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吕著中国近代史

◎第十九章 日本立约及台湾生番事件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先是琉球民船遇飓风漂至台湾,为生番劫杀。是岁,日小田县民漂往,又见杀。种臣命副使柳原前光,以台湾疆界询问总署。总署言琉球亦我属土,属土民相杀,于日本何预。小田人遇害,则未之闻。又言生番为化外之民,不能负责。前光争琉球素属日本,且言日本将问罪生番。

中国当明代,受倭患甚深,故康熙时,虽开海禁,仍只准我国商船前往,而禁日本船之来,且所以防之者颇密(康熙时风闻日人将为边患,尝遣织造马林达麦尔森,改扮商人往探,归报,极言其懦弱恭顺,遂不介意。雍正六年,苏州洋商余姓,言日本将军出重聘,请内地人教演弓箭藤牌,偷买盔甲式样。初有福州王应如,受其万金,为教阵法。复荐广东年满千总,每年受倭数千金,为钉造战舰二百余号,习学水师。又洋商钟觐天、沈顺昌,久领倭照贸易,钟复带去杭城武举张灿若,教习弓箭,每年得银数千。沈亦带去苏州兽医宋姓,疗治马匹。又商人费赞侯,荐一绍兴革退书办,在倭讲解律例,复因不能通晓,逐归。浙督李卫,请严边备,密饬沿海文武,各口税关,借盘诘米谷甲器,严查出洋包箱,悉令开验。水手舵工商人奴仆附客,俱着落牙行,查明籍贯年貌,取具保结,限期回籍,返棹进口,点验人数,阙少者拿究。命卫兼辖江南沿海,卫请密饬闽、广、山东、天津、锦州访察,嗣访得别无狡谋,且与天主教世仇,备乃稍弛。卫又奏,会同江南督抚范时绎、尹继善,于各商中择身家殷实者,立为商总。内地往贩之船,责令保结,各船人货,即令稽查夹带违禁货物,及到彼通同作奸,令其首报,于出入口岸密拿,徇隐一体连坐。以上见《柔远记》。广东年满千总,后查明为沈大成,杭州武举,后审出名张恒)。同治中,日本既维新,乃于九年,遣使至上海请立约,并致书总署,总署议驳。十年,复遣柳原前光至天津,谒三口通商大臣成林、直隶总督李鸿章,请立约。前光上书成林,略言:“泰西各国,皆有公使领事,驻日本保护商民,中国独无,西人竟令华民归其管辖,外务卿函致上海道,请将华民暂归地方官约束,得覆允行,然终不免西人横议者,以未立约故也。日商至上海,亦无约故,依荷兰领事介绍,中东两国利权,均为西人侵占。特先遣员通款,为派使换约之地。”成林等闻于朝,总署令其另派大臣,再与商议。疆臣或以明代倭寇为辞,奏请拒绝。朝命曾国藩、李鸿章筹议。国藩言:“道光间,与西人立约,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事。厥后屡次换约,亦多在兵戎扰攘之际,动虑决裂,故所缔条约,未能熟思审处。日本与我无嫌,今见泰西各国,皆与中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其理甚顺。若拒之太甚,无论彼或转求西国介绍,势难终却,且使外国前后参观,疑我中国交际之道,遂而胁之则易,顺而求之则难,既令其特派大员再商,岂可复加拒绝?惟约中不可载明比照泰西各国通例办理,尤不可载恩施利益,一体均沾等语。逐条备载,每国详书,有何不可?”鸿章奏略同。并请定议后,由南洋大臣就近遴员,往驻该国京师,借以侦探动静,设法联络。是年六月,日派伊达宗城为使,前光副之,诣津订约。以李鸿章为全权大臣。鸿章奏江苏按察使应宝时、津海关道陈钦随同议订。凡立修好条规十八条、通商章程三十三款。第一款载明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据原奏,系隐为朝鲜等国预留地步。内地通商一条,于通商章程第十四、十五条,明定禁止(十四款云:“中国商货进日本国通商各口,在海关完清税项后,中国人不准运入日本国内地;其日本国商货,进中国通商各口,在海关完清税项后,任凭中国人转运中国内地各处售卖,逢关纳税,遇卡抽厘,日本人不准运入中国内地。