔氏繇发碑按碑云复顔氏幷官氏邑中繇发以尊孔心发属下句读且所复者尚有幷官氏而此碑又不为复繇所立碑録非也

韩勅碑隂 十九行行三人又有数人附其下参错不齐隶释云凡六十有二人不称字者一人不称名者二十一人张普朱熊五人书体不同盖后来所增者

韩勅碑两侧题名 刻于碑之两旁共三十二人又一人以小字附其下字体与碑隂张普朱熊五人书体相同亦后来所増者济国广张建平二百下识曰其人处士碑隂河南成臯苏汉明二百下亦有其人处士四字葢当时有此书法隶释谓已镌而续书非也欧赵洪氏皆不言此碑两旁有字由拓碑者止拓碑与隂而不及此诸公又未尝亲至碑下故不知耳

州辅碑  永夀二年 字原云在汝州旧録云在龙兴县汝州今属河南龙兴县今为寳丰县 额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君之铭十六篆字金石録云郦道元注水经云滍水南有吉成侯州苞冡冡前有碑其词云天帝四后是谘是诹今騐其铭实有此语独以辅为苞葢水经之文误汝帖以此碑为蔡邕书初无所据

州辅碑隂 自汉阳太守而下凡四十有九人其二即延笃叔坚金石録云辅一宦者虽当代显人如延叔坚亦预焉有以见权势之盛如此

韩勅后碑  永夀三年 字原云在兖州按当在曲阜县孔庙中 无额碑式云文十六行字多少不等大半每行四十六七字第一行皇汉高出一字第二行孔圣平阙文之后题名三列每列三人韩府君之下附以宗戚二人碑云谒庙拜墓又云宅庙悉脩敬脩菆房菆疑即菆字檀弓云天子之殡也菆涂龙輴以椁菆才官反菆涂者用木丛棺而四面涂之菆房犹殡宫也前碑载其脩造礼器此碑载其脩庙脩墓事阙里祖庭记有桓帝中年韩勅脩孔子庙碑在墓林中当是此碑字原以为即前碑非是金石録作韩明府孔子庙碑隶释作韩勅脩孔庙后碑皆不及其脩墓由考之不详也

韩勅后碑隂 隶续云凡五列所题士大夫可辨者七十余人自第二至第五列以其后四行直书家下复民姓名后一行云永夀三年孔从事所立

韩勅后碑两侧题名 碑式云碑侧两题名各四列其一则首列三行中有祥符年题字第二列其前废三行后有四人第三列前阙一人后六人第四列四人空两行书孔元闿其一则首列四行所书府君及刘翊各用两行第二列五人空一行书石师姓名第三行七人第四列右尾二人前有太和年张咸题字上数列则有唐大中及庆厯年两人题字就列于汉人之上字原作韩勅孔林别碑两侧题名

郑固碑  延熹元年 今在济宁州儒学 额题云汉故郎中郑君之碑八篆字为二行有穿文十五行行二十九字行间方若棊局今碑巳中断失其下一截予家有拓本尚完

议郎元宾碑  延熹二年 金石録云在亳州 隶释云无额故不得其姓石缺又失其名金石録云所可见者云字元宾歴官终于议郎

张休崕涘铭  延熹二年 未详所在 隶续云铭四言十四句末有张休姓名姑以名其碑藏碑者得之蜀人字原云或作磨崖险路铭

孙叔敖碑  延熹三年 水经注云在期思县城西北隅楚相孙叔敖庙前集古録目云在光州天下碑録云在固始县本庙内期思县即今光山县与光州固始县俱属河南汝宁府按碑固始令段君梦见孙君为架庙屋立石铭碑期思县宰段光庶慕先贤又为刻石则固始所刻者一碑期思所刻者又是一碑此碑乃期思所刻者两令皆段姓一名光一不着其名非一人也期思固始宋皆属光州 额题云楚相孙君之碑六隶字为二行碑式云文二十四行行三十七字最后一行书年月高出一字穿在文中其三行各废三字隶释云旧碑阙五十余字此用续刻者故其文全予所见拓本乃是续刻未知刻于何时

孙叔敖碑隂 碑式云二十三行行二十字相君字平阙穿居三行之内亦各废三字此隂重言?光立碑之事甚详后歴叙叔敖之子孙名氏

樊安碑  延熹三年 集古録目云在唐州湖阳县唐州今为唐县属南阳府湖阳县今废有旧城在唐县 有额而无字首行题云汉故中常侍骑都尉樊君之碑碑式云首行己有标题故不再书额其题一行文十二行铭三行诏三行行三十五字诏之下空二字书年月剰一字其间年字垂笔甚长下侵两字冯焕诏同亦汉人书诏如是乎隶释云安以永夀四年卒其子以延熹三年始刻此碑又载元熹元年八月丁酉赠骑都尉诏赵氏遂以碑为元年所立误也碑在湖阳椎拓漫灭治平中县令乐京尝为之再刻

江原长碣  延熹三年 舆地碑目云在忠州郡庠隶释云似阙非阙似碑非碑其文共二十二字由

左而右其下刻一怪兽之首若虎而有角复斋碑目作进德阙舆地碑目作江原君阙

曹腾碑隂  延熹三年 集古録云在亳州 碑式云碑文无存隂九行行三十六字制曰平阙皇太后及先帝高出一字碑后尚存穿之半此文皆在穿右末行以穿废第四第五字水经注云谯县有曹腾碑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特进费亭侯曹君之碑延熹三年立碑隂又刻诏防二隶释云欧赵不指此为曹腾碑隂失稽考也篆额今独存云中常侍长乐大仆特进费亭曹侯碑水经误多四字

王元赏碑  延熹四年 未详所在 隶续云隶额两行所存其下令碑二字按碑叙其歴官终封丘令集古録作王元赏碑跋云其名既亡又不序其姓惟其铭曰于惟王君以此知其姓王尔金石録云其姓名已残阙所可见者字元赏而已隶续云欧赵皆以为王元赏予所得者却是元宾字画分明非是测度其名仿佛是绍

王元赏碑隂 集古録有其碑而亡其名谓之汉碑隂题名跋云斯碑所题文字缺灭而中间有钱各五百四字似是脩庙人所记其人可见者有济隂定陶蔡颢子盛山阳金乡张谚季德河南宛陵赵堂世苌南阳南乡邓升升逺济隂成武周鳯季节而其余人姓名邑里多不完又时时有故吏字不知为何人祠庙金石録作王元赏碑隂跋云载门生姓名有云右奔丧右斩杖三年于礼无乃太过隶续云王元宾碑隂四横称故吏者四人有名字郡邑者十余人余皆凋落不备其中有立碑钱各五百之文又有右奔丧斩杖三年之文则知欧公所云汉碑隂题名者即此碑也

王纯碑  延熹五年 隶释云在郓州中都县郓州今为东平州中都县今为汶上县俱属兖州府 额题云汉故冀州刺史王君之碑十篆字为一行字作阳文凸起拓本为黒字与衡方武荣诸碑同碑图云额当穿之中其文十三行行三十五字金石録云桑钦水经济水迳须句城西郦道元注济水西有安民山山西有汉冀州刺史王纷碑汉中平四年立按地里书须朐即今巾都县此碑在中都又其官与姓氏皆合疑其是也然以纯为纷以延熹为中平则疑水经之误愚按碑文王君以延熹四年卒五年始葬立碑金石録以为延熹四年立亦非也

王纯碑隂 首行题诸门生人名五字隶续云碑隂九横横二十三人凡百九十三人漫灭者四人姓字不具者六十二人其下尺余以前两行书事上两行许不刻一字独最下横刻有二十二人亦强半漫灭不可辨金石録云字画淳劲可喜

任伯嗣碑  延熹五年 金石録云在汜水县大观初始获此碑辇窴运司廨舍壁间 隶续云碑之中凿方为窍广四寸长五之疑曾用之为碑趺金石録云首已残阙其可见者云字伯嗣南郡编人其先葢任座之苖胄又云筑阳侯相延熹五年迁来临县其后歴叙政绩又云迁君桂阳最后云都邑謡咏甄勒勋绩永昭于后碑在今汜水县汜水在汉为成臯此碑盖为成臯令德政颂尔后汉书桓帝纪延熹八年有桂阳太守任?以此碑校之嵗月相符又名与字恊知其名?也按金石録有碑隂洪氏所未见

真道冡地碑  延熹五年 字原云在万州即今防州府万县 隶续云真道以钱八千从真敖兄弟市此地刻其文戒约后世字札繁碎不能尽通

桐柏庙碑  延熹六年 天下碑録云在唐州即今南阳府唐县桐柏山在其境字原云或云在随州?阳桐柏镇按一统志桐柏山南接随州西接?阳唐县随州皆有淮渎庙或随州别有一碑非即唐县之碑也集古録目云在邓州恐误 碑式云无额有穿文十三行行三十三字末有两行题侍嗣官属以春秋二字题于两行之上春四人秋五人中无空字水经注云桐柏山南有淮源庙庙前有碑是南阳郑苞立又二碑并是汉延熹中守令所造隶释云此则其一也弇州续藁云汉淮源庙碑漫漶不可读杜昭守唐州乃延吴炳参用汉隶释书旧文于石而刻之吴炳元时人见书史防要潘耒作金石文字记补遗云拓本完好葢唐人重刻者据朱长文碑帖考云是释旷书不知释旷所书者乃是正书隶释云此碑又有一正书者华葢误作萃丰昼夜误作立式凡十数字即谓释旷所书之碑也耒见吴炳重摹本而误以为唐人重刻亦失考之甚