违者货均入官,并将该商交理事官惩办。”十五款云:“两国商民,准在彼此通商各口,购买各土产,及别国货物,报关查验完税,装运出口。不准赴各内地买货物,如有入各内地自行买货者,货均入官,并将该商交理事官惩办。”以上两款,系因两国各有指定口岸,故须明定限制。原奏云:“此条为洋人必争之利,而实我内地受病之深,是以论从前通商之弊,此为最重。名为指定口岸,而洋商运洋货入内地,暨赴内地买土货,条约既有明文,逮后定子口税章,由海关给领单照前往,沿途免再征收税厘,经过内地关卡验放,又只以有无完过税单为凭,不问其人之是华是洋。由此而内地各处,皆可以为通商之地,内地商民皆可以冒洋商之名,流弊滋多。然西洋之成局,无如何矣。内外通商及地方衙门,且互相维持,思所以补救于万一。今安得又听日本之无端滥入耶?其人贫而多贪,诈而鲜信,其国与中土相近,往还便捷,其形貌文字,悉与华同。以此攫取我内地之利,浸移我内地之民,操术愈工,滋害必愈甚,更非西洋比也。臣故知此次议约,以杜绝内地通商为最要,只以相习既久,相形见绌,能否独为禁阻,实未敢预期有何把握。兹经明定限制,尤望各海关临时办理,妥设范围,将来或值修改章程,仍须重申界限耳。”)。领事裁判权,彼此皆有(修好条规第八、第九、第十三)。修好条规第十五条:“两国与别国用兵,应防各口岸,一经布知,便应暂停贸易及船只出入。平时日本人在中国,中国人在日本,指定口岸及附近洋面,均不准与不和之国,互相争斗抢劫。”第十六条:“两国理事官均不得兼作贸易,亦不准兼摄无约各国理事。如办事不合众心,确有实据,彼此均可行文知照秉权大臣,查明撤回。”通商章程第一款,彼此列举通商口岸。第十一款,彼此货物进口,均照海关税则完纳,税则未载之物,彼此值百抽五,皆与他约不同者也。十一年二月,日使柳原前光来议改约,鸿章不许(一以彼方议撤销领事裁判权,欲中国改约,一以修好条规第十一条,两国商民,在指定各口,不得携带刀械,违者议罚,刀械入官。谓佩刀乃日本礼制,由理事官检束则可,不便明禁。一谓通商章程所载进出口税各条,当由日本海关,按照成规抽收,不必指明税则。鸿章以约未换而议改,失信诒笑拒之)。十二年,副岛种臣来换约,适值穆宗亲政,各使咸请觐见。六月,见于紫光阁。种臣以头等全权大臣,班俄、美、英、法诸使之上,是为中国皇帝许外使觐见之始。日人颇以居班首为夸耀云。先是(十年)琉球民船遇飓风漂至台湾,为生番劫杀。是岁,日小田县民漂往,又见杀。种臣命副使柳原前光,以台湾疆界询问总署。总署言琉球亦我属土,属土民相杀,于日本何预。小田人遇害,则未之闻。又言生番为化外之民,不能负责。前光争琉球素属日本,且言日本将问罪生番。议不决,前光遽归。十三年五月,日兵攻台湾诸番,复遣前光至京师,言问罪于中国化外之地,中国声教所及,秋毫不犯。朝命船政大臣沈葆桢,巡视台湾,又命福建布政使潘霨,赴台会商(时福州将军为文煜,巡抚为李鹤年)。葆桢率洋将日意格、斯恭塞格二人前往。旋命斯恭塞格赴上海,募洋匠,筑安平炮台,招洋将教练洋枪,从北洋大臣处借洋枪队三千,南洋两千,请命水师提督彭楚汉率之前往。又以前署台湾镇曾元福甚得民心,命倡练乡团,并募土勇500人。前烟台税务司博郎教练,裁班兵(由内地派往戍台者),以其费招当地精壮。李鸿章又命提督唐定奎率驻徐州之淮军十三营往助。葆桢命黎兆索(中路)、罗大春(北路)、袁闻析(南路)伐木开山,招降诸番。先是潘霨与台湾兵备道夏献纶往日本营,日统将西乡从道拒不见,驻兵屯田,示将久据。已见中国兵日集,其兵又遇疫,乃稍馁。八月,其全权大久保利通至都,由英使威妥玛调停,立专约三款,恤遇害难民家属银10万两,偿日修道建房之费40万两。事定,李鸿章再请饬总署遴员驻日。公使到后,再行酌设领事,自理讼赋,并请遣使驻泰西各国,朝旨始报可云。

日军搜捕抗日义军 1874年起,日本开始侵犯台湾,妄图以征服台湾成为其称霸世界的第一步。图为日军侵占台湾后,大肆搜捕抗日义军。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