平舆令薛君碑  延熹六年 未详所在 额题云汉故平舆令薛君碑八字续云前有叙凡三十六字次有铭诗三百四言文虽无阙而不书其名字

祝睦碑  延熹七年 集古録云睦有二碑皆在虞城县 额题云汉故山阳大守祝君之碑十篆字为二行碑式云额下有穿碑十二行行三十字

造桥碑  延熹七年 字原云在雅州 隶释云碑首刻二人冠带相向而坐一器居中如豆登之状后有二人折腰低首双垂其袖若胡舞者其上横行有数字惟府卿明府四字不毁二人之下又横刻二十六字兼篆之体曰蜀郡属国明府颍川阳翟辛君字通□犍为李君字仲曾其下三字不可晓汉碑无如是模式者碑图云其下有文十七行行三十七字其后有题名五行隶释又云蜀人谓此为神水阁碑考其文则谋谟若神是絶句其水似小其阁似閤特未能判今摘三语而强名之非也

严举碑  延熹七年字原云在梁山军即今防州府梁山县无额碑首行云都乡都里孝子严君隶续云碑崇七尺其二分之下横有裂文近嵗出梁山军所传者皆至裂文止石理皴剥文意间断予再得之始是全碑严举姓名甚分明其碑有文有颂又有乱曰十六句

严举碑隂 隶续云赠此者初无主名因见其中有都乡有秩姓字严孝子碑中临江丞名杜此碑有丞广汉属国王杜合二碑则短长濶狭相若横有裂文亦相等始知是严举碑隂

孔宙碑  延熹七年 今在曲阜县孔庙中 额题云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九篆字为一行碑首行题云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铭释云凡汉碑有额者首行即入词无额者或题其前如张纳樊安之比亦甚少己篆其上复标其端惟此碑尔文十四行行二十八字末行铭辞下空十一字刻年月

孔宙碑隂 汉碑隂皆无额独此碑以门生故吏名五篆字题其上凡三列六十二人

华山庙碑  延熹八年 金石文字记云旧在华隂县西岳庙中嘉靖三十四年地震碑毁华州郭?伯有此拓本文字完好今藏华隂王无异家予从商丘宋尚书摹得之即无异藏本也 额题云西岳华山庙碑六篆字为二行碑式云文二十二行行三十七字袁府君肃恭明神及京兆尹勑杜迁市石皆平阙高祖太宗孝武并列行高出一字有纹如碁局洪氏碑图云欧阳叔弼以袁逄华庙碑为郭香察书考其碑云勑都水掾杜迁市石遣书佐郭香察书葢一人市其石一人察其书非郭君书之也隶释云东汉循王莽之禁人无二名郭香察书者葢察涖他人之书尔金石文字记云察书乃对上市石之文则香者其名律厯志有太史治厯郎郭香岂其人欤徐浩古迹记以碑为蔡中郎书都穆金薤琳琅云浩深于字学且生唐盛时殆非凿空而言者

老子铭  延熹八年 隶释云在亳州苦县亳州今属鳯阳府苦县今废地入归德府鹿邑县 额题云老子铭三篆字为一行碑式云文二十一行皇上字平阙集古録云世传碑铭蔡邕作今检邕集无此文集古録目云陈相邉韶撰据碑桓帝梦见老子尊而祀之韶时典礼因而为铭金石録云旧传蔡邕文并书葢杜甫李潮小篆八分歌有曰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世云此碑是也今騐其词乃邉韶延熹八年作非光和中所立未知甫所见是此碑否而周越书苑遂以为韶撰文而邕书初无所据

祝睦后碑  延熹九年 集古録云在虞城县 额题云汉故山阳太守祝君之碑十篆字为二行碑式云亦有穿其文十五行行三十六字伊余祝君一句祝君字平阙隶释云祝君以延熹七年卒故吏王堂等三年礼阕相与刋此石则延熹之九年也

尧庙碑  永康元年 字原云在濮州 无额按碑济隂大守孟郁行县祀庙膏雨即降遂饬治大殿仲氏宗家共作殿前石阶陛栏楯乃立此碑以着表郁之美勋复序仲氏祖统所出于后子姓官位具载碑隂葢当时出钱者惟仲氏故所序特详集古録作尧祠祈雨碑

尧庙碑隂 字原云此隂皆载仲氏父祖兄弟子孙所歴所终之官独一董永为异姓隶续云左侧亦有题字

度尚碑  永康元年 字原云在徐州隶释云此碑在湖陵荒野政和壬辰廵检王当世见之始迁于官廨其后邑令滕君欲徙碑于沛舟三载而三覆继因大水涨没不出乙未年刘宗仪摄事乃能立之使星亭云按湖陵县今废地入徐州沛县 额题云汉故荆州刺史度侯之碑十篆字为二行碑式云有穿文十五行空三行低十三字刻立碑年月其石下阙所存者行三十二字亦有碁局之纹

六艺之一録卷一百十二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